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病重的病人简单皈依三宝的功德仪规

佛教音乐影视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本性法师:福州开元寺信众皈依三宝仪规
       
发布时间:日
来源:&& 作者:本性法师人关注&&&&&&
福州信众皈依三宝仪规
作者:本性
&&&&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某某,一心奉请
&&&& 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
&&& (三遍,三拜三起)
&&&&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 (三遍,三拜三起)
&&& 弟子某某
&&& 尽形寿,皈依佛
&&& 尽形寿,皈依法
&&& 尽形寿,皈依僧
&& (三遍,三拜三起)
四、开示(授法)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自净其意,是为佛教
&& (三遍,三拜三起)
&&&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三遍,三拜三起)
&&& 受皈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 (三遍,三拜三起)
--------------------------------------------------------------------------------------------------------------------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
佛教导航@1999-
|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三皈仪规显密双解》(四)(五台山比丘果戒)
复于所皈三宝而有住持一体之别。若不知之。恐执相昧理。偏理废相。
住持三宝是从事上讲,一体三宝是从理上讲。住持三宝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佛、法、僧。一体三宝就是六祖说的我们自性里的觉、正、净。说觉而不迷为佛,正而不邪为法,净而不染为僧。住持三宝加上一体三宝,一共是六个,这也是密宗里面的六皈依,其实跟我们的三皈依是一回事。他们除了住持三宝的佛、法、僧外,还有上师、本尊、护法,这三个叫三根本,是我们修行成就的根本。
根本金刚上师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法身佛;通达空性而圆满清净的正知正见就是本尊报身佛;戒律严谨,三业无过的行为就是护法化身佛。
又这三根本者:戒为无上菩提之本,清净戒行是离欲之根本;若不见性,修行无益,密宗说不见本尊,修法无益,正知正见是断惑之根本;清净自性合于正等正觉,归无所得,是圆满菩提之根本,所以密宗叫三根本。
又三根本者:真如自性(根本上师)是加持的根本;正知正见(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戒律严谨(护法)是利生事业的根本。这是我们说的一体三宝觉、正、净。自性觉而不迷为佛宝,就是密宗的上师;自性正而不邪为法宝,就是密宗的本尊;自性净而不染为僧宝,就是密宗的护法。我们要把这个搞清楚,尤其一些学习藏密的人,如果不懂教理,最好不要自迷,自迷则密,佛对众生何密之有?
谈到密宗,我顺便把密宗的皈依圣境图给大家讲解一下,因为现在很多人学密学的很糊涂,根本不知道表法的意义,这样学得不到任何利益,与了生死无关。
我们来看皈依圣境图,这是觉囊派的传承图。密宗不论是哪个派,都有这张图,如果学密宗的不知道这些所表法的意义,那么这个人不能学密宗。他把这个当成双修的双身像,然后找一些不持戒律的江湖人物,男男女女混在一起搞双修,这是非常糟糕的!而且他也不考虑上师要具备三种功德,只要见个喇嘛,会念个六字大明咒,就称人家为上师,这是非常糊涂和颠倒的!自己不持清静戒律,用酒肉供护法以求升官发财,结果家里召来好多狐黄白柳和孤魂野鬼,那肯定会吃亏的,是非常倒霉的!所以学密宗的人,如果不明白理相上的东西,千万不要学,否则非常容易走偏!
皈依境是把住持三宝和一体三宝以及这六个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图的整个轮廓来讲,密宗在修这个皈依的时候,他要观想一个很大很大的宫殿,宫殿有四个门,分别由四大天王把守,意思是把贪、嗔、痴、慢挡在门外,让我们断除这四种烦恼。在宫殿内的中央有一棵很大的如意宝树,由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翡翠、赤珠八宝组成,非常庄严。而在这棵树上,佛、法、僧三宝和我们的自性觉、正、净三根本这六个内容,按照一定的位置进行布局,表明了六个内容的相互关系,告诉我们修行的次第。觉、正、净三根本,也就是密宗所说的上师、本尊、护法。
我们看最上面的树梢是普贤王如来,下面有法身佛金刚持佛,报身佛时轮金刚和化身佛释迦如来,这三身佛是并列的。再下面是更钦笃布巴和多罗那他这两位觉囊派最大的祖师,他们的周围是上师,是历代祖师,也叫金刚上师。这些历代祖师的下面是本尊,中间最大的是时轮金刚,两边是父续、母续的百部本尊。在这些本尊的下面是佛、法、僧三宝,最下面树根这一部分是护法,就是戒律。墙内为出世间护法,全是菩萨的化身,墙外为世间护法,象四大天王,天王下面还有天女、紧那罗等,这些护法全部都有。
三宝有自性三宝和住持三宝,自性三宝是觉、正、净,住持三宝是佛、法、僧。觉而不迷就是自性佛宝,即密宗说的上师;正而不邪就是自性法宝,是正知正见,即密宗说的本尊;净而不染就是自性僧宝,是戒律,即密宗说的护法。这自性三宝也叫三根本,觉而不迷是加持的根本,一念觉悟就是相应,相应就是加持;正而不邪是成就的根本;净而不染是弘法利生的根本。
在这个图里面,护法是在最下面,为什么呢?我们说:“戒为无上菩提之本”,它是根本,是基础,所以护法都在最下面。因此严持戒律,你才能护持正法,弘扬正法。严持戒律,令正法久住,才是真正的佛教护法!
所以我们看图,戒律的上面就是住持三宝,在住持三宝里,中间的佛像是佛宝,佛像的两边是僧宝,一边是大乘菩萨僧,一边是小乘罗汉僧,最两边的书表法宝,这就是佛、法、僧三宝,这是建立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有了清净戒律,然后亲近住持三宝,最后得到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图上住持三宝上面的这些本尊。有了正知正见,最后恢复你的自性,就是本尊上面的金刚上师,就是我们的自性,证明你把自性证圆满了。记住!金刚上师就是我们的自性。这是从下往上讲的。
成就了你的自性之后,具备了图里面的四个功德,就是法身、报身、化身,还有三身上面的法界体性身。自性证得了,智慧具足了,行为做到了,这样具足圆满功德的人就可以当祖师,所以你看最上面的这些人都是祖师,密宗叫做上师。也就是说只有成就这种功德的人才能称为祖师,密宗才能称当金刚上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法、报、化三身不离一心,历代祖师彻证此理!
有本书叫《禅门宝典》,里面就有这样一句话。问:怎样的人才能称为祖师?答: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为祖。“明佛心宗”就是把佛的心已经知道、明白了。“行解相应”就是他的行动已经跟他的这个理解一致、相应了,这种人就叫做祖师。法身就是自性,报身就是智慧,化身就是行为。
我们继续看图,这三个身上面还有一个佛,这个佛叫做法界体性身,就是指我们的这一个心,而这一个心就具备了下面三身的功德了,没有如此功德者,如果自称上师便是魔王的大将军。
《楞严悬镜》里面憨山大师说:“依一心立三观,而以三观还证一心”。一心者,就是上面讲的法界体性身,密宗叫做普贤王如来,在这个图上就是最顶端中央的佛像。普贤王如来下面就是法身、报身和化身。中间蓝色的是法身,左边的时轮金刚是报身,右边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这三个指的就是三观,法身是空观,化身是假观,报身是中观。也就是说,你这个心具备这些功德的时候,你这个人就是祖师。这是从下往上的解释,我们自己就要走这条路,就是自度。如果不懂此理而修学藏密者,定是大仙、二神之类的野鬼教。
从上往下解释是度他的过程。一个人只要明佛心宗,行解相应,一心具有这三观,也就是把法身、报身、化身的功德都具足了,就是说,即明心见性,而且一切方便智慧都有了,同时行解相应,说的到就做的到,心里的这点东西能拿得出来,没有一点误差,这种人就是祖师,你若成为这种人的时候,你就是祖师。这时候,你流露出来的一切智慧绝对是正知正见,你能让一切众生得到正知正见,你能成熟一切众生的正知正见,所以看图中上师的下面,就是本尊。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修到这种功德的时候,他才能让别的众生得到正知正见,本尊就是正知正见。所以密宗说:“若不见本尊,修法无益”,这个本尊就是正知正见。我们禅宗说:“若不见性,修行无益”。还说:“修行别无修,贵在识路头”,这个“路头”就是正知正见,就是这个本尊,否则就是前面讲的“盲引愚痴,欲升反堕”。
接着往下看,一切众生得到正知正见的时候,才能接受佛、法、僧三宝,才能使正法久住。相反,如果众生得不到佛法的正知正见,歪门邪道、孤魂野鬼教就要来灭佛法,世间三宝就要灭亡。为什么?众生无正知正见,外道邪魔就把这些众生给欺骗走了,最终佛法无法弘扬,只有正知正见的众生,才能接受佛陀的教化,所以说学佛是智者的选择。
再看本尊下面的佛、法、僧三宝。中间的佛像,是释迦牟尼佛;旁边是菩萨,是大乘僧。另一边是罗汉,是小乘僧。最两侧是经书,这就是佛、法、僧三宝。而要想使正法久住,必须要严持戒律,所以三宝下面是护法,护法就是戒律,没有戒律,正法不能久住。
{居士问:请师父开示空、假、中。
{师答:《楞严经》叫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和空不空如来藏。天台叫做空观、假观和中观,这三观又对应的是三止,即体真止、方便随缘止和息两边分别止。体真止对应空观,方便随缘止对应假观,息两边分别止对应中观。而这三止三观又对应的是三谛,即真谛、俗谛和中谛。
真如自性就是法身,在显宗是觉而不迷为佛,在密宗是金刚上师;自性报身佛就是智慧,在显宗是正而不邪为法,在密宗是本尊;自性净而不染是化身佛,你的戒律清净,行为没有一点污染,这在密宗里对应的是护法。
天台里面,从三观讲,法身对应的是空观,报身对应的是中观,化身对应的是假观;从三止讲,法身对应的是体真止,当体即真。化身对应的是方便随缘止,报身对应的是息两边分别止;从三谛讲,法身对应的是胜义谛,也是真谛。化身对应的是俗世谛,也是俗谛。报身对应的是中谛;在《楞严经》里,法身对应的是空如来藏,报身对应的是空不空如来藏,化身对应的是不空如来藏。
然后我们把三止、三观、上师、本尊、护法和觉、正、净,还有戒律、智慧、正知正见这些全部统一起来,它能连成一个大网。佛法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整体,只要抓住一头,提起来就是一串子,个个都能对应起来,一个都漏不掉。
{居士问:师父,戒律是戒自己的,并不是戒他人的?
{师答:对!现在的人了解了一些戒相上的东西,就去对照别人的过失,从来不问问自己是否严持戒律?这是极大的错误!还有自己不持戒,到处跑着去求护身符,供护法等。殊不知,戒律就是最大的护身符和护法,只要你严持戒律,护法一定会来护持你。特别是学密宗的人,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三皈五戒的戒体,也没有正知正见,自己不严持戒律,还要用酒肉去供养唐卡和那些喇嘛的照片,还有乱七八糟的图片等护法的像,那你得不到任何利益,还会招惹一些孤魂野鬼之类的玩意,这是绝对的,不用怀疑!
讲完皈依圣境图,再给大家谈谈护法,特别是针对现在社会上密宗流行的供护法,我这里要详细说明一下。
自性净而不染为僧宝,就是密宗说的护法。也就是说,当我们清净不染,持戒严谨的时候,就能摄受护法。为什么呢?因为世间护法,他的分别心很重,当你这个人有戒律、有德行,他自然来护持你,如果你没修行,也无德行,他不护持你,因为他根本瞧不起你。
虚云老和尚曾经讲过一个公案,说当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条毒龙在一个地方上兴风作浪,经常出来伤害当地的众生,于是当地的施主就请了五百罗汉来降服毒龙。五百罗汉那多厉害啊!当时,五百罗汉想用禅定力赶走毒龙,于是就坐在那里入定,但是却没赶走毒龙。这时候有位持戒很严谨的僧人路过,就对毒龙说句:贤善远自除去。结果毒龙就走了。事后众人问他有何神通?僧人说,我平时持戒甚严,对轻戒也不敢违犯,并无神通。这说明严持戒律,则护法威猛,龙天拥护,所以毒龙敬畏而远离。也就是说,持戒严谨的人,就能摄受世间的一切护法。能海上师在《五字真言讲义》中也同样强调:修供和指配护法者,戒行必须要严谨,否则会自招其祸!
所以告诉你们,现在社会上到处流传的供护法,如果你的戒律不清净,你根本供不起护法。人家不是你养的狗,也不是你雇的打手,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哪有这样的事情?他是护持正法的,不是帮你去求名求利,升官发财的。很多人愚痴的很,自己贪心很重,也不严持戒律,供养护法一些好东西,就想让护法来护持他,这跟世间的行贿受贿有什么区别?如果在没有严持戒律的情况下,护法还来护持他,那么这个护法我们就要打个问号了。不是什么山精鬼怪,就是狐黄白柳,这个不用怀疑。因为佛教的护法,他的威力和功德都很大的,当年都在佛前发过愿,要护持佛法。你有道,他才发心护持你,并不是因为你供养他一些酒肉,好吃的东西,他才护持你,绝对不是这样的!
民间有句话叫“请神容易,送神难”,那些山精鬼怪、狐黄白柳等,你把这些东西一旦请到家里来,久而久之它就不想走了,想一直控制你。因为狐黄白柳、山精鬼怪这些东西业障很重,极难接受佛法的教化,尤其愚痴是畜生。它们修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一些神通,一有了神通,它们的寿命是很长的,有成千上万年,那我们人才几十年的寿命。所以你把人家请到家里来,等你死了之后,它就让你的儿女继续供养它,儿女寿命尽了,就让你的孙子供养它,就这样祖祖辈辈的把它供下去。所以你看世间那些顶大仙的、跳大神的,你打听一下他的祖上,往往都供的是这些东西,民间的大仙们说这是香根。而这些曾经供过它的、顶过它的人,死了之后就是它的眷属,就去了它那个道了,造业厉害的一并下了三恶道,十分可怕!这就是民间为什么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是非常有道理的。
它们的神通只是一些小神通,与一切烦恼相应,是业报神通,受业力的限制,修诸善法的时候,它的神通就失灵了。一般确实能帮着供养的人实现一些愿望,供养的人有贪心,它们也希望有人供养,所以彼此利用,讨价还价。你帮我发个财,我供养你什么。你为了眼前的那点小利益,一旦跟人家达成协议,那么对不起,你把你的子孙后代也给搭进去了,这叫愚痴!
这两年,我们去的地方很多,经常能见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出不了三种情况:第一、问他祖上是不是供过这类东西?第二、问他以前是不是练过什么功法?如气功外道等。第三、问他以前是不是找过巫婆、神汉?一般出不了这三种原因。
所以,你只要听到哪里搞什么气功外道,搞什么感应,求什么通,十个里面,有八九个人身上都附着非人,一点都不用怀疑。因为他跟的练功法的那个头,他的身上绝对附着一个鬼王或者魔王。你们看那些从台湾、东北、西藏等地,每过一段时间就出来一个,各自手段还不一样。什么养身术、林显宗的沟通术、供婴灵、河南助念团、山西小院等又不是传出来了吗?下一个还不知又是什么邪货呢!正是:末法时代的众生总想找个便宜,但总是祸不单行!
因此,邪魔外道是一家,狐黄白柳是一家。这是我们讲一体三宝和住持三宝的时候,顺带给大家讲的,都是经常碰到的事情。因此你们一定要记住!自己没有戒体,知见也没有,法也不去修,你还想供这些东西,绝对是要吃亏的!
好多学密的,喇嘛们都让你们供护法,说能让你的生意好一点,你就乖乖供起来。如果你是居士,你先问问自己的三皈戒体怎么样?如果你受了五戒,你问问自己是否严持五戒?连三皈五戒的戒体都没有,你就不要供,因为护法根本不护持你。我们佛教的每条戒都是有护法的,我们叫护戒神。如果你没有戒体,你就没有护戒神。在家人如此,出家人也一样。我们汉地古往今来都不专供这些东西,为什么呢?护法是跟着你的德行走的,你只要修行上严谨,不需要你供,护法自然来护持你,因为他们在佛前发过这个愿。相反,你的德行上不去的时候,你供护法,人家理都不会理你,而那些狐黄白柳、山精鬼怪就乘机进来钻空子,冒充护法让你供养。为了让你相信,还给你显个小神通,达成你的一些愿望,你就觉得供护法灵的不得了。
我们看藏密的一些护法,有世间护法和出世间护法之分,还有共与不共之分。什么叫不共呢?就是他们在供养护法的时候写的很清楚,说保佑他们藏区怎么怎么样,或者他们这个派,这个法脉,只是特指在藏区这个区域。还有小到一座庙,都有各自的护法,这叫不共护法。由于政教合一,各派系的政治利益直接影响到各派系,甚至各寺庙的修法和护法都不一样。那些护法是世间鬼神,有一些是出世间共同护法,不分地域、派系,所有佛法都护持,这些护法摄在三宝里面,随我们的戒体而行。那么好了,你们在汉地供养藏地的不共护法,能起什么作用呢?因为世间鬼神都有一个土地的关系,不论它们走到什么地方,土地神都是老大。比如说,它们来榆次这个地方,榆次这里的土地就是老大,它一点办法都没有,有的甚至来也来不了,除非是有一些特殊的因缘。
讲完这个我们再回到一体三宝和住持三宝,一体三宝是理上的,住持三宝是事相上的,两个都要清楚,否则“偏理废相,执相昧理”都是不对的。
比如说,有些人对事相上很执着,说你这个水应该怎么怎么供,你供的不对,佛菩萨会不高兴。香应该怎么怎么烧,否则佛菩萨不高兴。或者说,今天不能干这个事情,明天不能做那件事情,早上不能读这部经,晚上不能诵那部经。告诉你们,佛法里面没有这些说法,凡是这么说的,全是执着于事相,不懂佛法。因为规矩和讲究,必须要从我们佛法的正知正见里出来,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说法,不要轻易相信。
居士当中到处流传着一些怪的说法,非常之多,不知道从那里来的?绝对不是我们佛教里面的东西!难道修行还能有限制吗?我们修行是要了生死的,难道你能肯定自己是白天死还是晚上死?是在这里死还是在那里死?人一口气上不来就没命了,你还给自己套上那么多限制。只要能用功,只要能精进修行,不要管晚上还是白天,也不要在乎地方是干净还是污秽,说不定你在上厕所的时候就死在里面了,难道你还不在厕所里念佛了?
因此我们对道理一定要明了,不能只执着于相上的东西。有人说发菩提心,说去某个地方干点活就是菩提心。说这是因果那是因果,我吃两口饭,然后塞几块钱,就不背因果,这种知见实在是荒唐之极,把真的东西都丢掉了!所谓:天下丛林饭是山,随缘到处任君餐,今生吃了佛家饭,结下来世佛门缘。
还有一种情况是“偏理而废相”,就是说,看了两本书,或者听了几句法,就在理上绕来绕去,事相上的东西却不重视,也不去做。因为相是表法的,必须要去做的,所以说理事都要做到,不能偏于一项。
是故我今先为示明。所言住持三宝者。如来出世。夜睹明星。树王得道。是为佛宝。
维持正法,令其久住,就叫住持。这是指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的佛宝,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最初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大彻大悟。
依一实相。说四谛法。是为法宝。
实相就是前面给大家讲过的宇宙生命、身心世界最彻底、最根本的那个东西,也就是性觉灵明的那个性。也是前面所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没有颜色味道,没有形状的那个东西。虽然是这样,但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和我们十分亲近。就是前面说的清净之理,真理。依此真理说了四谛,四谛是苦、集、灭、道,也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是法宝。
初度陈如五人。召善来比丘。是为僧宝。
那个时代的人,善根是很深厚的,所以这五位比丘叫做善来比丘。比丘从上往下有好几种,善来比丘就是善根、智慧最好的人。当时他们到释迦牟尼佛前顶礼三拜,说:世尊,我想发心出家修道。佛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话音一落,人家的头发就自然掉了,诸天供养的袈裟就自己披到身上了,当下就能显现僧相,这就叫善来比丘。这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的三宝,既佛宝、法宝、僧宝。
佛灭度后。以刻铸图绘如来遗像。是为佛宝。
这是佛灭度后的三宝。佛宝就是雕刻的、画的佛像,而且必须是佛像,不是人像。在《造像量度经》里,把造像的原则、规则和比例说的非常详细。现在几乎没有地方能这样如法的造像了。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样也不能缺。但现在塑像不那么严格了,我们走了很多地方,看到很多佛像,还不如有些在家人的相好看呢!众生眼根为利,人家一见如法的佛像,一起欢喜心,就种下善根了,你造的佛像不如法,他看了不起欢喜心。民间有的地方的做法非常荒唐,随便拿个泥巴一捏,就说这是佛像。因为佛从心生,由此可见,众生的心很颠倒。如果连一个庄严的佛像都供养不到,众生没有福报。就跟我们早上讲到的,将来人的福报还不如鬼神的福报,好的佛像都被鬼神偷走了,他们拿去供养了。
过去,寺院一些破损的佛像和经书,实在不能用的,正规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因为人无法供养了,就把这些残损的佛像和经书放到干净的山洞里、山坡上,或者房顶上,让鬼神去供养,让鬼神去种福田。因为人的福报要比鬼神的大,所以人无法供养,就留给鬼神去供养了。可是到了我们这个末法时代,整个给倒过来了,人的福报降低了,鬼神的福报反而上去了,所以留给人间的都是不好的、破损的,好的都被鬼神偷走了。总之住持三宝中的佛宝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来考证,没有这个特点就不是佛像,当垃圾处理。
贝叶黄卷。三藏圣教。是为法宝。
法宝就是我们现在看的经书。当然,必须是佛法内正规的经、律、论三藏,是历代祖师们都认可的,是大藏经里面有的,而不是现在的人们,搞学术研究出来的东西,更不是一些人增添、附加或发挥后自己写进去的文字。这些文字不算法宝,不能与经书放在一起。总之,真假经书以四法印来考证,《弟子规》、《感应篇》等不属于三藏,更无四法印,不要破了三皈戒体!
剃发染衣。严净毗尼。绍弘佛化。是为僧宝。
“剃发染衣为相,严净毗尼为体,绍弘佛化为用”,这是住持僧宝的体、相、用。也就是说,他的相貌是剃发染衣,他的特点是严净毗尼,他的作用是绍弘佛化。我们要注意,没有这三个条件就不是住持僧宝。所以很多人都说,只要显僧相的都叫师父,这是邪见人和恶人的一种说法,给一些破坏佛法的魔子魔孙给了一把断送众生善根慧命的利刀。《涅槃经》说四依四不依时,讲的很清楚,对恶见、邪行的人,不能因为他披着袈裟就去礼拜他,没有这三个条件,就根本不在僧数里面。因此,真假僧宝用“剃发染衣,严净毗尼,绍弘佛化”这三个条件来考证,缺一个都不是僧人,都不是你们的师父,否则破三皈戒!现在,大陆和台湾都有不少会道门的人,还有一些顶大仙和气功外道,都出家收徒众、接寺庙,他们哪里具备这三个条件?
所言一体三宝者。以实相慧觉了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双忘双照三智圆觉。是自性佛宝。
“一体三宝”,刚才给大家讲了,就是觉、正、净,密宗称为三根本。为什么叫三根本呢?因为它是我们成佛了生死的根本所在处。自性佛宝,密宗叫金刚上师;自性法宝,密宗叫做本尊;自性僧宝,密宗叫做护法。
“以实相慧”就是我们讲的宇宙生命、身心世界最根本、最彻底的道理,以这个道理觉了诸法。“觉了诸法”就是万事万物都能在这个道理的基础上成立,世出世间法,一切唯心造。这里的“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为无为法,有漏无漏法,了义法和不了义法,全部都在内。
“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指的是天台宗里的三止、三观。三观指空观、假观、中观;三观对应的三谛是胜义谛、世俗谛和中谛;对应的三止是体真止、方便随缘止和息二边分别止。
那么什么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非空非有”就是不取、不执著的意思。“非空”者,不执著在二乘的空性境界,也就是说,不取涅槃。“非有”者,就是不取凡夫众生的颠倒境界,不受轮回。总的来说,就是不住生死轮回、涅槃两边,所以叫做“双忘”。“亦空亦有”就是不舍的意思。我们上午也给大家说过,佛法的修学必须要有两个东西,一个就是知见,一个就是次第。这里的“空”就是知见,我们不能没有这种空性无我的知见,所以叫做“亦空”。我们也不能舍去众生而成菩提,所以叫做“亦有”。《文殊菩萨五字真言》说:“成佛之父母亦一切众生”。也就是《华严经》里讲的:“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要想成正等正觉,不能没有众生,所以叫做“亦有”。“双忘”对应的是“非空非有”,“双照”对应的是“亦空亦有”。
“三智圆觉”。三智指根本智、差别智和道种智。
根本智就是刚才给大家说的这个“空”,宇宙世间、身心世界最根本的实相就是“空”。你看五道十地里面讲的五道,有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证道。这里面的见道,就是见到这个“空”,“空”就是法性之理。所以我们常说:梦中明明有三界,觉后空空无大千。明白了这个“空”,就得到了根本智。
我们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集起为心,思量为意,分别为识。为什么说“集起为心”呢?你们仔细听!平时我们起心动念,打个妄想,内容都离不开我们从小到现在,在生活中留下的印象,或者从生活中、书本中学来的东西,起心动念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个范围。那么我问你们,如果在你刚出生的时候,就把你关在一个黑房子里,什么人都不让你接触,什么东西都不让你学,让你彻底与外界断绝,一直长大,那么你起心动念还能打出个什么妄想?因为你的心里面一点印象都没有留下,你去那里打妄想呢?所以叫做“集起为心”。“集”就是集中,累积的意思,也就是把六根、六尘、六识里面留下的全部的印象积累起来,就成为我们的心。
由此我要进一步问你,如果没有累积的这些印象的话,你还有没有心?如果心都不可得,你说唯心造,唯的是哪颗心?由此可得一个结论,就是“空”,这个问题,你们要好好思考。
如果“集起为心,思量为意,分别为识”这三个都没有的话,心意识了无可得,就是“空”。因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地水火风都是由我们无量劫来的贪、嗔、痴、慢留在第八识田中的习气种子在外面衍变出来的一种幻像,那么贪、嗔、痴、慢的习气种子离不开我们的心,如果没有累积的过程,心也没有,当心没有的时候,习气不可得,习气烦恼不可得,地水火风就不可得,三千大千世界就了无可得。你们好好思维!如果三千大千世界当体既空,不要说我们的世界空了,天堂、地狱、诸佛的世界都空了;海里的鱼虾众生,它们的心也空了;陆地上跑的这些狼虫虎豹,它们的心也空了;地狱、恶鬼道的众生,它们的心也寂灭了;诸天、罗汉、菩萨的心也寂灭了。这时候外面没有一个器世界,里面也没有一切心,那时候是个什么境界?而且你绝对不会消失的,这一点你放心,有的人害怕这一点,说自己没有了,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消失了?不会的,还有一个真实的你存在,就是《涅槃经》里的常、乐、我、净,这就是根本智,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第二种智慧叫差别智,就是一切众生所具有的不同的智慧,世间智慧和出世智慧。放牛的牛倌有放牛的智慧,放羊的羊倌有放羊的智慧,种菜的菜农有他种菜的智慧,社会上搞科研的人有他搞科研的智慧。人是如此,非人也是这样,海里面的龙王、阿修罗有它自己的智慧,诸天人也有它们的智慧。而诸佛菩萨为了度一切众生,他必须要具有一切众生的这种智慧,否则,众生不会服他,佛就无法度众生。
曾经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放牛的去问释迦牟尼佛,听说佛是一切智者,请问,我如何放牛,才能让我这个牛群兴旺起来?佛就给他讲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大小的牛,应该在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吃草,什么时候休息,讲了很多很多。这个牛倌听了后,佩服的不得了,说我放牛放了几十年,还没有这么多的经验,世尊不愧为一切智者!然后很欢喜的皈依三宝,成为佛弟子。菩萨为什么修六度、万行?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到一切众生的智慧,得到差别智,所以诸佛菩萨都有差别智。当他示现一个将军,那他一定是个很了不起的军事家;当他示现一位帝王,那他一定是个很了不起的政治家;当他示现一个医生,他绝对是个神医。因为通过无量劫的修行,他把那些智慧都熟练地掌握了,所以,差别智就是诸佛菩萨为了度众生而掌握一切众生不同的技能。
这不光是人类的技能,你看《大般若经》里面讲到:菩萨求智慧,当到五明中去求。五明指医药明、工巧明、声明、内明、因明。
简单给大家说一下医药明。我们人间有中医、西医、藏医、蒙医等等,种类已经很多了,但是佛法里的医药明,不光是研究人类的东西,他还知道龙宫里有什么药,该怎么取,能治什么病;知道阿修罗的宫殿里有什么药,该怎么取,能治什么病;还知道山精鬼怪、狐黄白柳有什么药,该怎么取,能治什么病。你们听过山精鬼怪、狐黄白柳的药吗?我告诉你们,仔细听着!以前有练气功的,还有顶大仙、供神的,练气功的把手往空中一伸,说是在接药,过一会儿药真的就来了,而且这个药就能治病。我们还见过在一些地方上的鬼神庙里,什么娘娘庙、奶奶庙、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庙,有人在神像前不停的磕头,磕了半天,当的一声,那个杯子里就真的有个药出来了,拿起来一吃绝对能治病。为什么?这个药就是鬼神的药,狐黄白柳的药,所以,在佛法的医药明里,整个所有众生的医药全部都是要求了解的。那么,这些练气功、顶大仙的,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求来的这些药是鬼的药,如果知道的话,他绝对不敢吃的。还有一种药叫冰片,天然的冰片是怎么来的?是蛇冬眠的时候,在它的洞里产生的一种物质,那个东西很珍贵的,现在都是人工合成的。
声明就是语言文字类的东西。在我们人间,有汉语、英文、藏文、蒙文等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语言,但佛法的声明里不光是人类的文字,还有其它一切众生的文字语言,包括非人、畜生等等。
差别智大概就说到这里,下面谈谈道种智。
道种智是我们佛教内部的智慧。也就是说,五道十地,从一个凡夫发心,一直到成佛,这中间要经过哪些次第,每一个次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德,主修什么法,这都要知道。
比如说五道里面的资粮道,当这个人资粮道满了有什么特点?资粮道又分为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那么智慧资粮圆满了有什么特点?福报资粮圆满了有什么特点?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都不圆满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当然,如果资粮不圆满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补救?这些东西必须要明确。再说加行道,汉地的加行道在藏地就变成了五加行。加行道修好的人有什么特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见道也如是,见道圆满的人有什么特点?以前给大家讲过见道位的人有四种特点,有四种功德,当你掌握了这个,某个人说他到了见道位,我们就拿这四个特点来衡量,如果不符合这四个标准,证明他不是见道位。
所有的这些在道种智里判的非常清楚,做为修行人,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些。到了成佛的时候,三种智慧全部圆满具足,所以称为三智圆觉,也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所觉法性之理。三谛具足。是自性法宝。
前面我们讲过,清净之理名之为法,道理一旦清净无染就是法。按照六祖讲的:正而不邪名之为法。按照密乘来讲,见自本尊就叫做法。因为它不从外来,所以叫做本尊。你看密宗有修气脉明点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在正知正见的正法上,否则修那些东西便落入外道。
“三谛具足”,“三谛”是真谛、俗谛和中谛,对应天台说的三观,即空观、假观、中观。天台因此三观而立三止,即体真止、方便随缘止和息两边分别止。体真止对应的是空观,是真谛;方便随缘止对应的是假观,是俗谛;息两边分别止对应的是中观,是中谛。三谛跟前面讲的三智也能对应上,真谛与根本智对应,中谛跟道种智对应,俗谛与差别智对应。我们学佛之人,虽然知道世间一切都是假的,但我们不坏世间相。有的人说,既然一切是空,那么就不用持戒了,就不用遵守世间法律了,这叫什么?坏世间相,这是一种邪见!&
比如前一段时间,有个练菩提功的带了一帮人到我这里,说他们也是念佛的。我说你连三皈体都没有,你是什么念佛的?你就是趴在佛菩萨背上的外道,狐黄白柳是附在人的身上,而你们是趴在佛菩萨的背上。当时他们不承认,说觉而不迷就是佛,正而不邪就是法,净而不染就是僧。我说你不要说这个,首先你口中说空,行在有中,怎能是觉?不见圣贤,自立一宗,岂能是正?狂慧取空,坏世间相,这也能称为净吗?你根本没理解觉、正、净的真实意义!狂慧取空,坏世间相,这在佛法里是最大的一种恶见!狂慧就是有一点点智慧,但是落在狂里了,把世间的一切相全部毁掉。佛法是随顺世间而建立佛法,但这里的随顺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并不是随顺世间的颠倒和邪见,对于遇到颠倒邪见的境界时,佛法讲要发心,对于能建立佛法的这种因缘出现的时候,我们要随缘,现在很多人分不清随缘和发心。
比如出家。你看现在的年轻人出家,哪个家里的人会同意?很难的!这个时候你要是随缘的话,就出不了家,那怎么办呢?你就要发心,发心要出家。所以当我们度众生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他们自己的习惯和风俗,一般这些都不会影响佛法,我们就要随顺,这就是随顺世间而建立佛法。
此觉慧与理事和合。是自性僧宝。
这是净而不染。当理绝对清净的时候,与它和合的事绝对也是清净的。对于僧宝来说,你身、口、意三业清净,所做所说的都和佛教清净的理论完全一致了,就叫“自性僧宝”。
这关键在于戒,戒律上不去,不能称为净。在密乘的三根本里来说,就是护法,也就是戒律清净,才能摄受护法,戒律不清净,不能摄受护法。护法者,与你的清净解脱相应,起到护持作用的才叫护法。如果和你的贪、嗔、痴、慢相应,反倒增加了你的贪心,那不叫护法。显宗历来不专门供护法,原因是世间护法虽然没有了生死,但都是很有德行的,看你这个人有修行、有德行,人家就发心护持你,不用你去供养。人家的福报本来就很大,还需要你供它吗?在当年的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祗,这都在佛前发了愿的,要护持如法修行的佛弟子。所以它护持你,是因为人家的发心,而不是你供养。一切德行里面戒德最高,如果戒律不严谨,你的德行是上不去的,德行上不去,护法不护持你。
而住持一体。悉称宝者。不为世法之所侵凌故。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故。
“不为世法之所侵凌故”说的是住持三宝。因为皈依僧是众中尊,为什么呢?因为严持毗尼(戒律的总称),舍弃世间的一切名利、欲望,世间人尊敬你,龙天鬼神也尊敬你。因为你和世间是两开的,所以你不会被世间法所污染。因为你行持的是出世间法,与世间法毫无关系,所以世间法污染不了你。
“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故”这说的是一体三宝。烦恼是六根、六尘、六识留在你自心里面的习气,而自性里面的觉、正、净叫做三根本。烦恼可以除干净,但自性里面的觉、正、净不增不减,不受烦恼的污染。
所以“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故”说的是自性三宝。“不为世法之所侵凌故”说的是住持三宝。
所言皈依者。显宗论云。救济义。以皈依三宝。能息无边生死苦轮。远离一切大怖畏故。
当我们皈依三宝后,能息灭无边的生死苦轮。前面给大家说了,生死的根本是因为有烦恼无明的习气。也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之所以生死轮回,就是因为我们无量劫来已经沾染上贪、嗔、痴、慢的习气,轮回的是这个东西,老百姓把它叫做灵魂,而投胎转世的也正是这个东西,而不是你的自性。当你修到贪、嗔、痴、慢的习气种子一点都没有的时候,告诉你,就没有灵魂了,阎王老子那里就没有你的名字,三界之内也没有你的份,我们就了生死了,所以叫做“能息灭无边生死苦轮”。没了一切习气,自然会断除我法二执,破了执着,心中也就没了一切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所以说“远离一切大怖畏故”。
我们有睡魇的经验,当你睡魇的时候,身体不能动,也出不了声,但心里很明白。告诉你们,因为身体不是你自己的,是假的,所以鬼神能弄住它,而你心里那本来明明白白的东西,是你自己的,是真的,它们就控制不住。如果有一个明白人,在梦魇的那一刻,不动,也不挣扎,就静静地守住这个本自清净、本不动摇、明明了了的那个东西,他当下一切恐怖全部消失,所以说“远离一切大怖畏故”。
藏地有个大修行人叫做密勒日巴,开始是修诛杀法的,属于邪法,那一念咒是很厉害的,威力非常大,后来他皈依佛法,修学正法。有一次他在山里静修,一些非人,就是老百姓讲的妖魔鬼怪来找麻烦,挡在他的前面就是不走。密勒日巴就开始打印、持咒,想把这些非人赶走,但念了半天,那些非人动都不动。密勒日巴对教理也很通达的,马上就想到了他们藏地的《心经》,这个《心经》要比我们汉地的《心经》长一点,在最后有这么一句话:寂灭第一道,无为第一道,空第一道。也就是寂灭好,无为好,空好。翻译过来,大意就是这样。密勒日巴想到这里,就回光返照,守在寂灭的地方,静静的住在那里。等坐起来后,那些非人都不见了,所以说“远离一切大怖畏故”。
没有智慧是贫,没有福报是穷。令得智慧破无明暗,归寂光地,到安身立命处,远离一切大怖畏,所以说是“救”;知道自性本自具足,如摩尼宝珠,受用无尽,更无向外痴求之心,息灭一切穷苦妄想,所以是“济”。因此“救济”是对“贫穷”来说的。“贫”,就有挂碍有恐怖,“穷”,就有炽求,有苦迫。如今回光返照,见五阴皆空,心有所皈,无有挂碍,远离恐怖,就得“救”了。同时自身常亲近三宝,清净自立,知足安详,更无尘劳痴求,身有所依,无复穷苦,也就有“济”了。
须知舍住持三宝。别无一体三宝。离一体三宝。更无住持三宝。
虽然每个众生都有和佛无二无别的智慧德相,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知正见的僧人按照佛说的法本给你原原本本的讲解、开导,你永远都不会明白,所以“舍住持三宝。别无一体三宝”。
“离一体三宝。更无住持三宝”,就是说从释迦牟尼佛到历代的祖师,都是通过自己的修行把这个正法传承下来的。也就是说,你们自己修证,把你自己的觉、正、净的东西真正的显露出来了,把性觉灵敏、寂照真常的那些东西,大手印、大圆满真正的放出来了,那时候,一体三宝就变成住持三宝了,所以说“离一体三宝。更无住持三宝”。
住持是相。相即性中之相。一体是性。性即相中之性。性相一如。二而不二。
“住持是相”,“相”就是事的意思。“相即性中之相”,“性”就是道理。也就是说,这个事它是道理里面的事情。“一体是性,性即相中之性,性相一如。二而不二”。也就是前面讲的:理,非相而不能表,非事而不能明;事,非理而不能通,非相而不能现;相,非事而不能立,非理而不能解。
迷之者。流转生死。悟之者。成等正觉。
就在迷和悟的一念之间,对这个意思能够明白、觉悟,就能成正等正觉。反过来,对这个意思如果不明白、迷惑了,那么就叫流转生死。所以禅宗说:若不见性,修行无益。密宗说:不见本尊,修法无益。这个见性和本尊,就是悟,开悟皈依三宝的真实意义。
了生死,成佛道,是否轮回,关键是要把这个一体三宝和住持三宝的皈依能够真实的理解,如果你不明白,告诉你,你就要流转生死。而不是说,你修炼一些什么东西,人家给你些什么东西,或者你在外面找到一个东西,供养一个大仙、护法,或者你跟上一个什么样的活佛、高人等,你就能了生死,没有这样的事,关键在迷和悟的一念之间,也就是对三宝的皈依戒体是否真实?
汝今既能深信皈依住持三宝。
也就是说,你们做居士,念佛修行,肯定是相信佛法的,相信佛真实不虚,相信佛说的法真实不虚。你们既然来这里听这个法,你们肯定相信果戒(师父的法名)真实不虚,如果你们不信,是不会来听法的。如果不信来听法,佛法叫做盗法,盗法有过失,有欺法之过。我们常碰见这样的人,他心里面装满了外道的邪法,你讲法的时候,他也来听,就是想看看你到底能讲出些什么东西?是比我的这个法高,还是低?是比我知道的多,还是少?带着一种考证你的心来听法,这样的人有欺法之过。告诉你,自己种的因果自己承担。这就是说我们要深信皈依住持三宝。我果戒说的法是以法本来说的,法本法本,诸法之根本。
则本有一体三宝。法尔具足。
觉、正、净三根本你们本来就有,每个人一点都不少。也就是上师、本尊、护法三根本莫向外求。心外有住持三宝,是善知识。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否则,法不迷人人自迷,迷则自密,佛对众生,无密可秘。
如是性相不乖。理事双明。方为真正受三皈者。
“性相不乖”指道理也明白了,事也做了,理事圆融,理事无碍,这样才是真正的受三皈依,如果不是这样,不得任何利益。
汝已谛闻我语。一一能解否。
这些话你们能够理解吗?(现场有人说不是很理解)。
师说:不理解,你们就要好好学,因为三皈依是我们佛教的根本戒,也是根本法,这需要一辈子学下去、修下去。有些人把三皈依误解了,认为我今天皈依了,拿了个皈依证就完事了,告诉你们,虽然你拿了皈依证,如果连这些道理都没有明白,那么你们真正没有戒体,不得任何利益。什么时候被野鬼教的骗去顶仙、跳大神了,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跟上了善知识了。野鬼教所谓的“佛事”就是跳大神、驱鬼,他们叫超度、度众生。所以我们当初去藏地,那里的老百姓修的很简单,人家一辈子就修个皈依,然后就念个六字大明咒,反而我们汉人学密宗显得非常复杂,所谓:法不迷人人自迷,迷者自密。因为三皈依就是根本,如同一棵大树的树根,教、宗、律、净、密就是上面的枝叶,如果你把根本搞好,上肥浇水,枝叶肯定很茂盛的。如果你把根丢掉了,只在枝叶上浇水、施肥,树是会死的。因此三皈依一辈子都得学、一辈子都得修!
我们见过的一些老和尚,在一些公案里也有,请老和尚开示的时候,老和尚怎么说的?很惭愧啊,我这一辈子连三皈依都没修好!由此可见三皈依的重要性,如果你把三皈依学好,教、宗、律、净、密全部都摄受到里面了。也就是说,你修三皈依,和教、宗、律、净、密都没有矛盾,不论哪个宗,都必须要学好三皈依。不管你是参禅的,还是念佛的,或是持咒学密,或是持戒学律,只要是佛弟子,你老老实实的学三皈依,都和他们没有矛盾。这个是知见上的问题,所以在我们佛教里叫做见戒,就是知见上的戒,是根本戒,比杀、盗、淫、妄、酒更重要,因为三皈戒决定着一个众生的种性。
因此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佛弟子,就在这三皈依上考察,其它的五戒、八戒、十戒、菩萨戒、具足戒,全部都是建立在三皈依的基础上的。你看我们前面讲的五种三皈: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具足戒三皈。为什么都带个三皈呢?因为它是根本。假如你破了菩萨戒、破了五戒、破了沙弥戒、破了比丘戒,告诉你,你三皈依的戒体还没有破的话,佛法还承认你是佛弟子,只不过你是破了戒的佛弟子,是一个堕落了的佛弟子,千佛出世依然会度你。相反,如果你破了三皈依的戒体,种性就变了,已经不是三宝弟子了,千佛出世不度你。
比如说这个喝水的杯子,有瓷的、有铁的,还有一个黄金的,都是喝水的杯子,但本质不同。黄金的杯子破了,依然是黄金种性,三皈戒就这么厉害!三皈戒有护戒神,如果真正的居士,真正的三宝弟子,只要有了三皈的戒体,我告诉你们,狐黄白柳、山精鬼怪不可能附你的身,你也不可能出现那些鬼鬼神神疑难的病,只要出现那些问题的居士,他的三皈戒体绝对有破、有漏,这个不用怀疑!三皈戒体只要修好,你不但今生今世戒体坚固,你的护法很厉害,来生来世你的护法都很厉害,你的那个护法是我们佛教的护法。
好,今天先讲到这里,我们现在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皆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南无阿弥陀佛。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皈依三宝是哪三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