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诛。破相显体,不落有无。什么意思?

Service Unavailable
Service Unavailable
HTTP Error 503. The service is unavailable.“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知道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啊?
如题,希望解释得浅显通俗~~谢谢!
一楼的那个答案……一猜就会出现~~拜托……浅显、通俗……一楼的答案越看越糊涂~~
提问者采纳
既然什么都放下了,甚深佛法之意是需要我们体悟的,怎么还能生心呢?这个心可以通俗理解成“觉照”,所以说,因为觉照的实相状态只能用语言近似描述。如果深入来讲、执着名相之意,而生其心”可以这样通俗理解,就是本应没有放不下的(不执着名相),说多少都不能尽:不执着名相的觉照。什么都放下(不执着名相)而生的心,这样就简化成,心有挂碍,不执着名相了。应无所住,也许你会觉得有些矛盾,就是其义,如此而生之心,权且称呼为住,“住”为放不下“应无所住,只供参考。以上仅是个人理解
提问者评价
哦~~似乎明白了~~找了那么多,这个解释最明了!谢谢!不过,看来我是没有研习佛法的天赋了o(∩_∩)o...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乃体用并显。“应无所住”既不著有?“应无所住”是体,体不离用,用不离体,“而生其心”是用。云何体用,而生其心”两句“应无所住,方是金刚本旨,“而生其心”亦不落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今略说之。金刚经是实相般若,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然全部金刚经,都是破相显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乃体用并显。云何体用?“应无所住”是体,“而生其心”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应无所住”既不著有,“而生其心”亦不落无,方是金刚本旨。所以六祖闻此二句,立时悟道。然则六祖何以一闻便悟?当知六祖乃肉身菩萨,早已见性。何以故?试看六祖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於此偈语,知六祖已悟无住本性之体,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传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体用不二之理。后来即依此教化学人,大振宗风。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麽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若执著无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灵知,起用自见。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而众生所生之心,乃贪心、我执心、贡高心、差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心。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业识心,亦即是众生心。所以者何?因众生处处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悟得实相真心。故学佛人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讲到究竟,这一个道字,也不可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此理微妙,初学人不易领悟。佛要人领悟实相无相,离念即是真心,故说“应无所住”。佛又要人领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说 “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来似觉矛盾,其实就是如是。
随喜“以何为心”善知识!南无阿弥陀佛!
事情或是物都不要太放在心上,这样你就会见到自己的心
我的理解是:假如心里什么都能放得下,自然心境就能平和。
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著,而自然生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0.50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73.00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开示 内容详尽,但请以实际操作为准,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开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更多佛教文章,请关注善缘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hanyuanwang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伏其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