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议乡露天下坪垃圾场场附近居民搬迁有什么赔付吗

工业废品网(上海)回收服务总部|回收电话:021-|废品站|废品回收|废品收购|工业废品回收|上海废品回收站|物资公司|物资回收|电子垃圾回收|危险品-危险化学物回收-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废酸-废碱回收-有机废物-环保处理-五联单|上海废品站-废品回收公司-废旧物资收购站-金属回收-废旧金属收购-有色金属回收-工业废弃物-塑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海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名录-上海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许可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废旧钢铁-电池-灯管-油铜-废水-环保热线电话-拆迁-搬家-再生利用-纸板-二手设备-库存积压-上海工业废品网-上海废品网-上海废品公司-固体废弃物管理-工业废弃物管理-酒店拆除-宾馆拆除-厂房搬迁-有资质的回收公司-环保热线电话:
| 设为首页
工业废品网(上海)回收服务总部
咨询热线:021-
环保热线:400 700 1144转1
服务传真:400 700 1144转3
地 址:上海浦东新区新金桥路828号
E-mail:.cn
http://www.51feipin.org
邮 编:201206
南京天井洼垃圾场调查:恶臭二十年真的没个头?
来源:[工业废品网]&&&&&&时间: 13:54:26
  2009年,很多城市垃圾焚烧项目遭遇公众阻力。我国垃圾处理似乎走入死胡同:填埋处理,不仅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污染空气和地下水,同时大量占用土地;焚烧处理,由于争论激烈、投资巨大等原因,推进迟缓。
  填埋不可持续,焚烧又遇阻,其他方式尚未成熟――在这样的一个胡同中,政府、专家和百姓三方不断博弈,与此同时,垃圾却在日复一日地堆积着。
  某种意义上说,由南京江北垃圾焚烧项目争议所引出的填埋场臭味问题及其纷争,在中国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本报今年将持续关注垃圾处理所引起的各种问题。
  垃圾的南京之路
  一辆辆满载垃圾的运输车,从南京市区、南京市浦口区的大街小巷驶出,经过数公里或者数十公里后转入沿山大道,从岔路口进入树木葱茏的浦口区黄姚村,沿着山间公路蜿蜒行驶两公里左右,便到了一座壮观的垃圾场,这就是南京市天井洼有机废弃物处理场的作业区,这座处理场将于今年封场。
  南京市垃圾日产量目前已达4500吨,并以每年7.9%的速度增长。城区垃圾处置主要采取准卫生填埋方式,建有3座垃圾填埋场,分别是江宁区境内的水阁垃圾填埋场、轿子山垃圾填埋场和浦口区境内的天井洼垃圾填埋场。
  南京市规划建设的江北垃圾焚烧发电厂,就在这座已经存在了近20年、将要封场的垃圾处理场旁边。
  20多年来,南京市浦口区黄姚村的部分村民一直饱受垃圾填埋场臭味困扰,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填埋场? 政府想要通过焚烧来解决臭味问题,为什么部分居民坚决反对?是否有新的垃圾处理思路能够突破二者的困境?
  ①调查
  行将封场仍臭不可当?
  填埋场为何总是臭得厉害?究竟有多少垃圾填埋场能达标?
  阅读提示
  长期以来,垃圾被看成城市卫生问题,基本上是环卫领域的事情,一位环境专家分析说,对垃圾及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监管一直处于模糊状态。那么,究竟有多少垃圾填埋场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操作?是否达到卫生填埋标准?
  据2008年国务院环保督察报告显示,全国只有57%的垃圾填埋场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而进行了环保“三同时”验收的仅占26%。这或许可以从某一角度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填埋场都臭得厉害。
  是简单堆埋还是卫生填埋?
  整个填埋区没有任何覆盖措施,渗滤液露天存放;正在考虑增加覆盖膜
  到达南京的当天下午,记者就在市民章先生、马先生的帮助下,在南京市浦口区黄姚村找到了这座“地处山间,名声在外”的南京市天井洼有机废弃物处理场。
  据黄姚村村民介绍,这个处理场最开始只是一个堆放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有垃圾车将南京市内的垃圾运来倾倒,但当时没有相关规划;由于此举遭到村民反对,相关部门于1992年开始定点、挂牌集中堆放;2000年,正式建设垃圾填埋场。
  虽然正式的名称是“南京市天井洼有机废弃物处理场”,但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只是一座简单的“堆埋场”。一辆辆垃圾运输车接连不断地将滴水的垃圾倾倒在作业区,经过一群拾荒者扒捡之后自然堆放;裸露的堆体下有数条排水管,从中流出的黑色液体经过下面的覆土坡面渗流到底部的坑洼,再通过地下渗流管汇入隔了一条马路的渗滤液预处理池。
  据南京市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排水管为堆体沼气井自泄水管。
  当记者向厂长王志国质疑这样的处理是“简单堆埋”还是“卫生填埋”时,他表示,天井洼垃圾填埋场始终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据介绍,2000年以后,这个厂由南京市统管,在原简易填埋场基础上按照当时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等)对其进行了改扩建(通过了环评评审),填埋场底部为黏土防渗(防渗系数小于10~7cm/s),侧面采用帷幕灌浆垂直防渗,防止渗滤液外泄,并配套建设了日处理200吨的标准污水处理设施。2003年~2008年间一直正常运行。2008年年底,由于污水处理设施故障而停止运行。2003年以前和2009年以后的渗滤液通过专用车辆运输至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处理。
  但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第11.1条要求:“填埋施工应实行单元填埋,……当日覆盖,填入的垃圾厚度应以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而记者连续在两日内两次到填埋场现场调查,并未见到“实行单元填埋”,更不符合“当日覆盖”要求。实际情况是,在记者到达现场的两天,整个填埋区完全裸露,没有任何覆盖措施。
  此外,记者查阅了本报2007年关于天井洼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扰民调查的相关报道,关于污水处理设施的调查结果是“2003年开始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为230吨的污水处理站,并于2004年投入运行,但因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现仍在改造和调试。”
  为何频遭投诉却迟迟无改进?
  臭味影响到两公里以外,附近地下水受影响;处理厂经费不足,难以实施环保措施
  和北京市六里屯垃圾填埋场一样,这座“始终按照相关要求操作”的填埋场也不断遭到投诉。记者了解到,距离填埋场两公里范围内的多个居民点居民曾投诉其“臭味扰民”。章先生告诉记者,从2006年起直到现在,经常一到深夜就有恶臭袭来,令人窒息,经常达数小时。他所居住的金泉泰来苑小区与填埋场直线距离1.8公里左右。
  记者在南京调查期间,曾于夜间专程到距离垃圾填埋场两公里左右的浦口高新开发区验证周边居民的说法。当天有阵雨,记者在高新区的主干道步行时闻到时强时弱的臭味。金泉泰来苑小区的居民黄先生告诉记者,深夜的臭味更加强烈。
  距离垃圾堆600米的黄姚村村民对此更有切肤之痛。“白天是腐臭,”一村民说,“但他们傍晚开始运臭水(指渗滤液――记者注),翻动水池,恶臭就飘下来了,一夜都没法透气。”非但如此,黄姚村村民还有更大的麻烦,“这里的地下水被污染了。”村民告诉记者,从10多年前开始,黄姚村种出来的菜在附近市场上就难以出售了,只有辗转到南京市内“匿名”销售;部分村民干脆毁去菜地,改而种树,买菜食用。
  对于臭味扰民,王志国解释说,垃圾填埋场不可能不产生臭味,之所以有时晚间臭味强烈,是因为夜间外部温度降低而垃圾堆体内部温度较高造成气体外溢导致的;他们晚间运输渗滤液的工作与臭味问题不相干,因为渗滤液从预处理池到运输车的传送过程通过泵和管道完成,并不翻动污水。
  另外,王志国说,黄姚村村民虽然反映水质恶化,但紧挨渗滤液预处理池和填埋场作业区的处理场办公区日常用水至今仍然使用地下水。他补充说,环保部门定期对此区域地下水的检测结果表明,周边地下水仅是含硫量较大而已,这是因为地下温泉所致。
  王志国对记者表示,处理场的运行经费一直严重不足,目前每吨垃圾实际处理经费仅为8元左右(据南京市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要达到标准的卫生填埋,填埋经费一般在50元/吨),许多问题要解决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将增加投入,除了增加覆盖膜减少臭味外溢,还将喷洒除臭药剂。“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除臭效果理想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天井洼垃圾填埋场将于2010年封场。
  ②纠结
  管理能否让人放心?
  填埋场臭味尚未解决,又如何确保焚烧达标排放?
  用焚烧来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同时解决填埋造成的种种问题,是南京市相关部门推动江北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初衷。然而,江北的居民对此表示怀疑。
  “这么多年来,填埋场的臭味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黄姚村一村民直言,“我们只想让政府把我们迁走。虽然他们说建了焚烧场就没有臭味了,但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其他危害。”
  “我们将原设计为高80米的烟囱加高到100米,企业300米卫生防护距离内没有人居住,我们会在厂门口设置适时检测仪器,环保部门可以随时来检查。”南京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剑菁说,“我们有先进的工艺和成熟的经验。”这个公司是江北项目的承建方。
  然而,无论他怎么解释,也无法说服反对者。
  记者采访的多位支持焚烧处理的业内专家和政府官员,均从技术角度阐述了其环境可靠性,也列举了各种实例,但因为项目和当前技术的限制,却无法提出能让反对者信任的监管措施,而此前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又严重地打击了周边居民对项目的信心。
  家住金泉泰来苑的孙先生坦言,原本“环保”的垃圾填埋厂已经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我不再相信他们的话――(垃圾焚烧厂像)花园似的,环保、零排放,特别在监管是软肋的情况下。”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则更为直接:“投资方声称能够达到欧盟标准,真的可能吗?谁来检测?检测的数据可信度有多高?”
  “根据目前垃圾卫生填埋场管理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怀疑焚烧处理能够达标。”章先生说,此外,由于二恶英类物质的排放无法实现在线监测,检测成本也较高,谁能确定其实际排放量?
  ③探究
  如何突破不同工艺短板?
  垃圾分类+填埋气资源化+气体补燃可实现填埋和焚烧之间能量循环
  阅读提示
  北京市高安屯垃圾填埋场曾投入亿元资金治理臭味,虽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这样巨大的投资很多地方政府难以承担。据了解,目前,多数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通过火炬燃烧处理,那么能否将其资源化以降低成本?能否用于焚烧过程补燃以解决焚烧炉温的问题?以上两种方案,再加上前期分类细化,是否能组成相对全面的解决方式? 垃圾处理良性循环轨道:初步分拣(居民)――预处理――部分焚烧(气体补燃),部分填埋(包括焚烧后的灰烬),部分有机质较为丰富的垃圾和渗沥液进行厌氧发酵――提供垃圾填埋气或沼气――提纯后生产天然气补燃垃圾焚烧。
  臭味问题能否低成本解决?
  脱臭提纯,实现填埋气资源化利用,降低除臭成本
  南京垃圾处理问题陷入两难境地。对此,北京某环保技术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专家告诉记者,就现阶段的气体工程技术和燃烧技术发展水平而言,解决类似问题,可以有更全面的模式。
  他说,完全解决好问题的前提是垃圾分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扶持、提供垃圾分类便捷设施、宣传教育尤其是提高垃圾处理费等方式引导规范城市居民的源头分类。
  在垃圾填埋场,应采用主动除臭的方式,即主动将垃圾填埋堆体内的恶臭气体抽采出来并集中处理;同时,渗沥液处理过程全封闭,可极大地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的恶劣影响。这位技术专家介绍说,北京市部分垃圾填埋场采用主动抽采垃圾填埋气并以燃烧方式消除恶臭气体,取得了相当的效果,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周边居民的投诉。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很多城市难以承受。那么,如何经济地处理垃圾填埋气?他介绍说,垃圾填埋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如果能将填埋气集中除臭并提纯为天然气,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为周围居民和工业用户提供清洁能源,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垃圾填埋气提纯甲烷的过程还可以通过申请CDM项目获得收益。所以,只有通过脱臭提纯,实现填埋气资源化,用填埋气资源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补 贴自身抽采和除臭费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垃圾填埋场的低成本除臭。
  我国的垃圾能否更安全地焚烧?
  分类、预处理和气体补燃技术可推动垃圾焚烧走向零污染
  垃圾焚烧是较为实际的减量处理方式,但如何实现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少 排甚至是零排放?上述技术专家介绍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垃圾的燃烧温度和尾气的全面净化,而提升垃圾燃烧温度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垃圾分类、预处理、气体补燃技术。
  垃圾分类关键在于源头即居民自身的分类和在转运站的分拣;预处理在于干燥和部分粉碎,较为充分的提升垃圾热值和燃烧完全度。
  补燃技术的关键在于采用气体补燃,这位技术专家强调,采用煤粉或燃油补燃时,由于垃圾含水、或补燃燃料被垃圾包裹等诸多因素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而气体不溶于水也不会被垃圾团块包裹,因此,采用气体补燃将会较高地提升焚烧温度。
  在燃烧温度提升后,随着污染物和二恶英的减少,应用现阶段的技术,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不难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零污染。
  那么补燃的气体从哪里来,成本如何呢?
  他给记者分析,补燃气体就来自垃圾填埋气。根据测算,从垃圾填埋气中提纯天然气,成本不会高于1.0元/立方米,而天然气的热值是标准煤的1.57倍,是汽油的1.13倍。这一成本价格只相当于现阶段燃油的1/5,比同等热值的煤炭还要便宜。
  更有利的是,他介绍说,天然气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大大减轻了燃烧烟气处理的压力,避免了垃圾焚烧厂因为掺烧煤粉而加重环境污染,同时实现了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之间真正的能量循环。
  这位技术专家认为,在没有大规模推广气体补燃技术之前,强调垃圾焚烧不会大量产生二恶英是片面的。
  对于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陷入的尴尬境地,他表示,并不是没有技术和工程上较为完全的解决方案,作为技术专家和工程实践者,应该本着科学精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和解决问题,在政府服务于百姓诉求的过程中提供切实可行的工程解决方案和决策依据,这样才能得到社会舆论的正面反馈和支持,起到积极的作用。(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您好, []|
长沙投资7亿改扩建垃圾场 周边村民拟整体搬迁
  垃圾运输车把从中转站运来的垃圾倾倒入填埋场。洪山桥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后门停放着从长沙市内各个垃圾站驶来的垃圾运输车。  垃圾填埋场工人老刘在填埋场的垃圾堆里“寻宝”赚外快。垃圾填埋平台,气味很重,工人戴着口罩防臭。  一台电脑的寿命从过去的10年缩短到4年,手机一般不出两年就会被淘汰……近年来我国电子垃圾的增长速度比生活垃圾快3倍,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600万台洗衣机需要报废。  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毒重金属与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很大威胁。 从7月开始,本报都市周末“追击电子垃圾”调查长沙市电子垃圾的去向,发现很多电子垃圾到“退役”年龄并未退休,有的被非法拆解卖掉有用部件,有的改头换面重新无证销售。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含有有害物质的元件被随意丢弃。  散落在垃圾站里的电子垃圾最后去了哪里?有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7月23日开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调查: 时间:7月23日、24日 地点:九尾冲社区 喻家冲垃圾站  社区垃圾站里的电子垃圾会分类处理么?  “它们去了哪里?我也不知道”  7月23日,记者走访了长沙泰时新雅园、明珠苑等小区, 经常在这一带收废电器的老杨告诉记者,旧家电有些部件可以卖钱,剩下的一些电源线、坏了的元件之类的,他就直接丢在外面的垃圾堆了。“它们去了哪里?我也不知道,应该是和垃圾堆里的垃圾一起运到了垃圾站吧。”  在九尾冲社区采访时,正碰上环卫工人刘师傅回收垃圾桶里的垃圾。只见他搬起标有可回收字样的绿色垃圾桶,“哗”地倒进了三轮车斗。他告诉记者,这些垃圾都会运到垃圾站。虽然垃圾桶上面都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字样和图形,但是居民很少注意这些,就算注意到了,为了图方便,很多人还是把电子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就丢了。有一些捡垃圾的人,会把垃圾箱和垃圾堆里面能卖钱的东西捡回去。如果发现丢弃的旧电器,大多会简单拆解并卖掉可以卖掉的部件,不能卖的就随意丢弃或丢到附近的垃圾堆里。  垃圾站量多物杂,难以分类  7月24日上午8时,离四方市场不远的喻家冲垃圾站,附近的环卫工们一大早就把回收的垃圾运来了,垃圾大箱内很快就填满了垃圾。  垃圾站的环卫工彭师傅告诉记者,这里基本上很难看到完整的废旧家电,就算有也都是一些电源线、坏掉的零配件、元件。因为源头上没有分类,它们运来的时候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因此,他们无法分选电子垃圾。垃圾站也只是垃圾的暂居之所,每天早上7点,垃圾车都会把垃圾站的垃圾运到洪山桥的垃圾中转站,长沙市内的垃圾都是运到那里。  调查: 时间:日 地点:洪山桥垃圾中转站   在洪山桥的垃圾中转站,会不会对电子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无法分类装车,只能“一锅端”   位于开福区洪山桥的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是一座垃圾压缩转运站,能够日转运城市生活垃圾4000吨。记者从长沙市城管局固体废弃物处理管理处了解到,长沙市内各个垃圾站的垃圾最终都会通过垃圾车运到这里。  在洪山桥的垃圾中转处理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辆辆蓝色垃圾车。记者碰到了一位开垃圾车的陈师傅,他每天都要跑三到四趟,运送垃圾七八吨,把天心区垃圾站的垃圾运到这里:“垃圾站的垃圾多且杂,我们在运送时无法做到分类装车,不管是电子垃圾还是生活垃圾只能‘一锅端’。”   投资上亿的分拣线三月前停工 垃圾未分拣直接运到填埋场  那么这些“一锅端”的垃圾进入中转处理场,是否要经过一些特别处理,把电子垃圾和生活垃圾分拣开呢?长沙市城管局固体废弃物处理管理处李处长说,洪山桥的垃圾中转处理场有一条垃圾分拣线,由湖南仁和环保公司投资1.2亿元建造,2010年投产运营,今年的4月份因为技术原因停工。  洪山桥的垃圾中转处理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3个月前分拣设备不知道什么原因停产了,此后送到这里的垃圾都没有经过分拣,只是在工作线上进行压缩打包后就直接装上垃圾运输车,送到望城的黑麋峰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填埋。  分拣线什么时候可以修好呢?记者电话联系采访仁和环保公司总经办。总经办工作人员说,这个生产线主要将塑料、纸张、玻璃、金属分离出来,然后转卖到废品公司进行处理。分拣线每天可分拣垃圾1000吨,可分选20%的可回收垃圾。3个月前分拣线因为设备故障停工,目前仍没有修好。当记者询问何时能修好时,工作人员以不便透露为由挂掉了电话。  调查: 时间:7月25日 地点: 黑麋峰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  这些电子垃圾最后怎么处理?  没有分拣垃圾的设备,直接倾倒在山沟里填埋  7月25日上午,在前往望城区黑麋峰的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的路上,不断能看到标有“环保、卫生”等字样的垃圾运输车。  上午10点,记者来到这个长沙市目前唯一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台大型垃圾运输车正好开进了填埋场,车刚停稳,两名处理场工作人员马上跑到车尾,用铁钩打开运输车车厢门,司机把车厢往下一倾,一箱垃圾全部倒入了垃圾填埋场。  开车的何师傅告诉记者,像他驾驶的这种大卡车,载重30吨,每天至少来回要跑5趟,这是当天跑的第二趟了。每天有58辆大卡车往返于中转处理场与黑麋峰垃圾的填埋场之间。  垃圾运输车开走之后,勾开车厢门的刘师傅把口罩戴上,拿着编织袋和火钳走进了填埋场,把一些易拉罐、矿泉水瓶、破铜烂铁装进了编织袋。刘师傅说,这些收集起来还能卖钱。“垃圾运到这里后,我们的工作就是开车门、清扫通往填埋平台通道的垃圾、在垃圾上覆盖30厘米的土进行填埋,喷洒去臭剂。”  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主要负责填埋处理长沙市内、长沙县、望城区三个区域的垃圾。平时每天填埋4500吨生活垃圾,高峰时要处理6000多吨。由于这里没有分拣垃圾的设备,中转站送来的垃圾,都直接倾倒在山沟里进行填埋。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本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开盘时间:14年3月
开盘时间:14年3月
7180元/平起
开盘时间:14年3月
均价:5200元/平
星城市 微博客
新闻排行热评焦点今日请输入您的账户名和密码
旧垃圾焚烧厂短期内难搬,人大代表多倾向另址新建建议环卫环保搬新垃圾场附近字号:&摘要:昨日市人大的“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去年45名代表联名提出的搬迁市垃圾处理场的建议,今年再次成为人大代表检查督办的重点之一。&&&&惠州市垃圾处理场。&&&&议案点击&&&&《关于搬迁惠州市垃圾场的议案》(转建议)&&&&昨日市人大的“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去年45名代表联名提出的搬迁市垃圾处理场的建议,今年再次成为人大代表检查督办的重点之一。主办单位市环卫局局长杨荣昨日介绍称,因涉及选址、用地、环评、征地、拆迁等环节,搬迁市垃圾处理场在短期内仍难以实行,目前已着手对原焚烧发电厂进行升级改造,并将尽快启动新的垃圾综合处理生态环境园选址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已把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升级改造和启动新的垃圾综合处理生态环境园的建设,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代表发炮:另选新址&尽快搬迁&&&&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仕其昨日再次率人大代表团前往市环卫局,听取《关于搬迁惠州市垃圾场的议案》(转建议)办理情况。&&&&“离市区太近”污臭远播&&&&“市垃圾处理场距离市区太近,选址极不合理且污染大,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惠州整个城市的环境形象,我们强烈建议应另选新址,尽快将其搬迁!”去年惠州市两会期间,张小刚等45名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搬迁惠州市垃圾处理场的议案》(转建议)。&&&&据张小刚代表介绍,根据居民反映和代表们的现场调查,惠州市垃圾处理场内的核心项目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07年建成投产以后,其散发的污烟臭味远至惠城区政府、市区上排片及西湖周边都有所闻,龙丰街道共联村村民苦不堪言。&&&&“原址升级改造,治标不治本”&&&&昨日上午,大部分参会的市人大代表仍然倾向于选址新建,呼吁这与上次“代表统一活动日”的情况类似。人大代表彭继建称,地处惠州火车西站附近的市垃圾处理场,时隔20多年后的今天已显得非常不合理,“就地升级改造只能是权宜之计”。&&&&彭继建还建议,鉴于垃圾处理场近期马上搬迁的可能性还比较小,环卫、环保部门要做好垃圾运输、填埋、焚烧等各个处理环节的监管工作,细化指标,真正实现无臭、无烟、无毒的目标,同时要及时公布各项监测指标数据,让公众知情并监督。&&&&“在原址对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升级改造,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市人大代表文小红也呼吁,政府尽快启动新垃圾处理场的建设,新场建好后,环卫、环保部门办公大楼最好也能够搬过去,在附近办公,以使群众对政府的监管工作更有信心。&&&&部门回应:旧厂升级后&目测无黑烟&&&&“垃圾处理场在选址之初,属于市郊,应该说是合理的。”市环卫局局长杨荣昨日介绍称,惠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进行规划建设,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进行了扩建,包括焚烧发电厂、填埋场、渗滤液深度处理厂几个部分,总投资达7亿多元,经过国家环保部门的验收,达到国家一级填埋场的标准要求。&&&&国庆前完成改造&厂区无臭味&&&&目前垃圾焚烧处理厂正在抓紧升级改造,做好厂区除臭工作,加强整治周边环境,计划今年国庆节前完成;而新厂筹建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力争三年内完成,届时垃圾处理将大有改观。&&&&杨荣称,去年北京首拓公司接手垃圾焚烧处理厂后,启动升级改造,国庆节前确保可以全面完成任务。“整个升级改造完成后,将实现烟囱目测无黑烟,厂区无臭味,厂容厂貌焕然一新,整体性能全面提升,确保正常运营。”&&&&此外,还将尽快启动新的垃圾综合处理生态环境园选址工作,“在城市小区依法依规建一个垃圾中转站,都会遭到周边小区住户强烈抵制和投诉,何况是建一个垃圾处理场。而垃圾处理场如同家庭里的卫生间,一个不能少,一天都不能没有,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垃圾处理场,很快就会出现垃圾围城问题。因此,再难也要积极去推进。”&&&&惠州每天产生1200吨垃圾&&&&据杨荣介绍,目前惠州市中心区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达1200吨,垃圾出路面临很大压力,建设垃圾处理场迫在眉睫。而由于垃圾处理项目选址的特殊性、敏感性,群众关注度很高,很容易引发市民因不理解而发生群体事件。&&&&新垃圾场选址距市区约10公里&&&&对于新的垃圾综合处理生态环境园具体选址位置,杨荣昨日称,垃圾场的选址由市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垃圾场的建设由该局负责,目前该局尚未收到有关垃圾场选址的正式意见。而惠城区人民政府网日发布的一条政务消息透露,新惠州市垃圾场拟选址龙丰街道共联村龙潭底、狮子石地段。据悉,该拟选址距市区约10公里,目前惠城区和惠州市有关部门仍正在进一步研究论证中。&&&&关键词&&&&生态林补偿&&&&惠州已停种桉树林&&&&生态林补偿标准将视财政情况逐步提高&&&&针对市人大代表李柱旎等人建议,加快改造惠州桉树林,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市林业局昨日称,惠州目前已停种桉树林,并将已种植的桉树林纳入改造范畴,今后将大力推广种植乡土阔叶树种,与省同步逐年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标准。&&&&代表发炮:惠州有桉树林90万亩&&&&代表在议案中提到,近10年来在当时对桉树研究还不深入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外来丰产树种,桉树在惠州被广为种植。而大量数据表明,大面积的桉树林在破坏水量平衡、影响水文循环、造成林区无法蓄水、致使洪峰流量增大、枯水径流减少等方面均有影响,桉树种植存在一定的尚无法估量的潜在安全隐患。因为树种单一,林下植被少,造成一定区域的生态脆弱,以至引发土肥力下降,水土保持力度下降。&&&&据统计,惠州目前有桉树林约90万亩。以博罗为例,集雨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博罗联和水库,是福田、石湾两镇约15万人的日常生活用水水源,由于水库周边的桉树种植面积有几万亩,林种单一,生态系统脆弱,已对该区域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许多群众对此表示担忧。&&&&部门回应:补偿标准仍未达林农期望&&&&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桉树已经纳入改造范畴,近年来,惠州已通过逐步改造桉树林、疏残林、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重点推广种植沉香、柚木、火力楠、红椎等10多个品种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及珍贵树种,逐步形成阔叶混交复层林,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生态效益。&&&&1999年起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从2&.5元/亩逐步提高到2012年的18元/亩,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补助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经费。此外,市级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资金参照省的补偿标准,同步逐年增加补偿资金,但仍未达到林农期望的标准要求,以后将根据市财政的增收情况逐步提高。&&&&问政现场&&&&政府应尽快启动新垃圾处理场的建设,新场建好后,环卫、环保部门办公大楼最好也能够搬过去,在附近办公。———&市人大代表文小红&&&&中心城区每天产生垃圾达1200吨,建设垃圾处理场迫在眉睫。而由于垃圾处理项目选址的特殊性、敏感性,很容易引发市民因不理解而发生群体事件。———&惠州市环卫局局长杨荣&&&&采写:南都记者&黄海林&&&&南都制图:陈芳0相关文章高清图集&&|&&头条推荐12345678910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南都网官方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南都网官方微信用UC浏览器扫一扫收藏南都网手机版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崇州公议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