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中,爱迪生牛顿大发明发明留声机的时候,提出了留声机有几种用途?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机械展厅内,最受欢迎的是爱迪生发明的展...”,相似的试题还有:
世界博览会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而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请你任举其中一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1分)答:()(2)1893年美国纽约争得了世博会主办权。如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专设一个展厅,下列哪些最新科技成就应成为本次博览会的展品?(3分)答:()(3)1937年巴黎世博会,……展示的世界正经历着曲折:经济大萧条、战争阴影笼罩这一系列的问题……这里的“经济大萧条”是指什么?“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哪些?(各举一例即可)(2分)答:()(4)2010年世博会使中国第一次成为世博会的东道主。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展台,会有哪些方面的科技成果成为本次博览会的展品》(至少两方面)(2分)答:()
A.贝尔发明的电话
B.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C.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
D.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世界博览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它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诞生。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1893年美国纽约争得了世博会主办权。贝尔发明的电话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材料三:1937年巴黎世博会,主办方意识到,他们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经历着曲折:经济大萧条、失业状况加剧、通货膨胀、战争阴影笼罩……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主办国对本届世博&会寄托了更多的期望。……巴黎世博会在“和平与进步”的呼声中落下帷幕,它的巨大成功传达着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期盼。(1)英国之所以能够承办第一届世博会,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请你列举这三方面的史实说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专设一个展厅,材料二、三张图片中的科技发明成为展品,请你说说入选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中的“经济大萧条”是指什么?“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哪些?(列举1例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世界博览会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召开,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记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首届世博会,展示该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的划时代成就。1853年纽约世博会上,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登台亮相,并从此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贝尔发明的“电话机”被认为是“最值得惊异的东西”,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56吨重的蒸汽机。——摘自世博网材料二&(一)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以特产“荣记湖丝”参展获得金、银两枚奖牌,此君在二十年后赞助了中国近代史上赴美留学的小学童。(二)王韬(知识分子)亲历了1867年巴黎世博会。(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这次世博会,并建造国厅,展品仍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工艺品,不外是古董、玉器、丝绸、瓷器、苏杭扇笔、宁波木器、笔墨等。——摘编自乔兆红《百年演绎: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嬗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9世纪50年代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条件有哪些?(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人员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4分)(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外展品的不同点及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当前位置:
>>>下列各项发明中由爱迪生完成的是[]A.电灯B.留声机C.电话D.电影-九..
下列各项发明中由爱迪生完成的是
A.电灯B.留声机C.电话D.电影
题型:多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各项发明中由爱迪生完成的是[]A.电灯B.留声机C.电话D.电影-九..”主要考查你对&&“发明大王”爱迪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语:ThomasAlvaEdison,1847年-1931年),美国发明家、商人,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专利的人。他拥有超过2000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等。被誉为“光明之父”、“现实中的普罗米修斯”、“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发明:1879年研制成功碳丝灯泡,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报、电影、电话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发明的点灯: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项发明中由爱迪生完成的是[]A.电灯B.留声机C.电话D.电影-九..”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62411384983395499778402873138第十三章:需要之母&上
日,一些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对菲斯托斯的古代弥诺斯文化时期的宫殿进行发掘,无意中发现了技术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物品之一。它乍看之下似乎貌不惊人,只是一个小小的、扁平的、没有彩绘的圆盘,由粘土烘制而成,直径为6.5英寸。再仔细观察一下,就发现这个圆盘的每一面都布满了文字,文字落在一条曲线上,而曲线则以顺时钟方向从圆盘边缘呈螺旋形通向圆盘中央,一共有5圈。总共241个字母符号由刻出来的垂直线整齐地分成若干组,每组包含几个不同的符号,可能就是这些符号构成了词。作者必定仔细地设计和制作了这个圆盘,这样就可以从圆盘的边缘写起,沿螺旋线写满全部可以利用的空间,然而在到达圆盘中央时空间正好够用(见下图)。
图13.1 菲斯托斯圆盘(原图缺,此为从别处补入)
  自出土以来,这个圆盘一直成为文字史家的一个不解之谜。不同符号的数目(45个)表明这是一种音节文字,而不是字母文字,但它仍没有得到解释,而且符号的形式也不同于其他任何已知的书写系统的符号形式。在它发现后的89年中,这种奇怪文字连零星碎片也没有再出现过。因此,它究竟是代表了克里特岛的一种本地文字,还是从外地进入克里特岛的舶来移民,这仍然不得而知。
  对技术史家来说,这个菲斯托斯圆盘甚至更加令入困惑;它的年代估计为公元前1700年,这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文件。圆盘上的符号不像克里特岛后来的A类线形文字和B类线形文字所有的文本那样是用手刻写的,而是用带有凸起铅字似的符号的印章在柔软的粘土上压印出来的(粘土随后被烘干硬化)。这位印工显然有一套至少45个印章,一个印章印出圆盘上的一个符号。制作这些印章必然要花费大量的劳动,而它们肯定不是仅仅为了印这一个文件而被制造出来的。使用这些印章的人大概有许多东西要写。有了这些印章,印章的主人就可以迅速得多、整齐得多地去进行复制,这是他或她在每一个地方写出每一个文字的复杂符号所无法比拟的。
  菲斯托斯圆盘开人类下一步印刷业之先河。因为印刷也同样使用字模或印板,但却是直接沾墨水印在纸上,而不是不沾墨水印在粘土上。然而,这些接下去的尝试直到2500年后才在中国出现,在3100年后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圆盘的这种早熟的技术,为什么没有在古代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或其他地方得到广泛的采用?为什么它的印刷方法是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在克里特岛发明出来,而不是在其他某个时间在美索不达米亚、墨西哥或其他任何一个古代文字中心发明出来?为什么接着又花了几千年时间才又加上用墨水和压印机这个主意从而得到了印刷机?这个圆盘就是这样地成了对历史学家的咄咄逼人的挑战。如果发明创造都像这个圆盘似乎表明的那样独特而难以捉摸,那么想要对技术史进行综合的努力可能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
  表现为武器和运输工具的技术,提供了某些民族用来扩张自己领域和征服其他民族的直接手段。这就使技术成了历史最广泛模式的主要成因。但是,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而不是印第安人或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发明了火器、远洋船只和钢铁设备?这种差异扩大到了从印刷机到玻璃和蒸汽机的其他大多数技术进步。为什么所有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欧亚大陆人的?虽然世界上一些蕴藏最丰富的铜矿和铁矿分别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但为什么所有新几内亚人和澳大利亚土著在公元1800年还在使用几千年前就已在欧亚大陆、非洲大部分地区被抛弃了的那种石器?所有这些事实说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行人想当然地认为,欧亚大陆人在创造性和智力方面要比其他民族高出一筹。
  另一方面,如果在人类神经生物学方面没有任何此种差异可以说明各大陆在技术发展方面的差异,那么用什么来说明呢?另外一种观点是以发明创造的英雄理论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似乎特别多地依靠少数十分稀有的天才如约翰内斯·谷登堡、詹姆士·瓦特、托马斯·爱迪生和莱特兄弟。他们或是欧洲人,或是移居美国的欧洲人的后代。阿基米德和古代的其他一些稀有天才也是欧洲人。这样的天才会不会也生在塔斯马尼亚岛或纳米比亚呢?难道技术史仅仅决定于几个发明家的出生地这些偶然因素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不是个人的创造性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对新事物的接受性问题。有些社会无可救药地保守、内向、敌视变革。许多西方人都会有这种印象,他们本来想要帮助第三世界人民,最后却落得灰心丧气。第三世界的人作为个人似乎绝对聪明;问题似乎在他们的社会。否则又怎样来解释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土著为什么没有采用弓箭?而他们见过与他们进行贸易的托雷斯海峡的岛上居民在使用弓箭。也许整个大陆的所有社会都不接受新事物,并由此说明那里的技术发展速度缓慢?在本章中,我们最终将要涉及本书的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技术以不同的速度演进的问题。
  我们讨论的起始点是“需要乃发明之母”这个格言所表达的普遍观点。就是说,发明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社会有一种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人们普遍承认,某种技术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或是作用有限的。想要做发明家的人为金钱和名誉的前景所驱使,察觉到了这种需要,并努力去予以满足。某个发明家最后想出了一个比现有的不能令人满意的技术高明的解决办法。如果这个解决办法符合社会的价值观,与其他技术也能协调,社会就会予以采纳。
  相当多的发明都符合需要乃发明之母这个常识性的观点。1942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仍在进行时,美国政府制定了曼哈顿计划,其显而易见的目的就是抢在纳粹之前发明出为制造原子弹所需要的技术。3年后,这个计划成功了,共花去20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00多亿美元)。其他的例子有,1794年伊莱·惠持尼发明了轧棉机,来代替把美国南部种植的棉花的棉绒剥离下来的繁重的手工劳动,还有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来解决从英国煤矿里抽水的问题。
  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使我们误以为其他的重大发明也是为了满足觉察到的需要。事实上,许多发明或大多数发明都是一些被好奇心驱使的人或喜欢动手修修补补的人搞出来的,当初并不存在对他们所想到的产品的任何需要。一旦发明了一种装置,发明者就得为它找到应用的地方。只有在它被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以后,消费者才会感到他们“需要”它。还有一些装置本来是只为一个目的而发明出来的,最后却为一些意料之外的、其他的目的找到了它们的大多数用途。寻求使用的这些发明包括现代大多数重大的技术突破,从飞机和汽车到内燃机和电灯泡再到留声机和晶体管,应有尽有。了解到这一点,也许会令人感到吃惊。因此,发明常常是需要之母,而不是相反。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托马斯·爱迪生的留声机的发明史。留声机是现代最伟大的发明家的最具独创性的发明。爱迪生于1877年创造出了他的第一架留声机时,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他的发明可以有10种用途。它们包括保存垂死的人的遗言,录下书的内容让盲人来听,为时钟报时以及教授拼写。音乐复制在他列举的用途中并不占有很高的优先地位。几年后,爱边生对他的助手说,他的发明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又过了不到几年,他改变了主意,做起销售留声机的生意来——但作为办公室口述记录机使用。当其他一些企业家把留声改装成播放流行音乐的投币自动唱机时,爱迪生反对这种糟蹋他的发明的做法,因为那显然贬低了他的发明在办公室里的正经用途。只是在过了大约20年之后,爱迪生才勉勉强强地承认他的留声机的主要用途是录放音乐。
  机动车是另一个在今天看来用途似乎显而易见的发明。然而,它不是为满足任何需求而发明出来的。当尼古劳斯·奥托于1866年造出了他的第一台4冲程气化器式发动机时,马在满足人们陆上运输需要方面已经有了将近6000年的历史,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又日益得到蒸汽动力铁路的补充。在获得马匹方面不存在任何危机,人们对于铁路也没有任何不满。
  由于奥托的发动机功率小、笨重和高达7英尺,所以它并不比马匹更为可取。直到1885年,发动机的改进使戈特利布·戴姆勒得以在一辆自行车上安装了一台发动机从而制造了第一辆摩托车;他一直等到1896年才制造了第一辆卡车。
  1905年,机动车仍是有钱人的昂贵而不可靠的玩物。公众对马匹和铁路的满意程度始终很高,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方认定它的确需要卡车。战后卡车制造商和军队进行了大量游说,使公众相信他们对机动车辆的需要,从而使卡车得以在工业化国家开始取代马车。甚至在美国的最大城市里,这种改变也花了50年时间。
  发明家们常常不得不在没有公众需求的情况下长期坚持他们的修修补补的工作,因为他们的早期样机性能太差,派不了用场。最早的照相机、打字机和电视机同奥托的7英尺高的内燃发动机一样使人不敢领教。这就使发明者难以预知他们发明的可怕的原型最终是否可以得到使用,从而是否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来对它进行开发。美国每年要颁发大约7万份专利证书,但只有少数专利最后达到商业性生产阶段。有一项大发明最终得到使用,就会有不计其数的其他发明得不到使用。甚至有些发明当初本来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后来可能在满足意外的需要方面证明是更有价值的。虽然詹姆士·瓦特设计他的蒸汽机是为了从煤矿里抽水,但它很快就为棉纺厂提供动力。
  因此,被用作我们讨论的起始点的关于发明的常识性观点把发明的通常作用和需要弄颠倒了。它也夸大了诸如瓦特和爱迪生之类稀有天才的重要性。所谓“发明的英雄理论”之所以得到专利法的鼓励,是因为申请一项专利必须证明所提交的发明具有新意。发明者出于财政的动机而贬低或忽视前人的成果。从专利法律师观点看,最佳的发明就是全无先例的发明,就像雅典娜整个地从宙斯的前额中跳出来一样。
  实际上,即使对那些最著名的而且显然具有决定意义的现代发明来说,就是“某人发明某物”这种不加掩饰的说法背后有着被忽视了的先例的影子。例如,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詹姆斯·瓦特于1769年发明了蒸汽机”,据说他是由于看到蒸汽从水壶嘴冒出来而受到了启发。这个故事实在太妙了,但可惜的是,瓦特打算制造自己的蒸汽机的想法,实际上是在他修理托马斯·纽科曼的一台原型蒸汽机时产生的。这种蒸汽机纽科曼在57年前就已发明出来了,到瓦特修理时,英格兰已经制造出100多台。而纽科曼的蒸汽机又是在英国人托马斯·萨弗里于1698年获得专利权之后才有的,但在萨弗里获得专利权之前,法国人丹尼·帕庞已于1680年左右设计出这种蒸汽机(但没有制造),而帕庞的设计思想则来自他的前人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和其他人。所有这些并不是要否认瓦特大大改进了纽科曼的蒸汽机(把一个独立的蒸汽冷凝器同一个往复式汽缸合并在一起),就像纽科曼曾经大大改进了萨弗里的蒸汽机一样。
  对所有有足够文件证明的现代发明都可以讲出类似的发展史。习惯上认为有发明才能的英雄仿效以前的一些发明者,而这些发明者也具有同样的目的,并已作出了一些设计、造出了一些工作样机或(就像纽科曼的蒸汽机一样)可以成功地投入商业使用的样机。爱迪生的日夜间著名的白炽灯泡的“发明”,只是对从1841年到1878年的其他发明者获得专利权的其他许多白炽灯泡的改进。同样,在莱特兄弟的载人飞机之前已有了奥托·利林塔尔的载人无动力滑翔机和塞缪尔·兰利的不载人动力飞机;在塞缪尔·莫尔斯的电报机之前已有了约瑟夫·亨利、威廉·库克和查尔斯·惠斯通的电报机;而伊莱·惠特尼的短绒(内陆)棉轧棉机不过是几千年来长绒(海岛)棉轧棉机的应用范围的扩大罢了。所有这些并不是要否认瓦特、爱迪生、莱特兄弟、莫尔斯和惠特尼作出了巨大的改进,因而增加了或开创了商业成功的机会。如果没有那位公认的发明者的贡献,发明物最后采用的形式可能已有所不同了。但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是:如果某些天才发明家不是在某个时候出生在某个地方,世界史的广泛模式会不会因此而产生重大的变化。答案很清楚: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人。所有公认的著名发明家都有一些有本领的前人和后人,而且他们是在社会有可能使用他们的成果的时候对原来的发明作出改进的。我们将会看到,对用于菲斯托斯圆盘的印章作出改进的那位英雄的悲剧在于,他或她发明了当时社会不能予以大规模利用的东西。
  到目前为止,我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来自现代技术,因为现代技术发展史是众所周知的。我的两个主要结论是: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为;技术在发明出来之后才找到了它的大部分用途,而不是发明出来去满足某种预见到的需要。如果把这两个结论用于没有文件证明的古代技术发展史,那就更加有说服力得多。当冰期的狩猎采集族群注意到他们的炉膛里焚烧过的沙子和石灰岩的残留物时,他们不可能预见到这种长期的偶然积累起来的发现会导致最早的罗马玻璃窗(公元元年左右),而这种积累过程则是从最早的表现有半透明薄涂层的物品(公元前4000年左右),到最早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独立的类似玻璃的物品(公元前2500年左右),再到最早的玻璃器皿(公元前1500年左右)。
  对于那些已知最早的表面半透明薄涂层本身是怎么搞出来的,我们则一无所知。不过,通过观察今天在技术上“原始的”族群,如我与之一起工作的那些新几内亚人,我们可以推知史前的发明方法。我已经提起过他们认识几百种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知道每一种是否可以食用、它的药用价值和其他用途。新几内亚人同样还把他们周围的几十种石头讲给我听,告诉我每一种的硬度、颜色、在遭到敲打或削凿时的情况以及各种用途。所有这方面的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反复试验而获得的。每当我带领新几内亚人到远离他们家乡的地方工作时,我都看到了这种“发明”过程在进行。他们不断地在森林里捡起一些不熬悉的东西,拿在手中摆弄,偶尔发现有用就带回家去。当我放弃了营地,当地人跑来在丢弃物中寻找有用的东西时,我看到了同样的过程。他们把玩我丢弃的东西,设法弄清楚它们在新几内亚社会里是否有用。丢弃的马口铁耀的用途是容易确定的:它们最后被当作容器重新使用。其他东西则经过试验,用于完全不同于当初制造时的目的。把那支黄色的2号铅笔插进穿孔的耳垂和鼻隔做装饰品,看上去会不会很漂亮?那块碎玻璃是否很锋利,很结实,可以当刀来使用?我发现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又一个全新的发明--留声机
爱迪生导读:爱迪生在30岁之前所发明的东西,从有关电信的机械开始,大半都是已经知道原理或是别人发明失败的东西加以改良而使它实用化的,唯独唱机是他创造的。 虽说爱迪生是第一台留声机的制造者,但最初提出这一设想的人并不是他。摄影术的诞生,使许多富于想象的人们
  在30岁之前所发明的东西,从有关电信的机械开始,大半都是已经知道原理或是别人发明失败的东西加以改良而使它实用化的,唯独唱机是他创造的。
  虽说爱迪生是第一台留声机的制造者,但最初提出这一设想的人并不是他。摄影术的诞生,使许多富于想象的人们不禁探询,既然能够记录图像,为什么就不能记录声音呢?
  1839年,汤姆胡德在《每年笑闻》中写道:&在这发明层出不穷的时代,当自动图画纸已经问世,可以用来复制可见物时,谁能否认将来会有人发明一种重述声音的复写纸呢?&此后40年左右,一个叫查尔斯克罗斯的法国科学家也曾提出过留声机的设想。
  1877年4月,克罗斯撰文描述了以人的声音震动薄膜,薄膜在一块涂有碳黑的玻璃上留下了震动细痕,然后用光蚀方法,将细纹印在金属盘上,再用另一薄膜的附件在光蚀后的细纹上移动,这样薄膜就重现了原来的声音。由于克罗斯找不到财源,他无法进行试验,只好将论文存在了巴黎的科学院。几个月后,他和当时一位科普作家雷诺神甫谈起了他的计划,同年10月10日,《教区一周》杂志发表了一篇署名为雷诺介绍克罗斯装置的文章,并将这种装置取名为留声机。又过了两个月,因为获悉大西洋彼岸的爱迪生也在进行这一试验,克罗斯决定将自己的论文公布于众。次年,他又试验自己的电话。他记录当时的情况说:&我的脑子里想的都是声音振动理论和利用振膜传送声音的方法。所以,我很自然地想到:既然能打出可以再现电报机声音的纸带,那么振膜的振动为什么就不能记录下来,再将声音复原呢?于是我匆忙架起一台设备,将一张纸条从中穿过,并在穿纸的过程中喊了声:&你好!&然后又把纸条抽出,我与巴切勒屏息静听。我们清楚地听到机器发出了声响,借助丰富的想象,就可将这声响译成:&你好&。这样,我决定要进行下一步试验。&
  这次试验的日期没有记载。但在7月18日爱迪生的记事册上还有另一段记录,上面写着:&x是在中心膜边缘的橡胶膜,在靠近或处于嘴唇的位置时,发音使它产生振动,它将振波传到中心膜,继而传向外层膜。由此,我们发出的辅音被增强,使声膜震动起来&&我们刚刚做完这样一种试验。[在注释的下端还有这样几句话]用一带有凸凹纹的膜紧贴蜡纸随着发音作迅速摩擦。于是我们发出的&斯一、波一、嗑一、哥&&的声音振动就被清楚地记录在蜡纸上。毋庸置疑,据此将来我一定会十分完满地储存和再现人的声音。&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爱迪生想到留声机的设计,是因为他的手指被一台试验中的电报记录机的振针刺痛后才产生灵感。这份记录对传统的看法是一个否定。
  在整个后半个夏季,爱迪生都是在专心致志地改良他的电报记录机。与此同时,他还在初步试探生产白炽灯的方式。虽然他也在思考自动记录声音的方式,但这项工作在他的日程表上只居次要地位。然而,这种形势在11月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1月3日,《科学美国人》披露,罗莎培丽博士和马雷教授成功地录下了人的喉、唇和一部腭的运动。文章预言,将来可以借助电把这些运动记录发送到远方。
织梦好,好织梦
  11月7日,E&H&约翰逊向《科学美国人》透露说,门罗公园实验室已在考虑&一种非常大胆的设计,这种装置将把人的声音记录在纸条之上,日后何时想用,便可以自动将声音复原,并具有原来说话人的发音特点。&
  该刊的编辑在一篇社论中推测不久将有这种装置问世。在英国,《自然》杂志转载了这篇社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爱迪生改变了他的工作重点。
  爱迪生对留声机的设想是从1877年夏天开始的,但直到1877年12月初,爱迪生才将设计图纸交给他的机械师设计。一天清晨,爱迪生起得很早。他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掏出一张批明工价18元的机械设计图,交给一个叫约翰克鲁西(John Kruesi )的助手,请他马上试制出来。设计图是这样的:沿一金属滚筒刻出螺旋槽。将滚筒装在一个可从一端用摇柄转动的轴上,滚筒亦可在轴上作平行移动。在滚筒的两端均装有振膜,每个振膜都伸出一支针可以移至滚筒的螺旋槽。
  克鲁西接过草图百思不解其用,便问:&先生,这是什么机械?&
  &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请你赶快照图样做出来。&爱迪生把手一挥,急不可待地说。
  这时卡门(Will Carman )也在场,他和克鲁西一样,不相信爱迪生的回答,他说机器是不会讲话的,并且愿意以一把雪茄作赌。克鲁西也兴奋地参加赌赛,他情愿出两元钱。爱迪生回答道:&我没有带钱,克鲁西,可是我愿意和你赌一桶苹果。&
copyright dedecms
  克鲁西虽然不理解,他也只好跑到车间,照图样制作起来。等机器造好,已经是吃晚饭的时候了。机械师三步并作两步地把它送到爱迪生那里。
  爱迪生看见机器和设计的完全一样,非常满意。12月6日,爱迪生的工作人员都在实验室里集结,观察克鲁西工作的结果。克鲁西说此机必徒劳。厂中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就连爱迪生本人,对于是否能成功地造成这架机器也没有把握,他说:&我不相信这机器一定会成功,不过企望或者可得到一些消息。&
  爱迪生将一片薄薄的锡箔卷在滚筒上,把振膜的针调好位置,对准缠在螺线起点的锡箔上。于是爱迪生摇起机器,开始向振膜讲话。他背诵着抒情诗&玛丽有只小羊羔,她的毛发白如雪&&&。大家还在旁观。爱迪生从记录机振膜上把针退出,将滚筒转回原位,然后将另一振膜的针头对准锡箔。
  他再次摇动手柄。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机器发出了微弱,然而无疑是属于爱迪生的声音:&玛丽有只小羊羔&&&克鲁西用德文惊叹道:&我的上帝!&
  &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如此吃惊过。&爱迪生说:&大家也都感到惊讶。对于一试就成的东西,我总是放心不下。长期的经验告诉我,这种东西还有许多缺点,离商业化程度还有一定距离;然而,成功无疑是摆在了眼前。&
本文来自织梦
  当晚,爱迪生克鲁西两人反复试验,想获得较优成绩。逐渐能使锡箔更平妥,摇柄与滚筒更稳定。每记入一歌一文,令其发音,使他们惊喜万分。
  日,爱迪生在华盛顿提出专利申请,翌年的2月19日获批准,它所包括的内容是:将可由人声或其他声音震动的盘、振膜或其他物体与另外一部分材料连接,这部分的材料可由压力、刻蚀或其他方法改变表面,从而能够记录下上述振体的运动痕迹。这种记录下的痕迹,装在第二个振动盘上,便会将振体的声音重现。此外,这份专利书还提到了使用转盘代替滚筒、使用熟石膏做模具,翻制原声唱片以及其他一些改进措施。
爱迪生故事相关文档:
------分隔线----------------------------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