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做什么的

当前位置:
2015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星期几
  导读: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您知道2015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吗?2015清明节是哪一天呢?今年清明节是星期几?接下来就由小编一一为您解答吧!
  2015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星期几
  2015清明节是什么时候?从以上万年历2015年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2015年清明节在日。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从气候层面上看,进入此时节,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升至12℃,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冰河解冻、大雁北飞,玉兰花、迎春花等相继含苞吐蕊,接着紫荆、樱花、桃花、杏花,梨花等次第开放,争奇斗艳,辛勤的农人则忙着播种希望,珍视着这&一年之计&。&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这些农事谚语,正是农人对清明节气极为重视的佐证。
  清明节的含义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自古有祭祖、扫墓、植树、插柳、踏青等名俗,还有蹴鞠、荡秋千、拔河、斗鸡、扑蝶、放风筝等丰富的户外活动。这些风俗相传是由隋唐以前较为盛行的&寒食节&渐渐演变而来的。如清明扫墓的风俗,至今还有着&寒食节&焚纸钱、添坟土等痕迹呢。其实,清明扫墓常与结伴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如《东京梦华录》有云:&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下,或园囿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清人高菊卿则感叹:&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家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宋代程颖诗云:&芳草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弓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是啊,清明祭祖扫墓有着慎终追远的感伤之外,又有野外欢乐赏春健身活动之便,不是使这个节日更有意义吗?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推荐
本周热文推荐历史上的今天
天气网气象百科
清明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清明 - 概述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 - 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 - 物候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 - 节日用联
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阴槐火换;
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
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
训言在耳犹记心。
杏酪榆羹当来次第;
石泉槐火梦到赏时。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烟景催槐叶;
风期数楝花。
山清水秀风光好;
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
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
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
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
后辈难忘先烈恩。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清明 - 习俗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 - 农事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
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显。
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
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
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大力提倡种牧草,种植结构变“三元”。
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捕捞大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
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清明 - 农谚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风小无云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拱棚瓜菜盖草苫,果树园里要熏烟。
麦田浇后快松耪,保墒增温能防霜。
过了“寒食”,还冷十日。
“寒食”莫欢喜,还有十天半月冷天气。
雨淋坟头钱,春苗出齐全。
淋透扫墓人,耩地不用问。
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
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关门风,开门住,开门不住过晌午。
大风不过晌,过晌呼呼响。
大风不过晌,过晌刮得狂。
夜里起风夜里住,五更起风刮倒树。
夜间星稀,明天风起。
今夜星繁又明亮,明天风小好太阳。
北风吹过头,南风来报仇。
北风吹到底,南风来还礼。
关门风,闭门雨。
春天大风翻,百日下满湾。
春天一场风,夏天一场雨。
春刮东南夏刮北,秋刮西北不到黑。
春天风多,夏天雨多。
春雾狂风,夏雾热,秋雾连阴,冬雾雪。
要知今年何风多,不妨看看老鸹窝。
三月三,小麦没砖。
三月八,麦子地里没老鸹。
三月三,没老鸹。
三月十五没老鸹。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三月里,三月三,杏花桃花开满山。
桃花开,杏花败,李子梅子长上来。
桃花开,杏花败,柿子开花杏下来。
三月里,桃花雪,各样果子收不多。
头遍晚,二遍赶,三遍、四遍间隔短(浇水)。
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麦吃两年土,只怕清明饿了肚。
施上尿素两三天,才能开始把水灌。
尿素追下三四天,再行浇水也不晚。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
寒食撒花,谷雨种瓜。
清明高粱谷雨花(棉),谷子播种到立夏。
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
清明前五天不早,清明后五天不晚(高粱)。
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大麻种在清明前,叶大皮厚又耐旱。
三月八,点南瓜。
过了三月三,南瓜葫芦地里钻。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祭罢祖,就种瓜。
稙黍稷,晚棉花,十年就有九年瞎。
早黍稷,晚地瓜,十年就有九年瞎。
芝麻晚了一包叶,棉花晚了桃不结。
早花桃,迟花苗。
早播早出苗,早苗早结桃。
棉花种得早,桃子从脚结到脑。
霜前播种,霜后出苗,躲过冻害,多结棉桃。
春天早下种,秋天早动镰。
晚深耕不如早下种。
早种强似晚上粪。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早种八分收,晚种三分丢。
天寒地瘦不早种,天暖地肥早下种。
先平原,后山川,背阳山丘宜播晚。
阴阳坡,差得多。
山上山下,差异很大。
山前朝阳地发暖,春种宜早秋宜晚。
向阳早种向阴晚,秋天来个颠倒颠。
热不耩沙,冷不耩碱。
热不耩岗沙,冷不耩碱洼。
棉花喜向阳,玉茭沟地长。
棉花喜向阳,阴湿不能长。
谷种黄墒麦种泥,小墒正好种玉米。
耩谷没牛蹄,谷熟籽粒秕。
种好粮满仓,种赖一把糠。
沙地花生淤地麦,碱地棉花也不赖。
土地补沙,多种棉花。
棉花性属火,沙溜地最妥。
沙土棉花胶土瓜,石子地里长芝麻。
洼地种秫秫(高粱),十年九财主。
洼地种高的,有吃有烧的。
洼地种高粱,十年九年强。
洼地种高粱,家里多修仓。
平地种蔬菜,洼地种高粱。
高地芝麻洼地豆。
洼地种?子,十年九不眼子。
茬口调得顺,粮食打满囤。
倒茬如上粪。
豆茬种谷子,准备闲屋子。
豆茬种谷,必定有福。
芝麻茬种了瓜,大马车往家拉。
苜蓿地里种西瓜,吃得人们笑哈哈。
谷种豆,吃肥肉;谷后谷,蹦着哭。
商量不商量,豆茬种高粱。
绿豆茬,要发家,荞麦黑豆是冤家。
豆见豆,必定瘦。
重茬谷,守着哭。
油见油,年年愁。
瓜茬瓜,永不发。
重茬瓜,没钱花。
瓜茬种瓜,种了白搭。
不怕瓜重茬,就怕重茬瓜。
重茬花生,蒂落叶空。
豆茬不种棉,种棉收僵瓣。
豆茬种花,十年九瞎。
葱韭蒜,不见面。
蒜见蒜,空一半。
辣对辣,叶不发。
西瓜种西瓜,十年种一茬。
棉花虽不怕重茬,重茬久了就要瞎。
要想发,种杂花。
要想富,地里开个杂货铺。
高粱地里带黑豆,一亩多收一石六。
上八斗,下八斗,不收上头收下头。
棉花地里带芝麻,哪里没苗就留它。
地温稳过一十三(℃),棉花播种莫迟延。
清明后,谷雨前,十有八九保安全。
清明谷雨紧相连,南坡北洼快种棉。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
谷雨前,好种棉。
种早难保苗,种晚难保桃,适时播种最牢靠。
播早弱,播晚旺,适时播种棉苗壮。
播早烂籽,播晚高腿,不早不晚,桃花扭嘴。
枣芽发,种棉花。
枣芽冒疙瘩,开始种棉花。
枣芽发,好种花;枣芽冒一寸,种棉不用问。
椿芽一大把,赶快种棉花。
荷叶铜钱,下地种棉。
柳绒落,种棉准不错。
清明花,大车拉;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归家。
盐碱土地温度低,播到立夏不为迟。
棉花最晚,不到小满。
雨种豆子晴种棉,种菜最好连阴天。
生地瓜,熟地花。
生地芝麻茄子熟地花。老茬种花用车拉,老茬种棉结白莲。
麦茬黍,黍茬麦,老茬棉花开不败。
花地花,麻地麻,芝麻不宜种重茬。
转转茬口,多收一斗。
茬口不换,丰年变歉。
新种一年发,连种三年塌。
谷茬种棉花,气死两邻家。
谷茬种棉花,十年九不差。
今年棉花明年稻,水旱轮作产量高。
高粱豆茬喜种麦,玉米谷地喜种棉。
种种红薯种种稻,水稻红薯两相好。
豆茬庄稼肥上肥。
黑豆茬,种谷发。
种花三日晴,不用问老农。
收不收,三个大日头。
钻热被窝(播时天好)睡热炕(播后天好),棉苗出土快又旺。
播种之前,要看地看天。
芽子催得欢,播种要看天;天暖地温加班干,天寒地凉酌情延。
棉种拌上呋喃丹,控制棉蚜五十天。
浸种用上多菌灵,能防枯萎、黄萎病。
沙灰搓种,下种散楞。
棉花头大脖子软,顶土费劲出土难。
棉花播种深和浅,灵活掌握莫呆板。
墒足地实宜播浅,墒差地暄浅落干。
墒小种深,墒大种浅。
湿耩浅,浅了收花,深了白瞎;干耩深,浅了白瞎,深了收花。
过深难钻,过浅落干,墒足地平,两厘米半。
千耩深,湿耩浅,不干不湿耩中间。
干砘湿,湿砘干,不干不湿一溜烟。
表土墒赖,深播浅盖。
墒情欠好,水种包包。
浅耠深放,出来苗旺。
浅了漂,深了酵。
浅沟、压种、厚盖土。
墒情太差,莫把耧插;宁晚几天,也要浇灌。
地膜真不赖,盖棉又盖菜。
棉种播下急雨拍,抓紧划锄快揭盖。
地板揭不开,芽子出不来。
清明 - 诗词大观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春
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乡村清明日》&(现代):左河水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天有霓裳》(当代)刘小烽(刘周)
载清明诗五首: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清明 - 饮食
清明吃鸡蛋,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每到该日,此俗绝不可少。清明节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是“雕蛋”。前者可吃,后者则仅供玩赏而已。
清明节还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清明时节,也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为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清明佳节时还有食用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清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不过四类人群忌吃青团:
一、老年人和小孩绝对不适宜吃青团。因为制作青团的主要材料糯米是一种极难消化的食品。老年人和小孩的消化功能都不好,吃青团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让消化系统“雪上加霜”。
二、胰腺炎和胃炎患者严格禁止食用青团,因为青团中的糯米会导致这些炎症的复发或病情恶化。
三、糖尿病人禁食青团,青团中含有大量糖分,现在商家推出的新品青团所含糖分“与日俱增”,糖尿病人食用青团无疑会使病情恶化。
四、有胆囊炎、胆结石的患者不宜食用青团,可能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加重病情。
清明 - 杂志
安徽省大型文学刊物(双月刊)。《清明》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以发表当代中短篇原创小说为主,兼发散文、随笔、诗歌等体裁。
多年以来,《清明》在省委宣传部、省出版局期刊处、省文联的大力关心、支持和扶持下,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坚持高品位、高格调,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勇敢地直面人生,不断推出反映百姓生活、揭露现实矛盾、展示心灵变化的文学力作,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大量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在国家权威选刊中的选载率一直名列前茅。
2000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优秀期刊奖,2004年再次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标志着《清明》成功进入中国优秀期刊行列。
《清明》从2003年起,每年拿出三期的版面,推出《中篇小说专号》。《清明》中篇小说专号已经成为中国文坛一个品牌。
清明 - 清明祭祀
清明祭祀祭品出现新花样,纸糊iphone、ipad、别墅、豪车一应俱全,甚至连“小三”亦可订做,大的标价20元,小的15元。社会问题专家邓艺接表示,清明节本意是尊重先贤、孝敬父母,这类新型祭品实际是拜金主义,折射出社会的病态。
一个本来彰显中华民族古老传统的“礼”文化,清明节祭祀先人照讲是相当隆重也极其庄严的事情,国家将清明节作为公共假日设置本身也是以人为本、回归传统的举措。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却总是有那么一些不肖子孙以当今社会之时髦之事投其所好,在祭祀活动中搞出一些另类甚至变态的花样;继不久前有报导说有人清明花钱找人“代理扫墓、代哭爹妈”业务,在临近清明时又出现了上述新闻报导之用纸糊iphone、ipad、别墅、宝马等豪车作祭品烧给先人,甚至连“小三、二奶”都可订做,这实在是太离谱,也令世人错愕不已。
词条所属分类:气候百科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佛弟子在清明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特别提示:本文正文转载自博客(附录转自学佛网),原文链接地址为:
清明节如何更圆满地利益众生?
丹真绒布上师开示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很多同修扫墓祭祖,如何做能够使先人蒙获佛法的利益,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于是否礼拜祖先:
历来清明,有祭拜祖先的习俗,但是佛弟子可在墓前合十问讯而不宜礼拜。原则上,只要心里面没有舍弃三宝而依止外道,都不属于破皈依戒。
但是,行为上礼拜祖先也会折损祖先的福报。如果是“杀牲祭祖”,不但是破了“不杀生”的戒律,而且增加了亡者的罪业。
同时,行为上的礼拜也可能让其他一些道友起分别念,影响金刚师兄之间的和谐。
所以总体来说,不礼拜比较好。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暂时随顺。同时观想皈依境,心里好好祈祷和忏悔,尽量圆融一些,不要令他人产生邪见。
问讯,可参照《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皈依”修法:
首先观想面前虚空中皈依境,再观想自他祖先、父母、怨敌等无量众生与自己一起,恭敬合掌并念诵(可默念)皈依偈诵,祈祷:“上师三宝您明知、您垂念,除您之外不寻找其余指望处和皈依处,修的是您,念的是您,依的是您,全心全意依止您。”
最后,观想皈依境尊众放射红光,照耀自他一切有情,从而清净一切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开显本具圆满佛性......
宜:按照知母、念恩、报恩的观修次第,真心真意地发心利益所有的如母众生,以三殊胜摄持一切善法。列举如下:
1、虔诚祈请,多念诸佛菩萨的心咒(如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心咒、百字明、不动佛心咒等等)或者佛号,祈请上师三宝加持历代祖先、所有众生正信佛法、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2、洒甘露(可用甘露丸、或火供甘露泡制甘露水,或会供甘露)、坛城沙、法米等等,都具有极为殊胜的加持力;
3、施食烟供(以殊胜的伏藏传承,点燃殊胜的熏香,特别是色登寺的施食烟供熏香,在阴凉处作烟供,可利益无量悲客众生);
4、在墓地所在山上如法供上地藏宝瓶,可利益整座山的众生;
5、条件许可的话,挂经幡或者撒风马,也是极为有益的;
6、精进转动转经轮、供酥油灯,也是极好的;
7、随喜供养并请有信心的寺院超度祖先,同样极为有益。
1、杀生拜祭祖先,百害无一利,属于严重破戒,并徒增亡者罪业,果报甚为可怕;
2、应恭敬心对待任何一位众生(包括祖先),但是我们已经皈依三宝,就不应随顺世俗风气礼敬外道,更不应依止外道,否则即为破戒,果报极为不好。
祈愿一切如母众生离苦得乐、速证菩提!
附录:佛弟子在清明节能做什么?&
清明将至,不少佛友询问:在清明节如何“如法”的祭奠过世的亲人。一位佛友询问:“清明节快要到了,我没时间回家,想给在家因车祸去世的父亲做一个祭拜,怎么做才好?我在北京呢。早上我哥哥说,让我烧香,怎么烧?什么仪式?能说说吗?”前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也电话采访了我,问了一些关于清明如何祭奠的问题。可见大家对清明这个节日还是很在意的。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民间俗语。在古代,清明并不仅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古代足球)、打马球、插柳(就是现在的植树)等户外活动。“清明扫墓”只是清明节的一项活动,不是全部的内容。&&
佛教里没有清明这个节日,因此佛教经卷中也没有关于“在清明节如何如法祭奠过世亲人”的记载。对于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讲到要“祭奠超度亡者”,那么每一天都可以当做清明来过。因为我们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课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扫墓、是否上供品、是否燃香,这些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出于自己情感的需求,让自己心里“过得去”,跟亡者的关系并不大。&&
所以清明节是否去扫墓,如何扫墓,是按照风俗习惯做好,还是“自主创新”(如现在的网上祭奠)追赶时尚好,那些都是一个心意。如果亡者有知,不管此时他流落到哪一道,他也一定会感应到。&
&但是,最能利益亡者的莫过于按照佛教的方法,将所修的功德为亡者做回向。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如果做的好,甚至有可能将亡者直接从三恶道解脱出来,这岂不是比扫墓、鲜花、上供、焚香更能利益亡者吗?(参阅超度亡者与利益亡者的区别在哪里?)&
佛教中有一个故事,广为人知,这就是目犍连救母,这个故事因为讲的是孝道,所以被中国很多地方戏剧搬上舞台。“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项具足,对人、处事都有非常不好的举止,他非常担心,不知道母亲往生后,到底会落在何处?目犍连急于想知道他的母亲生在何处,于是进入定中看到一处很恐怖的地方,原来那里就是地狱。&
在地狱中,目犍连尊者看到被行刑的罪人,样样刑具都有,每一个都非常的可怜,真的非常苦啊!再走到饿鬼道的境界中,他看到的饿鬼模样都是:圆又大的肚子、细又长的脖子、干如柴枝般的手脚,每个都在哀嚎、饥饿难耐,那种境界令人惨不忍睹。当他看得十分不忍时,忽然看到日日夜夜思念的人——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也如同饿鬼道的众生一样,愁容满面、泪水涟涟,饥饿正煎熬着她,目犍连尊者看了内心非常痛苦。目犍连问她的母亲受了哪些苦报?她的母亲说:「我非常饥饿,没有水、没有食物可吃:肚子里好像有火在烧,我急需要水,还有粮食!」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弟子中号称神通第一,他立刻运用神通,变出一钵饭、一壶水,恭恭敬敬地送到母亲面前。他的母亲十分欢喜,尽管双手无力,也急急忙忙伸手来接,她忍着颤抖和痛楚,将食物拿到嘴边,想先喝口水再吃饭;可是,饭与水才一到嘴边,她的口中就吐出一团大火,瞬息间水干了,饭也变成了焦炭。&
目犍连看到了这种境界,非常痛心也觉得万分无奈,尽管他的神通广大,但是母亲的业障如此深重,让他无能为力,因此带着万分的失望从定中醒来。当他出定后,赶紧去请教佛陀,在佛陀面前恭恭敬敬、五体投地礼拜说:「佛陀!我心里很痛苦!到底我的母亲曾种下什么业?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救她呢?」他泪涟涟地诉说。&
佛陀说:「众生的业力确实是自作自受啊!你的母亲生时造下了贪、瞋、痴的恶业;她贪图别人的劳力与财力而造业;除了贪业之外,且有憎恨心,不懂得赞叹他人、时时毁谤造业。她心中的瞋火十分旺盛,生前也不懂得尊重三宝、不肯修行,反而毁谤三宝,这样的痴业使她无法得救;自己造的业必须自己承受罪报,业如须弥山,任何人都对它无可奈何啊!」&
目犍连尊者听了佛陀的开示,心里觉得很无奈,但他仍请求佛陀给他力量,教他如何救度自己的母亲。他的一番孝心,令佛陀感动,佛陀说:「要救你的母亲,光凭你的神通是不够的:因为你的母亲业障太重,必须靠许多有修行且已证果的僧众,将清净的福业累积在一起,用心力一起回向来帮助她。」&
目犍连尊者说:「我要去哪里找这么多有清净福业的人呢?」&
佛陀说:「这倒不难!从四月结夏安居到七月期间,许多清净的比丘专心致力于去除烦恼,增长智慧,在这段期间已探讨了真理,透彻了妙法,这些僧众就具有最清净的福德;如果能请这些人同心合力为你的母亲祝福,那么她就可以得救了。」&
目犍连尊者听了,内心非常欢喜,他就向每位僧伽、比丘一一顶礼请求。佛陀又告诉他:「你应该为你的母亲造福,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也就是解夏那一天举行供僧与大家结善缘;以这分清净心加上欢喜心,共同为她祝福,这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唯有这股力量才能转她的业。」&
于是目犍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了很丰盛的素斋,并且在每一位比丘面前准备了一盆清水,并亲自奉上让比丘们净手——因为印度人用手抓饭团吃。他用最虔诚的心来供养,这一场供养非常的殊胜庄严。之后,大家的心力凝聚在一起,同心为他母亲祝福,因为每个人平时勤于修行,福德具足,这股福慧、欢喜凝聚的加持力量确实非常大。&
目犍连尊者在当天晚上初夜时分,于定中看见一位很庄严的天人从远处飘飘然而来,向他顶礼,仔细一看,原来是他的母亲。她向目犍连尊者答谢说:「蒙受你的力量和孝心以及众多尊者的慈悲愿力;更承受佛陀的慈心加持,我已超越饿鬼的境界,现在要生天道了。」目犍连尊者见到此一境界,非常高兴,出定后赶快去向佛陀礼谢,也向所有的比丘顶礼。&
目犍连尊者孝心殷切,又承受着众人的慈悲、智慧及清净福业的帮助,所以他的母亲得救了。这个佛教故事在中国被代代流传了下来。如果我们认为以自力无法帮助亡者的话,那么可以通过供养僧团,也就是斋僧,请僧团来为亡者做功德回向,这样的力量会比我们自己做功德回向大的多。&
每年六、七月,是藏地僧人「结夏安居」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供僧,功德无疑是很大的。每年七月份我们回昌列寺的时候,上师都会安排我们供僧,以此为我们培植增长福报,所以很多师兄会在“回家”的日子,让昌列寺僧团集中做功德回向。每天法会开始的时候,格桑师都会念诵长长的回向名单,对此很多师兄都印象深刻。&
清明节祭扫,是我们的传统,只要发心恳切,用心挚诚,我相信亡者都可以收得到我们这份心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荤腥烟酒上供,那样只会增加亡者的痛苦。佛弟子可以通过:斋僧、斋戒、诵经、抄经、放生、转经、挂经幡等善行来为亡者做功德回向。这应该就是清明节最“如法”的祭奠了。&
愿所有逝者都能蒙佛力加被,往生净土、永离轮回!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