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祖先有供桌的摆放 知识要摆凳子吗

旧宅难忘 - 泰式民居 - 泰州记忆_泰州历史_泰州文化
新闻来源:时间: 22:32:11浏览次数:
桑梓情深&&&旧宅难忘
周氏住宅全貌
&&&&半个多世纪之前,我在泰州老家渡过了整整十八个春秋。故里情深,我热爱家乡,眷恋泰州,更怀念抚育我成长的吴宅老家。&
& & 一、草河头&
&&&&吴宅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涵西街17号,即过去的草河头5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出吴宅大门南拐,穿过一个古老的紫藤花架,就是当年泰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坡子街;出吴宅西后门,穿过短短几十米长的大搭包巷即可到达彩衣街,隔街相望的是横跨稻河的通仓桥;而著名的草河头就位于吴宅的两个北后门。&
&&&&提起草河头,我记忆犹新,那非比寻常的繁华风貌至今仍让我魂绕梦牵。昔日的草河头上各种船只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有柴草船、粮船、瓜菜船、鸡鸭蛋船、粪船,还有往返于上海,贩卖棉纱、白糖、杂货等的船只。河岸边店铺林立,粮行、草行、蛋行、饭棚、粥棚、家具摊、廉价衣服摊,捏糖人儿、拉洋片、卖花生瓜子、香烟洋火、香干臭干的小贩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六七十年前的那种年代没有化肥,没有煤气,农民要进城买粪肥团,城里百姓举炊要用砖灶燃草。买柴草的市民,挑大粪的农夫,搬运的工人,船上船下,川流不息,挑抬不断,终年络绎不绝。草河头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成为城乡交汇的中心。这里也是我童年时代玩耍常去的地方。
& & 二、五代人居住吴宅&
&&&&清代我的曾祖父吴希彭精心规划和建造了九十九间半吴宅。他非常孝敬父母,新宅建成后他首先安置双亲住进吴宅最好的上房大堂屋主室,吴希彭早晚伺奉老人,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他们是住进吴宅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人。&
&&&&吴希彭和第一夫人蒋氏生育有三女,自幼熟读诗书,长得端庄秀丽,可谓才貌双全。吴希彭求子心切,于是迎娶了第二位夫人储氏。储氏夫人随后生一男孩,一时间全家上下欢天喜地。为庆祝儿子满月,吴家按照传统习俗做了许多的红蛋,准备分送亲友同庆,不料未及满月孩子就夭折了,一家人悲痛万分,吴希彭一怒之下令家人将十多箩筐的红蛋全部倾入河中。蒋氏、储氏二位夫人很善良贤惠,通情达理,劝慰丈夫再娶后妾,盼望能再生男儿。后来吴希彭又娶了严氏、姜氏二位夫人,无奈天不遂人愿,这二位夫人一直未能生育,求子之事终成泡影。吴希彭十分疼爱三个女儿,决定招婿到吴宅,并且要求大女儿出嫁后若生儿子必须承继吴家香火,作为自己的长房长孙。大女儿婚后果然生有一儿一女,全都在吴宅长大成人,这兄妹二人被吴希彭视为掌上明珠,四位夫人也对其宠爱有加。一家人和睦幸福,其乐融融。吴希彭的长女就是我的亲祖母,长女之子就是我的父亲,我共有兄妹五人,我排行老三。后来我父母兄弟妹都迁往上海,唯独我在吴宅长大成人。我的祖母、父亲是第三、四代居住在吴宅的人,我则成为了第五代人。
& & 三、吴希彭清代为官
&&&&吴希彭的家教甚严,自幼苦读诗书,勤练书法,写得一手好字。父母要求吴希彭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己训,吴氏子孙也将这一训诫代代传承。后来吴希彭为官,父母亲仍然要求他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廉洁为本&。&
&&&&吴希彭虽是捐官到广州上任,但他本身聪慧过人,才华出众,精明强干。他上任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深得同僚的赞扬,也得到上司的赏识,不断被委以重任。起初任广州盐监大使,后来又调任两广盐督使。吴希彭为官多年,对盐务事业从不懈怠,他精力充沛,处理事务快捷果断,事不隔夜,政绩卓著,因此应召进京参见皇帝,获得宫廷褒奖。吴希彭身为朝庭命官,两广盐场事务需要他经常外出巡视。他所乘的官轿前有四面大铜锣开道,还有&肃静&、&回避&的执事牌,绣花绸缎的官伞等,这几件仪仗所用器物后来都由吴希彭带回泰州吴宅。吴希彭为官时对待上下级谦恭谨慎,从不摆官架,平易待人,宽厚和善。在他辞归故里时同僚和下属都不舍他离去,特意赠送了几块金字匾额。这些匾额后来都高悬在吴宅新建大厅的房梁之上。吴希彭的下属对他十分拥戴,他离开广州返回泰州时有好几位部下自愿跟随老爷回乡,其中就有一位师爷和一位贴身侍卫。他们对吴家忠心耿耿,操劳一生,成为吴宅的管家。我童年常常聆听他们讲述旧事。&
& & 四、吴希彭建造吴氏住宅&
&&&&清代咸丰年间,富绅周彬始建周氏住宅,周吴两家并无瓜葛,可是周氏到了第二代由于全家吸食鸦片,家产荡尽,穷困潦倒,已经到了拆房屋卖木料砖瓦的地步,最后央求吴希彭买下其全部宅地。吴希彭注重积德从善,买下了周氏旧宅,并劝其禁毒戒烟,妥善安置了落难的周氏家人,除购房外另赠送他们巨额银两,以至周家上下感激不尽,向吴希彭跪拜致谢。至此,清朝同治年间,周氏已破损不堪的&周氏住宅&已经不复存在,历史上该建筑的所有者也已明确,是名正言顺的吴氏住宅,是应该以所有者定名的。&
&&&&周氏家族到了第二代就迅速衰败,吴希彭感到必有房屋的风水问题,决定对这座已经破败的旧宅重新规划和改造,同时还购买了原宅周边的几处房宅进行扩建。筹划重建扩建之际,还专门聘请了设计和风水方面的专家。他请风水先生细致观察,并遵照其指点,采取了一系列驱邪破晦的措施。例如:原大门面向正东,从风水学的角度看对宅主与后人不利,因此将大门拆除重建,改为面向东偏南方向,并且新建了门前高大影壁,大门内正面砖墙上立砖雕佛龛,以阻挡邪气晦气。仪门对面影壁上设计了砖雕的大&福&字和上面的小&福&字,含意是迎福纳瑞,福上加福。重新建造吴宅时,吴希彭亲自绘图设计,走访了苏州、南京、扬州等地的豪门老宅,亲自规划设计,费尽心思,经常与设计师和现场干活的匠人们一起切磋探讨。改造过程中拆除了大部分的旧屋,重新建造了官府式大厅,大小堂屋,穿堂东西花厅,照厅中西式蝴蝶厅、花园、厢房、厨房等等。&
&&&&建造吴宅的木料、砖瓦、假山石等都是从外地船运而来,当时这些船只排满了草河头,一直延伸到草河北边施家湾,工程浩大,所用各类工匠过百。采用的建筑材料上乘,工艺考究,砖、石、木雕精工细作,花样别致,含意隽永,美仑美奂。&
&&&&重新建造的吴宅已经全然没有了原周氏老宅的旧貌,而成为具有中国典型传统建筑风格、面貌焕然一新的吴氏住宅。建筑所有者为吴希彭。日《泰州日报》上刊载了题为&修缮中的泰州第一豪宅,留存古建筑的文化寓意&的文章,由修缮总顾问、指导和决策负责人黄炳煜教授撰写,文章详尽介绍了吴氏住宅的建筑风貌。他在修旧复归原则指导下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高标准严格要求施工,克服了种种困难。目前住宅已经基本修建完工,如果需要了解吴氏住宅文物建筑的详细情况,请参看这篇文章。&
&&&&当年吴宅建成,三条主轴线华丽新颖,规模宏大,成为泰州影响较大事件,吴希彭为人热情好客,他邀请了很多泰州乡亲父老、亲朋邻居来新宅观赏。他在广州为官时与洋人多有往来,还习得了不少英文,所以也常有美、英等外国友人受邀前来观赏,而吴希彭也可以亲自用英语接待。吴希彭在泰州的人缘可以说有口皆碑,在泰州本地享有很高的声望,多年来泰州的老人们提起&吴希彭家&都很熟悉。在涵西街的大门口没有挂上&周氏住宅&之前人们并不知晓什么&周氏住宅&。吴希彭买下全部周宅,重新建造和扩建,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周宅面貌,并且吴氏五代人居住的吴宅经历了清代同治、光绪、宣统、中华民国、直至泰州解放后的漫长岁月,如今只标周氏住宅,却对吴氏住宅一字不提,这是与历史实情不符,不合情理的事情。庆幸的是现在经吴氏后人反映,这一问题已初步得到合理更正,在此向有关领导致谢!
& & 五、吴氏住宅各厅堂的布置、陈设&
&&&&吴宅经吴希彭亲自精心设计,全面策划,合理布局,号称&九十九间半&,具有三条主要轴线的多个厅堂。其中秀美的花园蝴蝶厅、小花厅等尤为引人入胜。具体细节请阅读著名古文化专家黄炳煜教授撰写的文章&&&修缮中的泰州第一豪宅&,其中有细致全面的描述。&
& & 下面对我记忆中的吴氏住宅各主要厅堂的主要布置、陈设作一些具体介绍:&
& & 1、大厅
& &&大厅高大宽绰,富丽堂皇,是吴宅的第一正厅,有清代官府的气派。正中间有八扇屏门,屏门两侧往后有门通向穿堂再通达大堂屋,遇有特别重大事情时也可以打开屏门直达后室。平日屏门正中挂有宽大的画轴,两边有对联,大厅的房梁上正中和东西两侧都挂有金字黑底饰以金色花边的匾额,柱子上挂有金字黑底的对联,可惜当时年岁太小现已记不得对联的具体内容了。这些匾额是吴希彭辞官后从广州带回的,其中就有&积德从善&&厚德载物&的匾额。大厅的墙壁都是木板贴面,三面都挂有名人字画,也有用薄玉石片雕刻制作的装饰画,有花鸟、山水图型镶嵌在长条玻璃框内挂在木板墙上。&
&&&&大厅中间屏门前放有一红木条案,条案正中摆放了一个十分精致贵重的玉石如意,如意下面是一个雕花的红木架子,上面是一个大的玻璃罩,玉石如意下面垫着黄色绸缎。这是当年吴希彭政绩卓著,进京获得的宫庭褒奖。条案两边还放有瓷花帽筒、瓷花大花瓶,花瓶里常年插有四季鲜花,尤其寒冬腊月插上串串鲜艳小红果的天竺和清香扑鼻的黄色腊梅,让人感到十分雅致。条案前边是一张四方八仙桌,左右两侧是太师倚,整个大厅内放置四排太师椅,在太师椅中间放有茶几。大厅内所有桌椅全都是乌黑发亮的红木家具。大厅内挂有多盏六边型宫灯,上下都有红丝穗儿装饰,宫灯六面长条玻璃上画有各式图画。大厅的东北角摆放一座立式落地的大钟,西北角放有一立式的穿衣镜。遇有家中喜庆大事,八仙桌前围上大红绣花桌围,太师椅上也都铺上红色花坐垫。家中有人过大寿时,如是男性就挂上大幅红缎绣花寿星图,如为女性挂麻姑上寿图案,大厅前天井要撑起吴希彭做官时用的彩色圆形绸缎绣花大伞。大厅天井两边还搭有石板长架子,上面放置很多花匠精心扎制的盆景,室内有的茶几上也摆放着植有盆景的瓷花盆。&
&&&&大厅的东面木板墙上挂有一幅神气活见的乌云滚滚乌龙喷水画轴,西面墙上挂有一幅威震山河猛虎下山画轴。吴希彭很欣赏这幅阳刚威武的老虎图,听说当年吴希彭广州为官时曾做一梦,梦里一日他乘轿出巡,路过一座山岗,遭遇到几名土匪拦路抢劫。危急关头,忽听得一声吼叫,一只猛虎迎面扑来,几名土匪落荒而逃,猛虎追赶土匪而去,并未伤害官轿及随行人员。吴希彭惊醒,从此对老虎颇有好感。大厅一边挂有&龙吟虎啸&四字横幅。每到寒冬,大厅内正中央摆一个铜制大火盆,燃烧着木炭用以取暖。大厅东西两侧有门通向东花厅和西花厅,正门和侧门冬天都会挂上厚厚的棉帘。每到盛夏酷暑,大厅正面各扇门都可卸下,四面通风良好,很是凉快。&
& & 2.大堂屋
& & 这里是吴氏住宅的核心,堂屋北面靠墙摆放着五个枣红色家神柜,北墙正中挂有佛像,佛像左边挂有天地神灵字画,右边是吴氏宗室字画,三个大画轴之间挂有四幅对联,家神柜上放有三副比较高大的锡制香炉烛台。右边画轴下有一个木制雕刻精细的吴氏祖宗牌位龛,里面排列着已故吴氏祖先牌位,每个牌位上写有祖宗称谓,牌顶用一块红绸包裹,过去泰州人称之为&亡人牌儿&。五个木柜制作讲究,每个柜上有两个抽屉,柜子的正面四角及中间都用黄铜装饰,铜片上刻有花饰。柜子上还摆有花瓶、供果盘等,木柜前地上放有圆形拜垫,供跪拜磕头之用。大堂屋东西两边各放一张八仙桌,几把太师椅,平日挂有和大厅同样的宫灯,每逢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大堂屋挂有两排各色琉璃花灯,有鱼灯、荷花灯、兔灯等各种形式。其它的厅堂每逢正月也彩灯高挂,过后统一摘下保存,以备来年再用。&
&&&&大堂屋是吴宅举办各种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喜事婚礼,寿庆生日,丧事停灵等都在此进行。大堂屋也用做敬香拜佛之地,老太太们常在此念经拜佛。我幼时在大堂屋曾经历过姑母的婚嫁仪式、曾祖母八十大寿的拜寿仪式、曾祖母去世的停灵仪式。大堂屋两边的房间都是正房和套房,房间内都是上天花板,下地板,且都是红木、黄花梨家具。曾祖父母住东边房间,东边正房摆放一张黄花梨木雕花古式大床,床前有一个小外间,宽约一米多和床同长,下面是踏板,床头有灯柜,要睡觉时先上踏板小外间,再上大床。蚊帐内三面有木栏杆和阁几,阁几上可放小东西,房内有红木衣橱、柜子等家具。父母亲住西边房间,正房布置的是西式家具,而套房则全为红木中式家具。特别是那张做工非常精美的红木大床,床面雕花新颖,床脚是四个虎头,纱绸蚊账上边还挂有绣花红缎的帐幔和飘带,非常华丽。&
&&&&大堂屋前的天井两边放着两个主人特别喜爱的荷花大缸,每到盛夏就开满鲜艳的荷花。天井南边放有各类盆景,都放置在长石板架上。当时家中有专职花匠两人。天井一边还放着一个自制的黄豆酱油缸,每年曾祖母自己煮黄豆,吹干发霉、腌咸,经过一个时期的日晒夜露,制成美味的&老鼠腰子&,食用时捞出黄豆放在小碗内,再放一点泰州特产&&麻油,味道十分鲜美。大堂屋和宅院各天井角落都放有存水大缸,作消防之用。
& & 3.小堂屋
&&&&小堂屋其实并不小,紧连着大堂屋,从大堂屋的东正房再进入套房,也就是小堂屋的西侧房间,小堂屋是吴家主人的餐厅,北边有一排雕花隔扇的平门,相距北墙约一两米,这里实际上是一个长长的储藏室,用以存放一些名贵的食材,平门正面放有一张条案,条案上正中有一个长方形的老式座钟,两边也有瓷制帽筒和大花瓶。条案前放一张八仙桌,两边各放一把太师椅,都是红木材质。小堂屋中央有一张大圆桌,可以同时围坐十人用餐,枣红色的桌面可以和下面桌架分开,桌架可折叠。小堂屋南侧两边还放有一个凉橱和碗柜。小堂屋西侧板壁上挂有四幅苏绣的花鸟长方形镜框,绣制精美,东侧板壁上挂有四幅长条形山水字画。&
&&&&每到过年(春节)小堂屋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各位祖先的画像都会悬挂出来,每张画像下面的供桌上放有水果糕点和香炉烛台,烛台上有红色琉璃的圆形灯罩,红色小蜡烛点燃时,透过灯罩闪闪发亮十分漂亮。每天中午晚上都要供上饭菜,子孙们都要跪拜叩头,还要由男性子孙点燃装有锡薄叠成元宝的红纸&包子&,包子上写上祖先的称谓。这是一个很庄严隆重的仪式,我小时候是唯一在吴宅的男孩,当然这些事都要承担。&
&&&&小堂屋的东侧房间是储氏曾祖母和我的卧室,还有一个套房和小天井,套房有我的红木大书桌,是我读书写字的地方,还有藤躺椅、红木凳子、书柜、长条柜,长条柜上有数个放糕点的瓷罐。套房南侧是四扇平门,再向南下一个台阶就是一个更小的房间,也有床和桌椅,未铺地板,面向西。我住的正房套房都是上天花板下地板,很有特色的是正房天花板偏北处有一个约两平方米的,不易察觉的可以往上顶一下再推移到一边的活动天花板,通过木梯可以爬到上面的阁子中。当年阁子上储藏着几只木箱,内有吴希彭清代为官的顶戴花翎、朝服和朝珠,吴希彭赴京进见皇帝时的穿戴和宫庭的赠品等,这些东西后来都不知去向。小堂屋和东侧我的卧室,至今我仍感到特别亲切。我在那里度过了幼年至青少年的岁月,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大堂屋后面空地上,吴希彭亲手裁种了一棵核桃树,后来长成大树,每年结很多核桃。吴希彭是想借核桃坚硬结实的喻义,期望吴宅能够坚固结实,代代相传,永不败落,绝对不会再走周氏家族因吸鸦片而衰落的旧路。&
& & 4.蝴蝶厅、花园、小花厅&
&&&&这是吴希彭亲自构思,精心设计,走访大江南北名家花园,聘请多位园林建筑专家和雕刻专家还有外国专家一起切磋探讨,并和各类工匠细致沟通,精细施工建造而成的。这里是吴宅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建成后吸引了很多中外宾客应邀前来参观。蝴蝶厅四角翘起,主体四周是大方格玻璃窗格,十分明亮,整体以白、浅兰、深兰套色油漆,新鲜淡雅,光彩夺目。这种油漆色彩也是经过中外专家反复探讨、调研而定的。花园东侧游廊上方的木梁上雕刻着很多花卉、飞禽走兽和古典人物,是一组难得的高水平工艺美术作品。花园里的假山石堆成三层,植有各种奇花异草,一年四季都有盛开的名花。最突出的是蝴蝶厅西侧的一架葡萄,每逢秋季果实累累,我儿时和小伙伴们经常爬上去玩。这株葡萄也是吴希彭亲自种植,喻意果实多多子孙满堂。蝴蝶厅前有一个平台,平台三面有石栏杆,沿栏杆放置了很多精心捆扎修剪而成的花木盆景。栏杆外侧种了很多月季、牡丹、芍药、杜鹃、海棠和秋菊,花园内还有桃树、腊梅、天竺、绣球、白玉兰等。蝴蝶厅主要是家人休闲观赏花草之地,厅内有中西式家具,一张红木大炕,三面有一尺多高的炕沿红木板,红木板中央镶嵌着一大块圆形的灰白花纹大理石,两边对称镶有同样材质的扇形大理石。炕面四边是红木框,四脚是雕花红木,炕体中间是用细藤条编制而成,油光发亮,夏季坐在上面凉爽舒适。冬季会在炕上铺上一张红绒厚棉垫,温暖柔软。厅的中间是一个红木圆桌,不是很大,桌中间镶嵌着一整块圆形大理石,桌的一圈配套放着八张镶嵌大理石的红木圆凳。厅内门的两侧还放有彩绘的瓷凳,瓷凳夏日坐着非常清凉,冬日会在上面套上红绒布套。厅的东侧放有一张红木藤摇动躺椅,冬季在躺椅上铺上一张虎皮褥垫。摇椅旁有一矮小茶几,上面常放着浓茶、糕点和水果,中间红木桌上也常摆有各种小食品。厅的西侧放有红木书桌、书架,还有西式沙发、台灯、茶几、花瓶、小柜子。每逢中外宾客来访,总会用泰州名特产麻糕、麻饼招待。&
&&&&吴希彭和夫人都特别喜欢兰花,茶几上常放有各品种颜色不同的花艺盆景、另外还种植了两盆茂盛的白兰花,使得厅内香气扑鼻。朵朵白兰清香且娇嫩,每到严冬,还要在旁边专门生一盆炭火。&
红色水磨石
&&&&蝴蝶厅内的地面是红色水磨石,中间还嵌有大花图案,象征富贵吉祥。厅内也挂有多盏宫灯,这宫灯与大厅的宫灯不同,它是圆球琉璃灯,球上面有一圆环形琉璃圈,圈上都挂有小圆玻璃珠子,灯的下面也是一圈玻璃彩珠,最下面吊着一串较长的水晶珠,有球形、菱形、方形,闪闪发光,甚是好看。&
&&&&每年八月中秋节,蝴蝶厅前平台上要摆上供桌拜月,全家人都来磕头。供桌是特制的,上下两层,上层长方形桌面三面有约一尺高的雕花小栏杆,桌上放有琉璃宝塔灯、香炉、烛台、月宫饼(从下而上最大到最小的堆叠而成,大概有八九层,顶上还插一支红绒花),此外还有很多应时供品,有莲藕、石榴、菱角、芋头等。&
&&&&蝴蝶厅北面相隔花墙花台就是小巧精美的小花厅,小花厅内两边各有一道圆门,通向两侧的房间。圆门四周没用木板装饰,而是一种木条构成的图案,两边图案各异,精工细作,是上佳的工艺品。厅北墙有一花格后窗。小花厅当初是吴希彭的书房,放置着摆有文房四宝的大长桌以及博古书架,书架上放有古董玩物和各种古书,两则墙壁都挂有明清名家字画。其它家具还有书柜、红木藤榻、藤椅和衣架等,屋内的高茶几上放有花木盆景。小花厅前天井西侧,种有小毛竹,有一个半间小屋在毛竹旁边,这是一个小厨房,是用做烧水泡茶,调制莲子汤、藕粉之类小吃的地方。
& & 5.中厅(穿堂)、东花厅、照厅、西花厅&
&&&&穿堂在大厅和大堂屋中间,是家人穿行用的通道。穿堂东侧和西侧的房间都向天井方向伸出一个厢房,因此天井面积就比较小了,只有西侧房间还有一个套房和小天井。正房内也摆有大床、橱柜、灯柜等家具,厢房用做梳妆或读书,摆有梳妆台、书桌、书柜等家具。穿堂北侧是平门,平日只开东侧两扇门,遇有婚丧嫁娶等大事中间平门全部打开。这里也有较短的条桌、八仙桌、太师椅。穿堂平门后面是比较宽的廊檐,廊间的梁下悬挂了吴希彭清代做官出巡时用的四面大铜锣。廊檐的东西两边各放有两只长条木箱,内装大量的名人字画,还有祖先的画像轴,每到过年都要挂在小堂屋祭拜。&
&&&&东花厅用以招待宾客,接待的多为上宾男客,使他们休息、品茶、闲聊之处。厅内有一折叠式并绣有花鸟的屏风,东侧有长条桌、八仙桌和各种椅子,长条桌上有自鸣钟、花瓶、帽筒,还有一张专门用于打麻将牌的方桌,对角配有茶几,上置茶盅。&
&&&&东花厅南边有一比较窄的天井,也有一个花台,当年吴希彭建造吴宅时在花台东侧亲自裁种了一棵紫玉兰树,喻意紫气东来大吉大利。后来这棵紫玉兰长得又高又大,满树盛开紫玉兰花。&
&&&&照厅是东花厅和小堂屋中间的厅堂,厅里两则有房间,是用花格木扇门隔开的,最早是吴希彭的二女儿和女婿一家在吴宅居住所。地面没用地板,而是以方砖铺地,同样也都摆有全套红木家具。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吴希彭在整个吴宅的最东北端为三女儿建造一进院子,由堂屋、两边房间、厢房、厨房等组成。三女婿姓周,这个周与因吸食鸦片而卖房的周氏并无瓜葛。我离开泰州之前曾在堂屋西侧房间居住数年,我离开泰州后三女婿的养子将这宅院子卖给了阮姓。&
&&&&东花厅和照厅在解放前就被国民堂的军队进驻过,作为军用粮库,后又撤走,因为只是堆存大米,没有遭到破坏。&
&&&&西花厅面积较小,中间北墙前也有屏门,两侧有花格、木扇门分开的房间。西侧房间的西墙有两扇活页窗,这里是姜氏三姨太住的地方,厅中央屏门上挂有观士音佛像,有条桌、方桌、椅凳,都是红木家具。这里还有一裁缝师傅长年为家人缝制衣物。&
& & 6.大小厨房、西厢屋&
&&&&大厨房里有能容纳五口大锅的灶膛,锅间还有汤罐,是很少见的。还有橱柜、碗柜,案板、碗盏盘碟、铲勺壶瓶等都放在专用木柜中,加木盖的水缸、水桶、磨子、木方桌、长板凳等样样俱全。每逢年节或大事,家中宴请宾客,厨房佣人们都很忙碌。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除夕接灶,家人要在灶上方点燃香烛叩拜,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还要将红豆、马料草(稻草剪短)灶糖祭供后一起扔上房顶。小厨房内只有两口锅,用于专门做精制的小锅饭或是做夜宵。草房远离厨房,为防火平日草房门上锁。厨房天井有几口装满水的大缸,以防火灾。另外有一口水井也在附近。&
&&&&西厢屋从南往北一长串有五六个小房间,管家和一般来客住宿那里。西厢屋前窄长的天井是花匠们制作各种花木盆景的地方,因此天井里搭的长条形石板架子上摆满了各种捆扎修剪得精巧美观的盆景花木,供各个厅堂摆放。
& & 六.吴氏住宅主要人物介绍&
& & 1.吴希彭的第一和第二夫人蒋氏和储氏&
&&&&蒋氏和储氏是我最敬爱和亲近的两位曾祖母,我习惯称她二老为老太太和大老奶。吴希彭为生儿子娶了四房夫人,严氏、姜氏是第三和第四夫人,严氏体质差,早于丈夫病逝,姜氏夫人年轻,丈夫故去后即到镇江另建新家,也在情理之中。&
&&&&我刚出生因母亲生病就由奶妈喂养,由蒋氏和储氏二位曾祖母抚育,直至成人。二位曾祖母爱我如心肝宝贝,我出生早产,体质很差,十分瘦弱,二位老人为我日夜操劳,付出了最大的精力换得我健康成长。&
&&&&我的老太太和大老奶善良、温柔、聪慧、贤德、知书达理,丈夫去世后二位老人一直和睦相处,相互照顾,情同姐妹。诺大的吴家有房产、地产和商号,二位老人主持家业,里外管理得井井有条,遇事协调,顾全大局,从不争执,用现代的话说,是两位&女强人&。两位老人从小就裹成的小脚,都是&三寸金莲&,但是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清晨她俩起得最早,从早到晚操持家务从不空闲,家里的管家和账房先生,每隔一两日向老太太报告家中收支情况,老太太脑子里就是一本账,一笔笔算得很是精细。她每日翻看折子(纸折叠成的小本子),随时提出疑问和处理意见。她们和吴希彭在世一样,每逢水灾、旱灾之年就减免田租房租,甚至还给予救济。二位曾祖母承继吴希彭乐善好施的美德,热心于慈善事业,每年都拿出大量钱粮捐助泰州孤儿院、养老院、受灾乡民和贫困寺庙。因此每到过年常有成群的孤儿、孤老来宅叩谢、拜年。二位老人信佛,每天晚上都是在大堂屋佛像前敬香念经拜佛,每月初一和月半还要一天吃素。我上小学时,老太太每天早上让佣人为我做早饭,然后从她装零钱的小皮箱内给我拿三分钱,让我课间买烧饼吃。当年泰州烧饼店用稻草烘烤的大炉烧饼,非常好吃。冬天老太太睡得较早,总是叫我帮她拽下套裤,这是过去老年人在棉裤外面又套上的一个没有裤腰只有两腿的紧包着的套裤,其实她自己也能慢慢脱下,只不过是想让心爱的重孙为自己服务一下,享受天伦之乐。睡前老人家常常给我讲很多吴家和外面的故事,我也很爱听。上小学之前我都跟老太太和大老奶睡一个床,冬天会用一个铜汤壶灌上热水睡前把被窝焐热。&
&&&&二位曾祖母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对待佣人视如自家亲人,从不训责,佣人生病了马上请医诊治,佣人的家人或孩子来了,同样茶饭招待,临走时还要赠钱赠衣。有孩子来了我也很高兴,常与他们一起玩耍。吴希彭从广州辞官回来带的管家和佣人,老太太都帮他们成家立业,赠予田房,对于孤寡老人,都让他们在吴宅养老送终。&
&&&&二位曾祖母对众多吴氏子孙每个人的生日、属相都记得很清楚,从无差误,生日当天不论本人是否在家,总要下寿面庆祝。&
&&&&二位曾祖母虽然对我十分疼爱,但是绝不溺爱娇惯,而是严格教育。我在四五岁时就开始认字、写字、学算术,刚上小学就让我回来汇告当天所学,时常检查和指教。小学高年级就让我放学后先到老师家中做功课,那时学校任课老师放学后开办家教收取学费,到吃晚饭时间才让我回家。在生活上也是严格要求,每次饭前要洗手,要等家人来齐才能动筷子,第一筷子只能先吃蔬菜,吃咸鸭蛋只能吃半个,狮子头也只能吃一个,不许剩饭,不许掉米粒。大圆桌吃饭长辈坐上首,小辈坐下首。早上起来和放学回家都必须&叫人&,即是向长辈问侯。总之,家规多且严。老太太是一家之主,在她的主持下,吴家可以说是生活上富有而不奢侈,丰足而不挥霍。&
&&&&我的大老奶是泰州老渔行农家渔民出生,她为人真诚朴实,勤劳慈祥,不计较个人得失,胸怀大度,与老太太共同主持吴家,非常默契和谐。老太太去世后她很快就挑起主持吴家的重担。我出生就受到大老奶的养育呵护,她待我胜过亲生母亲,一直为我亲手做衣做鞋。我有过错她从不打骂,而是耐心教导。我上小学懂事了,她常常谆谆教导我,要好好读书上进,家里的房产田地再多也不能依靠,长大了要凭自己的本事生活。我始终牢记大老奶的话,也这样去做,一切靠自己努力奋斗。&
& & 大老奶是我最可敬可亲的长辈,有几件事我永远不能忘怀:泰州解放了,新四军进城,急需要住房,让吴宅内所有住户三日内全部搬出,除自己生活必须品,所有家具不得带出。大老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且认真遵守规定,只带走自己房内的床、柜、桌椅等家具,吴宅的其它东西一点不带,我非常敬佩大老奶这种果断无私的精神。说实话,少年的我也是思想进步的,很乐意搬出,新四军要解放全中国,住吴宅大房子是理所应当的,大老奶和我都很拥护。还有一事,泰州解放了,要求老渔行制造大木船用于大军过江。蒋介石派了大批轰炸机对老渔行扔下了燃烧弹,大老奶娘家的亲戚一家不幸被炸弹击中。老人家义愤填膺,对蒋匪军恨之入骨,主动对被炸伤住院的乡亲给于照顾和捐助。老人家爱憎分明,申张正义的立场实在难能可贵!再有一事,就是抗美援朝时期,政府号召捐献飞机大炮,这时已经没有固定收入的大老奶,响应动员主动捐献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后来老人家一直勤俭节约,甚至又重新操起年轻时代纺麻线织鱼网的行当,贴补家用。
& & 2.我的父亲和姑母
&&&&他们是吴希彭最疼爱的亲孙儿和孙女,是吴家的希望。他们生在吴宅,吴希彭和两位夫人对其百般关心抚养照顾。他们就读于泰州有名的大浦小学,学前由吴希彭亲自调教,并请私塾先生教他们提前识字。在小学阶段,他们的成绩就名列前茅。吴希彭决定抓紧培养,小学毕业后就派人送他们到上海读书,每逢寒暑假才派人接回家。父亲、姑母学习一直优秀,都读到大学毕业,父亲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土木建筑系,姑母毕业于医科大学医药学系。&
&&&&父亲热爱泰州家乡,想为家乡建设作贡献。他曾和几位大学同学,来泰州开办了宏兴建筑公司,在泰州原城门口南侧建造了泰州第一座西式大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重新修建了吴氏住宅的一些厅堂,后来受聘又到上海,主持了上海多处著名建筑的设计。随后又响应号召,支援内地建设,到山西太原工作,担任主任高级工程师,主持设计建造了太原很多重大建筑工程,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建筑事业。上海解放前有些亲戚、同学邀请他去美国,他婉言拒绝,坚持留在祖国。泰州解放后,他就主动给泰州市政府致信,表示泰州凡属本人名下的房产,全部捐献给泰州市做公益所用。例如原泰州天绿街吴家一处栈房,就用于泰州早期的水龙局消防队了。父亲一直严格管教子女,要求他们自力更生,发奋图强。&
&&&&姑母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的大医院从事医药工作,姑父也在上海大学毕业,是中共地下党员,做上海与苏北地下党的通讯工作,姑母经常掩护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姑父母常一起回吴宅看望我的曾祖母,曾祖母很喜欢这位孙女婿,心里也猜想他是共产党人,但也不去戳穿这个秘密。&
&&&&我听曾祖母时常夸耀姑母,说她待人和蔼谦虚、朴实大方、聪敏好学,吴宅上上下下都很喜欢她。她从小就人缘极好,佣人们有事都愿意找&二小姐&诉说,也一定会得到她的耐心指点和帮助。解放后姑父母都调到北京,姑父在中直机关工作,就是现在的国家安全部。后来我也到北京工作,得到了姑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他们虽是国家的高级干部,但平易近人,清正廉洁。他们在数年前相继故去,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的事业。
& & 七、吴宅的几件大事
& & 1.老太太的八十大寿&
&&&&正日前几天家里就忙着筹备,所有厅堂都打扫干净,除家里&杂上&(在大厨房专门做名菜名点的男佣人)还从泰州几家最好的酒楼请来几位名厨师帮忙。从大门到大厅、穿堂、大堂屋,所有的平门全部敞开,张灯结彩,整个庭院被鲜花盆景布置得五彩缤纷,大厅至大堂屋的墙壁上挂满了晚辈和亲友送的红色绸缎的寿幛。上面贴着红纸,纸写着称呼和&万寿无疆&等字样。大堂屋正中挂上&麻姑上寿&的彩色绣画,一张八仙桌前系上红缎花桌围,上面摆放着高大的香炉烛台,点燃的大红蜡烛上有&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金字,香炉里点着特制的寿香。太师椅上也都铺上红绸绣花椅垫,另有两张八仙桌上面摆满了亲友送的寿礼,有圆蛋糕、棉白糖、寿面、寿桃(白面蒸制的,上面印上红花纹),上面有纸剪的寿字或是顶上插一枝小红绒的寿字花。寿礼太多,桌上堆不下,就在堂屋旁边放上一口大缸,把这些东西分别放在缸里,次日有些再回赠亲友或分散给别人。最有意思的是很多晚辈送给寿星老的绣花鞋,色彩绚丽,绣工精细,老太太是裹的小脚,鞋的尺寸非常小巧,显得非常漂亮可爱。&
&&&&八十大寿的前一天,家里就非常热闹了。晚上全家人先向老太太磕头拜寿,然后就是寿庆喜筵,美味佳肴摆满一桌,桌子中间放一个空碗,里面先放一个纸剪的寿字,每人在吃寿面之前,先用筷子夹少许寿面放入空碗,表达祝福,给老寿星&添寿&。&
&&&&八十大寿的正日,宾客满堂,吴宅的各个厅堂都摆满了寿庆喜筵,来祝寿的亲友中有许多是泰州的知名人士、商号老板等。每位客人临走时都要带走两双红筷和两只瓷碗,碗上印有寿桃图案或福寿字样。还有很多外人前来讨要寿碗,意思是要沾长寿之气。&
&&&&寿庆喜日大厨房的五口大锅和小厨房两口小锅全都用上,厨房天井也搭起了棚架,一派繁忙景象。热菜凉菜、山珍海味都做得色香俱佳,美味可口。&
&&&&生日当天下午还要请尼姑在小堂屋念经祝寿,然后要燃烧几个红纸扎的贴有彩色纸剪花的箱子和两个纸做的小人儿抬着箱子。箱子里面装满了由锡箔纸手工折叠而成的银元宝,箱子上还贴了写有姓名和寄存日期的封条,意思是生前寄存、生后使用。每年过小生日时也要请尼姑念经,烧化装满金银元宝的红纸箱,为生后结蓄钱财。&
&&&&我的大老奶早些时候过六十大寿时吴家也是这样的庆祝。&
& & 2.姑母的婚礼&
&&&&因为我父亲和姑母幼时丧母,在吴宅长大成人,又天资聪颖,勤奋上进,吴希彭和二位夫人对他们格外疼爱。当时老太太是一家之主,决定要为宝贝孙女隆重操办新式婚礼。我姑父是浙江人,姑父母专程从上海回到泰州吴宅,这样婆家、娘家都在吴家了。小堂屋的西侧房间是他们的新房,吴宅张灯结彩,大厅前挂上了两只大红灯笼,上面是金色双喜字。也有很多亲友送的红色绸缎喜幛挂在大厅大堂屋的木板墙壁上。大堂屋是婚礼举行的地方,堂屋正中挂上了大幅红缎帘子,上面有一个很大的金色双喜字。帘子前面摆有一张八仙桌,桌上高大的香烛台上点燃印有喜字的红烛和喜香。正值初夏,大堂屋的门扇都被卸下,屋中间并排摆放了两张铺有大红桌布的八仙桌,五只插满鲜花的花蓝放在桌上,花蓝前面放置了很多银制礼品,有银花瓶、银花蓝、雕花红木框中间镶嵌着刻字的银牌装饰品,上面的字有&百年和合&、&百头偕老&、&新婚燕尔&等。两侧还有几个大干果盘,有桂元、红枣、核桃、栗子、荔枝等。还有从上海带回来的喜糖。上午约十点家中喜庆喇叭和锣鼓吹响打起,厅堂前鞭炮齐放。此时专请的司仪高喊&婚礼开始&,这位司仪是姑母的老同学,泰州的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接着是新郎新娘向笑容满面的老太太、大老奶行礼,主婚人,证婚人,来宾一一讲话,接下来就是在东花厅、照厅、举行婚庆喜延,非常热闹。这一天姑父的朋友来得不少,姑父母格外对他们表示欢迎、感谢、敬酒。现在回首往事,这些客人都是苏北地区来的自己同志。
& & 3.老太太寿终正寝
& & 农历七月中旬的一天,八十五高龄的老太太清晨照样早起修剪荷花,搂酱油豆缸。勤劳一生的她中午感到胃部不适没有吃饭,下午三四点钟,她让佣人蒸了一个&白洋面馒头&,用白糖加泰州麻油蘸着吃。平日老太太吃什么都要想着我,于是让佣人找我过来,非要分一半让我吃,可没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关爱我这个重孙子了。晚上她没有吃晚饭,我第一个过来看她,我拉着她的手,她只是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家人闻讯都赶过来了,马上请大夫来诊治,却已无力回天了。当夜十点,老太没有一点痛苦,安祥地走了。我跪在她床前放声大哭,家人们也都跪下哭声一片。&
&&&&这里要提一下,几经沧桑,十七年后我又送走了我最敬重的曾祖母大老奶,老人家同样没有任何痛苦,在睡梦中安详故去了,大概是好人总有好报吧!&
&&&&吴宅的顶梁柱,最权威的老太太归天了,她穿了早已做好的寿衣。衣服很多,好象要七领五腰的衣裤,全身盖上红绸缎,停灵在床上,帐子推向里边。这一夜烧了很多纸钱,我是当时唯一在家的男性子孙,所以都由我跪着往火盆里烧纸钱。那时通讯交通都很不方便,要跑到邮政局去打电报。上海和外地的子孙们第二天、第三天才纷纷赶回来,而第三天晚上就要入殓了。老太太棺柩多年前就做好了,一直存放在吴家南面泰州大林桥堆放粮食的大库房里,棺材每年定期要油漆一次,已经不知油漆多少次了。盖棺之前,子孙们最后瞻仰遗容,都不许流泪。老太太像睡着了,身上穿着大红绣花蟒袍,头上戴的是凤冠霞帔,因为丈夫吴希彭在清朝为官,身为第一夫人理应这样穿戴。家人在棺材里放了很多陪葬用品,棺柩盖上后用钉子封上,棺柩停放在大堂屋中间长凳。屋里挂着白色幔帐,前后门都用白纸糊上,房门都换上白布门帘。屋内设好灵堂,供桌上摆着香炉烛台和各式供品,桌子用白布围着,前面摆着白色的拜垫,桌上供奉着老太太的大照片,七七四十九天要每日供饭、叩拜和焚烧纸钱。家人们都身着麻布或白布质地的孝服,我是重孙,需要头戴红帽身穿白色长袍。接下来有头七、二七直到六七都有祭奠活动,还有和尚、道士、尼姑分别在各厅堂诵经超度。记得有天晚上说要回煞,也就是老太太要回来看看,这天家人都要早回自己的房间不能出来。还有化家堂,就是用纸扎成很多房子,有堂屋、厅堂、厨房、厢房、车马等,和尚一边念经,子孙一边叩拜,同时焚化家堂。我印象最深的是五七跑灯、开吊、点主,把大堂屋与穿堂打通,天井都搭上透光的天棚,两边都是用白布捆缚的栏杆花样,厅堂挂着许多亲友送来的素色绸幛,需请来二三十人,让他们手里拿着小托盘,盘中点一盏小灯,盘前有一个绣素花的小帘子。在喇叭吹奏的哀乐声中,托小盘的人先在灵前鞠躬行礼,然后开始托着灯穿梭行进,先是慢速然后越走越快,中间还有转身跑出花样来。所有家人和来客都站立两旁观看,这样的跑灯祭礼大约要一个多小时。&
&&&&老太太的棺柩在家停放数月后才出殡安葬。&&&
&&&&当年吴希彭去世时曾举行 &大出丧&,很多百姓自发涌上街头送行,许多商铺摆设供桌出来路祭,一时轰动泰州。有亲睹当时盛况者曾在日泰州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及此事。&
&&&&老太太去世时也是大出丧,当时吴家的子孙后辈更多了,长长的送葬队伍从大门口一直蜿蜒到北边扬桥。队伍中有吹喇叭的鼓乐队,有边走边诵经的和尚、尼姑、道士,有放置老太太照片的轿子和纸人纸马。棺柩上盖着大幅彩色绣花的被子,送葬的亲友和家人穿戴孝服,男人步行,女眷和孩子乘坐人力车。送葬队伍从扬桥向西,转向南进彩衣街、坡子街、西仓大街最西头,这中间有很多家路祭,抬出摆上香烛的方桌,桌上有饭菜或茶点,他们跪拜叩头,吴家子孙也不住跪地答谢。送葬队伍到了西仓大街西头,就出城来到郊外,客人和其他的送葬人都掉转回去,只有吴氏家人把棺柩送至坟地安葬。吴氏祖坟在九里沟,老太太与吴希彭合葬一处。送葬的人返回进入家门之前先要跨过一个在大门外用柴草点燃的小火堆,才能进入大门,随后还要吃两片云片糕。
吴氏三兄弟与泰州文史专家黄炳煜教授寻访老宅
& & 八、过年过节&
&&&&童年时代在吴宅最喜欢过年。农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香喷喷的粥里有大米、糯米,还有红枣、花生米、小豆、栗子、白果、芋头丁、青菜叶,很是美味。这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接下来的活动有送灶、接灶,还要掸尘,就是用长长的竹竿,顶端捆绑上竹枝竹叶,掸去房上的尘土蛛网,家神柜上的锡器香炉烛台也被擦得锃光瓦亮。大厨房里热火朝天,家人们忙着蒸馒头、包子、糕团和做各种美味菜肴,蒸煮各种早就腌制好的咸肉咸鱼和风鸡。&
&&&&年三十晚上要先在小堂屋挂的各位祖宗画像前供奉饭菜,点红烛上香跪拜,然后一家人到大堂屋吃团圆饭。鞭炮声此起彼伏,饭菜中总少不了芹菜和芋头,曾祖母总要夹芹菜、芋头给我吃,并且说这样可以来年勤勤快快,遇到好人。桌上有两盘红烧鱼,有一盘不许吃,要留到明年,这叫年年有余。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个瓷碗打碎了,曾祖母丝毫没有责怪,马上说:岁岁平安!团圆饭后子孙们来给二位曾祖母磕头拜年,孩子们就能拿到红纸包的压岁钱,佣人们最后也一起给二位老人家磕头拜年,也都发给红包,奖励他们一年的辛苦劳作。夜晚每位主人的房间里,在床头灯柜上要点上一对红烛,只摆放两个锡质烛台,不设香炉,还有一个满满装着干果(红枣、栗子、桂元、荔枝、柿饼、核桃、花生、桔子、云片糕)的盘子,孩子拿到的装有压岁钱的红纸包也放在盘子里,这叫守岁。第二天才能吃,先吃两片云片糕,喻意步步高升,吃每样东西都有大吉大利的含意。初一到初五最热闹,亲友们都来拜年,孩子也可以拿到很多压岁钱。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唱凤凰、唱麒麟、跳财神,一般是五六个中青年农民敲锣打鼓,其中一人扛着一个用彩纸扎成的凤凰,走到一家大门或进入天井唱一段吉利词,主人就要给赏钱。我还记得其中一段唱词:&锣鼓一打响四方,我给贵府送凤凰,凤凰落在多宝地,财源茂盛达三江。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 咚咚锵(锣鼓声)。&&
&&&&正月初五财神日,大堂屋里摆上方桌,点燃香烛敬奉财神菩萨,同时燃放鞭炮,恭喜发财。厨房里在一个大长方红木盘里放上一个洗净烫过的大猪头,还有一条活鲤鱼,用红绳子将头尾捆成一个元宝形,并用红纸剪的发财花样放在大猪头和鱼身上,喻意大元宝捧上大方桌,以敬财神。到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年慢慢就算过去了。&
&&&&有很多过节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譬如五月端午,大人用雄黄在我面额中间写上一个&王&字,更小的时候还戴过彩色百索绳、虎头鞋。那时要在花瓶里插上菖蒲、艾草,还要用这种草泡的水洗澡。中午吃饭要有五红菜,即红苋菜、红萝卜、干咸菜红烧肉、红虾、红烧鱼等。八月十五中秋吃月饼敬月宫,九月重阳吃重阳糕,买来的重阳糕上面还插有三角形的小重阳旗。&
&&&&吴家还很重视在一些节日敬奉祖先。每年清明前要去上坟,祖坟上有石碑、石桌、石拜垫,祭拜的人带去饭菜供品,点燃香烛和焚烧装有纸锡箔叠成的银元宝的红纸口袋(称包子),给祖先跪拜磕头。吴宅在七月中旬和冬至时也要敬奉祖先,在方桌上摆好碗筷、酒和饭菜,点燃包子。总之,敬奉祖先对吴氏后人是非常重要的家事。&
&&&&吴氏住宅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对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眷恋的深情。吴氏住宅历尽沧桑,几经起落,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得以修旧复旧,重现辉煌,身为吴氏后人的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和感激。&
&&&&文中我尽力挖掘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希望为老宅的完整复原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但毕竟年代久远,难免差误和欠缺,恳请阅者指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先神台摆放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