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的意境当墨是一种绘画技巧,还是一种意境?

谈留白手法对包装设计的启示--《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10期
谈留白手法对包装设计的启示
【摘要】:留白是中国传统中国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和构图方式,具有极高的设计与文化艺术价值。现代包装设计中完全可以用来借鉴和参考,留白艺术中的构成方法、布置技巧、艺术风格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同时留白技巧为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高、更深远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留白艺术的探讨,希望能够对现代包装设计给予新的启发与引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B482【正文快照】:
1留白的概念留白,也称“虚空间”,是指除施墨、色之外的纸面的空白空间。留白不仅是一种绘画技巧和构图方式,同时还表达了一种图底关系、虚实关系。留白蕴含丰富的哲学原理在其中,无论道家、儒家还是佛家思想,都认为宇宙是阴阳相生、虚实结合的,万物都是虚与实的统一,也正是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安丽杰;;[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岳继平;;[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惠峰;;[J];包装工程;2007年07期
黄丽娟;;[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年06期
牛利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9期
曹垒垒;;[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04期
谭佳华;;[J];科技风;2013年04期
胥婉;;[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晨;[D];南昌大学;2010年
卫捷;[D];河南大学;2011年
吴彤彤;[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崔静;[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何钰;[D];南昌大学;2007年
张静;[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王洪波;[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建新;郑君;;[J];包装工程;2007年12期
刘春雷;王丛;;[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5期
剑仲;金群;;[J];上海包装;1988年02期
张一明;[J];湖南包装;1996年04期
曾新,谭曼玲;[J];中国包装;1997年03期
邹明志;[J];上海包装;1998年04期
王安霞;[J];中国包装工业;1999年02期
张永年;[J];包装世界;1999年06期
刘维亚;[J];上海包装;2003年05期
张琲;[J];包装工程;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坚;龚鑫;;[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刘静;;[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赵超;;[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刘颖;杨猛;;[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陈瞻;;[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高兴;;[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夏雅琴;白雪;吴翔;;[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王朝霞;;[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李秋实;;[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陈晓环;王章旺;;[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包讯;[N];中国包装报;2011年
王熙;[N];中国包装报;2011年
王熙;[N];中国包装报;2011年
郭强;[N];中国包装报;2011年
;[N];中国包装报;2000年
尚红燕;[N];中国包装报;2009年
新成;[N];中国包装报;2008年
罗勇;[N];电脑报;2010年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委会副秘书长 陈希荣;[N];中国包装报;2010年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委会副秘书长 陈希荣;[N];中国包装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光辉;[D];南昌大学;2010年
田敬;[D];河北大学;2010年
李檬;[D];江南大学;2008年
李茜;[D];四川大学;2005年
代秀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张敏;[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包琳;[D];青岛大学;2005年
饶敏;[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王盼;[D];山东大学;2013年
武彦如;[D];江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1)人生留白是一种境界,一种襟怀;学会给生命留白,且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人生才精彩壮美,有气魄。(2)&“留白”本身是绘画术语,借此起笔不仅给人以亲切感,而且能让人明晰“留白”这个概念的真正意义;同时,能因此自然引入下文对人生“留白”意义的思考、阐发和揭示。(3)①人的一声仿佛是得失的轮回,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学会放弃才能走的更远。&&& ②不张扬,不张狂,真正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将心思放在办实事上。&&& ③正确对待得失,成败荣辱不乱心,以平常心、积极的态度迎战生活,有理想信念,有远大目标,实现自身价值。(4)①现实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而有人沉湎于患得患失的苦闷中,吧主要精力都放在得与失的多少上,却不关心失去的是什么,不思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迷失了自我。&&&&②人生实际是一个舍弃的过程,不能以一时得意而永远自得,更不能以一时失意而永远失落;一时失败并不可怕,失去自我才值得担忧;应正确对待得失,带着希望生活,感受生命可贵,活出真实的自我。&& &③基于这样的背景,作者从现实出发并以此作为人生需要留白的思考点进行阐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
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雨&&&韵从维熙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小题1】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4分)【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小题3】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小题4】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共18分)昆明的雨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我想念昆明的雨。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昆明人家挂仙人掌以辟邪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很受人喜爱。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不是连续地下。C.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昆明火炭梅的味道似乎更优于洞庭山和井冈山的杨梅。D.房东送来的缅桂花使作者的心软软的,表现出他对那一对孤苦的母女的深切同情。E. 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很像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小题2】“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请从两方面概括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文章题目是“昆明的雨”,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文章倒数第二段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对作者所说的“情味”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一方阳光⑴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⑵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⑶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⑷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⑸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⑹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⑺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⑻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⑼“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⑽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⑾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⑿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⒃于是,她有了混和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⒄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⒅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⒆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小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①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1分)&&&&&&&&&&&&&&&&&&&&&&&&&&&&&&&&&&&&&&&&&&&&&&&&&&&&&&&&&&&&&&&&&&&&&&&&&&&&②从全文来看,首段文字有何作用?(2分)&&&&&&&&&&&&&&&&&&&&&&&&&&&&&&&&&&&&&&&&&&&&&&&&&&&&&&&&&&&&&&&&&&&&&&&&&&&&【小题2】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2分)(1)含笑: &&&&&&&&&&&&&&&&&&&&&&&&&&&&&&&&&&&&&&&&&&&&&&&&&&&&&&&&&&&&&&&&&&&&&&&&&&&&(2)凝视: &&&&&&&&&&&&&&&&&&&&&&&&&&&&&&&&&&&&&&&&&&&&&&&&&&&&&&&&&&&&&&&&&&&&&&&&&&&&【小题3】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共18分)
&&&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我想念昆明的雨。
&&&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
我想念昆明的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 A. 昆明人家挂仙人掌以辟邪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很受人喜爱。
&
& B. 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不是连续地下。
&
& C. 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昆明火炭梅的味道似乎更优于洞庭山和井冈山的杨梅。
&
& D. 房东送来的缅桂花使作者的心软软的,表现出他对那一对孤苦的母女的深切同情。
&&& E. 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很像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2.“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请从两方面概括回答。(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是“昆明的雨”,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倒数第二段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对作者所说的“情味”的理解。(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白的意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