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年初二回娘家歌词不能做什么必知禁忌注意事项

【导语】:大年初二是正月的第2天,也是农历新年第二天。这一天中国各地汉族同胞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按照中国的习俗,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那么大年初二不能做什么呢?正月初二有什么禁忌呢?下面就由中国吃网告诉大家大年初二不能做什么,正月初二有什么禁忌。  关于大年初二不能做什么,我们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  @西安新城军海医院:【初一到初九过年禁忌】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年初一忌杀生,不煮新饭,要吃除夕留下的过年饭,寓意去年东西吃不完,到今年还有剩余;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女婿带礼物必须成双。  @掌柜要发飙:年初二有哪些禁忌呢?"迎婿日",回娘家,夫婿当同行,礼物须成双!传说,今天还是"水神"的生日,所以还要"忌洗衣"。  @洁宝仔仔:发发唠叨之年初二:大年初一是家里的男丁们祭祖,年初二轮到了女人们拜祭。今早早的婆婆喊了起床。起床时随意地套了条短裤出了房门,这可是禁忌,女人们是不可穿着短裤短衣拜祭的,还好有婆婆的提醒。拜祭时,婆婆特地排了位置,俺排中间位,说大儿媳管理家里大小事所以主位,顿感压力山大。  @扬子晚报:年初二有哪些禁忌呢?"迎婿日",回娘家,夫婿当同行,礼物须成双!传说,今天还是"水神"的生日,所以还要"忌洗衣"。  @桂城妇女之家:#微分享#【年初二禁忌】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  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法。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二,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  大年初二不能做什么呢  忌回门礼为单  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则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忌倒污水、垃圾,扫地  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1、2、3、4、5、6、查看: 4814|回复: 2
山东大年初二习俗
阅读权限140
&&N! N. M7 F! Y, R&&X
& & 农历正月初二,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要带上礼品回自己的父母家。回娘家有很多讲究,比如带礼物一定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回娘家并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在中国陕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是与收麦打场的季节相关,俗谣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
% S4 r2 x& A! t+ S
& & 大年初二,是已嫁的姑娘——老济南称“姑太太”回娘家省视父母的日子。平日姑太太一般不回娘家,姑爷无事很少去岳家,外孙辈也难得一见。如今趁新春正月过年,骨肉团圆,高高兴兴叙天伦之乐。
& & 姑爷陪妻子、孩子去岳家是一件很郑重的事,须先备下几样礼品。富裕之家可去泰康公司买上金华火腿、板鸭、桂圆、西凤酒等,普通人家多是买几盒糕点,外带两个鲜果篓子,也能拿出门去。
& & 姑太太刚进二门,就有人喊:“姑爷来拜年啦!”正屋里的岳父、岳母赶快笑逐颜开地掀开棉门帘迎出来。兄弟、嫂子等也都出来了,四合院里顿时一片欢声笑语的寒暄。
& & 姑太太先来到正房,在供着祖先牌位的八仙桌前叩头,向父母拜年,随之姑爷拜年。外孙辈更是磕头如捣蒜,给姥爷家的长辈一一拜年,当然,一包包红纸压岁钱和一把把糖果逗得孩子兴高采烈。
& & 姑爷被尊为“贵客”,娘家要摆两三桌丰盛的筵宴款待,每桌都是鸡鱼肉肘,八个碟子四个碗。入席时姑爷要坐在上首位子上,由内兄内弟等人陪同,岳父只过来敬酒而不陪席。
&&j" I9 b7 Z9 U$ Y. A&&R
& & 从腊月二十二晚上,嫁出去的青岛闺女就不能再进娘家门了,一直要等到正月初三,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回娘家。过去都比较穷,讲究却特别多,闺女回娘家是必须中午前回家,太阳落山前走的,带的礼物也很讲究,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鸡是必须带着的,但是娘家却往往不会留,因为鸡音同“饥”。老丈人健在的,必须带酒,不管会喝不会喝都必须准备。刚结婚的新女婿第一年上门,买的礼品有六斤肉、六斤鱼、六个馒头、六盒点心等总共六个六,凑起一个六六大顺。馒头是要头面的,鱼则以黄花鱼最高档,因其颜色发黄,特别吉祥。" q2 d6 `3 c2 ^0 B/ Q
娘家的准备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饺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饺子,是要给女儿留一些回来吃的,因为以前当媳妇的在家里地位低,有吃不饱的可能,回娘家总要添补一下吧。女婿一般是要吃六个荷包蛋的,在“鸡蛋就是好东西”的年代,六个荷包蛋就是对女婿的最高礼遇。/ @! g! t8 F6 S5 ^
& & 在淄博,大年初二是媳妇们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作为娘家人是不接待其他客人的。媳妇们大年初二回娘家只是在女儿没有成亲之前。如果哪家媳妇的女儿已经成家,那么她们又会把这一天拿来招待自己的女儿、女婿。而自己回娘家,只好改在大年初三或是其他日子了。5 p9 j* t# V. s( E4 r: C1 B
' r. C6 v% k8 W5 ~
& & 枣庄$ G& D+ t! ]7 }8 d: X* o
& & 春节前几天,出了门子(结了婚)的闺女要跟丈夫回娘家送节礼。以前,经济条件差时,大多带些糖果、果子(点心)、猪肉、酒等礼品。礼品的数量必须是吉利的双数。闺女一家当天返回时,娘家要回礼品。首先是粉条,取其拉拉扯扯不断亲的寓意。其次是粉皮,象征团团圆圆。还有花生,意为有儿有女花着生。还有,闺女带来礼品的一小部分也要给回回去。' T0 y1 X* X' ?1 W3 e- A&&e&&?
& & “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户户叫妮子。”到正月十六上午,家家出了门子的闺女便乖乖地在家等候娘家兄弟来请她回娘家,俗称“叫客”。这里的“客”读“kei”,三声。这时候,女婿一般是不跟去娘家的。
& & 闺女只带孩子回娘家小住几日。农历节二月二之前,再由丈夫去娘家叫回。闺女回娘家需要给父母长辈们磕头拜年。这种磕头的风俗延续至今。
头年腊月十七、十八,新媳妇就回了娘家,婆家要打发人去请,把新媳妇请回来好好“伺候”,年前就不让再回娘家了。正月初二闺女回娘家只为了拜年,拜完了年就要匆匆回家。到了正月十六这天,是新媳妇新女婿最隆重的回娘家的日子。
& & 在潍坊,年初二放了鞭炮,谓“开市”,男女劳作不再禁忌,开始带上礼品走亲戚。走亲戚旧时“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姥初四姑,初五六里看丈母”之俗,现多为“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实际上,潍坊城里出嫁女多数初二回娘家。过去“进了腊月门,不进娘家门”的风俗,是说农村的出嫁女。在城里,腊月二十三“小年”(辞灶)这天,出嫁的闺女一般不去娘家了,还被许多人沿袭着。当然,年三十也有已经出嫁的闺女进娘家门的,另当别论。从婆家临走前,尤其是新媳妇,婆婆要包上一个红包袱,这包袱媳妇是不得打开看的。如果包袱里放上甜的东西,譬如甜点心,就说明婆婆对媳妇满意。
& & 回娘家的闺女还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B- z5 X&&b# D6 \% Z
& & 新媳妇回娘家,是要陪着丈夫去本家拜年的,所有的本家长辈都要拜,俗称“磕头”,至于是否真正磕头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陪着的人要带一块红毯子,是准备给姑爷磕头时铺在地上的,主要是姑爷的膝盖不能沾土。新姑爷拜年膝盖沾土是不吉利的。
+ B6 l. ~- R8 R9 c: N
& & 闺女回娘家的当天中午一般吃饽饽,下午吃饺子。
& & 初二媳妇带女婿(有孩子的话也带上,有多少带多少)回娘家,实际上女婿是主角,这次的名义叫“拜丈人”,住一宿就回。礼品嘛,一般用包袱包四个饽饽和八个莲子带上,这两种面食,因为承载了“四平八稳”的寓意,所以特别重要,属于非带不可的。此外,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带点酒和桃酥等。正月十六,女婿还要把媳妇送回娘家,这次是把媳妇放丈母娘家自己走人,这叫做“住妈家”。5 J0 v7 H/ b( I
& & 在威海,闺女过年回娘家也有在初六进行的,为什么要选在初六呢?还有一句俗语呢:“先看姑,后看舅,丈母娘最靠后。”尽管对女婿而言,丈母娘是最靠后的,但仍要选一个吉利的日子,陪着媳妇回娘家,所以就选择了既靠后又吉利的“初六”。
& & 回娘家的时候,需要带一些礼物,这些礼物都是盛放在用细竹片编的箢子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带的都是由闺女亲手蒸的大饽饽六个或者八个,饽饽上有用染料点的八个红点,预示着娘家来年发财的意思;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要缀上从商店买来的桃酥,一般为二斤,桃酥是专门孝敬老人的食品,用纸包装,上面压张红纸,预示着娘家来年红红火火。1 v7 R1 f: ]' o% A
& & 初六的这天晚上,闺女和女婿是不能在娘家留宿的。可这回婆婆家的时间,也有讲究,不能太早,太早了,显得娘家招待不周到;也不能太晚,娘家人一定会在太阳下山前催着闺女和女婿回家,意思是头顶着太阳回家,一定能过好日子!" N: b8 Q( B+ |
& & 济宁结婚第一年,小两口一定要在初二至初四回娘家,这叫“双拜节”。吃饭的时候新女婿要坐主宾,陪同的必须是同辈或者是小辈,长辈一般不能在场。吃饭时,不能上水饺,意思是捏了嘴不让说话。
另外,每年的正月十六都会有娘家的人(一般是侄子,没有侄子的就自己去)来叫,一块回娘家。
* H3 r" w9 W# _- m5 O! w5 {
& & 在临沂,如果要按正规的风俗,那就是正月十六才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好日子。这之前也可以回去,但无论你回去多少次,到了正月十六这一天是非回不可的。; Z) ^8 M5 ^/ s+ Z/ L
" ]6 Q2 }&&Q3 t9 x$ h&&~# Q
& & 泰安+ d- Y6 }& {! v! a1 Y9 U& G
& & 初二这天中午,招待新女婿的酒席很有讲究,不管多大年纪、多大辈分的人都要坐在下手,得让新女婿坐在正位子上。席间上菜也有一定的程序,一般是先上些点心、糖果之类的六种小吃(也有上八种的,分为四干四鲜),简单吃点就正式上菜开席。当酒席进行到一半时才能端上整鱼这道菜,可只要鱼上了桌,就会有一个端着空盘子的人来到新姑爷面前为厨子讨红包。送了红包后就轮到小舅子或是侄子辈的年轻人“献”酒了,这时新姑爷就可以根据献酒的人随时决定是否需要掏红包,一般是只给与妻子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小孩就行了。) L1 k&&l( f7 q0 S# k& i
& & 莱芜这里是正月初三回娘家,因为初二还没有送完家堂,作为出嫁的闺女是不能见家堂桌子的。初三一大早,小两口就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六样礼上路了。六样礼包括:一刀肉、两条鱼、两瓶酒、两条烟、两包茶叶、两包点心,缺一不可。所有的礼物都是双份的,回娘家后,娘家人要留或再带回也都是要双份的留或双份的带回,是不能拆双的。
& & 到了娘家,按照早先的规矩新女婿要给岳父母磕头,由岳父母给磕头钱。到家稍坐一会儿后,丈母娘就会赶紧下上两碗水饺给新女婿吃,名曰“点心”。吃完“点心”后就开始坐大席了。新女婿要坐上首,娘家要找上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和能喝酒的来陪新女婿,以表示对亲家的尊重。饭桌上菜要新女婿先吃第一口,别人才能吃,酒更是要喝足了,如果新女婿不胜酒量,那最好在回娘家之前就找个能喝酒的“代酒客”来,这样就不会在丈母娘家出笑话了。5 V% v8 |7 e" z0 d3 M! ]8 `7 K( i
酒足饭饱之后,太阳已经挂在西山角上,这时候新女婿就会郑重告别岳父母及亲戚朋友,请他们放心把女儿交给自己,然后就领着自己的媳妇回家了。
( M' f" u( P0 p) j5 D: c3 X. N6 U$ C
德州; ]5 _% ]9 U&&S+ }, @" Y
& & 在德州,年后闺女回娘家与女婿一起给丈母娘拜年是初四。娘家那头隆重地称其为:待女婿(或叫待新亲)。
& & 到了娘家见了爹娘之后,闺女跟孩子们先给爹娘和姥爷姥娘磕头拜年;而女婿则要由岳父或者再老一辈的人们陪着喝酒吃饭。等吃喝完毕,女婿才起身给岳父岳母磕头(有舅哥、舅嫂也得磕)拜年。虽然这时候岳父岳母等老人们也谦让着说“算了吧,算了吧”,但还是挺高兴地接受这个磕头大礼。然后,女婿由岳父或者舅哥领着到附近的当家子或比较亲近的人家去给长辈拜年。闺女则自己到街坊邻居平常关系不错的人家拜年。
& & 有自己媳妇的后辈小孩子,甭管给你磕不磕头,你这女婿也得给钱(这几年才叫“压岁钱”);不过有时候这钱由媳妇代付。+ J. |$ U8 N2 l7 q
& & 闺女来给爹娘拜年不许住下,据说是怕把娘家吃穷了。回来的时候,娘家回的礼物一定有枣糕,而且越大越好,象征着父母祝福闺女步步登高!
& & 聊城) m4 m8 Z' L/ t! U, T1 Q
大年初三一大早,刚结婚的或已经有孩子的小两口便开始为走娘家的事儿精心准备着。女的拾掇得漂漂亮亮,男的穿得整整齐齐,孩子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后媳妇往往再三嘱咐丈夫和孩子在说话、行为等一些应该注意的礼节,一切完毕才带着礼物高高兴兴直奔目的地。娘家人往往会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闺女女婿一家人,笑纳礼物的同时有孩子的还要给一些压岁钱。
& V. a$ S1 f: j. E
& & 滨州1 L5 n/ ^&&t/ D&&u9 |1 q( G6 ^( w
& & 在滨州,回娘家大都是在正月初二,媳妇有丈夫陪着回娘家才算是体面的。
& & 最隆重的回娘家是婚后第一次回娘家,这一次新姑爷登门,不亚于新媳妇出嫁。新姑爷一到家,没等进家门,丈人和丈母娘早就迎了出来,进了屋,姑爷就要给老人下跪磕头,不过这第一次磕头一般是不让磕的,丈人早就把他扶了起来。然后姑爷送上四样礼,不外乎鸡鸭鱼肉,各拿双份,有好事成双的意思。之后就入席吃饭,饭菜早就准备好了,姑爷坐上位,还请了家里的长辈作陪,向姑爷劝酒,第一杯一定要一口气喝完。( b+ X* z/ F5 C4 k. C) c" i
4 |: r, R1 Y2 H&&E
& & 菏泽" u&&t0 o/ D5 I
& & 在菏泽,春节回娘家都是在初二进行的。
& & 第一次春节回娘家,带的礼物都是双数:或四件,或六件。除之此外,还有一些小礼物要放在一个专门的礼盒里,这盒子是分着层的,每层都不能空。里面有糕点、馒头、挂面等,也有放上钱的。不过娘家人一般不接礼盒里面的东西,这里的老规矩是“看一看,添一半”,如果你揭开了盒子,收下了礼物,不但每样礼物都要加倍回送,而且别人也会笑话你贪心。
& & 这次回娘家,女婿比闺女位置要高得多,他是娘家的主宾,会坐在一个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椅子上。每上一道菜,都要新女婿先拿筷子吃第一口,他不动筷子,任何人都不能动这道菜。
& & 光吃菜可不行,还要喝酒,既然女婿是主角,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为了不至于喝醉丢人现眼,女婿会带两个代他喝酒的,在我们这里就称之为“扛笆斗的”,此人能说会道,而且酒量极好。在酒场上,敬新女婿的酒多数由他们代喝了。0 x1 e7 N; z( I! I6 s3 u- ^, P9 A
& & 所有的菜上完以后,最后还要上糕点,这些糕点全是陪客带来的,是专门做的花样糕点。上的糕点也同样需要新女婿先吃,每个陪客带来的点心都要上一遍,来多少陪客,这糕点就要上多少道。每上一道糕点,就会有专人介绍这是哪家亲戚带来的,和女婿是什么关系。新女婿如果各种糕点都尝一个的话,估计肚子会撑圆了,所以他只是动一下筷子,夹一个放在自己的盘子里,就算尝过了。3 P* M* D2 a' M
& & 这一次回娘家,不能回去太早。吃过饭要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并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辞回家。
阅读权限70
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
阅读权限90
各地都有特别的习俗 不太一样 入乡随俗吧copyright &
www.d1xz.net您的位置:>>>
大年初二有那些习俗和禁忌,你造吗?
按照中国春节的习俗,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那么大年初二都有哪些习俗?有什么禁忌呢?下小呆给大家盘点大年初二有哪些习俗,正月初二有什么禁忌。
按照中国春节的习俗,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那么大年初二都有哪些习俗?有什么禁忌呢?下小呆给大家盘点大年初二有哪些习俗,正月初二有什么禁忌。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又有: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初四吃烙饼炒鸡蛋,初五吃饺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夹七合子夹八合子夹九,一直吃到拐弯。
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大年初二,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
&&大年初二&禁忌&&
大年初一、二忌洗衣,传说这两天是水神生日,因此忌洗衣。
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不欲购者,只能回答已有,忌讳说不要。以避不祥。
&&大年初二&民俗&&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 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纪》。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汉族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有关财神的传说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汉族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侧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正月初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回娘家的习俗。汉族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们,便在大年初二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一大早,小两口便开始为走娘家的事儿精心准备着。女的拾掇得漂漂亮亮,男的穿得整整齐齐,孩子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后媳妇往往再三嘱咐丈夫和孩子在说话、行为等方面一些应该注意的礼节,一切完毕才带着礼物高高兴兴直奔目的地。娘家人往往会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闺女女婿一家人,笑纳礼物的同时有孩子的还要给一些压岁钱。
从婆家临走前,尤其是新媳妇,婆婆要包上一个红包袱,这包袱媳妇是不得打开看的。如果包袱里放上甜的东西,譬如甜点心,就说明婆婆对媳妇满意。
回娘家的闺女还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到了娘家见了爹娘之后,先给岳父岳母等老人们磕头拜年;虽然这时候老人们也谦让着说&算了吧,算了吧&,但还是挺高兴地接受这个磕头大礼。然后,女婿由岳父或者舅哥领着,到附近的本家或比较亲近的人家去给长辈拜年。闺女则自己到街坊邻居平常关系不错的人家拜年。
新人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过后,是一定要专程拜年的。 春节当然是要在婆家过的,但正月初二就可以去娘家了。新媳妇回娘家,按照早先的规矩新女婿要给岳父母磕头,由岳父母给磕头钱。还要陪着丈夫去本家拜年的,所有的本家长辈、亲戚都要拜,俗称&磕头&,至于是否真正磕头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从初二丈母娘家的第一顿开始,老丈人家族的亲戚会排着队的请吃,上席,喝酒,还要给压岁钱。拜一家,送一次礼,收一次小钱。长辈、亲戚都要给新郎一些小钱。回来接着去拜新郎的本家、亲戚,也是吃饭,送礼,收的小钱却是给新娘的。小两口新年往往收入颇丰。
最隆重的回娘家正是婚后第一次回娘家,这一次新姑爷登门,不亚于新媳妇出嫁。
结婚第一年,小两口一定要在初二回娘家。娘家那头隆重地称其为:待女婿(或叫待新亲)。这次回娘家,女婿比闺女位置要高得多,他是娘家的主宾。招待新女婿的酒席很有讲究,既然是请的新女婿,新女婿当然就得坐上席,陪同的必须是同辈或者是小辈,长辈一般不能在场。席间上菜也有一定的程序,一般是先上些点心、糖果之类的六种小吃(也有上八种的,分为四干四鲜),简单吃点就正式上菜开席。每上一道菜,都要新女婿先拿筷子吃第一口,他不动筷子,任何人都不能动这道菜。
初二这天中午,光吃菜可不行,还要喝酒,既然女婿是主角,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为了不至于喝醉丢人现眼,女婿会带个代他喝酒的,此人能说会道,而且酒量极好。在酒场上,敬新女婿的酒多数由他们代喝了。
当酒席进行到一半时才能端上整鱼这道菜,可只要鱼上了桌,就会有一个端着空盘子的人来到新姑爷面前为厨子讨红包。送了红包后就轮到小舅子或是侄子辈的年轻人&献&酒了,这时新姑爷就可以根据献酒的人随时决定是否需要掏红包,一般是只给与妻子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小孩就行了。
所有的菜上完以后,最后还要上糕点,这些糕点全是陪客带来的,是专门做的花样糕点。上的糕点也同样需要新女婿先吃,每个陪客带来的点心都要上一遍,来多少陪客,这糕点就要上多少道。每上一道糕点,就会有专人介绍这是哪家亲戚带来的,和女婿是什么关系。新女婿如果各种糕点都尝一个的话,估计肚子会撑圆了,所以他只是动一下筷子,夹一个放在自己的盘子里,就算尝过了。
这一次回娘家,不能回去太早。吃过饭要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并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辞回家。
是谁套住了新女婿的车子,满院子人哈哈大笑,这时新女婿才回过神来,原来&耍女婿&开始了。新女婿要发喜糖和香烟,请求人们解套。这要很费些口舌来讨价还价呢!客人、主人被逗得捧腹大笑,穿西装打领带的新女婿不敢怒也不敢言,还得赔着笑脸。如若不然,别人就会说这新女婿娃&不吃耍&(玩不起),让人瞧不起,以后就是来丈人家,村里人都懒得理。所以,新女婿无论如何也不能落下这&不吃耍&的名声。虽然现今&耍女婿&更多的是图热闹,但在我们农村,如果新女婿没人来耍,对主人家来说是很没面子的事。耍的人越多,则说明主人家为人不错,人品也好,主人家自然高兴。
新人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过后,以后过春节再回娘家,就没有这么多规矩和讲究了。
(文章来源:早安攀枝花)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年初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