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仕德徐安妮是哪里人人有什么作品

第十七编 文化·体育·新闻
您的位置: &&
&& 第十七编 文化·体育·新闻
第十七编&文化&体育&新闻
第一章&& 文&化
&&&&&& 大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同州梆子、皮影戏、面花艺术和传统饮食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全省。1990年后,因受电视节目逐渐覆盖千家万户的冲击,专业剧团演出和电影放映上座率跌入低谷,但群众文化生活却一直丰富多彩。书画、摄影、歌舞、文学创作等各种文化活动经久不衰。由秦腔爱好者自发组成的自乐班、民乐园,由中老年人组成的秧歌队,每逢节假喜庆日子竞相亮相。全县各乡镇建立健全了乡镇文化站,城乡各地陆续开办了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歌舞厅、茶座、电子游戏机房、录像厅、网吧、音像制品店等社会文化市场也相继问世。
&&&&& 1990年5月,大荔举办了首届文化艺术节。1991年、1994年元宵节举办了大型社火表演,把农村文化活动推向高潮。随后。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农村文化、庙会文化、社团文化一体化的大文化格局。期间,图书报刊发行、电影放映、文化娱乐、印刷、音像等行业也迅速发展,逐步形成文化市场。1998年,大荔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第一节&文学艺术
&&&& & 文学创作&1990年后,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大荔县群众文学创作活动渐趋活跃。在近百名文学创作队伍中,既有寓居省内外的大荔籍知名作家,又有根植于本乡本土的文学作家;既有县文化部门设置的专业文学创作班子,又有辛勤耕耘的业余文学作者。一批富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小说、诗歌、散文、故事、戏剧、小品、书法、绘画、摄影以及楹联等作品相继问世。其中不少优秀作品在省市以至国家级大赛中屡屡获奖。
&&&&&& 闻名省内外的大荔籍作家党永庵、王吉呈、王戈、梁振林、王杰山、王全民等,已有不少专著出版,在省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县境内作者夏春晓、张仕德、马剑涛、梦寒、王凌琴等人的作品,因贴近生活又各有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业余作家马行健在与癌魔顽强斗争中,以写作延续生命,连续创作出版了《地网》、《苍天在上》、《情与仇》、《躁动的黎明》等7部专著,被人们誉为&高产作家&。诗歌爱好者李平选、王成、王乃蓉、李廷奇、张经胜等,创作的作品屡见报刊。以擅长散文创作的翟绳力、李富强、李良鹏等,作品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奖。爱好研究民俗的退休干部张升阳,独辟蹊径,向民俗文学领域拓展,创作30余篇民俗文学作品屡见报刊。1993年起,郗百骞、眭玉树、陈茂周、穆斌海、王喜洋、王文栋等楹联爱好者,在市、省以至全国、全球性征联活动中也频频获奖。
&&&&& 书法、绘画、摄影&&改革开放后,机关工作人员、离退休干部、中小学教师中,习练书法者越来越多。县书法协会和县老年书法协会还经常举办书法讲座,使书法已成为不少文化人的业余爱好。其中一批佼佼者的书画作品,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屡屡获奖。擅长画梅花的退休干部赵诚所画的《春归图》、《铁骨冰心万古春》、《中华始祖祭》等作品,先后被毛主席纪念堂、黄帝陵博物馆和毛泽东子女收藏。大荔籍在外书画名人任步武、张蒲生、周光民、雷长安、马天宝、王岸舟、绳顺民等人的作品在国内较有名气。摄影爱好者也是人才辈出。2005年,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李心灵,自筹资金特意在同州广场举办的个人30年摄影作品展,展出照片2700&& 幅,以瞬间艺术如实地反映了大荔30年的发展变化。
&&&&&& 戏剧、小品创作&&大荔的戏剧创作主要以碗碗腔、大型现代戏、小戏为主。党星耀、夏春晓创作的《巾帼魂》、《小镇风流曲》、《月到中秋》等作品在市、省文艺调演中多次获奖。小品创作收获甚丰,其中夏春晓创作的《金蛋蛋》、《清明雨》和胡普选创作的《找搭档》、《卖鸡蛋》等先后在省农垦系统、省总工会、省老干局展演中获奖。
第二节&& 社会文化
&&&&&& 一、广场文化
&&&&&& 原来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大型场地在城内北大操场。旧城改造后,2000年同州广场建成,很快成为群众休闲娱乐、晨练演出、商品促销、锣鼓比赛、歌咏比赛、秧歌比赛等大型文艺活动的中心,企业开业庆典、法律法规宣传也多在这里进行。2005年宝塔西侧新建成的隆发购物广场,又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 二、节日文化
&&&&&&&春节&& 全县统一组织的文化活动多为戏曲文艺汇演、锣鼓大赛等。1991年春节期间,在省、地举办的群众秦腔清唱大赛中,大荔有5名秦腔业余爱好者参赛,获得省、地奖项8个。年,县上连续举办了三次&迎春文艺晚会&,同时,县老年秧歌队、腰鼓队也走上街头进行表演。期间,沙底、西寨、两宜、高明、双泉等乡镇同时进行锣鼓大赛,全县累计锣鼓赛110余次。
&&&&&& 元宵节&& 每逢节日,除了民间的送灯、观灯、玩灯活动外,文化部门还会举办灯谜晚会和大型社火表演。1991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县、乡、村40余个社火代表队汇集县城,表演了摇杆、狮子、龙灯、旱船、竹马、高跷、芯子、血故事、锣鼓、彩车等,表演人数3500余人,观众达10万多人。199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办了乡镇、县级部门、驻荔单位等22个代表队、2000余人参加的大型社火表演,增加了地游、花苫鼓、秧歌等内容,出动各种彩车、民间艺术车110多辆。2000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在同州广场举办了&迎千禧之年&大型社火表演,参演的代表队、表演人数、规模质量均超过前两次。年,全县乡(镇)、村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社火表演150余场次,表演人数达10万人之多。
&&&&&&& 乞巧节&& 县民俗协会会长邱良生同县文化部门、民俗爱好者广泛联系,开展研究、探讨、挖掘、整理乞巧节文化,于2002年在户家乡大壕营村举办了第一届乞巧节。信息在媒体和网上发布后,吸引了省内外民俗研究专家、摄影爱好者同村民一起参与,通过缚巧姑、搭巧棚、唱巧歌、磨巧碗、耍巧姑,再现乞巧节原貌。从2003年到2005年,这里的乞巧节活动连续办了三届,受到了中国民俗研究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陕西师大、陕西民俗研究会专家、学者以及中、省、市众多主流媒体的特别关注和报道。
&&&&&&& 元旦、&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县、乡、村党政组织、群众团体、学校等除进行纪念性活动外,还组织举办革命歌曲大赛、戏曲文艺演出、部门文艺晚会、诗联书画、摄影展览等文化娱乐活动。
&&&&&& 三、庙会文化
&&&&& 大荔古庙会曾经很活跃,时间多集中在每年的农历正月至五月。如范家镇建龙村正月初九的无量(佛)庙会,双泉镇蔡庄村正月二十三的三义(关帝)庙会,八鱼乡阿寿村二月初二的药王庙会,张家乡张家村、高明镇高明村的二月十五关帝庙会,安仁镇、朝邑镇四月初八的城隍庙会。其中八鱼乡阿寿村&二月二&庙会、石槽乡九龙村&五月十八庙会&、双泉镇蔡庄村&正月二十三&庙会影响较大。1990年前后,这些庙会大都变为以商品交易为主的集会,各种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活动增添了集会的热闹气氛。
&&&& && 四、社团文化
&&&&&& 大荔县书法协会&& 1987年3月成立,有会员51人。2005年,会员发展到128人,其中省书法协会会员11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2人。县书协成立后,先后举办迎香港、澳门回归,庆祝建国四十、五十周年,纪念建党七十、八十周年等书法展30次,展出作品1500余幅,举办笔会、书法讲座20余次,全县先后有380人(次)在县、市、省以及国内外书法大赛中获奖。
&&&&&&& 大荔县老年书画协会&& 1996年9月成立。2005年有会员150人。会员多数为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企业职工、医护人员及少部分农民。协会坚持年年办展览,季季有活动,先后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九九&重阳节和&中国&大荔瓜果博览会&,举办各种书画展26次,展出作品1450余幅。
&&&&&&& 陕西板胡学会大荔中心组&& 1999年4月成立,有会员30名。中心组成立后,经常参加县上的重大演出活动,先后举办&民乐之声&、&现代戏曲音乐&、&红五月同州业余板胡大赛&、&农家乐&、&同州戏迷乐&等各种文艺演出活动50余场次。
&&&&&& 大荔县摄影协会&& 2000年成立,当时有会员50余名,2005年发展到118人,其中中国摄影协会会员1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30人,陕西省摄影协会会员30人。2000年举办了两次摄影作品展。2001年、2002年,先后举办了《党旗飘飘》、《过大年》、《祖国在我心中》等主题摄影作品展。2002年被陕西省摄影家协会评为先进集体。2004年协会积极服务于县域经济,先后拍摄反映农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强县、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照片1000余幅。2005年在同州广场创办了《廉政文化之窗》摄影专栏。
&&&&&& 大荔县美术家协会&& 2002年成立,有会员56人。会员多为热爱美术的离退休干部和退休教师。每年举办2~3次美术作品展览,至2005年共举办美术作品展8次
&&&&& 大荔县楹联学会&& 2004年成立。至2005年有会员126人,其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7人,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53人。年,县楹联学会参加县、市、省、全国征联36次,先后有128人在省乃至全国征联大赛中获奖,作品入书、入刊500余人次,全国旅游景点镌刻用联13幅。
第三节&图&书
&&&&&& 一、图书馆(室)
&&&&&&& 大荔县图书馆&& 建在县文化馆内,馆舍面积740平方米,有流通图书23400册,实行开架阅览。1992年,分设图书与报刊阅览室。1995年起,为老寿星(65岁以上)和残疾人免费办理借书证。期间,先后举办读书宣传活动16次,举办《焦裕禄》、《雷锋》和《馆藏解放区文艺图书》等展览8次。1997年,举办了&读书有奖知识竞赛&。2003年9月,开始利用电脑信息网络加强基本书目和书库管理。至2005年,共有流通图书41800册、报刊杂志200种,年平均接待读者2万人。同时在城关镇初中、洛惠管理局、陕棉十三厂、大荔中学、艺苑书店、交警大队、赵渡乡文化站等7个单位设立了图书服务点,累计拥有流通图书14000余册。
&&&&&&& 乡镇图书室&& 1990年,全县33个乡镇以文化站为依托,建立图书室33个,累计流通图书51500余册。2002年撤乡并镇后,乡镇图书室减至26个。
&&&&&&& 二、书店
&&&&&& 大荔县新华书店&& 以统一发行中小学课本为主。1990年3月起,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当年销售图书242.06万册,销售额209.35万元。2005年,销售图书452.59万册,销售额2466.58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87%和1.8倍。
&&&&&& 其他书店&& 1990年,县邮电局开设了邮政书店。1991年,李宝成开办了本县第一家个体书店&&大华书店。随后全县33个乡镇供销社及一些个体户也相继开设了书店。2005年全县城乡共有书店35家,其中个体书店34家,主要销售图书及报刊杂志。
第四节&& 影&像
&&&&&&& 一、电影
&&&&&& 大荔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1990年,县电影院被省文化厅、省物价局命名为&二级电影院&。1991年,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参加全国《人口与健康》科教片汇映活动中,受到国家文化部等12部、委的表彰奖励。1995年,公司与电影院合并。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和音像事业的发展,电影市场萎缩。1997年,县电影公司以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租购新片,增加城乡演出场次。配合《陕西省计划生育条例》的颁布实施,在全县范围内放映《女人也是人》、《多此一女》等影片168场,受教育观众35万人次。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组织放映《香港一百天》、《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等影片100多场,爱教育观众10万余人次。2000年,组织放映《农村安全用电》、《大棚蔬菜》、《苹果园优化改造》等科教影片150多场。从2003年起,电影事业继续滑坡,经营困难。2004年5月,电影院停止放映。
&&&&&&& 乡村电影放映队&& 1990年,全县有乡、村个体电影放映队74个。年,乡镇电影放映队或租赁、或承包、或出卖影械,逐步成为个体经营。此后,乡村电影放映开始走向低谷,多为农村红白喜事服务或与村委会协商放映。2005年,全县农村个体电影放映户约有七、八十个,但经营困难,放映市场萧条。
&&&&&& 二、音像
&&&&&& 1986年,徐彦昌、苏德刚在县城东大街最早开设录像放映厅。1990年后,录像厅迅速增加,到1995年,全县达到120余家。1998年后,传统娱乐行业的录像放映业受到冲击,个体音像制品出租点日益增多,新华书店、邮政图书超市等国营、集体经营单位也都开设音像制品销售柜台,大部分录像放映点由于经营惨淡而转租改行。2001年11月,根据国家文化部文件精神,所有录像厅停办,新兴的音像制品出租、零售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同年全县共有音像制品经营单位48家。2004年起,音像制品出现滑坡趋势,2005年经营户减至5家。
&&&&&&& 三、网吧
&&&&&&& 2000年后,互联网开始发展,县内陆续出现营业性&网吧&。&海星&、&奔腾&为本县开设最早的两家网吧。开始网吧规模很小,一般经营面积几十平方米,有电脑七八台或十几台,后出现规模较大的网吧,营业面积一、二百平方米,有电脑上百台。2005年,全县证照齐全的网吧有23家。
第五节&&& 文化单位 文艺团体
&&&&&&&& 一、文化单位
&&&&&&& 县文化馆&& 1994年,在县级机构改革中,与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县文艺创作组、县图书馆合并为县文化管理服务中心(简称文管中心)。2003年,再次分设的县文化馆,编制干部21人,实有33人,馆内设旱冰场、歌厅以及电脑、音乐、舞蹈、美术培训和书画装裱等。
县文化馆坚持每年都组织十几乃至几十场次的群众文化活动。1990年5月参与承办县首届文化艺术节,共演出各类剧(节)目110个,展出反映本县文化事业发展版面60块,剪纸、面花、刺绣、雕刻等民间工艺品768件,书画作品170幅,摄影作品50件。同年5月,投资60多万元,建成2300m2的文化图书大楼。9月,又一次参与承办了&庆亚运、迎国庆&县级机关革命歌曲演唱会,有200多个县级机关,驻荔单位,3500名干部职工组成的24个大型合唱团进行了比赛。县文化馆先后于1990年、1991年、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标准文化馆&。1997年,围绕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两件大事,组织开展了书画展、群众秧歌表演和大型文艺晚会。
&&&&&&&& 乡镇文化站&& 1990年,全县有乡镇文化站33个。文化站在行政上属乡镇政府领导。文艺、图书、体育等具体业务分别由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体委辅导。2003年,全县乡镇撤并后,乡镇文化站相应减至26个。两宜、西寨、沙底3个乡镇文化站先后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乡镇文化站&。
&&&&&&& 二、文艺团体
&&&&&&& 大荔县剧团&& 是本县唯一专业戏剧表演团体。20世纪60年代,曾赴京参演,誉满京华。赴比邻省(自治区)巡演,获得好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演出了不少传统剧和现代戏。1991年8月,新编排演以反映金融卫士为题材的大型碗碗腔现代剧《巾帼魂》,先后在渭南、咸阳、商洛等20多个县(市)巡回演出60多场,并在西安人民大厦向全省银行行长工作会议进行了汇报演出。1993年,创作剧目《小镇风流曲》,参加渭南地区第四届艺术节演出,获得演出、舞美等7项大奖。1994年4月,参加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秦腔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青年演员&易发杯&大奖赛,获省流派大赛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县剧团获优秀组织奖。1997年,戏曲处于低谷,在县政府支持下,与各乡镇小康村签订了演出合同,演出250余场次。此外,还赴蓝田、临潼以及山西等地演出,使剧团得以生存。2001年12月,参加渭南市迎接新世纪&洛东杯&大奖赛,演出的秦腔折子戏《放饭》、《拾黄金》、《鬼怨杀生》、《悔路》等荣获11项大奖。期间,由于电视的普及和音像事业的发展,剧团演出上座率急剧下降。大部分演职人员先后调出或自谋职业,无力排演大型剧目。为解决生计,剧团剩余人员适应形势变化,制作了流动舞台,配合县上重大活动、企业开业庆典、民间红白喜事,走小型灵活多样的演出之路,平均每年演出200余场。年,县剧团在本县城乡和省市累计演出2500余场次,观众300万余人次。
&&&&&&& 县文化艺术学校&& 1997年7月成立,学校设在县剧团院内,由县剧团团长何满堂兼任校长,全日制教学,管理单列,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设置戏曲表演专业班、舞蹈班、音乐乐器班。面向全省招收戏剧、歌舞、器乐学员院三期150名。1999年,因生源短缺停办。
&&&&&& 业余剧团&& 大多集中在春节前或农闲季节进行演出,内容多为传统折子戏,演艺人才较多的业余剧团也排本戏。并由单一戏剧逐步发展为集戏剧、歌舞、曲艺、小品等于一体综合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2005年,全县经常开展活动的业余剧团共15个。
&&&&&& 自乐班&& 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参加人员大多为秦腔爱好者,无固定活动时间。自乐班组成形式灵活多样,乐器自带,不计报酬,除固定的几人外,人员来去较自由,全县各乡(镇)普遍有自乐班组织。城关镇较多,有西关、北大、东郊、东大、东方文化等10余家。
&&&&&&& 民间乐队&& 各乡(镇)均有民间乐队,一般4~12人不等,承担民间红白喜事奏乐,以民间乐器唢呐、腰鼓、大号、管、萧、笛等吹奏为主、有程式套路。后在保持民间乐器的基础上,加入架子鼓、小号、拉管、中音号、电子琴等。也有单一的铜管乐队。
第六节&& 市场管理
&&&&&&&& 1988年12月,县文化局设立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建成社管办),与县扫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对县内文化娱乐业实行管理和稽查。1990年,印刷行业划归文化部门管理,社管办开始对县内30余家打字复印、印刷企业行使管理职能。1992年,县文化部门会同县公安局、工商局对音像制品、图书报刊经营点的黄色及非法出版物展开打击行动,此后每年至少进行6次。1995年,先后制订了《歌舞厅经营&五不准&》、《文化稽查人员行为准则》和《营业性歌舞厅管理规则》等规章制度。1997年3月,对全县社会文化市场进行摸底、检查、登记和证件审验,全县共有各类文化经营户184家,其中音像厅20个,印刷厂27个、书刊点21个、打字复印部23个,游艺厅59个,装璜门市部8个,歌舞厅26个。2000年,根据国家文化部要求,对县内电子游戏机房进行清理整顿,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40人次,清查电子游戏和网吧32家,吊销营业执照1家,要求6家存在问题的经营场所限期整改。年,累计查缴销毁非法出版物2000余册,教辅材料1000余册,盗版光盘2500余盘,收缴&法轮功&非法政治性出版物120件;取缔歌舞厅3家,责令停业整顿3家;清理整顿不符合条件经营户9户。
第二章&& 艺&文
&&&&&& 大荔自古人文荟萃,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从事各类文艺创作的人员在深入进行的改革开放中,思想更加活跃。不论是在外游子中的文化名人,还是县内的文学爱好者,都在与时俱进,热情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贴近生活的作品,其中不少好作品在省内外以至全国举办的各类大赛中屡屡获奖。由于县志的篇幅有限,本章记述的只是大荔籍部分作者在年间的代表作。原先已有佳作入选首轮县志的作者,原则上这里不再编入。
第一节&& 文艺作品
&&&&& 小说&&& 较有影响的有张仕德的《五味斋小说选》,马行健的《骚动的黎明》等。
&&&&&& 散文&& 知名的作品有马行健的《拒绝死亡》、马健涛的《沙苑赛女婿会》、翟绳力的《金水沟畅想曲》、王吉呈的《高城脆瓜》。张升阳的《永远的炉食》作品,2001年获陕西邮政系统&天使杯&三等奖;李良鹏的《往昔的灯》,2004年获全国政协诗歌散文摄影大赛二等奖。
&&&&& 诗词&& 张经胜的《轩辕柏》作品,2001年获第二届&中华颂&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王成的《望华山》作品,2005年获香港《文学报》诗擂台赛一等奖;王全民的《沙苑行》作品,入选渭南市诗词学会&永泰杯&诗词竞赛作品。
&&&&& 故事&& 夏春晓的《丁老师做生意》作品,1998年获上海文艺出版社故事大赛提名奖。
&&&& 小品&& 1995年夏春晓编写的《清明雨》获省纪委、省文化厅&反腐倡廉&文艺汇演一等奖;2001年胡普选编写的《找搭档》获陕西省总工会文艺汇演一等奖。
第二节&& 艺术作品
&&&&& 书法&&&& 马天宝、雷长安、杨志斌、董长绪、魏江、薛友文、孙治学、韩自立、孙延春、刘茂林等人的作品有一定的知名度。
&&&&& 绘画&& 赵诚的作品《春华秋实》,获中央电视台中老年书画大赛二等奖;《铁骨冰心万古春》,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特别奖。
&&&&& 摄影&& 李世居的作品《赢了》,1992年获全国&美的瞬间&摄影大赛一等奖;李洪元的作品《母子重逢》,1995年获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优赏奖;邱良生的作品《春满三秦》,2001年获陕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党的光辉照三秦&摄影赛佳作奖;李普生的作品《黄土亲情》,2003年获庆祝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第三节&& 楹&联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郗百骞题联:全民之仰兮,域中有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联入选《中国对联作品集》)
&&&&&& 2000年黄帝陵公祭时全国征联,郗百骞题联:
&&&&&&& 葬峤山,留墓冢,堪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后来帝祚千君,陵园遗迹,皆逊轩辕窀穸,钟灵毓秀山河美;
&&&&&& 追裔本,溯根源,尤欣塞北江南,海角天涯,相继民家百姓,族众同胞,尽谒始祖祠堂,祭祀虔诚日月长。(此联被黄帝陵录用悬挂)
第四节&& 民间工艺
&&&&&&&& 面花&& 大荔的面花内涵丰富,做工精细。县境内以八鱼乡阿寿村的面花最为驰名,其次为高明、两宜一带。其中阿寿村的&药王庙&面花,1990年获大荔县首届艺术节一等奖,1990年、1992年分别获得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电视台举办的电视面花大奖赛一等奖。1992年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摄制组采访播放。日,阿寿村面花艺人马芹叶在省文化厅、省艺术馆主办的&新桃花源杯&面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3年,参加省民间美术品观摩展,获传统工艺类一等奖;2004年,陕西卫视&影像& 栏目,专题播放了马芹叶面花制作的全过程。
&&&&&&& 皮影&& 1991年中央电视台&九州戏苑&栏目来大荔采访皮影艺术。1996年瑞士国家皮影木偶艺人访问中国时,慕名视察大荔县西寨皮影,并拍摄录相。1999年中秋节期间,由县人大主任李光华、副县长刘宝琴带领民间皮影艺人高成林、雷梦乾、段快车等组成代表团,随中国民间艺术团赴德国访问演出。2003年秋参加陕西省文化厅举办的群众文化大赛,大荔皮影团荣获一等奖。同年,还把碗碗腔皮影戏《金碗钗》拍成四集电视连续剧,制成VCD,在全国发行。2005年5月参加渭南市建市十周年纪念皮影大赛,在12家班社皮影团中荣获二等奖。但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各种娱乐活动的兴起,皮影戏班越来越少,皮影戏演出市场日渐萎缩,处于断代失传的境地。
&&&&&&& 黄河泥塑&&& 范家镇加南村村民胥凤堂的作品涉猎较广,人物、器皿、动物,以人物、动物见长。1990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广州举办的中华百绝大赛中,他创作的《文王访贤》、《伯牙摔琴》、《贵妃出浴》被评为优秀作品,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仿古文物,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并永久收藏。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曾对此作过多次报道。
&&&&&& 桃核微雕&& 是把桃核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依形构思,因形设图,不描不绘,采用削、刻、雕、剔、缕、刷、擦、冲、漆等10道工艺而完成一个作品。
&&&&&& 高明镇西高明村五组张德荣,秉承祖父雕刻技艺,刻苦钻研50余年,用桃核雕刻喜兜(农村盛物的小篮子)、棒槌、小碗、船和鼠、牛、虎、兔十二属相等,惟妙惟肖。作品现身市场后,供不应求。
&&&&&& 沙苑花门帘&& 女儿出嫁,必须陪门帘,一般陪一个单门帘和一个夹板门帘。最讲究的是夹板门帘,在沿子上边缀上彩色线或主题纹样,如&麒麟送子&、 &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等。进入21世纪,沙苑夹板门帘已为藏家收藏。
大荔县民间工艺艺人名录
剪纸、刺绣、面花艺人
1945年5月出生
八鱼乡阿寿村
1940年2月出生
八鱼乡阿寿村
八鱼乡阿寿村
1946年3月出生
八鱼乡阿寿村
1949年3月出生
八鱼乡阿寿村
1945年9月出生
八鱼乡阿寿村
1938年5月出生
高明乡高明村
1914年出生
许庄镇西大壕村
1946年出生
许庄镇西大壕村
1943年出生
许庄镇西大壕村
1947年出生
沙底乡沙底洞北村
1920年出生
伯士乡高城村
1938年出生
伯士乡吴王村
1950年出生
陕棉十三厂
1946年出生
西寨乡西寨村
1938年出生
婆合乡婆合村
1977年出生
沙底乡沙底村
1951年7月出生
沙底乡沙底村
1947年出生
华原乡加南村
麦草工艺艺人
1964年出生
八鱼乡八鱼村
桃核微雕艺人
1954年6月出生
高明乡高明村
第五节&&&出版的部分书目
文艺类(一)
一个和八个
彭大将军佚事
黑虎寨传奇
健涛中篇小说选
骚动的黎明
同州变奏曲
山有情&水有情
文艺类(二)
五味斋小说选
大荔警坛风云录
三秦有好剑
盛力随想录
啊,我的金水沟
历史深入的记忆
教苑风流歌
大风起兮鹏扶摇
蒋宝生进山
佩公木笔记法集
文艺类(三)
毛泽东和他的时代
毛主席在延安
绿色的寄语
三姐妹拜寿
青春圆梦曲
党永庵文集(1-4集)
文艺类(四)
中国民间故事大观(1-4卷)
火红的石榴树
启智铸魂泽桑梓
点点知之集
大荔风云三十秋摄影集
在乡检法的日子里
东西南北大荔人
山水诗魂画册
蒙寿芝书千家文墨迹
张三友画集
张普生画集
赵振元书画集
应用文写作大全
中小学作文辅导
教育之旅续
科学家修养漫话
艺术思维学
艺术思维能力论
教坛耕耘集
文物鉴定指南
治学辩证法
西部文学散论
丝绸之路民间文学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史纲
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论
中国抗日战争大典
毛泽东思想概论
扇子发展史和舞台的运用
中共陕西历史人物传15卷
陕西近现代名人录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强国富民奇法良策
古代兵法名句赏析
陕西出土局商周青铜器
陕西金文人名汇编
中国青铜器全集
文物定级图例
商周金文资料通鉴
陕西地理沿革
《陕西省志&行政建制志》
渭南史话上&下卷
陕西东府名胜与民俗&上、中、下集
与人合译法国中篇小说
与人合译法国中篇小说
痛苦欢快的文字人生玛格
丽特&杜拉斯传
纳塔丽&格朗热
圣奥古斯丁
值得记忆的地方
西方文明溯源
第六节&各类获奖作品
部分小说、诗歌、故事获奖作品
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杂志文学优秀奖
《竹筒儿》
中外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文学类二等奖
入围中国最佳新故事评选提名奖
《偷生人家》
全国法制文学&化塑杯&优秀奖
《行刊前后》
上海文艺出版社故事大赛二等奖
《轩辕柏》
第二届&中华颂&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
《鹧鸪天&给他》
全国第二届&诗国杯&优秀诗人、诗歌大赛一等奖
《微型诗会》
《晚霞》杂志二等奖
《望华山》
香港《文学报》诗擂台赛一等奖
部分散文获奖作品
《这一片土地孕育着希望》
《渭南日报》
全国政协《纵横》杂志征文优秀奖
《情系洛河湾》
《陕西日报》
《陕西日报》&潮头党旗红&二等奖
《在养病的日子里》
陕西《女友》
全国青年文学作品
新世全国散文赛三等奖
《暮而不暮》
《陕西老年报》
全国第四届&休闲杯&优秀奖
《永远的&&食&》
《陕西邮政报》
陕西省邮政系统&天使杯&三等奖
《带眼的硬币》
&圆梦之旅&全国诗歌散文小说说大赛三等奖
《不辱&桂冠&的女强人》
人民日报社、政协《纵横》杂志社、中国新闻出版社等8家联合征文二等奖
《往昔的灯》
获全国政协诗文、摄影大赛二等奖
《渭北白杨》
全国政协《纵横》杂志社、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文化报社等6家征文银奖
《农家人放心的学堂》
全国政协《纵横》杂志社、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文化报社等6家征文银奖
《我与钱》
全国老年&感动人生&征文大赛二等奖
《不畏挑战得三春》
全国政协第五届&新世纪之声&征文金奖
《那个与收藏有关的生日》
《中国武术》
《国际收藏》杂志&收藏文化&征文二等奖
部分楹联获奖作品
全国联赛中以&意中人中意&对句第一名
撰写的春联被收入《2000年中国新春联宝典》
庆建国五十周年&祖国颂&征联中,被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民间对联故事》编辑部评为&联坛百佳&
2000年黄帝陵公祭全国征联,撰写的楹联被录用悬挂
内蒙古&中国第一龙全国诗书联大赛&二等奖
陕西省楹联学会&利君杯&纪念西安事变65周年海内外征联大赛优秀奖
&环宇杯&中华旅游诗词联大赛金奖
&中华诗联优秀成果一级金奖&以及&老有所为先进个人&金奖
安徽省合肥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迎春征联优秀奖
部分书法获奖作品
获国际&正大杯&中国书法篆刻大赛特别奖
获中国深圳金鹅奖书画大赛佳鹅奖
获中国深圳金鹅奖书画大赛佳鹅奖
获全国欧阳洵书法大赛三等提名奖
获全国书画艺术名人研究会、世界书画协会加拿大总会书展铜奖
获纪念吉鸿昌100周年诞辰书法大赛佳作奖
获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国文学艺术博览会三等奖
获全国书法大赛最佳创作奖
获陕西省公务员书画展、反腐倡廉书画展三等奖
获陕西省公务员书画展、反腐倡廉书画展三等奖
部分书法获奖作品
获国际华人建国五十周年和迎澳门回归大赛金奖
获北京市爱我中华弘扬国粹书法世纪大展三等奖
获中国书协、中国楹联学会、舒同书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国舒体大奖赛三等奖
获中国沈阳国际博览杯书画艺术大赛金奖
获陕西艺术馆&英才杯&全国书画大赛成人组银奖
获陕西省纪念毛泽东&5&23&讲话60周年书画展金奖
获陕西省纪念毛泽东&5&23&讲话6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
获陕西省纪念毛泽东&5&23&讲话6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
获十一省市书画大赛一等奖
获十一省市书画大赛二等奖
获《中国书法导报》国际年展三等奖
部分书法获奖作品
获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大展&优秀奖
获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大展&优秀奖
获&首届仓颉杯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大展&佳作奖
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获&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获《人民日报》社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二等奖
获全国老年画摄影大奖赛优秀奖
获&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铜奖
获&鑫光杯&全国书法邀请展一等奖
获中国书协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书法篆刻展三等奖
获上海市书协、文汇报社、宣城市政府联办的&文汇&宣城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获陕西老年书画学会纪念毛泽东5&23讲话发表60周年&东方红杯&大赛金奖
获中国当代书画作品博览展一等奖
获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及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年&中华颂&文学书画摄影大赛二等奖
部分美术获奖作品
被天津市周恩来纪念馆收藏
全国&双力杯&书画大赛金奖
《松香颂》
参加全国百名画家画展在香港展出
《春华秋实》
中央电视台中老年书画大赛二等奖
《四条屏》
参加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巡回展在日本、韩国展出
《乾坤万里春》
&陆游杯&全国书画大赛铜奖
《严冬过后绽春雷》
山川秀美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铁骨冰心万古春》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特别奖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名人名家书画大展优秀奖
部分摄影获奖作品
《民族之魂》
文化部&大河上下&艺术摄影展三等奖
《中华神功》
亚太华人摄影澳门联展二等奖
《婚俗情趣》
奥林帕斯国际摄影大赛特别奖
全国&美的瞬间&摄影大赛一等奖
《龙口夺食》
陕西省&保险杯&摄影大赛一等奖
陕西省&保险杯&摄影大赛三等奖
《母子重逢》
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优赏奖
陕西省第十二届摄影作品展览二等奖
《细狗撵兔》
陕西民俗摄影年赛最佳奖
《未来与期望》
中国艺术研究院爱国摄影作品大赛一等奖
《西寨芯子》
陕西民俗摄影年赛二等奖
《为了明天》
跨越2000-世纪龙年全国摄影成年赛区金奖
部分摄影获奖作品
陕西民俗摄影&世纪之交&佳作奖
《春满三秦》
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党的光辉照三秦&摄影赛佳作奖
《情系学子》
&祖国在我心中&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
《忙里偷闲》
陕西省财政系统摄影赛一等奖
《油菜大王》
陕西省&党旗飘飘&摄影展览优秀奖
《同在蓝天下》
全国特奥运动会摄影大赛金奖
《黄土亲情》
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全国特奥运动会摄影大赛三等奖
《血故事》
陕西民俗摄影年赛优秀奖
陕西省广电系统庆祝建国55周年摄影展三等奖
《金华银瀑》
亚太华人摄影香港大赛优秀奖
《人间仙境》
陕西第十三届摄影作品展览优秀奖
陕西电力系统书画摄影赛三等奖
戏剧获奖作品
《沙苑恩仇》
陕西省第三界艺术节铜奖
《绒仙树下》
陕西省文化厅、省土地管理局&公主杯&剧本一等奖
小品获奖作品
《清明雨》
陕西省纪委、陕西省文化厅&反腐倡廉&文艺汇演一等奖
陕西省工商行系统文艺调演优秀节目奖
《金蛋蛋》
陕西省农垦系统文艺调演一等奖
《猪八戒投案》
陕西省农垦系统文艺调演二等奖
《找搭档》
陕西省总工会文艺汇演一等奖
《卖鸡蛋》
陕西省老干部文艺调演特别奖
《含泪的笑》
陕西省药监系统文艺调演三等奖
《山村趣事》
陕西省药监系统文艺调演三等奖
陕西省电信系统文艺调演特等奖
《两条项链》快板剧
陕西省地税系统文艺调演一等奖
第三章&& 文&物
&&&&&&& 大荔历史上为左辅重镇、州郡要地,文物遗存丰富。年,相继进行过二次文物普查,先后发现了早石器时代的&大荔人&文化、中石器时代的&沙苑文化&、新石器时代的梁家、同堤等遗址。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石建筑、石碑等分别被国家、省、市、县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21世纪后,县上改原文物管理委员会为县文物局,进一步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第一节&文物种类
&&&&&& 县境内的文物共有田野文物的馆藏文物两大类、18个种类。
&&&&&& 田野文物&& 至2005年末,全县共有田野文物保护点188处,其中古遗址57处,古墓葬63处,古建筑6处,石刻文物58处,其他文物4处。
&&&&&& 馆藏文物&& 至2005年末,县馆藏文物1074件,其中化石12件、铜器191件、瓷器141件、陶器223件、铁器13件、锡器9件、玉器19件、石器19件、木器32件、石刻66件、字画203件、货币106枚、其它40件。
第二节&& 石墓葬
&&&&&& 1994年版本《大荔县志》已对部分古墓葬作了全面记载,本志只对自1983年以后新抢救发掘的古墓葬作以记述。
&&&&&& 五代墓&& 1983年,大荔师范在修建宿舍楼时发现。同年8月由县文化馆负责对五代墓进行了抢救发掘,清理出上等级文物4件,均为瓷器,其中2级1件、3级3件。为研究大荔县五代墓葬和耀窑器瓷器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汉墓群 &&1984年在安仁棉绒厂院内发现汉墓10座。由文管人员对1号、5号、11号、15号4座墓进行了清理。墓为砖砌券顶式,均塌陷,随葬品多次被盗。出土货币有五铢、货泉。器物有陶罐、陶案、陶勺、耳环、碟、壶、灶、盆、锯、锄(残断)、陶俑、陶鸡、陶狗等。
&&&&&& 宋墓 &&1987年9月7日,由段家乡老君寨村村民屈长荣发现,县文管会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清理。此墓是大荔唯一发现一座宋代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因墓早期被盗、长期积有淤泥,随葬遗物仅发现数枚北宋货币及碗、盘2件瓷器残片。
&&&&&& 清代李氏望族石墓群 &&&位于八鱼乡八鱼村,1988年全省文物普查时5座石室墓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由省考古研究所、渭南市文物局、县文管会对5座石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整个墓地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200米,总面积204万平方米。至少有22座墓葬,现已探出的有16座墓葬,其中石室墓11座、砖室墓3座、土圹洞室墓2座。
发掘的5座石室墓,石构件上大部分都刻绘有装饰图案,数量多达400余幅,墓志铭则记载了墓主人个人生平事迹、家室、谱系及诸多的历史背景材料。
&&&&&&& 赵益庵墓 &&2005年4月上、中旬,省考古研究所与县文物局联合对八鱼乡南庄村赵益庵墓进行了抢救发掘,清理出石墓志及石刻墓门、门额、立轴楹联等构件15件。石刻图案用减底表现手法,刻有人物、花草、树木、博古图、文字楹联等。
第三节&& 文物保护
&&&&&& 一、田野重点文物保护
&&&&&& 大荔县田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21处,其中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3处:魏长城遗址(战国)、甜水沟遗址(旧石器)、丰图义仓(清);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保单位3处:岱祠楼(明)、金龙寺塔(明)、李氏家族墓地(清);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保单位15处:沙苑文化遗址(中石器)、梁家遗址(新石器)、同堤遗址(新石器)、埝头遗址(新石器)、赵家遗址(商)、东白遗址(商)、苏胡遗址(战国)、长春宫遗址(北周)、赵松泉住宅(清)、文殊新塔(民国)、战国墓群(战国)、王仁皎墓(唐)、龙首渠遗址(汉)、霸城石狮(明)、荔北战役烈士陵园(1984年)。
县文管部门对田野文物的保护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了以县文物局为主体的县、乡(镇)、村或单位组成的保护组织,层层签订保护合同。坚持每月对国家、省级文保单位巡查及年中与年终两次对21处县以上田野文物点的全面检查制度。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多次拨款维修保护古建筑、石墓葬。1991年拨款24万元,对岱祠岑楼进行了维修保护;年,拨款13万元,在丰图义仓的北、东两侧及东城墙外崖上至崖上修建了长300余米的排水道和落水井;2001年两次拨款16万元,对岱祠岑楼进行了油漆彩绘;又拨款8万元,对八鱼清代石墓群已挖掘的5座石室墓修筑砖围墙643米;2002年拨款8万元,对丰图义仓西北角城墙等处进行了抢救加固;年省文物局先后拨款30万元,对八鱼清代墓室进行了封顶保护,整个工程采用砖混、方钢屋架结构、彩钢板屋面,并增加了防盗门窗。
&&&&&& 二、田野石刻文物保护
&&&&&& 田野石刻文物遍布县境内各地,但幸存的已为数不多。文管部门深入到各乡镇、村进行摸底调查,对发现的石刻文物逐个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与散存民间的石刻文物收藏个人或单位签订《石刻文物保护责任合同》。对价值较大的石刻文物有条件的移到县文物局保管,无条件的要求放到安全地方保管。保存到朝邑岱祠楼内的有雷柏林的《太极图说碑》、《医方碑》、《重修朝邑文庙碑》木刻坊石构件等。
全国、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标志及群保组织
魏长城遗址
段家乡东高垣村西
A:遗址南北300米,东西7米;
B:A区外延50米;
省保:1992年4月树立。
国保:1996年11月树立
金水沟遗址
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北
A:甜水沟内及崖上周边10米内;
B:A区外延50米内;
C:B区外延3000米内
省保:1992年4月树立。
国保:2001年6月树立
朝邑镇南寨子
A:围墙内;
B:东北至崖边,南、西至外城墙;
C:B区外延30米。
省保:1992年4月树立。
国保:2006年5月树立
朝邑镇大寨子村东
A:围墙内;
B:A区外延50米;
C:B区外延3000米内
省保:1992年4月树立。
李氏家族墓地
八鱼乡八鱼村北
A:5号墓(东西100米,南北200米)A2:6、7、8号墓各(东西20米、南北15米)区域四面外延50米范围内;
B:A区四面外延1000米;
省保:2003年9月树立。
&&&&&&& 注:&国保&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保&指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区指重点保护区,B区指一般保护区,C区指建设控制地带。
大荔县重点田野石刻文物
太极图说碑
198&86&15cm
石完整字残磨不清
朝邑岱祠岑楼
桐阁先生李公篡表
284&81&20cm
朝邑岱祠岑楼
重修东岳祠内关圣大帝祠总祠圣母祠碑记
248&76&19.5cm
朝邑岱祠岑楼
雷玉堃撰马秉德书
东岳庙重修汉关夫子并总祠圣母祠碑记
221&86&22cm
朝邑岱祠岑楼
徐朝锦撰李玳书
260&85&22cm
朝邑岱祠岑楼
73.5&73.5&12.5cm
董文焕撰并书
李慎修配刘太君合葬
64&64&13.5cm
梁奕撰张建栋书
李滋亭墓志铭并盖
73&73&11cm
王永年撰曹季风书
李介侯配扈,李淡夫人墓志铭
73&73&13cm
李羲均撰王文在书
61.5&61.5cm
字迹部分不清
梁翰冲撰并书
78&78&14cm
缺志盖、个别字不清
李晋三撰李如春书
蒲朝地界碑与河滩地界碑
160&62.5&16cm
北歧村分拨定界碑
86.5&43&8.5cm
&&&&&& 三、馆藏文物保护
&&&&&&& 1990年,按照省、市文物部门文件精神,为保证文物安全,大荔将293件重要文物送省历史博物馆代存,1995年转存渭南市文物保护中心库(简称市文保中心)。1997年又将44件(组)陶器、铜器、字画等二、三级文物,送至市文保中心库存。至2005年末,县上馆藏1074件文物,均在密封玻璃柜子内展出,透明度大,安全系数高。各类文物均登记入册,编号入库。文物库房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及红外线烟雾感应器,并直接与110报警台联网。先后成立了保卫一组、二组,对馆藏文物实行双人双岗,昼夜看护,确保文物安全。
&&&&&&& 四、馆藏文物丢失情况
&&&&&& 1、日,朝邑文化馆被盗,丢失文物15件,后追回14件,1件被罪犯烧毁(杜素庵《梅花图》)。
&&&&&& 2、日,北朝石佛头像被盗,当即被县公安局立案侦查,此案未破。
&&&&&& 3、2004年1月,八鱼石墓群一石刻俑被盗,立案未破。
第四节&& 民间文物收藏
&&&&&& 雷金明,段家乡东高塬人,陕西省收藏协会会员。从小就爱看古玩、古币、古字画、古石等方面书籍,凭着对文物工作执着的追求,从1995年起,累计投资400余万元,先后在民间收集秦汉以来的民俗文物9480件。其中栓马桩、中堂狮子、门墩、供桌、石槽子、石门脑、墓碑、墓志铭、磨盘等石雕文物3270件;抗美援朝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各种纪念章2700余枚;毛主席瓷像、纸像、丝织像300件;民俗画(夹板门帘)1000余件;风车、四轱辘拉车、轿车、坚杈等生产生活用品1500余件;古钱币、陶器、瓷器、银器等800余枚(件)。因其收藏石雕文物居多,被人们称为&渭北石头大王&。
第四章&& 旅&游
&&&&&& 大荔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够,很长一个时期,这一产业几乎是个空白。进入21世纪,大荔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把发展旅游业当作强县富民的战略目标之一。2002年4月,专门成立了旅游局,并确定朝邑、段家、八鱼为重点发展旅游业的乡镇。2005年初次制订《大荔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五区&(沙苑沙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华原黄河滩涂自然湿地风光旅游区、朝邑古建筑群旅游区、大荔矿泉水源地疗养度假区、县城文化娱乐休憩旅游区)为核心,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突出黄河湿地风光和生态农业特色。
&&&&&& 2000年9月,大荔县首家黄河旅行社诞生。后又新增同州旅行社。到2005年末,两家旅行社共组织城乡居民外出旅游9.05万人次,营业收入3800万元。县内各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3.5万人次。其中有来自日本、新家坡、马来西亚及国内游客2万人次,参观了八鱼石墓群。
第一节&& 旅游景点
&&&&&& 一、名胜古迹
&&&&& 丰图义仓&& 地处朝邑镇南寨子村,距县城16.3公里。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存粮时间最长的一座民建粮仓。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由朝邑籍东阁学士阎敬铭倡议始建,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竣工后,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驰名全国。原为朝邑县十二景观之一。
&&&&&& 岱祠岑楼&& 也叫岱祠楼,俗称东岳庙戏楼。位于朝邑镇大寨子村东,是岱祠的主体工程,建于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距县城东16.3公里。登楼远望,北为蜿蜒的铁镰山,南为雄伟的太华峰,西为富饶的大平川,东为平坦的黄河滩,俯瞰三河汇流,滚滚东去,使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原为朝邑县十二景观之一。
&&&&&& 金龙高塔&& 系原金龙寺的主要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公元627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毁于地震,明末重建。位于朝邑镇大寨子村东,与岱祠楼仅一墙之隔,距县城东16.3公里。整个塔身构造灵活,挺拔俊逸,雄伟壮观。原为朝邑县十二景观之一。
&&&&&& 魏长城遗址&& 魏长城是战国时期惠王十八年(公元前352年)为抵抗强秦修的长城。有东西两条,东长城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西长城南起陕西省华阴市山脚下玉泉院涧西的北麓朝元洞,依地势蜿蜒北上,经大荔、澄城、合阳、直至韩城市东少梁黄河西岸,全长150多公里。途经大荔县段家乡东高垣村西,距县城16.2公里。现存长城遗址长300余米,高8米,宽约7米,是断断续续的城墙遗迹中保存最长的一段。现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 &大荔人&遗址&& 1978年3月21日,陕西省水利厅刘顺堂在距县城西北23公里的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东岸、洛河三级阶地的砾在层(第三层)中,发现一个完整的古人头化石。经国家古人类学者考证,确定其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距今约在20万年左右,是旧石器时代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因在大荔县发现,故命名化石为&大荔人&,发现地址叫做&大荔人&遗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沙苑文化&遗址&& 1973年,县文化馆组织在沙苑调查时,发现了人头顶骨化石。之后又与陕西考古所相继进行了四次调查,在沙面上发现了大量的石器。1995年冬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三门峡库区考古工作队在沙丘地带也发现了石器。据已发现的资料,经国家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研究认为,石器属于中器时代遗物,人头顶骨化石属同石器的遗骸。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以后把35处地区统一称作&沙苑文化&遗址。
&&&&&& 文殊新塔&& 原名&文殊塔&,因&文殊阁&得名。文殊阁是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建塔立碑,命名文殊塔,现位于县城北环路十字中心。后经过多次增固美化,自然形成了街心花园,游人可登塔观赏,车辆则盘旋其周。
&&&&&& 二、黄河、渭河湿地自然景观
&&&&&& 黄河湿地&&& 北起华原乡金水沟,西至黄河老崖,南至原雨林乡渭河吊桥渡口,东至黄河,构成黄河湿地,面积417.36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8&40千米,东西宽约8&12千米,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3.5%。湿地植物群以芦苇为主,以草木占优势。人工栽植有刺槐、怪柳、大叶杨、苦悚、紫穗槐、椿树、榆树等。据史料记载和初步调查,湿地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有脊椎动物5纲27目247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琶鹭、大鸨、大天鹅、赤腹鹰、雀鹰等20种,省重点保护动物斑头秋沙鸭和彩鹬两种。鸟类中水禽分属鸬鹚科、鹭科、鹳科、鸭科64种,有中白鹭、黑鹳、白鹳、豆雁、绿头鸭、白腰雨燕等65种。游人在欣赏黄河湿地美好风光的同时,还可以看日出,观候鸟,遥望山西永济市的鹳雀楼。
&&&&&& 渭河湿地&&&北沿黄土台塬坡底,南跨洛、渭沙苑周边,东至黄河老崖与洛河西岸,西接蒲城、临渭区界,东西长约30~35千米,南北宽约24~36千米,土地面积642.4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6.2%。渭河湿地主要农作物有粮、棉、油、瓜、果、菜,尤其&1008&(黄花菜、红枣、西瓜、花生)颇具盛名。
&&&&&& 三、新开发旅游景点
&&&&&& 生态农业观光&& 1997年以后,陕西省人达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资1.2亿元,在大荔沙苑腹地开发沙荒地106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333公顷,修建了一条长21千米、宽12米横穿沙苑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线路,同时还修建了跑马和沙苑度假旅游别墅等设施。使生态农业基地已呈出&二水护田将绿绕,万亩林海送青来的景象。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确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999年被确定为省综合开发试验区,被大荔县政府授予生态农业示范区。
&&&&&& 清代望族石墓群&& 位于八鱼村,距县城西南12千米。是八女井(八鱼的古称)李氏家族(清代当时望族)的墓葬。发掘的五座墓全部采用青石构件组成,多为一院一厅三室庭院式结构,总面积204万平方米。青石板上有大量的深、浅浮雕和装饰图案,且刀法细腻生动。图案既有花鸟虫鱼、山水风景,又有楹联字画。墓志铭则记载墓主人个人生平事迹、家室、谱系及诸多的历史背景材料。内容丰富,构图考究,为陕西省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清代望族墓。2001年对国内、外游人开放。
&&&&& 大荔县设施农业园&& 地处县城西的埝桥、冯村两乡境内。20世纪90代后期,冯村镇船舍村大面积塑棚瓜果菜种植成功后,在冯村,埝桥等10多个乡镇出现了&建棚热&,先后引进了礼品瓜、香瓜、油桃、大粒葡萄等10多个品种,发展大棚近万棚,成为大荔县一道亮丽的风景。
&&&&&& 四、其他旅游景点
&&&&&&& 位于户家西大壕的荔北战役烈士陵园被陕西省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城中心的同州广场、段家乡育红村的自喷矿泉、段家乡解放村的洛河渡槽、黄河滩的渔湖镜天以及沙苑农场的鸵鸟养殖基地、万亩樱桃园,也是游客喜欢的旅游景观。
第二节&& 旅行社
&&&&&& 2000年9月成立的黄河旅行社,为大荔首家旅行社。以组织县内游客游览国内名胜为主,兼办预订飞机票、火车票业务。2003年又有同州旅行社营业。各旅行社主要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具有导游资格证书的专职导游15人。从2005年起,尝试出境游业务,主要依托省上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协助组团。
第三节&& 旅游线路
&&&&&& 国内旅游线路:2000年黄河旅行社经营的国内长、中、短旅游线路较少。至2003年,黄河、同州两个旅行社已开办线路数10条。其中长线游有南部的昆明、广州、深圳、贵阳、桂林、海南岛,北部的北京、天津,西南部的成都、峨嵋山、乐山、九寨沟、黄龙,东南部的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绍兴、大连、青岛等。短线游为秦、晋、豫三省秀山名川、古城古镇、名湖胜景等。
&&&&&& 县内旅游线路:2002年推出大荔二月旅游线路,其中东线一日游:丰图义仓、岱祠岑楼、金龙高塔、黄河漂流、东雷抽黄二级站、鱼湖镜天、设施农业园、同州广场。西线一日游:八鱼石墓群、设施农业示范园、沙海绿荫、人达生态现光农业、鸵鸟养殖农业示范园、万亩枣园、大荔人遗址、洛河渡槽、魏长城遗址、矿泉喷流、同州广场。
第四节&& 设施建设
&&&&&&& 除国家拨款对旅游景点及古建筑进行多次维修保护外,2000年以后,县旅游局和黄河、同州两个旅行社先后投资2万余元,购置3部电脑,实现了网上采集信息和无纸化自动办公。
&&&&&&& 县上有关部门从2002年起 ,协助涉外旅游宾馆(黄河宾馆、同州宾馆、电力大厦)完成了黄河宾馆主楼改造工程、同州宾馆和电力大厦扩容建设及装修改造,累计投资1750万元,使3个宾馆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游客吃、住条件得到全面改善。2004年在省、市旅游涉外旅游宾馆星级评审活动中,黄河宾馆被评为大荔首家三星级涉外旅游宾馆。2003年、2004年,县交通局 和省人达公司共同实施了沙苑旅游专线公路(官池东阳~陕西人达公司)建设、东线旅游公路(大荔~朝邑)建设,完成旅游公路建设36千米。同时配合省人达公司完成了沙苑生态旅游区4幢别墅建设。
第五节&& 旅游宣传和管理
&&&&&& 在县市举办的第二、三、四届中国&大荔瓜果菜节博览会期间,县旅游局发放宣传大荔旅游彩色画册4万份,制作宣传展板8块,发放光碟、录音带118盘,并把《今日大荔》以及有关宣传画册,摆放到黄河、同州等宾馆房间,扩大宣传面,让旅客了解大荔。2003年,对县境内的黄河、同州旅行社进行了资格审查和造册登记,并制定了旅游行业管理办法。同年,在防治&非典&期间,对县境内各旅游景点,涉外旅游宾馆等旅游场所,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并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避免非典疫情的传播。从2004年起,结合全每年&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进行全而检查,并出台了《大荔县旅游安全事故处理预案》,使本县旅游工作达到了&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标准。2005年在渭南市旅游局组织全市旅游行业评比活动中,黄河宾馆、黄河旅行社被评为先进集体。
第五章&&& 体&育
&&&&&&&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强身健体,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逐步成为城乡群众的自觉行动。大荔的体育事业在新的起点有了更快的发展。1997年,大荔县被陕西省体委命名为&全省体育先进县&。从当年起,累计投资300多万元,整修了北大操场(亦称体育田径场)、灯光球场,新建了游泳池。乡镇、学校体育设施不断完整。同州广场、隆发购物广场建成后,已成为人们晨练的好去处。年,全县共举办和承办各种体育运动会和活动200余次,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参加国家和省、市级比赛中屡创佳绩。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由1988年的62.1%升至2005年的92.7%。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 一、群众体育组织
&&&&&& 大荔县农民体育协会&& 1988年成立时有团体会员33个,每个乡镇为1个团体会员。随后全县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民体育协会分会,其工作与业务受乡镇政府和县农民体育协会的双重领导。至2005年,团体会员为26个,体育活动多以篮球赛、拔河赛为主。
&&&&&& 大荔县门球协会&& 1994年4月成立,有会员140余人,多是离退休老同志。1994年~2005年,县门球协会采取协会牵头、行政搭桥、社会承办的办法,举办多种形式的县域门球赛73次,参赛者4876人次。参加省、市和邻县(市)涉外门球赛事25次、214人次,获得省级奖5次,市级奖7次。
&&&&&& 大荔县细狗撵兔协会&& 1997年1月成立时有会员300余人,后发展到1000余人,其中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和一些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协会成立当天,主人们在北大操场为细狗精心打扮,并组织大小车100多辆在县城四大街庆祝巡游。活动时间多集中在每年冬春农闲季节,少则四、五十人,多则数百人,活动地点为黄渭洛三河滩涂、洛南沙苑、塬区山沟、洛灌区平原等,先后50多万人次参与了此项活动。
&&&&&& 大荔县摩托车协会&& 2002年5月15日成立时有会员110余人。成立当天,由该协会和四川省力帆摩托车俱乐部联合举办了摩托车特技表演,有30余名摩托车爱好者参与表演,观众达2万余人。
&&&&&& 在此期间成立的群众体育组织还有:大荔县武术协会、大荔县信鸽协会、大荔县篮球协会等。
&&&&&& 二、群众体育活动
&&&&&& 职工体育&& 1990年,县体委、县人武部、县民政局联合举办了&双拥杯&职工篮球赛,有21个代表队的25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同年&五一&期间,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举办了首届县级机关部门职工运动会。从1993年起,全县先后有电力、邮电、交通、财政、农业、林业等系统举办运动会35次,参加比赛的职工达5500余人次。1998年、2001年举办了二届、三届县级机关部门职工运动会,比赛项目在首届象棋、拔河的基础上,增加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2003年、2004年,举办了县级机关部门&电力杯&,&电信杯&职工篮球赛和乒乓球赛。
&&&&&& 农村体育&& 1991年,全县有7个乡镇开展了拔河、篮球等比赛活动。1996年、1997年、2000年,由县体育办、县委农工部、县委组织部牵头,先后举办了三届&小康村&农民篮球赛,参加的代表队由最初的8个增至11个。期间,全县各乡镇还组织了各种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30多场次,参与人数3000人。
&&&&&&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异常活跃,除上好体育课,坚持做广播操外,各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从1994年起,全县中学生运动会改为每3年一届,至2005年先后举办了四届,有5000余人次参加比赛;同时每年组织一次高中生、初中学生和高中教工、初中教工篮球赛;小学以乡镇为单位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据统计,年,全县中小学为高等体育院校、省和市体育运动队、中师体育班输送体育人才192人,为部队输送体育优等生9人,学生中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有13人。体育教师中先后有刘东星、肖红义、肖才宝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先进个人。
&&&&&& 三、全民健身活动
&&&&&& 从1990年起,大荔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县城乡展开。城区北大操场、同州中心广场、隆发购物广场、马路、绿地边等,随处可见晨练、体育锻炼的人群。健身项目有太极拳、木兰剑、骑自行车、长跑、广播操、广场舞、打腰鼓、遛狗等。1997年9月,在&第三个全民健身月&活动中,县体育部门举办了5期第八套广播体操培训班,发放体操图解和录像带300余套。在县城北大操场分别举办了学校组、机关单位组广播体操比赛,全县参与人数达10万人之多。2001年6月,县体育办在&全民健身周&活动中,以关爱生命、科学健身为主题,举办了健身知识讲座。同年由县体育办、县妇联、县总工会组织举办了有2000余人参加的庆&三八&、展风采健身操比赛,组织职工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赛等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30场(次),有3000余人(次)参加活动。
第二节&& 体育竞赛
&&&&&& 年,大荔运动员在参加全国、省、市体育比赛中都有不俗表演,取得较好成绩。以下附表记叙的是重大比赛运动队、运动员主要成绩。&
1990年~2005年大荔县体育代表队参加
国家级、省级体育竞赛情况表
运动会名称
陕西省乡镇长乒乓球赛
团体总分第四名
体育道德风尚奖
陕西省首届武术散打擂台赛
团体总分第三名
韩全民,获48公斤金牌
陕西省第九届运动会(代表渭南市体育代表团)
团体总分第六名
男子篮球团体第二名
陕西省体育人才试点校运动会
团体总分第一名
陕西省少年乒乓球赛
团体总额第一名
3名少年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陕西省少儿运动会
团体总分第七名
男子团体第二名
全国第十届农民运动会(大荔县武术院孙文杰代表省体育队)
孙文杰获太极拳比赛比赛金牌
年大荔县体育代表团参加渭南市运动会竞赛情况表
运动会名称
渭南市第六届全运会
团体总分第二名
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渭南市第七届全运会
团体总分第三名
女子田径团体第二名
男子篮球团体第三名
田径队获8个单项金牌,10个单项银牌
渭南市第八届全运会
团体总分第二名
田径获甲组、丙组、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名
乒乓球男子团体第一名
乒乓球女子团体第四名
武术团体第二名
篮球女子团求第三名
篮球男子团体第五名
女蓝代表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渭南市第九届全运会
团体总分第三名
跆拳道团体第一名
国际摔跤团体总分第一名
渭南市第十届全运会
团体总分第五名
男子团体第三名
1990年~2005年大荔县农民体育代表团参加
渭南市农民运动会竞赛情况表
运动会名称
渭南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
男子篮球团体第二名
田径女子团体第三名
渭南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
太极剑个人第二名
中国象棋团体第三名
渭南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
体育道德风尚奖
第三节&& 体育设施
&&&&&&& 1990年,县内主要体育设施有北大操场、灯光球场等,均集中在县城体育路北侧。基层体育设施大多分布在中、小学校,乡镇和企事业单位数量很少。1997年7月,县上投入97万元,在北大操场东侧建成了拥有10条泳道的矿泉水游泳池。同年又投入10多万元,对田径场垫三合土、煤渣3300立方,整修了4个篮球场和1个足球场。1998年又对田径场安装了铁护栏杆、训练梯,并维修加固了灯光球场围墙。2004年,从国家体育总局争取资金6万元,为同州广场安装了8套健身器材。2005年投入120万元的室内游泳池竣工并使用。
&&&&&& 在此期间,县电力局建成了灯光球场,县文化馆建成了旱冰场。县军干所、陕棉十三厂建成了门球场地。电力小区、交通局家属院、电信小区、百家院小区等安装了健身器材。城区为老年人设置的体育活动固定场所有10多处。县城西大街还设立了乒乓球俱乐部。
学校体育设施种类齐全。止2005年,全县中小学校有篮球场900个,足球场394个,排球场850个,羽毛球场330个;室内乒乓球活动室90个,室外1500个;200 ~400米田径场394个,其中400米田径场3个,300米田径场1个,200米田径场390个。
第四节&& 体育彩票
&&&&&& 发行体育彩票,旨在解决体育经费不足,发展体育事业。年,县体育主管部门先后组织了3次体育彩票发行工作,累计发行体育彩票489.94万元,为体育事业积累资金126万元。
大荔县体育彩票发行情况表
17-5-4&&&&&&&&&&&&&&&&&&&&&&&&&&&&&&&&&& 单位:万元
体育彩票发行额
第六章&& 新闻
&&&&&&& 20世纪80年代,新闻传播县上只有有线广播和县、乡通讯组。1992年、1993年建设调频广播和有线电视。至1997年全县形成门类齐全的广播电视网络。《大荔报》也于1996年6月复刊,成为继广播电视后大荔又一主流传媒。2002年4月,大荔县政府网站开通后,大众了解信息的方式变得更为便捷。
第一节&& 新闻机构
&&&&&& 县委通讯组&&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县委就设有通讯组,初期仅设通讯干事2人。随后设置了3~5人,最多时为7人。2005年,县委宣传部专设大荔县新闻中心与县委通讯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县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的新闻通讯报道,及时反映全县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及典型的人和事,以最新、最快、最准为中、省、市新闻媒体提供信息,做好基层通讯员的培训与管理。
&&&&&& 乡镇通讯组&&20世纪90年代,全县33个乡镇均设有通讯组,通讯组一般由3~5人组成。2002年撤乡并镇后,乡镇通讯组也相应减少到26个,有通讯员150余人。
&&&&&& 县级部门通讯组&&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县级机关各部门普遍建立健全了通讯组织机构,有通讯员100余人。
改革开放以后,各级通讯组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宣传大荔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宣传富民强县五大战略(即开放开发战略,特色经济富民战略,工业强县战略、龙头企业战略、科技兴荔战略)、四大产业(红枣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水果业)、五项建设(工业强县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和谐大荔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期间,县委通讯组与陕西电视台合作拍摄的反映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的电视片《穿越贫困》,与《陕西日报》记者合写的以宣传步昌乡步二村优秀共产党员何进坤的先进模范事迹的长篇通讯《党在农村的脊梁》,和有关大荔农业结构调整的系列报道,都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 2001年和2002年,县委先后邀请中、省、市新闻媒体130余名新闻工作者实地采访大荔瓜菜节活动盛况,对提高大荔知名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效应。
&&&&&& 《大荔报》&&1962年4月停刊,日正式复刊。复刊后的《大荔报》为周刊,四开四版。开辟有《重要新闻》、《党的建设》、《时代风采》、《读者来信》、《经济动态》、《农村服务台》、《文明建设》、《调查研究》、《生活之友》等栏目,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不定期出版专刊、特刊。2003年9月停刊。
&&&&&&& 1996年6月~2003年9月,每年出版52期,共出版420期,刊登各种稿件16000余篇,刊登新闻图片2400幅。全方位、多层次的对这一时期的体制改革、旧城改造、特色农业、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跟踪宣传与报道。1997年3月曾以《十年风雨铸辉煌》为题,报道了大荔县十年间移民工作的风雨历程,引起省、市媒体及各届人士的关注。同月,又以《洛河湾的绿色明珠&&船舍村》为题,对冯村镇船舍村大棚设施农业进行报道,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元月以《迈向新世纪的高效农业》为题对大荔县塑棚设施农业进行纪实报道。7月份,又以《一位九品官的治村之道》为题,全面报道了婆合乡畅家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强带领一班人实行民主管理推行村务公开的做法,得到县领导重视,并在全县及时推广。10月份,配有10幅图片与文字的《喜看旧城展新容》的专版报道,展示给人们一个新的大荔形象。1999年7月,以《脱贫致富的领头人》为题,报道了市级党员科技帮扶标兵&&苏村乡槐元村党支部书记李政法领导村民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年,《大荔报》为全县撤乡并镇、瓜菜节的举办及农业税费改革等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自复刊以来,还以专版的形式,对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先后进行了30余次的专题报道。
&&&&&&& 广播电台&& 1986年5月,县广播站更名为大荔人民广播电台(简称县广播电台)。日启用大荔人民广播电台呼号。1994年4月,成立县广播电视台,广播不再是该台的唯一业务,但在有线广播及调频广播中仍使用大荔人民广播电台名称。
&&&&&& 有线广播,原县广播站每天分早、中、晚3次播出3小时。1986年5月,县广播电台全天播音3次5小时。1990年10月起,与调频广播合为一套节目, 全天播音8小时。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外,自办节目主要有《大荔新闻》、《简明新闻》以及学习节目、专题节目、天气预报服务性节目和广告节目等。1999年1月停播。
调频广播,是县广播电台于1990年自筹资金、自行设计、自行安装的,同年10月1日正式对外播出,使用频率105兆赫。1999年1月停播。
&&&&&& 大荔电视台&& 大荔县广播电视台1994年4月成立,与县广播电视局实行局台管理一体制。1999年11月,总投资96万元、建筑面积为1100m2的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开工建设,2000年末竣工并投入使用。
&&&&&&& 有线电视,1993年10月起开始安装。荔园小区张永红为全县安装有线电视第一户。至1994年底,全县有线电视用户突破5000户。1999年,县城有线电视扩容工程被县委、县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投资260万元,架设光缆43千米,同轴电缆23.8千米,熔接光接点45个,安装光放大器1个,节目套数由原来的15套增加到35套。至2000年底,县城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500户。从2003年起,大荔县启动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至年底,架设光缆958千米,电缆1782千米,安装光发射机26台,光接收机763台。节目套数由原来的35套增加到45套,覆盖全县26个乡镇、350个行政村,累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7926户。
&&&&&& 无线电视&&& 1997年开播。设备是大荔县广播电视台成立后购置安装的美国微波彩色电视发射机。2002年,为解决乡村群众看不到大荔电视节目的问题,自筹资金16.8万元,从四川成都购回一套1000W彩色电视发射机。两套彩色电视发射机的信号覆盖半经达30千米以上,受益群众达50万人以上。周边县市都能收看到图象清晰、伴音悦耳的电视节目。编辑设备有九合成DV21编辑系统两套,华视X100编辑系统一套,九合成X91AY硬盘自动播出系统两套(播出机房主、备播各一套)。
&&&&&&&& 大荔县电视台除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外,其余时间播出自办节目。1997年无线电视开播时,节目主要有每周三档的《大荔新闻》和《专题节目》等。开办的主要栏目有《大荔新闻》、《同州大视角》、《经济综艺》、《优化投资环境&面对面》、《同州综艺》、《科技苑》、《乡村四季》等。
&&&&&& 大荔县政府网站&& 1999年1月注册域名,2002年4月开通运行,网址为
&&&&&&& 开设的主要栏目有:政务、商务、生活、招商、农业、教育及热点新闻(图片、文字资料)、果菜信息、同州农副产品价格行情,在线视频(大荔新闻视频)、留言簿、网上办事等。
&&&&&&& 2002年,以《加快信息化、实现大发展》为主题,对本县四大支柱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果业、红枣业)和重点企业(造纸、棉花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加工)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文章10余篇。2003年设立了83个项目投资指南网页,同时还为本县重点企业设立了产品供销网页,为广大瓜农、果农免费设立销售信息网页。2004年,为强化农民群众&网上发信息,网下做生意&的意识,政府网站通过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随时为瓜果农大户免费上网发布信息。当年苏村乡三里村村民李征民通过政府网站发布千亩西瓜销售信息,使他的西瓜销售价格增长10~20%。政府网站开通后,坚持每年选编刊发《大荔信息》12期,累计刊发48期,刊登有价值信息300余条;发布价值新闻275条,招商引资项目44条;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353条,为企业发布信息30余条。同时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向全省乃至全国、全世界宣传大荔的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旅游、公路交通、城市建设、工农业主要产品等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2002年,网站每月点击率为1200人次,2005年增加到2400人次。
第二节&& 重点新闻成果
&&&&&&& 年,全县在市以上媒体发表稿件16121篇。其中在中央级《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发表296篇,省级媒体《陕西日报》上发表了1842篇,市级媒体《渭南日报》发表了11062篇。广播电视节目也多次获奖。2004年县委通讯组因工作成绩优异,被《陕西日报》社授予&年度新闻报道先进集体&。
年大荔县在中央级、省级报刊刊登稿件情况表
李富强 杨守印
大荔妇女撑起发展&四大产业&半边天
李富强 刘晓长
大荔农民的新思维
刘广英 张峰
支书当了&牛倌&,群众发了牛财
拆掉隔心墙,奔向致富路&&大荔县架起党群连心桥
胡兆林 张峰
大荔农民点题考&村官&
这里的农产品为何卖高价
田育红 张杨军
秀绿色产业,强县域经济&&访大荔县县长刘天运
宁启文 张秋丽
大荔四月为何瓜果飘香
环保绿色进家园
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做大品牌&&大荔县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韩宏 仟德胜 张秋丽
黄河洪灾急救预演目击记
刘班虎&&用户满意服务明星
欧仲阳 张秋丽
在陕西大荔县如今种植绿色瓜果菜成了时尚,全县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大棚&绿&了,钱袋子鼓了
宁启文 张秋丽
大荔瓜果菜 一年四季&绿&
年大荔县在中央级、省级报刊刊登稿件情况表
尹维祖 韩秀峰
王忠杰 李富强
党在农村的脊梁1998年获陕西省新闻特别奖
韩秀峰 王忠杰
马荣界 李富强
大荔的&大棚农业&
王忠杰 李富强
县委书记卖油桃 2000年陕西省通讯类三等奖,全国地市报二等奖
宋桂嘉 荀天虎
张伯达 李富强
送文化科技卫生下乡,让理论政策法律入户
高质一 冀平
让干部堂堂正正理事
王忠杰 韩富斌
王忠杰 卢萌 李富强
肚子吃饱了,如何有钱花
李兆民 王忠杰 卢萌
农业大县的一块新&蛋糕&
李兆民 &王卢
坐机关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
安莉 李富强 武德平
小红枣撑起了大产业
晁阳 安莉 杨守印
大荔畜牧业促千家万户增收
杨守印 晁阳
工业化理念使大荔农业生机无限
李进林 刘义民
明年夏田将有增加,农民担心收种碾打
杨守印 卢萌
大荔农业从春天开始全年收获
杨守印 兰涛 卢萌
大荔农业节灌15年省水8亿方
大荔县年广播电视节目在省以上获奖情况表
1993年,陕西省第四届播音竞赛《新闻综合》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三等奖
高星双 陈瑛
1994年,《爱的奉献》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三等奖
高星双 畅琴
1994年,《不幸的幸运儿》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三等奖;地区广播电视一等奖
姚建生 高星双
1995年《新闻综合》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二等奖
1996年,&延烟杯&第七届《新闻和综合节目》获省广播电视播音三等奖
高星双 陈瑛
1996年,《揭开&西玉三号&低产之谜》获省广播电视、广播科技节目三等奖
张民强 高星双
1996年,《大荔新闻》在陕西广播奖优秀广播新闻节目评选中获新闻类三等奖
陈瑛 魏金西
李娟 高星双
1996年,《揭开&西玉三号&玉米低产之谜》获96年&陕西广播奖&优秀社教类节目评选中获科技节目二等奖
李娟 魏金西
陈瑛 高星双
1997年,《党在农村的脊梁》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二等奖、省广播电视一等奖
高星双 张淑红
白小勇 穆晓玉
1997年,系列报道《他为党旗添光彩》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三等奖
高星双 张淑红
白小勇 穆晓玉
1999年,电视专题片《一对同甘共苦的城市美容师》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三等奖
2002年,《羊肉票换成了罢免票》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二等奖
高星双 李娟
2002年,《尧头村村民评村官》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二等奖
姚建生 刘华艺
2004年,《一村两组长,村民作难又遭殃》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二等奖
梁莉娜 张莉
2004年,《粮食直补暖人心》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学会三等奖;陕西省好新闻奖
张建军 董蕊
2005年,《折腾数年的抗旱电路架通了》获广播消息类一等奖
张淑红 白小勇
您是第位访问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旅行去哪里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