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不三毛 闹学记 潮了?

今日: 34|昨日: 78|帖子: 3892914|会员: 364704|欢迎新会员:
桌子7张,凳子16张,书架1个,饮水机1台,一体机1台,初中高中辅导资料若干本。东西都很新,饮水机、一体机(富士施乐m158b双...
21速,26寸,双碟刹,使用时间一年左右,QQ,
21速的,26寸的,QQ
QQ,长峙海院,回收旧车子。
长峙绿城香樟园环境幽美,安静,高端物业,安保严格,玻璃幕墙,采光好。地理位置位于长峙岛,新城大桥下,离长峙海院约1千米,...
[0回复/42浏览]
[0回复/45浏览]
[1回复/53浏览]
[0回复/73浏览]
[0回复/102浏览]
[0回复/31浏览]
2014级新生,浙江海洋学院官方论坛【碧海潮声】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加入海院大家庭,加入碧海大家庭!!———海院学子的交流平台子版块: , , , , , , ,
2675 / 3万
如果你需要帮助,如果你想帮助别人,那就请进吧。你问我答,互通交流,彼此互助,快乐之本!版主:
校团委&学生会+二级学院团委&学生会+创业团队+兴趣团体等各个社团集合地
主题: 1万, 帖数: 5万
主题: 6633, 帖数: 2万
主题: 2551, 帖数: 7476
主题: 863, 帖数: 3085
主题: 5万, 帖数: <span title="万
主题: 2万, 帖数: 9万
电脑计算机相关知识问题询问解答和电脑网络技术讨论区版主:
6702 / 4万
我的大学,我的梦!,高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考研or毕业工作。无论天涯海角,我的大学始终是你梦里的故乡!版主: , ,
1万 / <span title="万
心情驿站就是大家书写心情日志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这里分享你每日的心情,请保持一份恬静的心情来享受交流与阅读的乐趣。子版块: 版主: , ,
1万 / <span title="万
笑口常开心愉快,长命百岁最实在。 健康一身,行走天下,美食天下,换得一生。子版块: , , , 版主:
5167 / 7万
校友资源互助合作平台,工作点滴、创业实践、酸甜苦辣。
2050 / 2万
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以及平时学习课程的素材、教程等资料及信息的发布交流共享版主:
2405 / 1万
欢迎大家来到【外语天地】!愿大家在外语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涉猎!版主:
3943 / 2万
碧海原创散文、原创随笔、原创小说,生活感悟,永恒记忆,心香一瓣,感动心灵。
---只限原创,谢绝转载!违者T出论坛!子版块: 版主: ,
3724 / 3万
摄影爱好者一起找到一片属于你我的天空(本版上传图片无水印)版主:
796 / 7686
~静享单生~子版块: 版主: ,
1万 / <span title="万
Don't be a baby~笑对人生版主: ,
5832 / 3万
八卦占卜 命运、爱情 神秘测试 不可全信 不得不玩版主:
3064 / 5万
用想象的彩笔,画出七彩的天空;用敏锐的眼光,发掘身边的宝贝;用感动的语调,倾泄出说不出的感觉...版主:
5375 / 6万
生命之迷,宇宙之迷,奇闻趣事,灵异相馆,灵异小说版主:
3359 / 3万
经典写真,唯美贴图,流行时尚,最新新闻,想贴就贴--贴你喜欢的~~~分享您的发现····
O(∩_∩)O~版主: ,
9773 / <span title="万
热门视频分享当前最热门的优酷视频、土豆视频、搜狐视频、搞笑视频...等视频的在线观看!版主:
889 / 6070
主题: 7万, 帖数: <span title="2万
主题: 3428, 帖数: 1万
主题: 9057, 帖数: <span title="万
主题: 977, 帖数: 9721
主题: 1675, 帖数: 2万
主题: 4184, 帖数: 2万
主题: 6501, 帖数: 3万
主题: 2754, 帖数: 3486
主题: 2596, 帖数: 2万
主题: 4141, 帖数: 3万
----------站务处理区版主:
2193 / 3万
如何玩转论坛,论坛帮助性文档版主:
- 总计 2999 人在线
- 最高记录是 5188 于 .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新潮派与学衡派: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两大学统|新潮派|学衡派_凤凰文化
新潮派与学衡派: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两大学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台湾大学的人文学科是一个学统。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正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的人文学科则又是一个学统。
文化形态 激进与保守作为一种文化姿态在大学校园的展示 在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激进、自由与保守三位一体的文化结构,实际上也是一个能动的变量,三者有互相对立、互相牵扯,互为制衡依存的复杂关系,有时甚至是互相渗透转化。所谓激进与保守只是一个相对的说辞。在特殊的文化结构中,因时间、语境的不同会有不同表现形态,没有绝对的激进、保守的人物。北京大学激进的大本营中,仍有辜鸿铭的辫子和梁漱溟的文化守成。仅国文系就有刘师培和黄侃的保守,更有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倡导者胡适的包办婚姻。以至于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团体中有&新潮社&与&国故社&的对立(对立的师生中又有明显的兼容并包,如后者的成员罗常培随后成为胡适派文人的重要成员)。激进与保守在北京大学国文系的对立之势结束的明显标志,是刘师培的病逝和黄侃的出走。从此在文史哲多个领域同时开进的胡适的思想与学术成为北京大学文科&一贯的主导思想&(15)。
说北京大学的激进与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的保守,不是单一的所指,是体现在一所大学的整体办学理念、学风、学科和教授及学生的发展趋向上。就文学观念、历史观念、伦理观和社会变革企图而言,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或对立。特别是&五四&时期所形成的整体文化观念的对立,为以后的大学学统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后来所显示出诸多对立、矛盾和冲突,都是有来历的。 激进与保守的对立,自然也影响到抗战时期&学衡派&成员群聚的浙江大学。据《顾颉刚日记》所示,日,清华研究院国学门第二届毕业生刘节(子植)在成都对顾颉刚说自己在浙江大学曾受到的排挤:&子植见告,渠去年到浙大,彼校骂胡适之、骂顾颉刚,成为风气。嫌彼与我接近,曾为《古史辨》第五册作序,强其改变态度,彼不肯,遂受排挤。&(16) 浙江大学在1940年2月在贵州省的遵义湄潭落定,《思想与时代》便于1941年8月在浙大文学院创刊。《思想与时代》没有发刊词,但每期有&欢迎下列各类文字&(列有6项)的启事。胡适认为其中的前两项就是他们的宗旨:(1)建国时期主义与国策之理论研究。(2)我国固有文化与民族理想根本精神之探讨。 一向对&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不满的胡适,此时由&学衡派&同人新创办的《思想与时代》的&保守&、&反动&倾向而引起警惕(到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的张其昀带来了刊物,送给卸任大使胡适)。他在日记中写道:&此中很少好文字。如第一期竺可桢兄的《科学之方法与精神》,真是绝无仅有的了(张荫麟的几篇&宋史&,文字很好。不幸他去年死了)。张其昀与钱穆二君均为从未出国门的苦学者;冯友兰虽曾出国门,而实无所见。他们的见解多带反动意味,保守的趋势甚明,而拥护集权的态度亦颇明显。&(17) 顾颉刚和他老师胡适对此刊物的反应是一致的。他在日记中写道:&张其昀有政治野心,依倚总裁及陈布雷之力,得三十万金办《思想与时代》刊物于贵阳,又垄断《大公报》社论。宾四、贺麟、荫麟等均为其羽翼。宾四屡在《大公报》发表议论文字,由此而来。其文甚美,其气甚壮,而内容经不起分析。树帜读之,甚为宾四惜。谓其如此发表文字,实自落其身价也。&(18)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保守,主要是在文史学科。哲学和教育学反倒有非常新的质变。刘伯明开的西洋哲学,汤用彤的佛学史,使得原以儒学为宗、金陵佛学为盛影响下的东南大学的哲学系,有兼容并包的大气象显示。教育学科更一度成为实验主义新教育的重要阵地。 思想操练 实验主义、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资源与发散途径 一切所谓的主义在现代中国都是待实践检验证明的学说而已,没有绝对的真理。这是&五四&一代启蒙思想家都认可的知识常识。胡适、鲁迅等尤其清醒。1921年7月,胡适在《东方杂志》第18卷第13号刊有《杜威先生与中国》,他将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方法概括为&历史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胡适言简意赅,说实验的方法有三个层次: (一)从具体的事实与境地下手;(二)一切学说理想,一切知识,都只是待证的假设,并非天经地义;(三)一切学说与理想都须用实行来试验过;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19) 胡适所说的&一切学说与理想都须用实行来试验过;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日后不断穿透历史又发散到现实中。 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后,从蒋梦麟、胡适到马寅初,都是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东方学子,实验主义(1949年以后习惯用&实用主义&)、自由主义的哲学和教育理念、方法被引进到校园,形成具有北京大学特色的实验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力量,后来演化为一种大学精神,并形成传统。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陈鹤琴在日《文汇报》的批胡文章中说:&通过杜威当年的一个反动思想大本营&&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留学在那里的经常有三百人之多,从辛亥革命起一直到解放以前,这三十多年来,上万的中国留学生带回杜威反动实用主义主观唯心论思想和杜威反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中最显著的当然要算杜威在中国的帮凶胡适了。&(20)这只是一个例子,背后是更大的学统。 新人文主义、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资源与发散途径 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也有郭秉文、陶行知引进的实验主义,但最终为这所大学所拒绝;1925年,郭秉文被迫离开,主张新人文主义的&学衡派&成员胡先骕、梅光迪等均对他表示过不满。陶行知的实验主义教育理念无法在这所大学推行下去,只好另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可见大学一方面具有相应的包容性,同时每个大学亦显示出自身的文化根基和学统。 东南大学是新人文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学衡派的大本营,1927年以后随国民党定都南京,它自身中央大学地位的确立,新人文主义者向民族主义顺势转化,体现出文化保守主义的鲜明特性。《国风》的创办,便显示出其教授群体整体的民族主义倾向。1931年以后,因外敌入侵,民族矛盾的激化,两所大学都有相应的民族主义的高涨,但都是政治所催化,北京大学对自由主义的坚守,中央大学对民族主义的守护,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路向。这可从相关的刊物和言论,特别是校长的办学理念(罗家伦所谓&民族主义&的大学观)看出。而罗本人是胡适的弟子,他与&学衡派&反对新文化&新文学的行为保持距离。 张其昀在为1947年1月《思想与时代》写的《复刊辞》中进一步指明了刊物宗旨。他说就过去几年的工作而言,本刊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21)。其&以沟通中西文化为职志,与二十年前的《学衡》杂志宗旨相同&(22)。 刊物派别 《新青年》、《新潮》等作为大学空间里的思想舞台 北京大学教师中的&新青年&杂志同人和学生中的&新潮社&成员,在思想和学术的发散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围绕刊物的群体活动,表现出极大的派别特点。这是一个需要伟人同时又产生伟人的思想变革时代,是&大河之旁必有大城&的特殊时刻。相关的研究成果多已达成共识,这里不再赘述。 《史地学报》、《学衡》、《国风》、《思想与时代》等作为大学空间的另类舞台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时期学生中的&史地学会&,教师中的&学衡社&;中央大学时期教授群体中的&国风社&;浙江大学40年代的&思想与时代&杂志社;中正大学的&文史季刊&社,都很明显地成为这一学统展示的阵地,并保持相对的连贯性和学统的承传性。张其昀说《思想与时代》&与《学衡》及《国风》杂志宗旨相同,以沟通中西文化为职志&(23),王易为中正大学《文史季刊》所作的《发刊辞》也明显昭示出与《学衡》的文化精神联系。 据当时在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读书的胡梦华的《评〈学衡〉》一文所示:&《学衡》未面世以前,就有人鼓吹:《学衡》出版以后,对于现在的新文化运动要下一针砭,并养成一种反现在潮流的学风。&(24)事实上,《学衡》虽然标榜&融化新知,昌明国粹&,但出版后的首要工作就是批评、攻击新文化运动带来的白话新文学、新学潮、新学风。&反现在潮流的学风&是《学衡》的主要精神。 再看校外的一种意见。日,南通名流张謇在收到柳翼谋寄赠的《学衡》杂志后有一封回信,盛赞《学衡》及东南大学。他说《学衡》杂志&论新教育、论白话诗,乃无一非吾意所欲言。不意近日白门乃有此胜流,群之乐也。望更寄全分三部,欲分与中学、师范诸校,为流行病之药。吾恶知恶风之不已侵吾域耶?得此庶以为自证,以同自卫&(25)。张謇此时在南通办有师范学校,他的门生江谦为南京高师的首任校长。他个人的言论在当时一部分旧学者和社会名流中颇具代表性。 所以胡先骕在1934年所刊的《梅庵忆语》中说《学衡》杂志&刊行之后,大为学术界所称道,于是北大学派乃遇旗鼓相当之劲敌矣&(26)。胡适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此时已经过了文学革命的讨论期,反对党已破产,白话文早在1920年1月也通过政府教育部门的指令,顺利进入小学一、二年级的教科书。可以说北大学派已经牢牢掌握了当时的话语权。他们除了说几句讽刺的话外,已不屑与&学衡派&人物争辩。以至于梅光迪在《九年后之回忆》和《人文主义和现代中国》两文中也承认,他们这种保守的反新文化&新文学的人文主义运动是失败的。首先是&中国领导人的失败&(27)。他们没有认识到历史大趋势上的败北,而是寻找学衡派成员的个人因素,如梅光迪与胡适&旗鼓相当&时输在&懒&上,吴宓&以拜伦自况,而发生一段罗曼史,似尤非白璧德先生信徒所宜有之事也&(28)。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北京大学由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南北对立,发展到30-40年代的教授聘任和学术思想的持续交锋。新旧思想的交锋,新文学的试验与旧文学的坚守,都在这两大高校系统的学术阵地上呈现。
[责任编辑:徐鹏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213391
播放数:407612
播放数:220893
播放数:192092
48小时点击排行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大学现学费涨价潮 山东大学学费20年增10倍
& ()&|& &&
随着9月的到来,无数年轻的身影奔赴全国各大高校开始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这幅令人喜悦的情景每年都在上演,但今年却有了一些不同。很多学生的行囊似乎格外沉重——今年以来,江苏、贵州、天津、宁夏等省市相继公布
秋季普通高校学费新的执行标准,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福建、广西、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就纷纷发布普通高校学费调整信息。大学学费大幅提升,部分省份平均涨幅高达50%,有些专业甚至达到76.7%。
曾几何时,我们的父辈上大学不但不用交任何学费,国家还会给予足够的补贴;不过几十年间,高校学费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这种变化的,是充满争议的“教育产业化”之路。一方面有人指出高涨的学费阻断了寒门学子之路,另一方面也有专家指出“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因为学费太低!”
【学费“大跃进”】
从免学费包吃住涨到上万元
山大中文系学费20年涨了9倍
再过几天,来自枣庄的小王即将迈进山东大学成为一名文学院的大学新生。在她提供的山大学分制收费标准上,记者看到,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分学费100元/学分,专业注册学费标准1600元/年,第一学年预收学费5600元”。
从今年起,除了山大以外,省内7所主要高校均执行新的收费标准。山大的学分制学费制度,需要学生预交学费,最后根据选课情况多退少补。这看起来十分“高大上”,更人性化也更弹性化,但以一名正常4年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计算,实行新的收费制后,学费实际每年约上涨了1000元,平均每年约为5000元。
21年前,记者本人也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在保存至今的交费通知单上,记载着学费为每年500元。二十年间,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学费正好变成了10倍。
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显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学费变迁:年间,除去“文革”时期,上大学基本上是国家全包干,大部分学生每月还可以享受到17到23元不等的助学金。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当然这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1989年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虽然象征性地只收200元,但却迈出了大学收费的关键性一步。学费标准约是当年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1376元(国家统计局数字)的1/7。
目前,大学学费一般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比1989年增加了24—49倍。而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的4.8%,一路上升到2013年的78%。这也意味着,上大学在对考生学习成绩要求越来越低的同时,对其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涨价引争议】
高等教育应该由谁来买单?
山东涨价听证仅1名代表反对
高涨的学费无疑会阻挡住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的道路。在“上大学不如去打工”的认识主导下,参加高考的人数连年降低。媒体上关于“寒门为何难再出贵子”的讨论也是其体现之一。
高等教育应该由谁来买单?近年来人们逐渐认可“教育投资”理论。由于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获得更高报酬的可能性。既然是一项有效的投资,个人就应负担一部分教育成本。中国教育经济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善迈就指出,在市场经济当中,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作为接受教育的一方,理应付出必须的代价。
去年10月25日,山东省物价局召开高校“学费标准结构调整”听证会。“调整”也就意味着“提高”。在现场“一边倒”——29位代表,仅有1名反对的情况下,听证方案获得通过。除外语类和体育专业学费略有下调外,其余专业学费都将上调,上调幅度多在18%—35%之间。
唯一的一张反对票来自唐雪宇律师。她认为,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应当侧重于结构调整,总体标准最好不要上调。“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和服务,不适用等价交换原则,而应更多地体现公益性。依靠提高学费来解决问题,不是最好的办法。”
网络上更是争议一片:“中国最好的学校世界排名都在百名之后,从来没教出过诺贝尔奖,就这教学质量还好意思涨学费?”“这究竟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是为了盈利啊?!”
【交多少钱合理】
从十条干肉到200块大洋
“学在官府”还是“有教无类”?
前段时间李开周一篇题为《民国时期上大学要花多少钱?》的文章在网络上被热传。他介绍,在上世纪20年代,私立的南开和复旦每年的学费都是一百块大洋,而同济大学的学费则高达两百块大洋,是北大和清华的五倍。“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穷人家的孩子都是读不起的。北京普通居民一年到头最多只能攒下十几块大洋,供应孩子读中学都读不起,何况读大学!”
李开周介绍,当然也不是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一定没有出路,“在民国,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考大学,一般会选择师范院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以及各省的省立师范学校,都是不收学费的,很多师范院校甚至还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
普通百姓有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孔子提出著名的“有教无类”思想,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论语》上有一句著名的话“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只要带了十条干肉来拜师的,没有我不教诲的学生”。
的确,在任何社会里,要做到完全彻底的“有教无类”,恐怕都有相当难度,这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而在一些国家,大多数高中生并非去挤高考独木桥,而是选择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环球时报》曾报道称瑞士有70%的高中生选择去上技校,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大学是一种高消费,他们更看重真正的技术水平而非高学历。
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开始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1999年生均交纳学费比1998年上涨了40.3%。
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
高等教育实行全面收费,学费为200元,迈出了大学收费的关键性一步。
高校开始计划外招生,对部分自费生、委培生和定向生收取学费。
除去“文革”时期,上大学基本上是国家全包,大部分学生每月还可以享受到17到23元不等的助学金。
责任编辑:刘家昌
■ “烟台资讯365”让您随时随地用手机轻松掌握烟台最新鲜的事儿
■ 订阅方式:发送ytzx到&&
■ 取消方式:发送qxytzx到
■ 资费:0元/月 &&
■ 仅限山东移动用户
·····
·····
········
48小时排行榜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举报邮箱: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 鲁ICP备020006号大学学费迎来“涨价潮”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大学学费迎来“涨价潮”
漫画:韩鹤松   时隔7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的新一轮“涨价冲动”再次到来。   今年9月,在江苏、贵州、宁夏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将是三地学费标准调整后的首批承受者。相比上一年,宁夏是各地当中学费上涨幅度最高的,其文史、理科、医学等各类专业的涨幅均超过50%。   2013年,已有六个省(区、市)完成了高校学费标准的调整工作。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省(市)的学费标准绝大多数呈上扬态势,少则涨一成,多则翻一番。   这或许是一场迟到的学费“涨价潮”。2007年,面对一些高校的学费涨价趋势,国务院发出“限涨令”,要求5年内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的相关标准。   也正是2007年,教育部开始着手制定《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定办法》。所谓“生均培养成本”,即高等学校培养一个标准学生的平均成本,但这个被教育界普遍认为是学费制定标准之一的重要数据,长期以来却是一笔糊涂账。   如今,“限涨令”到期,但生均培养成本的核定办法至今仍未出台。   新一轮涨价风波之下,老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涨价有多少原因出自成本上升?这些成本当中有多少属于学生培养成本,又有哪些成本不该由学生买单?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标准究竟何时可以出台?   高校学费上涨冲动   2014年高校学费上涨的这潭水,是江苏省第一个打破的。   5月,江苏省物价局公布了调整后的高校学费标准。在划分出的文、理、工、农林、医、艺术、体育、公安8种类型中,除了农林、艺术类的学费不变之外,另6类本科专业的平均涨幅为16.61%,其中,医学类涨幅最大,为47.83%。   即将进入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新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她所读的临床专业是七年制,学费上涨到每学年7480元,而去年的学费是每学年4600元,“没注意到学费上涨了那么多,不然可能不会填这个大学。”   在调整学费标准的省份中,江苏的涨幅并不是最大的。在江苏公布调整后的学费标准之后,6月,宁夏的调整方案出台。这是宁夏14年来第一次上涨大学学费。   新的方案中,宁夏的文史类学费标准从每人每学年2600元,提高到了4000元;理工农学类从2800元涨至4400元,二者涨幅都超过50%。涨幅最高的是医学类专业,达到了76.67%――调整前为3000元,调整后为5300元。   7月,浙江也在调整学费的程序上向前走了一步。该省物价局举行了公办高校学费调整听证会,除了不同学科的涨幅不同之外,高校性质也成为收费标准的差别之一。   浙江省的调整方案中,收费标准分为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两类,本科院校中,又被细分为浙江大学、(其他)大学、学院三类。这当中,浙江大学的平均调整幅度是最大的。   此外,广西、福建、贵州、山东、天津、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区、市)也出台了高校学费调整方案,且均呈上升态势。   这不是高等学校学费第一次上涨。从高等教育免费制,到1985年起实行的收费“双轨制”,再到2000年完成的并轨改革,这一趋势一直存在。   以1999年为例,《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当年普通高校的生均缴纳学费比1998年上涨了40.3%。而到2000年,普通高校生均缴纳学费达3550元。   此后,全国不少高等学校的收费逐年上升,2001年至2006年,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每年都发出通知,要求当年的学费、住宿费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不得提高。   上涨势头并未完全遏制。2007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今后5年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关标准。   这一《意见》也被视为限涨令。   “当时政府下‘限涨令’时我们就担心,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没有变,运行模式没变,一旦取消禁令,就会报复性反弹,显然这个情况出现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他说,2007年教育部出台这个命令,是当时学费不断飙升情况下的一个行政命令,发文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学费上涨的压力对学校而言还是存在的。   他曾撰文认为,大学学费并非不可增加,但是,学费增加要明明白白,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大学学费涨幅平均达到60%以上,这放在任何地方,都很难让学生接受”。   模糊的培养成本   在受访的高校有关负责人看来,“成本”无疑是涨价原因的关键词。   “这几年,学校的各项开支总体是增加的,学生的学费已经10多年没有变了,占培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低。”苏州一所高校的学生工作处处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次是适当进行了调整。”   他强调,调整后的学费占“学生培养成本”的比例是低于25%的。   这意味着没有违反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五条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   今年2月,宁夏在高校学费上涨的听证会上也公布了生均培养成本。据官方消息,生均教育培养成本从2005年~2007年的1.51万元上涨到2010年~2012年的2.026万元。与此同时,学费收入与高校总收入的比例由2005年的24%下降到2012年7%。   据披露的数据显示,宁夏2012年生均学费占生均培养成本的15.36%,远低于25%。   在熊丙奇看来,宁夏在听证会公布的生均成本,并不是对发生在学生培养上的成本进行核算,而是简单按照学校的开支进行“确定”。   “也就是说,宁夏现在公布的生均教育成本,是经不起推敲的,还要公布每个学校的行政开支,包括‘三公经费’开支,学校的科研经费,以及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在把生均成本核算清楚后,再考虑学费问题,更具说服力。”他认为。   熊丙奇说,学校的经常性经费支出包括日常运作经费、一些公共经费,这些经费并不一定是用在学生身上的,“现在有些学校行政部门二三十个,有必要吗?”   “这个钱该怎么用,要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这样的话,运营成本可能就下降了,学生承担的费用就下降了,相关机构也愿意捐钱了。”他认为,财政需要更透明,才能明确哪些成本应该支出。   早在2007年,教育部已开始制定《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定办法》,但这部办法至今难产。   记者注意到,关于培养成本的计算方法,在2007年办法着手制定前夕亦有争议。当时的公开报道至少有3种说法:有媒体引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法称,理工科人均培养费用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约1.2万元~1.3万元;而在另一教育部负责人口中,这一数据却是4万元~5万元;还有媒体援引“权威机构”的数据,称一年培养成本只需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学费收取多少与生均成本之间还没有硬性的联系。“这个还是比较粗放的算法,现在没有出台规定,涉及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有些学校在算这个账,但是毕竟太专业了,短期内很难有全国学校都有适用的办法。”   储朝晖认为,高校不合理的开支而造成的浪费是学费上涨的一个原因。“公办学校,行政开支铺张浪费的现象不罕见。”   他说,一所拥有合理结构的大学,其经费来源应该包括政府投入、学费收入、社会募捐和经营收入,“但我国的大学要么依赖政府投入,要么靠学费支撑”。   前述江苏高校的学生工作处处长向记者确认,财政拨款是逐年上涨的。   这一说法在官方数据中得到印证:2012年,全国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平均水平达1.412万元,比2009年的7540元提高87%,到了2013年,中央财政下拨地方高校的生均拨款奖补资金为252.7亿元。   但是,高校没有逃离“入不敷出”的困境。以浙江为例,据报道,截至2013年年底,浙江全省公办普通高校的债务总规模达94.68亿元,全国1164所公办高校的总负债也超过2600亿元。   “一方面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另一方面铺张浪费。这种情况下,办学成本提高,也没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向学生伸手要了。”熊丙奇认为。   中低收入家庭受影响大   “宁夏很多市的收入没有银川高,一些普通家庭可能一年挣个一两万都是多的,大家都是靠打工赚钱。”一名2013年从宁夏大学毕业的学生李升(化名)告诉记者。   李升没有赶上学费上涨的时候。每年,他的学费都是2600元,对于成长在农村、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李升来说,一年要拿出这么多钱还是有些压力。大学四年,除了申请助学贷款,他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赚取生活费。   “当初自己的学费就占到了家里年收入的40%,如果涨到4000元,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他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教育界的一个普遍观点是,高校的学费不应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不过,在我国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学费的占比超出了20%。以宁夏2005年为例,当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93.6元,以当时高校的学费标准2600元计,这一比重为32.12%。按照同样的算法,江苏省的占比为37.34%。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个数值更大了,而学费通常较高的医学类、艺术类等专业,幅度就更大。   但在大多数中国家庭看来,高等教育是改变子女命运的机会,学费也因此成为刚需。受影响较大的多是中低收入家庭。   “我不会因为学校的学费高就不去报考,而且家长会关注能不能上重点。”一名湖南大学2013届毕业生告诉记者,她家里还有个妹妹,明年也要参加高考,“我们不会因为学费涨了就改变志愿,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想去哪儿,能去哪儿。”   今年考入青岛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张唯(化名)也表示,报考学校时还是考虑到了学费的问题。“我妈生病在家,全家就靠我爸外出打工赚钱,一年的收入9000多元。”   根据山东省公布的高校学费调整方案,文史类由原来的每人每学年3400元上涨至4000元。600元的改变,对张唯来说并不是小事,“现在暑假一直在送外卖”。   在另一部分学生看来,学校上涨的学费可以更多投入到校园设施上,改善生活和教学条件,如果涨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尚可接受。   资助体系应相应调整   江苏一所高校学工处处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费调整以后,学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会相应增加,去年用在学生的奖、助、勤、贷、补、免等方面的资金有2000多万元。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倪道潜也公开表示,省财政在2014年经费预算中安排高校学生资助经费11.84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23%。   记者注意到,伴随一些地区学费上涨,助学贷款也进行了调整。今年7月,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决定调整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并进一步细化分配比例。   这意味着,今后在校本科生将享受到每年不超过8000元的贷款金额,较之前提高了2000元。在地区上,也将适应当地助学金的分配比例。   多名受访学者告诉记者,助学贷款和补助需要更公正和透明。   熊丙奇认为,学费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宁夏为例,一方面,它调整前的学费在全国范围来说是较低的,但它的办学面向全国,成本并不比其他学校低。如果政府部门没有拨款或拨款比较少,多出的成本就只能转嫁到学生头上了。   在他看来,一个怪象是“办学质量”、“学费”的“倒个儿”。他说,我国对重点大学的投入更多,学费标准相对较低,而国外质量高的学校肯定是学费最高的,“现在是重点大学拨款很多,学生获得国家更多的资源,反而非重点大学承担的教育投入比例更小。”   储朝晖也认为,从政府增加投入的角度来说,重点大学应该不成问题,省级的地方院校财政支持可能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能想到的就是增加学费。   他说,在学费增加的背后,公众实际关心一个问题:经费有没有使用不当,学生为什么要多给你交费,是不是浪费学生的钱?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闹学潮死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