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百因美硝化细菌怎么样武器 你对它有什么样的认识

超级细菌 - 概述
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指滥用使得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所以给这类细菌统称超级细菌。超级细菌还指耐甲氧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皮肤细菌的一种,由于一般很难杀死它,所以很难诊治。一旦人类,特别是低的患者感染这种病菌后,常常会引起、等,危及生命,对产妇、老人、儿童来说都相当危险。超级细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预防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如果去医院探视VRE感染的患者,应听从医院有关人员的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因探视而感染此种疾病。
超级细菌 - 病菌起源
(简称VRE),VRE早在1987年就被分离出来了,地点是英国伦敦,随后纽约发现北美第一例VRE感染,再后来VRE感染迅速波及世界各地,也包括中国在内。 肠球菌属感染作为一种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系统将其列为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原本就对部分抗菌药物具有内在抗药性的肠球菌耐药性进一步扩大,特别是VRE危害性逐年增加,已成为临床治疗棘手的问题。 VRE感染以60岁以上患者居多,感染性疾病治疗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VRE感染,可以发生在社区,也可以发生于医院,医院感染较社区感染高。VRE感染多发生于癌症、肝硬化、慢性肾炎、脑梗死等重症住院患者,主要造成肺部、腹腔感染,其次为血液、手术伤口、泌尿道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病例在感染VRE前就出现了耐药葡萄球菌生长。专家由此推测,有可能是葡萄球菌把其耐药质粒基因传播给肠球菌,从而产生VRE。 值得警惕的是,VRE目前已经成为更新的“超级细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的“中介”。要把VRE作为抗生素耐药“连续剧”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应对,致死率最高达到73%&。
超级细菌 - 病理分析
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医院内肺部96名患者进行分析,发现96人中粪肠球菌感染占73%,屎肠球菌感染占22%。他们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标准进行检测,证实万古霉素耐药株有12株,其中粪肠球菌5株,屎肠球菌7株,提示对于万古霉素屎肠球菌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与国外报道一致。12名VRE感染患者中11名死亡。国内外研究表明,VRE感染的病死率与基础疾病关系密切,从8%到73%不等,其中VRE所致的败血症病死率高达57%。 针对耐药性细菌的危害,我国早在1986年就开始对全国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其中包括对耐药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监测,2004年颁布了《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近年又开始建立全国病原体及病原体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体系。医院内强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发现耐万古霉素细菌感染患者,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这对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起到了一定效果。切忌滥用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的确是治疗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好药物之一,但由于耐药菌株相继出现,要求医师在使用万古霉素时一定要合理、谨慎,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控制好用药剂量及疗程,并注意监测血药浓度,观测其副作用的发生。
超级细菌 - 病理现状
MRSA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可以抵抗最强力的抗生素和药物,并能够引起各种感染,因此也被称为“超级细菌”(Superbug)。美国每年因“超级细菌”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达到18000例,超过了2005年美国死于的16000人。同时,感染“超级细菌”的人数也在越来越多,1974年感染葡萄球菌的人中只有2%是MRSA,而到了200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64%。感染“超级细菌”后的症状包括丘疹、肺炎等。&在诊断的8,987例MRSA感染中,有1,598例在医院死亡,研究人员说。由此推断,超级细菌在2005年大约导致19,000人死亡,94,000人出现严重疾病。研究人员呼吁医疗单位进行合作,共同控制超级细菌。
VRE法国巴黎几家医院收治了大批感染了一种“超级细菌”的病人。之所以称之为“超级细菌”,是由于这种名叫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简称VRE),突破了人类当前对付细菌感染的“最后堡垒”——万古霉素防线。在过去两年内,法国已有313人发生VRE尿道或感染,其中3人因无药可治而死亡。 VRE感染以60岁以上患者居多,感染性疾病治疗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VRE感染,可以发生在社区,也可以发生于医院,医院感染较社区感染高。VRE感染多发生于、、、尿毒症、脑梗死等重症住院患者,主要造成肺部、腹腔感染,其次为、伤口、泌尿道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病例在感染VRE前就出现了耐药葡萄球菌生长。专家由此推测,有可能是葡萄球菌把其耐药质粒基因传播给肠球菌,从而产生VRE。
超级细菌 - 细菌破解
MRSA实验室培养 抗药性细菌引发的疾病是全球性问题,其中威胁最大的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它们都是普通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为了寻找有效杀灭这些“超级细菌”的新办法,Hancock研究了一组短蛋白(多肽)。考虑到多肽可能会引发败血症,Hancock现在小鼠身上进行实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多肽反而能使败血症有所好转。唯一的问题是它们导致了过敏反应,引起一些健康的肠死亡。因此,Hancock和同事设计出更短的多肽,既能阻止败血症,又不会引起其他并发症。Hancock表示,并不是这些多肽直接杀死了“超级细菌”。它似乎使人体自身先天免疫系统作了某种“事先准备”,随后的细菌感染会使体内产生过剩的单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同时,由于体内产生的更具侵略性的噬中性较少,因此不会导致败血症。
MRSA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微生物学家Michael Otto和同事发现,MRSA可以产生一类酚可溶性蛋白(PSMs),这赋予了它们强大的威力。Otto的小组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一些PSM分子,并且将其应用于人类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一种人类免疫细胞,人体抵御葡萄球菌的第一道防线)。结果发现,数分钟后,这些免疫细胞开始变平,一个小时后,许多免疫细胞都遭到破坏。研究人员还对医院和社区获得性MRSA菌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尽管后者比前者抵抗的药物种类略少,但却更加凶残,往往在数天内就能致人于死地。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社区获得性MRSA菌系能够制造更多的PSM,而大多数的医院菌系并不制造该蛋白。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就是社区获得性MRSA威力更加强大的原因,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当研究人员移除与编码PSM相关的后,社区获得性MRSA对小鼠的威胁程度降低,同时在小鼠皮肤上留下的脓肿块也较少。Otto的小组正致力于创造PSM抗,并在小鼠身上进行试验。
VRE1、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尤其应限制的滥用,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3、洗手是防止病原菌蔓延的简单而最重要的措施,但往往被忽视,应加强洗手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4、减少或缩短侵入性装置的应用,如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和插管,从而减少耐药菌株定植。
5、发现耐万古霉素细菌感染患者,应及时予以隔离,进入病房时戴手套,防止广泛污染物品表面,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
6、清除感染源,对耐药菌株患者使用的医疗用品,如、血压器等应相对固定,有消毒措施。
7、提高菌检率,加强对耐药菌的监测,尤其对易感人群耐药菌的监测。
8、对全体医院职工进行培训,增强对耐药菌的认识。
超级细菌 - 预防措施
英国最新公布的规则将禁止医生们再穿长袖的白大褂,还禁止打领带、戴各种珠宝首饰,这一切只是为了防止致命的“超级细菌”传播。 医生要露出前手臂
日,英国卫生部门公布了新的医护人员着装规则,规定不得穿长袖的白大褂,而且要“裸露出肘部以下的皮肤”,这样可以避免病菌通过衣服传染给其他人。英国卫生部门的高级官员表示,新的规定将于明年生效,这意味着医生们将和传统的长袖白大褂说再见。
领带也会孳生病菌
新规定要求医护人员工作时不能打领带。领带很少洗却天天使用,它们对诊断病情、看护病人没有什么好处,却容易孳生病菌。此外手表、各种珠宝首饰等物品也统统将被“打入冷宫”,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时都不准佩戴。据悉,2006年,英国医学会就曾经呼吁医生们放弃领带等各种饰物,称其为“无用的衣服配饰”。英国之所以出台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因为可怕的“超级细菌”曾经在英国多家医院肆虐,还导致了多起死亡事件。为了防止医生和病人互相传染“超级细菌”,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英国决定从医护人员的着装上“下功夫”。
超级细菌 - 探测细菌
能够消灭小鼠体内的超级细菌” 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电子鼻,它能够嗅出患者是否感染了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准确率很高。通常的培养基检测,需要2到3天才能确定“超级细菌”的存在。正在开发中的DNA()检测法识别“超级细菌”据说需要两个小时。而由英国华威大学研究人员发明的这种电子鼻只要15分钟就能探明“超级细菌”的存在。 这种电子鼻中装有一组电极,电极上包裹着不同的导电聚合物。每个电极在遇到不同物质时,就会改变电阻,作出反应。电子鼻综合所有电极的反应,绘制出被检测物质的“气味图”。随后再将“气味图”输入电脑,就能够分辨出被检测的物质。研究人员说,“超级细菌”排泄出的一种易挥发化合物很容易被电子鼻识别。研究人员对159名已知感染了“超级细菌”的患者进行了测试。他们用棉签蘸取患者的鼻液,放入电子鼻中。结果,电子鼻对其中96%的患者作出了正确判断。这种电子鼻的体积大约有两个普通计算机的显示器那么大,售价估计在6万英镑(约合10.76万美元)左右。
超级细菌 - 拍到照片
日本教授拍摄到“超级细菌”照片 日本共同社日报道,日本新潟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山本达男日前通过电子显微镜成功拍摄到了“超级”大肠菌的照片。该细菌拥有“NDM1”基因,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山本表示,这应该是全球首次成功拍摄到NDM1超级细菌照片。 此前,从日本独协医大医院的一名男性患者身上分离出的大肠菌被确认是日本国内首例NDM1超级细菌。山本在得到该细菌后,历时约1周完成了拍摄。 该细菌长约2微米。据悉,同普通大肠菌相比,超级细菌的鞭毛更多,更具灵活性,感染能力也更强。超级细菌的特征是表面覆有一层可抵御白血球攻击的膜,并可以改变形状。
超级细菌 - 应对措施
1、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尤其应限制万古霉素的滥用,以减少多重耐药的出现。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3、洗手是防止病原菌蔓延的简单而最重要的措施,但往往被忽视,应加强洗手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4、减少或缩短侵入性装置的应用,如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和导尿管插管,从而减少耐药菌株定植。5、发现耐万古霉素细菌感染患者,应及时予以隔离,进入病房时戴手套,防止细菌广泛污染物品表面,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 6、清除感染源,对耐药菌株患者使用的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器等应相对固定,有措施。 7、提高菌检率,加强对耐药菌的监测,尤其对易感人群耐药菌的监测。 8、对全体医院职工进行培训,增强对耐药菌的认识。 不必谈“菌”色变 ,不必惊慌。9、超级细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预防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10、如果去医院探视VRE感染的患者,应听从医院有关人员的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因探视而感染此种疾病。 法国此次出现大宗的VRE感染事件再次提示我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超级细菌 - 传播路线
超级细菌 英国研究人员在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通过检测的变化,他们绘制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大洲间的传播路线图。英国基金会桑格研究所报告说,利用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对细菌基因组进行完整的分析,并根据基因变异情况得出各地细菌间的家族谱系图。研究人员发现,1997年葡萄牙暴发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疫情是从巴西传播过来的。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泰国一家医院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染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基因检测得出的不同患者体内细菌间的关系,与这些患者所处病房的位置有关,说明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析人际间的细菌传播路线。领导这项研究的桑格研究所博士斯蒂芬·本特利说,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卫生部门了解细菌在人与人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传播特点,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疫措施。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病菌,但如果它发生变异而对抗生素甲氧西林产生耐药性,其引起的感染就难以治疗。因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被称为“超级细菌”。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首次发现了这种“超级细菌”。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造成不少患者死亡。
超级细菌 - 相关新闻
NDM-1细菌 日,英国和印度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一些赴印度接受手术等治疗的患者感染了一种。这种几乎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正在从南亚传向英国,可能在全世界蔓延。
这种被称为NDM-1的超级细菌最初是在去年被英国卡迪夫大学的蒂莫西-沃尔什确认。他在一名瑞典病人身上发现了两种细菌,从中找到了NDM-1。而这名患者曾经在印度住院治疗。研究人员称,这种超级细菌跨越不同的细菌种类,使许多在医院感染的患者更具有抗药性。NDM-1细菌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具有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常被认为是紧急治疗抗药性病症的最后方法。 目前,南亚和英国已经出现数起感染病例。研究人员正在确定这些患者感染的NDM-1细菌的普遍性。
中国专家称"超级细菌"报道有误 不如SARS猛烈 针对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广东知名传染病专家昨天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明确表示,有关报道有误, 这次国外发现的其实不是新型细菌,而是一种新的“耐药基因”,可使多种细菌增强耐药性,但其危害不会像SARS、甲流一样猛烈,公众不必惊慌。尚不会人际传播 北大第一医院抗感染病房副主任医师郑波昨天(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超级细菌一般不会在健康人群间传播,因此人们不必过度恐慌。郑波是19家“超级细菌”监测哨点之一的北大第一医院的负责人。 美国超市出售的部分肉类制品中发现“超级细菌”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超市销售的部分肉禽制品细菌污染情况严重,其中半数以上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研究人员表示,受细菌污染肉禽适当烹饪后仍可安全食用,但若加工处理不当,就可能危及消费者健康。研究人员从伊利诺伊州、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以及首都华盛顿的26家商店中抽取了80个品牌的136种肉禽样品后发现,47%的样品受到金黄色污染;所含细菌中,96%至少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52%至少对3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超级细菌 - 敏感药物
英国和印度的研究人员在其报告中称,“除和以外,这种超级病菌对其它抗生素都具有性。在部分患者身上,甚至这两种抗生素也不起作用”。此前有分析人士针对超级病菌的事件发表看法,称抗细菌以为主,目前最好的抗生素就是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俗称,但是目前公布的研究结果中,万古霉素治疗的有效性并没有被提到。&
超级细菌 - 市场影响
2010年8月,受超级细菌消息影响,部分医药股受到市场热捧。(600513)连续三日大幅上涨,8月13日更冲击涨停。浙江医药(10年8月12、13两日累计升幅达到8.45%。海正药业(日上涨4.34%之后,13日继续劲升8.25%。国内板蓝根颗粒的主要生产商白云山A(000522)也大幅攀升5.68%,四支个股表现均明显超过同行业其他个股。
国内目前能够生产替加环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有莱美药业(300006),华北制药(600812),海正药业(600627)。黏菌素则有联环药业(600513)可以生产。 万古霉素国内只有海正药业(600267)和浙江医药(600216)生产并出口。但是目前公布的研究结果中,万古霉素治疗的有效性并没有被提到,由此可见,浙江医药(600216)可能存在误炒。 此外,按照以往的经验,预防性用药一般会在疾病流行时旺销。在中国,一些中药预防品种往往成为人们在面对大规模流行病时的首选,像当年的和这两年爆发的疫情,都令的销量大增。因此在市场的“联想”作用之下,国内板蓝根颗粒的主要生产商白云山A(000522)也走出亮丽行情。生产类似产品的康美药业(600518)和(600085)亦录得升幅。 不过板蓝根颗粒虽然在抗菌抗上具有一定作用,但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板蓝根的作用还只限于一些常见。面对超级细菌这样的强大对手,板蓝根等中药制剂的效果还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因此,相关个股的上升行情是否能延续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超级细菌 - “死亡第一人”
日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附属医院宣布,在这家医院接受治疗的一名巴基斯坦裔比利时男子因为感染了“超级病菌”,在2010年6月底不治身亡。据这家医院的医生介绍,这名男子在巴基斯坦旅行时遭遇车祸腿部受伤,先是在巴基斯坦接受治疗,后来被送回比利时,但他已经感染了“超级病菌”。医生说,虽然他们给这名患者使用了药效强劲的克里斯汀等抗生素,但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与此同时,比利时的另一家医院说,一名比利时籍的黑山男子,在黑山也感染上了“超级病菌”,但他返回比利时治疗后已经痊愈。
超级细菌 - 杀灭途径
随着一些几乎对各类抗生素都有很强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在多国传播,医学专家们正在紧急研究对策。英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蟑螂和蝗虫体内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可能成为杀灭两种超级细菌的重要武器。蟑螂大脑内和蝗虫体内所含有的蛋白质成分,能在实验室内有效杀灭90%以上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抗药性大肠杆菌,而且不会对人体细胞产生明显副作用。资料显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药性大肠杆菌都能带来严重后果。其中,前者可造成人体器官衰竭而死。而大肠杆菌可能引起肾衰竭。今后,人类或许能从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蟑螂和蝗虫的神经系统中提取出有效物质来杀灭上述两种细菌了。
超级细菌 - 带菌者
所谓是指携带了超级细菌的个体,但带菌者本身不一定发病。日,台湾疾控部门公布,台湾已发现首个超级细菌(NDM-1抗药性)携带者,带菌者就是不久前在印度遭枪伤的外景摄影人员。 这名个案2010年9月下旬在遭枪击腹部中弹,属台疾控机构认定的超级细菌高危险群,经主动采检个案检体,两度确认比对,在个案肠道内发现了超级细菌,但是没有出现症状,属于无症状带原者,不属于法定传染病病例。目前该个案恢复良好且已出院。该个案从搭机返台到住院治疗,全程进行感染监控,因此不会有扩散风险。&
超级细菌 - 检出三例超级细菌病例
日报道,的两名新生儿都是低体重儿,两名患儿在出生两三天之后出现了和的症状,目前经过治疗后已经痊愈出院,现在健康状况良好,福建省的老年患者已于号死亡,主要死亡的原因是肺癌晚期,超级细菌在这个患者的病程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明确。
超级细菌 - 造成荷兰27人死亡
&荷兰的马斯城医院日宣布,在近两个月内,一种不明疫情已在荷兰造成27人死亡,所有死亡病例均感染一种超级细菌,但目前尚无法确认所有死亡病例是否由该病菌直接导致。马斯城医院的一名医生向新华社记者说,目前已确认这种超级细菌属于克雷伯氏菌,该院与荷兰多家医疗科研机构正试图确认该病菌是否和所有死亡病例有直接关系。 马斯城医院于日首次发布消息称有两名患者在感染这种病菌后死亡。26日,该院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说,目前仍有78人确诊感染了这种病菌,1967人疑似感染。该院说,预计确诊病例将继续增加,但“疫情依然在控制中,因为在最近一周内没有新发现的确诊患者。”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中国急救医学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解放军医学杂志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3:20:4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什么是细菌武器 你对它有什么样的认识_百度知道
什么是细菌武器 你对它有什么样的认识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1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论坛&读书社区&凭栏观史侵华日军的罪恶行径——百万人死于细菌武器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日军在东京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内建立了细菌研究室,对外称“防疫研究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将细菌战的A型研究(亦称攻击型研究,即用活人作实验对象,检验其用于战场的效果)转移到中国东北。日本政府用“满州”这块最新的殖民地,加快细菌战的研究,以期早日用于实战。  日本化学战细菌战之魁——石井四郎  石井四郎,一个极端国家主义者、疯狂的法西斯主义分子。日出生于千叶县千代田村加茂地区一个大地主家庭,青少年时期接受了狂热的军国主义教育,1920年12月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日本陆军,近卫师团担任中尉军医。1924年,再入京都帝大研究生院学习细菌学、病理学等,1927年6月获得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1928年8月后赴西方考察。研究细菌战。1930年回国后竭力鼓吹细菌战,从而得到日本军部的赞赏和支持,并得到从裕仁天皇掌握的秘密帐户里每年20万日元的年度预算经费,并逐年增加。从1932年起,直至日本投降,石井四郎就一直领导着侵华日军属下的细菌战部队,其中10年时间在第731部队任职,1941年8月被调到南京担任第一军军医部长,这座“杀人工厂”后来发展到18个支队,分布在日军占领下的中国各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扩展到缅甸仰光和新加坡、马尼拉等地,每个支队120人——500人不等,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细菌战网络系统。日本军部鉴于石井四郎在细菌战方面取得了“惊人成就”,每隔三年就提升他一次,最后晋升为中将军衔,并得到过日本裕仁天皇颁发的高级勋章和通令嘉奖。  侵华日军在中国建立的细菌战部队  日本军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的14年时间里,由石井四郎一手策划在中国组建了许多细菌战部队的秘密基地。据日本史学家常石敬一教授的研究统计,日本细菌战部队的人员共有2万余人,规模较大的有以下五支细菌战部队。  1、建立在哈尔滨的第731部队。1932年8月下旬,石井四郎与4名助手及5名雇员来到黑龙江省,在拉滨线(拉林——哈尔滨)的背荫河车站附近建立了第一个细菌实验所,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又称“东乡部队”(因石井四郎崇拜日俄战争获得特殊勋章的东乡平八郎元帅而取名之),1941年6月改称“第731部队”。当地人称之为“中马城”(原是一个俘虏收容所)的细菌战研究基地,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有100栋砖瓦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监狱、研究室、处理人和动物死骸的焚尸炉及火药库。二是办公室、兵营、仓库、军人服务社和一个停车场。石井四郎在这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是炭疽、鼻疽和鼠疫三种接触传染病。中马城的监狱通常关押着500——600个“抗日分子”,其中大多数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员。  由于“东乡部队”用毒气、电流和冻伤拿活人做试验的“秘密”,被囚禁的“俘虏”了解。1934年中秋节,“囚犯”们乘日本卫兵喝酒喝得烂醉时,用酒瓶砸昏卫兵,夺取钥匙打开了牢房,举行暴动,其中有16人逃了出去。不久,中马城的火药库又发生了爆炸,设施遭到很大破坏。  1936年春,石井四郎的细菌实验基地移到哈尔滨以南20公里的平房地区,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营区内有150多栋楼房,其主楼“四方楼”面积达9200平方米。关东军强迫5000余名中国劳工、用了2年时间建成了这座杀人工厂。从1936年——1945年8月,有1.5万名中国劳工被强迫在此劳动,其中有5000多人死于营内非人的待遇。1941年8月由北野政次少将(因其残忍足与石井相匹敌,而后晋升为中将)接替石井四郎继任731部队长。  第731部队组建时的编制大约是300人,1940年扩大到3000人,到临近日本投降时增加到5000余人。其中医师和研究者占10%左右,技术后援人员占15%,余者为使用细菌武器的战斗人员等。第731部队本部下辖八个部:  第一部是研究部,主要从事鼠疫、霍乱、副伤寒、赤痢、炭疽等病毒的研究,并用活人做实验。据此特负责管理关押400人的秘密监狱;第二部是实验部,主要进行有关细菌炸弹的开发和测试,并负责培育和繁殖供散布瘟疫的寄生虫,如跳蚤、田鼠等;第三部是名为防疫给水部,主要负责医院管理和净水处理,实际上是被分配制造细菌炸弹,地点设在哈尔滨市内;第四部负责管理生产病原菌的设备和储存与保养随时生产出来的细菌;第五部即教育部,负责731部队新队员的培训。其成员经常是按例定期从日本本土调到平房或各支队的,石井四郎在平房基地为日本培养了数千名细菌战干部;第六部为总务部,负责平房设施的事务。第七部为资材部,主要制造细菌炸弹,同时负责准备和保管材料,包括制造病原菌必不可少的琼脂。第八部为诊疗部,负责731部队队员的一般疾病的治疗,它相当于平房的医务所。  第731部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设备,包括4个制造细菌培养基的容积各1吨的大罐,14个培养基灭菌用的生物压力锅(即自闭缸,每个自闭缸一次可容纳细菌培养器30个),及可收纳100个细菌培养器的2个冷库等。原731部队生产部长川岛清少将在伯力军事法庭供认:该部可以“每月制造300公斤鼠疫菌,500—600公斤炭疽菌,或800—900公斤的伤寒、副伤寒、赤痢菌,或1,000公斤霍乱菌。  据原第731部队细菌生产部长川岛清在1949年12月伯力军事法庭供认:“731部队每年因烈性传染病实验而死的囚犯人数不下600人”。仅他本人1941年至1945年的5年任职期间,被用作人体实验而杀害的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和蒙古人等,至少在3000名以上。1932年至1940年又用了多少人做试验呢?按每年600人的保守数字计算,应是5400人左右。这样,第731部队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用于细菌、毒气实验而杀害的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和蒙古人等,应不少于8,400人。确切的数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可以说,第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建立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生物武器试验基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支细菌战部队。  2、建立在长春的第100部队。于1936年春组建,对外称“关东军军马防疫厂”,地点设在长春城南6公里处的孟家屯,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1941年6月改称第100部队,它一直由职业军队兽医若松有次郎少将领导。表面上是为了研究关东军所用马匹和其他有用动物可能感染的各种疾病,实际上是从事细菌战研究的另一座杀人工厂。  第100部队的营区建筑布局在很多方面与哈尔滨的平房相似,有数十幢楼房,每幢之间相隔20—30米,其中2层高6米的司令部大楼占地720平方米:东西宽12米,南北中轴线长60米。地下室和一楼都是实验室,其中实验室与另一地下建筑即能纳30—40个犯人的囚室相连。第100部队的办公室在二楼,它与很多地下通道相通,联结着各处的实验室和众多豢养实验动物的房舍。另外,营区还有3个红砖砌的大型马厩,每个马厩养着50匹马,或牛羊,一些较小的房舍里养着老鼠、地松鼠等。营区里还有三个焚尸炉等。  第100部队的内部结构与731部队类似,它分为第一至第四部和一个总务部。第一部负责研究马和各种动物的血液。第二部主要进行细菌战研究,它本身又分为5个分部:细菌生产、牲畜病毒研究(主要是鼻疽、羊痘和牛瘟)、管理和生产实验用动物、有机化学(重点研究杀人毒药)和农作物病毒研究(1943年12月,若松又建立了第六分部,即专门研究细菌武器的散布系统)。第三部负责制造血清,第四部负责资材补给,并协助第二部的工作。总务部负责规划和总体研究问题,同时管理一个大型农场。第100部队主要生产炭疽、鼻疽、鼠疫和马鼻疽4种病原体细菌。每年可生产1000公斤炭疽菌、500多公斤鼻疽菌和100公斤锈菌。另外,还生产大量的化学除草剂。  第100部队先后在大连、海拉尔、拉古、克山、密山、鸡西等地建立了支队,侧重研究在野外大量使用各种细菌和烈性毒药大规模杀害牲畜和人的方法及其效果,其试验范围南到广东,西到西安及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城市;近及长春市内及其周围地区;北至满州里、内蒙古与苏联的边界及至西伯利亚地区。  3、建立在南京的荣第1644部队。于日在南京建立,对外的公开名称是“中支那防疫给水部”,或“多摩部队”。这是石井四郎建立的第三个主要的“杀人工厂”。石井四郎选中增田知贞为南京新建细菌部队的代理部长,增田知贞1926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院并同时投身日本陆军,1931年获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博士学位。1937年9月,他担任了石井四郎细菌部队的一个下属机构大连临时防疫所的负责人,并成为石井四郎的高级助手。  荣第1644部队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的一所原6层楼高的中国医院内,其司令部的司令官的办公室和各个行政管理办公室即在大楼中。有一座处理实验动物和人的遗体的焚尸炉。营区内的另一座4层楼房是副楼,它是1644部队的核心“秘密”所在,里边是各个研究设施和关押细菌实验用“犯人”的囚室。其中,一楼是研究实验室,主要生产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菌。二楼是饲养和繁殖大量虱子、跳蚤、小鼠、大鼠、地松鼠等各种实验动物。三楼主要是各个研究实验室。四楼囚室可容纳100名“犯人”,用于细菌、毒气实验之用。荣第1644部队所辖人数最多时有1500人。  荣第1644部队与第731部队一样,研究已知的所有疾病,但主要侧重于研究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另加蛇毒、河豚毒、氢化物和砷。荣第1644部队在规模上比731部队和100部队都要小,但却有巨大的细菌生产能力,它的主要细菌培养室拥有2个自闭筒,有200个石井式培养器,60个科哈式锅炉和100只繁殖跳蚤的汽油桶,一个生产周期能生产10公斤细菌。从1941年起,荣第1644部队与设在神奈县川崎市的日本陆军第九研究所合作,进行各种各样人体实验毒素的研究,“九研”派来一名技术科长带着7名技术专家乘船来到南京,并增加毒气、化学武器实验。此外,荣第1644部队还承担每年培养300名胜任细菌战的细菌专家。据原第1644部队参加过人体实验的几位“军医”供认:每星期都有10—20人被用来做毒剂、细菌和各种毒气实验,进去的就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的。那么,从1939年4月到1945年8月,荣第1644部队共抓捕6,哗福糕凰蕹好革瞳宫困080人被用来做毒剂、细菌和各种毒气实验,而后身亡。  4、建立在北京的甲第1855部队。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侵占了北平市天坛西门的原国民党政府中央防疫处,建立了“北支那防疫给水部”,直属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九技术研究所(登户研究所),直接受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部领导。部队长初为黑江,继为菊池。1939年10月,西村英二上任,“北平甲第1855部队”正式命名,成为日军在北平、南京、广州和新加坡组建的四支新的细菌战部队之一。  第1855部队总部及3个直属分遣队驻扎在天坛公园内的神乐署和原中央防疫处,编制兵员1500人。总部下辖13个支部和办事处,分布于天津、塘沽、海南、青岛、石家庄、太原、运城、郑州、开封、新乡、确山、郾城等地。日军华北派遣军所属野战师团、独立旅团设有防疫给水班,编制十几人至20人左右。  第1855部队主要下辖第一、二、三课。第一课(原为防疫课、第一分遣队)下设事务室、卫生材料室、血清室、理化检验室、原虫室、培养基室等。第二课(原为细菌课)下辖第一细菌生产室、(又称第一疫苗室)、第二细菌生产室(又称第二疫苗室)、血清室检索室等。第三课(原为卫生研究课、第二分遣队)下公园西南门建起病房7栋、工作室100多间,小动物室70多间、地下冷库(储存各种病毒菌种)192立方米。它主要研制和生产鼠疫、伤寒、霍乱、痢疾、黑热病、疟疾等细菌和原虫,并饲养大批老鼠和跳蚤。1942年春在冀中被捕获的日本特务机关长大本清招供:“日本在华北的北平、天津、大同等地都有制造细菌的场所,日军部队经常配有携带大量鼠疫、霍乱、伤寒等病菌的专门人员,只要上级下达命令就可以施放”。1944年夏,第1855部队把丰台中国俘虏收容所的19名中国人进行人体细菌病毒试验。日本投降前夕,第1855部队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销毁全部文件和器材。因此,它们究竟杀害多少华北民众,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调研。  5、建立在广州的波字8604部队。日军侵占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后,于1939年初正式编成波字8604部队,对外称“华南防疫给水部”,本部驻广州市原百子路中山大学医学院内。该部为师团级单位,编制1200余人,其中专业将校100人,是日军在华南地区的一支重要细菌战部队。部队长先后为田中严军医大佐、佐佐木高行、佐藤俊二、龟泽鹿郎。本部下设6个课。  总务课:管理后勤保障、人事和财务等,熊仓少佐任课长;第一课:从事细菌研究,由沟口军医少佐任课长。下设庶务班、研究班、检验班、培养班、消毒班和动物班。共80人,其中将校官10人,中国劳工7人;第二课:从事防疫给水研究,江口卫生少佐任课长;第三课:从事各种传染病治疗的研究工作,由小口军医少佐任课长;第四课:从事鼠疫培养和病体解剖,渡边军医中佐任课长;第五课:从事器材供应等(详见沙东迅:《侵华日军在粤进行细菌战之概况》)。  波字8604部队除了给日军做防疫给水工作外,主要是进行细菌战。防疫给水单位驻广州市郊江村,对人体进行细菌试验则在广州南石头难民收容所。据前侵华日军波字8604部队班长丸山茂回忆证实,1942年他所在的日军细菌战部队向广州南石头难民收容所秘密使用细菌战剂,杀害中国人上千名(参见《细菌战罪证累累》,《南方都市报》日)。  波字8604部每月可生产10公斤鼠疫蚤,并先后从东京运送大批鼠疫、伤寒霍乱、白喉、赤痢等病菌,于1939年6月、1940年6月、月和1942年,在广九铁路沿线、广东阳江、乐昌、谦江、湛东和海南等地投放,造成华南地区在年间鼠疫、霍乱等疫病流行,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  综上所述,侵华日军5支细菌战部队仅人体试验所杀害的中国人(含少数朝鲜人、苏联人和蒙古人)达2万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为20,899人,其中第731部队杀害8400余人,第100部队杀害5400余人,荣第1644部队杀害6080余人,华北甲1855部队杀害19人,波字8604杀害1000余人)。与此同时,日军在侵华期间,通过飞机播洒、向江河水源投放鼠疫、霍乱、伤寒病菌等方式实施细菌战,所杀害的中国民众,据不完全统计有769,772人,感染后而死亡者35万余人,共计约120万人(约为111.9万余人)。如果加上细菌战所扩大传播和持续性疾病流行时间长,其死亡人数更是一个高出当时记载数倍而难于统计的数字。
论坛&读书社区&凭栏观史侵华日军的罪恶行径——百万人死于细菌武器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日军在东京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内建立了细菌研究室,对外称“防疫研究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将细菌战的A型研究(亦称攻击型研究,即用活人作实验对象,检验其用于战场的效果)转移到中国东北。日本政府用“满州”这块最新的殖民地,加快细菌战的研究,以期早日用于实战。
日本化学战细菌战之魁——石井四郎
石井四郎,一个极端国家主义者、疯狂的法西斯主义分子。日出生于千叶县千代田村加茂地区一个大地主家庭,青少年时期接受了狂热的军国主义教育,1920年12月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日本陆军,近卫师团担任中尉军医。1924年,再入京都帝大研究生院学习细菌学、病理学等,1927年6月获得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1928年8月后赴西方考察。研究细菌战。1930年回国后竭力鼓吹细菌战,从而得到日本军部的赞赏和支持,并得到从裕仁天皇掌握的秘密帐户里每年20万日元的年度预算经费,并逐年增加。从1932年起,直至日本投降,石井四郎就一直领导着侵华日军属下的细菌战部队,其中10年时间在第731部队任职,1941年8月被调到南京担任第一军军医部长,这座“杀人工厂”后来发展到18个支队,分布在日军占领下的中国各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扩展到缅甸仰光和新加坡、马尼拉等地,每个支队120人——500人不等,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细菌战网络系统。日本军部鉴于石井四郎在细菌战方面取得了“惊人成就”,每隔三年就提升他一次,最后晋升为中将军衔,并得到过日本裕仁天皇颁发的高级勋章和通令嘉奖。
侵华日军在中国建立的细菌战部队
日本军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的14年时间里,由石井四郎一手策划在中国组建了许多细菌战部队的秘密基地。据日本史学家常石敬一教授的研究统计,日本细菌战部队的人员共有2万余人,规模较大的有以下五支细菌战部队。
1、建立在哈尔滨的第731部队。1932年8月下旬,石井四郎与4名助手及5名雇员来到黑龙江省,在拉滨线(拉林——哈尔滨)的背荫河车站附近建立了第一个细菌实验所,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又称“东乡部队”(因石井四郎崇拜日俄战争获得特殊勋章的东乡平八郎元帅而取名之),1941年6月改称“第731部队”。当地人称之为“中马城”(原是一个俘虏收容所)的细菌战研究基地,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有100栋砖瓦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监狱、研究室、处理人和动物死骸的焚尸炉及火药库。二是办公室、兵营、仓库、军人服务社和一个停车场。石井四郎在这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是炭疽、鼻疽和鼠疫三种接触传染病。中马城的监狱通常关押着500——600个“抗日分子”,其中大多数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员。
由于“东乡部队”用毒气、电流和冻伤拿活人做试验的“秘密”,被囚禁的“俘虏”了解。1934年中秋节,“囚犯”们乘日本卫兵喝酒喝得烂醉时,用酒瓶砸昏卫兵,夺取钥匙打开了牢房,举行暴动,其中有16人逃了出去。不久,中马城的火药库又发生了爆炸,设施遭到很大破坏。
1936年春,石井四郎的细菌实验基地移到哈尔滨以南20公里的平房地区,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营区内有150多栋楼房,其主楼“四方楼”面积达9200平方米。关东军强迫5000余名中国劳工、用了2年时间建成了这座杀人工厂。从1936年——1945年8月,有1.5万名中国劳工被强迫在此劳动,其中有5000多人死于营内非人的待遇。1941年8月由北野政次少将(因其残忍足与石井相匹敌,而后晋升为中将)接替石井四郎继任731部队长。
第731部队组建时的编制大约是300人,1940年扩大到3000人,到临近日本投降时增加到5000余人。其中医师和研究者占10%左右,技术后援人员占15%,余者为使用细菌武器的战斗人员等。第731部队本部下辖八个部:第一部是研究部,主要从事鼠疫、霍乱、副伤寒、赤痢、炭疽等病毒的研究,并用活人做实验。据此特负责管理关押400人的秘密监狱;第二部是实验部,主要进行有关细菌炸弹的开发和测试,并负责培育和繁殖供散布瘟疫的寄生虫,如跳蚤、田鼠等;第三部是名为防疫给水部,主要负责医院管理和净水处理,实际上是被分配制造细菌炸弹,地点设在哈尔滨市内;第四部负责管理生产病原菌的设备和储存与保养随时生产出来的细菌;第五部即教育部,负责731部队新队员的培训。其成员经常是按例定期从日本本土调到平房或各支队的,石井四郎在平房基地为日本培养了数千名细菌战干部;第六部为总务部,负责平房设施的事务。第七部为资材部,主要制造细菌炸弹,同时负责准备和保管材料,包括制造病原菌必不可少的琼脂。第八部为诊疗部,负责731部队队员的一般疾病的治疗,它相当于平房的医务所。
第731部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设备,包括4个制造细菌培养基的容积各1吨的大罐,14个培养基灭菌用的生物压力锅(即自闭缸,每个自闭缸一次可容纳细菌培养器30个),及可收纳100个细菌培养器的2个冷库等。原731部队生产部长川岛清少将在伯力军事法庭供认:该部可以“每月制造300公斤鼠疫菌,500—600公斤炭疽菌,或800—900公斤的伤寒、副伤寒、赤痢菌,或1,000公斤霍乱菌。
据原第731部队细菌生产部长川岛清在1949年12月伯力军事法庭供认:“731部队每年因烈性传染病实验而死的囚犯人数不下600人”。仅他本人1941年至1945年的5年任职期间,被用作人体实验而杀害的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和蒙古人等,至少在3000名以上。1932年至1940年又用了多少人做试验呢?按每年600人的保守数字计算,应是5400人左右。这样,第731部队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用于细菌、毒气实验而杀害的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和蒙古人等,应不少于8,400人。确切的数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可以说,第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建立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生物武器试验基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支细菌战部队。
2、建立在长春的第100部队。于1936年春组建,对外称“关东军军马防疫厂”,地点设在长春城南6公里处的孟家屯,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1941年6月改称第100部队,它一直由职业军队兽医若松有次郎少将领导。表面上是为了研究关东军所用马匹和其他有用动物可能感染的各种疾病,实际上是从事细菌战研究的另一座杀人工厂。
第100部队的营区建筑布局在很多方面与哈尔滨的平房相似,有数十幢楼房,每幢之间相隔20—30米,其中2层高6米的司令部大楼占地720平方米:东西宽12米,南北中轴线长60米。地下室和一楼都是实验室,其中实验室与另一地下建筑即能纳30—40个犯人的囚室相连。第100部队的办公室在二楼,它与很多地下通道相通,联结着各处的实验室和众多豢养实验动物的房舍。另外,营区还有3个红砖砌的大型马厩,每个马厩养着50匹马,或牛羊,一些较小的房舍里养着老鼠、地松鼠等。营区里还有三个焚尸炉等。
第100部队的内部结构与731部队类似,它分为第一至第四部和一个总务部。第一部负责研究马和各种动物的血液。第二部主要进行细菌战研究,它本身又分为5个分部:细菌生产、牲畜病毒研究(主要是鼻疽、羊痘和牛瘟)、管理和生产实验用动物、有机化学(重点研究杀人毒药)和农作物病毒研究(1943年12月,若松又建立了第六分部,即专门研究细菌武器的散布系统)。第三部负责制造血清,第四部负责资材补给,并协助第二部的工作。总务部负责规划和总体研究问题,同时管理一个大型农场。第100部队主要生产炭疽、鼻疽、鼠疫和马鼻疽4种病原体细菌。每年可生产1000公斤炭疽菌、500多公斤鼻疽菌和100公斤锈菌。另外,还生产大量的化学除草剂。
第100部队先后在大连、海拉尔、拉古、克山、密山、鸡西等地建立了支队,侧重研究在野外大量使用各种细菌和烈性毒药大规模杀害牲畜和人的方法及其效果,其试验范围南到广东,西到西安及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城市;近及长春市内及其周围地区;北至满州里、内蒙古与苏联的边界及至西伯利亚地区。
3、建立在南京的荣第1644部队。于日在南京建立,对外的公开名称是“中支那防疫给水部”,或“多摩部队”。这是石井四郎建立的第三个主要的“杀人工厂”。石井四郎选中增田知贞为南京新建细菌部队的代理部长,增田知贞1926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院并同时投身日本陆军,1931年获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博士学位。1937年9月,他担任了石井四郎细菌部队的一个下属机构大连临时防疫所的负责人,并成为石井四郎的高级助手。荣第1644部队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的一所原6层楼高的中国医院内,其司令部的司令官的办公室和各个行政管理办公室即在大楼中。有一座处理实验动物和人的遗体的焚尸炉。营区内的另一座4层楼房是副楼,它是1644部队的核心“秘密”所在,里边是各个研究设施和关押细菌实验用“犯人”的囚室。其中,一楼是研究实验室,主要生产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菌。二楼是饲养和繁殖大量虱子、跳蚤、小鼠、大鼠、地松鼠等各种实验动物。三楼主要是各个研究实验室。四楼囚室可容纳100名“犯人”,用于细菌、毒气实验之用。荣第1644部队所辖人数最多时有1500人。
荣第1644部队与第731部队一样,研究已知的所有疾病,但主要侧重于研究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另加蛇毒、河豚毒、氢化物和砷。荣第1644部队在规模上比731部队和100部队都要小,但却有巨大的细菌生产能力,它的主要细菌培养室拥有2个自闭筒,有200个石井式培养器,60个科哈式锅炉和100只繁殖跳蚤的汽油桶,一个生产周期能生产10公斤细菌。从1941年起,荣第1644部队与设在神奈县川崎市的日本陆军第九研究所合作,进行各种各样人体实验毒素的研究,“九研”派来一名技术科长带着7名技术专家乘船来到南京,并增 加毒气、化学武器实验。此外,荣第1644部队还承担每年培养300名胜任细菌战的细菌专家。据原第1644部队参加过人体实验的几位“军医”供认:每星期都有10—20人被用来做毒剂、细菌和各种毒气实验,进去的就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的。那么,从1939年4月到1945年8月,荣第1644部队共抓捕6,080人被用来做毒剂、细菌和各种毒气实验,而后身亡。
4、建立在北京的甲第1855部队。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侵占了北平市天坛西门的原国民党政府中央防疫处,建立了“北支那防疫给水部”,直属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九技术研究所(登户研究所),直接受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部领导。部队长初为黑江,继为菊池。1939年10月,西村英二上任,“北平甲第1855部队”正式命名,成为日军在北平、南京、广州和新加坡组建的四支新的细菌战部队之一。
第1855部队总部及3个直属分遣队驻扎在天坛公园内的神乐署和原中央防疫处,编制兵员1500人。总部下辖13个支部和办事处,分布于天津、塘沽、海南、青岛、石家庄、太原、运城、郑州、开封、新乡、确山、郾城等地。日军华北派遣军所属野战师团、独立旅团设有防疫给水班,编制十几人至20人左右。
第1855部队主要下辖第一、二、三课。第一课(原为防疫课、第一分遣队)下设事务室、卫生材料室、血清室、理化检验室、原虫室、培养基室等。第二课(原为细菌课)下辖第一细菌生产室、(又称第一疫苗室)、第二细菌生产室(又称第二疫苗室)、血清室检索室等。第三课(原为卫生研究课、第二分遣队)下公园西南门建起病房7栋、工作室100多间,小动物室70多间、地下冷库(储存各种病毒菌种)192立方米。它主要研制和生产鼠疫、伤寒、霍乱、痢疾、黑热病、疟疾等细菌和原虫,并饲养大批老鼠和跳蚤。1942年春在冀中被捕获的日本特务机关长大本清招供:“日本在华北的北平、天津、大同等地都有制造细菌的场所,日军部队经常配有携带大量鼠疫、霍乱、伤寒等病菌的专门人员,只要上级下达命令就可以施放”。1944年夏,第1855部队把丰台中国俘虏收容所的19名中国人进行人体细菌病毒试验。日本投降前夕,第1855部队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销毁全部文件和器材。因此,它们究竟杀害多少华北民众,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调研。
5、建立在广州的波字8604部队。日军侵占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后,于1939年初正式编成波字8604部队,对外称“华南防疫给水部”,本部驻广州市原百子路中山大学医学院内。该部为师团级单位,编制1200余人,其中专业将校100人,是日军在华南地区的一支重要细菌战部队。部队长先后为田中严军医大佐、佐佐木高行、佐藤俊二、龟泽鹿郎。本部下设6个课。
总务课:管理后勤保障、人事和财务等,熊仓少佐任课长;第一课:从事细菌研究,由沟口军医少佐任课长。下设庶务班、研究班、检验班、培养班、消毒班和动物班。共80人,其中将校官10人,中国劳工7人;第二课:从事防疫给水研究,江口卫生少佐任课长;第三课:从事各种传染病治疗的研究工作,由小口军医少佐任课长;第四课:从事鼠疫培养和病体解剖,渡边军医中佐任课长;第五课:从事器材供应等(详见沙东迅:《侵华日军在粤进行细菌战之概况》)。波字8604部队除了给日军做防疫给水工作外,主要是进行细菌战。防疫给水单位驻广州市郊江村,对人体进行细菌试验则在广州南石头难民收容所。据前侵华日军波字8604部队班长丸山茂回忆证实,1942年他所在的日军细菌战部队向广州南石头难民收容所秘密使用细菌战剂,杀害中国人上千名(参见《细菌战罪证累累》,《南方都市报》日)。
波字8604部每月可生产10公斤鼠疫蚤,并先后从东京运送大批鼠疫、伤寒霍乱、白喉、赤痢等病菌,于1939年6月、1940年6月、月和1942年,在广九铁路沿线、广东阳江、乐昌、谦江、湛东和海南等地投放,造成华南地区在年间鼠疫、霍乱等疫病流行,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
综上所述,侵华日军5支细菌战部队仅人体试验所杀害的中国人(含少数朝鲜人、苏联人和蒙古人)达2万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为20,899人,其中第731部队杀害8400余人,第100部队杀害5400余人,荣第1644部队杀害6080余人,华北甲1855部队杀害19人,波字8604杀害1000余人)。与此同时,日军在侵华期间,通过飞机播洒、向江河水源投放鼠疫、霍乱、伤寒病菌等方式实施细菌战,所杀害的中国民众,据不完全统计有769,772人,感染后而死亡者35万余人,共计约120万人(约为111.9万余人)。如果加上细菌战所扩大传播和持续性疾病流行时间长,其死亡人数更是一个高出当时记载数倍而难于统计的数字。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临近日本投降时,日军为了逃避战争罪责,下令炸毁了在中国各地建立的各细菌部队的建筑物和重要设施,销毁了所有实验的仪器设备和资料,秘密杀害了全部囚禁的“犯人”。能带走的文件和研究资料全都运回了日本。同时,这伙法西斯分子又故意把感染鼠疫的跳蚤、老鼠和鼻疽菌的马等动物,向四面八方驱赶,使当地疫病流行。第100部队在撤离长春时,就把60多匹感染鼻疽菌的马、数千只疫鼠从营区放出,从而导致1946年、1947年和1951年长春及其周围地区鼠疫、鼻疽和炭疽,连续爆发流行。
日军细菌战罪犯在美国庇护下的秘密交易
日本战败投降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被审判的日本战犯中,半数以上都与日本细菌战有关,另外有5000多名日本军人在某种程度参与过细菌战计划。但是,理应受到严惩、当属甲级战犯的石井四郎、北野政次、若松有次郎、增田知贞等人(还有在平房、长春、南京以及其他细菌部队的众多中层人员该当乙级或丙级战犯),却被美军占领当局庇护起来,成为美国获取细菌战研究提供情报的“有价值的合作者”,而被免予起诉。
当美军占领当局调查日军细菌战情报时,不管是美军的细菌战研究人员,还是美国军事情报部,都一致认为“日本的细菌战情报对美国的安全至关重要……对美国来说,日本细菌战资料对国家安全的价值远远超过‘指控战争犯罪’所产生的”;“如果公开细菌战情报……会削弱美国科学研究开发领域在这方面的优势……会有助于苏联细菌战计划”(美·谢尔顿·H·哈里斯:《死亡工厂——美国掩盖的日本细菌战犯罪》第353-35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作为交换条件,石井四郎等20名“细菌战专家”,向美国提交了长达60页的人体实验报告、20页的19年的作物毁灭研究报告和8,000张“细菌战实验人体及动物的解剖组织”幻灯片;另加石井四郎“本人从事细菌战各阶段研究20年经验的专题论文”。之后,石井四郎等人又交出有关鼻疽、鼠疫和炭疽的3本长达1,000多页的解剖报告,使美国人“大为满意”。
战后,美国解密档案表明,当时麦克阿瑟、杜鲁门等人曾授权美国调查日本细菌战部队的人员,与石井四郎等人进行秘密交易,“条件是他们与美国细菌战‘科学家’合作”。因而许多日本军国主义战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收起观音你个祸害人 | 1分钟前00您的回答正在提交中,请耐心等待~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迪硝化细菌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