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外国语学校文物仰天草芦简介

最大最全的搜疾病百科全书,尽在
&&热点搜索:
|||||||||||||||||
|||||||||||||||||
||||||||||||||||||||
|||||||||||||||||
||||||||||||||||||
天香炉的基本信息
别名: 大香炉(《生草药性备要》),天吊香(《岭南采药录》),仰天盅(《陆川本草》),细金香炉、小金钟(《南宁市药物志》),蜂窝草(《四川中药志》),山牡丹、金石榴、七星坠地(《泉州本草》),化痰草、金杯草、紫金钟、柳叶花、向天石榴、九盏灯(《湖南药物志》),葫芦草、细架金石榴(《闽东本草》)。
药材基源: 为野牡丹科植物金锦香的带根全草或根。夏、秋采收。
化学成份: 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天香炉的生态分布
原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或亚灌木,高30~80厘米。茎四棱,具粗毛。叶对生;线形,线状矩圆形或披针形,长3~7厘米,宽5~8毫米,先端短尖,全缘,基部圆形,主脉3~5条,两面有粗毛;叶柄短。花数朵,顶生,成头状花序,无柄;叶状总苞片2~5枚;苞片卵形,边缘有睫毛;萼筒长5~6毫米,秃净,裂片4,三角状披针形,具睫毛,片间基部具睫毛的鳞片4枚;花瓣4,淡紫色,稀有白色,卵形,长约1厘米;雄蕊8,偏于一侧,花药顶端单孔裂,有一长喙;子房下位,4室,顶有刚毛16条。蒴果顶端4孔开裂,宿萼杯状,长约6毫米,近顶部略收缩,截头形。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资源分布: 生于荒地、草坡、路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
天香炉的药用信息
性状鉴别: 干燥带根全草。根细长圆柱形,粗约2~3毫米,灰褐色,质硬而脆。茎四棱状,黄绿色或紫褐色,质脆易断,髓部中空.叶对生,黄绿色,线形或线状矩圆形至披针形,纸质而厚,甚脆,茎叶皆有棕色粗毛头状花序皱缩成球状,横径约1~1.5厘米,萼黄棕色,花瓣破碎不整,紫红色。蒴果,花柱宿存,宿萼杯状,秃净,棕黄色或带紫红色。
临床应用: ①治疗阿米巴肝脓肿和阿米巴痢疾取金锦香1两,生白术5钱,红枣5枚,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以愈为度。治疗肝脓肿3例,均于用药后第4周脓液基本消失,肝压痛和肝脓腔在第5、6周时2例消失,1例缩小。1例阿米巴痢疾患者,服煎剂7天后加服金锦香粉剂,每次7克,日服3次。17天后大便复查,阿米巴原虫滋养体或包囊均为阴性②治疗支气管哮喘取金石榴全草(包括花、叶、茎、根)干品2两切碎,瘦猪肉4两,加水煎汤每日2次饭后服。小儿用量减半。治疗14例,病程1~2年者8例,3~5年者4例,10年以上者2例。结果控制7例,显效4例,好转3例。
性味: 辛,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辛,性温。②《岭南采药录》:味微辛,性平。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微涩,平。④《泉州本草》:味辛酸而涩,性温,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捣汁、浸酒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漱口。
功能主治: 祛风化湿,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泄泻;吐血,咯血,便血,经闭,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经捶汁开酒服。②《岭南采药录》:止痛,去蛇毒,理疮疡。③《陆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儿头上热气疮,咳血。④《南宁市药物志》:去瘀生新,止痛收敛。治内外出血,疳积,牙疳,牙痛,咳嗽。⑤《广西中药志》:治红白痢疾,热泻。⑥《四川中药志》:祛风湿,止咳嗽。治风湿骨痛,小儿百日咳,蜂窝疮。⑦《泉州本草》:主跌打损伤,妇人经闭,产后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气痛,白浊。⑧《岭南草药志》:化湿消滞,解热镇痛。⑨《闽东本草》:治脱肛便血。
归经: 入肺、大肠、肝经。①《广西中药志》:入肺、脾、大肠三经。②《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胃诸经。
附方: ①治赤白痢,泄泻:金石榴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②治吐血:鲜金锦香一两,当归二钱。水煎服。(《泉州本草》)③治便血、下痢:金锦香、木槿花。炖服。一方以金锦香一两,冰糖五钱,开水适量冲炖服。(《闽东本草》)④治脱肛:金锦香二至五钱,水煎服。(《闽东本草》)⑤治月经不调:金锦香干根一至二两,益母草三钱,水煎调酒、糖服。(《福建中草药》)⑥治跌打损伤:鲜金锦香一两,捣绞汁泡温酒服。(《泉州本草》)⑦治久伤胸闷痛:金锦香全草五钱至一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⑧治风寒咳嗽:金锦香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⑨治小儿疳积:天香炉、山地粘等分。为末,每服五分,蒸瘦猪肉服。(《广西中药志》)⑩治风火牙痛:蜂窝草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摘录: 《*辞典》
本文地址:/caoyao/cidian/022WD0R013.html
&&& 下一篇:
别人正在查
等级:三级甲等
地区:北京市
等级:三级甲等
地区:北京市
等级:三级甲等
地区:北京市
等级:二级甲等
地区:北京市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搜疾病网络平台 浙ICP备号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照医生诊断。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县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