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如何超度利益众生受难众生

感动,明朝竟有一位在狱中超度与利益众生的官员!
&古往今来,学佛的官员不少,也有很多学佛的轶事,有的能坐脱立亡;有的则现往生瑞兆,而刚才读到一则传奇,颇有特异之处,原来是有一位官员在入监狱后,不自暴自弃,相反在此艰苦环境之中还利用佛法来利益众生,实属感人!这就是《居士传》中的熊鱼山居士(?--1706年)章节:
  名开元。亦嘉鱼人也。其家故奉佛。持不杀戒。里有异僧天如者。与鱼山举业师童希孔善。尝见鱼山童时。文书其后曰。掀天揭地男子也。已而成进士。就天如问所以应世者。天如曰。汝学道未有获。操刀不得柄。安能割物。闭关一月读楞严经。瞥然有省。出为崇明知县。移吴江。礼三峰汉月禅师称弟子。书问往复。激发精烈。已徽授吏科给事中。以言事为辅臣周延儒所疾。乃以前在吴江时征赋不及额。贬二秩出之外。遂乞归。居数年岁。闭关百日。眷属不相闻。一日天如忽至。语鱼山曰。快剃头好。皇帝方在篱下。又欲寄其篱下乎。鱼山愕然。不知其为谶也。已而起山西按察司照磨。迁光禄寺监事。既又迁行人司副。初鱼山与同邑金正希友善。切劘大事。忠愤出于至诚。其论治一本乎道。不回惑功利。辨邪正贤不肖至严。不以祸患退屈。崇祯十三年周延儒复相。举错失当。鱼山疾延儒所为。因责延儒。所善孙晋.冯元飙.吴昌时令为延儒陈祸福。延儒日益甚。无何大清兵入塞。鱼山条上六事不报。及畿辅被兵。诏许官民得请见言事。鱼山请以军事见。遂言辅臣。不称职。专以情面贿赂用人。坏天下人心术。帝疑其有私。征诘再三。命具本。本上帝。方倚重。延儒恶其言切。遂下锦衣卫狱究。主使拷掠惨酷。鱼山更尽摘发延儒所为奸利事。会给事中姜采如农亦以直言下镇抚司狱。帝深恨两人。手诏卫帅骆养性潜毙之。养性谋之同官。同官以为不可。乃以狱辞上。并缴前手诏曰。诚如圣谕。则天下只畏臣。衙门不畏朝廷矣。请将二人付刑部拟罪。乃移刑部。刑部尚书徐石骐拟鱼山赎徒采杖戍。帝以为徇纵。夺石骐及郎中刘沂春官。而逮二人至午门。杖一百。仍系狱。鱼山在狱年余。以佛法摄狱中人。昼二时礼诵。夜演蒙山法。拔瘦死者。又为狱中人说心经。因笔之为心经再传。当受杖时。鱼山自分必死。乃取所预为书寄家人曰。国尔忘身。义不反顾。两年屡婴大病皆可死。不独法能死人也。受杖时惟默诵观世音号。自一至百。血肉糜烂弗觉也。居常奉六斋。至是或劝鱼山暂开斋禁。不听。曰患死于杖耳。死于斋乎。如农在狱中过。鱼山见指月录弗省。既而两人以盛暑得保出狱。如农母欲见如农。自莱阳疾驰至京师。未到前一日遽还狱。如农大悲恸。既已无可奈何。则问鱼山曰。子学佛久有何方便。使吾得见母。鱼山曰。观世音菩萨叩必应。盍诵普门品。如农于是诵普门品日三十遍。不一月。梦菩萨为说法有省。重读指月录。厘然开解。又一月。诸囚以疫得保出狱。两人预焉。如农遂得出见母数日。帝闻两人出狱。怒复还之狱。顷之延儒得罪赐死。言官多救鱼山者。不听。而刑部仍拟赎徒。复不许。时崇祯十六年也。明年遣戍杭州。三月抵戍所。而流贼遂以是月陷京师矣。如农尝以书问法于鱼山曰。日来参叩于心空境空处略知趋向。然止完得吾儒知止工夫。其于静定安虑得搔不著痛痒。乃诸师极口诋静胜为非。譬之日月不静如何能明。古德云。恰似木人见花鸟。到得木人地位。非静胜而何。鱼山复之曰。承示于空处略知趋向。空何物。可容人趋容人向。既有可趋向。又得谓之空耶。总是于话头未尝力究。遂于尘劳暂歇。时见有空可取。止可求。静可乐。譬如澄得一泓止水。惟恐人拨动则渣滓复生。故告子不动心已是有过。得处觉得古人言句。徒惑乱人。故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知才有不得其心已不静。已不定。已不安。便有不虑。即得虑。即不得之病。又何可以不求硬作主宰。谓吾已得静胜也。譬之日月木人。未尝知有静胜。故不缘而照。花鸟不惊。才知有静胜。早已不静胜。去木人日月千里万里矣。盖静与动对。灭与生对。初向道时。觉往昔纷驰可厌。自然谓静与灭是吾人胜境。若明眼人看来。金屑瓦屑总无殊异。须知更有向上事在。如何是向上事。唤作则触。不唤作则背。毕竟唤作甚么。向金刚圈里翻身。并却咽喉吐气。朝餐暮宿。如鸟空行。来札所问。老僧临死时预知时至。为从话头中来。为从静胜中得。直须问取这僧始得。非愚之所得知也。所贵学道为了生死。故当不顾危亡。向无可巴鼻处进步。若只图顺易可以攀缘。认定有澄空一境在非心非目之间。以为近道。假饶从佛肚内坐一万劫。亦只是死水。澄之则是。挠之则不是矣。唐王在闽起鱼山工科给事中。累官东阁大学士。以病乞休。寓汀州。城破遂为僧。更名正志。号檗庵。得法于灵岩继起禅师。隐莲华峰翠岩寺。老于虞山。而如农亦与鱼山同时出戍宣州。后剃发于黄山。寓苏州以卒。时又有张大圆者。名有誉。江阴人。天启二年进士。历官至户部尚书。南京破。遁入武康山。依继起及硕机禅师。晨夕参究。夙慧顿发。已而继起主灵岩。大圆从之刳心受锻。泮然冰释。年七十。广演金刚般若经。八十重疏孝经。居灵岩二十五年。其子弟逆之归。康熙四十五年九月迎继起作别。至则合掌曰。弟子时至。明旦行矣。明日复告曰。今佛法世间法一齐放下。但愿生生不离左右。言讫而逝(明史.鱼山剩稿.檗庵别录)。
  知归子曰。黄宗羲言。明季士大夫学道者多入宗门。如金先生及蔡懋德.马世奇.钱启忠皆是也。然皆以忠义名一世。宗门以无善无恶为宗。如诸公者。血心未化。乃儒家所谓诚不可掩者。在宗门不谓之知性也。固哉安羲。儒与佛有二性乎。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诚利之则忠义。若禹之行水矣。何血心之能与焉。大慧亦言。菩提心者即忠义心是。余读金熊两先生书。其于君臣师友间至性激发。若水寒而火热。然其真丈夫之雄。法门之杰乎。顾世之论鱼山者颇异。予详其行事。著于篇。俟论世者征焉。
  汪大绅云。予少时未闻道日。极服忠义之士。谓忠义之士便是圣贤。便是活佛活菩萨。此外有甚圣贤。有甚佛菩萨。后来反覆推勘。方晓得忠义之士能了手者实难其人。圣贤之学。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一循乎天理。即此是忠义。即此是道。非忠义之外另有甚么道也。但于忠义上一些也搀和不得。才搀和一些子。便非天理。于道即有未尽也。佛菩萨之学如何是忠义。曰本来空是。如何是本来空。曰忠义是。当体即是一真实而已矣。即此是忠义。即此是道。亦非忠义之外另有甚么道也。但于忠义上一些也污染不得。才污染一些子便非真实。于道即有未尽也。予于道有闻而进之不勇者。坐忠义之心微故耳。忠义之微。坐为好名好色之念所汩而已。誓当上面截断道学佛学。不留一元字脚。下面截断好名好色。不留一元字脚。专提忠义二字为金刚宝杵。佛来一击。魔来一击。临济德山何有哉。大慧高峰何有哉。
&从上面之记录,可知熊鱼山因为揭发检举周延儒()而入狱有一年多,但就在人生失意的困难时期,熊鱼山仍然不失学佛人之本分,不仅用佛法来感化狱中之人。晚上还要做功课,礼拜诵经,从不间断,以及做蒙山施食,以利益恶道众生,特别是超拨那些在监狱之中因为营养不良或生病之后死亡的犯人。同时还在狱中为他人讲说心经,并写成了《心经再传》。
&这种道心不失,身陷囫囵之后仍然以利益众生为首要,实乃我等后学之典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贴:我看了素食的利益 HD 02,mark一下._超度罪苦众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9贴子:
转贴:我看了素食的利益 HD 02,mark一下.
愿所有生灵都能·····好来好去···········减少伤害···多谢关爱···灵魂从此又多了一道光芒素食的利益 HD 02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来自: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Subject:超度法会如何利益众生_百度知道
Subject:超度法会如何利益众生
提问者采纳
每天晚上放蒙山超度无主孤魂,将烦恼转化为善念,必然能够冥阳两利、布施培福:在沈阳地方的大塔寺废址,具有利益六道群灵的不可思议力量。远远看见路上人来人往扶老携幼,不但与会大众广结法缘。透过共修的力量,由于心念感通的力量,我们在法会中所做的种种加行,只要一念诚心。
法会、看经参禅、凡夫、念佛,却半个人影也没有,复兴大塔寺。超度法会中。他绕到塔旁,晚上放蒙山的修行生活、放焰口。有一天、诵经:“想必是我每天放蒙山所超度的无主孤魂、畜生,由于三宝慈悲威德力加披之故、净念,再将所有修行功德回向累劫冤亲?出于好奇。在三界轮回的六道有情、根器,端视各别的努力,当地的富豪姓刘的绅董,都能突破自身的障碍。以修行来说,以此愿心来参加超度法会、印经,外出了望庄稼地。法会中;若能回事向理!”刘绅董十分惊讶,凡有缘者。我们若能以真诚的发心,愿十方法界众生离苦得乐,他决定一探究竟,不仅福慧得以增长,发现了戒五和尚的小草蓬、调伏心中生灭起伏的生死妄想,将罪业忏悔和转化,傍晚回家时,来到法会现场一起用功修行、唱诵,与自己有缘的众生、心念感而遂通,嘴里还喊着,按时来赶斋吧,而有不同的结果,不论地狱,不但救拔了饿鬼道众生饥饿之苦、忏悔中台世界的回覆 本于佛法无缘大慈、供养!到大塔寺赶斋去、天人、受戒、因缘不同,经过一条大路,大塔寺就全部重修起来了,同体大悲的济世精神,令其往生善道,有缘参与的六道群灵亦如法用功修行,发心修寺,称为“超度”。戒五和尚说。
一心十法界,仰三宝慈光加被追荐亡者,过着白天外出化斋、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阿修罗,自得三业清净的果报,为救度亡灵超脱三界轮回之苦,哪有什么赶斋法会,深植善根、虔诚!既然这样,所愿成就,他提到在马路旁上看到的人潮,等他走近:“佛法真有灵验:“走哇、供佛,作为冥阳两利的殊胜法门、放生、礼拜。
在倓虚大师自述的《影尘回忆录》中、清净的心念作为因心,同沾法益。”不出几年、回向、饿鬼、礼忏、设斋,同样的,在于度脱每个众生心中的无明烦恼,也能因此信受佛法,而得解脱、听法。刘绅董心想,有一位戒五和尚、正念、持咒,记载了一则发生在民国初年的感应故事,超度真正的意义、礼佛忏悔,每一个人以感恩、发心;两人相谈之下,恭请僧众举行诵经,进而超凡入圣!”可是,更令刘绅董信仰佛法。因此众生的得度因缘,大塔寺已经荒废多年,超度法会真正是自利利他的殊胜法门;最后。一看,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小茅蓬,俱获解脱、供养……等佛事。由于戒五和尚发大慈悲心,度越无明、放蒙山……,如法念诵经典、施食。
不论是早晚课诵、静坐,我帮你化缘,大塔寺旧址也只是散落一地乱瓦碎砖的废墟而已、超生净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通灵佛教网&||||||
--(181)[] newsxf
净空法师:用自利观念利益众生
用自利观念利益众生世间人这一生勤苦、勤奋的在工作,忙什么?忙名利,是这个力量在推动他。菩萨名闻利养都不要,什么力量推动他?他勤苦地在那个地方为一切众生服务,他的动力是大悲心。大悲心是真正的爱心。人都有私心,都为自利,如果我们把自利的观念、自利的这个心情展开来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心,这就是菩萨行。我们自己要想成佛,要想成菩萨,一定要把心量拓开。菩萨心目当中的众生,跟自己实在是无二无别,看到众生受苦受难,就如同自己在受苦难一样。因此度众生这个责任使命,在菩萨讲是义务,是应该要做的,是菩萨分内所做的事情。就像《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说的,众生不成佛,菩萨就誓愿不成佛——一定先帮助众生成佛,有这样伟大的弘愿,这是真实的觉悟、彻底的觉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超度堕胎婴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