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服饰作家 白庚胜夫人资料

边屯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板块
作者 白庚胜
已有 929 次阅读 15:56
|系统分类:
边屯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板块&(转载)作者:白庚胜
边屯文化源流
边屯文化,也可称之为屯边文化。“边屯”或“屯边”指的是“屯居边地”,而有关它的一切文化形态、文化积淀正是“边屯文化”,或称“屯边文化”。边屯文化中的“屯”之本义为“聚集”,边屯就是一部分社会群体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聚集、驻扎在边地、边疆地区。应该说,边屯的历史相当久远,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社会组织、尤其是较大社会共同体,就产生了社会共同体间的领域分野,并随之产生互相间的联系与冲突,从而各自需要确保其领域的自然资源、社会利益、人民生命之安全,于是必然产生了守边、屯边、戍边行为及其文化。但是,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它在我国最终完善于秦汉,并于斯开始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随着中国版图的不断盈缩,边屯的范围也在不断调整之中。
云南于战国末期就有庄蹻入滇,计有数万楚国将士军屯滇中。后来,随着黔中动乱,阻断了楚军将士回归的道路。于是,他们变服从俗,建立滇国,失去了军屯的性质。自秦汉以降、特别是两汉以来,中央王朝先后在云南建置郡县,使云南的边屯持续不断。至元明时期,它达到高峰,洪武调卫更是使之登峰造极。今天,云南各地尚残存的大量卫、所、屯、铺、关、营地名及会馆,都是当初边屯的遗迹。明王朝在云南的边屯始于30万人的军屯,后又陆续有200多万民屯、商屯不断跟进,最终改变了明初以前云南人口构成中“夷多汉少”的局面,实现了“汉多于夷”的新格局,确保了明王朝西南边陲的安全,并对时至今日的云南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发挥着特殊的稳定作用。
永胜的边屯正是明初洪武调卫的产物,而且属于军屯。它的目的是“实边”、“镇守”,经受新生的明王朝政权受到土著政治势力的挑战。于是,澜沧卫成了他们“七分耕种、三分操兵”的新据点、新家园。在永胜境内,汉族边屯移民大多来自吴、越、楚地区,尤其以江西、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等省者居多。其中,毛氏祖先之一的毛太华便来自江西吉水,其远祖为浙江江山毛氏,并与蒋介石长妻毛福梅为同宗。如果再往前追溯,可远及毛弘、毛苌乃至毛遂,始祖为周文王第七子毛伯,因封于现今山西毛公国而称其姓氏。
除了政治的、军事的意义外,这些屯边者进入云南还具有极重要的文化意义。具体为:一、他们大多为男性单身赴边,故而采取“夷娘汉老子”的方式与当地“夷女”结婚繁衍后代,造成血缘大融合,其后代历经数代乃至十数代的多种族反复通婚而产生了“新云南人”,奠定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趋同基础;二、他们带来了内地的先进文化、先进技术,通过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开垦荒地、兴办儒学、建造寺宇、开设集市等方式,促进了云南边疆的文明开化、技术进步、经济繁荣、人才辈出,不断应验着“五百年后云南胜江南”的预言,使云南日益成为祖国西南的首善之区;三、他们与土著居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继承了始自170万年前的滇云文化传统,并不断赋予其新的精神,与红土高原上氐羌系、百越系、百濮系、苗瑶系各民族一道共同孕育了包容、和谐、进取的滇云文化精神,共同构建起多元一体的滇云文化格局,共同铸成了谦卑、忠厚、亲和、灵慧的滇云民族性格。这三点在永胜边屯文化中都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如,毛泽东的十七代先祖毛太华于明初从军,从十夫长擢升为百夫长,并在后来屯军澜沧卫,即现今的永胜。他在当地娶夷女王氏为妻,先后生下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后来,毛太华因军功内迁受封湖南湘乡非紫桥,后又移至湘潭七都九甲,并在其后迁居韶山。关于这个“夷女”王氏,可能是纳西族,也可能是彝族、傈僳族、白族,但绝不可能是前几年所判断的拉祜族。因为在元代明初,永胜是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又称茶罕章军民总管府所辖之地,属木氏先祖阿氏统治范围,并有大量麼些夷分布。那里不仅至今仍有3万多纳西族居住,莨莪、期纳等亦均为纳西语地名。此外,那时的永胜建有顺州,顺州之居民以纳西、傈僳先民为主,所谓“顺州”当是“挲州”,所谓“顺民”指“挲民”。至于她与彝族的关系,乃是在永胜毛家湾相邻处至今还生活着大量已经汉化的彝族后裔子姓。子姓在当地拥有很大势力,并曾产生过著名的子土司。就在其附近,就遗存有所谓的“他留坟”。所谓“他留”,又称“塔鲁”、“螳螂”,为历史上彝族先民支系之称谓,东汉时就曾于滇东滇中一带建螳螂县,云南玉溪、昆明、楚雄、曲靖、东川等地还遗留有不少与之相关的地名、河流名、山岳名以及有关故事、传说、史迹。并且,丽江玉龙县太安乡“螳螂坝”至今还生活有一支彝族先民被纳西化的“螳螂人”。至于说王氏有可能是白族,是因为邻近澜沧卫的北胜州之土司为由汉族同化而成的白族高氏,其境内居民还有部分僰人,亦即现今的白族先民。僰汉均为农耕民族,僰人自唐以来深受汉文化影响,故而屯军澜沧卫之汉族将士优先娶妻于僰人并非不可能。
总之,驻屯永胜的汉族来源多元,不仅有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江苏、浙江根脉,而且以湖南籍居多。其文化分别以湖湘、荆楚、巴蜀、吴越等文化为源头,并在600多年来的历史岁月里既互相交流,也或多或少受到纳西、彝、白、傈僳等土著文化的影响,并最终融合成了独具特色的永胜边屯文化。从而,这一区域内的边屯文化遗存丰富,大体表现在语言、服饰、家谱、建筑、村落、民俗、饮食、生产、文艺等多个方面。其内容宏富、精彩纷呈,值得认真挖掘、系统整理、深刻认识、充分利用、宏扬光大,切不可熟视无睹、见惯不怪、麻木不仁、缺乏自识。既要“祀夏配天,不失旧物”,同时还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保护利用永胜边屯文化之意义
永胜边屯文化是丽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汉文化的重要一翼,并在我国边政学、民族学、民俗学、移民学、军事史学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它进行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具有文化、社会、学术、产业四个方面的意义。
在文化上,云南省目前正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建设民族文化强省。这个“民族”既包括25个少数民族,当然也包括汉族在内。也就是说,“民族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云南文化”大概念。之所以称之为“民族文化”而不是泛称“文化”,只是为了突出云南占49%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特色,而不意味着占51%的汉文化不重要。其实,云南汉族虽然分别根在内地各省,但仍有大量亮点,如近代的滇越铁路、讲武学堂、西南联大、重九起义等都是其例,袁嘉谷、熊庆来、李根源、唐继尧等英雄儿女如是,五尺道、大小爨碑、定南中、设郡县等贡献颇多,庄蹻、汉武帝、诸葛亮等伟烈丰功遗泽垂远;中古时期的辉煌表现为元明以来,尤其是明代伊始的建卫所、开儒学、兴农桑、设关隘、实边徼以及王景常、汪湛海、杨一清、兰茂、杨升庵、孙髯翁诸公堪称风流千古。无疑,它们是云南“民族文化板块”中的“汉文化单元”,具有与各少数民族文化同等的价值。正如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云南文化是“残缺的云南文化”一样,不包括汉文化在内的云南文化也是“不完整的云南文化”。对此,对永胜边屯文化为代表的云南边屯文化的保护、弘扬,有利于强化云南文化的整体性、完整性。
就社会意义而言,永胜边屯文化是一种屯边守疆、维护统一的爱国主义文化与夷汉融合、民族团结的和谐文化。无论就当初的国防需要还是从现今的稳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而言,它都是丰厚的遗产,具有可资继承的价值。可以肯定地说,云南自入中国版图以来始终成为牢固的金瓯,各民族一向友好相处、并内向中原,一直把忠君爱国、维护统一视为生命线,盖为边屯文化浸润之结果。加大对它的宣传利用,有助于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强化国家认同、尊重多元化文化,有助于永胜人民增强文化自尊心与自豪感,激活文化创造力与自觉性,与纳西、彝、白、傈僳、普米等各民族一道建设文明、富裕、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丽江。另外,在丽江市全力打造纳西文化品牌、促进丽江旅游业发展之后,导致古城人满为患,急需开辟新旅游地及旅游项目,以减少对玉龙县、古城区的压力及冲击。对永胜边屯文化、他留文化及宁蒗彝族文化、摩梭文化的开发利用已迫在眉睫。我们坚信,边屯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必将使丽江的旅游结构更加合理、旅游产品更加丰富。
永胜边屯文化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丽江学”特别是“丽江文化学”也意义巨大。长期以来,丽江文化研究聚集于各别民族及各别区域文化。其中,对纳西族及其支系摩梭人之文化、对原丽江县及宁蒗县永宁乡文化的关注一直是热点。这与原丽江县及纳西族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一支具有民族自识力的学者队伍有极大的关系。近30年改革开放的能量聚集与经验积累,正在昭示着丽江市一区四县各族人民只有启动全市域各民族文化力量,从更高的层次作更全面、更宏观、更综合的“丽江学”、尤其是“丽江文化学”建设,丽江的发展才有更大的凝聚力、更强的支撑力,从而有更大的体系、更好的品质、更广阔的前途、更光明的未来。也就是说,“丽江文化学”乃至“丽江学”,应该是一个丽江东部与西部两个区域、少数民族与汉族两个主体及其文化共同构成的学问体系、知识系统。只有作它们的二轮驱动、比翼齐飞,“丽江学”与“纳西文化学”才是完整的、聚合的。我认为,作为“丽江文化学”乃至“丽江学”的下位,应该包括古城文化学、玉龙文化学、永胜文化学、华坪文化学、宁蒗文化学,或丽江纳西学、丽江汉学、丽江彝学、丽江白学、丽江普米学,或是丽江东巴文化学、永胜他留学、永胜边屯文化学、宁蒗摩梭文化学、宁蒗毕摩文化学、宁蒗朝归文化学……当然,它们还可以包括丽江生产、生活、制度、语言、艺术、宗教、经济、语言、文学、民俗等各种领域与学科的分支学科。
永胜边屯文化的产业意义首先取决于它是一笔丰富的产业资源,尤其是旅游产业资源。一般讲,永胜一直是个农业县,堪称丽江市的米粮仓。但是,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今天,永胜正面临着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都市文明乃至后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在此过程中,将农业转变为现代产业固然是其不二的选择,发展水电、水果与螺旋藻养殖加工等也是一种永胜产业发展的方向,但作为积淀600多年的边屯文化,也是未来永胜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资源。永胜固然没有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那样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积淀,但其边屯文化只要开发利用得当,也能转化成文化产业资源,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怎样才能让边屯文化遗产转化为产业资源?我以为,它应主要与旅游业相结合,使之成为永胜旅游产业的灵魂与支撑,并与其他产业适当链接,以形成产业聚集,而不能满足于简单的赏心悦目。一定要利用好全云南乃至全中国的边屯文化资源及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永胜与丽江。目前,云南的文化产业建设往往呈规模小则形不成产业、规模大则无力实施的尴尬。我们已经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当我们辛辛苦苦地建成多种产业之后,它们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别人的一部分。这主要源于我们缺少宏观规划、战略眼光。然而,我们一些具有战略性的大创意又因缺少投资能力、经营能力、技术能力往往难以落实,造成“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被动与狼狈。在永胜边屯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克服这两个极端,做到尽量从长、从高、从远、从大规划入手,但又留有余地、从局部入手、分层次递进,既拿得起又放得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有远期目标又有现实举措。
永胜边屯文化的保护内涵
保护永胜边屯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投入,并且历时久长,决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必须作长期作战、积小胜为大胜的准备。那种企图马到成功、立竿见影、立即产生效益的想法是缺乏根据的,那种无所作为、消极懈怠、漠视遗产的现象更是可悲的。鉴于目前永胜县对边屯文化投资能力有限,有关保护必须作长期安排、总体规划,同时从项目入手、切实推进。否则,做小了不足以形成效益,做大了无实力加以支撑。而这正是云南乃至全国在文化产业开发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在我看来,永胜边屯文化保护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对永胜全境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文物普查。它们涉及村落分布、地名、祠堂、家谱、方言、民俗、工艺技术、民间文艺、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学校教育、关塘哨所等各个方面的遗产。应对比作实物收集、照片拍摄、录音录像、图表绘制、数据统计,以摸清基本情况、盘点基本资源、确定保护方案,并建立档案、建设数据库与资料馆。
建设好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将经过整理、提炼的永胜边屯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专题加以展示。其形式除传统实物、文字、图表、模型外,还要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做到文本展示与参与、体验、感受相结合,动态展示与静态展示相结合,将展示与学术活动相结合,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做好保护、传承、利用、繁荣工作。
建设永胜边屯文化生态园。这个生态园应以毛家湾为核心,将澜沧卫旧址、他留文化、清水古镇、观音寺、程海等有机联为一体,并将三川火腿、绿A螺旋藻、红A螺旋藻与之整合在一起,打造永胜传统文化与绿色产业、旅游产业融合贯通的文化产业,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把永胜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推向新高潮。
举办边屯文化艺术节。以永胜边屯文化为中心,将全中国边屯文化资源集聚在一起,张扬边屯文化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团结传统,并以此为基础作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影视创作、图书出版之深度开发。
开办边屯文化学术论坛。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移民文化学术力量聚集在一起,大力阐述移民文化、边屯文化的历史意义、现实价值,从理论上上回答移民文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原因以及对云南乃至中国、人类所具有的意义,进一步倡导多元对世界和谐、人类进步所具有的意义。
进一步揭示夷汉文化交融在永胜边屯之交融中之重要作用,阐释滇云文化、丽江文化、永胜文化的重要意义,促进丽江市汉、白、纳西、傈僳、彝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加强与永胜边屯先祖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地经济文化合作,建一批兄弟姐妹城市,加强与她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建设边屯文化主题公园,建造赛典赤、傅友德、蓝玉、沐英、林则徐、毛太华等塑像,举办“边屯军民入滇节”等文化活动,歌颂先祖之功德,倡导开拓进取之精神。
开发边屯文化产业项目,将工艺、餐饮、花卉、传统文艺等文化加以开发,使之有载体、有灵魂、有效益,把民族文化强省与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做实、做深、做精。
开发边屯文化产品,设计好旅游专线,做好边屯文化点、线、面结合的产业群建设,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项目,寓教于乐,寓文化于产业。
做好边屯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充分活化彝文化、傈僳文化、纳西文化、普米文化、白族文化资源与边屯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整体发展。
作者 白庚胜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博士
原载2011年第11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关注”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今日关注 /8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保定这个曾经的清代直隶总督署的所在地,目前虽已退化为三线城市,但仍注定了它的与众不同。《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及《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对保定的定位给人很多联想。
  对于国家认定的烈士,如果拿着从国外引进的脚本和编制的说词来造谣污蔑,甚至攻击漫骂,那就是对国家的对抗和反叛了,这关系到国家的利益所在,人民的得益所在,国家是决不应当也决不可能听之任之的。
  23日,网上出现一封文采飞扬的千字辞职信,当事人是恩施州纪委研究法规室主任孙涌,一名37周岁的副县级纪检干部。下一步,孙涌准备从事律师工作。网民几乎一边倒的对孙涌辞职,表现出惋惜、不舍之情。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今日通报了2015年第7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共涉及肉及肉制品、调味品、酒类和蜂产品等11大类食品1319批次,其中抽检项目合格的样品1304批次,不合格样品15批次,抽检11大类食品,22家企业被立案调查。
  5月12日,实名认证为北京某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的@曾鹏宇,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名为《被遗忘的承诺者》的文章,讲述了一位大学生和他之间3年践一诺的美好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
  近日广州规定,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晋升以及评优将与轮岗年限挂钩。名校教师定期交流到弱校任教,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满2届以上,原则上要在本区域内交流轮岗。
由国家网信办牵头,公安部、工信部、民政部、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婚恋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工作开展3个月以来,已查处有效举报线索100余件,依法关闭128家严重违规失信婚恋网站,并责令20余家网站整改或停网整顿。
  5月18日至2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总结讲话。时隔9年,从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凸显出中央对于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
光明网版权所有[正版]白庚胜纳西学论集/白庚胜
&此商品已下架,您不能购买。
*由于资质原因部分商商家无法支持,请以下单页为准。
商家编码:
ISBN编号:1
副书名:[正版]白庚胜纳西学论集/白庚胜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保修:无保修
& &&本店所售均全新正版书籍,商城直发,如需发票请在订单备注内注明发票内容,咨询量巨大,若未能及时回复,敬请谅解。为避免耽误您的购物时间,请优先选择自助方式购物;
& &【温馨提示】不按要求指定快递一线城市正常情况下付款后1天左右可以送达,二线城市预计2-3天送达,三线四线城市正常情况下4天左右送达,非发达地区小县城、村镇发邮政经济EMS【E邮宝】7-9天送达(极个别地区10-25天)
& &下面提示您所处省份有货商品都可直接下单购买,如拍下无货我们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您申请退款,收到商品有质量问题请联系客服退换货,谢谢!&&&
书名:白庚胜纳西学论集
原价:45.00元
作者:白庚胜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
开本:32开
商品标识:jd
《白庚倌晌餮奂方彩隽宋烁玫厥詹亍⒄故尽⒀芯慷臀幕颇鲜〖袄鼋亍⑾厝嗣裾80年代先后在东巴文化的故乡丽江成立了东巴文化研究所与东巴文化博物馆。十余年来,这两个机构成了对外宣传东巴文化的窗口,很好地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如东巴文化博物馆先后接待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专家、政府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官员。他们还曾先后赴瑞士、加拿大进行东巴文化展览,举办东巴文化讲座,为国争了光。东巴文化研究所则一直埋头于东巴经典全集的翻译工作。有关研究人员还从事大量的田野调查,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曾在1983年召开东巴座谈会,第一次请居住在滇、川、藏三省区的东巴名师云集于丽江登台献艺,解惑释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纳西颂歌(自序)从学简历纳西学发凡纳西族历史文化概说“纳西”考释摩梭为“母系社会活化石”说质疑纳西族《猎歌》试辨话说“大调”谈谈日本的纳西族文学研究日本的纳西文化研究新动向东巴文化研究的世纪回顾藏族苯教对东巴神话的影响《黑白战争》与《叶岸战争》比较研究揭开“玉龙第三国”的秘密《黑白之争》象征意义辩纳西族的虎神话及其信仰纳西文文献纳西族的酒文化纳西族祭天民俗中的神树考释中国纳西族萨满教的归宿纳西“萨尼”的萨满本质及其比较纳西族色彩文化功能研究纳西族色彩文化的基本特征纳西族色彩文化制约机制谈云南纳西族蛊信仰考察纳西族“殉情”研究三多信仰考察纳西族情歌述略纳西族民间歌谣“20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讨论会”综述开启山林自觉发展他从雪山走来纳西族散文家杨昌走近纳西,走进纳西神话史诗《创世纪》五彩纷呈的“大调”明代木氏作家群的崛起大道大行于母邦呼吁,紧急抢救江边文化附:白庚胜纳西学成果目录索引后记
白庚胜,纳西族,日生于云南丽江的一个农民家庭。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现任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书记处书记。1977年人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学习。1980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工作。1987年考取公费留学资格,被派往日本大阪专攻日本学。1989年学成归国后于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先后攻读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研究、语言文化学专业硕士、博士课程,并分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考取日本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博士研究生,并于199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民俗学专业博士后研究。
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立体而深刻地开掘了东巴文化的内涵,代表了国内纳西文化研究的较高水平,体现了中国学者的智慧与实力。他们是国际东巴文化研究的核心力量。为了更好地收藏、展示、研究东巴文化,云南省及丽江地、县人民政府于80年代先后在东巴文化的故乡丽江成立了东巴文化研究所与东巴文化博物馆。十余年来,这两个机构成了对外宣传东巴文化的窗口,很好地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如东巴文化博物馆先后接待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专家、政府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官员。他们还曾先后赴瑞士、加拿大进行东巴文化展览,举办东巴文化讲座,为国争了光。东巴文化研究所则一直埋头于东巴经典全集的翻译工作。有关研究人员还从事大量的田野调查,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曾在1983年召开东巴座谈会,第一次请居住在滇、川、藏三省区的东巴名师云集于丽江登台献艺,解惑释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期间,我国学者还在北京、昆明、丽江、迪庆等地成立了许多旨在保护东巴文化艺术、开发东巴文化艺术资源、深化东巴文化艺术研究的学术团体,如中国纳西文化研究会、云南民族学会纳西族分会、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迪庆纳西文化学会就是这样一些组织。就在不久前,由白庚胜任会长的国际纳西学学会宣布成立,终于使分散在我国各地与世界各国的有关团体与个人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组织与联合。一个全球性继承、发展、研究、开发东巴文化艺术的时代已经到来。国际纳西学学会的成立是对历史发展的一种顺应,也是一种历史的选择。面临着强势文化的冲击及社会文化的转型,近十几年来,我国的东巴文化研究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开发工作,最大几次行动为1989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东巴文化艺术展览”、1994年在北京丽都饭店举行的“东巴文化艺术节”、1999年在云南丽江举行的“19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艺术节”。..
暂无& & & 您的5分好评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你的光临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本对照表依据中国常用衣服尺码对照表为基础
如果您对尺码对照表有更好的建议,。
买家使用财付通购买“”标志的商品,在确认收货后14天内出现质量问题,与卖家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有权申请先行赔付。
如实填写商品信息,确保商品质量,并按照承诺为买家提供合理的售后服务。
如买卖方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沟通无果并发起维权的情况下,平台将在7天内介入处理。
(1) 全部卖家都加入了诚信保证计划
(2) 全站商品都是诚保商品
(3) 质量有问题,平台可先行赔付给买家
维权过程中请注意:
(1) 买家赔付申请在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赔付请求金额仅以买家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款、邮费(含退货回邮费用)为限;
(3) 提出“先行赔付”申请应在线上确认收货后的14天内。
抱歉,暂无商品。
诚信保证计划
下载拍拍app
更懂你的购物神器
下载拍拍小店APP
一键开店当老板
关注拍拍服务号
关注拍拍 惊喜多多
Copyright &
深圳市拍拍电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省通管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纳西族的诗歌_欣博客
旅游同行社交
旅游信息化专家
纳西族的作家文学起始于明代,是木氏土司接受化以后出现的,当时仅限于土司阶级。清代“改土归流”后,民间才逐步出现了作家文学。(一)诗歌诗歌在纳西族作家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明代用汉文写作的第一位木氏作家木泰(公元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至时期,直到今天,纳西族诗坛一直兴盛不衰。明代的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等8位土知府都有作品传世。其中木公著有《雪山始音》、《隐园)}、《雪山庚子稿》、《万松吟卷》、《玉湖游动、《仙楼琼华》等6部诗集,计 1400多首。为其精选 114首集成《雪山诗选入并作序/\《云南丛书》等都选有他的诗。著有《云过淡墨》、《啸月堂诗》、《山中逸趣》、《芝山云过集》、《空翠居集》、《光碧楼诗抄》等6部诗文集,计1000多首诗,30多首词,20多篇赋。他是纳西族文学史上第一位创作词、赋的作家。清代“改土归流”后,纳西族民间出现了第一批平民出身的诗人。以周之松、为代表的清代前期诗人,以桑映斗、为代表的中期诗人。这一时期较著名的还有、牛焘、、、、、杨品硕等。杨竹庐著有《黄山老人诗稿》数卷。牛焘著有《寄秋轩吟草》4卷,现已无完本,尚存250多首诗。杨品硕著有《雪山樵吟》,存诗千余首。其中《丽江竹枝词》计60首,颇受纳西人民的喜爱。前清优贡和谓清为启文寺撰写的门联“胜境本天成左玉垒右笔峰近而青龙远而鬼蛇狮象全郡名山川都尽奔来眼底,芳型从寺由经文德纬武功宦小则农工商贾间村奇男异子须要摘去顶头”。保留至今。清代晚期的代表作家有李玉湛、杨泅藻、和虎臣、和钦、杨凤友等。他们的作品大部分散失殆尽,令人惋惜。李玉湛著有《畏人前集》、《畏人后集》、《驱我集》、《倥偬集》、《容与集》等诗文集。他死后,著名学者收其作品编为仁笑先生诗文集》,全收人《云南丛书》。和虎臣著有《匝东集》,经选编批注,计400余首,多已散失,存百余首。民国初年,丽江出现了第一个纳西族文学团体“桂香诗社”,聚集了一批文人作家,代表人物有杨超群、、周兰坪、王竹淇、、、和柏香、杨穆之等。其中王竹淇著有《退省斋诗文集》十余卷,已于“文革”中焚毁。著有《退园韵语》诗文选集,共收诗145首。“五四”运动以后,涌现出李寒谷、和柳、、、和志钧、和志坚、李汝源、。范义田、杨超然等一大批年轻的纳西族作家和作者。其中和柳是以见长的诗人,是纳西族历史上第一位女作家,周霖是兼诗人,这一时期文学成就非常突出。著有《玉龙旧话》,其中收有作者40年代写的旧体诗60余首。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寒谷的俪》、和柳的《祖国在你肩上》、范义田的《莲花池访陈圆圆故址四首》等,富于鼓动力和号召力的诗作,开创了纳西一代诗风。建国以后,诗歌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其作品之多,作者面之广,都前所未有。有根据东巴经和民间传统大调再创作的作品,如牛相奎、的《玉龙第三国》、的《格拉茨姆》、《崇忍利思》。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有牛相奎的《小独玛》、《云妹》,戈阿干的《玉龙山牧歌》、《捧起飘香的奶茶》、和国正的俪江四咏》,的《蓝天畅想曲》、《夜收》,和经雁的《致一位藏族姑娘》、《纪念》、《高原上的奶子河》等。1993年出版了和的诗歌集《情系古山》和夜航的《高原红》。
更多相关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西族文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