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合阳县地图蒋姓姓氏从哪里迁来,目前分布在哪个地方

江苏蒋姓的播迁与演变
发布时间: 20:44&&|&&作者: &&|&&类别:纪念文选&&|&&
发展最快,到东晋时,其子孙即遍布句容、仪征、靖江、扬州、扬中、丹阳、金坛、溧水等地,人口达数千人。
?亭侯,丹阳刺史;
?山迁居本邑滆湖乡楼王村。?亭乡石涧桥;蒋汝霖,自宜兴迁居溧阳山前,等等。到元代,蒋澄裔孙蒋忠祈,自宜兴迁居蒲墅(忠祈曾孙蒋旭又在明时迁居西余);蒋忠祈的族孙蒋警予在至正年间又从宜兴迁居至武进;著名词人蒋忠祈的叔祖蒋捷,在元初即自宜兴?亭迁居晋陵(常州)前余(蒋捷裔孙蒋世韶,在明中叶又从前余迁居塘墅,子孙散居坟头村、河头村、后水、下萧等处)。
江苏蒋姓的第三个始祖,应是蒋横的第五个儿子蒋渐。因为他被封为临苏侯,属蒋姓吴江支,是江苏苏州、吴江蒋姓始祖。
(本文来自<>纪念馆,)欢迎光临世代永续【】-传承生命第一网,开创永续新纪元!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本网站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具有纪录并保存个人生命“世世代代永续传承”的功能。此功能集中体现在“我的家谱”、“家庭成员”和“先/后辈网站”等三个栏目上面,而这三个栏目必须是注册会员登录以后才能目睹和运作。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蒋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查看: 478|
评论: 0|原作者:
翰岚杰 |来自: 新浪博客
摘要: 蒋姓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①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弟周公姬旦有子名伯龄,周成王时受封于蒋(今河南固始 ...
蒋姓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①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弟周公姬旦有子名伯龄,周成王时受封于蒋(今河南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光山西),建立蒋国,为伯爵,史称其为蒋伯。春秋时灭于楚,后世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蒋氏。②出自他族。今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等族均有蒋姓。  始祖:蒋伯龄。
蒋姓聚集地(迁徙分布):
  蒋氏源于北,而盛于南,是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河南为蒋姓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等地繁衍旺盛。蒋姓南迁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使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魏国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出一家。汉代以后大都出自江苏宜兴函亭侯蒋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时,蒋翊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蒋介石败居台湾时,蒋姓族人大批随往。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为多。目前蒋姓人口列全国第四十三位。
蒋姓郡望:
  东莱郡 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东汉时移治黄县(今山东龙口东)。后改为国,唐朝时曾改为莱州。  乐安郡 东汉永元十年(公元96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高青高苑镇西北)。相当于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地。三国魏时改郡。
蒋姓堂号:
  乐安堂 蒋姓出自姬姓,源于河南,后在乐安(今山东邹平)发展为望族。  钟山堂 后汉秣陵尉蒋子文山中剿匪牺牲,传三国时吴国君孙权到钟山(今南京蒋山)游览,见到死后为神的蒋子文,于是在钟山修庙奉祀。蒋氏因以“钟山”为号。  九侯堂 西汉时蒋诩忠于汉室,王莽篡汉后要他做臣子,他坚决不干,被王莽杀害。光武帝中兴汉室后,把他的九个儿子都封为侯。蒋氏因以“九侯”为号。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东莱。②自立堂号:居易、亦政、慎枢、追远、敦睦、三经、忠雅、雍集、惇叙、观德、沛丰、以文、树本、文肃、永思、聚顺、叙伦、敦伦、憩石、六宜、三善等。
蒋姓字辈:
  浙江奉化蒋氏字辈:祁斯肇周国,孝友德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  湖南安化蒋氏字辈:旧派:荣如永宗然彦孟,金朝加益显忠诚,克立奇功修学业,英贤世守圣明君。新派:恭维先泽本隆昌,次序敦和肇锡长,钜望汉中经鼎盛,鸿勋楚宇灿云章,诗书力业登科甲,孝友承家选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辉映冀联芳。  湖南长沙蒋氏派语:通谱公派:恭维先泽本隆昌,世序敦和(亲)肇锡长,钜望汉中经鼎盛,鸿动楚宇灿云章,诗书力业登科甲,孝友承家选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辉映冀联芳。光甫公老派:国忠成原志祥乾,道德清廉庆寿全,宁湘楚里英明广,斗柄文衡祖振严。乾隆庚戌六修谱旧派:宁湘开泽远,作述在贤良,孝友芳名久,光先绍汉长。  湖南邵南蒋氏字派:千万才必仲,天大惟馨晋,藻干舒民泽,迪思淑尔类,仁义礼智信,宏贻佩永怀,誉履庆方开。  江苏京江蒋氏字派:吉士增宗德,荣名寿国华。  浙江兰风蒋氏派语:温柔敦厚,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洁静精微,恭俭庄敬,属辞比事。  广西富川蒋氏派语:湘桂姬周裔,齐联团结欢,英才期蔚起,敏学绍书香。
蒋姓名人:
  蒋翊,西汉隐士。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元卿。平帝时,为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王莽摄政,他告病辞官,隐居乡里,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故人求仲、羊仲来往,足不出户。后人把“三径”作为隐士住所代称。  蒋琬(?-246),三国蜀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初随刘备入蜀,任广都长受到诸葛亮器重,历为丞相府东曹掾、参军、长史。亮出征,常主持留守事务,供给粮饷。亮卒,代为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不久病卒,谥曰恭。  蒋防,唐文学家。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字子徵(一作子微)。元和中,以司封郎知制诰,进翰林学士。长庆中,贬汀州、连州刺史。作有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全唐文》收其赋及杂文一卷。  蒋堂(980-1054),北宋臣。字希鲁,号遂翁。宜兴(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进士,历任地方官,入为监察御史。博学多闻,工文辞,尤长于诗。好奖掖后进,颇著声名。庆历兴学时,辟学舍,选属官以教诸生,深为士人拥戴。著有《春卿遗稿》。  蒋捷(约后),南宋词人。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字胜欲,号竹山。咸淳进士。入元隐太湖竹山。大德间,数被荐。善小学。尤工词,多伤古怀古,有《竹山词》。  蒋忠,明诗人。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徙居句容(今属江苏),字主忠。与其兄皆有诗名,常与苏平、沈愚相唱和,有名于时。与刘溥等号称“景泰十才子”。有《慎斋集》。  蒋廷锡(),清画家。字扬孙,号酉君、西谷、南沙,晚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工诗文、书画,擅花卉,其画法或工整,或简率,或全幅水墨,或墨色并施,富有韵致。为官后许多作品多由他人代笔。有《塞外花卉图》、《岁寒三友图》等传世。  蒋和,清学者、书画家。江苏金坛人,移家无锡。字仲和,一作重和、仲淑,号醉峰,一作最峰。系拙老人蒋衡孙,故又自称江南小拙。因充四库馆篆隶总校,乾隆钦赐举人,官国子监学正。精小学、书法,善画山水、人物、花卉,兼工写指画,尤长墨竹,参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或画竹既就,以指补石,尤为别致。书承祖法,工隶。有《梅竹图》,刻《竹谱》,著《写竹简明法》、《书学正宗》、《汉碑隶体举要》、《说文集解》等。  蒋士铨(),清戏曲作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人。字心余,一字苕生;号清容,又号藏园。乾隆间进士。官编修,有志节,重义气。工诗和古文辞,七言古诗尤胜,又精南北曲,与袁枚、赵翼齐名,时称“江右三大家”。著有《忠雅堂集》、《铜弦词》、《藏园九种曲》、《临川梦》、《冬青树》等。  蒋仁(),清篆刻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原名泰,字阶平,后得“蒋仁”古铜印,乃改此名,号山堂、吉罗居士、女床山民。工诗画书法篆刻,亦兼竹刻。书学孙过庭、颜真卿。画精山水,篆刻取丁敬,参以己意,于流利中见洗炼,且以颜体行楷刻边款,别具风致。为“西泠八家”之一。  蒋敦复(),清文学家。宝山(今属上海)人。原名尔锷、字克父,一字剑人,为清代文学家。诸生。五赴乡试皆落第。他于上海小刀会起义前,曾向苏松太道(即苏州、松江、太仓)吴健彰献策防备,复屡上书及万言策于清朝官吏,谋消灭太平军。著有《啸古堂诗文集》、《芬陀利室词》等。  蒋春霖(),清词人。江苏江阴人,字鹿潭。曾为淮南盐官,权东台富安场大使。同治七年(1868)冬往衢州,途卒于吴江。一生落拓。早岁为诗,中年以后专力于词,遂负盛名。词多婉约,诗亦悲壮。有《水云楼词》、《水云楼诗剩稿》。  蒋葵,清尼。字冰心,号药林,法名德日。泰州(今属江苏省)人。蒋炤妹,陈氏妻。天资聪慧,能诗善文,喜于吟咏,字画婉媚,擅长谈论,殊有名士风度。所适非偶,遂弃家为尼。著有《镜奁十咏》及《拂愁集》并行于世。  其他蒋姓名人有西周蒋姓始祖蒋伯龄;东汉大臣蒋子文;三国蜀大臣蒋显;唐藏书家蒋义,诗人蒋冽;唐末五代诗人蒋吉;明将领蒋骥,画家蒋时行;清将领蒋泂等。近当代蒋姓名人有国民党首脑蒋介石,国民党官员蒋经国,军事理论家蒋方震(百里),爱国将领蒋光鼐,国民党将领蒋鼎文、蒋纬国,民国外交家蒋廷黻,革命烈士蒋先云,民主革命烈士蒋翊武,化学家蒋明谦,物理学家蒋筑英,植物分类学家蒋英,气象学家蒋丙然,教育家蒋梦麟,学者蒋维乔,小说家蒋光赤,作家蒋子龙,画家蒋兆和,苏州弹词演员蒋月泉等。&
谱书博览||
在康氏家谱中最具讽刺味道的莫过于,所谓康姓诞生地--河南[转载]【寻根溯源】姓氏略考·蒋姓·姓氏渊源·迁徙分布·家谱文献·楹联典故
&&姓氏略考-蒋姓-家谱文献
原文地址:0013 姓氏略考-蒋姓-姓氏渊源&&
0013 蒋[蔣,读音作ji&#462;ng(ㄐㄧㄤ&#711;)]←相关的满文、蒙文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圆点满文印刷体字库》、《蒙文标准字库》。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伯龄,被周公封在蒋邑(今河南尉氏西部),姬伯龄在周康王姬钊执政时期(公元前1046年)以地为名建立了蒋国,成为西周王朝的一个小诸侯国,史称其为蒋伯龄。
到周宣王姬静(姬靖)执政时期(公元前827~前784年),为了强化对淮河中上游地区的控制,周王室将姬姓蒋国迁至淮河中上游(今河南信阳淮滨),后又继续南迁至淮河南岸。
春秋中期的周襄王姬郑二十年(晋惠公姬夷吾十九年,楚成王芈頵四十年,公元前632年)农历4月,晋、楚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楚军大败,北上争霸的进程受挫,遂掉头东向,在陆续伐灭了一些淮河流域的小诸侯国,以此来恢复和培植楚国的国力。
蒋国,即在立国第四百三十年的周顷王姬壬臣二年(晋灵公姬夷皋四年,楚穆王熊商臣九年,公元前617年),被楚国所灭。灭了蒋国后,楚穆王在其地设置了期思县(今湖北黄冈黄州),后来还成为楚国一代名相孙叔敖的封邑。
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期楚国灭蒋国后所置,属于古汝南郡,魏、晋两朝时期改属弋阳郡。
蒋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伯龄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古越族,出自秦、汉朝时期南越国俚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南越国,亦称赵朝、前赵朝,是汉高祖刘邦四年~汉武帝刘彻元鼎五年(公元前203~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广州),其国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
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起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的。
赵佗,是中国历史上以中原文化开发岭南地区的第一人,他在汉高祖四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人中国统一的版图。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
赵佗是河北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十九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赵佗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五十万秦军征战岭南。到汉高祖四年,任嚣病逝,赵佗掌权后正式创立了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
赵佗非常重视在岭南地区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随着冶铁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岭南地区在历史上有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世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但赵佗在强化岭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同时,亦强行压抑地方原始文化,推行半奴隶半封建的自主文化,严令当地各民族“诸部以中原姓氏称之”,即在各古越民族中强行赐予汉姓,除了赵姓以外,将中原三十八大族汉姓为各部族人姓氏,“违者灭迁为奴”。
在此过程中,南越(古越)民族被分改为史氏、揭阳氏、须氏、都氏、区氏、欧氏、瓯氏、居氏、毕氏、黄氏、徵氏、朱氏、诗氏、番氏、范氏、卢氏、阮氏、张氏、滕氏、岑氏、王氏、周氏、李氏、莫氏、并氏、洗氏、冯氏、钟氏、蒋氏、虞氏、杜氏、庞氏、梁氏、罗氏、陈氏、宁氏、何氏、陆氏等。其中的古越俚族(今黎族、壮族的先民),不管原来有无姓氏、姓氏是什么,皆被强改为汉姓蒋氏,世代相传至今。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王朝,成为西汉的“外臣”。又于吕后执政初期(公元前183年)、汉武帝刘彻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两次抗衡西汉王朝。
到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反叛,杀第四代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扶持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王朝对抗,汉、越之间爆发战争。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武帝于以海陆两军夹击所灭。南越国在中国历史上共存在九十三年,历五代君主。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建州女真蒋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蒋佳氏,满语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后多冠汉姓为蒋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保安族、布朗族、苗族、瑶族、傣族、土家族、壮族、羌族、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蒋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蒋伯龄(姬伯龄)。
三.各支始祖:
蒋 辉:明时自句容蒋岗迁居镇压江南门城内。丹徒蒋氏始祖。
蒋朝万、蒋宁亚:唐天复间迁巴陵黄龙山,传十一世至宁亚,遂家东陵。
蒋 铎、蒋 泽:守末初自台州迁居东阳怀德乡高沙,再迁上泉,铎十三世孙泽,迁居永康孝义乡吕山塔,为本支始迁祖。大山塔蒋氏始祖。
蒋千一:南宋末自东阳横城迁居永康西源。永康蒋氏始祖。
蒋 建:汉时自安阳迁居全州洮阳梅潭,子孙散居永州、桂州之间。梅潭蒋氏始祖。
蒋应科、蒋应第:明末自如牟迁居江阴大桥墩镇压塘坊圩。香山蒋氏始祖。
蒋九成:南宋时自江阴迁居刘庄,子孙分居赤岸、长寿、湖塘、陈巷施村、黄土塘等处。刘庄蒋氏始祖。
蒋之义、蒋济时:北宋中叶自宜兴迁居江阴城。蒋济时在明中叶自邑城迁居蔡泾南闸。澄江南闸蒋氏始祖。
蒋荣九:五代时自潭州圳上迁安化常丰。
蒋 堂、蒋 晋:宋仁宗时名臣,自宜兴隔湖西迁居吴县杉渎桥西侍其巷,传至十三世孙晋,赘于辛村湾殷氏,子孙徙其姓十有余世。
蒋 光、蒋仁杰:五代末自常州迁居鄞县采莲桥,蒋仁杰维蒋光十三世孙,自奉化清修岭迁居本邑武岭。武岭蒋氏始祖。
蒋(小二十):小二十,南宋初自苏州大片滩迁居奉化三江霞浦。霞浦蒋氏始祖。
蒋添伦、蒋通一、蒋逵二:始迁祖:蒋添伦,宋末自家兴迁居武进新安乡,至四世孙通一、逵二分为大房两系。新安蒋氏始祖。
蒋 霸、蒋 礼:五代时自台州迁居缙云徐家畈,裔孙礼迁居永康西烈桥,信迁居武义东内白桥。
蒋忠祚、蒋 旭:蒋澄裔孙,元时迁居浦墅,蒋旭维蒋忠祚曾孙,明时自浦墅迁居西余。西余蒋氏始祖。
蒋宜行:元末迁居宜兴隔西安东里后堰巷。后贤支蒋氏始祖。
蒋庆宜:元末自宜兴迁居湖滨双桥。双桥墩蒋氏始祖。
蒋幼朗:宋咸平间迁至石润桥。润桥蒋氏始祖。
蒋 庆、蒋 毅、蒋 荣:南宋末自宜兴迁居淞江黄喷湾,二世祖蒋毅转徙上海浦南十六保,至四世祖荣,于明初再迁浦北二十一保宝湖。南汇蒋氏始祖。
蒋敊廉:南宋初自会稽横山迁居浦阳官岩。浦阳高园蒋氏始祖。
蒋 兴、蒋云凤:南宋初官临安府儒学提举,遂家钱塘,后迁海宁盐官城北光亭桥墩西,蒋云凤维蒋兴十七世孙,清康熙间行硖石镇。硖石蒋氏始祖。
蒋文举:明初自凤阳竹林湾迁居常州火田坪。
蒋 俊:南宋理宗时自三衢龙邱西垣迁居遂安挥扬。三径蒋氏始祖。
蒋 逵:宋末自宜兴迁居遂安山湾。遂安山湾蒋氏始祖。
蒋延徽:唐末吴王杨行密婿,官信州刺史,遂家州之永丰永平乡岩后。丰溪岩后蒋氏始祖。
蒋 贰、蒋子才:北宋初自金华石室迁居龙邱芥岭,五世祖子才,南宋初自芥岭迁居龙邱太平乡兰源蒋岭。上蒋蒋氏始祖。
蒋命三:字益恭,一字益宾邑庠生治,经生卒无考,娶吴氏常州。女生卒无考合葬怀南乡洗白荡当字呈地主穴乙山辛向。了一秉中女一适宜兴储宋绍熙癸丑进士,官盐察御史讳教十三世孙成化辛丑进士官刑部员外郎,讳材元孙邑附生讳云属孙太学生崇源,是为迁常始祖有纪略。江苏蒋氏始祖。
蒋 潣:陵公长子,字的泉,配朱氏,继配赵氏,子二:蒋承、蒋文,生卒失考。葬菊花山枝。元配继配祔。江苏京江蒋氏始祖。
蒋应科:字东泉,乡饮大宾勤俭持家谦卑接物迁居卜宅建宇开基,生於明隆庆二年戊辰,卒於崇祯皇帝十六年癸未,寿七十六,配黄氏,生於明隆庆三年已巳,卒於清顺治二年乙酉,寿七十七,合葬箱子二圩三十一号田丙。子二:蒋玉芝、蒋玉兰。公先世徙居如明季复迁江阴大桥镇之塘坊圩为香山支祖。江苏香山蒋氏始祖。
蒋 恭、蒋陈宗:任台州刺史配郑氏封化源郡君。会稽蒋氏一世祖:蒋陈宗,行宗七,配骆氏,由诸暨七里迁居会稽山贤妵名村遂为蒋村始迁之祖焉。浙江蒋氏始祖。
蒋九成:文藻公长子,字君韶,行七十二,居图庄为刘庄之始祖,生於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已巳卒於嘉定十六年癸未配石塘桥胡公常女,生子四:蒋永恭、蒋永良、蒋永谦、蒋永让,葬於刘庄有傅按九成公在大宗为九十四世孙龙桥公纂修明谱以七十二府包天麟作七十二府君薄云公讳九成怀宋元旧谱合今,自九成公至重文公之三世有旧谱可籍则遵旧谱而福八以下悉從明谱修焉。浙江绍兴刘庄蒋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原文地址:0013 姓氏略考-蒋姓-迁徙分布&&
四.迁徙分布:
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五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六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2%左右。
蒋氏源于北,而盛于南,成为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河南为蒋氏的最初发祥地。
先秦朝期,蒋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发展繁衍。自楚国灭蒋国后,蒋氏除部分仍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迁。其中,有一支首先于汉朝已迁居陕西省境内,又一支于东汉时期迁往山东的东莱郡。另一支于南朝后宋时期迁往义阳郡羡县(今江苏羡县)。
秦、汉之际,有蒋氏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氏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氏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
蒋氏南迁比其他姓氏族群都要早,始于汉朝。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九江(今江西九江)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宜兴)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中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蒋氏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氏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汉朝以后的蒋氏,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氏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
唐朝初期,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氏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氏移居浙江奉化。
五代时期,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
宋朝以后,福建、广东蒋氏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今浙江奉化溪口镇),此即蒋中正之先祖。
明清之际,有闽粤蒋氏移居海外。1949年,蒋中正政权败居台湾省,蒋氏族人大批随往。
蒋氏进入台湾省的最早者,是明朝末期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省的蒋毅庵,之后福建泉州等地的蒋氏又有一些人徙居,有的又进而远播海外。
如今,蒋氏族人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氏约占全国蒋氏人口的60%左右。
五.郡望堂号:
东莱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东汉时期移治黄县(今山东龙口)。晋朝时期改为东莱国。南北朝时期分为东莱、长广两郡。隋朝时期改为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掖县。唐朝时期亦为莱州。
乐安郡:东汉朝永元十年(戊戌,公元98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青高苑镇),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博兴市高青县、桓台县、广饶县、寿光县等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改为郡,治所移至高苑(今山东博兴)。南北朝时期移治到千乘(今山东广饶),隋朝初期废郡改东安县(今浙江富春)。
东莱堂:以望立堂。
乐安堂:以望立堂。蒋氏出自姬姓,是周王朝的后代。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在蒋地(今河南固始蒋集,一说今河南光山),建立了蒋国。春秋时蒋遭楚灭,伯龄的子孙即以国名为姓,称蒋氏。后来子孙中有人迁在乐安(今山东省邹平),并在那里发展为望族。
钟山堂:后汉时有秣陵尉蒋子文在山中剿匪时牺牲了。他生前说过“我的骨头轻,逝世后一定成神”。到了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了国都。一天,孙权到钟山堂游览,果然看到了死去好久的秣陵尉蒋子文,骑着白马,拿着鹅毛扇子,孙权于是就在钟山上给他盖了庙,专门派人奉祀他。蒋氏因以“钟山”为号。
九侯堂:西汉末期的大臣蒋诩忠于汉室,由于他学识渊博,王莽篡汉后要他做臣子,他坚决不干,就被王莽杀害了。汉光武帝刘秀对他十分敬佩,中兴汉室后,汉光武帝就把蒋诩的九个儿子都封为侯爵。蒋氏因以有“九侯”堂号。
居易堂:资料有待补充。
亦政堂:资料有待补充。
慎枢堂:资料有待补充。
乐安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成堂:资料有待补充。
忠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行义斋:资料有待补充。
忠雅堂:资料有待补充。
佑启堂:资料有待补充。
嘉会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郁文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恩堂:资料有待补充。
树滋堂:资料有待补充。
慎余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保元堂:资料有待补充。
沛丰堂:资料有待补充。
雍集堂:资料有待补充。
忠雅堂:资料有待补充。
松荫义:资料有待补充。
追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燕翼堂:资料有待补充。
眭锦堂:资料有待补充。
明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射潮堂:资料有待补充。
三治堂:资料有待补充。
一梅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恩堂:资料有待补充。
追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三经(径)堂:资料有待补充。
原文地址:0013 姓氏略考-蒋姓-家谱文献-&#9332;&&
六.家谱文献:
北京密云蒋氏家谱八卷,(民国)蒋士铜等序,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居易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搏野蒋氏宗谱六卷,(清)蒋芳原续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居易堂、亦政堂、慎枢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声石家庄市图书馆。
江苏扬州邘东蒋氏族谱十二卷,(民国)蒋煜等重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蒋氏世谱四卷,首一卷,(清)蒋宝琛辑,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镇江蒋氏重修族谱,(清)蒋从宣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仅存两卷)、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京江蒋氏宗谱四卷,(清)蒋名甲、蒋素修,清成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镇江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手写本,今仅存三第卷、第八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江苏丹徒蒋氏宗谱八卷,(清)江为霖辑,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徒蒋氏宗谱六卷,(清)蒋学曾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徒镇江丹徒县蒋氏族谱四卷,(民国)蒋寿昌、蒋聘三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美国。
江苏丹徒蒋氏支谱八卷,(民国)蒋德彰重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毗陵蒋氏世谱,著者待考,一梅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六卷、卷首。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新安蒋氏宗谱二十六卷,(清)蒋裕德、蒋兆福等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缺第五卷)。
江苏常州新安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十一卷、第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注:其中记事至民国三十六年。
江苏常州溪北蒋氏宗谱二十卷,(清)蒋正兴等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毗陵墅村蒋氏宗谱十卷,(清)蒋金川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墅村蒋氏三修宗谱十二卷,(民国)蒋荣须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毗陵蒋氏世谱前编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后钢九卷,首一卷、末一卷,续修后编八卷,首一卷,(清)蒋全林、蒋爃全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前后两次编汇修,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仅存后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常州毗陵蒋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蒋金洪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蒋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蒋信大等续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晉陵蒋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蒋彦文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世恩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蒋氏宗谱,(清)蒋钟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一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蒋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蒋汝佶编辑,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一梅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蒋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清)蒋士侗编,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蒋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蒋士松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蒋氏宗谱一卷,(清)蒋炳章手录,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蒋氏支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青暘蒋氏支谱六卷,(民国)蒋念劬等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蒋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吴县洞庭后堡蒋氏宗谱十二卷,(清)蒋用恒、蒋坤等续修,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娄关蒋氏本支录右编附录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蒋堃贤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娄关蒋氏本录右编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蒋锡宝等辑,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娄关蒋氏本支录,著者待考,蒋祖芬修,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杭州武林蒋氏族谱,(清)蒋寿龄撰,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萧山蒋氏宗谱十八卷,(清)蒋景麒、蒋振芳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奉化西蒋蒋氏宗谱三卷,(清)蒋继浩、蒋斯水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D)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塘头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修,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汇溪蒋氏宗谱两卷,首一卷,(民国)戴复礼重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峨阳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赖士龙重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木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江口蒋氏宗谱六卷,(民国)周孝成编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武岭蒋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吴敬恒、陈布雷编,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上海中华书局仿宋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档案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档案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省宁波市档案馆、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诸暨七里川堂蒋氏宗谱二十四卷,(清)蒋鸿藻、蒋景耀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三治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紫岩蒋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蒋如璜、蒋汝琏修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新昌重修后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蒋肇昇、蒋肇成等纂,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新昌重修后岸蒋氏宗谱四卷,(民国)蒋绪运、蒋本兰总理,蒋本兴等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嵊县剡西蒋氏宗谱六卷,(清)蒋元义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兰溪蒋氏宗谱一百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姚塘下乡大坵田村。
浙江兰溪蒋氏宗谱六十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阁乡洪塘里村。
浙江东阳泰星蒋氏宗谱二十一卷,(民国)蒋嘉正纂,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东白乡蒋村桥村。
浙江临海西庄蒋氏房谱一卷,(清)应守险纂,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临海蒋家山蒋氏宗谱三卷,(民国)蒋士法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临海盍竹山勘头蒋氏宗谱九卷,(民国)蒋敏谦纂,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湖南宁乡湖南宁邑灰阳蒋氏支谱不详,(清)蒋先正纂修,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湖南宁乡沩宁道林蒋氏十修族谱十七卷,首一卷,(民国)蒋本沩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虞西蒋桥钱氏支谱十二卷,(民国)钱钟瑜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射潮堂铅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虞东蒋山夏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清)夏洪纂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安三径蒋氏宗氏族谱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缙云蒋氏宗谱,(现代)蒋氏宗谱重修理事会编,1999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新安新安蒋氏宗谱,(民国)蒋潮田、蒋瑞伦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阳蒋氏宗谱,(民国)蒋逍镒等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眭锦堂木刻复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萧山蒋氏宗谱,(清)蒋麟振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燕翼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今缺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萧山临浦蒋氏宗谱,(清)蒋志圻纂,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临安蒋氏宗谱,著作待考,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缺第三卷)。
浙江诸暨暨阳盘山蒋氏宗谱,(民国)蒋驿臣、蒋铁峰等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三册(缺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既阳紫岩蒋氏宗谱(序),著作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吴县蒋殷支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蒋祖澜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家谱,(民国)蒋士铜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家谱五卷,(民国)蒋铠珍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居易堂、亦政堂、慎柜堂同刻活字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京江蒋氏宗谱四卷,(清)蒋名甲纂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活字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茶亭蒋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蒋厚&#9633;纂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敦复堂家略四卷,(清)蒋寿祺撰,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毗陵蒋氏世谱前编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后编九卷,首一卷、末一卷,续修后编八卷,首一卷,(清)蒋全林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活字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邓巷蒋氏宗谱十卷,(民国)蒋忠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松荫义庄活字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墅村蒋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蒋荣须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灵台蒋氏宗谱二十卷,(民国)蒋文林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香山蒋氏续修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蒋湘源纂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宗谱八卷,(民国)蒋佩锦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岑村蒋氏宗谱十卷,(民国)蒋锦绶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暨阳七里上马石蒋氏宗谱,(清)蒋汝杰纂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雍集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兰风蒋氏宗谱十卷,(民国)蒋增煊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硖石蒋氏支谱,(民国)蒋述彭纂修,民国十八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武岭蒋氏先系考卷附宗谱凡例一卷,(民国)陈布雷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邵武蒋氏族谱四十九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佚名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沛丰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徒蒋氏宗谱,(清)蒋森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手写本三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徒蒋氏续修族谱六卷,(清)蒋金城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徒蒋氏支谱八卷,(民国)蒋德彰等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巴陵蒋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清)蒋继诩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蒋氏宗谱,(清)蒋群琦等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安化蒋氏族谱六十二卷,首一卷,(清)蒋类三等纂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保元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吴县娄关蒋氏本支录右编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蒋德骅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吴县蒋殷支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蒋祖润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奉化蒋氏家谱,(清)蒋诚等纂修,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奉化武岭蒋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陈布雷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中华书局铅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奉化霞浦蒋氏南房宗谱,(民国)蒋良继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世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武进新安蒋氏宗谱三十卷,(民国)蒋瑞伦等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上泉蒋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上泉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上泉蒋氏重修宗谱六卷,(清)蒋嘉顺等纂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上泉蒋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五~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安儒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安儒蒋氏元房宗谱四卷,(民国)蒋钟灵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安如蒋氏梅房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泰里蒋氏宗谱十二卷,(清)蒋立庭等纂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今仅存第一~十卷、第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泰里蒋氏宗谱十三卷,(清)蒋延缙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泰里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今仅存第二~五卷、第七~八卷、第十二~十四卷、第十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泰里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五卷、第七卷、第十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泰里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十~十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重修吴宁横城蒋氏宗谱九卷,(清)许方勋等纂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六卷、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横城蒋氏义塾记,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会源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五卷、第七卷、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岩下溪边蒋氏家乘六卷,(民国)蒋井友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沙下庄蒋氏家乘,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慎余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三~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蒋氏宗谱六卷,(民国)蒋椿森等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坛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宜兴西余蒋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民国)蒋聚祺等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宜兴后贤支蒋氏家乘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蒋长春等纂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七~三十二卷、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晋陵蒋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蒋彦文等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世恩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蒋氏宗谱,(清)蒋信礼等纂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四册,今仅存第一~二十九卷、第三十一~三十五卷、第三十七卷、第三十九~四十一卷、第四十三~四十四卷、第四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蒋氏宗谱,(清)蒋倬京等纂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十册,今仅存第一~二十八卷、第三十~五十七卷、第五十九卷、第六十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蒋氏宗谱,(清)蒋贤镇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官岩蒋氏宗谱,(清)蒋世礼等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官岩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官岩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官岩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浦阳官岩蒋氏宗谱九卷,(清)蒋邦彦等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州蒋氏续谱,(清)蒋志品等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郁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七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州蒋氏家乘十二卷,(民国)蒋文忠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2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熟城南蒋氏西北支北宅二房长支第一次修正谱稿,(民国)蒋应灼纂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伤害崇明蒋氏世谱,(清)蒋安行等纂修,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四~六卷、第八卷、第十卷、第十五~十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阳羡砖场支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蒋维盛等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锡山蒋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蒋汝佶等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一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蒋氏宗谱二十四卷,(清)蒋锡缨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锡山蒋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清)蒋士桐等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一梅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遂安三径蒋氏家谱,著者待考,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遂安三径蒋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蓝格抄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遂安三径蒋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朝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遂安山湾蒋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蒋启霖纂修,清光绪四年嘉会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婺东禹峰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长寿乡南津蒋氏宗谱五卷,(民国)陈廉卿等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蜀山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麟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会稽会邑江左蒋氏宗谱两卷,(清)蒋秉法等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会稽会邑江左蒋氏宗谱两卷,(民国)蒋思明等纂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东陵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酥溪蒋氏宗谱,(清)蒋廷玉等纂修,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网站。
浙江义乌酥溪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酥溪蒋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十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酥溪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七~八卷、第八~十二卷、第十四卷、第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酥溪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酥溪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六卷、第十一~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宁波南津蒋氏敏房发祥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宁乡道林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宁乡道林蒋氏九修族谱二十卷,末一卷,(清)蒋本璞等纂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九卷、第十一卷、第十八~二十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宁乡道林蒋氏十修族谱十七卷,首一卷,(民国)蒋本为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第十~十七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宁乡蒋氏祠墓三卷,首一卷,(清)蒋泽汪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暨阳同山蒋氏宗谱四卷,(清)蒋义彩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暨阳同山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行义斋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蒋氏宗谱十八卷,(清)蒋振芳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燕翼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缙云胲川蒋氏宗谱,(清)蒋兆芳等纂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兰溪上蒋蒋氏宗谱,(民国)蒋其溧等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兰溪上蒋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观巷蒋氏草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原文地址:&
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三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十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龙边原谱两卷,(清)蒋之奇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忠雅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十~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乐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西富川蒋氏宗谱三卷,(民国)蒋运啟等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九侯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邵武蒋氏五修族谱四十四卷,首卷一~三册、末一卷,(民国)蒋臣泽绳主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西富川蒋氏宗谱三卷,(民国)蒋运啟等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蒋氏家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缺第一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蒋氏家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南锡山锡山蒋氏宗谱二十四卷,(清)蒋汝佶篆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北宜兴硖石蒋氏宗谱两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邵陵湖南邵南蒋氏族谱二十五卷,(清)蒋舒磐主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蒋氏谱湖南长沙道林蒋氏七修族谱十七卷,首一卷,(民国)蒋本沩主修,民国壬戌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岑村蒋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时期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茶亭蒋氏宗谱卷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蒋国昌主修,清咸丰壬子年(公元185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淞阴义庄邓巷蒋氏宗谱十六卷,(民国)蒋忠增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青浦汪洋村蒋氏敦复堂家谱四卷,(清)蒋寿祺篆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蒋氏宗谱八卷,(民国)蒋克峻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宁蒋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七.字辈排行:
浙江奉化蒋氏字辈:“祁斯肇周国孝友德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注:蒋中正之父名蒋肇聪,蒋中正为“周”字辈(谱名周泰),蒋经国为“国”字辈,蒋经国的两个儿子以“孝”字排列,分别取名为孝严、孝慈。
浙江天台蒋氏字辈:
行派:“绍惟国学允克以如公伯元大邦家之卿日旭观兰瑞天高喜桂香”。
字派:“汝宗光起忠良其亨朝廷万永士子承昌义取五行金水木火土生生不了之意锦江来耀址银汉相熙垣”;
浙江暨阳蒋氏字辈:
原派:“百千万寿岗陵视孝悌仕浩刘云庆尚彬珙琦景美吉振大纲仁良增富肯雅秀伤冠裳”;
二年分派:尚清迁繁幅绶馆享荣华富贵贻谋燕驽克禺庆后”;
七年分派:仕亚还德建贤宗正详文章科第显名扬英才群勷洪恩宠永远乾远乾坤世业长”。
浙江兰风蒋氏字辈:“温柔敦厚疏通知远广博易良絜静精微恭俭庄敬属辞比事”。
浙江乐清蒋氏字辈:“永仁徙天定端士焕成章一统乾坤广世代万载昌华夏”。
四川剑邑蒋氏字辈:
文谟支派:“德厚云礽溥功高胜字扬根深连叶茂本固定枝芳”;
仲逵支派:“学辉魁茂泰兴国振中华玉昆金友聚堂棣兢秀盛”;
仲维支派:“孟思遇昌荣华夏永升平飞黄腾达日流芳百世盛”;
孟谟支派:“德修心自泰善积后蕃昌世泽连绵远家声庆衍长”;
壕溪支派:“郝万振家邦壕溪思本源和睦异乡居世代永其昌”;
怀恭支派:“世德光昌远承先裕后贤门庭叨福佑孝友守家传”;
邦谟支派:“高升元景运世代传九候溯源流芳长千秋永啓后”。
四川冕宁蒋氏字辈:“鹤启可嗣国廷登德肇元祥忠茂必昌荣华天开远万年传丹桂东鲁继为先耕学承光泽经武映长川”。
四川宜宾富顺、高县、云南镇雄、彝良、威信、贵州修文蒋氏字辈:“时成奇(其)茂(毛懋)文芳登金芝(枝)玉世(石)有富寿(贵)银春忠映(应)朝仕科明永兴光宗显大胜(盛)得恩榮”。
四川安岳蒋氏字辈:“钟智全安朝帮生云寿恩光”。
四川蒋氏一支字辈:
行派:“应世正大一尚仕建才能朝廷宗有庆万国启昌明先开荣华际仁义礼智信道德安邦本永在富贵春”;
字派:“怀宇台卿生成章美玉清梅林因时盛俊杰喜高升学儒鹏程远书声起凤鸣发达通云汉桂兰耀辉腾”。
湖南安化蒋氏字辈:“荣如永宗然彦孟金朝加益显忠诚克立奇功修学业英贤世守圣明君恭维先泽本隆昌次序敦和肇锡长钜望汉中经鼎盛鸿勋楚宇灿雲章诗书力业登科甲孝友承家選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辉映冀联芳”。
湖南邵南蒋氏字辈:“千万才必仲天大惟馨晋藻幹舒民泽迪思淑尔类仁义礼智信宏贻偑永怀誉履庆方开”。
湖南沩宁蒋氏字辈:
通谱公派:“恭维先泽本隆昌世序敦和(亲)肇锡长钜望汉中经鼎盛鸿动楚宇燦云章诗书力业登科甲孝友承家选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辉映冀联芳”;
光甫支派:“国忠成原志祥乾道德清廉庆寿全宁湘楚里英明广斗柄文衡祖振严”;
乾隆庚戌六修谱定派:“宁湘开泽远作述在贤良孝友芳名久光先绍汉长”。
湖南宁邑蒋氏字辈:“际忠成源河海兆永朝世立国泰民安湘启祖传嗣广英贤恒守应昌荣原泉资必达深造得常盈孝友承先业诗书建大名”。
湖南衡山蒋氏字辈:“祖德远垂芳”。
江苏京江蒋氏字辈:“吉士增宗德荣名寿国华”。
江苏徐州蒋氏字辈:“景运世大泰瑞兴长光明忠厚传家永孝友继先声福寿本立正勤振道德生”。
江苏盐城蒋氏字辈:“金和邦永……国顺登良道崇贤孝乃光”。
山东博山蒋氏字辈:“心持其正行则于芳德乃佩茂名溢大扬”。
山东胶南蒋氏字辈:“峰灵洪金函叶明公”。
山东苍山蒋氏字辈:“廷洪如春连开始正宗续万世授昌明”。
重庆南川蒋氏字辈:“寿朝国应仕伦德绍安邦文成明立永延高才有良举贤福禄久宏伟傅家长荣华富贵远金银欲满堂”。
重庆永川蒋氏字辈:“朝庭(廷)徙爵禄继宗正春锦联科家振声”。
重庆蒋氏一支字辈:“高千惟子梦继福永兴万仁义礼智信加增福贵全(荣)周昌传厚德和顺锡长年大汗中多秀贻谋又楚贤期思启祖国新化发嗣元乐安承先绪典裔守良田”。
辽宁海城蒋氏字辈:“永德春兴井运昌天生富丽世泽长鸿其学业名应振守而良心品自芳宝殿恩荣清福泰大廷彦会御林香同宗有本如梓树亿兆青枝献瑞祥”。
辽宁锦州蒋氏字辈:“德树乃华昌”。
东北蒋氏一支字辈:“入守有云廷世天国兴基立本希再其曰乃培治克景如永斯维”。
广西桂林蒋氏字辈:“贤德远以”。
广西富川蒋氏字辈:“湘桂姬周裔齐联团结欢英才期蔚起敏学绍书香”。
广东佛冈蒋氏字辈:“长云国茂泰达太永福元方名万载绍泗香历代荣华大吉昌金殿官星飘远近安邦定国振纲常”。
贵州遵义蒋氏字辈:“高千惟子梦继福永兴万仁义礼智信嘉增富贵荣周公垂后德制作振才能辅国思安稷枝叶亘古绵”。
安徽无为蒋氏字辈:“尚成贤世德永远怀留芳”。
资料有待补充。
0013 姓氏略考-蒋姓-楹联典故
原文地址:作者:
八.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九侯世泽;三径家声。全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蒋诩,隐居故里。庭中辟三径,闭门谢客,唯与高逸之士求仲、羊仲来往。
山亭世泽;玉渚名流。上联典指西周时期的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下联典指宋朝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为社稷器;具文武才。上联典出三国时期的蒋琬随刘备入蜀,诸葛亮称其为“社稷器,非百里才”。亮卒后,代为丞相。下联典指三国时期的蒋济,有文武之才。
钟山留祀;竹径初宾。上联典出东汉时期的蒋子文,孙权为其立庙,封蒋侯。下联典出汉朝时期的蒋诩归乡里,于院中辟三径,足不出户,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铜符鼎峙;玉笋联班。全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蒋满,与其子蒋万同诏征见。宣帝曰:“父子宣同日剖符。”即下诏以蒋满为淮南相,以蒋万为弘农守。
2.五言通用联:
山亭绵世泽;荆渚颂名流。上联典指蒋伯龄受封之地蒋国,古有山亭。下联典指宋朝文学家蒋煜等名流。
四封花色丽;三径竹阴清。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蒋沇。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蒋诩。
维新浑祖烈;有谷裕孙良。采用蒋祥墀撰湖北省天门市蒋氏宗祠联。
3.六言通用联:
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采用清朝书法家蒋衡撰书联。蒋衡,金坛人。
4.七言通用联:
花色遍四封之丽;竹阴留三径之清。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蒋沇,兄弟四人均为才吏。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蒋诩。
赋秋河而得丽女;过清溪又访小姑。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蒋防。下联典指东汉时期的蒋子文妹。
邦显碧岩三绝画;廷锡集成万卷书。上联典出明朝画家蒋时行,字邦显,尝筑憩神楼于碧岩,三年不下,所绘《真武像》与《上庵图像》、《瀑布龙口圣像》合称三绝。下联典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钦命核定“古今图书集成”万卷。
松竹犹存三径菊;公琰自非百里才。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蒋诩。下联典指三国蜀大司马蒋琬,字公琰,孔明称他有社稷之才,非百里才。
蜀中曾继如龙相;湘上今传伏虎名。此联为蒋琬祠联,祠祀蜀汉名臣蒋琬。
祖德绵长肇东汉;宗功久远靖西陲。此联为安徽省砀山县蒋祠村蒋家祠堂联。
高洁天然飞石鹤;钟灵毓秀潜元龙。全联典指东周春秋时蒋国国君蒋子涵。
5.八言以上通用联:
玉笋民班,丰姿可爱;琼花直谏,赤胆堪嘉。上联典指唐朝咸通进士蒋凝,风姿美,号水月观音。下联典指明朝御史蒋瑶。
廷诏待颁,文经武纬;宗祧克肖,子孝孙贤。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
廷材建乐安,万古诗书铭美;宗功耀大地,千秋俎豆增光。此联为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蒋氏宗祠廷宗堂联。
绍禄游泰和以开严庄,名扬吴郡;仲南还湘乡而归曲靖,德盛楚邦。此联为湖南省沙溪蒋氏宗祠联。
6.典故、趣事:
蒋干中计:曹操与甘宁战船相遇,曹军大败回营,曹操便让蔡瑁等人加紧训练水军。周瑜便暗暗设计,想除掉二人。曹操见输了一阵,便召集众将,商议破敌之计。谋士蒋干道:“我与周瑜从小同窗读书,交情不错。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到江东劝他来降。”曹操大喜。周瑜将蒋干迎入大寨,群英会上,周瑜酩酊大醉。当夜,周瑜大吐了一场,就睡下了。到了二更,蒋干便悄悄下床,去看桌上文书,见一封信上写着“蔡瑁、张允找机会杀了曹操,将首级献给周瑜”几个字,大吃一惊,便偷偷溜出营帐。回去报告曹操。曹操大怒,立即将蔡、张二人斩首,等见了二人头颅才猛然醒悟,心中暗暗后悔中了周瑜之计。
蒋干称象: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借给魏国的曹操一头大象,说好了一个月以后归还。一个月很快就要到了,曹操对手下的文武大臣说:“这些日子,我命人给这头大象吃了很多好东西,它一定比原来胖了许多。你们谁能想个办法称一称这头大象现在有多少斤重?”大将典韦上前一步道:“依末将所见,将大象剁成肉馅即可上秤。”曹操摆摆手说:“大象从东吴借来的时候是活的,奉还的时候却变成了肉馅,这岂不让世人笑话?”谋士蒋干拱手道:“先依大将典韦所言,把那大象剁成肉馅称出重量,然后再派人到印度去买一只活象回来,想必那孙权认不出来。”曹操摇摇头说:“你看看今天都几号了?再过两天就到还象的日子了,哪里还有时间去印度采购大象?”这时,曹冲站出来说:“可派人先把大象牵到船上,然后在船帮上画上一个记号。待大象被拉上岸后,再命人往空船里放大石头。等船下沉到那个记号的时候停下来,再把石头一一过秤,加起来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曹操一听大喜过望,夸奖曹冲聪明过人,并马上派典韦拉着大象到河边去称体重。蒋干为人虚荣,心中不服,于是上前:“主公且慢。大船的浮力很大,就算是万斤重的大象上了大船,大船的船体下沉了多少也很难看出来,所以只能使用小船。”曹操手捻胡须点头称是。不一会儿,典韦慌慌张张地跑了回来,报告曹操说:“回禀主公,大事不妙。末将刚把那头大象拉到小船上,小船就翻了。”曹操板着面孔转问蒋干:“现在怎么办?”蒋干想了想说道:“既然大象掉进了河里,河水肯定会上涨。请典韦将军火速去岸边画上一个记号。等大象被河水冲走之后,命众人往河里抛石头,待河水到达那个记号之后,再把石头从河里捞出来分别称重,加在一起必定等于大象的体重……”
钟山(蒋山)土地神蒋子文:据《搜神记》记载,蒋子文是广陵郡人。他喜欢喝酒,爱好女色,轻薄放荡,不拘礼法,常常说自己的骨相清高,死了会成仙。汉朝末年他当了秣陵县县尉,有一次追击强盗来到钟山脚下,强盗打伤了他的前额,他就解下印绶缚住伤口,过了一会儿就死了。到孙权刚建立吴国的时候,他生前的同僚在路上碰见了蒋子文,看见他骑着白马,拿着白色羽扇,随从也象他活着的时候那样。他同僚看见后大吃一惊,转身就逃。蒋子文紧追不放,对他说:“我就要做这里的土地神,来为你管辖下的百姓造福,你可以告诉百姓,让他们为我建立祠庙。否则,他们就会有严重的灾难。”这年夏天,瘟疫大流行,老百姓都暗自惊惧,有很多人偷偷地祭他。蒋子文又传言巫祝:“我将大大地保佑孙权,所以应该为我建立祠庙。不这样的话,我将让虫子钻进人的耳朵里捣蛋。”不多久,就有象飞蚁那样的小虫,一钻进人的耳朵里人就死,医生也没法治。老百姓更加恐慌了。孙权仍然没有相信他。他又传言巫祝说:“如果不祭我,我又要用大火让你们遭殃了。”这一年,火灾严重,一天就有几十个地方被烧掉,火势还蔓延到王官,朝中议事的人认为鬼有了归宿的地方,就不会再制造灾难了,所以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安抚他,于是孙权便派了使者去封蒋子文为中都侯,封他的弟弟蒋子绪为长水校尉,都加赠印绶,并给他们建立庙宇,把钟山改称为蒋山,现在建康东北的蒋山就是这山。打这以后,灾难消失了,老百姓于是就隆重地供奉祭祀他。有一个叫刘赤父的人,梦见蒋子文召他当主簿。约定他上任的日子十分紧迫,于是他就到蒋山庙里向蒋子文倾诉自己的困难,他向蒋子文请求道:“我母亲年迈,儿子幼弱,情况实在很窘迫,求您多多宽恕。会稽郡的魏过,多才多艺,善于供奉神仙,我请求您提拔魏过来替代我。”接着他便拼命磕头,把头都磕破了。庙里的巫祝说:“蒋侯特地想委屈你就职。魏过是什么人,却有这种推举?”刘赤父坚决地请求他照顾,但他始终不同意。不久,刘赤父就死了。
蒋氏父子与“台独”分子的较量:二十世纪末一段时间以来,“台独”闹剧愈演愈烈。陈水扁出于其自身的政治需要,其冒险的态度不断加剧,公开宣称明年“大选”是“一边一国”与“一个中国”的对决,这无疑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挑战。他是在步“台独”始作俑者的后尘。“台独”始作俑者叫廖文毅,是一个最早鼓吹“台独”的家伙,他1910年出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工学院,后获美国俄亥俄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廖文毅返回台湾省经营企业,任大承兴业、大承产物、永丰等公司的董事长。1947年,他主持成立了“自治法研究会”,开始鼓吹“台湾省独立”。这时,廖文毅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被圈进了通缉名单,只得仓皇出逃,在香港栖身。廖文毅离开台湾省后,全力投身于“台独运动”,他在香港成立了“台湾省再解放联盟”,又向联合国递交“请愿书”,要求“托管”台湾省。廖文毅的活动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曾动过扶植其执掌台湾省大权的脑筋。由于有美国人撑腰,廖文毅有恃无恐,1950年在日本又组建了“台湾省民主独立党”,自任主席。1955年,他在成立了“台湾省共和国临时议会”;次年又成立“台湾省共和国临时政府”,自封“大统领”。1960年,在横滨组织“台湾省独立统一战线”,自任“总裁”。廖文毅自认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省人,受到台湾省民众的“拥戴”,有资格与蒋中正抗衡,也自有一班失意政客、落魄文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充当幕僚,出谋划策。谋刺蒋中正。有幕僚向廖文毅献计:“中华民国”之所以还能苟延残喘,盘踞台岛,主要原因是因为蒋中正在,倘若蒋中正伸腿咽气,“中华民国”也就完蛋了。“台湾省共和国”必须名正言顺地成立。廖文毅一听,连称“言之有理”,便让幕僚物色刺客,暗杀蒋中正。终于有一李氏幕僚物色到一个合适人选,荐往廖文毅处,廖听了介绍,十分满意,便决定约见。刺客名叫郑松焘,自称是郑成功的后裔,毕业于日寇办的“台湾省警察学校”,学的是刑侦专业,曾经在台北市警察局当刑警。后被开除,不得已赴日本当保镖。他拍胸夸口:“给我五百两黄金,就能买到蒋中正的头。”最终,廖文毅和郑松焘谈妥几点:一、行刺蒋中正,只要开枪,不管击中与否,赏黄金五百两;二、开枪击中,轻伤加赏黄金一百两,重伤加赏二百五十两,毙命加赏五百两;三、赴台旅费及活动经费,概由廖文毅支付;四、此行如果丧生,一应身家后事由廖文毅负责料理,如果负伤,也由廖负责提供诊治、疗养费用。1961年10月26日,郑松焘从飞往台北。郑松焘在台北市内的“白龙宾馆”办妥入住手续后,立刻给台北市警察局刑侦大队刑警岳安和打电话,邀其来宾馆一晤。岳安和与郑松焘是小学、初中、警察学校的同班同学,又是近邻,两人关系相当不错。次日,岳安和如约去宾馆,见面后郑松焘说自己最近已经改行做了一家华文报纸的记者,因是台湾省人,安排他负责一个专门介绍台湾省政要人物日常生活情况为内容的栏目。最后,郑松焘说:“安和兄,这样吧,先谈蒋中正,他是‘总统’,我向读者介绍,当然先要介绍显赫人物。”这样一连“采访”了三天,郑松焘对蒋中正的有关情况已经烂熟于心。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刺客,在了解行刺目标的有关情况的同时,还须考虑自己行刺后的退路。郑松焘盘算自己下手后,肯定难以用合法的方式逃离台湾省,只有以偷渡出逃。他决定先去安排好偷渡事宜,免得事到临头措手不及。郑松焘花了三天时间,找到了一个当年的熟人。此人很仗义,没收郑松焘一分钱,就给他办妥了届时从嘉义偷渡离台的有关事宜。说来也巧,这天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说蒋中正将于次日下午2时去“革命实践研究院”做演讲。郑松焘于是决定次日行刺。由于海关检查的关系,郑松焘入境时不能携带手枪,他事先已经盘算过,想向岳安和借用。郑松焘给岳安和打了个电话,说自己准备到龟山岛去走一趟,为安全考虑,想借一支手枪带着防身,希望老朋友给予方便。岳安和一口答应,约定当天午夜前后把手枪和子弹送往宾馆。岳安和接到郑松焘的借枪电话后,口头上虽然答应,但心里已经觉得不对头了。郑松焘刚抵台北时,并没说过要去龟山岛;况且,龟山岛既无野兽,也无海盗,对于旅游者来说,安全不会发生问题,无需携枪防身。岳安和又回忆了郑松焘来台湾省后的一些情况,发现他所打听的全是与蒋中正的安全有关的内容,又联想到报上已公布了蒋中正明天下午要去"革命实践研究院"演讲的消息,不禁一愣:郑松焘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借手枪,这难道是巧合吗?岳安和想到这里,坐不住了。行刺“总统”,乃杀头之罪,郑松焘作为凶手固然要受制裁,我岳安和提供情报、武器也逃脱不了干系。怎么办?岳安和考虑多时,决定向当局举报。岳安和干了多年的刑警,头脑灵活,思维清晰,迅速向蒋经国举报。蒋经国对蒋中正的安全做了周密安排,并建议取消了去“革命研究院”演讲。狡猾的郑松焘发现了岳安和到蒋经国官邸举报的蛛丝蚂迹,连夜逃离台湾省岛,经香港飞回日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风雨飘摇中的台湾省国民党政权陷入了愈加深重的内外交困。从美洲大陆频频袭来的“将与北京修好”的“尼克松冲击波”,令蒋中正父子忧虑如煎。为了阻止中美之间的往来和建交,蒋经国飞抵美国。1970年4月24日12:10,蒋经国离开了下榻的旅社,前往两街之隔的布拉萨大酒店,出席远东工商协会为他举行的午餐演讲会。因为下雨,蒋氏临时改变步行计划,坐进了一辆“林蒙生”黑色轿车。中午的曼哈顿闹市区交通格外拥挤,有二十多名“台独联盟”成员在酒店前边手持标语,狂喊示威。轿车行进得异常缓慢。12:15,车到酒店门口,蒋经国正欲跨入酒店正门之际,突然,从正门两侧的大理石柱后面,迅速闪出两个刺客,其中一个冲过警卫线,窜至近前,举起手枪朝着蒋经国的后背就要射击。此时蒋经国由导员推动扇形旋转门向里迈步,正处于无所遮掩的有效射程内!就在刺客即将扣动扳机的一刹那,紧随蒋经国身后的美方警探詹姆士&沙德眼疾手快,猛扑过去,抓住刺客的手腕狠命往上一抬,只听“砰”的一声,枪响了。也几乎就在同时,伴护蒋经国左右的两名台方警卫,跃身以蔽,挡成人墙,并顺势推了蒋氏一把,子弹尖啸着从蒋的上方穿门掠过,钻进了酒店大厅的木壁内,刺客迅即被制服。另一名刺客见同伙失手,发疯般地闯过来欲施营救,当即被警察用警棍痛掷头部,打飞了眼镜,血流如注,趴在地上。经过美方警署的审讯,两名刺客皆系台湾省人,开枪者叫黄文雄,另一个乃郑自才,同为“台独联盟”的狂热骨干。这“台独联盟”,全称“全球台湾省人争取独立联盟”(又名“世界台湾省独立联盟”),1970年初在美国新泽西州正式“亮相”,惯以制造暴力恐怖事件而名恶海外。郑黄二人之所以要瞄准“蒋院长”下手,目的就是想通过行刺当时坚持一个中国、且负责台湾省情报与治安系统的蒋经国,来打击台湾当局,张扬“台湾省独立运动的声音”。若不是蒋经国那天临时以车代步,打乱了郑自才他们设定的时间表而引致慌乱,这两个凶手的谋刺很可能得逞。李登辉执政台湾省期间,曾给蒋经国当过秘书的宋楚瑜、马九英(祖籍为湖南)、冯沪祥(祖籍辽宁),均受到李登辉的打击和排挤。宋美龄也因“台独”猖獗等原因,于1991年12月21日离台赴美居住。
中国全民民主统一会:“中国全民民主统一会”简称“全统会”,1990年1月21日成立。成员主要有黄埔、军统出身的“国大代表”和国民党党、政、军、警、特系统中的部分中高级人员。参加者还有退伍军人、青洪帮帮派人物,以及华侨界、知识界人士。有会员三百余人。该组织主张维护和保持蒋氏父子(蒋中正、蒋经国)所建立的国民党政权的“法统”地位和既定的方针路线,反对台湾省政权“台湾省化”、民族分裂和“台独”。
(以上资历全部转自&中华之骨&的博客:&
,在此一并鸣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合阳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