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小孩子最爱过年磕头会失掉所有人

  问题是,我娘家离婆家开车只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啊!为什么会这样!!我从小也没见过我爸妈给爷爷奶奶磕过头,我也没给爸妈磕过,这不年前登记了,婚礼还没办,但是今年有闰月,风俗要在婆家过年。昨天也没人跟我说,早上刚睁眼老公告诉我,他们每年都要给父母磕头。我给自己亲生父母都没磕过头,以后却要每年给公婆磕!!心里真是非常不爽!!!!!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两个选择,第一,离婚,第二,把欠父母的磕头补上。  
  我们家磕,小时候大年初一一起来我们一堆小孩就拿着垫子排队跟长辈身后要磕头拿钱,有的时候兴致好了,我爸妈他们那一辈的也会给奶奶爷爷磕个头老人家就玩笑着给发二十块钱,还蛮有趣的。  这个完全是家里的习惯,跟地域没关系,你娘家就算跟你婆家隔壁也不一定一样。
  @很师太的loli
05:53:00  两个选择,第一,离婚,第二,把欠父母的磕头补上。   —————————————————  +1  
  这个事儿我觉得第一要让你老公跟公婆沟通下,你毕竟是新媳妇,刚进门就要服从这样的家规实在是适应不了,然后老人如果会做的话,你还没跪他们就应该赶紧拦着,表示不用跪了。
  回复第1楼(作者:@荤素兼备 于
05:51)   那你赶快回家给你爸妈磕几十个头,不就平衡了?   [来自QQ浏览器] ==========原来这位是个磕头爱好者,不知道几岁了磕了几百万个了  
  回复第2楼(作者:@很师太的loli 于
05:53)   两个选择,第一,离婚,第二,把欠父母的磕头补上。   [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都不想呢,我只是问问各地有没有这风俗,不是求助的谢谢  
  大声说不  
  给爷爷奶奶倍的磕头 父母辈的鞠躬 磕头可是大礼 小辈无所谓 关键是看长辈能不能受得起
结婚几年心态变好了很多 在婆家一般人家是什么习俗就跟着怎么做 因为老公这点很好 在我家很知道适应我家的习俗 婚姻就是互相尊重对方家庭吧   
  我是坐等,看LZ准备黑哪个地方的。
  回复第5楼(作者:@半亩莲 于
06:14)   这个事儿我觉得第一要让你老公跟公婆沟通下,你毕竟是新媳妇,刚进门就要服从这样的家规实在是适应不了…… ==========我老公觉得天经地义呢,我说我家过年不磕头他还觉得不可思议  
  我家里有这习俗 每年三十我和我哥嫂都跪 我哥哥媳妇是天津的 也跟着跪阿 也没看她不乐意 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开开心心过年多好  
  回复第10楼(作者:@叫你手贱看文件 于
06:29)   我是坐等,看LZ准备黑哪个地方的。 ==========我和我老公是一个地方的,我一楼写的很清楚,我有必要黑自己?而且我也没打算说地点。您是被黑了多少这么敏感  
  回复第11楼,@毛线毛线啊啊啊  回复第5楼(作者:@半亩莲 于
06:14)   这个事儿我觉得第一要让你老公跟公婆沟通下,你毕竟是新媳妇,刚进门就要服从这样的家规实在是适应不了…… ==========我老公觉得天经地义呢,我说我家过年不磕头他还觉得不可思议   --------------------------  磕个头有多大问题?只能说你娘家太忽略礼节了。是给长辈,又不是给别人,哪那么多抱怨呀!人家入行还随俗呢!你嫁人当然要遵从这家的习惯。要么当初打听清楚找个不磕的家庭。反正我们这里磕,大部分家庭都磕  
  我只是问问各位那里有没有这风俗,我只是发发牢骚,不是黑谁,也不是求助。谢谢。  
  我们这新媳妇过第一个年是不磕头的,那些说让楼主给父母磕头的人难道不知道女孩在未出嫁前是不需要磕头的咩
  我老公家大年初一满村子磕头。我跟他好了10年,一次没磕过。都是在家等着。
  不磕,婚礼都没办去什么婆家过年啊,晕死  
  跪天跪地跪父母,  有这风俗就磕吧,没什么好矫情的  
  回复第17楼(作者:@金金以心相许 于
07:17)  我老公家大年初一满村子磕头。我跟他好了10年,一次没磕过。都是在家等着。  ==========  满村啊?稍微有点惊吓,不过你老公还不错,起码没勉强你  
  小时候磕过外公外婆,现在不磕了  
  从来没听说过还要给在世的人下跪磕头的,在我而言是非常侮辱我的一件事,和入乡随俗啥的完全不在一个等级。。。要我我是坚决不磕的。。。  另外楼上说不磕头就是没礼数的。。真想喷你一脸。。。原来下跪磕头在我国还有那么大的市场么。。  
  回复第15楼(作者:@毛线毛线啊啊啊 于
06:56)  我只是问问各位那里有没有这风俗,我只是发发牢骚,不是黑谁,也不是求助。谢谢。  [来自UC浏览……  ==========  为什么ls那么多人都觉得正常,是我不正常了吗,我们家也就是小屁孩,几岁的那种会磕头,而且不是习俗,是小孩闹着玩。还有结婚了如果彼此能接受对方的习俗当然最好,不能接受也没必要勉强啊  
  从来没磕过。  
  磕完马上拉着老公回自己家给自己爹妈磕
  傻丫头,磕头对你好。回去娘家的时候也拉这老公给爹娘磕一个不就平衡了。对你们没损失。以后你就会知道好处了。  
  竟然还没人说这是感谢公婆给你生了个老公?  
  关键要记得回娘家的时候拉你老公也一起磕。头一磕恭敬心就上来,以后你们对彼此的父母都不会差的。你公婆以后也会护着你的。  
  南方人,现北方某地媳妇,此地磕头。入乡随俗。  
  @小镇宁儿
07:43:07  关键要记得回娘家的时候拉你老公也一起磕。头一磕恭敬心就上来,以后你们对彼此的父母都不会差的。你公婆以后也会护着你的。   -----------------------------  头一磕屈辱心上来才是真的  这种人为刻意制造人格和地位上的不平等是闹哪样?!  从没听说过现在还要给在世的人下跪磕头的  
  @夜阑他乡客 4楼
06:10:39  @很师太的loli
05:53:00  两个选择,第一,离婚,第二,把欠父母的磕头补上。  —————————————————  +1  -----------------------------  他能来这发帖 就是个要她命都不能离的主儿
  我们这姑娘家,没结婚之前是不磕的。结了婚就要磕啦。不过新媳妇第一年拜年都会给红包。之后就没有了。  
  @wxran1221
06:34:00  我家里有这习俗 每年三十我和我哥嫂都跪 我哥哥媳妇是天津的 也跟着跪阿 也没看她不乐意 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开开心心过年多好   —————————————————  问题是有人不愿意,这样人家开心不起来!  
  如果是我我不会磕的,我父母养我这么大都没受过我这么大礼,他爸妈凭啥啊,我连结婚都没磕头,只是鞠了个躬  
  @小鸟粉爱猫
06:48:00  回复第11楼,@毛线毛线啊啊啊   回复第5楼(作者:@半亩莲 于
06:14)   这个事儿我觉得第一要让你老公跟公婆沟通下,你毕竟是新媳妇,刚进门就要服从这样的家规实在是适应不了…… ==========我老公觉得天经地义呢,我说我家过年不磕头他还觉得不可思议   --------------------------   磕个头有多大问题?只能说你娘家太忽略礼节了。是给长辈,又不是给别人,哪那么多抱怨呀!人家入行还随俗呢!你嫁人当然要遵从这家的习惯。要么当初打听清楚找个不磕的家庭。反正我们这里磕,大部分家庭都磕   ————————————————  你那里能代表全中国?两个人结婚就是女的遵从男的习俗?  
  还没办酒去什么婆家过年啊,磕头不是祭祖时候给祖宗磕的吗  
  不愿意就明确表示出来,没养过人家一天,受得起人家的磕头吗  
  @wxran1221 12楼
06:34:19  我家里有这习俗 每年三十我和我哥嫂都跪 我哥哥媳妇是天津的 也跟着跪阿 也没看她不乐意 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开开心心过年多好  -----------------------------  天津人表示从小就没跪过啊。。。而且同学也没跪过啊。。。我能问问你们在哪个区吗?
  回家磕父母去!只能这样  
  从来没磕过……说起来惭愧,每年初一父母都在房间里等着我和弟弟去拜年,但最终都是等不及了,跑过来喊我们起床……  
  打死不嗑,开什么国际玩笑。  
  回复第14楼(作者:@小鸟粉爱猫 于
06:48)  回复第11楼,@毛线毛线啊啊啊  回复第5楼(作者:@半亩莲 于
06:……  ==========  从没磕过。婚后老公自己磕,不苛求媳妇们  
  @毛线毛线啊啊啊
06:19:00  都不想呢,我只是问问各地有没有这风俗,不是求助的谢谢  —————————————————  人家有没有这风俗跟行你没关系啊,重点是你老公家有这风俗,你要么入乡随俗,要么脱离这个环境。  
  我老公家拜年也要磕头,连同姓的不是很亲的亲戚也要磕头,一大早天还没亮跟着他去了好多家,我只向他爸,还有奶奶磕头,别人没有,我们那只向死人磕头。第一次向活人磕头。但没办法。现在头疼中,被风吹的。  
  受我瞻仰的人会短命的。知道不
  果断没有  
  @轩月祁
07:32:44  从来没听说过还要给在世的人下跪磕头的,在我而言是非常侮辱我的一件事,和入乡随俗啥的完全不在一个等级。。。要我我是坚决不磕的。。。   另外楼上说不磕头就是没礼数的。。真想喷你一脸。。。原来下跪磕头在我国还有那么大的市场么。。  —————————————————  嗯。我排这个。和我们那一样  
  下跪磕头?打死也做不出,亲生父母都很别扭,更何况非亲生!他们受得起??  1
  不磕,作个样子意思一下就行,我也和楼主一样纠结过  
  小时候只给爷爷奶奶磕过头  好想只有孙子辈的磕头   磕完头有压岁钱拿
  没听过这风俗,如果有,给双方父母都磕头我没意见
  爹家江苏的,妈家广西的,没给活人磕过头,罚跪不算,那是小时候淘气  
  结婚得时候磕头 连什么舅舅姑姑都磕 现在越想越不爽 没事就骂老公  
  不磕  
  磕就磕呗,多大点事!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磕,每家人家规矩不一样  
  中国一百年前不分地域都有这风俗吧.但现在只是家族性的了吧.我想说的是以前磕头是有红包的,红包的,红包的,红包的,红包的.如果只让你磕头没红包.哼....
  @金金以心相许 17楼
07:17  我老公家大年初一满村子磕头。我跟他好了10年,一次没磕过。都是在家等着。  ------------------------------  要不要带个垫子啊
  ←_←我结婚前都跟老公商量好的啊,弯膝盖的事情不干。  
  给爷爷奶奶磕过、没人逼、完全是我主动、自愿的  
  我老公家也是要磕头,我都鞠躬的  
  我们这里只给去世的长辈磕头……  好吧各地风俗不一样  反正让我磕头我会觉得不爽  
  干嘛要磕头啊,感觉很怪。是我绝对不磕,爱谁谁。  
  我们家果然什么规矩都没有……好随意  
  入乡随俗 必须磕头  比如印度人去你家了 不用筷子 手抓饭 你能受得了?  
  磕了有红包的话果断磕  
  @血莉sherry 9楼
06:25:47  给爷爷奶奶倍的磕头 父母辈的鞠躬 磕头可是大礼 小辈无所谓 关键是看长辈能不能受得起
结婚几年心态变好了很多 在婆家一般人家是什么习俗就跟着怎么做 因为老公这点很好 在我家很知道适应我家的习俗 婚姻就是互相尊重对方家庭吧  -----------------------------  我也是结婚8年了,心态完全不同,老公也是很尊重我,我也尊重公婆,能做的尽量都做了,老人高兴了能少唠叨一句,,老公和我也耳根子清净,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那里也是未出嫁的女孩不用磕头,如果结婚后就要磕了。  
  磕头有压岁钱么?  
  要是我我不磕,我只记得我磕过土地公,小时候跟着闹着玩的,后来磕过我奶奶的坟。。。我老公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还没结婚,不过怀孕了,正在谈结婚的事结果他爸。。。,这个时候代孝也无可厚非,但是我硬是拒绝了,他妈几次叫我戴那个胳膊上的黑布,我说不戴,她还让我带我说我不带,后来老公来了说她不带,别给她戴了,又推脱了几次,他妈才放弃了  
  回复第2楼(作者:@很师太的loli 于
05:53)   两个选择,第一,离婚,第二,把欠父母的磕头补上。   [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  平衡是让老公也给岳父母磕头  
  我也遇到和楼主一样的问题了,我想说,我在家没和父母磕过头,我们这都是给去世的老人磕头的,我要是给对方父母磕头,他们受的起么?
  @很师太的loli
05:53:18  两个选择,第一,离婚,第二,把欠父母的磕头补上。  —————————————————  多大事儿啊。磕头又不是专门为了侮辱你的。小时候也给长辈叩头,长辈都特别开心,觉得孩子灵巧懂事,看到老人开心自己也开心不是吗。  
  我不磕头啊,只给爸妈
  嗑个毛啊,就说你们家没这规矩。
  妹子膝下有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
  我们家这边是姑娘不磕头,儿子媳妇磕头  
  这会儿就没人说什么道德礼仪流失了  
  你就说,在你们那只给死人磕头  
  我们家磕头是要拿红包的,不过那是小孩,大了就不要了,我今年第一次跟婆婆一起过年,拿了红包没说要磕头  
  我们这都是在家的闺女不磕,结了婚的当然得磕头了  
  没有这个风俗,但是如果婆家有的话磕个头我也无所谓,当然只对公公婆婆,人多了可吃不消
  去年在男友家给他爸妈磕头了,今年已经分了,想到不用再去他家就很爽!!!  
  磕头啊,长辈嘛。回娘家还不是要喊你老公给你爸妈磕头。  
  那就赶紧离婚吧,唧唧歪歪什么啊。。。。
  照我说磕个鸡巴头,谁爱谁去,  
  @毛线毛线啊啊啊 15楼
06:56:34  我只是问问各位那里有没有这风俗,我只是发发牢骚,不是黑谁,也不是求助。谢谢。  -----------------------------  没有这风俗
  让你老公也给你爸妈磕头,就ok了,他爸妈那边要磕2个,你们就说都要磕4个  
  我们那给父母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磕……不过后来渐渐磕的人也少了。  
  我们这个被黑出翔的封建迷信重男轻女的地方也不磕头啊,我们拜神都木有磕头哎…个人有点接受不能。  
  坚决不磕  
  @布丁的沙发
08:00:00  @wxran1221 12楼
06:34:19   我家里有这习俗 每年三十我和我哥嫂都跪 我哥哥媳妇是天津的 也跟着跪阿 也没看她不乐意 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开开心心过年多好   -----------------------------   天津人表示从小就没跪过啊。。。而且同学也没跪过啊。。。我能问问你们在哪个区吗?  -------------------------  人家是说嫂子是天津的,天津不跪,但是去他们那了入乡随俗的跪。。。  
  入乡随俗吧  
  这有什么好问的,即使全中国都不磕头,你还能拿着帖子质问你公婆“凭什么就你家有这规矩”?要么接受,要么起义,别无他法  
  @菠萝的悠悠
07:42:00  竟然还没人说这是感谢公婆给你生了个老公?   —————————————————  有没有男的给丈母娘磕头感谢给他生了个老婆的啊  
  我也遇到这个问题了!我和老公家不是一个地方的,平时在外地工作,对他们那的习俗了解不多。  今年结婚第一年,才知道他们过年要磕头啊!而且不是给父母磕,是给什么乱七八糟的七大舅八大爷的磕头!磕你妹啊!我都不认识你好么!  今天称病不出,躲过去了。明年去我家不用愁。后年的事后年再说吧。反正不磕,就不磕!什么破习俗!  
  给死人磕头
  老公家磕头,我事先说好了只鞠躬不磕头,今天他磕头,我就鞠躬了,他蒙古族,好像是磕头的,我连父母都没跪过,所以事先声明了  
  没有给父母磕头的习俗 只是拜祖先才磕头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过年怎么一点气氛都没有了?_百度知道
过年怎么一点气氛都没有了?
以前过年,大家都很期待,现在过年跟平常没两样
我也是这么觉得啊!可能是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年,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期待了!~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穿漂亮的新衣服和小朋友们一起放炮溜冰,吃好吃的,拿红包.现在这些都是随手可得的,一个月买一套衣服,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过年也就是长了一岁罢了! 楼主你说是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糖球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甭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这就叫年味。过年的味道
传统方式渐行渐远
年夜饭小家吃
在人们的印象中,在农村吃年夜饭,总是一大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上首坐着祖父母,一家子人轮流向二老敬酒、祝寿。但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小家过年。传统的大家庭思想、四世五世同堂的观念已经逐渐在农村淡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更加注重小家年的质量,而...
大了.高中学习也紧张.没有以前的好奇感了.
可能是没有钱
或者是家人关系不是那么的温馨
过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这一块地区,过年的时候年青人是要给长辈们磕头的。楼主来自河北邯郸的一个县城,每年春节都少不了向长辈们磕几个头,这么多年过来已经完全习惯了,看到网上很多城市里的筒子们,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们对磕头这一习俗特别不理解,我就向大家详细说一下我们这边的磕头的习俗,希望能增进大家相互了解,也希望大家能讲一下你们那的习俗,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认为磕头只是一个习俗,仅仅只是一个习俗,并不认为有对人权的侮辱践踏那么严重,很多人太上纲上线了,磕头只是过年的一个礼节。我们这磕头并不像电视上那样还要把额头磕到地上,严格意义上“磕头”应该和“叩首”意思差不多,就是把脑门往地上磕,但是在我们家这里磕头已经简化了,就是在地上跪一下就行了,腰还是直的,两秒钟完事,一般长辈们会来拉,不拉的话自己站起来就行了。  由于几千年来我们这里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所以过年时长辈们很看重磕头这件事了。正月初一这天要起很早,我们家在县城,一般都是6点半起床,下面村里的4点半差不多就都起来了。早起煮了饺子供了先祖放了鞭炮以后就开始磕头了,我们家是不供先祖的,因为我爸排行不是老大,初一早上先向自己父母磕头,完了之后向自己家族的叔叔、伯父们磕头,再向家族里堂叔、堂伯父们磕头,最后向邻居们挨家挨户的磕头,在农村的确要去很多家,可累了,转完了基本上天就亮了。但好在我们家住在县城,只向邻居们和爸妈的熟人朋友们磕一下头就可以啦,白天回老家,只向自己家族的长辈们磕一下头就行啦。值得一提的是初一这天磕的头必须在初一磕完,过了初一就不能再向这些人磕头了,特别是邻居们;女孩也要向自己父母和家族里长辈们磕头,但邻居家父母朋友熟人家就可以不去了,楼主是个男孩子,所以每家都要去;媳妇特别是年前刚嫁过来的一定要去,主要是趁过年都在家认识认识新媳妇。如果初一躲过去了,以后就不用磕了,是可以躲得过十五的,但老人知道了会说我们不懂事的。  初二初三初四就是去自己的姑姑家、姨妈家、舅舅家、姥姥家磕头拜年了,可以不带礼物,每家都要走到,而且到了一定要磕头,一般情况下长辈们会留自己吃饭,也不是必须得吃。  总的来讲,磕头还是有原则的,我认为我们这磕头带有一定的外交作用,平时关系不好的如果去他们家磕头了说明自己家心里还是看重对方的,关系可能会好转;磕头时一定要向辈分大年龄大的人磕头,如果辈分大年龄不太大的话是可以不磕的;再者,很多人一年在外,趁着跟长辈们磕头这个机会一起聚一聚,喝一下酒,也是很难得的机会。所以磕头并不是陋习,只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要怪只能怪我们这里磕头的这种观念太强了。  就像南方人和城市里的人一样,因为从来没有这种意识,所以觉着无法接受,这很正常。我们也可以想象出来大老远的去了亲戚家不磕头会觉得少了些什么,我们对从没磕过头的人也是很包容的,不会去计较,小孩子磕头会有红包,所以老人总会去逗小孩子让他们磕头。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在我们这里磕头也不是毫无原则的见人就跪,向长辈跪一下仅仅表示对他们的敬重,如果心里真的敬重长辈的话,磕一个头不会觉着过分,反倒是觉着应当应分的。反过来磕了头了不一定就会敬重长辈。其实那些排斥磕头的无非是以前从没磕过,过年回家不得不磕的那些人了,如果你真的爱你丈夫或亲人的话,磕个头小意思啦,只是向长辈们拜年的一种特殊方式了,没必要跟家人生气,大过年的。到时候再落个不懂事的名声,影响家庭和睦,多不值得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楼主说的片面了,拜年或祝寿给长辈磕头还要念喜歌的,也就是祝福语,一般是先跪下'手抱拳,口中念念有词,念完喜歌,然后磕头,长辈送晚辈红包,仪式结束,等待入席。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求老百姓过年方式调查_百度知道
求老百姓过年方式调查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过年方式调查报告
农村的过年最为朴实和热闹,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传统习惯相对于城市保持的时间要长。但随着我国社会变化的加快,从90年代开始,农村传统的过年活动在慢慢地变化,有些持续了几百年的活动慢慢地消失了,传统意义中的“年”所具有的价值正在被淡化,人们逐渐用新的方式来度过新年。过年越来越被其它因素诸如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等所左右。 生活好了,吃穿自然不再讲究了。家人团聚这一意义仍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多忙,外出打工或上学的人总要赶回来吃年夜饭。但最热闹的这几天一过,很多人就早早回去了,气氛马上冷清了许多。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但由于社会发展,过年方式也并不再单一,而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学生我也对现今人们的过年方式通过网络投票展开了调查,调查数据如下通过网上统计显示A. 回家和父母家人一起过;
18 (90%)B.回不了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
2 (10%)C.除夕会看央视春晚;
9 (75%)D.除夕不会看央视春晚,可能玩儿些别的或睡觉;
3 (25%)E.年饭自己家人做,在家吃;
11 (91.67%)F.年饭找人做或出去吃或订餐送到家里;
1 (8.33%)G.春节不外出了,就在家附近会会亲友什么的;
10 (90.89%)H.计划旅游、爬山……等外出活动。
1 (9.11%)数据表现及其分析纵观整体,大部分春节活动仍然并无多大变化,与家人团聚,看春晚,在家吃年饭,走亲访友的去拜年仍为多数,但多元化的活动也逐渐萌芽,一些习惯也将逐渐被取代,人们春节期间的活动也将更为丰富,过年方式也出现了向多元化发展的势头。总而言之,人们的过年方式将更为丰富多彩。在怎样丰富的过年方式,团聚永远是其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活动也必以团聚作为基础。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即便是在以团聚为主旋律的春节期间,虽然回家和父母家人一起过的占有90%,但仍有10%的参与者因工作各种原因无法与父母家人团聚。团聚的传统开始有些崩裂。相信因无法回家的人们也会以其他活动(如聚餐)来实现“团聚”,共度春节。央视春晚即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我们过年的活动,自1983年开始,除夕看春晚也逐渐成为了习惯,甚至成为传统。虽然现在人们对央视春晚褒贬不一,春晚也越来越无法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仍有75%的参与者坚持收看春晚,除夕不会看央视春晚,可能玩儿些别的或睡觉的人占有比例25%。虽然看春晚这一新兴而传统的过年方式开始逐渐被其他活动所取代,但仍占很高比例,可以看出人们对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夕期间,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年饭是再惬意,温馨不过的事了,人们到是也没有打破共吃年饭的传统,但是场所方式却有所改变,在外吃或订餐的占8.33%。91.67%的人仍然在家里吃年饭,在以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以后不再自己做饭而外出或订餐的比例会整体增加。在春节期间的活动中,计划爬山,旅游等外出活动的人开始萌生,春节活动逐渐多样化,9.11%的参与者有丰富的春节活动,而90.89%的参与者只仅在家附近会会亲友。但走亲访友也不是春节期间的唯一活动了,丰富的外出娱乐活动也必定将成为新的春节亮点。对未来过年方式的预测预测未来几年来的春节,随着经济发展,虽然管理方式将更为人性化,但加班忙于工作的人也将更多,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比例也许将会增加。央视春晚虽受挑战,但制作之用心,底蕴之深厚,自是其他电视节目无法相抗衡,向比之下,仍为央视春晚更有滋味,所以收看央视春晚的人数将会减少,然后再回增。在如今思想开放,节奏渐快的社会当中,人们对于饮食也更为随便,年饭是不是一大家人一起做并不甚为重要了,而且饭后的繁复家务也自会另人厌烦,所以以后在外吃或定餐的比例会逐渐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所占比例的增加,人们户外活动也将丰富起来,使得春节期间旅游外出的人也会骤增,以后在过年期间仅走亲访友的比例也将减少。总的来说,过年方式不是单一的停留或单一的向旅游爬山发展,而是各有千秋,过年方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过年方式多元化的原因①在大环境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改革开放不仅鼓了人们的腰包,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口味。②经过改革开放的人们也成为了社会中的主体。思想解放的人们也逐渐打破一些旧俗,为春节活动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所占份额减少,使得人们对吃喝也就不甚在意,所以人们对于制作年饭的方式,途径有所改变,繁复的家务也抑制了人们在家吃年饭的想法。使在家中自己做年饭也就不是唯一的选择了。反而在外吃或订做所占比例却逐渐升高。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所占比例增加。对于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春晚的高要求也是人们对高文化生活追求的反应。旅游爬山等活动中所含的精神上的享受也逐渐为人们所追捧。使外出旅游爬山等活动的风气渐盛⑤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都对春节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那过年丰富多彩的活动又从何谈起?过年方式多元化其实也就是国家稳定发展的表现,也只有国家的稳定发展才有现在以及将来丰富多彩的过年方式。余尝统计于市,无奈风雪冰天,人心不古,拟于公交车站统计之,本趁众侯车时无聊,可供资料,比之求问路人,大为方便,未料二三小时已过,配合者仅六,大多中年妇女,男性配合者仅为一,不屑者,挖苦者,推脱者甚众,感慨人世,天薄地冷,更拟打车问司机以求资料,既用七元,亦无悔矣,后未从之。苦闷阴郁,遂归以求他法。最近,我们在家在农村的50位在杭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过年方式变化的调查,他们切身感受着农村过年方式的变化,同样,他们的想法,也预示着未来农村过年方式的变化,透视出农村社会正在发生着的变迁。 传统方式渐行渐远 年夜饭小家吃 在人们的印象中,在农村吃年夜饭,总是一大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上首坐着祖父母,一家子人轮流向二老敬酒、祝寿。但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 接受调查的人中,在回答“最近几年您家年夜饭在哪里吃”这个问题时,只有13.3%的人回答“在祖父家吃”,6.7%的人回答“未分家,大家庭里面吃”,加起来也只有20%左右,但是有70%的人回答“在自己家里和父母一起吃”,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小家过年。传统的大家庭思想、四世五世同堂的观念已经逐渐在农村淡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更加注重小家年的质量,而不是“大家”的形式。 这同时也反映出老人们的孤寂处境,分家以后,老人们平时和子女的见面机会就少了,要是吃年夜饭时也不能聚在一起的话,那么老人心中会作何感想?对那些丧偶的老人来说,他们心中的孤独尤甚。 过去农村普遍存在着逢年过节全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饭这样的风俗,但现在只有36.7%的人表示还有这样的习惯。传统的农村社会,血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现在随着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分散为一个个小家庭,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也不那么紧密了,各家都有各家过年的打算,所以也就很难像过去一样聚到一起吃饭了。 灶神还在送 送灶神、请祖宗、送红包等活动过去在农村中总是很常见,现在仍有40%的人表示村里还有“送灶神”的习俗,“请祖宗”有60%,“送红包”有50%。这些习俗还是比较多地保留了下来。 过去很多农村都有“杀年猪”的习俗。小时候每当年关临近,一些养猪的人家就把养肥的猪杀掉,小孩子是不准看的,被大人派去通知亲戚乡邻们。杀好了猪,一半请亲戚乡邻们吃,一半留给自己,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平时很少吃猪肉,所以杀一次“年猪”相当改善了一次生活。 但调查显示这一年俗现在已经在逐渐减少,只有36.7%的人表示村里过年还能见到杀猪。的确,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猪肉平时就可以经常吃,所以杀年猪就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义。只是这一习俗还有另一种意义,就是增进亲戚相邻的感情,现在不杀了,各家只顾自己吃买来的猪肉,浓浓的人情味也没了。 与“杀年猪”一样,“舂年糕”的风俗也已经衰退了,只有近1/3的人表示村里还有这风俗,笔者老家现在也很难找到门前放着做年糕用的石臼和木柄石槌的人家了。 年货腌得少 自己制作年货的风俗也在改变,过去在为新年做的准备中,自己腌制或风干点年货是必不可少的。年关将近,家家就会撑起一条竹竿,上面晾满了处理好的鱼、鸡鸭、猪腿、腊肠等;此外家里的盐钵里面,揭开盖子你会发现白花花的盐上面,也放上了一些肉或者鱼之类的。但自从买来了电冰箱以后,鸡鸭鱼肉等都可以吃新鲜的了,腊肠等也可以买现成的,家里嫌麻烦便都不做了。 调查也显示,56.7%的家庭过年还在腌制年货,风干年货则只有近1/3的家庭在做了。过去鸡鸭鱼肉没现在丰富,等到过年买太贵了,而且还可能买不到好的,因此每户家庭都要提前准备;那时又没有冰箱,只好风干起来或腌起来,这样才能保证过年吃到丰盛的大餐。现在东西也丰富了,冰箱也有了,但是感觉怎么也找不回那些东西特有的风味了。 送礼依然风行 像杀年猪、舂年糕、全家族一起吃饭、风干腌制年货这样的习俗,是与过去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联的,时过境迁,这些风俗慢慢消失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有些风俗却不容易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比如说送礼。 90%的受调查者表示近几年过年期间送过礼。至于他们送礼的目的,77.8%的人认为是“农村的习俗”,也有近3/4的人认为“维系亲戚间的感情”,可见传统、人情在人们眼中还是很重的。 40.7%表示“对帮助过我们家的人表示感谢”。在农村,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是常有的事,现在更是如此,比如某家的孩子放完暑假要回杭州上学,另一家刚好有人要开车去杭州办事,就可以搭一下便车;作为回报,这家在过年的时候可以带点礼物拜访那家,两家的感情就拉近了。 随着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日渐增多,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基本上都是相互认识的,想外出办点事情,可以先托人打听打听;要是有力不能及的事,村里能人不少,可以请他们帮忙。所以人们之间的帮助只会越来越多,作为答谢的送礼也会越来越多的。 现在过年向城里学 娱乐打牌看电视 调查涉及农村居民过年期间的娱乐方式,90%的受调查者选择“看电视”,其次是打牌(73.3%)和打麻将(40%),超过30%的就这三项,说明农村居民空闲时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依然有待提高。此外有益于身心的“体育锻炼”虽然只占10%,但是说明居民们注重健康,注意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已经在形成。 旅游不是新鲜事 调查还涉及农村居民是否选择过年时外出旅游,结果表明有26.7%的家庭出去旅游过,看来最近几年的“旅游热”也影响到了农村。在出去旅游过的人中,去过省内景点(除本地外)的最多,占62.5%,其次是去过本地名胜(37.5%),去过省外的也占到了12.5%。由此看出,居民大多选择方便的短途出游为主。 在传统的意义上,过年主要就是待在家中,享受家人团聚的时光,要外出也是走亲访友,“旅游过年”说明这种传统观念已经在改变了。 记得以前村子里外出闯荡的人少,去过外面的人都被认为是“见过世面”的,村里人往往会对他们投以羡慕的目光;村里人对外面的了解少,对出门在外总是隐隐约约有着一种恐惧的心态。但现在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居民的眼界越来越开阔,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外出也不那么希奇了。随着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居民外出也有了照应,想到某个地方去,总可以在那里找到亲戚熟人。以前出去,还担心语言不通,但现在家家户户在看电视,普通话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有了这些条件,在外旅游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气氛年轻人在闹 “现在过年,都是年轻人在闹了,同学聚会、朋友见面,你来我往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一位受调查者这样感叹。 “临近过年,我的短信、电话,以及QQ上的消息也多了起来,很多朋友、同学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让我到他们家里玩。上初中、高中时有很多农村的同学,去年春节期间,七八个要好的同学结成队,轮流到各自的家里面去玩,那几天可真是过瘾。要招待这么多客人,各家的父母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调查问卷中显示有26.7%的人表示过年是“与老友、老同学聚会的好时机”,这部分人多是年轻人,现在是他们在带动这个过年的气氛了,这与过去不同。 过去过年,老人是受关注的焦点。很多传统的仪式,像祭祀祖宗、全族的人在一起吃饭,主角都是老人。现在随着传统大家庭的分解,全族的人吃饭也不大聚得起来了;祭祀祖宗的风俗仍在,但是这一传统也隐隐有了“断代”的危险。 老家的祠堂里,现在过年时仍然比较热闹,但在祝福祈愿的都是老一辈的人,稍微年轻一点的很少,而且都没有老人们那样的虔诚。 一位被调查者说:“年轻人很少会想到主动去祠堂,我虽然每年都去那边,但都是祖母提醒我去的。去了以后祈愿词我也不会说,是奶奶在一旁替我说,然后我跪下来向祖宗磕头。去祠堂的年轻人少,而且多半是像我这样外出读书的,由老一辈陪同去,希望得到祖宗荫庇,学业有成。很多年轻人都干脆不去那边了,嫌仪式太繁琐,又没什么意思,祭祀的那几天都早早地出去玩了。” 很多地方过去有过年时给老人磕头的习俗,小孩子和年轻人在村子里碰见老人都要磕头,老人是备受尊敬的。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已经由向村里所有老人磕头发展到向自家的老一辈磕头,也有人已经不在乎这种习惯了。 春节的“神圣”不会改变 团圆成第一要素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73.3%的人表示过年是“与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而当问及年初一最愿意干什么时,63.3%的人选择“呆家里”,这些说明在人们心目中,过年所代表的“团圆”、与亲人团聚的传统意义仍没有改变。虽然农村的变化很大,但是受调查的农村大学生们都表示,春节在他们心里的重要作用和神圣的价值不会改变。 只是在人们回忆中,过去的年是多么的红火热闹,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和全国范围的喜庆环境使人们对年抱有一种期望——今年能像过去一样的红火、热闹。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年了。人们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便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回到老家,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皱着眉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年味变淡是事实 调查中也反映了这一点,近2/3的调查对象认为“年味”越来越淡了。当问及年味变淡的原因时,42.1%的人认为是“传统的过年方式过时了”。社会变化的速度在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传统的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等人们已司空见惯的过年方式难以推陈出新,跟上变化的潮流。 有1/3的人认为是外出打工、上学的增多,人聚不齐。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越来越容易,人们的生活不再限于农村这个小圈子了。
最后,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过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磕头意味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