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苏联改革的改革是否都掌握国家命脉前提下进行的?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进行 ②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③都取得了成效 ④目的是为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不统一有的说是A 有的说是B啊
比较罗斯福新政与苏联新经济政策  1、相同点:  (1)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  (2)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  (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4)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2、不同点:  (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  (2)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  (3)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4)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5)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  (6)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图文】201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9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煮酒论史)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回答:(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带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二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8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农业经营模式,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并厉行除旧布新,力求富国强兵。但历代对此褒贬不一。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苏轼上书神宗:“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简析材料一中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影响。(4分)根据材料一,归纳董、苏二人否定商鞅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发点。(4分)
材料二& 张謇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曾创办通海等盐牧公司,为大生纱厂等提供原料。
图1 通海垦牧公司&&&&&& 图2 通泰盐垦公司债票&&&&&&&&&
图3 大生纱厂股票
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义兼本末,……义有先后而无轻重。”“考之泰西各国,近百年来,讲求农学,务臻便利。”“农以垦荒为先”,“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他说:“我国有小农而无大农,故终岁勤动,往往仅足自给。……当集公司而兴农业。”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并亲身实践,于1901年联络汤寿潜等人发起报股,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图1)。公司从1911年始有盈利,年的15年中获利尤为丰厚,纯利达84万余两,几为原始投资的3倍。自是以后的20多年间,在苏北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利用沿海滩涂建立起了数十个垦牧公司及其它相关企业(图2—3),掀起了一个围海造田的热朝。
—— 摘编自:苑书义《清史研究·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通海垦牧公司”经营模式的特点。(4分)为什么该公司在“年间,获利尤为丰厚”?(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农业经营模式的看法。(6分)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的系列举措
农业文件及其调整措施内容摘要
《农业调整法》:加强农业计划,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1949年农业法》:调控农产品价格,解决生产过剩,实施环境保育计划。
《食物安全法》:降低价格支持成本,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完善市场导向,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食物、环境保育与能源法》:安全保障补贴,永久灾害援助,推广科研。
《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村人民公社。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合作化新发展。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进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生态化、合作化、规模化、现代化。
(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系列举措的共同发展趋势。(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8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6分)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6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6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百年接力留学潮》材料二: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煮酒论史)——《百年接力留学潮》材料三: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百年接力留学潮》回答:(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带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曾说:“英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它的友谊是值得争取的,但其前提必须是我们建立了美洲体系”。美国独立后,美国尽力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与英国的矛盾。美国对外扩张的重点是美洲,推行“门罗主义”和“泛美主义”,但却没有触动北方的英国殖民地——加拿大。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美国不像日本等国那样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体系,而是主动与英国的合作,使它在中国扩展利益时很少遇到英国的阻挠。英美间贸易往来密切,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持有的美国政府证券超过了欧洲其他各国的总和。
材料二:下图是关于1962年美苏互相较劲的一幅漫画。 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1990年透露,在过去20年里,苏联为了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抗,花费7000亿卢布。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苏联出现了日用消费品供应短缺的形势,各商店门前都出现了排队购物的人群。据报道,1989年苏联家庭主妇用于排队购物的时间为每天1.5小时,而1990年则为3小时。
&&&&&& 材料三:中美建交以来,双方已搭建了几十种交流平台和交流机制。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迅猛发展,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胡锦涛主席主张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2005年胡锦涛会晤美国总统布什时强调:中美双方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在反恐、防扩散、联合国事务、亚太事务以及全球及地区经济增长等重要领域和问题上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协调和合作,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 (1)19世纪是英国称霸世界的世纪。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当时美国是如何实践杰斐逊主张的?这些实践对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有什么影响?
&&&&&& (2)20世纪中后期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反映的事件体现了美苏关系怎样的特点?1989年前后苏联出现排长队购物现象与漫画反映的政策间有什么联系?
&&&&&& (3)当前世界是“一超多强”局面,中美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材料三中,中国对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些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A 都是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进行B 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C 目的是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多选
疯狂是神の630
用排除法,首先可以排除C 经济危机是不肯能消除的.A可以选,罗斯福新政是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也是在国家控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可以选.是适应在不同的时期,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答案是AB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