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什么教的教堂?沈阳天主教堂的吗?为什么能看出这是一个沈阳天主教堂的教堂 有什么特点?

.( ) 教堂是天主教建筑的代表形式是哥特式建筑还是别的。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 ) 教堂是天主教建筑的代表形式是哥特式建筑还是别的。
被浏览43次
采纳率:46%
天主教教堂的代表建筑形式是哥特式和罗马式,这两种形式个具特色都可以算是天主教教堂的代表形式(现在的天主教教堂哥特式的较多,所以非要拿出一个代表的话,那就是哥特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罗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 天主教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亲自创立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天主教的英文是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拉丁文是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音译为,意译。因其中心在罗马,又称。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天主教统称基督教。天主教教徒信仰图
传说,基督教是由耶稣在创立的。早期基督教曾受到皇帝的残酷迫害和镇压。公元313年,罗马帝国西部皇帝罗马天主教~教皇本笃十六世在米兰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可与所有其它宗教同享自由,不受歧视。从此基督教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
1054年,东西两派基督教会分裂。自称正教,自称公教。大主教会及其教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至此乃正式确立。 中世纪时,天主教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天主教在欧洲部分国家丧失统治地位。为了对抗宗教的改革运动,维护自身的统一和权威,天主教罗马教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史称反宗教改革。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签订拉托兰条约,教皇拥有独立的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 1962年,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会议强调天主教要跟上时代,在教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外采取开放政策,主张与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们对话。会议之后,天主教在神学上打破了以往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禁锢,使神学出现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现象。 现在,全世界天主教有总主教区130个,教区628个,监牧区和代牧区129个,共有教徒10亿左右,占全球人口的17.5%。现任教皇为波兰人约翰·保罗二世,于1978年10月就任,是第266任教皇。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16世纪,天主教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度传入中国。  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传教士也陆续进入中国,天主教又发展起来。传教士在中国的土地上受他们本国政府的保护,到处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用各种方法传播,发展天主教。   从1840年到1949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天主教在中国虽然有了300万教徒,但教会领导权却一直在外国主教手里,中国天主教成了受外国势力支配的宗教。   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天主教成为中国宗教徒自办的事业,成立了天主教爱国宗教组织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
天主教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καθολικ??,意思为“普遍的、通用的”,因此也被翻译为“”。在,基督宗教的一些翻译名称造成了对天主教和新教的误解,“基督教”翻译自英文的“Christianity”,指一切相信救主的信仰,包括天主教、和等;而在中国,“基督教”则一般是指英文的“Protestantism”,更确切的翻译是“新教”,是1517年由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基督宗教教派。为了避免误解和混淆,本词条避免使用“基督教”一词,而使用“基督宗教”表示英文中的“Christianity”,“新教”或者“基督新教”表示英文中的“Protestantism”。天主教公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罗马天主教分离出去。天主教会一度称之为“抗议宗”、“”、“誓反教”等,直到1962年-1965年梵帝冈第二次会议(简称“梵二”)后才慢慢改变这些称呼,乃称之为会离的兄弟教会,即是基督新教或新教,也就是在中文中所称的“基督教”。国际上称天主教为“”,称新兴的教会为“基督新教、新教”,中国却称新兴的教会为“基督教”,以致为数不少不明历史的中国的基督新教徒与中国的教外人士都误认为,天主教是从出去:先有基督新教(中国称的基督教),后才有天主教。殊不知,天主教是罗马天主教,由耶稣基督亲自创立的,乃建基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犹太教,因此,继承犹太教的一神观念和旧约圣经。而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即是国际上所称的基督新教,是在耶稣诞生后第1517年才由国际上所称之为基督教的罗马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会。 公元1517年前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基督新教,而是罗马天主教。因为马丁路德神父所创办的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还没有诞生。公元1517年后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天主教,而是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因为马丁路德神父所创办的基督新教已诞生了。 梵帝冈第二次会议所称的基督宗教,并不是专指基督新教,而是指所有信仰耶稣基督的教会。
天主教天主教会的组织形式严格集中。它重视教阶制,教阶制分为神职教阶和治权教阶。神职教阶有:、和。治权教阶有教皇、宗主教、牧首主教、省区大主教、都主教、大主教、教区主教等,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由枢机主教构成的选举产生,枢机团也是教皇的主要咨询机构。天主教严格规定神职人员不得结婚,与俗人有明显界限。修会由信徒组成,修士须发安贫、守贞、服从三愿,并过集体生活。除教皇之外,公会议也具有至高权威。公会议由教皇主持召开,代表为世界各地区的主教。重要修会、修院领导人及著名神学家、教会法专家也常应邀参加。12世纪至今,天主教已召开过13次公会议。天主教第一部完整的教会法令是12世纪中叶的。16世纪时,问世,20世纪初又修改简编为,1983年,又颁布了更为简明的新《天主教会法典》。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并尊玛丽亚为圣母。教义统一,基本教义信条有天主存在;天主永恒、无限、全知、全能、全善,他创造世界和人类,并赏善罚恶;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圣子受难,复活升天,末日审判等。天主教认为教会为基督所创,乃基督之身,人只有通过教会才能获得拯救。早期天主教主要根据亚历山大派神学及奥古斯丁神学解释教义,13世纪后,的神学体系逐步成为官方神学。20世纪后,、超性托马斯主义也被用来论证天主教的信仰和教义。天主教把耶稣的诞生、死亡、复活、升天、圣母的升天都定为节日,记于专门的教历之上,每逢这些节日要举行的弥撒为主的仪式。又设有圣洗、坚振、圣体、终傅、告解、神品、婚配七项圣事。
天主所启示的一切主要记载在中,它叙述天人交往的历史,揭示天主对人的计划;是要人与天主共融,分享祂的幸福。不幸,由于原祖违命,而失去天主预许的永福,但天主由于仁爱无量,又派遣救主拯救人类,使人能重获永生。 天主教天主启示的主要信理:1、“启示”的宗教天主教对神的观念,最先见于的创世纪中记载,神(天主)是独一无二的,先宇宙万物而自有,宇宙万物是神从无中生有、所造化而存在。人是神按照自己的肖像所造,除造了肉身生命之外,并特别赋予灵魂。人虽然肖似神,但他是受造物,对神的认知和真理,必须仰赖神的启示,不能单从人的的心,悟道而得。这是天主教与其它泛神论宗教,有别的地方。 2、三位一体的天主启示中最为基本者,天地之间只有一个真神,称之为天主,但一个天主内具有三位,神学上称为“三位一体”。新约的四部福音中,耶稣基督说自己是受圣父所派遣的子,降凡拯救世人,并行神迹证明他的神性,升天以前,预言将派遣圣神降来,圣化信友之精神生命。可知神有三位。但神只有一个,经初期教会教父的诠释,确定神是三位原属一体。三位的分别是形上的,是位格的。“三位一体”的奥理,揭露了神的奥秘,也显示神人之间的深度关系,人是神所造生,救赎和圣化的万物之灵。 3、人的原罪原罪是有关人生在世界上处境之启示。按旧约记述,人类始祖亚当和于受造之时,除具有人性,还分享天主的超性生命,能直接与天主沟通。生活在乐园中无忧无愁。后来亚当和厄娃背叛天主,失去乐园,失去与天主共融的幸福,也造成后来人类普遍与天主隔离之处境,失落超性的生命,就是“原罪”。原罪是人们生来就有,就缺少超性生命与后天的缺失(罪)不同。后天缺失可因教化而受到纠正,先天的原罪,所丧失的是超性生命,失去人生的终向,必须由天主的主动赦免。这就是圣子耶稣降凡成人,救赎我们的道理。凡信耶稣接受洗礼的人,重新与天主和好,死后得享永生永福。 4、耶稣是救世者和导师耶稣是天主圣子,降生到世界上来,为把人类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他是天主能赦人罪,他又是人,承担世罪,受苦受难,实践博爱。耶稣具有救世者和人类导师的双重身份。他把天主的真理和爱,完全启示给人,引人走上永生之路。人必须接受耶稣的赦罪(受洗),和实践他的训示(行善),才能得救(分享神的超性生命)。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借着他,人才能与天主重归和好,回归天父的家。有关耶稣的言行,记载于新约圣经的四部福音中。 5、信徒入门的洗体(圣事)天主教 耶稣基督的救恩遍及古今中外的整个人类,如果人不肯接受他的信仰,就不能得祂的救世赦罪的恩典。因此,人从明白基督的道理,承认自己的过失,革心悔改,领受赦罪的洗礼,成为信徒,才能实际得到基督的救恩。洗礼是天主教的一件圣事,领洗以后,人获得超性的生命,成为天主圣父的子女,天主圣子的弟兄姐妹,由此,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人生活得更有意义。众人成为基督内的兄弟姐妹,必然能敬主爱人,促成普世人类的平等、自由、博爱。 6、神圣的团体“教会”教会是基督徒的信仰团体。“圣事”是教会的制度,有其神圣的起源,是信友们共同遵守的,并且藉此以分享彼此的信仰经验,天主教的信仰不只是人与天主之间的事,个人信仰之确实性,也需要信友团体的共同作证。如:圣经是天主的圣言,借着启示而经人手书写而成,这事实必须经过初期信友团体的共同承认才能成立。“圣事”是神与人之间的沟通方法,由耶稣基督所建立,为初期信友团体所共同遵守。当年,耶稣召集十二门徒,成为一个见证团体,也是建立教会的伊始。&&&&&&&&&&&&&&&&&&&&&&&&&&&&&&&&&&&&&&&&&&&&&&&&&&&&&&&&&&&&&&&&&&&&&&&&&7、恭敬圣母信仰耶稣的人,对耶稣生活和传教的地方,尊之为圣地。那么对亲生养育耶稣的母亲,最后又把死在子尸体抱在怀中的母亲,怎能不表尊敬。耶稣救世的事业里,没有比圣母玛利亚更直接参与的人。天主教的恭敬圣母,与钦崇唯一的神一天主,绝对有区别的。圣母玛利亚是天主最宠爱的,我们向她的祈祷是请她为我们转求天主的恩佑。
天主教的经典——《圣经》和典籍 天主教1、圣经——是天主教信仰基础。分旧约与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共四十六卷,分法律书,历史书,智能书,先知书四大类。全书的写成,经公元前一千二百年至前一百年左右,逐渐汇为一集,为耶稣诞生前的作品。新约其二十七卷,分四福音,使徒行传,使徒书信,默示录四大类。全书的写成是公元初世纪使徒时代的作品。& 2、 典籍——是天主教会一脉相传,宣导教义、礼仪、灵修、法典、信条等。如教会历届大公会议的宪章、法令、宣言、历代权威当局的文献、教父文集、教宗通论、文告、神学家的名著等。 天主教的仪规——礼仪和诫命1. 礼仪是天人交往的途径,不是普通所谓的仪式。的行为也可以说 是耶稣执行他作天人桥梁的职务,他借着外表的仪式来沟通天人之间的关系。a、他领导人们祭献,赞美敬拜天主。b、他也给人带来天主的恩宠,使人圣化。所以在每次举行礼仪时,耶稣必然临在。 天主教的礼仪,包括七件圣事,弥撒圣祭,团体祈祷等。 A. 七件圣事是耶稣所建立的圣礼,也可以说是他通过教会行使这些外在的礼仪,继续圣化人们,引领世人与天父合一的活动。人因着”洗礼”,得到耶稣的救赎,而分享天主超性的生命,成为天父的子女。借着”坚振”,巩固信仰生活,使人更有勇气为福音作证。领受”圣体”,此神粮使超性生命得以和滋养。借着”告解”,吾人可重获因犯罪而失落的超性生命,维护与天主的和好。”圣秩”祝圣有志效法耶稣的男性青年,担任教会司祭职务,为整个教会服务。”婚配”是男女的天作之合,是人们分享天主造化功能创造人类新生命。”傅油”则使病患或垂死的人,灵魂肉身坚强,坚定其对永生的信仰。&&以上就是“圣洗 ”、“坚振”、“圣体”、“告解”、“圣秩”、“婚配”和“傅油”七件圣事。 B. 弥撒祭礼祭礼有两层意义。一是纪念以牺牲自己的生命,甘愿被钉在上,献给圣父为给全人类补赎罪过。二是纪念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把自己的身体,作为门徒的灵魂食粮,愿天天和他们在一起,所以,弥撒就是重行耶稣的救世事迹,表达信友的基本信仰。它是天主教的中心礼仪,信友有义务在星期天(主日)参加弥撒。圣事和弥撒虽然是公共的敬神礼仪,有很多人参加。不过,圣事的施行对象为某些特定的个人,而非全体,而且有的圣事只能领一次。弥撒祭礼则是为全体教友而举行的。3、&诫命诫命是天主启示的,教导人如何走真理和生命的道路。共有十条,是旧约梅瑟时代,天主所颁布的叫做“天主十诫”。教会也规定信友必须 予以遵守。十诫的条文:一钦崇一天主万有之上,二勿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三守瞻礼主日,四孝敬父母,五勿杀人,六勿行邪淫,七勿偷盗,八勿妄证,九勿愿他人妻,十勿贪他人。综合以上条文,可分为二,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以及爱人如己。传教的时候,在山中圣训中指出爱人和爱天主是分不开的,受天主是爱人的根据。他说爱的诫命只有一条,“你要全心、全灵、全力爱天主,并爱人如己。” 除天主十诫以外,教会为善尽其导师的职责,订定了一些法规,称为“天主教法典 ” 。天主教
天主教教宗
现任教宗方济各与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
天主教教宗(教皇),为天主教会最高领袖。梵蒂冈元首,已延续266任,首任教宗为耶稣十二门徒之首圣伯多禄。当选后终身任职,不可罢免。
教宗领导的天主教会是世界上信众最庞大的宗教教派,从罗马帝国开始以致影响欧洲及世界文明发展至今,又因其驻地在罗马,所以又称罗马教宗。教宗其完整头衔为:“罗马主教、耶稣基督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冈城邦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
十字架:源于拉丁文Crux,意为“叉子”。耶稣受难的刑具,由两根木料相交叉而成,形状近于汉字“十”,故汉译作“十字架”。天主教相信,耶稣为救赎人类,被钉十字架而死,故尊十字架为信仰的标记。教会以十字架为神圣的记号——圣号。信教人在行各种神功,如进堂、出堂、祈祷前后和饭前饭后、睡觉前起床后以及遇险、受诱惑时都要划十字。十字架在教会的各种场所、信徒家中以及在教会组织的标志、礼仪用品、圣书圣物上随处可见。十字架的式样很多,最常见的有竖长横短的拉丁字架及正十字形的希腊十字架。
苦像:凡带有耶稣被钉雕像的十字架称为“苦像”。在苦像上端十字架竖木上有一个牌子,牌上有“INRI”四个字母,这是拉丁文Iesus&Nazarenus&Rex&Iudaeorum的缩写,意思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根据《若望福音》记载,耶稣被判钉十字架时,比拉多写了一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若19:19)这在当时是耶稣的罪状牌,以后,教会认为这牌子上的话实际说明了耶稣的真正身份。教会举行弥撒时,在教堂“弥撒间”或祭台上,必须有苦像,以表明弥撒圣祭是耶稣加尔瓦略山十字架祭献的重演。在圣周五“主受难节”的礼仪中,教友们朝拜十字架时都要“亲苦像”;平常信友们也有“亲苦像”的热心习惯。
圣号:除十架被称为“圣号”外,天主教的“圣号”还有两种,一种是“JHS”与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组合,另一种是“X”与“P”的组合。在“JHS”中间加一个“拉丁十字架”:“JHS”是拉丁文“Jesus(耶稣)Hominum(人类的)Salvator(救主)”的缩写;十字架表示耶稣死于十字架上救赎了人类。在X上加P:它代表“基督”,是希腊文“基督”一词开头的两个字母,也可以译成Paxchristus,即“在基督内平安”。这两种“圣号”在教堂门上、礼仪服饰、经本及祝圣用的大面饼上都可以看到。
A和Ω:希腊文字母首、末二字,念作“阿尔法”、“敖默加”,意为“元始”和“终末”。圣经《默示录》第一章8节:“我是‘阿尔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将来永在的全能者天主这样说。”因此,教会用A和Ω表示天主是万物的根源与归宿。
鱼:在天主教的艺术中,经常用“鱼”代表基督。这个标志源于希腊文“鱼”一词是希腊文“耶稣、基督、天主、儿子、救世主”五个词的缩写,其中I代表耶稣、x代表基督、Θ代表天主、γ代表儿子、∑代表救世主。因而,从教会早期便以“鱼”象征基督。
羔羊:圣经上提及“羔羊”的次数非常多。所谓羔羊是指不超过一年的小羊,其肉可食。(肋7:23)旧约中几时提到羔羊,常有两种意义:或是用来作为祭品,或是用来象征喜乐、驯服及无瑕等美德。作为祭品用的羔羊,至少应在出生八天后,(肋22:27)都应是公的,早晚各献一只,(出29:38—42)安息日则双倍;(户28:9等)其次在每月月朔、逾越节、初熟节、新年等,都应向上主奉献羔羊。羔羊是喜乐的象征,(智19:9)以民的象征。(耶51:40)良善的耶肋米亚先知、(耶11:19)受&虐待的默西亚、(依53:7)得救的以民、(依40:11)皆比作羔羊。羔羊的驯服与豺狼的凶悍相对,(德13:21)但羔羊与豺狼的共处,却是默西亚时代太平幸福的象征。(依11:6)羔羊在新约中特别用于耶稣身上,他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l:29)他甘心接受了苦难,为救赎人类。(宗8:32,伯前1:19)羔羊一词在《默示录》中用了28次之多,大多是指耶稣的得胜及完善无缺。所以,教会用羔羊象征基督及他的良善服从、牺牲奉献。
鸽子:代表天主圣神。《路加福音》第3章2l一22节记载耶稣受洗:“当他正在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形体,象鸽子一样降在他上面。”所以,教会常用鸽子表示天主圣神。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洪水灭世后,诺厄从方舟中放出鸽子观测天候;鸽子衔着一枝青绿的橄榄枝回来,告诉诺厄全家大地已恢复了平静。因而,鸽子也象征和平与平安。
耶稣圣心:耶稣圣心曾向圣女玛加利大显现,表达他对人类的爱。圣心上的火焰,表示耶稣圣心爱火炎炎,如同烈窑;圣心上的十字架,是耶稣爱世人的大凭据,他为爱人而受苦受难死于十字架上,舍了性命;茨冠围绕圣心,表示耶稣圣心为人类所受的苦辱与伤痛;圣心上的伤痕,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一个兵士用长枪所刺,(若19:34)他为救赎人类而流尽了最后一滴宝血。耶稣圣心流露着对人类无限的恩爱,是人类救恩的泉源。
麦穗与葡萄:代表圣体圣血。福音书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祝圣麦面饼和葡萄酒为他的圣体圣血,给门徒们吃、喝.并要求门徒们如此做,为纪念他。以后教会举行弥撒常以麦面饼和葡萄酒做为成圣体圣血的材料,因而用麦穗和葡萄来象征奉献、祭品和圣体圣事。
饼与杯:代表圣体圣血及祭献。教会举行弥撒圣祭时,根据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所做的,用麦面饼成圣体,用盛有葡萄酒的杯成圣血,这样,饼与杯便成了耶稣圣体圣血与感恩祭献的象征。
圣母的标记:在许多教堂或圣母像前,常会看到一个记号,由拉丁文字母A和M组合而成,它是拉丁文“圣母经”第一句“AveMaria”的缩写,意思是“万福玛利亚”,教会以此作为圣母的标记。
圣牌:是用金属、有机玻璃或其它工艺材料制成的徽章,上面有耶稣、圣母、圣人圣女的肖像或表示信仰的标志图案,经神父祝福后,称为“圣牌”。教友们将圣牌悬挂&在颈项下,或佩戴在衣服上,以表示纪念、敬礼耶稣或圣者,并为信仰作证。
天主教于唐朝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汗八里建立中国第一个主教牧区,时称“也里可温教”。天主教会在元朝时,曾由方济会会士孟高维诺来华,任北京总主教,不过未能融入汉人社会。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至明朝中叶,开始有天主教传教士到达中国。明朝末年(1582年),隶属于耶稣会的利玛窦成功进入中国传教并获得明朝皇帝信任,此次定名为“天主教”,后因教宗克雷芒十一世与清朝康熙皇帝发生“礼仪之争”被禁。及后雍正亦推行“禁教”政策。鸦片战争前后,更多传教士也陆续进入中国,天主教又发展起来。
辛亥革命后,教会采取了天主教“中国化”的措施。1922年教宗比约十一世派遣刚恒毅为教廷驻华专使。1926年教廷首次任命六位中国籍主教。1946年教廷宣布在中国建立圣统制,全国设137个教区,分属20个总主教区,辖教友300余万。到1949年,天主教在中国已经有了300万教徒。
中共建政后,中国天主教会仍然与教宗共融。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日向中国天主教徒发一封名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的牧函,牧函中坚持教廷才有权任命主教,但在提名主教的名单上教廷可以和中国内地能够达成协议;此外,他促请中国政府给予信徒宗教自由,并期望能够和北京政府重新建立外交关系。教廷随牧函附有一份声明,声明中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表示完全愿意同民事当局展开平静而建设性的对话,最终找到解决有关公教团体的各种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我们所期盼的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
中国大陆天主教会
在中国大陆的天主教教友人数,预估约有1500万人。华人世界的天主教皆为拉丁礼的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大陆上是以教区的形式来管理的,每个教区有一个主教,有些教区还有助理主教。培养一个教会的神职人员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往往会呆在专门的修院中进行学习生活,如比较出名的佘山修道院,还有人数最多的河北天主教修道院等等。一般需要学两年的哲学,四年的神学,学期已满后就待在教区服务。通过了考察阶段,他们就会晋升为执事(通俗的叫做六品),然后再成为神父(就是七品)。
天主教中分为七个品,而七品是最圆满的,也就是说主教和神父都是七品,他们在神权方面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香港与澳门地区天主教会
香港与澳门地区的教会,因为曾经历外国统治,故与中国大陆发展出不同的风貌。天主教香港教区在一国两制下,仍受罗马教廷的领导,而非爱国会。天主教香港教区现任主教为汤汉主教(BishopTong,HonJohn)。天主教澳门教区和天主教香港教区的情况一样无变,但在回归前归属葡萄牙的总教区。天主教澳门教区现任主教为黎鸿升及荣休主教林家骏。
台湾天主教会
天主教传入台湾,始于西班牙殖民台湾北部,至郑成功家族统治台湾中断,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再度传入台湾。在日据时代,台湾的教会体制逐渐完备。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从中国大陆带来大量的天主教信徒及神职人员,在1952年由传教区改制为从属于罗马教廷的圣统制度。
台湾的天主教会分为七个教区,以及教廷直辖的金马宗座署理区,共十七位主教(包含全球仅有的两位华人枢机主教之一的单国玺),并设有一主教团(台湾地区主教团)。此外还有神父近七百人,修女一千二百人左右,分布在八百个教堂及其他教会机构。
台湾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约30万人左右,虽然仅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天主教团体在台湾的社会服务、医疗与文教等方面的贡献上,有相当高的影响力。
天主教与新教的区别
1.在成义得救的大事上,新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外,其他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不需要行善功。天主教却按基督的教诲,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功。
2.&在天主三位一体的基本教义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新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惟一神派和耶和华见证人派则予以否认,他们只信有一个天主,不信一个天主有三位:父、子和圣神。关於耶稣所立的七件圣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新教除圣公会外,其他教派只奉行圣洗圣事。对圣体圣事,他们则称之为圣餐,只举行耶稣在最后晚餐成圣体圣血时所举行的礼仪,以资纪念,但并不相信饼酒於祝圣后即已变成耶稣的体血。对其他圣事,如坚振、弥撒圣祭、告解、病人傅油〔终傅〕、圣秩、婚配等圣事都予以删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郑重声明,不许离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谨守不渝。新教各教派却准许离婚。
3.&关於教义来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传授,教义的来源有二,即圣经和圣传,称为信德宝库。天主教自宗徒时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宝库。新教各教派却只承认圣经为教义惟一根源,对圣传却拒不接受。
4.&关於圣经的卷数目录,天主教的圣经共计七十三卷,其中旧约四十六卷,新约廿七卷。新教的圣经却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约廿七卷,旧约却只有三十九卷,因为他们把旧约中希腊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智慧篇、德训篇、玛加伯上及玛加伯下七卷予以删除,不承认这七卷为圣经。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有客观的正确真意,为此在解释上有应守的客观标准,个人不能主观的自由解释,以防圣经原意变质,犹如国家的宪法不能由每个国民自由解释一样。天主教对此标准,非常尊重谨守;新教各教派却拒不接受,主张每个教徒都可自由解释圣经。倘若两人的解释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谐时,他们认为双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每人都可按看自己的解释去了解圣经。就因如此,新教内才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是。
5.&关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礼,天主教非常注重礼仪生活,俾能促进天人感应,为此每主日为教友举献弥撒圣祭,每年复活节前举行圣周特别典礼;为敬拜望体,常年内屡次举行圣时及圣礼降福;为恭敬耶稣圣心,每月举行首星期五敬礼;为丧葬举行追悼礼仪等。这些礼仪能激发参礼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体认到天人感应之亲切,加强信仰生活。新教各教派却不重视礼仪生活,即在主日礼拜中也只有读经、讲道、唱圣诗而已,其它礼仪生活,则付诸阙如。
6.&在信仰内容及教务行政上,世界各国天主教会信奉同一教义,遵守同一诫命,领受同一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参与同一祭祀天主的弥撒典礼,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罗马教宗的领导下,向普世万民宣扬基督福音,引导他们归信天主,获得基督的救赎大恩。新教各教派则不然,在教义及圣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务行政上更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7.&对耶稣基督的母亲玛利亚,天主教予以适当的敬礼,第一,因为她是耶稣的母亲,她养育了耶稣,当耶稣代人赎罪受苦受难时,她在精神上分担了耶稣的痛苦。耶稣基督都很敬爱她,我们作基督信徒的,对她也该予以尊敬。第二,因为圣母玛利亚拥有许多美德,如服从天主、谦卑自下、忍耐宽仁、慈善助人等,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值得我们效法敬重。不过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与恭敬天主和救主基督不同,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并不认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成基督一样、能降福免祸,只认为她是我们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稣基督前说话有力量,她能为我们转求、为我们求得天主的丰富恩宠,加强我们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诚的事奉天主和救主基督。新教各教派并不恭敬圣母玛利亚,他们认为圣母玛利亚与其她一般妇女一样,为什么不敬拜耶稣的养父约瑟呢?约瑟同样养育了耶稣啊。所以,马利亚是人,她敬畏神,是神喜悦的女子,但不可崇拜她。
8.&关於供奉圣像之事,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圣像,比如耶稣苦像、耶稣圣心像、圣母及其他圣人圣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礼;其目的非为引人尊敬该像本身,乃为助人引发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稣苦像,内心就会想起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赎罪之大恩;目睹耶稣圣心像,就会想起耶稣圣心爱人之深;目睹圣母像,就会想起圣母的慈悲为怀。天主教供奉圣像,犹如我们供奉父母的照相一样,供奉父母照相之目的,乃为赌像思亲,天主教供奉圣像之目的也是如此。新教各教派反对供奉圣像,认为是崇拜偶像,罪恶行为;不过他们却把十字架供奉在他们的教堂顶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认为是偶像崇拜,这种矛盾作风,令人莫解。
9.&关於祭祖之事,天主教过农历新年时,遵照中国传统礼俗举行祭祖典礼,因为按先哲立礼之本意,祭祖乃为提倡孝道,发扬祖先遗留美德,以达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目的。这与天主十诫第四诫颇相符合,故在中国人中传扬基督福音也有助益。新教各教派反对举行祭祖典礼,认为在祖先牌位前举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罪恶行为。
10.&关於创造宇宙万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称,天主教方面,当明朝末年利玛窦神父刚到中国传教时,曾用中国经书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右,以后改用「天主」之名。新教方面则用「上帝」之名,也用「神」之名称。关於天主三位一体中之第三位,天主教从圣经原文译为「圣神」,新教方面则译为「圣灵」。圣经上有许多人名或地名,由於音译之故,天主教与新教所译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颇多,兹略举数则:地名方面,耶稣诞生之地,天主教译为白冷,新教则译为伯利恒。耶稣成长之家乡,天主教译为纳匝肋,新教则译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稣的宗徒如伯多禄、保禄、玛窦、马尔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译者;新教方面则按英文译为彼得、保罗、马太、马可及约翰。其他不同译名尚多,兹不多赘。
11.天主教承认作为教会信的三大宝库的:圣经、圣传、教会训导。而新教只信奉圣经(少七卷),不承认圣传。
天主教与东正教区别&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帝国在政治、社会、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基督教,在其形成初期,就逐渐分成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派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语派,东西两派为教会最高权力和教义等问题长期争论,终至1054年由色路拉里乌斯分裂而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希腊正教)。东派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西派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
在教义方面,东正教(希腊正教)主张圣神只来自圣父,天主教则主张圣神来自圣父和圣子。东正教(没有关于“天堂”和“地狱”之间存在“炼狱”的说法,而天主教声称两者之间有炼狱。东正教否认贞女玛利亚童贞受孕及其肉体升天的教理,而天主教承认。东正教不承认罗马教宗为普世教会首脑,只承认他的主教和“西部教会牧首”的职位,而天主教教宗自称是全世界教会的领袖。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不同的中心,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在神学方面,东正教没有什么革新和发展,较保守、缺乏活力,天主教则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在世界许多地区开展的活动较有生气,主张社会开放、自由、平等,提出诸多进步神学,像解放神学、妇女神学、大众神学等。
在礼仪方面,东正教教士衣着与天主教教士不同,东正教主教头戴圆顶帽,身穿银白色或黑色神袍,胸挂圣像,手持令牌,而天主教主教头戴桃形尖顶帽,身穿特制黄色神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举行仪式时,东正教除了可使用希腊语外,还可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天主教则在长时期内只使用拉丁语(天主教在梵二之后,允准用本地方言),但有些天主教教会也可以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唱圣歌时,东正教唱诗班没有风琴伴奏,而天主教唱诗班则有;祈祷时,东正教徒用三个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右向左画十字,而天主教徒用整个手掌在胸前自上向下,自左向右画十字;受洗时,东正教采用浸水式,天主教则采用注水式。东正教主张婴儿受洗后就有资格领圣体,天主教则持反对意见。东正教的坚振礼在小孩﹝七岁前﹞受洗不久举行,天主教的坚振礼在小孩长到七岁到八岁时进行;举行圣餐礼时,东正教使用发酵面包和酒,天主教使用无酵面包,并规定,只有神职人员才能使用面包和酒,一般教徒只能使用面包;礼拜时,东正教堂里不摆坐椅,参加者只能站立,而天主教堂里放有成排的长板凳,供祈祷者跪坐;忏悔时,东正教规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可站、可跪,天主教则规定,教徒在神父面前只能跪着;东正教允许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职人员结婚,在婚姻问题上比较自由,而天主教则很严格,一切神职人员都不得结婚,强调独身主义和禁欲主义。
在节日方面,东正教的一些大节日与天主教的大至相同,只是称谓不同。在神品方面,天主教分裂后,东正教会实行牧首制,牧首制确立后,神品分黑白两种:黑神品有修士、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祭司、修士大祭司、主教、大主教、督主教﹝牧首派驻国外教区代表﹞、都主教、牧首;白神品有诵经士、副辅祭、辅祭、大辅祭、司祭、大司祭、司祭长等,天主教会神品分为七品:司门员﹝一品﹞、诵经员﹝二品﹞、驱魔员﹝三品﹞、襄礼员﹝四品﹞、副助祭﹝五品﹞、助祭﹝六品﹞和主教﹝七品﹞。罗马教廷制进一步发展后,主教品位又分为教宗、枢机主教﹝红衣主教﹞、宗主教、
红衣主教服饰
大主教和一般主教。
在教历方面,东正教使用儒略历法,是公历的前身,即旧历。罗马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对旧历进行改革,于1582年公布新历法,称格列历法,自那时起天主教就用此历法。此历法被多数国家使用,被公认为公历。
在教堂方面,东正教教堂的建筑式采用拜占庭式,或斯拉夫式。天主教教堂采用罗马式或哥德式。而其内布置也各有不同,东正教堂圣坛中央挂有圣像,四周则挂圣徒画像,而天主教堂圣坛中央放置十字架,圣坛两旁挂耶稣画像和圣母玛利亚画像,周围墙上挂十四幅耶稣受难画像。
在哲学方面,东正教哲学主张天主和世界的统一、天主和人类和谐性、神性与人性结合、神学与哲学合一,反对理性,提倡神秘主义,通过神秘主义,使人吸取神的智能,强调救世主如何变成有血有肉的躯体和如何降临于人世的奥秘;天主教哲学主张理性,强调天主的启示和人类的理性是一致的,反对神秘主义。东正教哲学提倡用神学和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建立真正的基督文明,贬低天主教,认为天主教不能发扬基督的博爱和自我牺牲精神,指责天主教把天主和人类分离开来,因而不能建立真正的基督文明。在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关系上,天主教权力集中于教宗身上,教权至上,确立大主教会及其教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东正教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西方教会人士和历史学家称这种体制为“国王兼教宗制度”,即皇帝是教会首脑,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及重要的主教都由皇帝来任命;皇帝拥有“至尊权”,可以解释圣经和教义、颁布宗教信条、任免高级教职人员、主持召开各类宗教大会、仲裁教会内部争端。天主教和东正教有很多的不同点但,但也存在相同点。他们都由基督教分化,都是继承和发展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在节日方面大至相同,只是称谓不同。他们对宗教理论、教会司法权、神职人员的任命等方面都能相当独立的行使自己的权力。
天主教国家
天主教国家是指大多数国民为天主教徒或天主教为国内第一大宗教的国家。广泛分布在西欧、拉丁美洲、太平洋国家和非洲南部等地。天主教国家数量众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塞舌尔等国都是天主教国家。
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其中,捷克和匈牙利两国国内的新教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新教徒人口比例为30%,匈牙利为25%左右。
基督教(新教)占主导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国内的天主教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新西兰(18%)和英国(10%)的比例也较高。
基督徒所占比例
天主教和新教势力相当的国家: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
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其中,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以东仪天主教(其基本教义、仪式、体制都是东正教特征的,但承认天主教的教宗为其在世的教会元首)人口居多。而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国内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别占到30%和10%。这主要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500年统治的结果所致。
天主教的成义观&
天主教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不但靠信德,而且也要行实这信德,即是信德要结出善工。基督新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在1534年正式脱离罗马)、信义宗外,其他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并不需要善工;可喜的是,在日,天主教与信义宗在德国奥斯堡正式签署《成义教理联合声明》。
公元前1250年,上主雅威把若瑟家族从为奴之地--埃及领出来,在西乃山脉的曷肋布山与天主订立盟约--西乃盟约(思高版圣经P81-108)。此盟约是神人之间互立的权利与义务的盟约--双方性,是天主自我起始率先的行动(德国方济会士傅和德神父着《旧约的背景》P325厄罗兴典有条件的信仰盟约),要求以民作出回应--服从天主的法律和举行宗教崇拜。从旷野时期(申、主前1250年-前1200年)经过定居圣地时期(苏、民)到南北的合分与流亡巴比伦的充军期(撒上下、列上下)共700多年(到前561年止),此其间凡遵守法律的,则蒙祝福;弃守法律的,则受惩罚(列下二十五27-30,《旧约的背景》P6)。此时期,以民却误解了此有条件的信仰真谛,其错误观念中认为获取天主的爱就是成就所换挣。更遗憾的是在宗教改革时代,强人路德最终还是爬到另一个无可救挽的极端--只“信”足够了,而拒绝一切功行的价值。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而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雅二14)
天主国的救恩不是论功行赏的,而是与天主建立位际关系。打破论功行赏观念在福音中是屡见不鲜的。主,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伸手抚摸他说--我愿意,你洁净吧(玛八1-3);百夫长的仆人的康复,基督对百夫长说--在以色列我从来未遇见过一个人有过这样大的信心(玛八5-13);你看见吧,你的信德救了你,这是耶里哥盲者复明恩典(路十八:35-43)。天主在我们内工作,使我们愿意,使我们力行,为成就他的旨意(斐二13)。我们该明白,无偿恩宠与赏报不是件东西--物质性,而是天主整个自我的给予,如此报酬决非凭任何名份可要求的赏报,反而是天主恩赐,永恒无偿的。
马丁·路德对物化恩宠的反弹推出唯独靠信成义,唯独恩宠,唯独圣经的三大至上原则。他的神学信念与圣经相悖。以致在德文罗马书三28中“成义”之后加上alene唯独一词,可知他没有遵从圣经,不尊重圣经权威。他宣称义人只靠信本身便能成义,《雅各伯书》是“无价值的书信”。但是,雅各伯书二24明确表示人的成义是由于行为,不仅是由于信德。强人马丁.路德主张成义只靠信德,不靠圣事和个人努力。他在教堂竟然鼓吹只靠信心,更甚在讲道台上宣称--我可在一天内犯罪奸淫100次而不影响我在上帝前的成义(史考特与金柏莉夫妇着《甜蜜的家--罗马》P7)。确实,天主教与新教都同意救赎是来自恩宠(弗二8-10),但圣经没有否定行为的价值(罗二6,玛二十五40)。
天主教的基本信仰
天主教信仰的对象是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亚,他的名字叫耶稣。我们以朝拜耶稣是主基督为信仰核心。在今日的教会里,仍有为数不少的基督徒,仍我行我数,忽视梵二的训导,往往把信仰的核心转移了,或者或多或少让社会人或教会人感觉到信仰已不是信仰了,而是拜圣母玛利亚、拜自己。这是教会的一个严重现象,是对福传的沉重打击、对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主的极大羞辱。这种让人感觉“信仰出错”的缘故不外有五:第一、以前传教士的引导失误;第二、今日传教士没有纠正“信仰出错”之风;第三、把传教士的声音视为耳边风;第四、没有真正认识信仰到底是什么?&第五、从天主教分离出去的某些个别教会的误导。
信仰,首先不是对某些特定教义的认识,而是天主圣父的自我展示、个人与天主的相遇和对他的皈依。信仰不是知识的雏形的、部分式的、或者模糊的形态,而是纯正的知识。信仰不是接受一套关于天主的理念或教义,而是一种道德反应,绝对信靠他的诺言、坚守他的言语、期望他的帮助、相信降生成人的真命天子——耶稣基督身上的天主大能。信仰是对天主皈依的呼召,而最彻底的皈依就是完全地转向上主和他的国。此信仰就是接受天国降临的福音,由耶稣本人宣认的。它仍然不是要对某些教义认同的教条式信仰,而是对天主圣言——耶稣的完全信靠,接受他的召唤,作一个终生不悔的追随他的抉择,接受洗礼,进入生命的门,和基督同死、同生,获享他救恩的许诺,并在人间践行天国,把基督的爱活出来。
通过对信仰的认识,跟随主耶稣基督的我们,能醒悟“到底是为看什么”吗?在教会的训导下,接受圣神的洗礼,成为天主的子女,其目标是在主基督内,追求永恒的生命。然而,梵二的今日教会应不应该反省反省,在自己的怀抱里的基督徒究竟来看什么?!是看主耶稣、看永生?还是看今世会朽坏的生活、看自己?是的,基督徒是来看主耶稣的,而为那些利用主基督“混进来”的基督徒却是拜自己。
天主颁布十诫(出二十4-5)时,叫人不要拜偶像,也不要造像,但天主在出二十五10-22却叫梅瑟在约柜上造两个革鲁宾天使的像,户二十一8-9又命梅瑟造一铜蛇像,悬在木竿上供人瞻仰。可见,天主根本不是禁止人造像,而是禁止人把那像当成朝拜的对象:天主。
在以前的旧有观念里,人们以为给某个神造了像之后,那个神明就只会在这个像里面。于是,他们认为只要朝拜这个像,便可以左右这个神明,就好像阿拉丁神灯那样的神明会听人指挥,任人摆布。天主叫人不要给他造像,就是要告诉人“他不象阿拉丁神灯那样的神明”受人控制,供人差遣的神明。相反,他是至高无上的、自由的、不受控制的、爱人的天地主宰;另外,天主也在告诉人“自己也不是一个自然的神:雷神、雨神、风神、电神、山神,或其他的神明那样”,而是超越自然的,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没有一样东西能完全代表他。
天主教对圣母、圣人的敬礼,远不及对天主的崇敬。天主教敬礼圣母,但从来没有将圣母当作天主那样敬拜,也很清楚只有三位一体的天主才是神,圣母只是人而已!天主教每天所举行的弥撒,是向天主表示钦崇和敬拜的大礼。天主教徒若果没正当缘故而故意不参与主日弥撒,与天主十诫的训示相违背。对圣母的敬礼只属“热心神工”,即使没正当理由而不参与,也不是罪。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第66条宣称“玛利亚,因为是天主的母亲,参与了基督的奥迹,由于天主圣宠的举拔,她只在圣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以上,所以理当受到教会特别的崇敬;天主子民对玛利亚的敬礼,在敬爱、呼求、效法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恰如她所言:从今以后万世万代的人都要称我有福(路一48)。这项在教会内经常存在的敬礼,虽具有绝无仅有的特征,但对降生的圣言、圣父及圣神的钦崇礼,仍然有本质上的区别。”
《教会宪章》第53条表示有软弱的玛利亚是亚当的后裔,且需被基督救赎:因靠着天主的救恩和助佑,竟可达致圣人的地步,天主的大能、光荣、宏恩、圣道就更愈发彰显出来,所以,教会批准对圣母的敬礼。
《教会宪章》第66条宣称“其目的是要教人在敬礼圣母之际,也认识、爱慕、光荣基督,并遵行其诫命,因为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哥一15-16)”。
《教会宪章》第67条宣称“宣讲和敬礼圣母的意义”:除使人“体认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外,并激励人“以孝心敬爱我们的母亲,效法她的德表。”天主教在圣母像前致敬不是拜偶像的行为,圣母不是偶像。天主教从来,以后也不会将圣母取代天主。
当人透过任何一个可见的形象(圣人、天使、圣母)以“尊重的敬意”进行敬礼时,旨在敬礼形象所描绘的人物,并不是一种崇拜(《天主教教理》第#)。当我们朝拜(天主)耶稣像时,不是崇拜那个制品,而是向这个像所代表的本质:天主致以无限崇拜。教会对圣母不是(朝)崇拜,而是以子女的心情敬爱她。教会从来不拜圣母,没有把圣母当成救恩的本身。她只堪接受最崇高的敬礼,只有天主才配得崇拜。所以,教会不是拜圣母的教会。相反,这种敬礼行为可激活旅途中天主子民的信德,感谢主的救赎恩典,并充满得救的希望:如此卑微的人若果不是主耶稣十字架的救赎功劳,又怎可以获救呢?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江西社会科学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0次
参与编辑人数:2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04:28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天主教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