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哪本书谈到金刚三味粥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一代宗师南怀瑾的是与非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处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曾国藩
  拯救中国文化不能靠南怀瑾
  通天教主,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多少人崇拜啊,号称国学大师,开悟者,皇帝转世,菩萨佛,真叫有智慧的称号。
  1.一个成就者,是耻于自说开悟,更不要说自己得某某佛爷灌顶,授于上师位的证明文书,说明白些,无非是为自己欺骗众生标上一个佛的标签。
  南大师书出的多,出道也早,军政教都混的来,同天教主的名分真不浅,单看他遍布各地的毫宅以及南先生身边的女人,就不难知道。女人,是南某修道失败后最大追求,南大师名利地位金钱上师佛陀位都有了,怎么能少的了三宫六院啊。漂亮的有气质的有钱有地位的女人,哪个不是痛苦众生,哪个不想解脱?要解脱找谁啊?名满天下的南大师能说会道还卖道,机锋手段折腾几个女人都是末等功夫。南门内圈全是他自己占有的女人做主,其次是与女人有关联的被洗脑的门徒,外围是谁也不知道内幕的信徒、仰慕者,拜访者,这些都是玩弄权谋的必要。占有几个女人,对大师来讲太小意思,大师不上如来坐,就是为了度尽天下名媛淑女,被南霸占灌顶洗脑的女人,第一修行就是在争风吃醋中立足,看谁能饱尝大师的甘露。被南某灌了顶,尝了淫欲修行的甘露,各个捧场斗嫉,一身大师气,了不起啊,皇帝的妃子,心态能和平常人一样吗。本质上,南大师宣扬的就是大贪成佛,淫欲成就,世界上淫欲的书没有他不修不看的,这叫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成正。70年代南大师在台北与内密女弟子首次公开宣讲(包括比丘尼)萨迦的双身大法—大乘要道密集之双身卷,对外弟子,嬉笑怒骂,假以锥击三要尊为上师,什么禅宗手段,那是唬外行的,天下又有几个真正禅门高手??不入道的禅宗手段完全是卖道手段和幌子,用来给他自己摆设用的,所谓厦门禅七,看看网上流行的就知道,大师一身琐碎气,满口江湖话,东拉西扯,讲的根本没禅,事实证明,他的所谓的那点禅,在他傍付星云大师之后,基本宣告破产,不过到大陆来卖弄还可以。
  南大师最初起家,是完全靠了星云大师的支持,阳明山道场是星云大师的道场,当时南怀瑾穷图末路,卖书为生,生意失败,人生渺茫,这使得他明白不当大师这辈子是没办法解脱的了,当时还算认真写书,一本《禅海蠡测》算他自己动手写作,在当时算的上有本人门的书看,就凭此书,南招揽了第一批弟子,此时腿子工夫真好卖弄,被这些个人弄的神通广大,要知道,南大师那腿子,也完全是糊弄外行的,不信你随便找个在禅堂住过的小和尚和他比比;此时,南正好收了一批女弟子,因为卖弄功夫,引来星云大师的几个女弟子,主要还是几个出家众,女人,往往就是这样,她越崇拜一个人就越不明就里,于是乎,介绍了很多星云大师的关系来跟随南学禅,南自然很重视,于是大开讲坛,除了军政之外,当然已经收了几个贴心女弟子,如至今不嫁的李某,饱受委屈的张某等等,至于金钱,全部是几个女众,特别是出家众拿出所有的钱来支持他的,所以,南还是能够容忍女出家众,后期变态就不提了,此一时,南的事业名气上升初始,南还故做谦虚,尊敬星云大和尚,后来名气很大,南开始讲权谋,因为高官都是很聪明的,天天禅是不能带给他们任何现实利益,同样也不能带给南的现实利益,南开始宣讲中国文化,特别开始讲究谋略,这些无非是为了迎合老蒋反攻大陆的思想而做的附庸,目的就是为了笼住那几个高官,这个谋略讲起来好讲,自己也要用啊,所以就如同法轮功一样天天开班,不同的是开给国民党的高官,谋略在其中,不过可以知道,在大陆感如此早就被关进牛棚了,毛泽东先生是专门对付这些江湖骗子的,老蒋反而败在这些骗子受里,毛泽东先生的智慧为什么赞同鲁迅,为什么也一样礼加粱溯铭,那是人家有真功夫,毛的眼睛还是一看就知道谁是江湖牛鬼,百年中国,能真号称国学大师的,也就是被毛泽东先生认可的那几个如马一浮,粱溯铭,等几个人了,现在的大师,牛头不如。南此时刻意出版正统谋略全书,收罗各种谋略术共出版50本,专供国民党高官用,相信现在他也不提,大家也就基本看不到这些谋略问题。南的名气渐渐大起来,就如同大陆前些年气功热时大师出山的做法基本一样了。时,星云大师坐下一个上首弟子,号首愚法师,闻南大师之名前来投奔,南喜出望外,即时收来做广告大用,星云大师忍辱功夫再好,也忍不住发难,收回阳明山精舍,令首愚回门,哪知被南扣住,委以重任,南羽翼已经丰满,可以完全不理会星云大师,星云只能吃哑巴亏,两人遂翻脸,南是很霸道的,土匪出身,没有霸气就不对了,霸名霸利霸女人,他的谋略大全。要知道,想出名,先开路上层,路已经开好,名气已经大了,金钱自然如同流水而来。名利来了之后就要女人,南大师向来崇拜双修,苦难之时无处下手,但是还要研究不辍,今名利已就,女人正好用,南就拿出道家的房中术权且充做密宗的双身,看官不要不信,南根本没有资格修习双身法,双身法首先要师承,他没有老师教;双身法要起码闭关1000天,气脉要得到验证,他没有;双身法只用来证入空性,数次和固定佛母,而他恨不得日日修,夜夜修,年年修,每个好女人都跟他修;南号称遍学4派密宗,最后弄出个准提别传,是真没学到还是不屑去学,不用辩解,反正他的双身=道家房中术+禅宗名分+密宗形式+佛学名相=我帮你们每个人解脱。名利权色接下来就是离婚,南的夫人实在忍受不了,携子远走美国。此后,先期弟子前后离开,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的古先生受不了南大师玩弄他的女人,将南赖以出名的老古出版社转交南,匆匆找个女人结婚另谋生路。
  包桌立,一个疯子老美,玩弄女人的专家,听闻有南一号人物,立刻远来投奔门下,南也乐得接受,国学到这里可耻吧,要用了老外证明自己是国学大师,你情我原,互相吹捧,包之名为南之所赐,专在国外帮南扬名,更重要的是南喜欢看了解国外世界各地性风俗,性图片,性方法,性修炼,包就是他的专职收罗者,都是各怀鬼胎,你帮我扬名,我帮你立万,两个大师淌混水,摸鱼摸女人各隧其愿。
  最初辅佐南某的李某学生,一辈子不想结婚,把生命和痴情压在了南的灌顶成佛上,结果被新宠幸的女弟子打倒在地,为安扶众女,南丢给她30万美金给他在香港买栋房子打发。这个花心"佛"贪大,几个几十个女人玩不够的:玩一个不够,还要同时玩2个,玩2个不够还要同时玩3个,玩够了不刺激,底下弟子眼热,干脆赐给弟子玩,那个车祸死掉的朱博士,死于是焉,他喜欢什么,专门喜欢研究道家双修,偏偏赐给他的女人不喜欢他的尊容,可怜的朱博士。
  大陆,才女采女真多,崇拜的不得了,大师如鱼得水,恨不得天天参欢喜佛,女管家管不住啊,望女兴叹!不信你去试试,如果你是个普通女人,见南某,打消念头吧没才没貌没品味没有高学历就仰望吧,有了怎么样,考察崇拜度,时机有了偷偷灌顶,各种姿势灌你一番,采补一番,别看八十几高龄,越年轻漂亮有悟性更爱,活儿岁勉强,采气采心采神还是经验丰富,毕竟200多个的经历啊。灌你自己心知独明就好,秘密啊,不能说啊,说了要下地狱的啊,女人就是难管理,不听话的泄露秘密打入冷宫,洗心革面,思非去吧,好好反省反省。
  南不敢去终南山,他深有忌讳,终南者,大师终结的地方,终南山的护法不会放过他,偏偏他又逃脱不了终南山,于是对终南出来的花心小和尚本--大师,宠爱有加,相互利用有余,你们佛协不敢收留,我敢利用,用本大师来招揽庙港禅堂生意,再一甩手,发配他走人。毕竟,利用就是利用。
  南身边的人多少都受惠南的名气,双修也罢,采补也罢,名利也罢,使得这些个盲目的学佛者以为靠近了南都得道升天了,于是做南的红人或者坐上客,成了大家互相利用满足虚荣的大婴粟,俨然成了各路权威,什么真吾大师,师姐大师,师妹大师,思非大师,等等。真吾大师就不用说了,是南后期的后宫掌管者,也是一个痴心的替罪羊和帮凶;思非大师,一个女博士,南的极度崇拜者,在南丢给他老公1万元学医后,直接被南占有修双身,思非以此为荣,迅速抛弃老公离婚,冀望日夜伺候南,南怎么只能玩一个女人呢,思非大师只得跟真吾大师一样容忍更多女人.电影圈子里的一切都在这里重新演绎,只不过老板换成了南怀瑾,女主角明星换成了不断被南宠幸的修道者崇拜者,因为南一玩弄那个女人,哪个女人马上成了圈子里的大师。
  大师嘛,嘴上一套,做的一套,书上另一套,床上还有套,就凭这个闯江湖呢。供养我金钱美女黄色笑话还有崇拜,金钱虽好骗之有道,美女可人,诱之有方,黄色笑话,颐养我天年,一个老魔头,游戏人生必备手段。
  萧天石先生评价南先生:玄同子,号禅宗大德,学密宗双身,又精于道家房中之术,犹于娴熟道家东派阴阳之术及房中之术。
  内行知道,东派流于后世,清有傅金辁一辈,全部是泥水丹法,专事采补,采补一事,道业免谈,对老树嫩枝,补充老年肉体却有帮助,长沙之叶德辉、成都之刘文彩、佛学家谢无量,等等,都是专事采补,这是那个时代,皆因慈禧太后要长生,妖风四起,遍地流行,湮没了真正道学,这些个人哪个不学?这段历史叫近代中国房中采补史。大师要恋战房中术,是佛行非淫行,所以那个西方人还称我南大师是东方性学大师。
  大凡习禅宗,转而学习密宗双身,再转到道家阴阳之术,就是那些大师级修行人的路线,印光大师就是批判这些个“大师”的啊。你以为大师的看家本领在哪?
  2.金温铁路。不知道的以为是个大功德,知道的真是不耻,仁义诚信毫无可言,无非是南玩弄的一个把戏,通过这些不实际的吵做,我们可以给南某封一个地下黑广告公司的黑老大,不信你去问问那个侯博士,你自己可以亲自打电话询问。
  3.关于苏州庙港的别墅。之所以说别墅,是因为它不是道场却假藉道场的名义,说是为文化服务,不如说是变相的家族产业,那个地方的性质,完全是私人私营,是几个人的利益集团,外假文化之名义,那你会说那是南自己的钱,慷慨为文化,果真如此就好了,南那几本旁通别裁,能卖几个钱,不过卖名声而已,可怜了香港一个基金会的吵做,把这么一大笔信善的400万美金全部投到了这么个私利集团,400万美金的善款可以干些什么?支援文化赞助文化才花了几个钱,对文化的投入移花接木,用别人的钱换自己的名声,其中的好处,我相信普通商人绝对没办法想到.借文化敛钱,藉钱做广告,天下除了职业政客,就是这些手段了。
  手段号称大师了,不愧是"大师",为文化也罢,这个别墅,其实倒落实了他教主和皇帝的野心,说当教主,立足上海,外引内接,收拢逐渐迷信者入苟巢盘腿打坐,嘻笑怒骂,这是他的理想,也是我混饭吃的正招.要当皇帝,平地高楼,极尽豪华奢侈,如同皇宫,那三宫六院总得有个盼头啊,第一等人是我做,薄帝王将相而不为,因为他们没有我自在,第一等美女我享受,什么名媛淑女博士教授任我挑选,比那三叩九拜好玩弄很多,第一等名号我来得,你们看你们那些修行人,哪个有我的财色名食睡,我这个叫皇帝式的富贵修行,想吗,引经据典,旁通别裁,你们谁侃过我?晚上翻翻书,转手就是道,我的卖道功夫天下一流,天下被我一网收尽,这种美事,非我还谁?3年童子功,饱读诗书,;3年土匪,霸气烧天;3年和尚目无天下;3个月茅蓬,自欺欺人;玩弄权谋;一辈子江湖,害道一生。
  至于密宗,说白了,就是空性和御女的问题,空性之学,究其理之深,未见的胜于显教,而就其事来说,无非是方便为究竟,方便以慈悲为本,这一切都建立在空性实相的基础上,空性见,纵你翻遍密宗经典,不出花严法华,其方便法不过是助道品。密宗之秘密,除了用女人,其他皆可公开,而用女人之方便,原本密宗是相当严格的,不要说观想成佛这个最低级的方法,就空性实相来说又有几个人证到??章嘉国师,理事行证足至阿罗汗果,未见他用女人助道,法尊巨赞无不通晓双身之道,未闻其淫秽之行。民国以来,凡涉御女双修者,除却贡祖诺佛之外,哪个堪破空性、慈悲、方便。佛话都会说、佛事都会做、名气都很大、贪欲比谁都大。
  非讲道者有道,非讲法者有法,非有名者有其实,非有个合格的上师位就可以御女双修,退而论,密宗御女之术确实比不上道家之高明,道家之精交气交神交亦只小道,非我中华民族道统之大道,学道密者皆心知肚明,密宗之御女只为用合道之女来转相似空性为实相空性,且皆在壮年工夫行证具足的情况下,不过五女。密宗之御女,道家之用女、房中家之采女,外私相通本质却异,密宗借之以证实相人法之空,色法为其次;道家合女过夫妻之乐,却无交欢之实,浅者唯及于心,深者兼被于形,形神俱妙,为其宗旨;而房中之御女,无非享受女性高潮之贡献,采阴补阳颐养衰老之色身,逾老越行之,老阳采少阴,皇帝时代的流毒,文人士大夫的假道学,文化之偏颇暗道。今之大德,貌似尽得真传,口若玄河,笔若泼墨,外造名孔子,密行似妖道(奉行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成正者之典型),佛行学维摩,自比肩诸圣,好比做雍正,广行天下卖道卖政治卖文化之事,满肚子男盗女娼,从壮年至暮年引诱女人搞双修越搞越烈,此之谓文化大师,禅宗大师,国学大师。
  单就双运,密宗用女人非常严格,见行证经过数十年专修,有相当证量,师父观其根器,或走解脱道清净成就,或走方便道双身成就,走方便道者,由上师择一具德女子,弟子献于上师,上师与女子行和合之事,就高潮大乐产生之明点,吩咐弟子服食,令弟子生起空乐觉受,再交付此女与弟子双修,上师时刻指点,此一女子既是佛母,非常女可比,女子将上师之双修空乐融于弟子之双修奉献中,弟子刹那体认空乐,此空乐仅相似假像,故需舍弃,令弟子渐次进入死位光明,由死位光明再经上师指认义光明空乐解脱,待经空乐实证至空明,全赖上师于生死迷途中救拔,到空明方敢有色界事,未证入色界,相似空无从转化色身,此时再用女来转欲界色身方有道路,此女亦非凡品,证悟自不在话下.故需具德上师借一瑜迦女使弟子入空乐光明之实相,次女亦有相当证量,后,再行闭关隐秘修行,做五菩贤行,化去我法之执着,当然籍五空行秘密瑜迦女,更非凡女.凡双身成就者,度人方便有其定量,凡所交接之女子必可证果,出光明、心慈悲、具一切母德智慧,色身定转。不若此,尽坏道之人,纵你再多世间功德,借不抵莫大恶罪,不得超拔。今之大师,见未撤,行未到,未经上师许可,未感得天妃助道,广行和合之事,名之为灌顶、开悟、同修共证,从壮至暮年,专度女人,凡有姿色品位者,尿道感来,大修特修,未闻有悟者有德者。常被招幸者,罩在个人崇拜的光环下,焉然一派大师,谈玄说秒,谈气说脉,然离道逾远,心下不免慌张,又脱不开淫窟魔网,悲哉!
  经示,凡一真师现世,必千倍假师。将房中鸟道之邪法,铸以所谓之见地,灌以上师之名位、假借佛学之名词,放之文化之大旗,广行帝王之淫逸,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名之曰:文化之集大成者。呜呼!
  大家都在谈密宗,谈道,谈文化,不论旁通别裁,不论正心还是别有用心,都认为都以为自己是正知正见,此唯证乃知,唯历史天地可做裁决,不如此,你入世如孔子,出世过释迦,隐逸如老子,牺牲如耶苏,方可堪称出世入世两全、抢男霸女色空不二,玩弄宗教政治文化于掌股,立教一代宗师。如此,汝可真圣人、救世之明灯,万世之楷模。如是,方堪,薄帝王将相为小事,踏破毗卢顶上行之能事。不如此,害道一生,祸害三代,诽谤不能替代,忏悔不能消业!
  社会的进步并非去空谈塑造什么圣人,而是现实地给大家一个和谐的社会,幸福的生活才是真正佛法的用处,不要拿古书上的圣人来高估今天的"圣人"垃圾。
  如今的文化,看似一派复苏景象,却依然是泡沫,文化的真东西没有多少。南怀瑾先生是反对婚姻的,认为婚姻没有意义,她找女人搞双修,公开说是为了帮助女人,帮助他们认识性,以至于需要这些女人感谢他。南先生的学问我们不得不佩服,但是致命的是每个地方都不精到。国学并未开创一派气象,也从不严谨治学,一切都是他信口说来,考证起来着实有不少问题;又说他的道家学问,台湾的老一批很清楚,比那个萧天石先生差太多了,萧先生为人学问都很严谨,不搞双修,南先生说的道家的东西,以至于他最得意的秘密,也就是道家阴阳双修那玩意,高不出道家东派傅金诠那一套,什么九九之法,吸提之术,过关宴心等等,道家有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不论是单是双,起码要功夫做到发白转黑,齿落重生,说的再好听做不到,也就是欺骗自他,南先生那一头白发一嘴假牙,是没有指望还得先天的;说密宗说禅宗,我就更不想多说了,南先生自称教外别传,既非禅宗也非密宗,搞一个准提别传,不知道他这个别传从哪来的?未见他如理如法闭关三年千日修贡噶佛爷的法,也未知维摩精舍坐禅谁来印证,也未知道家起码的清净独修九转之丹,一本静坐修道,无非拼凑道家密宗的粗浅个别体验,先声夺人,充其量是广告效应。虽然以文化大师国学大师的名义出现,但是从未听闻到一个国学大师的操守,也没有真正在国学上为世人留点有用的东西,讲国学,更多讲的是他的那套神秘主义,气脉修炼,除开这些个,什么都没有;讲修炼,也还是气脉,无奈这些是他双修的功夫,考察人可用,摆起上师架子,背靠准提菩萨的大像,白发打上摩丝,穿起个考究的马褂,坐在从全国各地精选来的龙床上,曰,我是上师我是准提观想我就是观想准提菩萨。教人打坐,或念佛或念咒或参禅,收人却是锥击三要,修法却依准提,女弟子当然全部双修别传。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名之由来啊。双修这个问题,我看不是不能问难,真理要经的起考验,真修行,即使有条件双修也得对得起女人,今天一个明天一个一个接一个,忙的不迭,纠缠的不清,还好有名分学问名气权谋压着,没有人愿意脱离这个“馒头”,那个要出人命的。
  道貌岸然,口出圣言,底下男女的事最为核心,戒律?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戒律,唯一一条大戒律是唯我所用,不许泄露。南大师可惜了那个聪明,正如他自己说的,外面挂帘子,里面什么都干。狡诘狂妄口无遮拦权谋阴险不择手段贪欲,就是外面挂维摩佛牌子的里面,他认为他超越了密宗道家国学,他也不知道他这个佛已经高到哪里去了,总之,名高利大美女众多,佛来不也可以这样示现吗?一套密宗系统的建立,是有严谨修炼体系和实践检验的,他的本身是佛教中最精华的体现所在,可以将这些手段当作自己是上师是佛的狂妄自大,双修,被责难也无可厚非,修行不容易,那些老老实实从最低级的做起,做好了生命的责任,使得大家都快乐,十善道业才是最大的上师,佛是立了个相给我们,所谓像法时代,连个相都没有立,基础的人性都丧失了,基本的戒律也没有了,长年的闭关行证也没有,满天下的佛菩萨,倒不如去拜拜一个老实念佛的乡村老太太。越没修到的越要名之曰佛,佛之上的维摩佛,看厌了大师横行的闹剧,还是正视你自己生命中最不欺最真实的人生吧,老实念佛,不要好高婺远,那是你基本起用的信仰和自救之路。
  我们今天的国学,到了靠南大师才能拯救的地步吗?
  客观评价南怀瑾
  如果是一位真正的修行者,我想更要讲究科学,实证,理性地去考察所谓的善知识。如果自己本身都没有真知灼见,跟着人家跑那就麻烦了。
  我是90年代初接触南的作品的,
我看了很多,有些作品(如易经系传别讲,老子他说)我至少是看了2-3遍,当时非常赞叹,常推荐给一些相识的朋友。
  自信佛后,在再看南关于佛法方面的书后,开始感觉此人的见地不是很到位了。对于南此人,我没有亲自见过面,但我的皈依师父和老师,他们都拜访过南怀瑾,而且南在浙江打过几次七,他们对南都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总的来说,接触过南的人对他的印象是很好。风度不错,知识渊博,旁引博证,是个让人尊敬的长者。这个是表面现象。但从修行者的角度来看他,如南牙齿都掉光了,装的都是假牙;烟瘾很大,只抽外烟还不抽国烟,从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角度来看,若连这种不良的嗜好都去不了,那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了。关于我所说的这些是否都是事实,如果有见过南的道友可以来作证说明。关于南是否搞男女双修,我有一认识多年的台湾朋友,她知道此事,而且台湾有一个专门揭露名人隐私的刊物《壹周刊》,图文并茂的报道过此人此事。
  我当时让她帮我找此刊物,可惜此刊物出来已经有好多年了,没找到。这些都是事实。关于南喜欢搞政治,被人称为通天教主,我在留学时看到过海外的中文报纸报道过此事,主要事件是在90年代初,通过南怀瑾连线的两岸会谈之事。
  关于南怀瑾的修行,我用的是求证之法。来这里的各位道友都是平常喜欢打坐的修行者,如果一个平常坚持打坐,修行稍微有点成绩的人,在色身方面肯定是有变化的,至少很少很少感冒,牙齿应该会很好,因为按照正常情况下,打坐完后磕牙吞津,牙齿应该是比常人要健康的多,而且掉齿,牙齿松动的话,从中医的角度而言是什么原因,各位稍微懂得一点道理的话都知道牙齿松动跟肾虚有一定关系的。
  从南讲的佛法来看,他讲的最多的是禅宗方面的,尤其是有关参禅方面的助缘品,佛法讲戒定慧,他的那套讲怎么转变色身什么的,离真正的佛法还很远。修行佛法最根本的应该是怎么去修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这个是修行的关键。不论是佛家还是道家,虽然对菩提心的称呼不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最终都要归到重德养德修德上去。所以如果一个人发了菩提心,真的是非常殊胜,在打坐中忘身,入定是一点也不困难的事情,这个也是我实践后的切身体会。当然个人修行所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从我个人的实证中得出的经验来看南的修行见地是有问题的,他只是个懂点佛法意趣的普通文人而已。
  我现在为什么来提出反对南的观点来,主要是我看了好多推崇南的那些网站,有点担忧。在推崇南的那些网站里,你只能说南怎么怎么好,还不能提反对意见,一提反对意见就把你踢出论坛。如果把南说成比释迦牟尼佛还有牛,比古代那些先贤圣哲还要贤圣,那样他们就高兴了,非常搞笑的是,在一个论坛里面竟然把南说成是道家吕洞宾授记南到这个世界来弘法的大德。其实那些盲目的追随者在拼命的捧他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害这个南老先生。捧的越高,到时候摔掉下来也就越重。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一个喜欢搞政治,喜欢搞男女双修,被怀疑有不良品质问题的人现在被称为大德,金刚上师,而且跟随的无正知见的信徒一大帮,其中追随他的好多都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对于这种状况我真的是感到有点很担心。不过想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其实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看看我们目前这个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切都在向钱看,人心变得浮躁,人性趋于冷漠,社会治安也不是很好所,归根到底其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真正的精神食粮,缺乏我们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文化的熏陶。
  所以从本质来看,真正痛心的事情其实是我们传统优秀文化的没落。回顾历史,我们国家灾难不少,从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以来,“破四旧“,“三反五反”,“上山下乡”到”文化大革命“等运动,这些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破坏真的是非常大。我在上课时候曾问我的学生,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数不少的年轻人竟然都不太知晓,而且在他们的内心里面,认为那些传统文化都是封建糟粕,迷信。此诚为可悲!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在这么一个人心浮躁,道德失落的社会里,我们目前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呢??我想这个稀缺的资源目前应该是一种有正知见的精神食粮,是传统文化中的那套修身养性之学,是所谓的“道”和“德”。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南老先生,他的作品为什么在大陆能如此畅销的原因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老人家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在自己获利的同时,也弘扬了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这个是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赞叹和随喜的。同时也真诚希望各位道友能够发心为弘扬传统文化做点贡献。(呵呵,各位道友想发家致富的话,可以往这个方向去考虑。利人又利己)。
  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我们在看南老先生的作品的同时,我们也是需要有正知见的,在“拿来主义”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盲目的崇拜到连他放个屁都认为是有真意的,那样就麻烦了。
  从历史来看,我们这个民族也许是一个喜欢搞崇拜的民族,从“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到以前被取缔的那个xx功来看就知道了,李xx的那套理论东抄西袭,有些狗屁都不是,但还是有好多追随者,当时李的信徒数竟然超过了执政党员的数量,而且好多都是知识分子!想想理性何其重要!尊重一个长者是必须的,但我们也要多想想,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因为你自己跪在他的目前,何妨给自己个阿Q精神,想想佛也是人作的,自己就是佛呀,为什么要跪在人家面前呢?
  对于南老先生的功德,这个社会已经很丰厚地报答了他。南自己不仅得到了名,闻,利,养,积累了庞大的财富,而且连他下面的家人也都获利菲浅。
  写了这么多, 我想我对南根本没有什么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只是想从他的文章中,行为上,事理上客观地去评价他。
  当然写此文章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我们都能够理性,有正知见。
  关于南怀瑾
  南怀瑾的书一直很畅销,名气很大。几年前,我开始对佛教产生兴趣,就买了一本南的《金刚经说什么》,但看后感到全书好像根本没讲什么与佛教理论有关的实质的内容。南怀瑾倒的确是旁证博引,不过给我的感觉大多是夸夸其谈与道听途说。所以当时就对此人产生了怀疑,并有些反感。直到后来读了多识仁波切的几本著作,才感觉对佛教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受益匪浅。现在反过来再看南怀瑾,就感觉真是印证了老子的那句“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南怀瑾的书籍涉及释道儒,好像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知,什么都明白。可究竟到具体的问题,却又讲不出个究竟。例如以前就有学者批驳他的《论语别裁》中的许多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
  让我惊讶的是,南怀瑾书中对其的介绍里有这样一句话“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1945年,南怀瑾先生离藏走滇,任教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南怀瑾在其《金刚上师》一书中也说“我从未正式传授过密法,实际上西藏密法几大教派,红、黄、花、白乃至东密,我都有资格传授。”让人感到怀疑。
  我在网上对此提出疑问,有许多南的支持者反驳如下:
  “我只知道大宝法王说过,南师的开示是"无上大金刚的说法",而且西藏贡噶活佛亲手授与南师的证书现在仍存于世,可为明证.是以,尽管“无显不如密”,但南老在修习密法之前,便已大悟,而且是虚云老和尚亲自印证过的。”
  “南老去西藏时,为他护法安排的是风了和尚,为他在贡噶呼图克图、根桑呼图克图等大活佛面前翻译的是满空法师,供养他红教、白教、黄教所有秘藏的法本的是谢子厚大居士家的密藏密本。
  这些大和尚,大居士的弟子后人都俱在人世,可访可证,何必一定要自己会藏语?笑笑,难道宣化上人在美国教化弘法师,也非得精通英语不可?为什么他老人家留下来的音影带竟俱是用的国语?
  如是,您是否也要怀疑宣公上人的弘法并无其事了?因为,按您的说法,在美国弘法?难道所谓的大德高僧难道还会英语?
  阿弥陀佛。
  张中行: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
  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兼问出版垃圾著作的复旦大学出版社
  还是三四年以前,我写《禅外说禅》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台湾有个老人物南怀瑾,学兼儒道释,著作不少,可以找来看看。这善意我同意,可是因为懒而兼忙,竟没有找来看。
  日前,以偶然的机会,得见他的据说是最重要的著作《论语别裁》,为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据第十八版改排本,精装上下两册,定价26.80元。依旧习惯,看到没见过的书,总是急着翻开看看。而一看就大吃一惊。——不只一惊,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全书近千页,是用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的格调写的,这我不想说什么,因为论文也有如上饭桌,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辣的。单说惊,一,再,三,都来自我略翻看的百页上下。不再往下看,恕我说句任性的话,是没有兴致再往下看。以下说一瞥的所见,或说惊的来由。想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这部书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完成的,而意见却还是五四前后极少数人圣道天经地义、反对打倒孔家店那一路。孔家店应该不应该打倒,问题很复杂。化复杂为简单,我觉得,对于孔子的某言某行,评价,至少也要换用三副眼镜,而所见就未必一样。举例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戴上基本上脱离时代的心理学加社会学的眼镜看,所见也许有是有非;戴上所谓历史主义的眼镜看,也许竟看到对的一面;戴上古为今用的眼镜看,不说它错就太荒唐了。
  可是南怀瑾则只戴一副歌颂的眼镜,他在“再版记言”里说:“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真是这样吗?以“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论语·季氏》)为例,明朝早年曾高升为八股文的专用题,确是被看作“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至于数百年后,像我这惯于“攻乎异端”的,就不这样看,而是认为根本就没了这样的“有道”,因为天子之流,如果有力征伐,他对内的权力就会大到无限,其结果就必致为所欲为,多干坏事,而更糟糕的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反而要歌颂。孔子说“天下有道”,来由之一是幻想古比今好,之二可能是从俗,对于天子之流,不能不歌颂。
  想不到南怀瑾竟不折不扣地接受了这样的圣道,所以主张尊王、忠君、孝亲、等等。此外,人的思想总是成套的,所以他说,“由旧的文学作品改成白话文后,有什么功用呢?”(2页)这是为林琴南助威,反对白话。只是在这方面他未能贯彻始终,因为他这部大著是用白话写的。还是专说思想,可惊的是半个世纪之后,用自己反对的白话,宣扬几十年前少数遗老用文言宣扬的读经尊孔那一套。
  其二,讲《论语》不能不牵涉到古事,专说小范围的典籍,南怀瑾的看法,都是《古史辨》以前,流行的信而好古那一路。借用桐城派的术语,是只要义理、辞章而不要考据。例如他说:“而孔子最大的重要著作为《春秋》。”(15页)“当孔子写《易经·系传》的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动乱的时候。”(66页)不错,这看法可以在旧说,如《史记·孔子世家》中找到根据。
  不过,可以找到根据是一回事,可信不可信是另一回事。分辨可信与不可信,要有理的依据,这依据是古事的实况。专就《春秋》和《易》十翼说,有关的实况很复杂,五四以来,考证的文章不少,只说我认为可信的。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都有史官,掌管记录重要的史事(包括国外的),这一点,连相信孔子作春秋的孟子也承认,《春秋》是鲁史,孔子没作过鲁国史官,有什么权力,甚至有什么能力,作鲁国的史书呢?至于《易》十翼,比如最典重的《系辞》,无论看思想还是看文风,都不可能是《孟子》以前的。
  我以为,讲历史,史识当然很重要,但史识要放在知识的基础上,不如此就成为架空说,价值就很有限了。关于古代典籍的编著情况,南怀瑾的说法还有更使人惊讶的,那是:“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案指小戴《礼记》)是不能不看的。”(47页)这也有根据,想是《孔子世家》的“乃叙书传礼记”,如果是这样,那就更可证,为抬高孔子的地位,连汉人戴圣编的史实也视而不见了。
  其三,更使人吃惊的是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指释文义,不是发挥义理),真是前无古人。这古人主要指汉人,马郑之流,笺注古书,虽然不敢保百分之百正确,却严守语文规律,或说训诂规律,所以绝大部分可信。也可以包括宋人,程朱之流。看宇宙人生,程朱有自己的一套,所以就是笺注古书,也难免借机抖搂自己肚子里的,但对于这机,他们也没有扔开语文规律的胆量。所以即如朱文公,讲《论语》,成书,称为“集注”,以表示没有数典忘祖之意。还可以包括陆王之流。陆更靠近禅宗,变理学为心学,但究竟出身于儒,为温良恭俭让所缚,羡慕禅师的呵佛骂祖而没敢说呵圣骂贤,只说“六经皆我注脚”。其实,这说法只表现一种重修持的自信精神,至于真讲六经,他还是不能不规规矩矩,比如“乾元亨利贞”的“贞”,他总不会讲成贞节的。南怀瑾则不然,而是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这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评论要有证据,以下举证。证据太多,想只举三处,以一斑代替全豹。
  一处,见第34、35页,是讲《学而》篇的“无友不如己者”。这句,旧解都是“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意思欠圆通,因为都这样想,就不会有朋友一伦。不过意思圆通与否是一回事,某种说法应如何理解是另一回事,前一事软,后一事硬,二者不能兼顾,即如孟子,也是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办法处理,因为后一事硬,不敢碰。南怀瑾不然,是碰硬的,即把通“毋”的“无”解释为“没有”。因而说:
  那么“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案这一句费解),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以下还有如此解的证明:
  那么,我如何来证明这个“无友不如己者”是这样解释呢?很自然的,还是根据《论语》。如果孔子把“无”字作动词(案这句更费解:一,《论语》是弟子所记,非孔子手写;二,作“没有”解仍是动词),便不用这个“无”了。比如说,下面有的“毋意”、“毋我”等等,都是这个“毋”字。……过去一千多年的解释都变成交情当中的势利(案如朱注说“友所以辅仁”,不知这“势利”从何处来),这怎么通呢?
  以下就看看南怀瑾是怎么通的。通有二义:一是古人的某一说法是否合理,合理为通,不合理为不通;二是古人的某一说法,后人有不同的理解,合原意为通,不合原意为不通。以此来衡量南怀瑾的讲法,前一种,牵涉意见分歧,人各有见,难得一言定案;后一种则可以一言定案,是必不通。理由不只一种。第一,“无”作“没有”解,南怀瑾的语文方面的理由是,作“不要”解《论语》都用“毋”,这是否认古人用字经常任意通假的情况。这里化面为点,只说《论语》,南怀瑾的作“不要”解都用“毋”,依逻辑是个全称肯定判断,可惜他忘了,就在同一书中,特称否定判断并不少,如“无见小利”,“无为小人儒”之类,也可以解为“没有”吗?第二,退一步,姑且承认可以解为“没有”,照文言习惯,“无”与“友不如己者”是动宾结构,“友不如己者”是修饰语后置,全译是“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意思仍是“所有朋友都是高于自己的”,与原文并没有两样。第三,而南怀瑾则译成“不要(竟未译为‘没有’)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简直不明白这译文是由哪里飞来的。第四,“无友不如己者”这一节,着重说君子要怎样,不要怎样,如果“无”作“没有”解,就不成话了。
  另一处,见第44页,仍是《学而》篇,讲“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看他怎么讲:
  “父在观其志”的这个“志”,古人的文字“志”为“意志”(案为“志愿”或“心意”,不是“意志”)就是包括了思想、态度。……所以“父在观其志”这话是说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乃至于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
  “在”与“没”对举,连中学生也不会讲错,而这位南怀瑾竟解“在”为“在面前”,“没”兼在背后,“志”为“言行一致”,还吸收现代男女平等精神,“父”之外又冒出个“母”来,真是匪夷所思了。
  再说一处,见第123页,讲《八佾》篇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还是先抄他的讲法:
  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长、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像孔子在这里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夏朝虽然亡了,……
  原来他不信通假甚至不知通假,把通“无”的“亡”读为亡国的亡,于是“有君”就不得不同“亡(国)”对称,且不说义理,连行文,古人也不得不随着他滑天下之大稽了。
  写到此,会有高明的读者笑我费话太多,甚至多事。但语云,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再说几句,是对排印此书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排印之前,他们看了,有“出版说明”中的赏识语为证。这赏识语是:“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人各有见,我说说我自己的。妙趣是否横生不好说,只说蕴意深邃和别具一格。先说意,我的想法,深浅事小,性质为何事大。这,作者没有隐瞒,是:“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难道写赏识语的人也相信这个吗?如果竟至相信,推己及人,问题就太大了。再说别具一格,这说得不错,可惜这“别具”是建筑在不管原文、随口乱说的基础上。又是人各有见,也许有人正是从这方面发现了妙趣;至于我,算作杞人忧天也罢,顽固守旧也罢,总不愿意在有生之年,听见下一代,由于读了这“妙趣横生”的著作,竟至发出“不如诸夏之亡(w&ng)也”的书声。
  圣者的光环
  ——对“南怀瑾的黑幕”一文之我见
  王绍璠
  世间事物都不外两种可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看过朋友传来的真的?假的?《南怀瑾的黑幕》(以下简称《天文》)一文,直为其非人性之“写实”震骇,不能再置之一笑或有所不为,没想到人间居然还有这么一小撮无聊无耻之徒,继续做着无聊无耻之事,难道人间还真的有天道吗?我之所以用无聊无耻字眼来评说,绝非只是一时情绪语言,而是《天文》自始至终完全以“色”身攻击为主旨,作为他们对南先生长久以来积郁仇愤的倾泻,进而对南先生人格智慧全盘诬蔑和否定。
  作为一个至今已追从南师四十多年不成材的学生,作为一个被中国大陆xx网站除名的一个南师不争气的学生的我,专用这两个词语来概括自以为代表天道的一小撮人,是有其正当恰当的理由。
  从文章内容而言,显而易见天道等人是曾从南先生修学愤而退席的学生,虽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尤其是法身父母)”的古训不是什么绝对正确的教条,但沾一点边还是有它一点道理,毕竟当年你得到过老师的教诲和关怀,日后的反悔无论什么原因或理由,不管他是神圣还是魔鬼,点滴之恩还是要领会的,不至于如此失去理性的疯狂热骂,这才是真正的人性,真正的厚道君子,不然恐怕剩余的都是兽性了。再说,既然认为南先生不足为训,你大可以就事论事、以道论道、以学论学,批其荒诞,斥其不经,攻其大非大错,从而替天行道,以正学风。万不能诉诸此种世上最低级、最无聊、最无耻、最狠毒、最媚俗、最原始的卑劣手段,而非其学、非其德。《天文》中不具人性、不具厚道、不知廉耻为何物之文几几乎开篇即是,然而其中最不具人性、最不具厚道、最不知廉耻为何物之文就在于围绕“南先生和他的女人”这个命题上,攻其一端、污水不尽、纠缠不已,则是天道之徒死其百世终不能赎的,情同美国中情局专用女人之事出书来污垢毛主席。
  至于其中最卑鄙无聊之文是无端厚诬及讪笑朱博士和我敬爱的长年以来就在台北奉养双亲的李小师妹,只能说天道之徒小人之尤的极其颠倒黑白是非的本事。
  最后《天文》中极尽毁谤歪曲的有关金温铁路及苏州庙港别墅之文,更是彰显了天道之流的险恶用心、无识之极。事实上,这两个事业恰恰是南先生回归祖国大陆的德业所在。在侯承业的《南怀瑾与金温铁路》一书中所引录的南先生的来往书信中尽显了南先生智慧德业的用心诚意。读此书后,我曾感言:“
南先生不一定是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一定是成功企业家的老师。”天道之流居然逞其浪子贼心,任意颠倒是非,恣意恶言侮辱南先生的高风亮节和智慧人格,其心叵测,真所谓自作孽不可活,不待天诛尔。
  末了,借用孟老夫子的一句话:“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以为结语。
  关于南怀瑾先生
  南先生的声名为一些人所捧出,现在也为另外一些人所诋毁,真的就如南先生本人早已说过的:誉之则尊如菩萨,毁之则贬为蟊贼。
  对先生的批评虽然甚多,多是集中在所谓的著作不严谨,学术性不强,这只是按现代学术要求在阐述学术观点上的形式要求,并不能掩没先生智慧和思想的光辉;南先生的著作也许没有学者们的高谈阔论与严密的逻辑论证,但是里面做人的道理是需要去实证、去行动的,那是活生生的多彩的生命运动,岂是学术性强不强、逻辑严密不严密、合不合僵化的标准所能范围的?必须按照某种模式去做,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划地为牢,作茧自缚,那书就只能是一种刻板模样了,扼杀了生命的活力。学院的和民间的书应有各式各样的写法,怎能不讲民主风范、不讲灵活多样、一律强求一种固定格式呢?
  南先生的书里的内容丰富多样,他只是把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展示了出来,然后给人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他并没有说自己绝对正确,一切都以自己所说的为准。而是任由人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见其所求,各得其所需,各行其所愿;但是,无论你要怎样,都要对自己负责,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其实,南先生本人不认为自己是学者,也不认为是什么大师,他说过:我就是我。
  最近,又有人从南先生的生活上来批评,这是中国历来要推倒风头浪尖上的人物的最后杀手锏。
  批评南先生的人,先把自己放在普通人位置上,具备了乱说的资格之后,然后发誓赌咒,自己所说绝对真实,并提出自己狭隘的评判标准,把真实的南先生生吞活剥,硬往自己固化的心智模式框框里面套,这样扭曲砍削的人岂是真实的人?!
  如果批判的是偶像化了的南先生,那倒情有可原;问题是,完全是从自己阴暗的心理出发,暗中诋毁,把先生看得一无是处,这与带着黄色眼睛看一切皆黄有何区别?另外,还是张中行老先生来的可爱,无论批评的对与否,都是公开地在明处有错说错,何其光明磊落。
  而这位匿名氏既是普通人,却又能评论悟没悟;没有智慧,又发誓说看到的都是事实;别人都天真在受蒙蔽,只有自己高明。可真是一个比“大师”还“大师”的人哪!
  实际上,南先生还是南先生,他是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正的人。不会因你颂扬而变得高大,也不会因你贬抑而变得渺小,我们希望一个真实的完整的鲜活的南先生展现在人们眼前。
  无论先生以什么名义或身份作了自己本分应做的事情之后,便随时就回归到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先生本来就是一个真实的人,可是,世间总要给人贴上标签、安上名分,才肯心满意足。其实,安在先生身上的一切头衔或光环不过是一些虚饰罢了。所谓凡人、圣人或者怪人之类,不过是人们给这些真实的人的一种标签罢了。
  美国《时代》周刊把爱因斯坦评为“世纪人物”,爱因斯坦被描写成一位只有闪光形象的单面人。但近年中,随着史学理论的更新及更多材料的公布,爱因斯坦丰富多彩的真实的人生越来越多地被展示出来。爱因斯坦在爱情上,可谓是这世上最不负责任的人,甚至用骗子一词形容,也毫不过分。人们不希望主人公是爱因斯坦,可是人性化的爱因斯坦就是这样,西方人并没有因此把人家贬得一无是处,依然爱戴他们的世纪人物。而在我们这里,为什麽就不能公正地看待一个真实的人呢?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和在什么定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当爱因斯坦受到普遍赞誉时,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权威。他认为应该“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爱因斯坦十分蔑视自以为是真理化身的权威,他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有一个女作家倒是说了一些自己的亲身感受———
  “我最最不喜的一点是:
  有人一说禅,就想起禁欲,禁荤,禁华服,禁五情六欲,禁喜笑怒骂。
  那样子的迂腐教育,那样子的狭隘心智,那样子的社会长期固有的陈辞烂调,实在让我无法呼吸!!
  佛已2000多岁,诸法在当今的时代仍光芒万丈,但细节与外形上可做改革。
  我亲眼看到一些着华服,进美食,近女色,大情大性,喜时笑,悲时哭的人,远比那些不苟言笑,但双眼滴溜溜乱转的‘僧侣’,要近佛法,近禅宗,很多,很多!”
  当然,这个不足以说明什么,各人的境界不一样。但从另一面看———
  只是,人都是“死”人一个,怎能体现生命的活泼泼气象、日日新的创造性来呢?
  南先生曾说过:六祖说:“但观己过,莫论人非。”世上没有完人,取其长而舍其短,没一个人不可爱,不要专看人家的错,要时时反省自己。
  又说:游戏何妨幻亦真,莫将魔佛强疏亲。心源自有灵珠在,洗尽人间万斛尘。
  道听途说或表面现象,就是真相吗?实相是不需要发誓的,也是不需要辩护的。
  说些违背良心的话,自欺欺人的话,否定一切的话很容易啊。但是,用照妖镜看清自己就很难了。
  《走近南怀瑾》
  香烟与叹息
  "吸烟有害健康",这在香烟的包装上都是注明了的,象南先生这样的国学、禅学大师又如何能与这毒物联系上呢,难怪当一个美国学生看到南先生点了一根香烟吸起来时,竟难过的哭起来。
  南先生吸烟是有故事的,想当年在四川峨嵋山闭关,习惯了清新的空气,无耐下山后顿感"人"味颇重,实在受不了,便燃起香烟,把"人"味赶走,其实并没有吸进肺里。南先生的吸烟与众不同,倒更象一种把玩,幽雅的很,空气中也没有讨厌的烟气。
  熟悉南先生的人总说,南先生经常叹气。是有隐衷?还是有何心事未了?抑或是众生"人"味太重,实在难度?可能兼而有之吧。做名人难,做一个要无时无刻都为人师表,做人楷模的名人更难。正所谓"曲高和寡",来参访南先生的人可谓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难怪有人称南先生"通天教主",南先生也自称是"大妓女",整天"接客",迎来送往。但真正能登堂入室,惺惺相惜的却无几人,这份热闹中的孤独怕是别人不晓得;来访人中虽不少诚心求教者,也有许多附庸风雅者,或说些不干不湿的话,或提些难为之请,南先生有感众生烦恼业力深重,又怎能不叹息;南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学及禅学研究和教学,门下学人亦无数,但真正能接南先生之棒的人却没有,这也是南先生最头疼的事之一,叹息也是一份无耐吧。
  …每到下午5点半左右,南老师身边的工作人员便提前把客厅的灯和电视机打开,度威早已沏好待客的乌龙茶或红茶,而南老师座椅旁的茶几上,也摆好了一方热毛巾、一杯热茶和打火机、三五牌香烟及烟灰缸。
  通常在下午6点钟左右,南先生便来到会客厅,先点上一支烟,再慢慢品着热茶,看看香港亚视或有线台的电视新闻。这时,提前约好的访客便陆续来到,南先生遂请他们一一落座,开始亲切的晤谈。
  …南老师为什么要抽烟?
  有的人以为南老师是一代高人,怎么会抽烟?有的人担心南老师抽烟会伤害身体,有的人注意南老师抽什么牌子的烟。有的人希望南老师戒烟。南老师抽烟,说起来可能难以了解,是为了阻止人定,可以办事和思考。也可以说抽烟有破坏定的效果。老师抽烟也只是轻吸人口不入喉,不像一般人抽烟那样喷云吞雾,所以不会伤肺。虽然如此,南老师也偶服清肺的药品以减少抽烟的害处。南老师的定力恢复很快,所以他和人谈话时,会常抽烟。
  《在南怀瑾身边》王学信
  怀师的烟确实抽得有点儿勤
  怀师抽烟是出名的,喝茶时抽,看电视新闻时抽,晚餐前与客人晤谈时抽,茶叙和讲课时也抽,虽然谈不上烟不离嘴,但确实抽得有点儿勤,而且主要抽混合型的英国“三五”牌名烟,偶尔也会抽上一点儿“登喜路”。
  大家对此情况都很熟悉,所以来看望老师的新知旧雨,无论是本港,还是大陆、台湾,抑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往往会带些烟来,主要也是“三五”,于是,专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三五”便在老师这里荟萃一堂。
  怀师是不抽烤烟型香烟的,无论多好的烟也不抽。曾有内地来的人士不清楚这个情况,有时会带来“熊猫”、“中华”这些烟中极品来看老师,老师随后便转赠他人了。
  有一次,茶叙时涉及烟草这个话题,怀师笑着说,“其实,我并不往肺里吸,只是在嘴里转一转,就吐出去。”
  噢,这就是老师抽烟的秘密了,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果真如此。难怪怀师烟抽得勤,但决不像其他烟民那样,抽得痰多咳嗽。
  怀师的酒与茶
  怀师不饮酒至少也有几十年了,所以怀师这里尽管有中外各种名酒,那都是招待客人用的,而怀师自己一直都是以茶代酒。
  不过偶尔也有例外。一次有客人带来几瓶西安“稠酒”,这种酒我也是第一次见到。马万祺先生的女婿彭嘉恒先生和亚视新闻总监魏承思先生一再指说这种酒度数如何低,味道如何好,营养价值如何高,动员老师品尝,大家也都跟着敲边鼓,最后,老师终于饮了一小杯。
  这种外观呈乳白色的稠酒,甜中略带点儿酸,酒味极淡,像是酒酿或饮料,称之为酒似乎有点儿冤。
  还有一事,倒不是喝酒,却与酒有关。一次茶叙,封太太把带来的几种冰淇淋摆到了桌上,请大家分别品尝。彭嘉恒遵照师嘱,把英国威士忌倒进小瓷碗里也端上了桌。怀师用小匙往盛冰淇淋的小碗里放了少许威士忌,建议大家都试一试。于是,众人纷纷效仿,一经品尝,齐声喝彩,那味道真是好极了。怀师微笑着说,这是当年在上海的高级娱乐场所学的,一定要放威士忌或白兰地才好,倘是其他的酒便出不了这种味道。
  与酒不同,怀师每天都要喝茶,而且只喝一种并不名贵的“老茶”。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次,怀师谈起当年在峨眉闭关阅藏的往事,“穿上僧衣,住在庙子里,一切都是禅林里的规矩,每日一餐,过午不食。到了晚上,嘴里淡淡的,又没有东西吃,便泡茶喝,用高山上的雪水煮开后泡清茶,染上了茶瘾,把胃也喝寒了。”怪不得老师现在别的茶一律不喝,只喝那种有暖胃功效的“老茶”。
  南瓜稀饭与云南酸菜汤
  怀师每天晚餐的“保留节目”是两小碗稀饭,北方则叫作粥,碗很小而且盛得不满,大概在八成左右。即便如此之少,怀师有时还仅仅吃上一碗。那稀饭通常是小米做的,有时放些红薯,做成红薯稀饭。有一次封小平先生到东莞去办事,带来几个大南瓜,怀师便连续吃了若干天南瓜稀饭。记得第一次吃南瓜稀饭时,怀师边吃边赞叹道:“这个红薯稀饭不错。”大家听了便笑,说这是南瓜稀饭,不是红薯稀饭。怀师一听,也笑了起来。后来,几个人也都尝了尝,居然也没吃出南瓜味,真的很像红薯稀饭。
  以后天有些凉了,怀师的稀饭便变为薏米小米稀饭了。
  有一天,我想起从北京带来的云南酸菜,就考虑如何给老师和大家换换口味。这种云南酸菜极有特色,专以昆明郊区盛产的两尺多高的苦菜腌制而成,又酸又辣,且久存不坏。
  次日晚餐我把酸菜汤端上桌,向老师和在座的诸位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时,坐在怀师身边的马有慧小姐马上给老师盛了一小碗。怀师尝了两口,连声赞道:“这个好,这个好。”这餐饭,怀师没喝稀饭,连吃了两碗酸菜汤泡饭,汤的确有些辣,但怀师吃得很舒畅,连鼻尖上都沁出了细小的汗珠。
  给怀师包饺子
  怀师虽然是浙江乐清人,却喜欢吃北方的水饺。记得4年前首次赴港拜访老师时,临走前一天,我和李淑君小姐、赵海英博士通力合作,包过一次白菜馅水饺。那天老师没喝小米稀饭,连吃了破纪录的10几个水饺,当时在座的几位客人也都很爱吃。
  有了上回的经验,我信心十足地约好赵海英和封太太一起包饺子。第二天下午,我提前和面,拌好馅,考虑到尼师要吃素,便随手也准备了一小盆素馅,并灵机一动,把炸得酥脆的馓子掰碎拌进素馅里。
  赵海英和封太太如约而至,她们包饺子都是“专业水平”,台北来的小杨也临时加入进来,没想到他掐饺子的技艺很地道,只见他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掐,一挤,一个饺子便包出来了,真是神速。此刻,我心里却有点儿打鼓,馅里的瘦肉太多,肥肉太少,菜也少,这样的馅儿煮出来往往会觉得硬。
  果然,饺子煮好后,模样很周正,馅儿却偏硬。虽然老师仍是夸奖,别人也说不错,但我知道这是老师的鼓励,于是,我自我品评道:“这次不太成功,菜少瘦肉太多,以后要注意改进。”值得欣慰的是,这次素馅水饺的味道还真好,来怀师这里做菜的珍姐品尝后,连连夸赞:“这饺子好吃,好吃。”
  “妈妈烧的菜最好吃”
  其实又何止是饺子,其它种类的北方面食,比如馒头、花卷、烙饼等等,怀师也都爱吃。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江素惠主任因公务经常往来于港台之间,她时常给怀师带些台北的馒头和豆沙包。那馒头雪白松软,口味极佳,豆沙包也是如此,再加上里边细细的、香而甜的豆沙馅,堪称面食中的上品。怀师很爱吃,有时便在晚餐时吃上一个馒头或一个豆沙包。有一次,封小平先生从北京回港,带来不少北京花卷,系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白而松软,口味颇佳,怀师有时会吃上整整一个。
  当然,怀师在晚餐时最常食用的还是那两小碗小米稀饭,只是佐餐小菜时有变换,或半只咸鸭蛋,或韩国辣白菜,或温州黄泥螺,或广东豆腐乳,有时是湖南的腊肉、板鸭和宁波的糟鱼,这些小菜虽然怀师都爱吃,但每餐所食的数量并不多。
  有几次,怀师面前摆上了一碟切成段的像是黑泥鳅的东西,老师吃得津津有味,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怀师介绍说,这是腌制的浙江海泥鳅,这种东西在台南的高雄海域里也有,台湾当地人叫“活跳”。
  赵海英听了老师的介绍,尝了尝,感觉还不错,而我也尝了一下,觉得挺咸,而且土腥味重了些,并不觉得特别好吃。然而,怀师喜欢吃,因为那是家乡的土产呵,品尝它就是在回味远逝的少年时光和浓郁的乡情,这种特别的情感犹如陈年的花雕,随着岁月的积淀,会变得格外香醇。记得怀师曾深情地说:“当年妈妈烧的菜最好吃。”我听着,心中便非常感动。这句普普通通的话语蕴含着老师对母亲和故乡的多少眷恋,而此种情怀,历久弥新,老而弥笃,令人油然生出许多敬意。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第十一版)
  南怀瑾:蒋介石捧红的大师
  余世存(历史作家)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柳市区长岐乡南宅(今属黄华镇殿后村),生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著述,其作品多以演讲为主,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
  当代社会的变易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劫在居家、美食、旅行、游戏等方面不断升级换代,而农耕文明那种田园诗般的美好却一去不复返。在这样的时代,个人、家国、天下将如何发展?实在是一个难言的文明话题。而一个世纪以来,在华人社会名声有增无减的南怀瑾,于其个人、家国来说,多少也是一种变易。
  两宋时期,程颢、朱熹等大儒们已开始援佛援道入儒,这种变易给中国文化提供了生机。到了明清之际,士大夫们更是汇通儒释道,甚至在民间信仰上也表现出三家合流的趋势。中国人的信仰是如此包容,文明体系的汇通之路是大势所趋。生长在民国的南怀瑾先生受惠于此时势,能在历史的硝烟散尽后显露出来,坚定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实在是一种必然。
  1918年,南怀瑾出生于浙江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及至少年时期,据说已熟读诸子百家;当时乐清一带盛行拳脚功夫,南怀瑾的父亲能在跟日本人的斗争中空手夺其白刃。南怀瑾也心喜武术,拳法、剑道等都有涉及。可以说,他的文武之备在少时就打下了基础。
  到南怀瑾青年时,正值抗战。他辞亲远游,学习、任教于中央军校,结交了不少名流,如思想家李宗吾(曾撰写《厚黑学》轰动一时)。据说,当时的南怀瑾每逢闲暇,便游历名山寻访高人。在四川青城山,他结识禅宗大师袁焕仙,即辞去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踏上参禅学佛之路。
  1943年,25岁的南怀瑾入峨眉山闭关,3年间遍阅《大藏经》。有此学问垫底,出关后,他壮举连连,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高僧真传,被各派印证,承认其为密宗上师。
  机缘巧合,1948年,南怀瑾救了国民党暗杀名单上的巨赞法师(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二年春,辞别家乡,只身赴台,初期一度潦倒,靠典当衣服度日。
  上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文化自觉意识日重,已届中年的南怀瑾时来运转,被中国文化大学聘为教授。他名气大增,弟子渐多,甚至被蒋氏父子邀请在台湾三军驻地巡回演讲。据说蒋介石聆听后,十分赞许。不少台湾党政要人及工商巨子于是都拜在南怀瑾门下。与之相比,自由派知识分子们,如钱穆、胡适等人的学说反而在官场和社会上都难以传播。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的文化自觉意识也日渐高扬,南怀瑾的名字和著述迅速传播,官员、商人以求见南先生为荣,社会成功人士和想要成功而不得的人都异口同声地传诵南先生的大名,人人尊称他为
“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笔者本人也曾是南先生的“粉丝”,还有不少朋友受惠于南先生。
  这当然是南怀瑾的功德,但我们切记南先生的人生非常人所能领受,他是苦尽甘来。他早年的经历非常人所愿经历,他晚年的名声对他个人也没有太多的价值。套句流行语,他其实是
“被传播”了。
  南先生“一辈子没有一张文凭,没有一个好的学位”,但“怀瑾握瑜”,“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可一直不被学院派接纳,大概就是后者对他的杂学多少有些歧视。在真正汇通中西的明哲之士看来,南怀瑾的“被传播”,固然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等因素,但其中也有和现代人的功利心相合的一面,甚至可说是社会浮躁的产物。
  余世存:南怀瑾的人生比学问成就大
  [编者按]
南怀瑾先生辞世,后学悲痛。中国的儒释道自宋代、特别是明清以来出现了合流,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先生这里可称集大成。更加之先生经历非凡,名传庙堂与江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奇功。期间虽有质疑,但其影响力渐隆。带着对先生的尊重,也抱着条辨文化传播之愿望,搜狐文化专访学者余世存…… 
  搜狐文化:南环瑾先生实际上是勾连起了庙堂和江湖。在官宦巨贾那里吃得开,升斗小民也能从他的著作中找到慰藉与开解。这与他年轻时的经历有关系吗?
  余世存:当然有关系,南怀瑾年轻时候的学问师承都比较杂,他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对现代西学的知识谱系缺乏了解,也缺乏思维训练,所以他的思维方式还是受中国传统儒释道的影响。
  中国的儒释道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出现了合流,也就是三教合一的趋势,这种趋势到南怀瑾这里可以说是集大成了。不过这种“合一”有一个普遍的问题:“求同的多,对差异关注不够。”这一点在南怀瑾那里也有表现。
  我个人对南怀瑾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正如问题中所说的,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对传统文化的解读问题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搜狐文化:有的学者认为南怀瑾先生的国学观点中,常识性错误多、价值观落后、逻辑混乱,对这三点您是怎么看的?
  余世存:这三点确实都存在,是事实,包括他硬把三教合成一体,也不对。以及他因为对西方文明缺乏了解,而对其有一种没有道理的优越感。还有很多人说他是游禅,是江湖野路子,其实从学术角度说也不过分。
  搜狐文化:南怀瑾最初在台湾被追捧,除了蒋氏父子的推手力量之外,当时台湾的社会环境起到了什么作用?
  余世存:台湾经济起飞后,台湾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很重,蒋介石在台湾兴起了中国文化的复兴运动,南怀瑾可说是时来运转。
  从另一个角度说,南怀瑾做了中国传统读书人、学院读书人不愿意做、不屑于做,今天看来也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普及的工作。这个普及工作中当然会存在着很多常识性错误或价值观落后的问题,但不妨碍他把传统文化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语言和比较通俗的方法传递给现代的读者。
  其实南怀瑾这样的人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多如牛毛,但是在我们国家却凤毛麟角,这折射出一种巨大的文化差异。在美国任何一个很牛的小说家笔下都能看到他把儒释道、基督教、伊斯兰教每一种宗教的经典以平实的、常人的语言表述出来。美国的知识分子已经完成了宗教教义和传统学说的趣味化、大众化、世俗化,而我们的知识分子一直还把这些当成学问放在讲坛上、学院里面,没有推向大众,这也是我们的现代化至今仍有重大欠缺的地方。
  搜狐文化:改革开放之后南怀瑾在大陆走红,这个怎么解释?之后他的膜拜者遍及社会各阶层,这种现象折射的是大众的什么心态?
  余世存:我们大陆知识分子没有完成文化现代化、知识现代化的任务,大众对世俗化的知识、学问是有需求的,所以南先生的著作填补了这个空白。
  搜狐文化:作为一个学者,南怀瑾的成就在哪?作为一个布道者,他的成就在哪?
  余世存:他的人生应该比他的学问和布道成就更大。他的生活方式一般人学不来,他是苦尽甘来。他年轻时以非常个体化的态度在生存,不像现在的中国人这么爱混圈子、这么合群,这么势利、附庸风雅,南先生年轻时是特立独行的,生活得非常个人化,他的人生非一般人可以尝试。他早年的经历一般人不可能去经历,晚年这么大名气对他个人没有太多价值,套用一个网络流行语,他也是“被”的对象,他其实是“被传播”了,他的“被传播”也是我们社会没文化的表现,浮躁的表现。
  跟台湾一样,我们大陆也有高僧大德、才人隐士、思想巨子、作家学者,这些真正在传承守望、继往开来的文化人是很多的,但这些人社会是不接受的,这些人和接受者的期待之间有落差和距离。现在中国的成功人士和普通大众都在看南怀瑾,对南怀瑾来讲不知道算是他的幸运,还是对他所宣言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讽刺。
  搜狐文化:你是怎么看待“国学”一词的,您怎么看待南怀瑾的国学研究与论著?
  余世存:国学当然是被狭隘了,很多人也包括南先生其实都只是把国学当成孔孟以来的东西,这其实是把中国学问、文化极大地拉低了。在现代社会,对文化的解读应该具备一种更开放的眼光、更阔大的胸怀。
  很多研究国学的人都把中国学问看得太单一化了。在这样的时候,陈寅恪、钱钟书、胡适代表的文化眼光就很值得现代人认真思考。
  搜狐文化:就中国人现在的启蒙水平来说,南怀瑾学说的传播与推广,对开民智等方面会有什么作用?
  余世存:他提供了入门的可能,当然他的学说不是结论,也不会是只此一家和垄断性的。回到我刚才谈到的问题,其实具有南怀瑾这样的人格、成就的人在美国比比皆是;在我们古代更加明显,晚唐诗人中比如白居易,宋代作家、诗人中比如苏东坡,他们对儒释道的了解,当代无论是南怀瑾还是寺庙高僧,都难以望其项背。古代的这些诗人、文学家是真读,真去实践,所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们没必要把南怀瑾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人,像他这样的人在古代和现代西方太多了。
  借用马克思说的一句话:“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我们中国人这么多年一直是跪着的。我们的心智、文化的修养不仅没得到完善,反而越来越苍白、贫乏,在文化意义上我们是跪着的,因此南怀瑾先生这样稍微站着的人,我们就认为是高不可攀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怀瑾讲金刚经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