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古天皇的古人描写童年的诗歌生活

开放分类:
推古天皇摘要
推古天皇是日本第33代天皇,被拥立为天皇。即位之初,立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总摄朝政。在位36年间,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制改革,是谓推古朝改革。苏我马子是其母舅,624年曾要求割让朝廷直辖地葛城县,女皇坚决拒绝。在位的前期和后期,曾数次发兵朝鲜半岛新罗。
推古天皇 - 生平介绍
推古天皇(丰御食炊屋姬) 推古天皇 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她是日本第29代的公主。18岁时,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纳为妃子,5年后成为皇后。敏达天皇死后,推古一开始并没有挤入皇室的统治核心,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却将她推上了天皇的宝座。公元592年,在位的被权臣暗杀身亡。在平息叛乱之后,推古的儿子竹田皇子和侄子厩户丰聪耳尊(死后谥为圣德太子)为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由于两派人马实力相当,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达成妥协,两人都不当天皇,共同拥立38岁的推古为天皇(592年12月8日即位)。尽管身为女性,但推古天皇极具政治头脑,她没有对曾与自己的儿子争过皇位的圣德太子(593年4月10日正式册封太子位)秋后算账,反而将他立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她通过自己的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的裂痕,在她执掌大权的36年中,皇室内部再未发生争夺皇位的斗争,社会也因此而获得了稳定。 佛教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强皇权,限制大贵族势力,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推动日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推古天皇还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并试图与中国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团前往,她在国书中一改以往甘为中国属国的提法,要求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虽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国称臣,但她却积极主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遣隋使团访隋,随着大量汉文化的输入,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推古天皇虽然重用了皇室出身的圣德太子,加强了中央集权,控制了苏我氏等大豪族的权势,但这一点做的很不彻底,或者我们可以认为她并不具有从根本上去除这些豪族的能力,或者是她不想(毕竟她本人也和苏我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不管怎么说,在推古天皇去世后,苏我氏专权依旧,并且越来越无法控制,不过我们实在也不能对推古天皇求全责备的。628年,74岁的推古天皇病逝,她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绩最为显赫的,并且至今仍为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推古天皇 - 政治措施
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为了加强皇权,先后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大致如下:一:首先是加强了对的支持。当时佛教在日本流行的并不广泛,苏我氏支持佛教,只不过是捞取政治资本。 现在佛教变成了朝廷直接支持的话,一方面有利于统治,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苏我氏。二:建立了一种新的官制——冠位十二阶制。三:加强对中国的学习和联系,试图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四: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圣德太子依据中国儒家德思想指定了《十七条宪法》,这《十七条宪法》成为日本最早的管理国家德守则。
推古天皇 - 推古纪事
一.推古天皇即位丰御食炊屋姬天皇,天国排开广庭天皇中女也,橘丰日天皇同母妹也.幼曰-额田部皇女,姿色端丽,进止轨制.年十八岁,立为渟中仓太玉敷天皇之皇后.三十四岁,渟中仓太珠敷天皇崩.三十九岁,当于泊濑部天皇五年十一月,天皇为大臣苏我马子宿祢见杀.嗣位既空.群臣请渟中仓太珠敷天皇之皇后-额田部皇女,以将令践祚.皇后辞让之.百寮上表劝进,至于三乃从之.因以奉天皇之玺印.冬十二月,壬申朔己卯,皇后即天皇位於丰浦宫.元年春正月,壬寅朔丙辰,以佛舍利,置于法兴寺刹柱础中.丁巳,建刹柱. 斑鸠寺二.圣德太子摄政,佛教遍布夏四月,庚午朔己卯,立厩户丰聪耳皇子为.仍录摄政,以万机悉委焉.橘丰日天皇第二子也,母皇后曰-穴穗部间人皇女.皇后怀妊开胎之日,巡行禁中,监察诸司.至于马官,乃当厩户而不劳忽产之.生而能言,有圣智.及壮,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辨,兼知未然.且习内教於高丽僧-慧慈,学外典于博士-觉奇,并悉达矣.父天皇爱之,令居宫南上殿.故称其名,谓-上宫廊户丰聪耳太子.秋九月,改葬橘丰日天皇于河内矶长陵.是岁,始造四天王寺于难波荒陵.是年也,太岁癸丑.二年春二月,丙寅朔,诏皇太子及大臣,令兴隆三宝.是时诸臣连等,各为君亲之恩,竞造佛舍.即是谓-寺焉.三年夏四月,沉水漂著于淡路岛.岛人不知沉水,以交薪烧于灶.其烟气远薰,则异以献之.五月,戊午朔丁卯,高丽僧-慧慈归化.则,皇太子师之.是岁,百济僧-慧聪来之.此两僧弘演佛教,并为三宝之栋梁.秋七月,将军等至自筑紫.四年冬十一月,法兴寺造竟.则以大臣男-善德臣拜寺司.是日,慧慈、慧聪二僧,始住于法兴寺.五年夏四月,丁丑朔,百济王遣王子-阿佐朝贡.冬十一月,癸酉朔甲午,遣吉士磐金於新罗.六年夏四月,难波吉士磐金至自新罗,而献鹊二只.乃俾养於难波社,因以巢枝而产之.秋八月,己亥朔,新罗贡孔雀一只.冬十月,戊戌朔丁未,越国献白鹿一头.七年夏四月,乙未朔辛酉,地动,舍屋悉破.则令四方,俾祭地震神.秋九月,癸亥朔,百济贡骆驼一匹、驴一匹、羊二头、白雉一只. .新罗征讨八年春二月,新罗与任那相攻.天皇欲救任那.是岁,命境部臣为大将军,以穗积臣为副将军.并阙名.则将万馀众,为任那击新罗.于是直指新罗,以泛海往之.乃到于新罗,攻五城而拔.于是新罗王惶之举白旗,到于将军之麾下而立.割多多罗、素奈罗、弗知鬼、委陀、南迦罗、阿罗罗六城,以请服.时将军共议曰:「新罗知罪服之,强击不可.」则奏上.爰天皇更遣难波吉师-神於新罗,复遣难波吉士-木莲子.于任那.并检校事状.爰新罗王、任那王,二国遣使贡调.仍奏表之曰:「天上有神,地有天皇.除是二神,何亦有畏乎?自今以後,不有相攻.且不乾船柂,每岁必朝!」则遣使以召还将军.将军等至自新罗,即新罗亦侵任那.九年春二月,皇太子初兴宫室于斑鸠.三月,甲申朔戊子,遣大伴连-啮于高丽,遣阪本臣康手于百济,以诏曰之:「急救任那!」夏五月,天皇居于耳梨行宫.是时大雨,河水漂荡,满于宫廷.秋九月,辛巳朔戊子,新罗之间谍者迦摩到对马.则捕以贡之多.流上野.冬十一月,庚辰朔甲申,议攻新罗.十年春二月,己酉朔,来目皇子为击新罗将军,授诸神部及国造、伴造等,并军众二万五千人.夏四月,戊申朔,将军来目皇子到于筑紫.乃进屯岛郡,而聚船舶运军粮.六月,丁未朔己酉,大伴连啮、阪本臣糠手,共至自百济.是时,来目皇子卧病以不果征讨.冬十月,百济僧-观勒来之.仍贡历本及、天文、遁甲、方术之书也.是时选书生三四人,以俾学习於观勒矣.阳胡史祖-玉陈习历法,大友村主-高聪学天文、遁甲,山背臣-日立学方术.皆学以成业.闰十月,乙亥朔己丑,高丽僧-僧隆、云聪,共来归. 推古天皇陵墓四.施行冠位十二阶十二月,戊辰朔壬申,始行冠位.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并十二阶,并以当色缝之.顶撮总如囊,而着缘焉.唯元日着髻华.髻华,此云??.十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始赐冠位於诸臣.各有差. 五.制作宪法十七条夏四月,丙寅朔戊辰,皇太子亲肇作十七条:一曰,以和为贵,无忤为宗.人皆有党,亦少达者.是以或不顺君父,乍违于邻里.然上和下睦,谐於论事,则事理自通,何事不成?二曰,笃敬三宝.&三宝者,佛、法、僧也.则四生之终归,万国之极宗.何世何人,非贵是法.人鲜尤恶,能教从之.其不归三宝,何以直枉?三曰,承诏必谨.君则天之,臣则地之.天覆地转,四时顺行,万气得通.地欲覆天,则致坏耳.是以君言臣承,上行下靡.故承诏必慎,不谨自败.四曰,群臣百寮,以礼为本.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礼.上不礼而下非齐,下无礼以必有罪.  是以,群臣有礼,位次不乱;百姓有礼,国家自治.五曰,绝餮弃欲,明辨诉讼.其百姓之讼,一日千事.一日尚尔,况乎累岁?顷治讼者得利为常,见贿听讞.便,有财者之讼,如石投水;乏者之诉,似水投石.是以贫民则不知所由,臣道亦於焉阙.六曰,惩恶劝善,古之良典.是以无匿人善,见恶必匡.其谄诈者,则为覆国家之利器,为绝人民之锋剑.亦佞媚者,对上则好说下过,逢下则诽谤上失.其如此人皆无忠於君,无仁於民.是大乱之本也.七曰,人各有任,掌宜不滥.其贤哲任官,颂音则起;奸者有官,祸乱则繁.世少生知,克念作圣.事无大少,得人必治;时无急缓,遇贤自宽.因此国家永久,社稷勿危.故古圣王为官以求人,为人不求官.八曰,群卿百寮。早朝晏退。公事靡监,终日难尽.是以迟朝不逮于急;早退必事不尽.九曰,信是义本,每事有信.其善恶成败,要在于信.群臣共信,何事不成?群臣无信,万事悉败.十曰,绝忿弃瞋,不怒人违.人皆有心,心各有执.彼是则我非,我是则彼非.我必非圣,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是非之理,讵能可定.相共贤愚,如环无端.是以,彼人虽瞋,还恐我失,我独虽得,从众同举.十一曰,明察功过,赏罚必当.日者赏不在功,罚不在罪.执事群卿,宜明赏罚.十二曰,国司、国造,勿敛百姓.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何敢与公,赋敛百姓?十三曰,诸任官者,同知职掌.或病或使,有阙於事.然得知之日,和如曾识.其以非与闻,勿防公务.十四曰,群臣百寮,无有嫉妒.我既嫉人,人亦嫉我.嫉妒之患,不知其极.所以,智胜於己则不悦,才优於己则嫉妒.是以,五百之乃今遇贤,千载以难待一圣.其不得贤圣,何以治国?十五曰,背私向公,是臣之道矣.凡夫,人有私必有恨,有憾必非同.非同则以私妨公,憾起则违制害法.故初章云,上下和谐,其亦是情软.十六曰,使民以时,古之良典.故,冬月有间,可以使民.从春至秋,农桑之节,不可使民.其不农何食,不桑何服?十七曰,夫事不可独断,必与众宜论.少事是轻,不可必众.唯逮论大事,若疑有失.故,与众相辨,辞则得理.秋九月,改朝礼.因以诏之曰:「凡出入宫门,以两手押地,两脚跪之,越梱则立行!」是月,始定黄书画师、山背画师. 浅草市六.佛师鞍作鸟十三年夏四月,辛酉朔,天皇诏皇太子、大臣及诸王、诸臣,共同发誓愿,以造铜、绣丈六佛像,各一躯.乃命鞍作鸟为造佛之工.是时,大兴王闻日本天皇造佛像,贡上黄金三百两.闰七月,己未朔,皇太子命诸王、诸臣,俾著.冬十月,皇太子居斑鸠宫.十四年夏四月,乙酉朔壬辰,铜、绣丈六佛像并造竟.是日也,丈六佛像坐於元兴寺金堂.时佛像高於金堂户,以不得纳堂.於是,诸工人等议曰:「破堂户而纳之!」然鞍作鸟之秀工,不坏户,得入堂.即日,设斋.於是,集会人众,不可胜数.五月,甲寅朔戊午,敕鞍作鸟曰:「朕欲兴隆内典,方将建佛刹,肇求舍利.时汝祖父-司马达等便献舍利.又於国无僧尼.於是汝父-多须那为橘丰日天皇,出家恭敬佛法.又汝姨-岛女初出家,为诸尼导者,以修行释教.今朕为造丈六佛,以求好佛像.汝之所献佛本,则合朕心.又造佛像既讫,不得入堂.诸工人不能计,以将破堂户.然汝不破户而得入.此皆汝之功也.」即赐大仁位,因以给近江国阪田郡水田二十町焉.鸟以此田,为天皇作金刚寺,是今谓-南渊阪田尼寺.十五年春二月,庚辰朔,定-壬生部.戊子,诏曰:「朕闻之,曩我皇祖天皇等宰世也,跼天蹐地,敦礼神祇,周祠山川,幽通乾坤.是以阴阳开和,造化共调.今当朕世,祭祀神祇,岂有怠乎?故群臣为竭心,宜拜神祇!」甲午,皇太子及大臣,率百寮,以祭拜.
推古天皇 - 女皇讨论
近来,关于女性是否能够成为天皇的问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其实在日本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10代8位女天皇,并形成了一段独特的女帝时代。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个奉行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度。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续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现过10代女天皇。从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东瀛的国土上出现了8代6位女天皇,总计在位时间近90年,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特有的女帝时代。奈良时代的女皇奈良时代,始于迁都于平城京(今奈良)的710年,止于迁都于的794年。奈良时代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等8代天皇,其中女帝有元明、元正(元明为元正的母亲)、孝谦(后复位为称德)三人,这三位女皇在位治世将近30年,另外,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是其妻光明皇后掌握实权的25年,在位6年的淳仁天皇则受孝谦女帝的操纵,孝谦女帝(称德天皇)死后,才出现了14年的男性天皇光仁天皇和统治的时期。奈良时代是女帝称雄的时代!!!
推古天皇 - 婚姻生活
推古天皇(丰御食炊屋姬)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她是日本第29代钦明天皇的公主。18岁时,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纳为妃子,5年后成为皇后。敏达天皇死后,推古一开始并没有挤入皇室的统治核心,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却将她推上了天皇的宝座。公元592年,在位的崇峻天皇被权臣暗杀身亡。在平息叛乱之后,推古的儿子竹田皇子和侄子厩户丰聪耳尊(死后谥为圣德太子)为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由于两派人马实力相当,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达成妥协,两人都不当天皇,共同拥立38岁的推古为天皇(592年12月8日即位)。&   尽管身为女性,但推古天皇极具政治头脑,她没有对曾与自己的儿子争过皇位的圣德太子(593年4月10日正式册封太子位)秋后算账,反而将他立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她通过自己的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的裂痕,在她执掌大权的36年中,皇室内部再未发生争夺皇位的斗争,社会也因此而获得了稳定。& 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强皇权,限制大贵族势力,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推动日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推古天皇还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并试图与中国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团前往中国,她在国书中一改以往甘为中国属国的提法,要求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虽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国称臣,但她却积极主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遣隋使团访隋,随着大量汉文化的输入,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注释与参考:
为您提供感兴趣的词条
天智天皇,日本第38代天皇(668年1月3日—671年12月3日在位),是天武天皇的哥哥。以“中大兄皇子”之名著称于世,亦称葛城皇子。645年发动政变,661年开始...
天武天皇(公元631——686年),即大海人皇子,是中大兄(天智天皇)的胞弟。在他执政期间,进一步加强了天皇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巩固和发展了大化改...
桃园天皇(日-日),樱町天皇第一皇子,生母是典侍姊小路定子(开明门院),五岁时由樱町天皇嫡妻,即女御二条舍子(青绮门院)...
藤川优里(日-)是日本一位女性政治家,现任青森县八户市市议会议员。藤川优里是一位无党派议员,但加入了属于保守派系的“自由民主会”。...
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彦日决定起用自己最亲近的政治盟友之一、民主党干事长代理藤村修出任内阁“大管家”官房长官一职。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女天皇,咋贪恋“男色”、弄死“和尚”?(组图)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个奉行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度。然而,日本由古至今,先后持续了126代的天皇,其中,拢共出现过10代女天皇。从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里,日本国出现了八代六位女天皇,总计在位时间将近90年,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特有的“女帝时代”。(下图:制成偶像的日本“天皇生活”。)
毋庸置疑,登基坐殿的女人,肯定魄力非凡。比如,“推古天皇”就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领导人。仔细推敲,她是日本第29代天皇钦明的公主。她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绩最为显赫的,并且至今仍为日本社会广泛称道。奇怪的是,18岁时,美貌的“推古女天皇”曾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纳为妃子,五年后,她就跻身于“皇后”的显赫位置。后来,争夺皇位的情况复杂,才把“推古”,推上了“第一位女天皇”的位置。628年,74岁的“推古女天皇”病逝,她赢得了一个非常响亮、值得羡慕的名声。(下图:第一位日本“女天皇”——推古天皇,极有作为。)
当然,也有丢人现眼的“女天皇”,比如,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谦女天皇”,就捕捉到一个极其恶心的名声。挖掘家谱的话,她属于第六位女天皇,别看身为女性,却喜欢沉迷酒色。最惊人的是,这位风流女天皇,竟然喜欢上了光头和尚。明目张胆地“搞破鞋”,实在给日本人丢脸。
尽管这位“孝谦女天皇”称得起八位“同事”当中,名声最臭的角色。她却沉迷于玩弄“男色”。首先,跟自己的亲表兄——藤原仲麻吕,搞起了地下恋情,并借口宫殿维修的名义,搬到了藤原家中,公开与其同居。随后,唐朝著名的“鉴真和尚”为孝谦天皇授戒,她忽然又信佛了。四年后,“孝谦女天皇”居然让位于“淳仁天皇”,这位女性反倒当起了“太上皇”,“专业课”只有一个,那就是潜心吃斋、诚挚念佛。
有趣的是,“孝谦女太上皇”一边念佛,过着“青灯黄卷”的苦日子;一边还背着他人,干起了“寻欢作乐”的热闹事儿,她碰到了一位崭新的“佛教情人”,那就是养在身边的
“道镜和尚”。据日本史料记载,764年,“孝谦女太上皇”竟然把刚刚登基的“淳仁天皇”赶下台,自己重新登基,改称“德天皇”。那位“道镜和尚”也卷了进来,他不但跟“女天皇”玩得醉生梦死,而且,还瞅准了女人得势的风头。他周旋在“德天皇”四周,不是抓权力,就是整情敌,很快,他被封为“国师”。(下图:痴迷“男色”的“孝谦女天皇”,骂声一片。)
可惜,这位自作聪明的道镜和尚打错了算盘,他终于得陇望蜀,把整个政治棋盘走错了。毕竟他权力的欲望难以满足,反倒跟枕边的女人作对,他
居然奢望,篡夺皇位。结果,整个阴谋,彻底败露,“孝谦女天皇”一下子就把这个情人抛弃了。
昙花一现,转眼到了770年,贪图男色、诲淫诲盗的“孝谦女天皇”,终于熬到头儿了,她犯了“天花病”,即刻病死在皇宫里。显然,日本女天皇令人作呕的私生活,也彻底翻盘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天皇的由来---深圳晚报
第B08版:文化·史话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广告
第A03 : 提个醒
第A04 : 公告
第A05 : 今关注
第A06 : 今关注
第A07 : “三剑客”千里走夏深
第A08 : 活动坊
第A09 : 活动坊
第A10 : 搜城事
第A11 : 搜城事
第A12 : 搜城事
第A13 : 专版
第A14 : 搜城事
第A15 : 社会
第A16 : 南山周刊
第A17 : 中国
第A18 : 中国·浮世绘
第A19 : 世界
第A20 : 世界·动物缘
第A21 : 体育新闻
第A22 : 体育·杂拌
第A23 : 体育·动向
第A24 : 广告
第B01 : 娱乐新闻
第B02 : 娱乐·动向
第B03 : 娱乐·重点
第B04 : 影讯
第B05 : 娱乐·动向
第B06 : 娱乐·据点
第B07 : 文化空间
第B08 : 文化·史话
第B09 : 好彩
第B10 : 体彩
第B11 : 分类
第B12 : 深商·晒码场
第B13 : 美尚
第B14 : 美尚·护肤
第B15 : 美尚·保养
第B16 : 生活·理财
第B17 : 生活·金融
第B18 : 生活·备忘
第B19 : 礼仪学堂
第B20 : 科技·新闻
第B21 : 家电·新闻
第B22 : 健康·保健
第B23 : 健康·保健
第B24 : 健康
第C01 : 南实校园报
第C02 : 聚焦
第C03 : 聚焦
第C04 : 雅风
天皇的由来
这幅《神武天皇东征》是明治时期的浮世绘画师月岡芳年描绘《日本书纪》中神武东征的场面。画面中,神武天皇拿着巨大的弓,上面立着金鵄,在神的光辉照耀下,天皇击败了敌兵。此画于1876年刊行。
良子 每个民族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本国的编年和断代的历史体系。中国是尧舜禹、夏商周、秦皇汉武……直至辛亥,人民革了皇上的命,皇家叙事到此结束。事实上,一战和二战期间,世界上许多国家终结了皇权,比如俄国、德国,但日本是个特例,其文明时钟是以天皇为初始,这架时钟至今仍在摆动;也就是说从古到今,日本历史皆以天皇制来书写和记录。 看上去历史悠久的日本天皇制,其实产生得很晚。直到中国唐朝时,日本才有了第一部官修史书《古事记》,正是这部书开启了日本的天皇制编年史。 《古事记》是日本第43代天皇元明天皇,命太安万侣编撰的官修史书。太安万侣记录了稗田阿礼口诵之“帝纪”和“旧辞”,以及一些历代口耳相传的故事和歌谣,内容分为:“本辞”、“帝纪”两部分,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从“神代”写起,讲述了宇宙产生神,神生了“八大岛”(日本列岛),生了天照大御神(太阳神),天照大御神由高天原(天宫)走向八大岛的“苇原中国”(人间),战胜出云神话里的大国主神,直至神武天皇降生。中卷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写到第15代天皇应神天皇。下卷从第16代天皇仁德天皇写到第33代天皇推古天皇。以传说故事表现了天皇的万世一袭。 《古事记》此书成于712年。全书采用的古汉语行文和汉字作日语标音,构成了日本古代书写的基本文体。《古事记》是日本最早、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其地位近似于中国的《尚书》。但它毕竟是从口诵变为文字的史书,无法满足日本宫廷斗争和政权更迭的政治需要;所以,在《古事记》成书的第8年,也就是720 年,另一部筹备已久的官修史书《日本纪》(后称《日本书纪》)问世。 《日本书纪》由第40代天皇天武王之子舍人亲王领衔,组织太安万吕、纪清人、三宅藤麻吕等学人奉敕修。全书以汉文写成,有“纪”三十卷,“系图”一卷,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写到第41代天皇持统,比《古事纪》多记了8代天皇的历史,享有“日本之《史记》”的美誉。 如果说《古事记》用神话证明天皇的正统性,那么,更加完备的《日本书纪》则用历史证明了天皇的正当性。所以,《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被史家称为“记纪”二书,成为后世编修日本史的范本。 但不论是《古事记》还是《日本书纪》,从第2代绥靖天皇到第9代开化天皇之间的八代天皇,仅有年表,却没有治国事迹的记载,后世因此称其为“欠史八代”。这八代天皇的年龄也全是高寿,只有三位低于一百岁的,其他五位年龄皆在一百一十岁以上。显然,这是修史人,为了填补神武天皇至崇神天皇之间的500年没有信史的巨大历史空间,才会出现许多天皇都活了一百多岁的怪现象。而事实上,以史料而论,直到第20代天皇,日本都缺少史料证时他们曾存在过。所以,两千年的日本天皇制至少有一千年是无可考的,或干脆就是虚构的。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
日本史上出现过八位女天皇 推古天皇嫁给了哥哥
09:38:55 来源:   
  编者按:近来,关于女性是否能够成为天皇的问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其实在日本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10代8位女天皇,并形成了一段独特的女帝时代。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个奉行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度。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续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现过10代女天皇。从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东瀛的国土上出现了8代6位女天皇,总计在位时间近90年,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特有的女帝时代。
  第一位女天皇嫁给了自己的哥哥
  推古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她是日本第29代天皇钦明的公主。18岁时,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纳为妃子,5年后成为皇后。敏达天皇死后,推古一开始并没有挤入皇室的统治核心,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却将她推上了天皇的宝座。公元592年,在位的崇峻天皇被权臣暗杀身亡。在平息叛乱之后,推古的儿子竹田皇子和侄子圣德太子为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由于两派人马实力相当,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达成妥协,两人都不当天皇,共同拥立38岁的推古为天皇。
  尽管身为女性,但推古天皇极具政治头脑,她没有对曾与自己的儿子争过皇位的圣德太子秋后算账,反而将他立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她通过自己的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的裂痕,在她执掌大权的36年中,皇室内部再未发生争夺皇位的动乱,社会也因此而获得了稳定。
  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强皇权,限制大贵族势力,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推动日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推古天皇还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并试图与中国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团前往中国,她在国书中一改以往甘为中国属国的提法,要求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虽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国称臣,但她却积极主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使团访隋,随着大量汉文化的输入,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628年,74岁的推古天皇病逝,她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绩最为显赫的,并且至今仍为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两度登基的女天皇想亲率大军侵略朝鲜
  推古天皇死后仅过了14年,皇极天皇成为了日本第二位女天皇。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一生中曾两度登上帝位。
  皇极天皇原为第34代天皇舒明的皇后。舒明天皇驾崩后,日本皇室又陷入长时间的争位危机。公元642年,各方终于达成妥协,于是产生了一位过渡的女天皇———皇极天皇。
  皇极执政期间,最大的贡献是从权倾朝野达百年之久的苏我氏家族手中重新夺回权力。皇极登基后,大臣苏我入鹿的权势急剧扩张,他倒行逆施,滥杀无辜,甚至处死了一位皇子。在皇极的默许下,皇族成员与朝中不满苏我氏专权的大臣们联合,准备借韩国使者进献贡礼之机,诛杀苏我入鹿。645年6月12日,毫无防备的苏我入鹿被骗入皇宫,中大兄皇子(皇极的儿子)亲率武士将其剁成肉泥,随后发兵剿灭了苏我氏家族。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后,身心疲惫的皇极主动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孝德天皇。
  654年,孝德天皇病死,61岁的皇极在危急之中再度出山,并于次年重新登基为天皇,成为第37代天皇———齐明天皇。已步入晚年的皇极在重新登基后,变得奢侈挥霍,她大规模地修建亭台楼阁,大量征用民工,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皇极的野心大大膨胀,开始阴谋吞并朝鲜。661年,皇极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朝鲜,但因旅途劳顿一病不起,并于当年7月死在了九州。两年后,她的继任者派兵大举入侵朝鲜,结果在白村江战役中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击败,皇极征服朝鲜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母女两位天皇开创日本古代盛世
  686年,持统女皇成为了日本第三位女天皇,不过在日本历史上她作为不大,也没有留下过多记载。直到20多年后,元明和元正两位女天皇的出现,又令世人眼睛一亮。
  元明、元正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四和第五位女天皇。元明天皇于707年6月登基。极富政治魄力的元明采取了三项重要举措:一是开始铸造银钱和铜钱流通;二是下诏兴建平城京(奈良);三是任命能人作为重臣。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当时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710年3月,元明天皇正式下诏把国都从飞鸟的藤原宫迁到平城京,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奈良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迁都奈良之后,元明继续实行了很多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显著,盛世的前兆已经显现。公元715年,元明天皇让位给自己的女儿元正天皇。
  元明天皇是一位非常节俭的女性。721年,元明去世,她在遗诏中豁达地说,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费,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她下令自己死后必须火葬,坟墓力求简朴,不要奢侈,而且官员、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为一千多年前的天皇,能有这样的见解,不能不说她是很开明的。
  元明的女儿元正天皇是一个极有涵养又略显保守的女性,她的一系列执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这两位天皇执政期间,日本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在她们的推动下,日本还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与吸收。整个奈良时代,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极为频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国学习,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那时,日本朝野以模仿唐朝的一切为时尚,就连平城京也是模仿长安城的格局建设而成。
  724年,元正让位给圣武天皇,结束了9年的天皇生涯。尽管在政治上非常成功,但元正的个人生活却是一场悲剧。由于身为天皇,她无法下嫁凡人,一生未婚,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风流女天皇爱上和尚
  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谦天皇是日本的第六位女天皇,也是8位女天皇中名声最不好的。尽管身为天皇,孝谦却不甘心重蹈元正天皇孤老终生的覆辙。她与表兄藤原仲麻吕搞起了地下恋情,并借口宫殿维修搬到了藤原家中,公开与其同居。754年,唐朝著名的鉴真和尚为孝谦天皇授戒,她忽然又在青灯黄卷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打发寂寞的时光。4年后,一心向佛的孝谦女皇让位给淳仁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专心吃斋念佛。然而孝谦一面念佛,一面还不忘寻欢作乐,很快她就找到了新的情人———和尚道镜。764年,孝谦废淳仁天皇,重新登基,改号称德天皇。道镜也跟着得势,被封为国师,权倾一时。不过,道镜得陇望蜀,他不再满足于当天皇的情人,竟想篡夺皇位,结果阴谋败露,最终被孝谦抛弃。770年,孝谦因患天花病死在宫中。
  除了上述提到的6位女天皇外,第七位女天皇明正天皇于公元1629年即位,在位14年;第八位女天皇是后樱町天皇,1762年即位,在位8年;这两人都无大的功绩。后樱町女天皇死后,日本的女天皇历史画上了句号。
  日本古代的天皇是掌握实权的,当皇权的交接出现危机时,为了避免大规模流血,保证政权的和平交接,就先由皇后或皇太后等实权女性即位执政,等到皇太子长大成人,她们再退位,让皇太子即位。因此这些女天皇又被称作“过渡天皇”。她们也确实起到了缓和权力之争、避免流血冲突、保证皇位和平交接的作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她们在日本的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并成为日本天皇家族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评论17条)
(评论18条)
头条新闻热点追踪
网易趣闻娱乐新闻
网罗天下资讯!
网易新闻,更多精彩在首页,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人描写童年的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