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288031832股市的钱从哪里来来的

旅行的时间和钱从哪里来|旅行|时间|旅游_新浪时尚_新浪网
旅行的时间和钱从哪里来
  自从开始写这个专栏,我走在路上碰到熟人或有读者给我微信留言,对方通常开口会说以下三句话:“你最近又去哪里玩了?”“好羡慕你有那么多时间出去玩。”“做旅游记者真好,经常免费到处玩啊。”
  我只好哭笑不得一一辟谣:我跟你们一样,上班时间天天在上班啊。
  下次遇见,对方仍会说同样的话。
  显然这样的对白,相当于“你吃了吗”,不必较真。
  重复次数多了,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聊聊,“旅行的时间和钱从哪里来”。
  作为一个爱旅游的普通上班族,职业、时间和钱,都没有给我出行带来多少优越感。我专栏里写到的地方,99%是我利用大小黄金周、年假等法定公众假期,自费前往的。很多很多的钱和随意挥霍的时间,并不是旅行的必要条件,关键是人的价值观,愿意为自己的热爱,去行动,去埋单。
  你想去哪里,放假就去。私人旅行和因公出差,所获感受完全不同。根据自己内心的召唤去旅游,比被动等待别人邀请,要靠谱得多。
  相信我,如果你真喜欢旅游,只要你迈出第一步,立刻就能体会梦想成真的快乐。比起买房买车娶美女嫁富豪,旅游是最易实现的人生追求,因为――无门槛,主动权在你手中。
  以我个人的经验,给各位一些参考。
  时间挤挤总会有
  先说我听到最多的吐糟:“我也好喜欢旅游,可是没时间”。
  亲爱的,你不是美国总统,你和我一样,每年可以享受长短不一的法定公休假日:春节、国庆,2个7天;清明、五一、端午、中秋,4个3天;元旦1天,周末一年累计100天左右;工作满5周年,还有至少5天带薪年假。如果你是老师、外地职员,你还比我多寒暑假、探亲假。每年把这些假期利用起来,去一些想去的地方,几年积累下来,你甚至可以环游世界。
  说到环游世界,我从未奢望一次在多少天内囫囵吞枣游遍全球。我喜欢深度自助游,到各地体验不同的生活。我的心得是,有生之年,一步步去我向往的地方,不给自己太多心理负担。
  从2004年,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起,每个假期,我会和闺蜜们约好,自助出去旅游。五一、十一,7天长假,会选择丽江、青岛、大连、厦门,三亚……这些距离武汉较远的旅游目的地;端午、中秋,3天假期,会选择上海、杭州、苏州……这些武汉周边的旅游城市,几年下来,国内几乎走遍。
  虽然多是热门旅游城市,但我通常不会去团队扎堆的热门景点,而是逛自己感兴趣的街头巷尾。
  比如在上海,人山人海的外滩对我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我更喜欢窝在东平路的老洋房咖啡馆看一下午书;在厦门,我没有住在游客爆满的鼓浪屿,而是预订了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站在房间阳台上一样可以看大海……去一个地方之前,我会做详细的功课,通常是看关于当地的有代表性的书、电影、历史建筑资料,我很少读网上的游记,每个人的品位和兴趣点不一样,我喜欢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发现哪里不错,就多呆一会儿,要是没感觉,再大的名胜,调头就走。
  我不喜欢赶路,这次时间游不完,下次再去,我不需要向人证明我到此一游过,也不认为反复去同一个地方是种浪费。所以,我的假期,总是节奏缓慢,步调闲适。
  2009年我达到带薪休年假工龄,5天年假加上前后两个周末,一共9天假。想看更远的风景,那年夏天,我和闺蜜相约一起休年假去东京,那是我们第一次出境自助游,一句日语不会的我们,没有任何不适。从日本回来,我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奇妙变化,对于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有了新的认知与规划。
  接下来的旅行,基本以境外为主,先是日本、韩国、泰国……这些亚洲国家。2012年春节长假,我和两位好友决定去欧洲看看,因为武汉有法签中心,我们将首次欧洲之旅目的地选在了法国。从签证到游玩,全程自助。在巴黎的8天8夜,我们扫遍圣母院、卢浮宫等精华所在;租住左岸公寓,像当地居民一样下厨逛市集;深入卢瓦尔河谷,进行3天曼妙的古堡之旅,在中世纪庄园城堡欢度大年初一。11天旅程,顺利安好,超乎预期。
  我喜欢的一个作家曾说,欧洲是精神故乡,第一次赴法,这句话我深有共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展开欧陆大地探索之旅。
  2012年6月,我拼上端午假期和年休假,再次去欧洲,去了英国,仍然是自己办签证,淘特价机票、找住宿,制订行程,在伦敦、湖区、巴斯、剑桥,度过美妙的十天假日。
  2013年6月,我再次拼上端午假期和年假,去了意大利和法国普罗旺斯。到威尼斯看双年展、到佛罗伦萨寻找心中的翡冷翠、到罗马沿着奥黛丽?赫本的足迹漫步……这一趟,在好友的鼓励下,我还进行了一项全新尝试,租车自驾游法国普罗旺斯。学会在国外自助缴过路费、自助加油,既开眼界,又长技能。
  不知不觉,上班这10年间,利用大大小小的假期,我已走过十多个国家,我并没有环游世界的雄心壮志,但我想,我会一直走下去,尽可能地去多看看这个世界。想想,当老得走不动时,回忆往事,能骄傲地说,我拥有丰富的一生,多么酷。
  也许你会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大龄剩女,没有家庭拖累,当然可以自由潇洒无牵无挂地到处跑,我们有孩子,老人,家务,哪有时间走得开?
  其实,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走不开的理由。你今天被孩子老人束缚了,明天也会被孙子重孙绑住双脚。也许你从来不会发觉,很多时候是你自己不肯暂时放手。
  常常和我结伴同行的一个闺蜜,有老公,孩子,公婆,她仍然能在春节跟我一起去法国。她老公开车接送我们去机场,从头至尾没有抱怨一句:大过年的,别人往家里赶,你们往外头疯。他理解团圆饭随时可以吃,假期不是天天有。甚至她上幼儿园的女儿,说下令我惊讶不已的句子:“我最崇拜我的妈妈,妈妈对我的爱,让我有了坚持梦想的力量。”为了感谢婆婆帮她带孩子,她特别给老人安排了一次柬埔寨全家游,皆大欢喜。
  还有一位好友,每年会抛下老公孩子,独自远行。她说,在婚姻里呆久了,别人选择出轨,聪明女人选择出门。换个地方,独处几天,吸吸氧,再回到世俗中来。一个女人若能在生活中自如地行走,她就不会怨气连天。何况,离开几天,丝毫不会影响家庭生活。
  我的这些热爱旅游的姐妹们,看似有些任性,其实,个个充满生活智慧。她们见识广阔,谈吐有趣,她们没有整天围着老公孩子问:“今天要吃红烧肉还是清蒸鱼”,同样赢得爱和尊重。需要她们秀厨艺忙装修时,她们一样很能干、很出色。
  你乐意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时间就回报你什么样的乐趣。
  有些人下班后,宁愿追赶拖沓冗长的电视连续剧,有些人喜欢在麻将桌上忘掉忧愁和烦恼。我并不觉得旅游比这些爱好高级多少,只要自己喜欢,愿意为心头所好花时间,时间挤挤总会有。
  并非有钱就有精彩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最关心旅行开销。“旅行的钱从哪里来?”也是常常困扰我的问题。即便你对旅游有再多热情和向往,没有钱,寸步难行。
  好在,看我文章的读者多是成年人,我们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一年中,拿出一两个月的薪水或是一次年终奖,奖励自己出去旅行一两次,并不是什么过分奢侈的事。
  在自己的能力和承受范围内,听从内心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我坚守的价值观。我很庆幸身边有很多跟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都没有很多钱,但我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大部分积蓄拿去旅行,把出门看世界,当作是对自我的投资。
  见得多了,会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美,一个人学会了审美,离丑的东西就会远一点;见到新奇的事,不再大惊小怪、咋咋呼呼……心胸宽广,淡定从容,是旅行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人,尤其是女人,很容易冲动消费,买和自己身份并不匹配的名牌包包和首饰;办各种不会坚持使用10次的健身卡;报去过一次不会再去第二次的烘焙班……也不愿意自己掏钱出去旅行一次。
  也许看起来,旅行比买东西烧钱,但只要合理规划,一年去一两个自己想去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即的事。要知道,一个中国城市街头最常见的普通款LV包包国内正牌价,足够你去一趟欧洲。
  长途旅行,主要花费是交通和住宿。在机票促销季或提前三个月到半年买机票,通常有低折扣。比如我去英国那年,英航做活动,上海往返伦敦2600元。我从国内往返欧洲一次获得的机票积分,可以兑换一张国内段机票。我有一对好友夫妇,他们在ipad上下载了所有航空和星级酒店的客户端,办齐了积分卡,只要接到优惠推送,就关注。因为一些航空公司和酒店集团积分可以通用,比如星空和天合联盟,达美和大韩,他们用积分不花钱从经济舱升过商务舱,用两晚800元光明万丽积分换到一晚拉斯维加斯价值6000多元的万豪residence&inn,在纽约曼哈顿下城的五星酒店免费升级到行政套房。截止目前,两人已经用很低的价格在国外住过洲际、希尔顿、铂尔曼等无数高级酒店。
  还有,只要你上网,一些大大小小的论坛,总会有热心快肠乐于分享的旅游达人,贡献自己的穷游锦囊、省钱攻略。多搜集此类信息,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出一趟国的性价比,远远高于去三亚、云南的成本,基本上每个普通上班族都负担得起。
  关于如何省钱,如何赚钱,我谈不上什么经验。有次采访蔡澜先生,他说:“打一份工不够,打两份,打两份工不够,打三份。”我的原则是,想去哪里,在自己的时间和预算都允许的条件下,就去。基本是,想去就去,说走就走,从不纠结。平时我不买奢侈品,不穿名牌,不逛商场。别人花20000元买包包,我拿这个钱去趟欧洲。包包会过时,旅行获得的成长经历,没有变故夺得走。这并非酸狐狸思维,如果我的钱足够多,我也可以两样都选择,也可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这不矛盾,如果只能选其一,我就选我能力范围内能到达的地方。
  旅途中,我很少购物,但我从不吝啬花钱去吃当地特色美食,住当地有故事的老房子,我觉得这些体验是比钱更有价值的人生宝贵财富。在东京,我起早床冒着风雨去筑地市场,吃过人气超旺的大和寿司;在威尼斯,我歪打正着误入一家意大利餐厅,吃过最正宗的海鲜大餐;在巴黎,在伦敦,在罗马,在卢瓦尔河谷,在普罗旺斯,在托斯卡纳,我住过梦想中的公寓,童话中的城堡,庄园里的别墅。这些写出来似乎有点吓唬人,其实并非想象中高不可攀,一年勤奋工作,犒劳自己“高端”一两次,完全可望又可即。
  很多时候,时间和钱,是我们给自己预设的困难和借口。
  并非有钱就有精彩。有些人纵使腰缠万贯,也会抱怨生活无趣,不知道日子怎么过才充实。有些人没什么钱,却活得有滋有味,言行举止,品位一流。懂得疲惫时找间环境好的咖啡馆,喝杯下午茶,透透气,只不过一杯二三十元的咖啡而已,再穷的人也喝得起。
  说来说去,还是看各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先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有机会拥有想要的生活。
  我认识的真正热爱旅游的人,生活中都是非常自律理智有主见的人。在不旅行的时候,认真工作,坚持运动。因为工作才能保证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去远行,运动才能锻炼强壮的体魄去感受潜水、跳伞、骑行等世间精彩。他们中没有谁不务正业,连生存都不能自给自足,也没有谁视金钱如粪土挥霍无度。
  所以,每次看到媒体报道谁谁辞职去旅行,谁谁卖掉房子去旅行,谁谁花50万元环游世界80天等等,我都觉得那是别人的人生,看看就好,如果鼓动普通大众盲从,就是不负责任的误导。
  旅行,是满足私人精神需求的一件事,并不是人人都必须去旅游,也不值得拿来同任何人攀比炫耀。没有什么地方非去不可,更没有什么地方不去会死。
  那些喜欢将“等我有了时间,就去周游世界”,“等我有了钱,就去旅行”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但永远挤不出时间,钱永远不够用的人,请永远不要羡慕别人游山玩水光鲜快活。
  如果你有耐心看完此文,现在不妨静下来问问自己,内心最向往什么,是否真的需要旅行,是否真的认为将钱和时间,花在旅途是值得的?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不论穷游或奢游,你都可以走很远。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段砚叹旅行,图文均为原创,点右上角按钮可订阅/分享。
  关于我:
  媒体编辑,上班时间在武汉,公众假日奔别处。10年来自助深度游走10多个国家。&
  乐于与爱旅行爱生活的朋友交流策划私人定制旅程。
  联系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学诚法师:快乐的生活哪里来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学诚法师:快乐的生活哪里来
雨雾南少林(图:龙泉论坛)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然而如何才能追求到真正的快乐呢?确实值得深入思考。看看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吧。
  每当我们坐到餐桌前时,我们会想,今天有什么好吃的菜?饭香不香?能不能每样都尝点?还是说,我今天需要工作、需要学习,为了保证工作中能够有充沛的精神、体力以创造出更好的价值,为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逻辑思维能更加清晰而去吃饭?诚然,我们不自觉地都会产生前者的想法。当这样的想法产生时,内心就会被自己的视觉享受、味觉享受所麻痹,而忽视了自己身体发自本能的真正需要。对美味的贪求,蒙蔽了肠胃给我们发出的饱足的信号,这时如果还警觉不到危险,那可怕的事情就会在我们离开餐桌的那一刻发生,很可能我们的下一站就改换到医院了。
  再比如穿衣。在今天铺天盖地的服饰广告、时尚资讯的影响下,很多人往往追求的是衣服的品牌、时尚、新潮,不仅如此,还出现了种种反季节穿衣服的奇怪现象。记得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只求风度,不求温度”。其实,对穿衣的基本需求,夏天仅仅是为了蔽体,而冬天则为了御寒而已。有位老法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曾经有位著名的影星去拜访他,影星对老法师讲,自己年轻时不懂得保护身体,穿衣只求好看、时尚,到了四十岁时,病痛就开始找上门来了,而且发展到现在,一身都是病,无比的痛苦。
  从吃饭穿衣的例子可以看出,人们忘记了本质需求,而错误地去追求枝末上的东西,本来是要追求快乐,结果得到的却是苦果。记得有人讲过这样一句话,贪求美味其实是在用二十分钟的快乐去换取二十小时的痛苦。
  有一个朋友,四年前在中关村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平时,他经常熬夜,第二天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后来,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对劲,脑子也变得越来越糊涂,他的员工也不得不跟着他一起“颠倒”工作,公司也接二连三出现了种种问题。后来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来到寺院与一位出家法师谈了自己的困惑。法师告诉他: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这好比太阳,早晨出来,傍晚下山一样;生活作息如果不遵循自然法则的话,对精神与身体其实都是有亏损的,不仅如此,还折损了白天的工作时间,然而一旦出现问题的话是很难弥补的。听了法师的教导后,他通过深刻反省,改掉了错误的生活习惯,几个月后,公司恢复了正常。
  佛家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就是我们种种不真实的想法。比如,认为食物的美味可以带给我们真实的快乐,华丽高贵的着装带给我们赞誉享受,我们身心可以获得真正的安稳。分别,就是在此妄想之上,我们不断地在各种美味或是各种服饰上面去进行比较,乐此不疲地去分析思维哪种食物的味道更美,哪件衣服穿起来更漂亮等等。执着,就是当我们找到了可口的饭菜、时尚的衣服时,我们就会认为它一定是快乐的,而且会带来长久的快乐,于是不断地去追求,从而忘了身体真实的需求。然而,正因为这种种的妄想、分别、执着,使得我们与佛无二无别的智慧、能力不能得到显现。
  佛法告诉我们很多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的生活方式;照着这些观念、方式去生活、工作,就能帮助我们摆脱苦恼,找回真实的快乐。
  我们是否应该从对物质的无限追求当中解脱出来,找回生活中并不遥远的快乐呢?
文章关键词:
15:10 09:49 14:13 17:00 16:51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佛教万年历凯风网版权所有“土豪”安邦的钱从哪里来?-华尔街见闻
<span id="tj-post-left-collect" class="collect" data-toggle="collect" data-active=""
data-post-id="212567" data-url="/stars/212567"
data-message="请登录后收藏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data-text="收藏" data-active-text="取消收藏">
“土豪”安邦的钱从哪里来?
安邦,这家在本土寿险市场位居第八的保险公司,今年以来无比强势地在全球疯狂扫货,手笔之大令人侧目。
在国外,安邦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100%股权,并购德尔塔&劳埃德比利时银行,从希尔顿手中接盘久负盛名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国内,安邦更是频频出手,将民生、招行、金地、金融街均收入囊中,持仓A股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
所有人都在纳闷:一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保险公司,是如何迅速崛起的?支撑其在资本市场不计成本吸筹的巨额资金,究竟来自何处?
首先,有钱任性的安邦有着一帮&土豪&股东。
,安邦保险的前身安邦财险成立于2004年,由上汽集团联合中石化等数家央企设立,最初的注册资本仅5亿元。不过,随后在股东雄厚资本实力的支持下,成立之后的安邦财险接连增资,2009年时已至51亿元。2011年9月再度增资至120亿元。
最大手笔的注资来自于2014年。今年4月,安邦保险股东就已大手笔增资180亿元,注册资本金达到300亿元。
保监会今年12月披露,安邦保险再度获准增资319亿元,增资之后注册资本金一举达到619亿元,资本金规模跃居市场首位,远超&亚军&人保集团的424亿元,由一家中型险企一举跨入保险巨头行列。
而多家媒体调查,除了股东注资,保费是支撑安邦金融帝国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今年1至11月,安邦人寿上海分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达到约109亿元,远超老牌保险公司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的91亿元、67亿元。去年同期安邦人寿在上海分公司保费收入仅有549.26万元,规模增加1984倍,如此暴增让业界大为惊奇。
在北京市场前十月的保费数据中,第一把交椅依然是平安人寿北分公司,保费收入为113.9亿元。而安邦人寿以原保险保费99亿元紧排其后,作为寿险老大的中国人寿只有68.5亿元。
保监会公布的前11个月保费数据显示,安邦规模保费达到564亿元。而2013年全年,安邦人寿原保费只有13.68亿元,投资类保费为82亿元。
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什么产品如此吸金,让安邦的保费收入突然暴增呢?援引一家上海市场排名前三的寿险公司银保渠道负责人的消息称,安邦保费暴增的奥秘,在于依靠远高于竞争者的保险和理财产品迅速蚕食市场。
下面的两款产品就很能说明问题,据《经济观察报》:
闵行沪闵路一家邮政储蓄网点的银保产品只有一款安邦长寿利丰保险,其他都是基金产品。安邦该产品的2年期预期年化利率为4.71%,五年期为5.84%,比银行定存收益高出不少。
该产品说明书显示,这是一款在人身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后,为了回馈客户推出的自主定价、收益固定的保险计划,一经投保利益就可锁定。
在建设银行网点,银保渠道只有两款产品,一个是新华人寿的惠福宝,保本保息年化收益4.5%,安邦财险的一个三年期安邦共赢三号投资型综合保险产品的收益却高达5.17%,比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国债都高出不少。
而两家网点的营销员推销的一个共同点则是,都是纯理财产品,附带的保险全都是赠送的。
不过,这种靠高收益、高手续费吸引来的资金成本很高,对投资收益的要求非常高。而安邦的投资策略也明显差别于传统的做法。
与以往注重资产配置和负债久期不同,安邦对于民生、招行等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并购整合银行地产等优质资产,除了股票权益类收益,还可以分享企业发展的长期利润。
《经济观察报》援引一家寿险公司银保渠道负责人的评论称,这种激进的模式对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的要求很高,如果大的投资环境好的话,还好;否则,风险累积形成滚雪球效应,一旦投资不能覆盖成本出现破产,这些公司将逃脱不了。
不过,另类激进、有钱任性的安邦最终是否能走出一条&颠覆之路&,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span id="tj-post-collect" class="collect" data-toggle="collect" data-active=""
data-post-id="212567" data-url="/stars/212567"
data-message="请登录后收藏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data-text="" data-active-text="">
<span class="endorse" data-toggle="endorse" data-active=""
data-post-id="212567" data-url="/vote/up/212567"
data-message="请登录后点赞哦。新人请猛点右下角“注册”加入我们。" data-message-type="warning"
请输入注册邮箱
用户名含中文、空格、特殊符号的老用户请用注册邮箱登录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使用邮箱注册
使用社交账号注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三盘牙套哪里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