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求解

求解析 高三地理试题11.图示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D.45米公路最低处为80-100,最高处为140-160,交叉减高差范围为40-80,BCD项,好像都对.求解析.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解析 高三地理试题11.图示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D.45米公路最低处为80-100,最高处为140-160,交叉减高差范围为40-80,BCD项,好像都对.求解析.
求解析 高三地理试题11.图示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85米 & & & & &B.75米 & &C.65米 & & & & D.45米公路最低处为80-100,最高处为140-160,交叉减高差范围为40-80,BCD项,好像都对.求解析.
公路的高度范围大于80小于160 所以最高差不能超过80 因此为75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黑龙江省哈三中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测试地理【解析】
哈三中年度高三第一次测试地理试卷
第Ⅰ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每题1.5分,共45分)
图1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题。
1.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
&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界。
①线以北的东北部和北部小部分地区因为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属于湿润地区;A错;②线以西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B错;③线以东地区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分布着我国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C正确;①线与④线之间的青藏高原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虽然受夏季风影响属于季风区,但由于地势高仍属于高寒气候。故D错误。
&& 图2为某重大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2-3
2.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问题是
A.水资源紧张&&&&&&&&&&&&&&&&&&&&&&&&&&&
B.环境脆弱
C.经济结构单一&&&&&&&&&&&&&&&&&&&&&&&&&
D.能源紧张
【解析】.【命题立意】意在考查学生对国家重大工程的认识,以及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试题解析】西气东输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
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环境治理重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荒漠化防治&&&&&&&&&&&&&&&&&&&&&&&
B.②—水土流失治理
C.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D.④—沙尘暴治理
【解析】.【命题立意】意在考查学生利用图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进行区域分析的能力。【试题解析】①地是干旱地区,也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地区。
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期。图3为国家气象局发布的日的烟花爆燃放气象指数的预报,读图回答4-6题
4.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不太适宜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
B.晋、皖、陕&&&
C.滇、黔、湘&&&&
D.陕、川、桂
5.下列关于1月29日烟花爆竹燃放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国范围内有极不适宜区域出现
& B.不适宜燃放地区多分布于东部经济地带
& C.成都平原地区较江汉平原更适合燃放烟花爆竹
& D.平原地区普遍比高原山地地区更不适宜燃放烟花爆竹
6.爆竹燃放时会释放出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烟花爆竹的燃放污染与地形和气象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A.盆地地形区,气流不易扩散,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容易造成严重污染
& B.高压控制区,烟花爆竹产生的气体容易向外扩散,因此污染较轻
& C.冬天的北方地区,晴朗的夜晚比白天燃放更容易造成污染
& D.烟花爆竹的燃放造成的污染与该地风速呈负相关
【答案】4、B&&
5、D& 5、B
【解析】命题思路:因为2013年雾霾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所以在2014年春节,燃放烟花与大气污染的防治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焦点,也是2014年高考可能会考虑到的一个热点的问题。
第4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
第5题考查的是对于中国地理的掌握的程度,因为涉及到了很多相关的地形区以及经济地带,难度系数0.7,学生对中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程度下,可以容易地找到答案。
第6题难度系数0.6,该题考查的是关于雾霾形成和扩散的条件,对于大气环流这一节的掌握情况,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
鄱阳湖一些地区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读图4回答7-8题。
7.题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图中所示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8.这一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
&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
&D.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
【解析】2011
年我国出现“北涝南旱”的现象,原因是夏季风势力偏强,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
图5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9.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最可能符合当地情况的是
热量条件满足作物一年两熟&&&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
&C.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地形崎岖,多小型“坝子”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 0 ℃以下,年降水量不超过 100
毫米,而蒸发量大 大超过降水量,相对湿度基本在
50%以下,这些特征符合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故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答案】:&
10.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河西走廊
&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 0 ℃以下,年降水量不超过 100
毫米,而蒸发量大 大超过降水量,相对湿度基本在
50%以下,这些特征符合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故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为河西走廊的环境特征。
【答案】:&
图6为黄河干流图,图7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1-13题。
&&&&&&&&&&&&&&&&&&&&&&&&&&&&&&&&&&&&&&&&&&&&&&&&&&&
图6&&&&&&&&&&&&&&&&&&&&&&&&&&&&&&&&&&&&&
11.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B.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
&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12.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13.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上游修水库&&&&&&&&&&&&
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下游挖入海新河
【解析】试题分析:
11、黄河兰州至河口段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该段地处流经农业灌溉区,农业用水量大,故选C。
12、黄河干流沿程含沙量的变化的判断:一是要明确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故河口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陡增;二是要明确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部分泥沙在河床沉积,含沙量呈下降趋势;三是明确含沙量的多少与植被覆盖、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的的关系,故选B。
13、下游为“地上河”,挖入海新河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黄河径流量、含沙量在不同河段发生变化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区域实际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即可。另外本题也可考查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与整治措施等问题。
读图8“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C.地形&&&&&&&&&&&&&&&&&&&&&&&&&&&&&
D.海陆位置
【解析】图示为夏季,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沿海地区,海洋影响较大,多云雨,气温较低;向大陆内部深入,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云雨较少,气温较高。
15.图示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B.松花江下游出现凌汛现象  &
C.华北地区正值春旱&&&&&&&&&&&&&&&&&&&
& D.我国雨带在华南登陆 
【解析】图示为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 表1为截至2010年底我国四省区部分运输方式线路长度表。读表回答第16-17题。
&&&&&&&&&&&&&&&&&&&&&&&&&&&&&&&&&
表1&&&&&&&&&&&&&&&&&&&&&&&&&&&&&&&
(单位:公里)
铁路营业里程
内河航道里程
公路总里程
高速公路里程
16.①②③④四个省区分别为
& A.西藏&
黑龙江&&&&&&&
B.上海& 云南& 西藏&
& C.上海& 黑龙江&
云南&&&&&&&&&
D.西藏& 黑龙江 上海& 云南
17.对②省区河流通航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水密布,通航条件好&&&&&&&&&&&&&
B.冬季有结冰,通航条件差
C.区域面积广,通航条件好&&&&&&&&D.地形崎岖,通航条件差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交通运输的发展。
1.比较四省的交通运输方式线路长度:③省区的内河航运和高速公路里程没有,故判断为西藏;上海由于省区面积最小,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长度都较短;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云南省的陆路运输以公路为主,而铁路里程较黑龙江短;故选B项。
2.结合上题结论,②省区为云南,所处纬度较低,故河流无冰期,全年都能通航,但由于位于云贵高原,地形落差大,故通航条件不利。故选D项。
读图9,回答18-19题。18.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19.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18.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可知,A位于秦岭以北,粮食主要是小麦;B位于秦岭以南,粮食主要是水稻。
19.水稻种植的条件是水热条件优越,位于南方;秦岭—淮河以北,水热条件差一些,主要种植小麦。
【答案】&&18.A&&
&& 读图10,回答20-22题。
20.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21.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22.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图11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23-25题。23.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葡萄品质良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24.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②③&&&&&&&&&&&
D. ③④
25.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木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表2为我国三种不同工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的地理原理回答26-28题。
&&&&&&&&&&&&&&&&&&&&&&&&&&&&&&&&&
表226.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充足的能源&&&&&&&&&&&&&&&&&&&&&&&&
B.丰富的劳动力
C.便捷的交通&&&&&&&&&&&&&&&&&&&&&&&&
D.广阔的市场
27.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原料因素&&&&&&&&&&&&&&&&&&&&&&
B.能源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28.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D.甲、乙、丙三产业之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读图12“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29—30题。
29.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环境承载力高&&&&&&&&&&&&&&&&&&&
B.能源需求量减少
C.森林覆盖率较高&&&&&&&&&&&&&&&&&
D. 产业结构轻型化
30.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 B.集中发展高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 C.禁止煤炭开采,发展第三产业
& D.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解析】试题分析:
29:低碳区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环境承载力高不代表是低碳区,A错。乙省是广东,经济较发达区,能源需求量会增加,不会减少,B错。森林覆盖率高也不表示碳排放低,C错。C省的产业结构轻型化,重工业少,碳排放少,D对。
30:读图,甲省是山西,加大油气的开采量,不能表明耗能少,碳排放少,A错。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可能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B对。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也不表示排放总量减少,C错。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不能说明排放总量减少,D错。
【答案】29:D&
第Ⅱ卷(共55分)
二、综合题(共55分)
31.图13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图,读图并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6分)
&&&&&&&&&&&&&&&&&&&&&&&&&&&&&&&&&&&&&&&&&&&&&&&&&&&&&
图a&&&&&&&&&&&&&&&&&&&&&&&&&&&&&&&&&&
(1)简述图a中的横断山区河流水文特征与图b中MN河段的差异。(8分)
(2)C地形区地表形态特征是&&&&&&&&&&&&&&
,简述形成该地表形态的原因。(8分)
(1)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而短小,干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深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水文水系各8分)
(3)渭河平原 地壳断裂陷落,河流冲积而成(4分)
【解析】试题分析:
(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等方面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从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等方面描述。横断山区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是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而短小,干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深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而图2中河流自南向北再向东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少,干流落差小,径流量小,水流平缓,含沙量少,有结冰期、凌汛。
(2)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及地表地理事物的分布可以推断C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形区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地处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该地气候方面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土壤方面该区域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该区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32.图14为某地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
(2)依据上题结论,结合所知识比较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4分)
(3)试分析乙、丙两地夏季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4分)
(1)小于28℃大于26℃;地势高(武夷山)气温低,相临等温线温度差为2℃。(4分)
(2)丙热乙冷;丙地离海近,受海洋影响,气温偏高;武夷山地形对冬季风(西北风)阻挡(削弱),故丙受冬季风影响小(乙地相反)。(6分)
(3)丁处为河谷(汉江)地形,等温线向西北(西)凸出,T处气温偏高。(4分)
试题分析:第(1)题,结合图示等温线的分布,知其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差值为2°℃,根据区域定位,在山地的影响下甲地温度较低。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及影响气温的因素判断。第(3)题,丁为汉江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及影响因素。
点评:以区域读图引入,考查我国的气候及影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值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和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33.读图15某地地形剖面及对应的积温、降水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牡丹江市的积温值高于海拉尔市的原因是。(4分)
(2)相关资料表明,海拉尔市和哈尔滨市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其原因是。(4分)
(3)哈尔滨市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
考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分析:此题考查东北地区的部分区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以及农业生产的条件和限制因素.
(1)此题考查影响积温的要素.积温与地形,纬度等因素有关.
(2)此题考查降水差异的原因.一般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3)此题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大小的因素.太阳辐射与纬度,白昼时间的长短,气候状况等因素有关.
解答:解:(1)此题考查影响积温的要素.积温与地形,纬度等因素有关.因为A地地处谷地,地势较低,冬季牡丹江市比海拉尔市距离冷空气源地远,所以牡丹江市的积温高;
而D处地处山坡,地势较高,所以积温较低.
(2)此题考查降水差异的原因.一般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此处是季风气候,海拉尔市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哈尔滨市处为背风坡,降水少.
(3)此题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大小的因素.太阳辐射与纬度,白昼时间的长短,气候状况等因素有关.图中的海拉尔市比哈尔滨纬度高,太阳高度低,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又由于它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哈尔滨相当.
故答案为:
(1)牡丹江市地处谷地,地势较低,海拉尔市地处山坡,地势较高;冬季牡丹江市比海拉尔市距离冷空气源地远
(2)海拉尔市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哈尔滨市处为雨影区(背风坡)
(3)海拉尔市比哈尔滨纬度高,太阳高度低,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哈尔滨相当
点评:此题考查东北地区的部分区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以及农业生产的条件和限制因素.解题要首先区域定位,分析该区域的地形和城市的相对位置,其次分析气候的要素温度和降水差异的原因,再结合题目中的地形剖面图分析图中的城市的太阳辐射的差异的原因.最后考查东北农业类型,发展条件和限制因素.题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综合考查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 材料一&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金沙江约占长江干流全长和总落差的55%和95%,水能资源的
富集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是我国规划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最大水电基地。
&& 材料二&
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松茸分布于海拔米的山坡上,与松、栋属的树木须根发生共生关系,形成菌,松茸在出土前,必须得到充足的雨水,出土后必须立即得到充足的光照。我国香格里拉产区是松茸产量最高的地区,年产量约占中国松茸总产量的70%,以及全球总产量的33%.
&& 材料三&
图16“金沙江下游河段梯形水电站规划及香格里拉松茸产区示意图”。
(1)分析金沙江水能资源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4分)
(2)分析该地适宜松茸生长的独特条件。(6分)
(3)说明松茸产业对香格里拉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4分)
(1)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且落差集中),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地形,易于建坝;当地人口稀少,移民工程量小;政策支持力度大.
(2)高山地区气候温凉雨季降水充足,湿度大;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植被茂密,多松树、栎树,可提供营养支持;高山地区虫害少;生态环境好,污染少。
(3)松茸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提高当地居民收入,‘采摘、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兴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试题分析:(1)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金沙江下游段落差大,又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又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水量丰富,故水能资源丰富,另外,多峡谷有利于建坝,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人口密度低,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故适于水电梯级开发。
(2)本题可以借鉴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该地山地多,气候温凉多地形雨,为松茸的生长提供水源条件,又海拔高,空气稀薄,故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该地多松树、栎树可提供营养支持,再加上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病虫害少,所以有利于松茸的生长。
(3)松茸是世界上珍惜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是亚洲地区的特有物种,故松茸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又在‘采摘、加工、运输’过程中会带动其他产业一起发展。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哈三中年度
&&&&&&&&&&&&&&&&&&&&&&&&&&
高三第一次测试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5 CDABD&& 6-10
CADDA&& 16-20&
BDACB&& 21-25&
CCACD&& 26-30
二、综合分析题(共计55分)
(1)图a中河流:径流量大,水深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图b相
反)(8分)
(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势起伏大,黄土疏松,植被破坏
严重,流水侵蚀作用强。(8分)
32.(1)小于28℃大于26 ℃;(2分)
(2)丙地温度高于乙地
丙地离海近,受海洋影响,气温偏高;武夷山地形对冬季风(西北风)阻挡(削弱),
故丙受冬季风影响小(乙地相反)。(4分)
(3)丙地降水量大于乙地;其原因是丙处在东南季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4分)
33. (1)牡丹江市纬度低于海拉尔市;牡丹江地处谷地,地势较低,海拉尔市地处高原
,地势较高;冬季牡丹江市比海拉尔市距离冷空气源地远(4分)
(2)海拉尔市比哈尔滨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低,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
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海拔高,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哈尔
滨相当(4分)
(3)商品谷物农业
有利: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平原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不利:积温
低,生长期短。(7分)
34. (1)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
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地形,易于建坝;当地人口稀少,移民工程量小;政策支
持力度大。(4分)
(2)高山地区气候温凉,雨季降水充足,湿度大;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植被茂盛,多松树、栎树,可提供营养支持;高山地区虫害少;生态环境
好,污染小。(6分)
(3)松茸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提高当地居民收入;采摘、加工、
运输等产业随之兴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分)
我的更多文章:
( 07:32:47)( 07:05:44)( 06:31:55)( 08:24:07)( 08:21:47)( 08:41:10)( 07:16:18)( 16:15:22)( 07:04:09)( 06:57:1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之(10):地理19种记忆方法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之(10):地理19种记忆方法应用
地​理​ ​高​考​ ​文​综​ ​解​题​技​巧​ ​系​列​复​习​提​纲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考地理解题方法专题-通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0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台题目要求的。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l~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B.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解析:冰岛火山灰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第1题,主要根据冰岛所处的地理纬度位置和三圈环流中的气压带、风带来判断,冰岛处在北大西洋极圈附近,主要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其以南是盛行西风,故选B。第2题,要注意的是火山灰,其已经是漂浮在大气圈中,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出发,然后进入水圈、生物圈再回到岩石圈,故选A。
答案:1.B&&&& 2.A
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4题。
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4.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地球的自传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由图可以看出,甲、丙两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知甲、丙两地都在北半球;6月22日,丙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丙地在北回归线上;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小值,且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因此甲在北回归线以北,纬度高于丙。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丙的线速度>甲的线速度。同样的方法,由图可以得知:乙和丁两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知乙和丁两地都在南半球;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小值,且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因此丁的纬度高于丙、线速度小于丙。可再用排除法得到第3题的正确答案为B。第4题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选择D答案。
答案:3.B&&&& 4.D
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6.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解析:2010年全球地震较为频繁,比较大的就有海地、智利、玉树等,地震及其造成的灾害也已成为社会热点。第5题,地震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属于内力作用,其造成的灾害程度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强度、居民的灾害意识等等,海地地震是美洲板块内部的断层引起的,而智利地震是位于南极洲太平洋板块和美洲版块的交界处,故本题选C。第6题,甲、乙两区主要属于智利境内,智利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较少,从纬度和海陆位置看甲是30°S~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乙位于40°S~60°S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根据气候特点可判断,故选A。
答案:5.C&&&&& 6.A
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题。
7.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8.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和区域气候类型的判读。第7题,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是由于22℃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说明是受到大陆西岸寒流的影响,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使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故选C。第8题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B。
答案:7.C&&&& 8.B
图6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10题。
9.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10.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FF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的是等值高线的判读。第9题,分水线是脊线,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表示脊线,故选B。第10题,在山区修建道时线路选择应尽量沿等高线或等高线较稀疏的地方布局,故选D。
答案:9.B&&&&& 10.D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ll~12题。
11.据图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月和lO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O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12.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本组题是以热点上海世博会为背景考查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和3S技术的运用。第11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10月初结束。我国雨带移动规律是3-5月份在南方登陆,6月份到达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形成梅雨),7-8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长江流域此时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9月份南退,10月份完全退出大陆,故选C。第12题,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主要运用于城市信息、交通、环境管理与服务,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领域;遥感主要运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监测领域中;全球定位系统主要运用于定位和导航领域中。要想访问多个国家馆,就要分析各馆之间的距离以及各馆的人流量,必须依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得到合理的线路,故选A。
答案:11.C&&&& 12.A
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l3~l4题。
1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4.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的是城市功能分区变化和特点。第13题,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所以①线表示的是居住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区逐渐向城市外围和交通干线处搬迁,从而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城市环境,所以②线表示的是工业用地,故选C。第14题,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故选B。
答案:13.C&&&& 14.B
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l5~l6题。
15.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16.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第15题,通常判断三率的高低以1%左右为低,1%以下为较低,1-2%为较高,2%以上为高,依次可以看出甲城市80年,乙城市60年代和70年代可能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增长模式,故选A。第16题,甲城市90年代人口迁移率较高,人口主要迁向城市,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当前的城市化特点;乙城市60年代人口主要由从农村迁往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当前的城市化特点;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迁移率较低,代表了发达国家当前城市化的特点;丙城市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迁移率为负值,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代表了发达国家当前城市化的特点,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可以判断,故选D。
答案:15.A&&&& 16.D
图l0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圈,读图回答l7~l8题。
17.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18.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发展生态农业。第17题,根据该地区农业科技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即可得出,故选D。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科技园属于混合农业,根据其特点可判断选C。
答案:17、D&&&& 18、C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l9~20题。
1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2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及影响其自然带的因素。第19题,在我国海拔高度达到7500米只有西南的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其南坡和东坡是向阳坡、迎风坡、纬度位置较低和相对高差大,因而自然带较为复杂;南坡和东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雪线较低,故选AC。第20题,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基带一致,该山南坡和东坡山麓是干旱河谷灌丛林,因而当地应该是干热河谷一侧,再根据上题该山位于我国西南,故选AD
答案:19、AC&& 20、AD
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21~22题。
2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2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解析:西南旱灾造成的损失较为巨大,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第21题,西南旱灾形成的原因有:一、长时间的降水异常偏少,气温高,蒸发强烈; 二、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容易渗漏,水资源流失;三、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蓄水能力不足,故选BD。第22题,阿勒泰部分地区春节洪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春天多暴风雪,当气温回升后,积雪大量融化,造成了融雪性的涝灾,由此可判断选择CD。
答案:21.B D&& &22.C D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 B.②&&& C.③&&& D.④
2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全球变暖产生的危害。第23题,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故选AC。第24题,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事件增加,从而影响粮食生产,故选AB。
答案:23.A C&&&& 24.A B&
图l3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
26.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第25题,发展中国家拥有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优势,经济相对落后;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信息、资本的优势,经济发达,因而可判断选AC。第26题,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产业转移对双方能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故选CD。
答案:25.A C&&&& 26.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l4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I5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6分)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4分)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4分)
解析:青藏高原面上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热量少,其主要的农业是畜牧业;而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地势较低,热量相对较为丰富,再加上水分源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青藏高原由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若过度的发展容易引起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青藏高原主要的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水能较为丰富的原因是地势落差大;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即三江源保护区,有别于横断山区的三江并流的三江(长江、澜沧江、怒江)。
答案:(1)热量、水分条件好&畜牧业&生态破坏
&&&&& (2)太阳能&&&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 &(3)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28.图l6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l7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l6所列国家中,与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和&&&&&&。(3分)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国外方面:&&&&& 。&&& 国内方面:&&&&&。
(3)读图l7,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3分)
(4)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其主要优点有&&&&&和&&&&&。(4分)
解析: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短缺已势在必行,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我国解决能源紧张主要从两个方面:一、开源: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保障石油运输安全;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二、节流: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于西亚、俄罗斯、非洲等地,而在我国国内也存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不平衡的状况,华东、华南、华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生产小于消费,是主要的原油消费地;东北、西北等地生产大于消费,是我国主要的原油产地。工业集聚可以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同时有利于污染集中处理。
答案:(1)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
&(2)拓展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
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3)西北、华北、东北&&&&& 原料&市场
(4)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
29.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12分)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2分)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2分)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人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4分)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2分)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量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倍(取整数)。(2分)
解析:河流的径流量不仅与河流的流域面积有关,还有流域的降水、流域集水面积的大小、降水量的大小、上游植被的覆盖情况、该流域的地形、该流域的土质等等有关,从题中表格可以看出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多年平均降水约为珠江流域的2/3,再考虑其它因素,所以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从表中看出由于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使得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夏秋季节是台风影响我国强烈的时期,所以降水较为丰富;冬季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海水会出现倒灌入侵的现象,即咸潮。7、8月份雨带移至北方带来大量降水,再加上淮河支流主要集中在北部,河水大量汇入淮河容易引起洪水。珠江流域的耕地面积是淮河流域的2/5,但径流量约是5倍多,所以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13倍。
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图l8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其形态特点是&&&&& 。(2分)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和&&&&&&&& 。(2分)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 ,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2分)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 。(2分)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洋流)漂向欧洲沿海。(2分)
解析:以墨西哥湾海域石油泄漏事件为背景,主要考查海底地形和海洋污染的情况及洋流。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盆和大洋中脊等,大陆架水深不足200米,大陆坡一般是200米至3000米,漏油处在海面下1600米,所以该处应是大陆坡。海洋环境相对于陆地环境要复杂多,海底黑暗、缺氧、低温,海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海上气象海复杂多变。海洋石油污染会造成海洋生态破坏,造成众多生物死亡或遭到毒害;石油污染又会随着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飘向欧洲。
答案:(1)大陆坡&&& 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
(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B.【城乡规划】图l9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图l9a到19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 和&&&&&&&&。(4分)&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2分)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AB、AC、AD)方向最快。(2分)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2分)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在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交通业不断完善,由简单逐渐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状,由单一趋向综合;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就会沿主要交通干线继续延伸扩展。城市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耕地减少、用地紧张等土地利用问题和交通污染、拥挤等交通问题,这需要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发展。
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减少&&&
(2)交通运输
(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C.【旅游地理】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图20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其旅游价值有&&&&&&、&&&&&&和&&&&&&。 (4分)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4分)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作为首要任务。(2分)
解析: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两类。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有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自然旅游景观的价值主要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等。客源市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交通通达度、距离远近、经济收入、闲暇时间、旅游意识等等。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即生态旅游方向发展,既顺应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出游动机,又体现了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护
D.【环境保护】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 、&&&&&&和&&&&&& 。(3分)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2分)
(3)我国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分)
(4)酸雨的危害有&&&&&& 。(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南北方的差异。由于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煤炭为主,因而排放的硫化物较多。我国南方由于降水较多、煤炭中高含硫、土地成酸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扩散作用小等因素的影响,南方地区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南方降水多于北方,我国的重酸雨区都分布在南方。酸雨对水体、土壤、生物、人体、建筑物都带来一定的危害。
答案:(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
(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地理复习提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