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看孩子该怎样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

通灵佛教网&||||||
--(305)[] newsxmwk
如何把自己修行与教孩子读经相结合?
如何把自己修行与教孩子读经相结合?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三)
  问:教导小孩读经,与自己的修行应如何结合得更好?
  答:教小朋友还是要以《弟子规》为主,弟子规在家里面,家里面一家人男女老少一起学,效果就非常之大。如果单教小孩,大人不学,小孩他也会想:你教我,你自己不学,这是假的,骗我的,不是真的。所以大人自己都做到,他相信,他就会很认真的学习。《弟子规》在古时候不是教小孩的,那文字不是教小孩,《弟子规》是身教。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它的特色就是家庭,这是外国人没有的,我们跟他讲他也不懂,外国没有这个。中国五千年了。
  外国人看中国的历史,你看中国每个朝代,改朝换代的时候是动乱,有战争,但是时间都不长。这个帝王他得到政权之后,所谓开国的君王,平定了动乱,他拿到政权之后,至少有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天下太平。那个末代的皇帝大概又不守成规,造了许多恶业,又引起别人革命,如果他是真正守住老祖宗的教法,不会有政变的。因为中国人受伦理教育,他都能够安于自己,不是实在太过分,不会搞革命,不愿意作乱,作乱多痛苦!人的生命财产牺牲多少!所以不愿意作乱,除非政府实在不象话。所以说外国人看到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的安定,都感觉得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实在你去研究就是家庭教育。就是从小孩的时候教,就教他做好人,一辈子做好人,这不就天下太平吗?
  中国教育实在讲起来,现在的话讲是爱的教育,我们在讲席当中讲了很多次。中国教育就是从五伦里头"父子有亲",父子的亲爱天生的,不是哪里学来的。你现在细心去观察,观察小孩三、四个月,四、五个月这么大的时候,你看父母对他的爱,没有条件的;他自己虽然不会说话,你看他的表情,他对父母的爱,你从这里就看出这是自性,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慢慢长大了,你没有好好的教他,他染污了,受外面环境染污,把天性迷住了,道理在此地,我们不能不懂。
  所以小孩从什么时候教?小孩一出生,眼睛睁开他就会看,耳朵他就会听,你不要以为他不懂事,他天天在学,天天在看,天天在听。所以弟子规是做父母的做给小孩看的,是这么一门功课,它是身教,它不是言教。他还不懂得,就是做父母、大人在小孩面前要做给他看。中国谚语所谓"三岁看八十",你想想看他到三岁的时候,他就有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个教育多重要!如果到三岁再教,已经迟了,他染污的根已经生了,麻烦可就大了!所以中国人重视教育。
  上个星期从台湾来了淡江大学的一位教授,吴教授,我们也是第一次见面,他来看我。告诉我美国的摩门教,我想可能香港也有摩门教,他们很重视家庭教育,而把中国人家的家谱他们搜集了很多,他说大概有一万多种。这是可能的,因为在从前家家都有家谱,家谱多半都放到祠堂里头。这个教是有心人,我们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统统都没有了,他们还搜集这么多。听说台湾故宫博物院从他们那里拷贝了一套。家谱里面都有家训,都有家规,这个东西要是我们把它找来,收集起来编成一本,那就是中国的家庭教育。那真是洋洋大观!
  《弟子规》是中国家教的等于说基本必修的一部分,共同的科目。因为每个家教,他教子孙跟他的职业有关系,譬如他经商的,他教你怎么做生意;种田的教你怎么样耕种,各个行业不同,他有他的科目。所以那真正是洋洋大观,我现在想办法来收集,这才能看到中国几千年来教育的根,你看他是怎么样教人的。《弟子规》是个共同的科目,基本科目,也就是不管你修学哪个行业,基本的你必须要做到,这是不能够不知道的。
  小孩读经一定要他把《弟子规》做到,做到之后再教他读经,弟子规从前是身教。三岁还不能读经,读经大概总得五、六岁,五、六岁他的根已经非常好。中国这种教学法跟外国人不一样,外国人小孩的时候就是教他玩,所以很活泼。中国从小就学成小大人,坐有坐的样子,站有站的样子,规规矩矩的。"这个小孩教坏了,你看一点活泼都没有!"天下太平是这么教出来的。所以不一样,不相同。沈家桢居士:在家人如何修行 制定适合自己的功课
来源:《慧炬》
作者:沈家桢居士
在家居士修行方法(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庐山诺那塔院)
怎样订您自己的功课呢?当然每个人不会相同。我也订过不少不同的功课,试验过好几种法门,我目前的结论共有四点,想贡献给大家。
第一点,要决心起早,自己订一早课。晚上订的功课,极容易因一天工作的疲劳或者因为有晚间的应酬而松懈或放弃。唯有早上提早至少半小时起床,在早餐以前,订出半小时的功课,这时间最为有用,也不容易受打扰,可以持久。譬如说每天早上念一遍《金刚经》,或者多少遍《大悲咒》,或者一遍《阿弥陀经》及一千声佛号,或者念多少遍六字大明咒,或者练习四念住,或者修习止观禅定,看您对哪种修法最能相应,都可以,但一经订后,三、五年内不要更变。
第二点,要设法一年至少参加一次严肃的佛七、禅七或其他修持,不要短过七天。我一生中感觉到跟张澄基教授有三次连续三个星期的修静最为得力。在参加期内一定要止语,能守八关斋戒最好。止语要真真连续七天,并不是上堂止语,回到宿舍又和人闲谈,这样的中断,对修持毫无用处,毫不得力。所以,最好甚么事都不管,在这七天中,将身心完全放在修行上。各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您就抽出七天,将您身心内的一切污染,澈底清除一次,对您一定有好处。
第三点,要细心认识自己。先问一问自己,您活了这么多年,有没有认识您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是在家人修行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如果您对自己没有了解,不知道您的嗜好、长处及弱点,不明了自己的个性,很可能盲修瞎练,浪费时间,甚至于走入邪途。
怎样去认识您自己呢?先从大处着手,细心体会一下您自己的个性。不要去想这种个性是好呢?还是坏?也不要听别人这么说,就以为您是如此,而是要坦白找出您自己的个性是哪种典型。下面二个例子是比较偏向于极端的例子,您的个性可能介乎两者之间,不过也可以找出倾向。
第一种典型&&你是不是常有不安全感?常常为自己着想,将自己的利害看得很重?因为要保护自己,所以怕和人结交,怕找麻烦,也因此不喜欢帮人?所谓独善其身,个性趋向孤独。这是一种个性的典型。
另一种典型──你对自己的事、自己的利害看得很淡,不十分关心,却喜欢帮别人的忙,喜欢替别人着想,有极强的同情心,有仗义打抱不平的胸怀,不计自己的利害,有时会弄得焦头烂额,不以为苦。为人慷慨好朋友,虽然有时也会答应了人做不到,反而被人骂。这又是一种个性的典型。
自己细心的观察一下,您是近乎哪一种典型。
各位,这两种典型都不坏。您只要自己认清楚了您是近乎哪一种典型,运用发挥您的长处,避去您的缺点,一样可以成功。我的所谓成功,是指走上修行的菩提大道。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一种典型的人,我建议您先从修学原始佛教入手。四念住是一帖对症良药。如果您对于研读中国古文的经典没有问题,四圣谛、八正道等哲理及教法,都是好的,应该细心研究。倘您宿根深厚,一样可以得果。《金刚经》中说:&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陀洹是修学原始佛教达到的初果。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即是不受外境的影响。第一种典型的人,比较容易修到不受外境的影响,也比第二种典型的人所接触的外境简单,因此容易修到初果的境界。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二种典型的人,我建议您读一读《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将您的心胸放大。学大乘佛法,顶要紧的是冲淡我相,而扩大心胸是破我相的基础。第二种典型的人已具有大乘根器,再将心胸放大,则人我之分趋淡,分别计较减轻,自然能迅速走上菩提大道。
至于认识您自己的弱点,是贪心重呢?是嗔心重呢?是疑心重呢?或是自慢骄傲?唯有自己坦白承认您的幻躯有哪些弱点,方能设法避免,方能自己提醒,不走上造恶业的因缘,这是想要修行的在家人须时时警惕的重要步骤。
第四点,要尽量将你的生活和修行打成一片。这初听好像并不容易,其实并不难,养成习惯之后,效用很大。因为我们所讨论的是在家人的修行,所以最可能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的是布施。其要诀是将布施的念头常常放在心上,留心抓住机会。要记住凡是影响人们愈广愈大愈久的机会,其作用,也即是功德福报,也愈大。
我们都已经是上了船的人,应该知道布施并不只是捐钱。布施有法施、财施、无畏施,范围很广。让我简单的和各位谈一谈:
使人增加智慧,教人有用的智识(如做老师),供养法师(使法师能安心将佛法智慧传给大众),助印佛书,赠送及流通佛书,都是法施。像台湾的李祖鹄居士,二十年如一日,经他的手送出去的佛书,相信已超过一百万本。台湾另一位翁仁明居士开了一所维摩诘书屋,大规模的赠送及流通佛书,自己常常到书屋去照料。他们二位都是将生活与法施打成一片的好例子。
财施也包括了物质,有的宗教,规定教徒要将每个月收入的百分之几捐给教堂,佛教中一般来讲,都没有这种硬性规定。其实,这种每月得捐若干的办法,也有它的好处,至少可以每个月提醒您一声。假定您能自己规定,我每个月一定捐几块钱给某一个寺庙或某一种义举,久而久之,您就养成财施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的习惯。至于随时随地助人之急,不论多少,都是财施,都是善因,必得善报。
无畏施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修的法门。一位善尽其职的护士或警察,即是减除人们恐怖的好例子。无畏施也包括了不要造成对方的恐怖。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去绍兴乡间一家替我们看管祖坟的人家,偶然间看到一件事,使我留下一个始终磨灭不了的印象。这个人家的主妇为了要请我们吃饭,去杀一只鸡。我正好看到那只母鸡拚命在前面逃,这位主妇拿着一把菜刀在后面追,后面还有几只小鸡在吱吱呀呀的叫。这天在餐桌上我看了鸡肉,实在吃不下去!这即是无畏施的反面,世界上的这种情形,或比这更惨的场面不知有多少。要天下太平,要都市中杀盗的罪犯消除,看上去并不容易!因为有这共业的恶因,必然会生共业的恶果。如果我们能随时随地自己行无畏施,也能劝人阻止人不杀不害,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修行。
现在我将上面的四点再归纳一下,这是各位可以自己订的功课:
一、要订立一个可行的早课。
二、一年至少要认真参加一次七天或以上的修行法会。
三、要随时检讨认识自己。
四、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修行,随时抓住机会。
因为在家人修行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了您多少忙,所以健康对您十分重要。近年来,美国社会已经由医治疾病逐渐进步为预防疾病,这是一个好现象。希望各位同修对这一方面的新知识,尽量接受。您身体健康,住世久长,修行、种福、积功德的机会也就增加,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印媛]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佛教名博: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父母与子女如何相处-在家修行问答-学佛答问
首页 - 学佛答问 - 在家修行问答 - 正文    │
  父母与子女如何相处
  (出自《居士学佛100问》)
  父母对待子女应该竭力爱护,并教养他们;子女对于父母应该敬重承顺,并奉养他们。
  幼儿是要靠父母抚养的,否则就难免保育失当,老年是要靠子女奉养的,否则就萧条无趣。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善生经》里,规定亲与子之间,有五个互相对待的条件。
  子女敬养父母的五条:‘一者、供养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父母对待子女的五条:‘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澈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
  可知释尊168教诲我们,是要父慈子孝的。
  孝顺父母固然是对的;然而我们不要忽略了佛所说的‘父母正令,不敢违背’,和‘不断父母所为正业’,这几句话的反面意思。就是父母倘有不正当的言语和举动,或是迷入外道邪见的,子女们不但不应该听从,而且要婉转地谏阻他们。但进谏时,要在没有旁人的时候。做子女的倘只晓得顺亲于情,而不晓得顺亲于理,结果使父母陷于不义,造成罪恶,这就将成为孝行的绝大缺点。供养各位一个故事《心念一变天地宽》:
  以前,一位老太太总是为两个女儿的命运操心。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上了洗衣作坊的内掌柜。逢上雨天,她担心小女儿的洗衣作坊的衣服晾不干;逢上晴天,她担心大女儿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她就这样天天为两个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家生意兴隆;大晴天,你小女儿家顾客盈门。哪一天你都有好消息啊!’这一说,老太太才高兴了。天还是老样子,只是心念变了,生活的色彩竟然焕然一新。
  备注:
  168 【释尊】释迦牟尼佛世尊。
  其他相关文章
地藏孝亲网怎么在家修行佛法?_百度知道
怎么在家修行佛法?
首先在网络世界不要过多的公开自己的信息。再就是学佛与生日时辰没有关系。下面切入正题,80后应该步入社会,当现实社会与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总是会迷惘心乱,这个很正常。如果想要心静,那么就念诵《心经》,短短260字背诵起来很方便很容易,所以也就很容易叫人静心。您所说的爱招惹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这个问题可以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因为经书中说过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者恶鬼罗刹都不敢用恶眼看这个人更何况去加害他呢。皈依佛门是一件大好事。而且也会有36位护法神日夜长随。学佛选择法门这个是必须的,但是前提是自己要有选择法门的能力。也就是说自己要有正知正见。建议先看一看圣严法师的《正信的佛教》《学佛群艺》。这两本书无论是对于初学还是老修行都有很大的意义。教人具足正知见去除对于佛教迷信的邪知邪见。这样才会更好的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法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这是开路先锋。每一个学佛的人这一关都要过,读到心静专修哪一派是以后的事,道理明了你自己都知道后面的路怎么走,后面的路没法走,至于多少遍。第一步,障碍重重,感觉不到有其它东西为止,等你过关后再问我,要看你的愿力和业力,不及格。第二步,读《地藏菩萨本愿经》
其他10条回答
在线阅读地藏经四十二章经坛经未曾有因缘经你随缘看吧至于学哪个宗门呵呵佛法本无门,法界化微尘当然是学佛了好吧,经书都给你放在我的百度空间了
南无阿弥陀佛!您可以看看 佛恩居士的《走进佛教》,可以在网上看的,会对您开始修学和选择法门有所帮助的。
火命。佛说:“坐也是禅,行也是禅。”在哪里修佛无所谓,什么形式也是无所谓,你所看到的相你也无需担心和害怕,皆是空。人的本心是空明清澈的,魔由心生,把生活的一些事情别老挂在心上,要学会放的下。佛是不存在的,也是存在的,佛有32相身,皆是虚妄。你自己就是佛,佛在你心中,认识你自己的本性,你就是佛。
学佛与出生真是无半点瓜葛,只要你肯勇猛精进,一心持念阿弥陀佛,临终时必能蒙佛接引,王生西方极乐世界。愿你早成佛道。
1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方便时在心默念,所以无时无刻都可以念。2守五戒,修十善。3读《地藏菩萨本愿经》。
1、佛法的总原则,在看破、放下。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因此一切法门都是围绕看破、放下进行的。给人介绍什么样的法门都需要非常了解当事者的根性才能决定,否则介绍错了,是有因果的。例如:禅宗适合上根人,密宗适合上上根人,还有教下的很多宗派——华严宗、法华宗等,都是根据过去人们根性的不同建立起来的适合不同根性人修学的方法,一般都适合一种根性的人修学。总的看破放下的原则是不变的,最终的目的都是见性成佛,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是从不同的门进入同一个殿堂。但是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适合从上上根到下下根所有的根性,又方便、快捷、稳当,适合现在社会人们的修学,因此净土法门可以推荐给一切人。世尊在灭度之前也有留言:正法时期(世尊灭度后的...
先皈依,再守五戒,修十善。忏悔过去的错事。乃至杀害的生命,心里默祷他们原谅,并要参加放生,印经,种种的善事。再持大悲咒日21遍。将种种的善事功德回向给自己伤害的冤亲债主。一直做下去,何愁不转为吉祥呢。
看经、思经、依经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不要执着这些相。南无阿弥陀佛。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佛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修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