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这道题,大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入表达了大禹什么的精神

必修作业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小学语文第6册-北师大版第10单元 奉献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小学语文三年级)
(&高台县小学语文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发表日期: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小学语文第6册-北师大版第10单元 奉献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教学目标:
&& 1、& 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情景。
教学重点:
&&& 让学生了解大于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服洪水为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难点:
&&&&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 (一)谜语导入
&&& 大于号,小于号,全靠小心别去掉。(打一字)板书:水。水是生命之源,你知道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但有时水也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你知道的有哪些?当发生洪水时,我们人类不能逃避,而是勇敢的去面对,这就是想办法去治水。
在远古时代,就有一位治水英雄,他就是大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动人的传说中。(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问题。
&&&4、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1、有的同学夸大禹聪明,那么大禹的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治水办法好)
&(对比鲧和禹的治水方法的不同)
&&2、鲧的治水方法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是什么关系?读读有关的句子。
& 3、鲧偷的土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不直接跟天帝去要?就是这样一种土为什么还堵不住洪水呢?(有感情的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鲧想到自己一心治水,想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愿望没有实现,反而有被处死,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儿子禹的身上,临死前他会对禹说什么?
&&5、此时的禹,看到父亲的死,想到老百姓受的苦,激起了制服洪水的决心,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指名读)划出描写大禹治水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课件)看到这片热火朝天的场面,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去读这句话。
6、成功的背后洒下了大禹多少的汗水和心血啊,完成这项工程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读有关的句子认真体会。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他吃了很多苦的?(常常& 蒙蒙亮& 又& 常年& 烂)其实在这么大的工程中,禹吃的苦远远不止这些。你想一想:他可能还吃了哪些苦?
7、& 学习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注意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仅仅、才、就、却等词语的深刻含义。在面临大家和自身利益时,禹怎么想的?选择了什么?说明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板书:大公无私)
8、出示句子齐读: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也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师:十年啊,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不是)是他没机会回家吗?(曾经三次)为什么一次也不进去看一看,他心里想什么?(引导学生想象三次感人场面)
第一场景:禹第一次路过家门,听到孩子出生时“呱呱”的哭声,两眼含着泪花,深情地说:“孩子,……”
第二场景:禹第二次路过家门口时,看见妻子正在教怀里的儿子叫爸爸,禹不仅热泪盈眶,感激地说:“妻子,……”
第三个场景:禹第三次路过家门时,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他心里一抽搐,两行热泪滚落到马背上,歉疚地说:“妈妈,……”
9、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看看,他下定的是什么决心?(不治好洪水,就绝不回家门)这就是舍小家,顾大家啊,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这一段。
10、多么感人的场面,多么质朴的话语,会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牢记。至今人们仍用这个成语称颂那些像禹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人们为了尊重和爱戴他,就在他的名字“禹”前面加上一个“大”,(描红“大”)称他为大禹。(出示:大禹的图片)师: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叫他一声“大禹”。学到这里,你难道不想对大禹说上两句吗?师:带着自己对大禹的理解,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生读。
11、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让大地重焕生机,让人间充满朝气。他成为人们尊重和爱戴的英雄。
&&& (四)总结升华
是啊,是大禹不辞劳苦、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在奉献和索取之间一定能选择好自己以后所要走的人生之路。
&&&&&&&&&&&&&&&&&&&&&&&&&&&&&&&&&&&&&&&&&&&&&&&&&&&&&& 第二课时
(一)由词入手,引入文本的学习
揭示课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
1看大屏幕,(屏显:治 制)一起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平时遇到同音字,你是怎么区分的?
3小结:遇到同音字,我们常常可以运用比一比、组几个词的办法来进行区分。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治:治理、治水、治病、医治、治疗
制:制服、制造、制作、制度、制止
4 (红色显示治理、制服)这是课文中的两个词语,看看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两句句子中?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洪水被制服了,……
6 指导感情朗读。(简单点,指名两生读就行)指导:上一句:当你下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表现得非常坚定,来,请你坚定地读一读!下一句:当我们看到凶猛的洪水被人类所制服时,我们一定会高兴得喊起来……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在经过13年的艰辛治理后,洪水终于被——,(回到红色制服处的省略号,点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 朗读训练:你能读好这段文字吗?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读出高兴、感激之情)
3红色显示英雄,你见过英雄吗?见过哪些英雄?
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点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大禹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英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大禹是伟大英雄吗?你能从课文哪些自然段中找到答案,谁先找到就大声读出来,老师叫停你再停,好吗?
2 自由读第二三段后(出示文字)齐读
3 想象朗读第二自然段:
(1) 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走遍了——,为的是——;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终于将——
(2) 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红色显现)这里的“千”和“万”是确指一千、一万吗?那是指?指导读好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3) 小组交流: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提供想象情境:当他所带的干粮吃完了,只能……;
当他来到悬崖边,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就……;
当他在森林里查看地形的时候,一只又高又大的黑熊向他扑来……
……(交流时给予奖励:想象之星、说话之星,朗读时奖励朗读之星)
分句指导: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引导学生突出“吃尽、走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治水工程是多么的浩大!引导学生突出“挖通、劈开、九”(相机介绍禹的治水方法)
(4) 指导朗读本段: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为了制服洪水,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让我们边想象边把这段话读好,好吗?
(四)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1)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
(2)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3)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重点指导第二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4)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五)再读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1 出示最后一段,引读,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洪水终于被——,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大家——。
2 说话训练: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3 小结:同学们,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故事,已一直流传到公元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大禹勇敢顽强、一心为公的精神!
4 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按要求填空:&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理:有( )画,第十画是( )&姓:有( )画,第三画是( )&作业&1、&抄写生字。&2、&背诵课文。&
评判留言&&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机智的小伙伴们,求教这道题的详细做法,多谢啦_百度知道
机智的小伙伴们,求教这道题的详细做法,多谢啦
/zhidao/pic/item/ccb912fe7c4c43c0fdfc://g.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zhidao/wh%3D450%2C600/sign=/zhidao/wh%3D600%2C800/sign=450d26fa3a12b31bc739c52fb6281a42/ccb912fe7c4c43c0fdfc://g.baidu&<a href="http.baidu://g.jpg" esrc="http
提问者采纳
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并且鼓励我们前进,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只有自力更生。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  梦想是太阳、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才会有进步。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而观看《百年潮·中国梦》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  岁月长河将我们从刚刚的兴起带到现在的强大。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百年坎坷复兴路,所以面对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化。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民族振兴,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完成自己的中国梦,领导我们发现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不奋斗、万国敬仰,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人民幸福;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所以中国梦的提出也正好符合当下的要求,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世纪沧桑强国梦。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因梦想而勇敢,让世人钦慕。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中国精神。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我们因梦想而成长,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从而解放了新中国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我知道努力了不一定成功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小伙伴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先去看这部电影,然后再写一下自己的感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通过课文表达大禹是怎样的人_百度知道
通过课文表达大禹是怎样的人
大禹治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让人深感敬佩,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课文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描写,为百姓造福、不辞劳苦,形象地表现出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大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 &&&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07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课文的生字,写好七个生字。理解“堵塞、叮嘱、仅仅、欣欣想荣、敬仰”等词语的意思。2、&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3、&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以及付出的努力。教学重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说明]本单元以“奉献”为主题,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大禹治水》是第一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意在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高尚的的奉献精神。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的宠爱,较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根据中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本文语句朴实,却蕴含丰富。课文的思想蕴含在语言文字中,学生不易准确把握。倘若仅靠教师讲读,必然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在读中充分调动联想、想象等心理功能,就能更好地达到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汇的目的。如,课文第四小节中的“才”“仅仅”“就”“却”等词语的运用,进一步突出了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如果只是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显然学生的感受是不深刻的。我采用了比较朗读的方法,以读促讲。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逐步领会,在感悟发现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感悟语言深层含义的能力,并受到了情感方面的感化。此外,我还根据教材多次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动情,积极地阅读。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在此,我设计了一个老师讲故事,而后学生续讲故事的教学环节。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能巧妙地拨动学生的情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讲述故事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大禹治水》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课文。怎样在教学中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整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以及人格的熏陶,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探索。
[课堂片段及点评]片段一:(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师:请小朋友自己再轻声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你发现了哪几个很重要的词?拿起笔来,在词语下面做个记号。  (生看书,边读边画。)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找得又快又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找到哪几个重要的词?生:第一个是“开凿”,第二个是“挖通”,还有一个是“垒起堤坝”。师:真善于读书!有补充吗?生:我补充一个“引到”。师:真好!你们真善于抓住重点词来学习,现在看老师写。(老师板书:开凿、挖通、垒起、引到。)(生齐读)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帮忙。是鲧的办法好,还是禹的办法好呢?(生兴致勃勃)生:我觉得是禹的办法好!因为他是把洪水引到了大海里,不用到天上偷息壤。所以禹的办法好。师:这位小朋友真勇敢,他是第一个举手说出自己的看法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说说自己的想法?生:我是说鲧的办法不好。一是他是去天上偷东西,二是他堵住了水,水往哪里流呢?所以禹的办法好,鲧的办法不好。师:你们很善于动脑筋。谢谢小朋友!聪明的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他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洪水。请小朋友来看大屏幕——1、(投影:龙门)这就是大禹带领人们开凿的龙门。小朋友看到这里的缺口了吗?开凿了这个龙门以后啊,黄河水就沿着缺口向下游流去了,从此这里就不再发洪水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劳,也把这儿叫“禹门”。(生跟老师读:龙门、禹门)2、(投影:河道)你们看,这里是大禹带领人们挖通的其中一条河道,河水沿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向了大海。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想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听,想想该怎样读才好。生:(认真地读)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生:她读得很好。生:她读的时候有的地方能够注意读得慢点。师:注意轻重快慢。对不?师:谁也想象她这样读?生:(读)禹改变了……师: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生:(笑)可以!(师范读)觉得老师读得好吗?生:好!师:什么地方读得好?生:“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这个地方读得好。师:为什么呢?生:因为这里你读得有些慢。师:有强调!你听得很认真。生:读“堤坝”时,你有延长一点。师:你非常善于倾听,我们一起来好吗?生:好!(生齐读)(点评:面对只有三年学习基础的学生,执教者巧妙地把“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和“善于倾听”的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种通过赞赏的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片段二:师:(投影:黄河流域水图)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游在这儿,下游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地方。师: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的时候容易吗?生:不容易。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生小组交流)(生踊跃举手)生:禹有可能被洪水冲走。师:(补充)有危险。生: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冲走。师:很好。声音可以再响亮些。生:有的时候没饭吃。生: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生: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生:有可能陷进河里。生: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生:有可能陷进淤泥里。生: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师: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师:(投影)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句子。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读?(指读)师:请小朋友自己再读一读,想一想:禹在治水时吃了很多苦,从这两句话的哪些地方最能看出来?生:“脚跟都烂了”,还有“拄着棍子走路”。生:我补充,他的脚是“长年”泡在泥水中。生:从“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也可以看出。生:而且“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说明他连觉都睡不好。师: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生:我觉得他吃不好,穿不好,有可能会得病。生:他走路只能拄着棍子走,不方便,根本不好挖土。师: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了。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师: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生:为了大家!师:(动情地)对!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了,做出的牺牲太多了!请小朋友练习有感情地把这段话读读。(指导有感情朗读)(点评:该环节从大禹治水的艰辛与危险入手,引发学生的想象,充分尊重孩子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主体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特点。当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更从容一些,学生对大禹治水的艰难就能够感悟得深刻一些。)
片段三:投影: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师:请小朋友看这儿,谁来读一读,括号里的词不读。(指读)师:读得很认真!像她这样,和课文写的对比着多读几遍,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生边读边体会)生:书上写得比较具体,投影仪上写的不具体。生:书上写得,写出了他为了治水,顾不得自己的家里,投影仪上的没有具体的写出来。生:书上写出那种禹奉献的精神,而投影仪上没有写出禹奉献的精神。师:你们都有动脑筋在思考!老师觉得你们还应该注意括号里的三个词。书上为什么用上了这三个词呢?生:别人都是在家天天陪着妻子,而大禹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这么短短的四天。如果不用上“仅仅四天”,就没有写出他奉献的精神。师:用上四天,说明他在家里住的时间太少了!看这两个加点的词。一个是四天,一个是十年。我们来做一道数学计算题吧!(生感觉很好奇、很新鲜)师:一年几天啊?生:(豪不犹豫)三百六十五天。师:十年呢?生:(齐答)三千六百五拾天。师:很好!三千六百五拾个日子,而禹在家只住了四天,非常少!所以说是“仅仅”。谁也会用仅仅说一句话呢?想想看,你来。生:爸爸从美国回来只是仅仅在家里住了四天。师:把“只是”去掉再说一遍。生:爸爸从美国回来,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师:非常好,终于把这句话说好了!生:奶奶生病出院回来,仅仅过了五天,又住院了。师:噢,身体实在不好。生:我刚从医院回来,仅仅休息一个星期又住院了。师:以后要多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师:还有“才”字, “却”字,你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说说用上它们有什么不同吗?看看谁最善于动脑筋。生:要是没有“才”字的话,禹三十岁结婚就跟别人相同嘛!师:你们知道古代的人大概是几岁结婚吗?生:十七、八岁。师:有的十五、六岁就结婚了,三十岁的人有的都做了爷爷了!(生笑)禹呢,三十岁才结婚,他为了治水把自己的婚姻都给耽误了。用声“才”更体现他一心——(生:治水)。生:没有加上“却”的话,和平常人三次路过家门是一样的。如果加上“却”的话就表示,他为了百姓,顾不得在家里看一下妻子。师:真好!我发现这位小朋友善于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这几个词要注意强调一下,好吗?(指导朗读)(点评:抓重点词理解课文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教师采取比较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索、分析、运用中把握“才、仅仅、却”的词义,并由词义饱含的情感提升出大禹高尚的奉献精神,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片段四:师:现在想不想听老师讲个故事呢?生:想!师:好!故事的名字就叫《三过家门而不入》。听完后,老师还有问题问问大家呢!看看谁最善于倾听,善于思考了。(师讲述故事,课件演示故事相关图片,配乐渲染气氛。)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入看一看。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妻子正生了他们的儿子,禹在门口听见婴儿哇哇的哭声,他多么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小宝贝啊!可是,治水的工程非常紧张。禹想了想,还是狠狠心,走了……过了几年,当禹第二次路过家门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叫爸爸了。这一天,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站在家门口。孩子挥着小手叫:“爸爸,爸爸。”禹的眼眶红了,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对她的妻子说:“好好照顾好孩子,告诉他,等洪水治理好后,我一定回来!”说完,又走了……这一走又是几年过去了。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儿子想爸爸啊,看到禹回来了,高兴极了!他扑过去,紧紧抓住爸爸的手……师:小朋友,你想一想,这时,禹的儿子会对禹说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禹的心里又会是怎么想,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哪位小朋友能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呢?先和同学讲一讲。(生互相续讲故事)师:好,现在看哪位小朋友最会讲故事了。好,你来!生:他的儿子会对他的爸爸说:“爸爸,您辛苦了!等我长大了,洪水还没有治完,我就帮您一起治!”师:一个有志气的孩子!生:禹的儿子会说:“爸爸,您辛苦了!您先进来喝杯茶再去工作吧!”师:多懂得体贴爸爸啊!生:禹的儿子扑过去,紧紧贴在爸爸身上,说:“爸爸,您辛苦了!”爸爸听了心里高兴极了,感动极了!师:(诱导)这时,大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生:大禹说:“治水的时间不能耽误,为了让平民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治完水再回来。”生:大禹还是狠狠心走了。师:小朋友们真会讲故事!真感人啊!你们说,难道大禹不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吗?生:想!师:是啊,他也是有感情的人啊,他也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治水,为了百姓的幸福,他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他治水十年,(板书:十年)却一次都没进过家门,他把自己的心都扑在了百姓的身上。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禹说些什么吗?生:大禹叔叔,我要向你学习。生:大禹叔叔,你真是个英雄!生:大禹叔叔,你真伟大!生:我要对大禹说,您千万不能累坏了身子,累坏了身子后谁帮我们治水呢?生:大禹叔叔,我要学习您奉献的精神。……(点评:执教者通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小故事深深打动学生的心。正当故事进入高潮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主人公此时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入情入境地引导孩子说话,既训练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让大禹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得到进一步丰满。)
片段五:师:大禹的牺牲和奉献,终于换来了百姓的幸福!请小朋友看——(屏幕出现洪水退后的美丽景色)师: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候,你的心情怎样?生:我很高兴,因为大地又变成一片绿色了。生:我很高兴,洪水退了,这样子大家就不会被洪水冲走,还可以种许多许多花草。生:我也很高兴,因为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色。师:(启发想象)那么,怎么样的景象才算是欣欣向荣呢?你看见了吗?谁看见了,看见了什么?生:我看见了好多漂亮的花,还有草。师:花儿开了,草绿了。多美啊!生:我听见小鸟的叫声了。生:我看见庄稼成熟了。生:农民开始播种了。生:树长得越来越大了。师:是啊,(课件演示)这样的景象就叫作——(生)欣欣向荣!师:小朋友,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和谁的功劳分不开呢?生:大禹!师:对啊,和大禹的功劳是分不开的!(投影:因为大禹            ,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师:请小朋友看,谁会把这句话说完整?生:因为大禹顾不得自己,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治水,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生:因为大禹心里只想着帮助别人,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生:因为大禹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生:因为大禹为了治水,吃了很多苦,终于治好了洪水,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点评:这一片段的教法很精妙。执教者将文章的人文性提炼于语言文字训练中。利用课件展示的场景让学生感悟“欣欣向荣”的含义,训练用关联词说话。在词句的训练中自然地凸显出文章的主题。)
片段六:(投影老师书写的生字词)师:小朋友不仅会读,会听,会说,老师还听说你们写了一手好字。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写的生字词,你觉得老师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呢?哪位小朋友来当当小老师?生:我觉得老师写的“开凿”最漂亮。师:开凿写得最漂亮是吗?为什么?生:因为“开凿”的“凿”字上下非常对齐。生:写得很工整。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莲山课件)地址是:师:能不能奖给老师一颗小星星呢?(生很开心地上台,拿起一颗小星星贴在“开凿”的旁边)生:我觉得老师的“挖通”也写得很整齐、很漂亮。生:我喜欢“大海”,因为写得非常端正,看起来很好看。师:老师真得谢谢小朋友的鼓励了!有没有哪个字写得不好看呢?哪个笔画写得不好呢?生:引到大海的“海”。三点水有点儿歪了。师:你很善于观察,谢谢你的指正!生:我觉得“开凿”的“凿”字里面的小小的字写得太大了,应该写小一点更漂亮了。师:你的眼睛真亮!谢谢你的鼓励和指正。师:今天的写字,哪位小朋友写得最漂亮,老师也要奖给他一颗小星星。请小朋友仔细看好字形,再认真地写。你觉得你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就写哪个字。(生写字)(点评:在学习字词方面,执教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师板书,努力引导他们去发现优缺点,从而使学生能学习优点,克服缺点。这样做虽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由于楔子的范本来自教师本人,所以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点评: 福建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陈荣艺校长 )[对话](专家张文质与洪延平老师的对话)张:洪老师,听完你的《大禹治水》,感觉和每次听你的课一样,都有一种类似的感受。就是您在上课的时候,精神总是特别的饱满,也特别注重调动孩子学习的情绪。语调里总是包含一种感情,所以我发现孩子虽然在一种相对比较陌生的环境里上课,但却能很快就融入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我想这种课堂氛围的营造,包括营造的能力,都是教师素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堂课您自己上完,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我想听听您的看法。洪: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深刻理解和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以及他这种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在这方面我动了一些脑筋。听了这堂课后,您可能也感受到,我比较注重用朗读指导法和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升华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莲山课件)地址是:张:包括你后面的一个设计。洪:对,续讲故事。张:大禹三十岁了,才结婚,后来还有“仅仅”等这些,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去体会一下,体会大禹为了治水所付出的这种巨大的牺牲。在这种牺牲背后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应该说它既是一个神话故事,又是一个非常写实的。让孩子回到生活中来理解大禹的这种精神,我觉得在这方面,在帮助孩子克服理解的障碍上你是做得很很细致的。洪: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因为像“才”“仅仅”“却”这些词语,如果只是靠让孩子查查字典,理解它的意思那是不够的。所以我就是通过比较的读,在这种反复的比较中的读中,帮助孩子去体会这些词语的用意,然后感受大禹牺牲个人幸福为百姓谋幸福的这种情怀。这就是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张:还有一个就是孩子在讨论的时候,就是我经常说的,老师引导的很适当。实际上引导得适当这种能力也不是天生的,首先,要引导得适当,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很细致地倾听孩子他到底说了什么,而不是老想着我要教什么。所以你有一种倾听,细致的倾听,及时的判断,在引导上又注重,既肯定他,既尊重他,又包含鼓励,同时这种提醒又适到好处。所以说能这样引导,我们说这个老师很有智慧,这种智慧,也是教师的一种综合素养的表现。在这节课上,我也有比较深的感触,你做得特别好。洪:(笑)不,您过奖了,我自己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张:这种40分钟的课堂也需要创设一个孩子比较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包括活动方式,所谓的设计得好,可能真的也要从孩子出发,知道他最喜欢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您在这方面是怎么思考的?洪:我是比较注意创设情境的。比如说,我觉得中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会比较好,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大禹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环节,教材没有进行很详细的描述,也就是说,这是个空白点。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善于发觉利用这个空白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所以我就创设了由老师来讲故事,然后呢,由孩子续讲故事这个环节。其实老师讲故事只是一种情感上的铺垫。张:实际上您铺垫的也非常好,非常感人。洪:我讲到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就停了,我问小朋友,大禹的儿子会对大禹说什么呢?而面对自己的儿子,大禹心里又会怎么想呢?他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然后鼓励孩子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续讲下去。张:在孩子续讲故事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孩子不同的理解,这种丰富性就表现出来了,而且也表现出了我们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针对童真、童趣的真实。孩子从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体验,来表达,化身为大禹的孩子,要对大禹说什么,这也加深了孩子自己的个人体验,个人的理解力。所以课堂在这个时候显得很积极,很活跃!我想,这对孩子学《大禹治水》这样一个耳熟能讲的故事,在理解力跟思考力上都是有帮助的。那么上完课后,可能还会有一些遗憾的地方,你自己觉得呢?洪:我自己觉得指导孩子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时,我引导不够,自己说得多了一点,在启发孩子深刻感受和体会上,我显得不够耐心。所以感觉孩子的感受还不是很深刻。这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张:对,的确。老师在相对陌生的环境里面教学,对孩子也不是非常熟悉的时候,要进行真正的对话教学是很困难的。我已经注意到你是很热心,很积极地在努力创设对话情境,但有时候还是表现出还不够耐心。还不够耐心就体现在留给孩子思考和尝试的时间还不够,还不是太有信心。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就想:我包办难题吧,多说一些。但多说一些的话,孩子就变得被动了,特别是孩子的很多思维啊、理解啊,就受老师比较多的影响,他的主动性、自主性就显得不是最好了。好的教师确实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但是,把空间让给孩子也不是那么简单。就是说你在创设情境啊,在更好的鼓励引导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热心,孩子也需要在老师帮助、影响之下,不断增强他的自信心。当他对课堂的参与有更强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强的自主性时,课堂的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我也期待你在以后的教育教研探索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洪:谢谢张老师!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家门不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