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别人喝酒出卖别人不理解自己的诗句

当前位置:>> >> >>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陶渊明古诗赏析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①,而无车马喧②。
问君何能尔③,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⑤。
此中有真意⑥,欲辨已忘言。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①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⑤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⑥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屑于说,也不必说。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诗人们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自顾非金石,咄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诗》)。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在他的《饮酒》之五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这一切都是&宾&,即精神主体的对立面(用现代语汇说,就是&异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无法摆脱。而陶渊明似乎不同些。他当时刚刚从官场中退隐,深知为了得到这一切,人们必须如何钻营取巧、装腔作势,恬不知耻地丢去一切尊严。他发誓要扔下这些&宾&的东西,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于是有了这首诗的前四句。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所谓&冠带自相索&。因为陶渊明喜欢诉穷而人们又常常忘记贵胄之家的&穷&与平民的&穷&全不是一回事,这两句诗的意味就被忽视了。实在,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是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所以,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门无车马终究是不寻常的。所以紧接着有一问:你如何能做到这样?而后有答,自然地归结到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进一步说,&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字宙而存在。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原来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化&迁变的表现,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竞逐中,以至丧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满焦虑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归复自然,才能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题名叫《饮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另一种版本,&见南山&的&见&字作&望&。最崇拜陶渊明的批评说: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东坡先生非常聪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处,他的话说得不错。为什么不能作&望&?因为&望&是有意识的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还可以深一步说:在陶渊明的哲学观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损,全在于人有着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带来得之惊、失之忧,根本上破坏了生命的和谐。所以,在这表现人与自然一体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无所属的&见&,而不能用目有定视的&望&。
  见南山何物?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实际的意思,是说这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泼泼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后世禅家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
  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非常重要。它提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体悟,去咀嚼。
  这首诗,尤其是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然而简单地以这种美学境界来概括陶渊明的全部创作,又是偏颇的。因为事实上,陶渊明诗文中,表现焦虑乃至愤激的情绪,还是很多,其浓烈几乎超过同时代所有的诗人。但也正因为焦虑,他才寻求静穆。正像我在开头就说的,这是在新的困境与背谬中所寻得的理念和诗意上的完美的生命形态。也许,我们能够在某个时刻,实际体验它所传达的美感,进入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但这绝不可能成为任何人(包括陶渊明)的全部人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化用了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文句。《庄子&齐物论》:&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圣人默默体认一切事理,众人则喋喋争辩而竞相夸示。&&大道是不可名称的,大辩是不可言说的。)又《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把握了意义便忘了语言。)陶渊明这两句诗化用了《庄子》的这些文句,表达的意思是:由于景物与人心高度契合,已经领会到了人生的真意,而这种真意是不可言说的,因为&大辩不言&;也无须言说,因为&得意而忘言&。(注:诗句中的&辨&同&辩&,一本作&辩&。)
  这种用典籍中的文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叫做&引用&,也叫做&用典&。把原文照录出来的,是&明引&,把原文的意思化用在自己文句中的,是&暗引&。这两句诗属于暗引。
------分隔线----------------------------
陶渊明相关文章
《挽歌》是诗人在死前两个月,即元嘉四年(427)秋九月为自己写的挽歌。全诗共18句,可...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杂诗》第二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写诗人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简朴生活,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憎恶...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一个人没有朋友天天喝酒用诗怎么说_百度知道
一个人没有朋友天天喝酒用诗怎么说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借酒消愁愁更愁。
这个嘛我晓得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喝酒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和好几年没见的朋友喝酒诗词_百度知道
和好几年没见的朋友喝酒诗词
我有更好的答案
故人具鸡黎,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阖,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犬瘟热屋企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诗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古诗人那么喜欢对月喝酒吟诗?_百度知道
为什么古诗人那么喜欢对月喝酒吟诗?
提问者采纳
有意境 对月思乡 皆酒消愁 给人一种朦胧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还有就是 传说上面有嫦娥,洁白,也就能成仙了,向往到月亮上面古人认为 月亮有神秘的力量
古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个人喜欢喝酒我该用一首什么诗来形容他_百度知道
一个人喜欢喝酒我该用一首什么诗来形容他
明明如月,乌鹊南飞。慨当以慷?唯有杜康。我有嘉宾。呦呦鹿鸣。但为君故,食野之苹,心念旧恩。何以解忧,忧思难忘。周公吐哺。青青子衿,沉吟至今,枉用相存。契阔谈宴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忧从中来,人生几何,何枝可依,天下归心,不可断绝,去日苦多,鼓瑟吹笙,海不厌深,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悠悠我心,绕树三匝。月明星稀。越陌度阡?譬如朝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和别人喝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