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卓社是中路乡寺庙的什么村

俄崩村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俄崩村
俄崩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县洛恩村委会,属于半山区。所属地区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洛恩乡海&&&&拔1580米
位于洛恩乡北部,距离洛恩村委会1公里,距离洛恩乡1公里,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53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164.2 亩,其中田67亩,地97.2亩,人均耕地1.05亩;有林地131.5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户,有乡村人口165人,男性85人,女性80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人,劳动力8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3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等,主要销售往县内。2008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0.5%。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茶叶、棕榈等特色产业。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260元增加到2800元。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64.2亩(其中:田67亩,地97.2亩),人均耕地1.05 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茶叶131.5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8亩,主要种植茶叶、棕榈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150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等,主要销售往县内。2008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0.5%。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万元,占总收入的50%;畜牧业收入4.3万元,占总收入的10.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6头,肉牛8 头);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2.3%;林业收入4.6万元,占总收入的11%;第二、三产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7.1%;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业等为主。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40户通自来水。有40 户通电,拥梯田有电视机农户12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 3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 户(分别占总数的 40%和 32.5%)。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 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 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运输车1 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亩,有效灌溉率为12.18%。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 1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公里。该村建有公厕 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35户,占农户总数的87.5%。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洛恩中心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洛恩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1公里。 [1]该村的主要产业为,主要销售往。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0.00万元,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产业。该村现有农户41户,共乡村人口240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人,劳动力150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4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00公里。 人畜混居的农户35户。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洛恩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洛恩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00公里,距离中学0.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10人,中学生16人。该村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4.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1105个(劳均13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该村设党小组0个,党员总数6人,党员中男党员5人,女党员1人。 团员0人。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2、公路建设不好。3、没有主要的经济产业来源。。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特别是水电路建设;2、多种培植产业支柱,茶、棕、草果产业。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股票/基金&
中路乡选址与羊有关?
克格依民居  名家讲古之藏羌碉寨  孙 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克格依村是四川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的一个行政村,过去有两个加绒藏族的自然寨。这里地处小金川东岸山坡半山腰的开阔平地上,村子位置适中,水源丰富,故被作为中路乡政府的驻地。全村共有72户353人,主要是加绒藏族,另有一些汉族,民族关系融洽,汉藏一家亲。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73.2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并普遍种植花椒、核桃、苹果、李子、梨等经济作物。家畜饲养业较发达,几乎家家养猪和奶牛。村外山坡过去林木茂密,上世纪50年代砍伐了许多大树并开垦为农业用地,现在这些坡地已经陆续退耕还林,全村退耕还林面积共188.72亩。中路乡改土归流前是明正土司卓笼土百户领地,村寨起源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整个中路乡的先民都是宁夏当羌的一支,他们在战败后带着两只羊逃到这有山泉水的地方,羊死而村民却延续了下来,形成了现在的中路加绒藏族;另一种说法是,中路人祖居西藏,由西藏向外迁徙时,佛祖指示他们带上两只羊,并说羊自然死亡之地就是适合他们居住的地方,于是迁徙者遵照佛祖的旨意来到这里定居,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村寨聚落。  克格依村面积大致呈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北、东、南三面环山,北为波色龙村,东邻罕额依村,南邻呷仁依村,西邻基卡依村。整个村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大致形成四个地带,村域内民居、碉楼、田地与树木交织在一起,颇为美观。这里的民居多为四至五层,最底层为牲畜圈,牲畜圈与人居室的出入口分开设置。二层的内部空间以客厅、厨房、杂物房为主,客厅作为平时亲友聚会场所。三层主要为主人与子女住房的卧室,也可于三楼朝向东方或正门的方向,用柏木建造经堂供奉观音或莲花生大师;楼层外墙用木头隔出类似吊脚楼的悬空厕所。四层主要设为晒坝和仓库,以木头区隔出约四个空间,其中干净整洁的空间可作为信徒聚集“念嘛尼”之处。五层为一个较小的空地,被称为“卓窝”或“卓日”,其至高处镶入白石,并用柏木挂上“嘛尼旗旗”。在有些家庭的“卓窝”上还设有“烧烟供”的圣山造型石炉,上面放置白石表示尊敬。民居外围的墙体都被刷成白色,而房子的横梁或者木质部分都会涂上红色、绿色、黑色、白色等色带,在窗户或者房门框上还会画上色彩斑斓、造型特别的云彩、莲花、佛像等吉祥图案。克格依村内没有寺庙,只有一个转经塔和两个塔子,是村民日常转经和念经的地方。邻近克格依村的寺庙有两座,一座是位于罕额依村的萨拉科寺,一座是位于李龙村的岭钦寺,在庙会的日子村民都会前去参拜。村寨的碉楼过去很多,后来不断拆除碉楼取石材建房,现在全村只保留了五座碉楼。这些碉楼都是方形,其中一座保存还很完整,现在仍可通过梯子攀爬到碉楼顶端。  克格依村民的服饰,尤其是女子的服饰,仍沿袭着传统。特色浓厚的传统婚礼和丧葬习俗,以及虔诚的宗教信仰都还在延续。村民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要赴墨尔多山庙会,农闲时间要去转山,大部分村民尤其是老人仍保存着每天去转经的习惯。随着前来参观的游客增多,家庭客栈也随之出现,嘉绒风情节和跳锅庄等,已经成为村民与游客共同的娱乐活动。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房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俄村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文俄村
文俄村隶属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花山乡,地处乡政府西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62公里。东邻文明会委会,南邻文召村委会,西邻文井镇,北邻营盘村委会。辖上帮河、那卡等17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9.72平方公里,海拔1314米,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133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 等农作物。外文名Wen Russian village年平均气温19℃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361亩(其中:田1367亩,地 4994亩),人均耕地2.42亩,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971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5亩,主要种植核桃、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000亩;其他面积9500亩。该村有煤矿资源。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431户通自来水,有265户饮用井水,其中,有26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38.07%)。有708户通电,有4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2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2.39%、5.89%和89.51%);安装固定电话和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8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40户(分别占总户数的49.57%和45.11%)。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农用运输车15辆,摩托车26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80亩,有效灌溉率为2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1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9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9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5户。
全村有1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6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 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其中有8户为砖混结构;有8户为砖木结构住房;有712户为土木结构。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3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28万元,占总收入的35%;畜牧业收入271万元,占总收入的2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800头,肉牛72头,肉羊40头);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41%;林业收入181万元,占总收入的19%;第二、三产业收入85万元,占总收入的9%;工资性收入65万元,占总收入的7%。农民人均纯收入2519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林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0人(占劳动力的7%),在省内务工70人,到省外务工50人。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728户,共有乡村人口2652人,其中男性1358人,女性1294人。其中农业人口2652人,劳动力1635人。该村是多民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465人,哈尼族921人,彝族256人,其他民族1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50人,占人口总数的1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95人,参合率87%。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卫生室面积为101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2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该村小学生就读于乡中心完小,距离乡中学2公里。截止2008年底,整个村委会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67人,其中小学生186人,中学生81人。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9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068亩。年末有固定资产6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村卓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