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是指哪个菩萨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妙法莲华经》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灵性,心灵成长资料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20:52:5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妙法莲华经》.PDF
官方公共微信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法华经》;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昔如来于耆^崛山中;永乐十八年四月十七日;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妙法莲华经者;夫以灵岳降灵;妙法莲华经卷第一;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少/(兔-、)]楼驮;尔时释提桓因;尔时世尊;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雨曼陀罗曼殊沙华;钐聪惴缭每芍谛囊允且蛟担坏亟匝暇唬皇彼牟恐冢坏
《法华经》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昔如来于耆^崛山中。与大阿罗汉阿若x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无量义。是时天雨宝华布C充满。慧光现瑞洞烛幽显。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欢喜赞叹。以为是经乃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神妙叵测。广大难名。所以拔滞溺之沈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远莫可涯濉K萸笃湓础U乇梭酶闪饔谡鸬k甲晕鹘趁朋梅ふ叱跫臃搿C徽t叨曜热胤ㄊβ奘仓胤C幻罘V了逄祗蒙趁抨^那笈多所翻者。亦名妙法。虽三经文理重沓互陈。而惟三藏法师独得其旨。第历世既远。不无讹谬。匪资刊正。渐致多疑。用是特加仇校。仍命镂梓。以广其传。呜呼如来愍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历劫缠绕无有出期。乃为此大事因缘现世。敷畅妙旨。作殊胜方便。俾皆得度脱超登正觉。此诚济海之津梁。而烛幽之慧炬也。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能秉心至诚。持诵佩服顶礼供养。即离一切苦恼。除一切业障。解一切生死之厄。不啻如饥之得食。如渴之得饮。如寒之得火。如热之得凉。如贫之得宝。如病之得医。如子之得母。如渡之得舟。其为快适欣慰。有不可言。噫道非经无以寓。法非经无以传。缘经以求法。缘法以悟道。方识是经之旨。清净微妙第一希有。遵之者则身臻康泰。诸种善根圆满具足。如莲华出水不染淤泥。即得五蕴皆空六根清净。遄跻上善。以成于正觉者不难矣。苟或沉迷胶固。甘心堕落绝灭善根。则身罹苦趣。轮回于生死之域者。其有纪极哉。虽然善恶两途。由人所趋。为善获吉。为恶获凶。幽明果报。不爽锱铢。观于是经者。尚戒之哉。尚勉之哉永乐十八年四月十七日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那笈多。后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别偈不无其流。具如序历。故所非述夫以灵岳降灵。非大圣无由开化。适化所及。非昔缘无以导心。所以仙苑告成。机分小大之别。金河顾命。道殊半满之科。岂非教被乘时。无足核其高会。是知五千退席。为进增慢之俦。五百授记。俱崇密化之迹。所以放光现瑞。开发请之教源。出定扬德。畅佛慧之宏略。朽宅通入大之文轨。化城引昔缘之不坠。系珠明理性之常在。凿井显示悟之多方。词义宛然。喻陈惟远。自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一极悲心。拯昏迷之失性。自汉至唐六百余载。总历群籍四千余轴。受持盛者。无出此经。将非机教相扣。并智胜之遗尘。闻而深敬。俱威王之余绩。辄于经首。序而综之。庶得早净六根。仰慈尊之嘉会。速成四德。趣乐土之玄猷。弘赞莫穷。永贻诸后。云尔妙法莲华经卷第一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x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迦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b连。摩诃迦旃延。阿[少/(兔-、)]楼驮。劫宾那。x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T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T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殖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衣掊雇园⑿蘼尥酢Eχ识嗦薨⑿蘼尥酢B薏T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韦提希子阿^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T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者。复见诸佛般涅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文殊师利
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曼殊沙华钐聪惴
以是因缘地皆严净时四部众得未曾有万八千土上至有顶生死所趣于此悉见演说经典出柔软音梵音深妙讲说正法照明佛法厌老病死若人有福为说缘觉求无上慧我住于此如是众多恒沙菩萨或有行施车磲马脑宝饰辇舆愿得是乘而此世界 咸皆欢喜 眉间光明 皆如金色 诸世界中 善恶业缘 又睹诸佛 微妙第一 教诸菩萨 令人乐闻 种种因缘 开悟众生 为说涅 曾供养佛 若有佛子 为说净道 见闻若斯 今当略说 种种因缘 金银珊瑚 金刚诸珍 欢喜布施 三界第一 六种震动 身意快然 照于东方 从阿鼻狱 六道众生 受报好丑 圣主师子 其声清净 无数亿万 各于世界 以无量喻 若人遭苦 尽诸苦际 志求胜法 修种种行 文殊师利 及千亿事 我见彼土 而求佛道 真珠摩尼 奴婢车乘 回向佛道 诸佛所叹或有菩萨
剃除须发而作比丘又见菩萨思惟佛道深修禅定安禅合掌复见菩萨闻悉受持以无量喻化诸菩萨又见菩萨不以为喜济地狱苦未尝睡眠又见具戒以求佛道增上慢人以求佛道及痴眷属摄念山林或见菩萨施佛及僧或无价衣而被法服 独处闲静 勇猛精进 又见离欲 得五神通 以千万偈 智深志固 又见佛子 为众讲法 破魔兵众 寂然宴默 又见菩萨 令入佛道 经行林中 威仪无缺 又见佛子 恶骂捶打 又见菩萨 亲近智者 亿千万岁 肴膳饮食 名衣上服 施佛及僧 或见菩萨 乐诵经典 入于深山 常处空闲 又见菩萨 赞诸法王 能问诸佛 定慧具足 欣乐说法 而击法鼓 天龙恭敬 处林放光 又见佛子 勤求佛道 净如宝珠 住忍辱力 皆悉能忍 离诸戏笑 一心除乱 以求佛道 百种汤药 价直千万 千万亿种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52法华经等内容。 
 世纪之门() ― 新世纪佛学、科学、哲学、灵修统一之门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对照版原文姚秦鸠摩罗什译 慧川同学搜集整理 法华经原文 弘传序 序品第...  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 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法华经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法华经》七喻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 文学艺术般的语言。所以...  法华经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法华经《法华经》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昔如来于耆^崛山中。 与大阿罗汉阿若x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 演说大乘真经。 名...  法华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药草喻品第五 授记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  法华经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法华经》中的七种比喻 《法华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被佛教界称为“经中之王”,对中国文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经...  于我灭度后 应受持斯经 是人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 释迦牟尼佛对著法华会上大众说: ‘在我灭度之后,你们大家应当受持这部妙法 莲华经,此经是成佛之经。受持法...  除 过这六凡之外,还能看见这个世界中的现在诸佛,并能听见诸佛所说的经法;同时还看见诸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那些修行得道者;还看见诸菩萨和大菩萨...  《法华经》正文的要义序品和方便品略解 本经从序分到正宗分,最后是流通分。关于其中重要的意趣,根据经文,以提要的方式 来讲解,希望能给大家读诵经文和理解义...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迦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少/(兔-、)]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殖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文殊师利  导师何故  眉间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罗  曼殊沙华
 栴檀香风  悦可众心  以是因缘
 地皆严净  而此世界  六种震动
 时四部众  咸皆欢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眉间光明  照于东方
 万八千土  皆如金色  从阿鼻狱
 上至有顶  诸世界中  六道众生
 生死所趣  善恶业缘  受报好丑
 于此悉见  又睹诸佛  圣主师子
 演说经典  微妙第一  其声清净
 出柔软音  教诸菩萨  无数亿万
 梵音深妙  令人乐闻  各于世界
 讲说正法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
 厌老病死  为说涅槃  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  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
 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  修种种行
 求无上慧  为说净道  文殊师利
 我住于此  见闻若斯  及千亿事
 如是众多  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车磲马脑  金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或有菩萨  驷马宝车  栏楯华盖
 轩饰布施  复见菩萨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无上道  又见菩萨
 头目身体  欣乐施与  求佛智慧
 文殊师利  我见诸王  往诣佛所
 问无上道  便舍乐土  宫殿臣妾
 剃除须发  而被法服  或见菩萨
 而作比丘  独处闲静  乐诵经典
 又见菩萨  勇猛精进  入于深山
 思惟佛道  又见离欲  常处空闲
 深修禅定  得五神通  又见菩萨
 安禅合掌  以千万偈  赞诸法王
 复见菩萨  智深志固  能问诸佛
 闻悉受持  又见佛子  定慧具足
 以无量喻  为众讲法  欣乐说法
 化诸菩萨  破魔兵众  而击法鼓
 又见菩萨  寂然宴默  天龙恭敬
 不以为喜  又见菩萨  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  令入佛道  又见佛子
 未尝睡眠  经行林中  勤求佛道
 又见具戒  威仪无缺  净如宝珠
 以求佛道  又见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恶骂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  一心除乱
 摄念山林  亿千万岁  以求佛道
 或见菩萨  肴膳饮食  百种汤药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价直千万
 或无价衣  施佛及僧  千万亿种
 栴檀宝舍  众妙卧具  施佛及僧
 清净园林  华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种果微妙
 欢喜无厌  求无上道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性  无有二相
 犹如虚空  又见佛子  心无所著
 以此妙慧  求无上道  文殊师利
 又有菩萨  佛灭度后  供养舍利
 又见佛子  造诸塔庙  无数恒沙
 严饰国界  宝塔高妙  五千由旬
 纵广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庙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宝铃和鸣
 诸天龙神  人及非人  香华伎乐
 常以供养  文殊师利  诸佛子等
 为供舍利  严饰塔庙  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树王  其华开敷
 佛放一光  我及众会  见此国界
 种种殊妙  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净光  照无量国  我等见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愿决众疑
 四众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时答  决疑令喜
 何所饶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场
 所得妙法  为欲说此  为当授记
 示诸佛土  众宝严净  及见诸佛
 此非小缘  文殊当知  四众龙神
 瞻察仁者  为说何等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殖诸善本。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数劫
 有佛人中尊  号日月灯明
 世尊演说法  度无量众生
 无数亿菩萨  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时  所生八王子
 见大圣出家  亦随修梵行
 时佛说大乘  经名无量义
 于诸大众中  而为广分别
 佛说此经已  即于法座上
 加趺坐三昧  名无量义处
 天雨曼陀华  天鼓自然鸣
 诸天龙鬼神  供养人中尊
 一切诸佛土  即时大震动
 佛放眉间光  现诸希有事
 此光照东方  万八千佛土
 示一切众生  生死业报处
 有见诸佛土  以众宝庄严
 琉璃颇梨色  斯由佛光照
 及见诸天人  龙神夜叉众
 乾闼紧那罗  各供养其佛
 又见诸如来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严甚微妙
 如净琉璃中  内现真金像
 世尊在大众  敷演深法义
 一一诸佛土  声闻众无数
 因佛光所照  悉见彼大众
 或有诸比丘  在于山林中
 精进持净戒  犹如护明珠
 又见诸菩萨  行施忍辱等
 其数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见诸菩萨  深入诸禅定
 身心寂不动  以求无上道
 又见诸菩萨  知法寂灭相
 各于其国土  说法求佛道
 尔时四部众  见日月灯佛
 现大神通力  其心皆欢喜
 各各自相问  是事何因缘
 天人所奉尊  适从三昧起
 赞妙光菩萨  汝为世间眼
 一切所归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说法  唯汝能证知
 世尊既赞叹  令妙光欢喜
 说是法华经  满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  所说上妙法
 是妙光法师  悉皆能受持
 佛说是法华  令众欢喜已
 寻即于是日  告于天人众
 诸法实相义  已为汝等说
 我今于中夜  当入于涅槃
 汝一心精进  当离于放逸
 诸佛甚难值  亿劫时一遇
 世尊诸子等  闻佛入涅槃
 各各怀悲恼  佛灭一何速
 圣主法之王  安慰无量众
 我若灭度时  汝等勿忧怖
 是德藏菩萨  于无漏实相
 心已得通达  其次当作佛
 号曰为净身  亦度无量众
 佛此夜灭度  如薪尽火灭
 分布诸舍利  而起无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数如恒沙
 倍复加精进  以求无上道
 是妙光法师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广宣法华经
 是诸八王子  妙光所开化
 坚固无上道  当见无数佛
 供养诸佛已  随顺行大道
 相继得成佛  转次而授记
 最后天中天  号曰燃灯佛
 诸仙之导师  度脱无量众
 是妙光法师  时有一弟子
 心常怀懈怠  贪着于名利
 求名利无厌  多游族姓家
 弃舍所习诵  废忘不通利
 以是因缘故  号之为求名
 亦行众善业  得见无数佛
 供养于诸佛  随顺行大道
 具六波罗蜜  今见释师子
 其后当作佛  号名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  其数无有量
 彼佛灭度后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师者  今则我身是
 我见灯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说法华经
 今相如本瑞  是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发实相义
 诸人今当知  合掌一心待
 佛当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当为除断  令尽无有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教 大藏经 在线阅读全文检索 - -34 添品妙法莲华经 (7卷)〖隋 ^那崛多共笈多译〗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34 添品妙法莲华经 (7卷)〖隋 ^那崛多共笈多译〗
&&&热&&&&&
  点击数:6892&  【字体: 】
大正藏 No. 0264 添品妙法莲华经
隋 ^那崛多共笈多译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
隋仁寿元年崛多笈多二法师添品
妙法莲华经者。破二明一之指归也。降神五浊。弘道三乘。权智不思。大悲难极。先设化城之迹后示系珠之本。车虽有异。雨实无差。记以正觉之名。许以真子之位。同入法性。归之于此。昔炖煌沙门竺法护。于晋武之世。译正法华。后秦姚兴。更请罗什。译妙法莲华。考验二译。定非一本。护似多罗之叶。什似龟兹之文。余捡经藏。备见二本。多罗则与正法符会。龟兹则共妙法允同。护叶尚有所遗。什文宁无其漏。而护所阙者。普门品偈也。什所阙者。药草喻品之半。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提婆达多品。普门品偈也。什又移嘱累。在药王之前。二本陀罗尼。并置普门之后。其间异同。言不能极。窃见提婆达多。及普门品偈。先贤续出。补阙流行。余景仰遗风。宪章成范。大隋仁寿元年辛酉之岁。因普曜寺沙门上行所请。遂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师。于大兴善寺。重勘天竺多罗叶本。富楼那及法师等二品之初。勘本犹阙。药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达多通入塔品。陀罗尼次神力之后。嘱累还结其终。字句差殊。颇亦改正。傥有披寻。幸勿疑惑。虽千万亿偈妙义难尽。而二十七品。本文且具。所愿四辩梵词。遍神州之域。一乘秘教。悟象运之机。聊记翻译。序之云尔。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那崛多共笈多译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x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乾连。摩诃迦旃延。阿[少/(兔-、)]楼驮。劫宾那。x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T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T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殖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沤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衣掊雇园⑿蘼尥酢Eχ识嗦薨⑿蘼尥酢B薏T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韦提希子。阿^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T罗伽人非人等。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者。复见诸佛般涅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文殊师利  导师何故  眉间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罗  曼殊沙华
  旃檀香风  悦可众心  以是因缘
  地皆严净  而此世界  六种震动
  时四部众  咸皆欢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眉间光明  照于东方
  万八千土  皆如金色  从阿鼻狱
  上至有顶  诸世界中  六道众生
  生死所趣  善恶业缘  受报好丑
  于此悉见  又睹诸佛  圣主师子
  演说经典  微妙第一  其声清净
  出柔软音  教诸菩萨  无数亿万
  梵音深妙  令人乐闻  各于世界
  讲说正法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
  厌老病死  为说涅  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  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
  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  修种种行
  求无上慧  为说净道  文殊师利
  我住于此  见闻若斯  及千亿事
  如是众多  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车磲马瑙  金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或有菩萨  驷马宝车  栏J华盖
  轩饰布施  复见菩萨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无上道  又见菩萨
  头目身体  欣乐施与  求佛智慧
  文殊师利  我见诸王  往诣佛所
  问无上道  便舍乐土  宫殿臣妾
  剃除须发  而被法服  或见菩萨
  而作比丘  独处闲静  乐诵经典
  又见菩萨  勇猛精进  入于深山
  思惟佛道  又见离欲  常处空闲
  深修禅定  得五神通  又见菩萨
  安禅合掌  以千万偈  赞诸法王
  复见菩萨  智深志固  能问诸佛
  闻悉受持  又见佛子  定慧具足
  以无量喻  为众讲法  欣乐说法
  化诸菩萨  破魔兵众  而击法鼓
  又见菩萨  寂然宴默  天龙恭敬
  不以为喜  又见菩萨  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  令入佛道  又见佛子
  未尝睡眠  经行林中  勤求佛道
  又见具戒  威仪无缺  净如宝珠
  以求佛道  又见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恶骂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  一心除乱
  摄念山林  亿千万岁  以求佛道
  或见菩萨  肴膳饮食  百种汤药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价直千万
  或无价衣  施佛及僧  千万亿种
  钐幢ι帷 ≈诿钗跃摺 ∈┓鸺吧
  清净园林  华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种种微妙
  欢喜无厌  求无上道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又见菩萨  观诸法性  无有一相
  犹如虚空  又见佛子  心无所著
  以此妙慧  求无上道  文殊师利
  又有菩萨  佛灭度后  供养舍利
  又见佛子  造诸塔庙  无数恒沙
  严饰国界  宝塔高妙  五千由旬
  纵广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庙
  各千幢幡  珠交露缦  宝铃和鸣
  诸天龙神  人及非人  香华伎乐
  常以供养  文殊师利  诸佛子等
  为供舍利  严饰塔庙  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树王  其华开敷
  佛放一光  我及众会  见此国界
  种种殊妙  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净光  照无量国  我等见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愿决众疑
  四众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时答  决疑令喜
  何所饶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场
  所得妙法  为欲说此  为当授记
  示诸佛土  众宝严净  及见诸佛
  此非小缘  文殊当知  四众龙神
  瞻察仁者  为说何等
是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o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响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殖诸善本。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T罗伽人非人等。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数劫
  有佛人中尊  号日月灯明
  世尊演说法  度无量众生
  无数亿菩萨  令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时  所生八王子
  见大圣出家  亦随修梵行
  时佛说大乘  经名无量义
  于诸大众中  而为广分别
  佛说此经已  即于法座上
  加趺坐三昧  名无量义处
  天雨曼陀华  天鼓自然鸣
  诸天龙鬼神  供养人中尊
  一切诸佛土  即时大震动
  佛放眉间光  现诸希有事
  此光照东方  万八千佛土
  示一切众生  生死业报处
  又见诸佛土  以众宝庄严
  琉璃颇梨色  斯由佛光照
  及见诸天人  龙神夜叉众
  乾闼紧那罗  各供养其佛
  又见诸如来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严甚微妙
  如净琉璃中  内现真金像
  世尊在大众  敷演深法义
  一一诸佛土  声闻众无数
  因佛光所照  悉见彼大众
  或有诸比丘  在于山林中
  精进持净戒  犹如护明珠
  又见诸菩萨  行施忍辱等
  其数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见诸菩萨  深入诸禅定
  身心寂不动  以求无上道
  又见诸菩萨  知法寂灭相
  各于其国土  说法求佛道
  尔时四部众  见日月灯佛
  现大神通力  其心皆欢喜
  各各自相问  是事何因缘
  天人所奉尊  适从三昧起
  赞妙光菩萨  汝为世间眼
  一切所归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说法  惟汝能证知
  世尊既赞叹  令妙光欢喜
  说是法华经  满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  所说上妙法
  是妙光法师  悉皆能受持
  佛说是法华  令众欢喜已
  寻即于是日  告于天人众
  诸法实相义  已为汝等说
  我今于中夜  当入于涅
  汝一心精进  当离于放逸
  诸佛甚难值  亿劫时一遇
  世尊诸子等  闻佛入涅
  各各怀悲恼  佛灭一何速
  圣主法之王  安慰无量众
  我若灭度时  汝等勿忧怖
  是德藏菩萨  于无漏实相
  心已得通达  其次当作佛
  号曰为净身  亦度无量众
  佛此夜灭度  如薪尽火灭
  分布诸舍利  而起无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数如恒沙
  倍复加精进  以求无上道
  是妙光法师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广宣法华经
  是诸八王子  妙光所开化
  坚固无上道  当见无数佛
  供养诸佛已  随顺行大道
  相继得成佛  转次而授记
  最后天中天  号曰然灯佛
  诸仙之导师  度脱无量众
  是妙光法师  时有一弟子
  心常怀懈怠  贪著于名利
  求名利无厌  多游族姓家
  弃舍所习诵  废忘不通利
  以是因缘故  号之为求名
  亦行众善业  得见无数佛
  供养于诸佛  随顺行大道
  具六波罗蜜  今见释师子
  其后当作佛  号名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  其数无有量
  彼佛灭度后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师者  今则我身是
  我见灯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说法华经
  今相如本瑞  是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发实相义
  诸人今当知  合掌一心待
  佛当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当为除断  令尽无有余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  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  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是法不可示  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  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  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  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  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  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
  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新发意菩萨  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  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惟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舍利弗当知  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  当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告诸声闻众  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  逮得涅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著  引之令得出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x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  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  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  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  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  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  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诸佛之所得
  无漏诸罗汉  及求涅者
  今皆堕疑网  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  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  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  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  愿佛为解说
  于诸声闻众  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  疑惑不能了
  为是究竟法  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  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  时为如实说
  诸天龙神等  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  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  转轮圣王至
  合掌以敬心  欲闻具足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o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  惟说愿勿虑
  是会无量众  有能敬信者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  闻必不敬信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  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  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  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  惟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  则生大欢喜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惟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惟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惟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惟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故。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其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惟一佛乘。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  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  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  不堪受是法
  此众无枝叶  惟有诸贞实
  舍利弗善听  诸佛所得法
  无量方便力  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  种种所行道
  若干诸欲性  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  以诸缘譬喻
  言辞方便力  令一切欢喜
  或说修多罗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  亦说于因缘
  譬喻并o夜  优波提舍经
  钝根乐小法  贪著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  不行深妙道
  众苦所恼乱  为是说涅
  我设是方便  令得入佛慧
  未曾说汝等  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  说时未至故
  今正是其时  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  随顺众生说
  入大乘为本  以故说是经
  有佛子心净  柔软亦利根
  无量诸佛所  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  说是大乘经
  我记如是人  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  修持净戒故
  此等闻得佛  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  故为说大乘
  声闻若菩萨  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  皆成佛无疑
  十方佛土中  惟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  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  诸佛出于世
  惟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  以此度众生
  自证无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  此事为不可
  若人信归佛  如来不欺诳
  亦无贪嫉意  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  而独无所畏
  我以相严身  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  为说实相印
  舍利弗当知  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  如我等无异
  如我昔所愿  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  皆令入佛道
  若我遇众生  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  迷惑不受教
  我知此众生  未曾修善本
  坚著于五欲  痴爱故生恼
  以诸欲因缘  坠堕三恶道
  轮回六趣中  备受诸苦毒
  受胎之微形  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  众苦所逼迫
  入邪见稠林  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  具足六十二
  深著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  谄曲心不实
  于千万亿劫  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  如是人难度
  是故舍利弗  我为设方便
  说诸尽苦道  示之以涅
  我虽说涅  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  来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  开示三乘法
  一切诸世尊  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  皆应除疑惑
  诸佛语无异  惟一无二乘
  过去无数劫  无量灭度佛
  百千万亿种  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  种种缘譬喻
  无数方便力  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  皆说一乘法
  化无量众生  令入于佛道
  又诸大圣主  知一切世间
  天人群生类  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  助显第一义
  若有众生类  值诸过去佛
  若闻法布施  或持戒忍辱
  精进禅智等  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  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  皆已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  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  金银及颇梨
  车磲与马瑙  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  庄校于诸塔
  或有起石庙  钐醇俺了
  木a并余材  砖瓦泥土等
  若于旷野中  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  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  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  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  B石赤白铜
  白J及铅锡  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  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  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  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  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  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  度脱无量众
  若人于塔庙  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  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  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  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  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  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  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  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  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  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  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  如薪尽火灭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  现在或灭度
  若有闻是法  皆已成佛道
  未来诸世尊  其数无有量
  是诸如来等  亦方便说法
  一切诸如来  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  入佛无漏智
  若有闻法者  无一不成佛
  诸佛本誓愿  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众生  亦同得此道
  未来世诸佛  虽说百千亿
  无数诸法门  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  知法常无性
  佛种从缘起  是故说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于道场知已  道师方便说
  天人所供养  现在十方佛
  其数如恒沙  出现于世间
  安隐众生故  亦说如是法
  知第一寂灭  以方便力故
  虽示种种道  其实为佛乘
  知众生诸行  深心之所念
  过去所集业  欲性精进力
  及诸根利钝  以种种因缘
  譬喻亦言辞  随应方便说
  我今亦如是  安隐众生故
  以种种法门  宣示于佛道
  我以智慧力  知众生性欲
  方便说诸法  皆令得欢喜
  舍利弗当知  我以佛眼观
  见六道众生  贫穷无福慧
  入生死险道  相续苦不断
  深著于五欲  如牦牛爱尾
  以贪爱自蔽  盲冥无所见
  不求大势佛  及与断苦法
  深入诸邪见  以苦欲舍苦
  为是众生故  而起大悲心
  我始坐道场  观树亦经行
  于三七日中  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众生诸根钝  著乐痴所盲
  如斯之等类  云何而可度
  尔时诸梵王  及诸天帝释
  护世四天王  及大自在天
  并余诸天众  眷属百千万
  恭敬合掌礼  请我转法轮
  我即自思惟  若但赞佛乘
  众生没在苦  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  坠于三恶道
  我宁不说法  疾入于涅
  寻念过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应说三乘
  作是思惟时  十方佛皆现
  梵音慰喻我  善哉释迦文
  第一之导师  得是无上法
  随诸一切佛  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  最妙第一法
  为诸众生类  分别说三乘
  少智乐小法  不自信作佛
  是故以方便  分别说诸果
  虽复说三乘  但为教菩萨
  舍利弗当知  我闻圣师子
  深净微妙音  称南无诸佛
  复作如是念  我出浊恶世
  如诸佛所说  我亦随顺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趣波罗奈
  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为五比丘说
  是名转法轮  便有涅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
  从久远劫来  赞示涅法
  生死苦永尽  我常如是说
  舍利弗当知  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  方便所说法
  我即作是念  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  今正是其时
  舍利弗当知  钝根小智人
  著相x慢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无畏  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如三世诸佛  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  说无分别法
  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于世  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华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  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  过于优昙华
  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
  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
  以五浊恶世  但乐著诸欲
  如是等众生  终不求佛道
  当来世恶人  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  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  广赞一乘道
  舍利弗当知  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  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
  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1]&&&&&&&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字体: 】【】【】【】【】【】
发愿读经?心得体会: (只显示最新5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智若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