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业厅网站就知道统计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数字啥时候改革

省林业厅厅长程中才来明调研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省林业厅厅长程中才来明调研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日   点击数:78   来源:明光市林业总站
&&&& 4月24日,省林业厅厅长程中才到明光市调研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省林业厅办公室主任林高兴、省林业厅国有林管理局局长邢炜,滁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吴胜智,明光市委书记许光友,副市长程军才,滁州市林业局、明光市林业局有关人员陪同调研。
&&&& 在鲁山林场,召开了国有林场改革座谈会。明光市林业局负责人汇报了该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情况;鲁山林场、西桃园林场、紫阳林场和国有苗圃负责人介绍了国有林业单位基本情况;部分林场职工就即将开展的国有林场改革谈了自己看法,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 明光市现有3个国有林场,属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均为上世纪50年代末建场。目前明光市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10.368万亩,其中有林地10.08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7.2%,国家级重点公益林6.6901万亩, 占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的64.5%。全市国有林场现有职工417人,其中在职职工207人,退休职工210人,所有人员均未纳入社会保险范围。
&&&& 自九十年代以来,明光市国有林场受资源条件限制,收入来源单一,职工工资长期不能足额发放,林场发展面临巨大困难。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同时近两年在明光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国有林场积极参与城乡绿化建设,林场职工收入得到了一定改善。
&&& 日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后,明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研究部署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明光市林业局多次深入林场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集中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并结合林业生产,与职工交流谈心,收集林场职工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意见建议。
&&&& 通过听取汇报和座谈,程中才对明光市国有林场改革前期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对该市林业系统职工为林业发展和生态林业保护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赞扬。他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对国有林场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我国林业发展史和生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各单位要学深学透,把握文件精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顺利实施。要积极引导,抓紧制定改革方案,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证改革不走样,使林业生态和职工民生得到保障。要在资源监管上抓落实,坚决把住保生态、保森林资源不破坏、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三条底线。
&&&& 明光市委书记许光友在讲话中,感谢程中才厅长一行专程赴明调研指导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他要求林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改革方案,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推动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到实处。&
设计制作:安徽汇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网站网络实名:安徽省林业厅网站群  主办:安徽省林业厅
地址:合肥市无为路53号 邮编:230001 联系电话: 2633579(fax)&&& 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是黑龙江省林业厅直属单位,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坡西麓,地处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全局有包括8个国有林场、1个贮木加工厂、1个汽车队、1个苗圃和1个子弟校在内的12个基层单位,总人口3630人。该局森林资源丰富,全局总经营面积13.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809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65.3%。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让林业干部职工安居乐业,也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庆安林管局坚持以严格保护和科学培育森林资源为前提,以一心一意谋划经济发展、千方百计促进职工致富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和谐、发展、务实、创新"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发展林业产业、推进新林区建设,努力实现庆安国有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林业厅  技术支持:黑龙江省速达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衡山路10号黑龙江省林业厅开展全省林业系统国有林场国有苗圃等单位人员基本情况统计工作_农业滚动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黑龙江省林业厅开展全省林业系统国有林场国有苗圃等单位人员基本情况统计工作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4月28日讯为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摸清黑龙江省国有林场、苗圃等企事业单位人员基本情况,近日,黑龙江省林业厅编制了《全省林业系统国有林场、苗圃等单位人员基本情况表》,并下发至全省各市(地)、县林业(营林)局,绥芬河市、抚远县林业局,省尚志、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新江实验林场、宾西实验林场。
  此次调查统计表高度细化,其中所涉及单位包含国有林场、国有苗圃、贮木场、防火站、营林站、种苗繁育中心、厂办企业、汽车队等各基层单位;统计表内容涵盖年末实有人数、工资来源、人员性质、参保情况、离退休人数等各项明细。同时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严格审查本单位人员情况,认真填报,不得虚报、漏报、错报,并逐级汇总上报至省林业厅,该项工作正全面开展。(蒋甘露)
  来源:黑龙江省林业厅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黑龙江林业厅展开全省国有林场情况调查工作
&&&信息发布&&&最新资讯&&&最新要闻
黑龙江林业厅展开全省国有林场情况调查工作
黑龙江林业厅展开全省国有林场情况调查工作 黑龙江省林业厅6省(区、市)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山西省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的情况
&&&林改典型
6省(区、市)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山西省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的情况
&&&&&&&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情况
&&&&&&& 山西省现有林地面积1.14亿亩,其中,集体林地8296万亩,国有林地3688万亩。全省森林面积3316万亩,森林覆盖率14.1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情况,与南方及兄弟省份不尽相同。首先,山西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林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这就意味着我省林业的改革发展任务非常艰巨;其次,我省集体林地中,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到89.1%,林业综合发展效益低,农民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积极探索户包治理小流域、拍卖&四荒&使用权等改革,对推动林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产权不明晰,改革不彻底,形成了一些历史性的矛盾和问题,给林改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据此,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握中央精神、体现山西特色、积极稳妥推进、务求林改成功的工作思路,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林改工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山西实际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路。
&&&&&&& 2008年8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晋发〔2008〕24号),在晋城市和垣曲、沁源等1市18县启动了林改试点工作。在国家林业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试点市县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9年10月底,试点市县的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共完成林地确权面积1076万亩,占应确权林地面积1383.8万亩的77.7%;家庭承包684万亩,承包率达82%,群众满意率达98.7%。11月19日,山西召开省委林业工作会议,对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2010年完成3000万亩的林地确权任务,累计完成面积达到全省集体林地的50%以上。随后,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晋发〔2009〕30号),明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今年,省政府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列为全省6项重大改革之一,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考核各地工作的重要内容。省林业厅派出200多名下乡包县干部,组成74个工作组,深入各地督促指导林改工作。各市县按照省里部署,强化组织领导,规范操作程序,推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全省11个市全部召开了市委(全市)林业工作会议,115个农业县全部召开了县委林业工作会议,对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动员,省、市、县三级已落实林改工作经费7000余万元,林改工作正在全省上下扎实有序地推进。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 (一)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领规范林改工作。林改工作刚开始时,围绕如何推进林改,如何明晰产权,明晰到什么程度,山西各地干部群众曾经引起不小的争论。有人认为,山西地处生态脆弱地区,农民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不高,林改工作要多留点余地;还有人认为,山西林改干脆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针对这些争论,国家和我省各级领导深入到农民群众当中,充分倾听了农民的意愿,了解到山西广大农民同样对林改有很高的热情,同样希望尽量将产权明晰到户。为此,我们根据中央林改意见和广大农民的心声,坚持落实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兼顾因地制宜的基本方法,把政策交给农民,让农民决策,凡是能承包到户的林地坚决承包到户,要求家庭承包率以县为单位达到70%以上。在具体操作中,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县情林情探索了多种林改模式。人少林多的地方,以&分山均林到户&为主,按户承包,明晰产权;人多林少的地方,创造了&联户承包&的家庭承包方式。少数确实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的宜林荒山,采取集体股份经营或通过公开协商方式对外发包。事实证明,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同样是生态脆弱地区林改必须坚持的基本政策。
&&&&& (二)以培养树立典型引领带动林改工作。&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是推进林改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根据山西地域差异较大的实际,在中部、南部、北部分别将祁县、灵石、阳城、陵川、右玉等县作为山西林改重点推进县。这些县对山西林改至少产生了四点启示:一是林改确实激发了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山西林改第一县&祁县全县26.7万亩集体林地除5%留给集体外,其余全部进行了承包确权发证,家庭承包经营率达到97%;对384万株树木发放了林权证,发证率达到90.6%。另外,他们还对2526条渠道1763公里的农田林网和10595亩平川荒滩进行了发包;对部分村民自愿放弃山地分配权利的这一特殊情况,采取了&虚拟到户、权责搁置&的办法,即把村民应该分得的山地划分出来,由集体暂为代管,待农户愿意承包时,再承包到户。承包到户不到一年,该县农民治理荒山3.45万亩,发展经济林3万亩,平川植树486万株,是前五年的总和。2009年,全县群众共出售苗木3000万株左右,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000余元。祁县的经验证明,改革越彻底越好,产权越明晰越好,利益越直接越好。二是实行&以煤补林&是山西林改的有效途径。灵石县作为一个产煤大县,林改一开始,就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集体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保护管理试行办法》,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基金中提取补偿资金,对县域集体生态公益林每年每亩给予10元补偿,县财政将每年投入补偿资金481万元,涉及农户户均受益124元。三是农民依托林业产业致富前景广阔。陵川县有集体林地135.6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75%。林改后,县政府规划建设29万亩连翘基地,县财政拨出6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扶持育苗基地或育苗大户,今春一季完成1000亩育苗,完成12万亩连翘种植,预计三年后总收入可达6000万元,人均增收260元。阳城县在推进林改当中,编制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预计10年内发展核桃、花椒等干果基地10万亩、林下药材基地5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20万亩。目前,全县已发展林下养殖户20余户,开发林下资源40余户,16个村开发了森林旅游,建立10余个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产业富民势态初步显现。四是生态脆弱地区林改同样大有可为。右玉县地处晋西北生态脆弱地区。该县十八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六十年不懈造林,使一个不毛之地地变成了塞上绿洲,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0.3%发展到现在的52%,创造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右玉精神&。在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县委书记做了典型发言。省委把右玉精神做为一面旗帜,专门做出了《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的决定》。在林改过程中,右玉县确立了&把绿色的蛋糕做大,是传承右玉精神,把绿色的蛋糕分好,同样是传承右玉精神&的理念,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的同时,规划发展生态旅游和专业化苗圃,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右玉的林业工作在山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培养和树立好这个典型,省政府决定7月份在右玉召开全省林改工作现场推进会。
&&&& (三)以经营机制创新引深促进林改工作。2008年林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发现全省存在大量的移民搬迁村。从年,我省移民搬迁7344个自然村、10.05万户、39.24万人,搬迁村庄宜林荒山面积684万亩,占全省现有宜林荒山面积的23%。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移民搬迁村的林改工作,对全省林改工作影响甚大。晋中市左权县在推进林改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了以&公司化经营、规模化开发、市场化运作&为基本特征的生态庄园经济发展模式。他们着眼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引导社会资金整合山庄窝铺的农林资源,发展生态庄园162处,经营规模达到29.9万亩,完成投资1.26亿元,共发展经济林2.61万亩、生态林4.57万亩,为4600多名长期和季节性农民工增加收入1680万元。农民本着&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原则,将土地通过租赁或转让的形式流转给生态庄园,获益超过900万元,有的农民以土地、资金甚至家畜、家禽等入股,参与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很好地解决了土地闲置与林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矛盾,将&劳动力+土地&的传统农耕经济转变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的现代农林业发展模式。左权的经验对山西至少有三点启示:一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对有林地和群众愿意承包经营的宜林地通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或者在承包到户、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行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可以保障农民对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是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四荒&地,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方式,进行承包经营,适度集中规模,吸引社会资金,可以提高治理成效。三是林农可以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方式,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也可以作为出资、合作的条件,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去年4月,
&&&& (四)以落实配套政策统筹推进林改工作。根据山西省情特点,省委林改意见明确提出,林改工作要坚持配套改革与主体改革同步推进,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一是加大了公共财政对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去年,省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省直国有林区的生态公益林进行了补偿,并着手编制《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同时,省财政拿出5200万元,对右玉、五台、安泽、壶关、陵川、沁水六个林业大县进行生态转移支付。沁源县出台了《地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和保护管理试行办法》,全面启动了县级地方公益林补偿机制,除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外,该县将农民承包和集体统一经营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都列入县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全县共区划界定县级生态公益林187万亩,县政府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提取专项资金650万元,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县级生态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另外,祁县、清徐县也出台了公益林区划界定和补偿办法,大大激发了农民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出台金融支持林改的政策措施。山西银监局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支持林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祁县出台了《关于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金融部门已为林农贷款721万元,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在林改过程中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省人口计生委、省林业厅联合发文,要求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奖励1人份的林地。这一政策在各县得到了较好落实。四是努力搭建新型林权管理平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省、市、县三级要成立林权服务中心,负责林权管理、林地流转、纠纷调处及资产抵押等服务工作。省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已经报省编办审批,晋城市、祁县、灵石、清徐、方山等县已经成立了林权管理中心,纳入全额事业单位管理,其他市县正在筹划成立之中。
&&&& (五)以维护政策连续性巩固完善林改工作。山西林改是在80年代以来&户包治理小流域&、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历次改革基础上开展的,改革中难免遇到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省委林改意见规定:&三定&期间划定的自留山,实行&增人不加林、减人不少地&政策,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户包治理小流域、&四荒&使用权拍卖、民营造林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和流转的集体林地,对程序合法、双方权利义务合理、合同形式和内容规范的,要予以维护;对双方权利义务显失公平、合同不完善的,要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合同;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承包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集体林地、林木,合同不完善的,要依法进行完善;承包期满可直接续包,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交回原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发包。这就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维护了承包经营者的权利。灵石县对大户承包治理效果较好的4.4万亩林地,继续坚持由大户承包治理;大户承包尚未治理的0.41万亩林地,在协商的基础上收回重新分配。垣曲县华峰乡东寨村民高俊民2000年承包荒山1860亩,承包费8000元,期限30年。这次林改中村民认为承包费用过低,意见很大,经调解,村民同意原承包者再交15000元后予以确权。这样,既体现了多数村民的意愿,又维护了大户利益。由于维护了政策的连续性,全省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林改上访事件。
&&&&& (六)以现代科技手段支撑保障林改工作。为了提高确权精度,便于农民判读,山西投资500多万元,以航片数字影像图为基础,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开发了林改数字采集系统,成功应用于全省林改勘界确权工作。林改调查摸底工作中,以地类、权属、林种、树种为主要调查因子,通过修正村界、小班界线来更新完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将逐步搭建起全省森林资源综合管理利用平台,为造林规划设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资源管护、林业动态管理等创建基础平台。实践证明,利用航片直观、易懂的特点,不仅克服了地形图判读难、外业调绘难、工作量大等缺点,提高了林改勘界精度和工作效率,解决了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还节约了工作经费,提高了林改的农民参与度。
&&&&&&& 二、国有林场改革情况
&&&&&&& 我省现有241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3688万亩,有林地面积21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7130万立方米,分别占全省的47.6%和64.4%,共有在职职工11847人。与其他省份不同,我省国有林场从组建至今,始终坚持省、市、县分级管理的事业单位体制,其中省直9大林局及下辖的121个国有林场由省林业厅管理,管护着全省1288万亩最精华的森林资源。
&&&&&&& 近年来,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绿色山西&、实施生态兴省的战略部署,我们提出了&建设富裕和谐生态文明新林区&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保护为先、发展为重、管理为本、文化为魂&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
&&&&& (一)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我省省直9大林局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00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对省直9大林局和市县公益型林场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随后,省财政将省直9大林局转制补贴经费列入正式预算。省编办将省国营林场管理局和9大林局中的森林经营局同时更名为国有林管理局。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省人大表决通过,省财政又做出两项政策性安排。一是增加财政转制补贴经费。将省直林局转制补贴经费从2005年的2330万元增加到11920万元。二是启动省级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将省直林区1666.4万亩生态公益林纳入首批补偿范围,年补偿资金8332万元。两项资金合计,省财政每年对省直国有林场的投入达到20252万元。这么集中的省级投入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加上国家天保工程、国家级公益林补偿的投入,保障水平相当于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的82.5%,这就为省直国有林场实现体制转轨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我们正在与省编办等部门积极沟通,力争在年内结合全省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明确林场的事业单位性质,理顺林场管理体制。市、县两级政府也努力推进林场转型,程度不一地加大了财政投入。
&&&&&& (二)基础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针对国有林场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滞后这一突出问题,2007年,我们确立了用3至5年时间,首先改变省直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面貌的总体构想。经过积极争取,省发改委将省直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规划。随后,我们将2008年确定为&省直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如今,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省直林区的局容场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21个国有林场中,通过整体改造和异地重建建成新场部75个,占62%,建设总规模124762平方米,总投入17530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级投入8550万元,林区自筹8980万元。样式新颖、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林场已经成为大山深处的一道风景,务林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相信通过国家国有林场扶贫资金的支持和我们自己的努力,国有林场的落后面貌将会得到进一步改观。
&&&&&& (三)产业转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近年来,省直林区、林场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业产业。一是林木种苗全面推进。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效益日渐显现。目前,国有林场人均圃地面积已达到3亩以上。二是林下资源开发多点突破。已经注册了10多个地方特色品牌,开发的项目主要有森林泉、木耳、蘑菇、森林猪、森林鸡、中药材种植等,森林食品正在逐步走向市场、赢得商机。三是森林生态旅游稳步发展。国有林场按照&保护优先、合作开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对外招商引资,对内优化组合,森林旅游已逐步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目前,我省已建立森林公园111处,其中以国有林场为载体,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模式建立的森林公园46处,涉及国有林场81个,有6处森林公园纳入全省产业结构调整&1311&规划十大景区范围,沿五台山、管涔山、黑茶山、关帝山、太岳山、中条山一条贯穿南北的森林生态旅游带已见雏形。四是承揽绿化工程创收增效。国有林场紧紧抓住林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依托人才、种苗、技术优势,积极承揽社会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已扩展到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城郊绿化、厂矿区绿化、住宅区绿化、新农村绿化等多个领域。林区产业的发展壮大,既解决了部分富余职工的就业问题,又弥补了林场管理经费的不足。
&&&&&& (四)资源保护形成了长效机制。近年来,我们以科技为抓手,以承包管护为主体,积极构建新型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在省直9大林局,建立起森林公安、森林消防、一线巡护三位一体的协调联动机制,建立了GPS定位巡护网络,覆盖面已达到70%以上。2009年,我省投资2亿元建立起全省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成1个省级指挥中心、11个市级指挥中心、104个县级指挥中心、400个监控点,可覆盖3000多万亩林地,其中省直9大林局率先实现了对重点森林资源监控的全天候、全覆盖,森林资源监管手段实现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信息化方式的转变。
&&&&&&& 在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坚持从多层面保障国有林场加快发展,同步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坚持依法治场,推动国有林场立法。经过两年努力,完成了《山西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经专家论证、征求各部门意见,现在已经呈报省政府,即将发布。二是繁荣生态文化,开展&森林文化建设年&活动。旨在把森林文化建设融入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发挥森林文化的引领作用,以文化铸造林区之魂,以文化凝聚职工之心,营造全社会爱林、护林、育林、兴林的良好氛围。目前,这项活动正在省直林区蓬勃开展。
&&&&&&& 三、几点建议
&&&& (一)出台关于创新营造林机制的指导意见。面对林改后千家万户的农户参与造林绿化的新形势,建议国家林业局尽快出台关于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的指导意见,改变现有的造林绿化投资体制和组织形式,推行国家重点林业工程报账制管理办法,林业工程投资逐步实行直补到户,以充分调动亿万农民造林护绿的积极性。
&&& (二)加大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公益林不仅对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建议国家扩大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将山西的国家级公益林由现在的1276.56万亩增加到3800万亩。另外,目前每亩补偿5-10元的标准偏低,远远低于国家对种粮直补标准,建议逐年提高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
&&& (三)落实促进农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政策。针对林改后单户农民经营规模小、成本及风险高的特点,建议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委,尽快出台扶持农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生态庄园等林业经营主体的政策,稳步提高农民投资收益,提升林业经营水平。
&&& (四)加大对国有林区、林场的扶持力度。建议中央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单位性质、经费来源和政策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扶贫力度,增加扶贫投入,使国有林场早日脱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增加对国有林场的抚育性投入,让基层单位在管林护林的同时,经营和培育好国有森林资源。
&&&&&&& 去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在11月19日召开的省委林业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的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林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林业生态县是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要抓手。省政府已经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林业生态县活动的实施方案》,从去年底开始,组织力量着手编制《山西省实施生态兴省,建设林业生态省总体规划纲要(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将报省政府研究通过,成为今后林业发展的指南。今年7月26日,省人大将召开常委会,研究通过《山西省关于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为林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山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起步较晚,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利条件,但是我们坚信,有国家林业局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有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省人民的积极支持,山西的林改一定不会辜负贾局长和国家林业局的重托,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我们也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珍贵的森林资源,尽最大努力做好国有林区、林场的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省林业厅李跃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