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类院校排名院校有预备科吗

美术院校有预备科吗_百度知道
美术院校有预备科吗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没有,国内非少数民族地区都没有预科
其他类似问题
美术院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王老师:罗老师:张老师:
微信公众账号地狱预备科这本小说有人看过没_且歌且荇ing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701贴子:
地狱预备科这本小说有人看过没
= =。。。。一开始貌似正常。。。后来开始= =扯上lol现在貌似。。。据说。。。作者沉迷lol。。。小说太监了之前的小说我看了觉得还不错 这本可以看看
相关的贴子7956175107相关的图贴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百篇经典-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著有《蔡元培选集》。
  北京大学的名称,是从民国元年起的;民元以前,名为京师大学堂;包有师范馆仕学馆等,而译学馆亦为其一部;我在民元前六年,曾任译学馆教员,讲授国文及西洋史,是为我北大服务之第一次。
  民国元年,我长教育部,对于大学有特别注意的几点:一、大学设法商等科的,必设文科;设医农工等科的,必设理科。二、大学应设大学院(即今研究院)为教授、留校的毕业生与高级学生研究的机关。三、暂定国立大学五所,于北京大学外,再筹办大学各一所于南京、汉口、四川、广州等处。(尔时想不到后来各省均有办大学的能力。)四、因各省的高等学堂,本仿日本制,为大学预备科,但程度不齐,于入大学时发生困难,乃废止高等学堂,于大学中设预科。(此点后来为胡适之先生等所非难,因各省既不设高等学堂,就没有一个荟萃较高学者的机关,文化不免落后;但自各省竞设大学后,就不必顾虑了。)
  是年,政府任严幼陵君为北京大学校长;两年后,严君辞职,改任马相伯君,不久,马君又辞,改任何锡侯君,不久又辞,乃以工科学长胡次珊君代理。民国五年冬,我在法国,接教育部电,促回国,任北大校长。我回来,初到上海,友人中劝不必就职的颇多,说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这当然是出于爱我的意思。但也有少数的说,既然知道他腐败,更应进去整顿,就是失败,也算尽了心;这也是爱人以德的说法。我到底服从后说,进北京。
  我到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问北大情形。他说:“文科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汤君又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我。我对于陈君,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就是我与刘申叔君同在《警钟日报》服务时,刘君语我:“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现在听汤君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从汤君处探知陈君寓在前门外一旅馆,我即往访,与之订定;于是陈君来北大任文科学长,而夏君原任理科学长,沈君亦原任教授,一仍旧贯;乃相与商定整顿北大的办法,次第执行。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我在译学馆的时候,就知道北京学生的习惯。他们平日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兴会,只要年限满后,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教员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讲义,照样印出来,按期分散给学生,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等到学期、学年或毕业的考试,教员认真的,学生就拼命的连夜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就永远不再去翻一翻了。要是教员通融一点,学生就先期要求教员告知他要出的题目,至少要求表示一个出题目的范围;教员为避免学生的怀恨与顾全自身的体面起见,往往把题目或范围告知他们了。于是他们不用功的习惯,得了一种保障了。尤其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所以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员,他们不见得欢迎;要是点名时认真一点,考试时严格一点,他们就借个话头反对他,虽罢课也所不惜。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劣根性,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所以我到校后第一次演说,就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然而要打破这些习惯,止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那时候因《新青年》上文学革命的鼓吹,而我们认识留美的胡适之君,他回国后,即请到北大任教授。胡君真是“旧学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个人,所以一方面与沈尹默、兼士兄弟,钱玄同,马幼渔,刘半农诸君以新方法整理国故,一方面整理英文系;因胡君之介绍而请到的好教员,颇不少。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最明白的,是胡适之君与钱玄同君等绝对的提倡白话文学,而刘申叔、黄季刚诸君仍极端维护文言的文学;那时候就让他们并存。我信为应用起见,白话文必要盛行,我也常常作白话文,也替白话文鼓吹;然而我也声明:作美术文,用白话也好,用文言也好。例如我们写字,为应用起见,自然要写行楷,若如江艮庭君的用篆隶写药方,当然不可;若是为人写斗方或屏联,作装饰品,即写篆隶章草,有何不可?
  那时候各科都有几个外国教员,都是托中国驻外使馆或外国驻华使馆介绍的,学问未必都好,而来校既久,看了中国教员的阑珊,也跟了阑珊起来,我们斟酌了一番,辞退几人,都按著合同上的条件办的,有一法国教员要控告我;有一英国教习竟要求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来同我谈判,我不答应。朱尔典出去后,说:“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的了”,我也一笑置之。
  我从前在教育部时,为了各省高等学堂程度不齐,故改为各大学直接的预科;不意北大的预科,因历年校长的放任与预科学长的误会,竟演成独立的状态。那时候预科中受了教会学校的影响,完全偏重英语及体育两方面;其他科学比较的落后;毕业后若直升本科,发生困难。预科中竟自设了一个预科大学的名义,信笺上亦写此等字样。于是不能不加以改革,使预科直接受本科学长的管理,不再设预科学长。预科中主要的教课,均由本科教员兼任。
  我没有本校与他校的界限,常为之通盘打算,求其合理化。是时北大设文、理、工、法、商五科,而北洋大学亦有工、法两科;北京又有一工业专门学校,都是国立的。我以为无此重复的必要,主张以北大的工科并入北洋,而北洋之法科,刻期停办。得北洋大学校长同意及教育部核准,把土木工与矿冶工并到北洋去了。把工科省下来的经费,用在理科上。我本来想把法科与法专并成一科,专授法律,但是没有成功。我觉得那时候的商科,毫无设备,仅有一种普通商业学教课,于是并入法科,使已有的学生毕业后停止。
  我那时候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两科,是农、工、医、药、法、商等应用科学的基础,而这些应用科学的研究时期,仍然要归到文理两科来。所以文理两科,必须设各种的研究所;而此两科的教员与毕业生必有若干人是终身在研究所工作,兼任教员,而不愿往别种机关去的。所以完全的大学,当然各科并设,有互相关联的便利。若无此能力,则不妨有一大学专办文理两科,名为本科,而其他应用各科,可办专科的高等学校,如德法等国的成例。以表示学与术的区别。因为北大的校舍与经费,决没有兼办各种应用科学的可能,所以想把法律分出去,而编为本科大学;然没有达到目的。
  那时候我又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从前心理学附入哲学,而现在用实验法,应列入理科;教育学与美学,也渐用实验法,有同一趋势。地理学的人文方面,应属文科,而地质地文等方面属理科。历史学自有史以来,属文科,而推原于地质学的冰期与宇宙生成论,则属于理科。所以把北大的三科界限撤去而列为十四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我素来不赞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孔氏的主张。清代教育宗旨有“尊孔”一款,已于民元在教育部宣布教育方针时说他不合用了。到北大后,凡是主张文学革命的人,没有不同时主张思想自由的;因而为外间守旧者所反对。适有赵体孟君以编印明遗老刘应秋先生遗集,贻我一函,属约梁任公、章太炎、林琴南诸君品题;我为分别发函后,林君复函,列举彼对于北大怀疑诸点,我复一函,与他辩;这两函颇可窥见那时候两种不同的见解,所以抄在下面:(略,见本书“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
  这两函虽仅为文化一方面之攻击与辩护,然北大已成为众矢之的,是无可疑了。越四十余日,而有五四运动。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所以民国七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愿;当北大学生出发时,我曾力阻他们,他们一定要参与;我因此引咎辞职。经慰留而罢。到八年五月四日,学生又有不签字于巴黎和约与罢免亲日派曹、陆、章的主张,仍以结队游行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们了。他们因愤激的缘故,遂有焚曹汝霖住宅及攒殴章宗祥的事,学生被警厅逮捕者数十人,各校皆有,而北大学生居多数;我与各专门学校的校长向警厅力保,始释放。但被拘的虽已保释,而学生尚抱再接再厉的决心,政府亦且持不做不休的态度。都中喧传政府将明令免我职而以马其昶君任北大校长,我恐若因此增加学生对于政府的纠纷,我个人且将有运动学生保持地位的嫌疑,不可以不速去。乃一面呈政府,引咎辞职,一面秘密出京,时为五月九日。
  那时候学生仍每日分队出去演讲,政府逐队逮捕,因人数太多,就把学生都监禁在北大第三院。北京学生受了这样大的压迫,于是引起全国学生的罢课,而且引起各大都会工商界的同情与公愤,将以罢工罢市为同样之要求。政府知势不可侮,乃释放被逮诸生,决定不签和约,罢免曹、陆、章,于是五四运动之目的完全达到了。
  五四运动之目的既达,北京各校的秩序均恢复,独北大因校长辞职问题,又起了多少纠纷。政府曾一度任命胡次珊君继任,而为学生所反对,不能到校;各方面都要我复职。我离校时本预定决不回去,不但为校务的困难,实因校务以外,常常有许多不相干的缠绕,度一种劳而无功的生活,所以启事上有“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汽可小休;我欲小休矣”等语。但是隔了几个月,校中的纠纷,仍在非我回校,不能解决的状态中,我不得已,乃允回校。回校以前,先发表一文,告北京大学学生及全国学生联合会,告以学生救国,重在专研学术,不可常为救国运动而牺牲(全文见《蔡孑民先生言行录》下册337至341页)。到校后,在全体学生欢迎会演说,说明德国大学学长、校长均每年一换,由教授会公举;校长且由神学、医学、法学、哲学四科之教授轮值;从未生过纠纷,完全是教授治校的成绩。北大此后亦当组成健全的教授会,使学校决不因校长一人的去留而起恐慌(全文见《言行录》341至344页)。
  那时候蒋梦麟君已允来北大共事,请他通盘计划,设立教务总务两处;及聘任财务等委员会,均以教授为委员。请蒋君任总务长,而顾孟余君任教务长。
  北大关于文学哲学等学系,本来有若干基本教员,自从胡适之君到校后,声应气求,又引进了多数的同志,所以兴会较高一点。预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国学四种研究所,止有国学研究所先办起来了。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比较的困难一点。自民国九年起,自然科学诸系,请到了丁巽甫、颜任光、李润章诸君主持物理系,李仲揆君主持地质系;在化学系本有王既五、陈聘丞、丁庶为诸君,而这时候又增聘程寰西、石蘅青诸君。在生物学系本已有钟宪鬯君在东南西南各省搜罗动植物标本,有李石曾君讲授学理,而这时候又增聘谭仲逵君。于是整理各系的实验室与图书室,使学生在教员指导之下,切实用功;改造第二院礼堂与庭园,使合于讲演之用。在社会科学方面,请到王雪艇、周鲠生、皮皓白诸君;一面诚意指导提起学生好学的精神,一面广购图书杂志,给学生以自由考索的工具。丁巽甫君以物理学教授兼预科主任,提高预科程度。于是北大始达到各系平均发展的境界。
  我是素来主张男女平等的,九年,有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有人问我:“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什么不先请教育部核准?”我说:“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从前女生不来要求,所以没有女生;现在女生来要求,而程度又够得上,大学就没有拒绝的理。”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后来各大学都兼收女生了。
  我是佩服章实斋先生的,那时候国史馆附设在北大,我定了一个计划,分征集纂辑两股;纂辑股又分通史,民国史两类;均从长编入手。并编历史辞典。聘屠敬山、张蔚西、薛阆仙、童亦韩、徐贻孙诸君分任征集编纂等务。后来政府忽又有国史馆独立一案,别行组织。于是张君所编的民国史,薛、童、徐诸君所编的辞典,均因篇帙无多,视同废纸;止有屠君在馆中仍编他的蒙兀儿史,躬自保存,没有散失。
  我本来很注意于美育的,北大有美学及美术史教课,除中国美术史由叶浩吾君讲授外,没有人肯讲美学,十年,我讲了十余次,因足疾进医院停止。至于美育的设备,曾设书法研究会,请沈尹默、马叔平诸君主持。设画书研究会,请贺履之、汤定之诸君教授国画;比国楷次君教授油画。设音乐研究会,请萧友梅君主持。均听学生自由选习。
  我在爱国学社时,曾断发而习兵操,对于北大学生之愿受军事训练的,常特别助成;曾集这些学生,编成学生军,聘白雄远君任教练之责,亦请蒋百里、黄膺伯诸君到场演讲。白君勤恳而有恒,历十年如一日,实为难得的军人。
  我在九年的冬季,曾往欧美考察高等教育状况,历一年回来。这期间的校长任务,是由总务长蒋君代理的。回国以后,看北京政府的情形,日坏一日,我处在与政府常有接触的地位,日想脱离。十一年冬,财政总长罗钧任君忽以金佛郎问题被逮,释放后,又因教育总长彭允彝君提议,重复收禁。我对于彭君此举,在公议上,认为是蹂躏人权献媚军阀的勾当;在私情上,罗君是我在北大的同事,而且于考察教育时为最密切的同伴,他的操守,为我所深信,我不免大抱不平。与汤尔和、邵飘萍,蒋梦麟诸君会商,均认有表示的必要。我于是一面递辞呈,一面离京。隔了几个月,贿选总统的布置,渐渐的实现;而要求我回校的代表,还是不绝,我遂于十二年七月间重往欧洲,表示决心;至十五年,始回国。那时候,京津间适有战争,不能回校一看。十六年,国民政府成立,我在大学院,试行大学区制,以北大划入北平大学区范围,于是我的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始得取销。
  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一经回忆,不胜惭悚。
  选自《蔡元培选集》,1959年5月版,中华书局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
【摘要】:
本研究是以学制内的艺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其考察范围为近代中国的清末,即壬寅、癸卯学制颁布前后的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其早期的军工技术学堂和之后的幼稚园、小学堂、中学堂、实业学堂、师范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的艺术教育。对中国清末的学堂艺术教育进行历史研究,是为了明确近代中国的学校艺术教育是如何发生及形成的?在从幼稚园、小学堂至大学堂的艺术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各阶段的艺术教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和关系?在当时又是如何来进行艺术教育的?并试图在整体上来把握清末学制内各级各类学堂的艺术教育情形。在具体的考察上,笔者从以下三个层次:发生、结构和形成,来考察清末的学堂艺术教育。清末学堂艺术教育的发生,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的一种需求。而清廷所颁布的学制则成为学堂艺术教育的结构,又是学堂艺术教育形成的基础。可以说,学堂艺术教育的发生,是清廷在时代环境下的一种反应;学堂艺术教育的结构,则是清廷在其所处时代环境下的一种选择;而学堂艺术教育的形成,则是学堂艺术教育发生与学堂艺术教育结构的组合、运动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提出2个观点:(1)清末的学堂艺术教育发轫于洋务派的军工技术学堂;(2)清末的学堂艺术教育分为两条进路,工学导向的艺术教育和产业技术导向的艺术教育。因为,近代中国学堂艺术教育的原点,是洋务派所开办的新式学堂。而新式学堂的产生,又与当时在军事上的失利密切相关。所以,当时的艺术教育内容,完全以图画(即今之工程制图)为主。而清廷于二十世纪初所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则成为近代中国最初的教育成文法。随着公共教育制度的建成,图画被规定为学堂的正式教科目,近代中国最初的学校艺术教育自此发生并开始发展。而章程对学堂课程中艺术类科目的规定,则形成一个系统的学堂艺术教育结构。在清末的学堂艺术教育结构中,图画科目具有中心地位,其次是作为随意科目的手工,音乐则暂时被忽视。笔者主张,清末的学堂艺术教育,是近现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和工业设计教育的初创期,当代中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工艺美术教育以及艺术设计教育的原点,都在这一初创期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J0-4【目录】:
论文摘要6-7
ABSTRACT7-13
一、研究的课题13-14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6
三、研究的对象、考察范围、时期区分和结构16-17
四、研究的展望17-20
第一章 导论——中国艺术教育史的概念:以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为中心20-38
第一节 近现代中国美术教育史的概念20-34
一、学科中的位置20-21
二、术语的定义21-32
(一) 术语22-30
2、美术、美术学校(学院)和美术家22-23
3、设计、图案、工业设计、设计艺术、艺术设计23-25
4、工艺、美术工艺和工艺美术25
5、图画、用器画、自在画、制图25-28
6、手工、手技、手艺和细工28-30
(二) 名不正则言不顺:学科正名的问题30-32
三、方法32-34
第二节 近年的研究视点及其问题34-37
第二章 清末学堂艺术教育的发生——近现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原点38-55
第一节 发生的背景38-40
第二节 清末的学堂艺术教育发韧于洋务派的军工技术学堂40-53
一、福州船政学堂40-47
(一) 创设福州船政学堂40-41
(二) 绘事院和艺圃41-44
(三) 派遣留学生44-47
二、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局47-49
(一) 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局的关系47-48
(二) 开设绘图课48-49
三、甲午战败的刺激49-53
(一) 重整福州船政学堂49-51
(二) 从广方言馆到工艺学堂51-53
第三章 清末学堂艺术教育发生中的外来因素——与明治日本的关系55-82
第一节 甲午战争前对日本教育的考察55-58
第二节 戊戌变法时期对日本教育的考察58-70
一、维新派的教育改革58-62
二、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62-65
三、张之洞和姚锡光对日本教育的注目65-70
(一) 姚锡光赴日考察学务66-68
(二) 癸卯学制的先声:张之洞的《劝学篇》68-70
第三节 以为学式:借鉴日本的学制70-81
一、罗振玉赴日考察教育71-74
二、译介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74-77
三、清末借鉴日本学制的必然性77-81
第四章 清末学堂艺术教育结构的形成——近代中国最初的艺术教育成文法82-116
第一节 近代中国最初的公共教育制度:教育成文法的制订和学部的设立82-86
一、壬寅、癸卯学制的制订82-85
二、设立学部和议定教育宗旨85-86
第二节 壬寅学制中的学堂艺术教育结构86-91
一、《钦定学堂章程》中的艺术教育法规86-90
(一) 普通教育86-89
1、小学堂87-88
(1) 《钦定蒙学堂章程》的习字门目87
(2) 《钦定小学堂章程》的习字、图画门目87-88
2、中学堂(《钦定中学堂章程》的图画科目)88-89
(二) 高等专门教育89-90
1、高等学堂(《钦定高等学堂章程》的艺科)89
2、大学堂(《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89-90
(1) 京师大学堂大学分科工艺科89
(2) 京师大学堂预备科的艺科图画科目89-90
(3)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图画、习字科目90
二、单轨制的艺术工科教育体系90-91
第三节 癸卯学制中的学堂艺术教育结构91-113
一、《奏定学堂章程》中的艺术教育法规91-107
(一) 普通教育91-95
1、幼稚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艺术科目)92
2、小学堂92-94
(1)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的图画手工科目92-93
(2)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的图画手工科目93-94
3、中学堂(《奏定中学堂章程》的图画科目)94-95
(二) 高等教育95-97
1、高等学堂(《奏定高等学堂章程》的图画科目)95
2、大学堂(《奏定大学堂章程》的艺术科目)95-97
(1) 分科大学和通儒院95-96
(2) 工科大学96-97
(三) 实业教育97-102
1、初等实业学堂(《奏定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97-98
(1) 初等农业学堂的图画科目97
(2) 初等商船学堂的机器制图科目97-98
2、中等实业学堂(《奏定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98-100
(1) 中等农业学堂的图画科目98
(2) 中等工业学堂的艺术科目98-99
(3) 中等商业学堂的图画科目99-100
(4) 中等商船学堂的图画科目100
3、高等实业学堂(《奏定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100-102
(1) 高等农业学堂的图画手工科目100-101
(2) 高等工业学堂的艺术科目101-102
(3) 高等商业学堂的书法科目102
(4) 高等商船学堂的制图科目102
(四) 师范教育102-107
1、初级师范学堂(《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艺术科目)102-104
2、优级师范学堂104-106
(1) 《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的艺术科目104-105
(2) 《学部订定优级师范选科简章》的图画科目105-106
3、《奏定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的艺术科目106-107
二、双轨制的艺术工科教育体系107-113
结语113-116
第五章 清末大学堂的艺术教育——工科导向的图画教育116-141
第一节 工科大学在近代中国的发生116-123
一、近代中国工科大学的雏形——天津中西学堂116-120
二、从中西学堂到北洋大学堂——近代中国第一所工科大学的图画教育120-123
第二节 京师大学堂的图画教育123-127
第三节 山西大学堂的图画教育127-134
一、学制颁布前的山西大学堂128-129
二、中西两斋的图画教育129-134
第四节 工科大学堂的毕业生——工科官僚阶层的产生134-139
结语139-141
第六章 清末实业学堂的艺术教育——产业技术导向的工艺美术教育141-159
第一节 对学堂工艺美术教育的需求141-143
第二节 近代中国学校工艺美术教育的雏形——清末农工商部艺徒学堂143-148
第三节 近代中国最初的陶瓷专门学校——湖南醴陵磁业学堂148-157
一、熊希龄与磁业学堂的产生148-153
二、官立醴陵中等工业学堂窑业科153-157
结语157-159
第七章 清末师范学堂的艺术教育——对三(两)江师范学堂的考察159-195
第一节 优级师范学堂艺术教育的初形——三江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科目159-169
一、张之洞奏设三江师范学堂159-161
二、筹建三江师范学堂161-164
三、《三江师范学堂章程》164-165
四、本科、速成科和最速成科中的图画、手工教育165-169
第二节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艺术教育169-183
一、从三江师范学堂到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69-172
二、图画手工选科172-177
三、图画手工选科的毕业生177-183
第三节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毕业文凭——以姜丹书的毕业文凭为中心183-188
第四节 三(两)江师范学堂的日本教习——以艺术科教习为中心188-194
一、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的日本教习188-190
二、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时期的日本教习190-192
三、日本教习对中国教育的渗透192-194
结语194-195
第八章 清末中小学堂的艺术教育195-206
第一节 中小学堂的艺术教科书195-199
一、学部审定小学堂教科书195-198
二、中学堂的艺术教科书198-199
(一) 学部审定中学堂教科书198
(二) 赣州中学堂的《手工科讲义》198-199
第二节 学制颁布前后的小学堂图画、手工教育——对直隶省天津府的考察199-202
第三节 日本的图画手工教授法对清末学堂的影响202-205
结语205-206
第九章 清末学部的复试——以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优等毕业生为中心的考察206-212
第一节 优级师范学堂优等毕业生须参加学部复试206-209
一、学部复试的缘起206-207
二、优级师范学堂优等毕业生的首次学部复试207
三、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的学部复试结果207-209
第二节 师范科举人姜丹书的学部复试经历209-211
一、学部的第二次复试209-210
二、参加学部复试210-211
结语211-212
结言——近现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和工业设计教育的初创期212-217
参考文献目录217-224
插图出处224-22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剑;[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昊;[D];吉林大学;2012年
于玲艳;[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张惠娜;[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丹书;[J];美术研究;1959年01期
刘维东;[J];中国美术教育;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向宝云;卢衍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张雪;;[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夏新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吴春梅,王邦翠;[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陈义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王开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李洵,陈徽;[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王娟;[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张能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李昭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建树;;[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宫睿;;[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程云华;;[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崔峥;路传亮;;[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王艳秀;;[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王燕;;[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朱永春;;[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王晓初;;[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晓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熙;;[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饶传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朱蓉蓉;[D];苏州大学;2010年
张红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陈宗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郝进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刘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杨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雪艳;[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傅美蓉;[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爱芬;[D];河北大学;2009年
陈哲;[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蒋璐璐;[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贾丽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石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玲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路莹;[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吕云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罗珍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炎才;[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韩德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姜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王振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林曦;;[J];包装工程;2006年04期
陈星;;[J];读书;1993年04期
于川东;;[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Z1期
蒋玲;;[J];歌海;2010年06期
李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5期
朱幼兰;;[J];法音;198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雪林;[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惠贤;[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崔卫;[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殷波;[D];山东大学;2007年
王文新;[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张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刘基玫;[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王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南昌;[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陈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王振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陈树婷;[D];浙江大学;2006年
朱国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秀芳;[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郭兴龙;[D];安徽大学;2006年
田雯;[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刘秒杞;[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梁红蕾;[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黎萌;;[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红杰;[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邬敏浩;[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马骁骁;[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力;[J];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01期
钱初熹;[J];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01期
胡知凡;[J];中国美术教育;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心;;[J];装饰;1990年02期
许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0年02期
潘鲁生;;[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薄国珍;[J];上海工艺美术;2000年01期
沈松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梅晓雪;;[J];艺术教育;2007年11期
刘劲威;;[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陈静香;;[J];装饰;1983年03期
张小莉;[J];河北学刊;2003年02期
蒋志平;;[J];上海工艺美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秀梅;;[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李铅林;;[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高学娥;秦耀舜;;[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熊彩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史长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王珍珍;;[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高学娥;秦耀舜;;[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李璞珉;刘学惠;;[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董学文;;[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辉;[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刘英;[N];山西科技报;2004年
宋林珍 凃贤平;[N];常州日报;2011年
北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王纪会 华磊;[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吕潇娟;[N];中华新闻报;2001年
铁良;[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枣庄峄城区职业中专
徐敏;[N];莱芜日报;2008年
王刚;[N];新清华;2008年
见习记者 刘佳 通讯员 王昭辉 刘珺;[N];天津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晓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邓城锋;[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赵璐;[D];西北大学;2005年
叶士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常俊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李世众;[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蔡晓荣;[D];苏州大学;2005年
林广志;[D];暨南大学;2006年
张世红;[D];暨南大学;2005年
黄树生;[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林琳;[D];吉林大学;2007年
张翠萍;[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杨懿华;[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郭青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魏娜;[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蒋秀英;[D];西南大学;2009年
易介南;[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陈蔚琳;[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张晋红;[D];山西大学;2005年
王志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术专业院校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