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除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朗诵,春暖花开出名,还有其他的?

一个“诗歌王子”的最后馈赠——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
一个“诗歌王子”的最后馈赠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
海子已然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影响已经越过了诗歌领域,而在更为广大的范围里被人们阅读、谈论和传播。生前的寂寞和死后的哀荣,突显出诗人的宿命,也创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这位早逝的天才诗人,用炽热的书写改变了汉语诗歌的面貌,也留下了一座巨大的精神遗存,对海子的阐释和纪念已成为新世纪以来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子的生与死、他孤身挺进的诗歌冒险历程,已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更多的象征意味。海子不仅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最后一位抒情王子,更是以浪漫主义的激情方式突入现代末世论的纵深背景,用敏感而痛楚的生命创生诗歌长虹的精神勇士。他富于个人精神传记色彩的全部作品构成了一部令人震惊的现代启示录。
海子的诗歌写作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北京郊县的昌平,他忍受着贫困、孤独、匮乏与无名,以旷世高蹈的情怀、卓异的诗才和近乎野蛮的强力投身于诗歌的大火,争分夺秒地燃烧,在短短的七年里,创作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200多首抒情诗和被骆一禾统称为《太阳·七部书》的上万行长诗,以及诗学随笔、小说等。海子在世的时候,知音寥寥,而在他死后的二十多年间,他的诗歌文本和诗歌理想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很多诗篇被人们研究、传颂,奉为新诗经典。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1989年1月13日,此时的海子已基本上完成了《太阳·七部书》的写作,这部被海子称为“大诗”的“太阳之书”动用了长诗、诗剧、诗体小说等多种形式,集合宏大而庞杂的文化材料和元素,构筑了一部融合着多种声音、充满奇诡想象力的象征体系。相比他的抒情诗,海子更看重自己这部“大诗”,因为他有一个十分宏大的抱负:“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遗憾的是,这部长诗最终没有完成,海子以生命投掷式的写作构筑这部长诗,有着骆一禾所说的激情方式和宏大构思之间的尖锐冲突,这种内在的冲突是悲剧性的。再加上个人情感上的打击以及现实生活的不幸遭际,使海子深陷于悲剧的漩涡,不可避免地在诗作中表达出黑暗、绝望、撕裂的精神痛楚。
了解了海子这一阶段的写作背景之后,再来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这是一首温暖、澄澈的诗歌,充满明亮的色彩和轻快的节奏,在海子后期的抒情诗中十分罕见,长期以来它之所以深得人们的喜爱,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这首诗在语言上纯粹质朴,明白如话,几乎不需要过多分析就能理解基本的语义,感受到其中的深情与纯美,因此也容易被读者所接受。不过,如果把这首诗放置到海子的整个创作中来解读,则呈现出更为丰富而幽深的意蕴,透过这首诗能够看到海子的诗思是怎样向着这个世界展开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一开篇诗人即率真地表达出这样的愿念。人生在世,有各种各样的不幸,尤其是诗人因为天性敏感,对苦难的体验和承担尤其深重,古往今来,厄运常常与诗人相伴。海子对中外大诗人和天才诗人的谱系有过仔细的考察,基于建筑诗歌纪念碑(史诗)的雄心,海子一心追慕的是但丁、歌德、莎士比亚那样的大诗人,但他更倾心于那些被他称为“诗歌王子”的天才诗人,如兰波、荷尔德林、雪莱、拜伦、叶赛宁、狄兰等,他们才华横溢、具有纯洁的气质和悲剧性的命运,“他们悲剧性的抗争和抒情,本身就是人类存在最为壮丽的诗篇”。从精神气质上,海子与这些短命的“诗歌王子”更为亲近,甚至有时候也把自己列入这个序列中。其中,荷尔德林是海子最热爱的诗人,但一生命运多舛,海子曾写过一首献给荷尔德林的诗,篇名即为《不幸》,诗中他把荷尔德林称为“不幸的兄弟”,是“纯洁诗人、疾病诗人的象征”,而最终诗人收获到的却只有苦难,“比血更红的黑暗”。1989年1月13日的海子似乎想挣脱这命运的重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决断似的语言,表达出一种跃出深渊、积极向上的愿念,但实际上隐含的意思却是:今天、此刻,我是不幸的。
那么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或一个“幸福的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十分精简的表达,有一种干净顿挫的词语之美。但它们组成的生活情状,显然与诗人处身的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它传递出的是一种古典主义的浪漫情怀,仍只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描摹,无法在庸常逼仄的现实中实现,因此,“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种古典而浪漫的生活理想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对照。“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依旧简明如白话的直接抒写,但由前面“周游世界”的心意纵横转向了更为简朴的尘世生活,甚至愿意为粮食和蔬菜这样的日常之物而俯身,去感受世俗生活的快乐——“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著名的诗行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宽阔的大海、临海而建的房子、盛开的鲜花,还有面向大海凝神眺望的诗人,这一切定格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景。这样的一所房子,是美而自足的象征,在遁世隐修的意义上堪比梭罗在瓦尔登湖旁建造的小木屋,更在哲学的高度上抵近了荷尔德林诗中所写的:“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荷尔德林的诗实际上触及到了人类生存的本质,何谓“诗意地栖居”?这样的居所在哪里?在现实当中吗?海德格尔对此有深入的阐释,他说,栖居与筑造相互共存,“诗意的创造”就是一种筑造,正是诗意的创造使栖居成为栖居。诗意创造使人们真正地安居。
在这样的居所里,诗人似乎不再是漂泊的浪子了,他可以“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为什么要用通信的形式呢?写信乃是一种诉说,一种书写,承载着交流的渴望,是与故乡和亲情联系的纽带。但与其说告诉亲人“我的幸福”,不如说告诉他们自己对幸福的孤独体验。为何如此说?这幸福是什么?“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幸福来自于“闪电”,而不是粮食与蔬菜等代表的日常生活体验。这“闪电”难道不是精神创造的象征?是创造处于炽热状态的聚现,劈开天空而震慑大地,是生命能量的瞬间爆燃,联系到海子的写作方式:加速燃烧。它更像是一个“非如此不可”的隐喻。不应忘记海子在诗学随笔中的自我表述:“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因此,“幸福的闪电”作为整首诗的暗核,饱含着一个以语言为居所的人的秘密和喜悦,显示出一种强大的自信和生命的充盈感。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勒内·夏尔诗曰:我们居住于闪电里,闪电居于永恒的心脏!
但是洞悉了存在秘密的诗人,并没有发出激烈高亢的声音(如《祖国(或以梦为马)》等诗),此刻,海子的语气出奇得平静。“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是将自然山川的情感化,还是诗人在行使为万物重新命名的权力?而未经命名的事物终归是无意义的?在现代主义之后,诗人还能否继续充当伟大的立法者?至少海子的“大诗”写作仍试图表明,在宗教式微的象征主义诗学中,诗人应承担起先知和祭司的角色。而这样的写作追求在80年代后期的诗歌氛围中,多少显得不合时宜。但海子的杰出之处在于,他清楚自己的位置(王座)与受难(流浪),他知道在他的身体里有一个“遥远的路程”。于是,“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与前面的“周游世界”形成了呼应,表明诗人将继续他壮丽的青春远行。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从此句开始叙述角度发生了转变,由第一节对自身幸福的愿念、第二节对“我的幸福”的分享,转向了对他者的祝福,这个“他者”不是亲人或朋友,而是以“陌生人”的名字出现,显得意味深长,它显示出海子本质上无法排解的孤独感。同时也透露了与海子现实生活有关的一些形而下的信息。众所周知,海子是一个情感丰沛的诗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深爱过四个女孩子(“四姐妹”),但是这四段恋情换来的都是伤痛,尤其是初恋女友几乎影响了他的整个生命。在海子写作这首诗的时间前后,该女孩已在深圳工作和成家,并准备移民到国外。虽然他们之间还偶有书信往来,但俩人的恋情已在两年前完结。于是,不难理解海子为何会这样写:“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海子的多情其实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另外也不排除受到他热爱的“诗歌王子”的影响,他曾以“太平洋上的贾宝玉”自况,还为诗人叶赛宁写过一组诗,诗中写到“我”与一个纯朴的农家少女坠入情网,写到醉酒与欢歌,情欲与死亡,“痛苦的天才们,饥渴难耐/可是河中滴水全无”。
爱情的伤痛让海子刻骨铭心,他也试图走出这失败的情绪,在1988年3月写下的《眺望北方》中,有着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十分相似的决然:“明天,明天起来后我要重新做人/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
世纪的孩子/挥霍我自己的青春/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这样的决断有一股孩子般的任性赌气,但我们不应嘲笑诗人的单纯,海子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并没有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而是在孤独中为他者送去真挚的祝福,像一位褒有无限爱意的圣者,为人们祈福。而他却似隐身的天使,决然地坚守着孤独眺望的姿势——“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全诗以这样的诗句结束,境界开阔而华美灿烂,同时也应和了第一节的最末一行,构成节奏上的循环。但不同的是,这里的“只愿”构成了一个转折,它使在诗歌第一节中诗人与世界达成的和解关系再度破裂。尘世终究无法给诗人以慰藉,甚至祝福也得不到回应。而所谓“幸福”是什么呢?向这个物质世界能够索取到吗?毋宁说它是梦和想象,只能存在于诗意的创造中,因此,海子“只愿”在诗歌的屋宇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是一种姿势,是抒情主体向广阔世界的敞开,而紧随其后的“春暖花开”显然置换了“面朝”的行为主体,它犹如一个绚烂的幻象,是主体行动之后的“自动呈现”,是世界之美向诗人的自行绽放!因而“面朝大海”与“春暖花开”,二者之间不是并置的关系,而更应理解为一种递进。
“陌生人”、“大海”、“灿烂的前程”、“尘世的幸福”,虽然这些词语刻印着海子的个人精神传记,然而一个诗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把个人经验与生命感受进行修辞学的转写,把痛苦、泪水、绝望和内心的巨大冲突擢升至一种澄明的准宗教语境中,从而获得具有普世性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感染力。
这是一个赤子的最后道别,有着异乎寻常的平静,就像两个月后,他把房间打扫干净,然后一去不返。总是这样,诗人呈献热血而收获苦难,用痛苦的琴弦弹拨出动人的乐曲。本质上,这也是一首拒绝分析的诗,技巧已退居其次,因为诗人已沐浴在天堂之光中,他深情的吟唱将长久地撼动着我们的灵魂,他说:“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
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位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在写完这首美丽的诗没有多久就自杀了。卧轨。
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歌的人会自杀。真的。
在大学时,我的写作老师叫我们所有人都背下来这首诗,当时只是觉得很美,却从没想过这个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很单纯。
当时很讨厌写作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给我们。所以一直到快毕业时才背过。
我老师她喜欢郭敬明,就大讲特讲郭敬明的好;整我本来很喜欢小四的我,竟然怨起他太出名,整的我们大学同学到现在都有好多讨厌小四的,她不喜欢韩寒就狠狠的批韩寒;有时我就替韩寒道不平,再怎么说人家也是一名人,你老也不喜欢也不能这么说人家啊?再说人韩寒好歹也是80后的作家啊!她喜欢洪晃就用一两节课的时间讲洪晃,什么《我的非正常生活》、什么红小兵,真不知道她是羡慕老洪的婚姻还是羡慕老洪的钱?
听的后面的同学的瞌睡了。我也是这么熬过来的。
这首诗写的有些脱离现实,只能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
我老师让我们背过是对的。当人没希望时想想就有活着的勇气,但是还是不要知道他的结局的好,否则,好人也可能........&&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有谁知道席慕容《无怨的青春》和海子的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原文?_百度知道
有谁知道席慕容《无怨的青春》和海子的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原文?
若不得不分离,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后,那么,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在蓦然回首的刹那,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在年轻的时候,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你才会知道,也要好好得说声再见,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日卒于河北山海关面朝大海,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面朝大海,春风文艺出版社)和短诗选集《海子,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已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1990年,原名查海生,春暖花开 海子,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无怨的青春太长了~百度上面有~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无怨的青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子的诗 面朝大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