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邮编钱家寨民居航拍图

完善公益设施 方便居民生活-公益设施-中国贵州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完善公益设施 方便居民生活
14-09-15 09:36
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南明区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小记
  &感谢政府及时帮我们处理了排污沟的问题,让我们在7月中旬的那场暴雨中避免了上千万元的损失。&最近,贵阳市南明区二戈寨富源路石油小区的10多名居民代表敲锣打鼓地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南明区委、区政府。
  石油小区位于富源南路(南明段)排污沟和云关乡革老场安置小区的下游,下游紧挨着钱家寨。近年来,随着排污沟的投入使用和革老场安置小区300户居民的入住,雨水、污水和生活用水都通过位于石油小区下的排污沟排向了钱家寨,导致钱家寨常年受到污水的困扰。
  今年3月,不堪其扰的钱家寨居民将石油小区通往钱家寨的排污口用混凝土封闭后,接连而至的几场大雨和大量的生活污水顿时淹没了石油小区通往外界的干道路面。
  &水最深的地方有将近40厘米,我们进出都只能穿雨靴,常常是买一次菜吃一个星期。&小区居民王丽蓉告诉我们。
  &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台抽水机来抽水,每天抽10个小时,以保障小区的300多户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但最让我担心的是小区后面的仓库,里面有海尔、美的等品牌家电在整个贵阳市的商场存货,一旦遭淹,损失就大了。&带着这些担心,中石化西南石油局贵州石油基地服务中心二戈寨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李兵找到了南明区二戈寨社区服务中心。
  &没想到,我们去反映情况后,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当天就到现场来调查了解情况,第二天就召集相关居民和我们公共户单位到社区开协调会,不但解除了我们之间的误会,还把我们的诉求上报到南明区委、区政府。&李兵说。
  得知石油小区的相关情况后,南明区区委书记张定超立即批示,要求在近期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出今后的道路建设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周边基础设施的配套。
  &石油小区的情况很特殊,道路出行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不能忽视,一天也不能耽误。&南明区委群工委常务副书记鲍华丽说,经过几次调研和协调,南明区委群工委和南明区财政局决定将该项目纳入到今年的&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并由南明区财政局先行垫付一部分资金。
  7月初,施工单位进入二戈寨辖区,在钱家寨区域重新铺设了一条长达100余米的排水管道,同时将石油小区内被钱家寨封闭的排水口打开并加大出口的内径。
  &这些污水排出去了,我们小区的1200多位居民终于可以脱掉雨靴走路了。&看到被堵塞达4个多月之久的排水口被打开,王丽蓉激动地说。
  近日,李兵带领辖区居民代表将锦旗和感谢信送到了南明区和二戈寨社区,&感谢南明区委、区政府和二戈寨社区服务中心,你们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所想,切实为民办实事和好事,真不愧是我们的好当家人!&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排水问题得到解决,避免了我们生命安全问题的发生和上千万的财产损失,接下来我们企业将投入资金重新修建绿化带,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小区,为和谐南明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李兵表示。
8月25日,榕江县乐里镇保里村侗族同胞开田捉鱼,烧鱼接待亲友,载歌载舞欢度一年一度的烧鱼节,很是热闹。....[]
近日,一些户外运动人士来到新发现的台江县排羊乡白水河瀑布群探险,他们依托绳索,从瀑布之巅逐渐下降,体验了一次溪降。....[]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贵阳移动传输网拓扑图(;,移动网络拓扑图,中国移动网络拓扑图,贵阳移..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贵阳移动传输网拓扑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潮汕古寨行
潮汕古寨行
  潮汕乡寨,是一种带有自卫性质的乡村组织,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乱世,属于一种宗族性的尚武,一般有寨门、围墙和四角更楼,宗祠是村寨的中心,门前常有较大的空地,以方便祭祀活动,住宅多围绕宗祠而建,前低后高,排列有序,形成纵横交错的街巷。这种形制据说传承自汉晋时期中原古老的&坞壁&。今天看来,乡寨独特的形式和整体上恢宏的气势、局部里精致的装饰,以及其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哲学内涵,均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过去人们常说,潮州&十乡九寨&,可见在潮汕,聚寨而居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由于潮人独特的风俗传承和文化素养,在潮汕大地建造了富有内涵而风格迥异的乡寨。当然由于时代的变化,这些村寨大多已经消失,而尚存的乡寨中,有特色并还算保存得较好的,除了本期介绍的揭阳市仙桥镇涂库寨外,还有潮阳沙陇镇东里寨、澄海前美永宁寨、潮州象埔寨、龙湖寨、揭西李新寨、潮阳关埠上仓老寨等,这些乡寨以及由此形成的地理历史人文的乡寨文化,除了研究保护的价值之外,还同样有着对外宣传和旅游观光的价值,这也正是我们推介潮汕古寨的原因之一。
●纯粹潮汕乡土气息&&澄海前美永宁寨
  如今,岭南第一侨宅澄海陈慈黉故居已成为澄海的一个旅游品牌而广为人知,陈黉利家族的故事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然而比起陈慈黉故居这个潮洋相杂的近代建筑,离它几百米处的陈氏永宁寨,有更加纯粹的潮汕乡土气息,同时它也是一个典型的潮汕式乡寨。
  永宁寨由该村先祖陈廷光于雍正年间创建,至今已有260余年历史,是一个占地达到一万平方米的四方形巨型村寨。永宁寨寨体保存得非常完好,陈氏家族的后人依旧在这里劳作生活,寨里各项生活功能都依旧齐整,早晨可见农妇倚河捶衣,午后则有青年们在宽阔的阳埕上打起篮球,暮色苍茫之际,寨外河边狮头鹅摇摆着归家,寨内炊烟四起,母亲呼唤小孩吃饭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一幕潮汕乡村的场景,让这个已历百年的古寨,依旧生气十足。
  永宁寨寨墙三面高一面低,低的一面寨墙俯临寨外的大池塘,寨内所有民居都朝着这面矮的寨墙,因为这个朝向正对着&一郡文峰&莲花山,相传这面寨墙之所以建得矮,是为了让寨里的这些府第能够不受阻挡地吸纳到莲花山的&吉气&。寨内有宽阔的阳埕,而且还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阳埕后面建3座四点金式民居,一字排开,形成九条纵横交错的巷道,共有201间厅房。环倚寨墙而建的住屋皆是两层楼,互相连接,若洪水进犯,人们就搬上楼屋,确保安全无虞。寨前大池两端连着前、后两溪,溪池连结处设有水闸,可以排灌,便是遇到暴雨,寨中也不会积涝。全寨设有三个寨门,一个小寨门开在后寨墙西侧;两个大寨门高大坚固,还建有寨门楼和了望窗口,如此坚固的建筑,一旦把寨门一关,可谓真正的滴水不漏,而寨内自成一城,生活活动空间和资源都非常充足,足可见建寨人的高明。
  如今的永宁寨,乡村景致怡人,护寨河绕过村寨,一条石板桥,一棵古榕树,若遇上夕阳西下,一溪池水金鳞闪烁。此情此景,不知常萦多少游子心胸。另外据说当晴空万里,大池清澈如镜,可以从池中看到莲花山的倒影。这就是旧时前美村八景之一的&寨池澄清&;又说寨中下埕有个八角石井,从前水清时,可见井中有井,那是一个方形木壁古井,深不可测,永不干枯。此外,在古寨旁俗称&寨脚&的地方,还有陈慈黉父子建的两座&通奉第&和&仁寿里&,气势恢宏,其建筑格局与现在新寨陈慈黉故居几乎完全相同,是当年陈氏父子回乡修建的第一座大屋,现在看去,老寨的这两座大屋,更具原汁原味的乡土味,特别是在寨内乡村气息的烘托之下,更让人向往。
●方正威严气势不凡&&潮阳沙陇东里寨
  让我们从榕江、韩江流域,再来到练江流域。潮阳是潮汕民居留存最多的区域之一,村寨聚落自然也保存得较多,在潮阳沙陇镇东仙村乡野之间的东里寨,就是这样一座非常规整的方形乡寨。
  因为历史地理原因,潮人最喜风水地理之学,特别是对于涉及到宗族兴衰、子孙运程的乡寨建筑上,更是非请著名的地理勘舆师进行测量和设计不可。据说东里寨所处之地为&虎地&,要建方正的城寨以配&虎威&。因此上,当清朝乾隆年间,因海运而致富的郑毓宗为郑氏族人修建城寨时,就依地理师的意见,修建了这座方方正正、前后左右对称,外表非常威严的东里方寨。
  自1763年修建以来,东里寨已经经历200多年的风霜,用三合土作材料的寨墙,早已粗糙斑驳,然而当我们登上寨后华侨捐赠的5层楼高学校顶层往下望的时候,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四点金&,被笔直宽厚的寨墙包围在里面,活像一方雕着阴纹的方形印章,潮阳地区特有的金黄色屋顶,更有如沾上了金色印泥的大印,印在翠绿田野之间,显得威仪万方。
  东里寨有三个寨门,大门面向西北方向,正对着峡山的祥符塔,当初地理师说虎地借文笔建方寨,当出文武全才的子孙,而郑氏后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同宗,正是出生在泰国的著名侨领郑午楼,郑午楼作为成功的华侨银行家,在泰国乃至东南亚一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化情结同样浓厚的人,曾斥巨资在泰国创办华侨崇圣大学,成为泰侨马首是瞻的人物,东里寨人常说,这就是借的祥符塔这根&文笔&的功劳。
  &新寨寨墙可跑马&,这是潮阳民间俗话,东里寨的寨墙高4.5米,厚达0.7米,登上大门的二楼,甚至可以两个人并排沿着寨墙走到四角的更楼,可见当初东里寨对防御功能是非常重视的,这与创建人郑毓宗做海上贸易出身应该有很大关系,而潮汕民间民风强悍,东里更有&日落东里寨&的说法,这些都是东里寨充满阳刚气概个性的内在原因。
  漫步在东里寨内,寨门之后是一个宽敞的大埕,7座&四点金&一字排开,潮人管这种气概叫&七壁连&,那是一种大族的气派,过去逢年过节,族人在这祭祀聚会,人多地广,自然热闹兴盛,显示出了一个宗族的兴旺。今天这种争斗已经日渐淡化,但是高大的&七壁连&,以及寨门外一马平川的景观,都烘托出东里方寨不凡的气势,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处不俗的文化遗产。
  象埔寨据说是潮汕现存最为古老的乡寨,始建于宋,几百年间宗族不断繁衍,古寨几度翻新,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都是清末的建筑了。
  象埔寨是一个方寨,总面积超过二万五千平米,长宽各一百五六十米,外围六七米高的寨墙。全寨只有一个寨门,石拱结构,位于前面正中,上有&壬戍之秋&和&颖川郡立&的字样。始建于宋代的大宗祠位于全寨中轴线的末端,两边是后人修建的小宗祠。寨内巷道笔直,屋舍俨然,宛如一个秩序森然的小型城池,共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座民居,号称座座格局不相同,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均是由&下山虎&&四点金&衍变而来的合院。
  潮汕乡寨与客家土楼的差别,不能够简单的从圆形或者方形的外部结构来分辨,分布在饶平山区的圆形土楼,有很多都是潮人聚居,但是客家土楼多以通廊式做为内部结构,而潮人聚居的乡寨,就算是外表为土楼式建筑例如道韵楼,也往往由单门独户的各个家庭排列而成,这其中,正反映出这两个民系生活水平的高低来,地处平原区域的潮人经济较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因此乡寨的结构上更多地考虑到各自生活的私密性和生活质量上来,住的是单元式的&套房&;相反的在山区生活的客家人,生存环境还比较差,所以更注重的是团队式的互助,因此上住的都是首尾呼应的&公共宿舍&&&&&相濡以沫&和&两忘于江湖&,这两种境界,本无所谓高低,却演化出了今天粤东大地上两种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来,比之千篇一律的&花园式&住宅区,这种来源于生活的个性传统建筑,怕会更加地有价值吧。
  做为象埔寨宋代建立的物证之一的,是位于全寨重心的&陈氏大宗祠&,虽然今天看到的祠堂重修年代不会超过百年,但是被保存下来的一些小构件还是透露出了这座建筑物的年龄,例如拜亭梁上的木瓜,粗壮而无饰,就是典型的宋代装饰风格,与旁边小宗祠精雕细刻的清式木瓜相比,一个古朴大智若愚,一个华丽满堂生辉,细细观察这些潮汕民间装饰的演变过程,也是来到象埔寨的一个有趣看点。
有学者研究,象埔寨的这种外是方形古寨,内为府第式排列的结构,是明清以来潮汕大地上大量修建的乡寨的蓝本,象我们前面提到的东里寨,简直就是象埔寨的一个紧凑版本,象埔寨能够尚算完整的保留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个例,然而随着岁月的消蚀,今天的保护更为不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案,让这位潮汕乡寨最古老的成员重焕光华。
●客家土楼
  现在一般我们说到土楼,总是把它归到客家民居里去,然而根据专家考证,闽西客家的土楼,是学习了闽南漳州的土楼建成的,而做为粤东与闽南、闽西交界的饶平县内,同样也有大大小小的众多土楼,不过土楼的主人,却是地道的潮人。潮汕漳州自古便有&地有闽广之异,俗无漳潮之分&的说法,而具体到民居、乡村聚落上来,土楼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林凯龙先生在研究了土楼与潮汕乡寨的来源与演化之后指出,潮汕的土楼和围寨,是一种同源异构的关系,即都源自中原古老的坞壁,而随着居住环境的不同演化出不同的形式,在平原的,就是规模巨大的楼寨,而在山区的,则是高大挺拔的土楼。
  做为潮汕土楼的代表,位于三饶镇南联村的道韵楼,就足以傲视闽西的各处客家土楼。道韵楼从1477年开始,前后经过三代人的努力,于1587年建成,这座宏大的土楼周长为328米、楼高11.5米,内切圆直径是101.2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共有三层、墙的下部厚达1.6米,比福建省最大的八角形楼沼安县上官陂村在田楼内切直径多十来米。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八角型土楼。大门外有一方不大的水池,似乎跟风水布局有关,门口石拱门上是楼内黄氏族人的宗亲南明礼部尚书黄锦题的&道韵楼&匾额。
  按照八角型建造的土楼在国内并不是很多,建筑学家们研究过,八角型的土楼和圆形的土楼,在效果上没有任何差别,但是风水勘舆师告诉我们其中的区别。据说当年道韵楼原本设计为圆楼,但屡建屡倒,后来有风水师指出,此处乃是&蟹地&,唯有八卦之形才可以镇住,说来也奇,改成八卦造型之后,顺风顺水,土楼最终顺利完工。
  道韵楼的造型是仿周文王八卦的形状而设计的,整座楼呈八卦形,每一卦长39米,有楼间9间,卦与卦之间用巷道隔开,八卦共72间,楼间也仿三爻而设计成三进,一二进为平房,第三进联接外墙为三层半楼房。整座土楼座南朝北,借北面的笔架山以为文笔,故该楼文风向来称盛。楼的八卦中每卦各出过一个举人,共八个举人,秀才就更加多不胜数。楼中除了各家各户各户自用的水井外,还特意在楼中的阳埕左右挖二眼公用水井,以象征太极两仪阴阳鱼之鱼眼。该楼还与一般土楼不同,它仿照诸葛八卦阵的从生门入、休门出的原理,特地在大门一侧另开一小门,以供出入。
  道韵楼虽然形制上是土楼,但是它的内部格局继承和保留了潮汕府第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祖堂的中轴位置,地面前低后高的尊卑之别的象征意义,以及一户一梯的形式,与平原地带的潮汕乡寨布局完全相同,这也是潮系土楼与客家土楼区别最为明显的地方。类似于道韵楼的潮系土楼在潮州山区有几百多座,比较大的有潮州铁铺八角楼、尚书寨,潮州官塘的长远楼、仪凤楼、潮州凤凰的瓒美楼,饶平上饶镇镇福楼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土楼和平原地区的围寨一起,构成了潮汕乡寨跌宕起伏、美妙动人的建筑乐章,只等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来邂逅它的精彩。
●群山环绕的古寨----钱坑寨
  潮汕古寨的建造先会从环境的角度来考虑,要依地理形势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环境合拍。在近山的地方,利用山岳作为靠山,以远峰为朝向,采取坐实朝空、负阴抱阳布局,揭西钱坑寨的创建就有其代表性。
  钱坑寨位于揭西县的南部山区,目前已发展成一个绵延数公里的巨镇。
  钱家寨主寨设东西二门,有沟渠寨墙环绕和碉楼望塔守卫,又因四面环山,只有一罅可通,古称固若金汤之地,故长期据险对抗官府,以至于有&日出钱坑寨,日落东里郑&的说法,即是说钱坑寨和东里寨的民性强悍,威势如日中天,经常抗军拉粮,械斗劫掠。连被清廷赐与&勇敢巴图鲁&(勇士)的潮州总兵方耀也奈何不得。
  钱坑寨全镇数万人口基本姓林。然而,为什么林家的天下却称&钱坑寨&呢?这里面有个故事。
  传说在宋代,钱氏宗族一支独旺,故宋时称&钱家寨&。
  据《钱坑林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宋大理寺评事大塘君之子,&饱读诗书,性好风水&的南山公(姓林,名均正,字渭玉)自福建避乱入潮。当来到榕水逶迤、群山环绕有若桃源的钱坑时,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佳地,遂决定在此寻找安身之所。
  于是,他自荐为钱员外做长工,在养鹅放鸭时,在新架山坡上觅得一块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虎地&,可做&生基&,但该地为钱员外所有,南山公苦于无计可得。
  一年,钱员外寿诞,南山公特选了对大鹅前去祝寿。钱员外大喜,而他则在一边流泪。钱员外惊问其故,南山公道:&生租钱家之屋,死无葬身之地。&钱员外慷慨地说:&此不用愁,新架山随你选一块地。&南山公喜出望外,正中下怀。
冬去春来,也许是真的得到这块宝地灵气之助,南山公娶妻生子,繁衍生殖,逐渐发达起来,后来终于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古寨。钱员外临终时,对南山公说:&这个地方日后恐怕是你们林家的天下了,但看在老友的面上,钱家寨这个&钱&字切莫改掉。&南山公答应了钱员外的要求,遂将&钱家寨&改为&钱坑寨&。
钱家寨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只得不断建造新寨以适应需要,故原来规整的围寨被打破,目前,整个钱家寨终于衍变成一个巨大的乡落。
●玉带围腰的古寨----上仓古寨
  与山区不同,在近水的潮汕平原,近水的村寨往往以水为龙脉采取&坐空朝满&的形式,随溪流婉转而形成了各种形状的村寨。如汕头潮阳区的古寨,就大多采取&坐空朝满&的格局。已介绍过的建于&虎地&的东里寨就是一个四面有溪流沟渠的方寨,又如靠近榕江的潮阳关埠上仓古寨,由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结成&品&字的吴、林、曾三寨组成,此三寨各以溪流为龙脉形成了不同形状的围寨,其中处于&品&字上方的吴氏老寨,是一个典型的圆寨。
  传说元代末年,吴氏先祖清江公从江西抚州来此地创乡,见此地是&鼎&形地,遂以溪流为护卫建成一俗称&玉带围腰&的圆寨与之相配,内中建有七壁莲等大型府第,状如&浮水莲花&,故又被称为&浮水莲寨&;处于&品&字下端的林氏和曾氏宗族,也依溪流的走向各自建成了方形寨。
  这些近水古寨还特意在寨前开挖月牙形或半圆形的人工池以蓄水,因风水学认为&塘之蓄水,足以荫地脉,养真气&(清林牧《阳宅会心集》)。水是财富的象征,&前逢池沼,富贵之家,左右环抱有情,堆金积玉&(《水龙经》)。这一池清水是一村的&财库&,&财气&随的流水源源而来,再顾盼而去。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远处的山峰和村边的榕树,娟然如拭;一到夏日,清风徐来,村童和鸭子在池中嬉戏,极具诗意与美感。这样村因水而秀,人因水而&智&(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水臭则人愚且多破耗,这种说法不是迷信,而是从文化禁忌的角度保护了环境。
  在寨门附近,还常有被称为&成树&(或称&神树&)的大榕树守护整个古寨,潮俗有&前榕后竹&之说,因大榕树代表事业有&成&,故多种于寨前,而&竹&因与&得&同音,故多种于寨后。这样,&前榕后竹&就成了&前成后得&了。
  这些潮汕古寨除保持了汉晋时代的&坞壁&的特征外,和唐代的邸园&别业&也有些相似。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辋川图卷》(北宋郭忠恕和元代商琦都有临本存世,分别藏于西雅图美术馆和日本圣福寺)是描绘他隐居的地方&&&陕西蓝田辋川别墅,画中的山庄背山面水,沟渠环抱,寨墙环绕,里面错落有致的府第和亭台楼阁,前面可通舟楫的池塘,两边连接外面的小桥&&这一切,依稀可见潮汕古寨的影子。
●巨型古寨----德安里
  位于普宁县洪阳镇的德安里中新寨是为清末名震一时的&方大人&方耀兴建的巨寨。
  就是这个方耀,从同治七年(1868)起,花了20年的时间,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在家乡建成了这座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巨型建筑群。该群落由互成犄角的老、中、新三寨组成,外有寨墙和护城河,开东西南北四门。老寨为&百鸟朝凰&,中、新寨为&驷马拖车&,里面设有楼阁、花园、包屋、庭院、书斋和厅房共773间,其面积比国中著名的曲阜孔府略小,但房间则比孔府的五百多间还多出二百间。是广东省内乃至全国罕见的超大型的府第,该寨现为普宁洪阳中学校舍。
方耀是洪阳镇人,年青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义,乱世出英雄,经过十余年南征北战,先后打败了太平军的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在肇庆的一次激战中,他与副将卓兴以所部八千人迎战兴王陈金刚十万大军,竟连续破攻太平军的巨型堡垒,焚烧他们的粮草,断其退路,逼使陈金刚部下反叛,斩陈金刚之头献降,方耀因而被《清史稿》誉为&谋勇将军&,并被赐号&展勇巴图鲁&。
  1868年开始,他当了近十年的潮州总兵。在任上他&清乡办积案&,惩办了匪徒三千余人,这就是对潮汕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的&丁大人办清乡&。
  同时,他积极倡办书院,如著名的金山书院和蓬砂书院就是他倡建的,并在潮汕各地创建乡学数百所。
  此外,他还开设韩江书局刻印图书,治理韩江,广设善堂等。他对潮汕的贡献甚至连外国人都表示钦佩,当时汕头海关的外国人在报告中提到&没有一个像方耀将军那样为汕头的繁荣做那么多的事&。
●千古情寨----雷浦寨
  在揭阳炮台镇的北面的桃山,是一个拥有十八个围头,人口数以万计的巨大村落。在桃山南面,有一个创建于宋代的苏氏聚居的雷浦古寨。传说当年苏氏祖先由福建到此,相中了这块状似一只雄鹰的&鹰地&,遂建寨定居。
  可是,苏氏相中的这块&鹰地&,其鹰嘴正好对准桃山乡那状似仙桃的&桃山&,这让桃山人十分忌讳。
  二村因接壤处那片状似&鹰翅&的竹林,常有盗贼出没而使二村互相怀疑指责;而桃山村每逢死人出殡又必将经过雷浦寨内,雷浦人嫌其晦气而常与争执,这二件事常为导火线,二村由是隙怨日深,大有水火不容之势。
  孙仁是远近有名的&和事佬&,向来善于利用&风水&化解矛盾。他首先用计使雷浦寨砍去那片为盗贼渊薮的竹林,又对桃山人说&鹰&要食死人肉才能活,你们出丧时将棺木抬入雷浦寨内,正好畏活这只老鹰。桃山人听后,恍然大悟,急忙绕过雷浦另修一路以出殡。二村的隙怨遂得以平息。
  到了明代,雷浦寨出了个家资殷富的苏员外,妻子郭氏是江对面的潮阳西胪人,曾怀孕五胎,都早产夭亡。后终诞下一女婴,取名六娘,苏员外视为掌上明珠。
  苏六娘天生丽质,聪颖过人,见过的人都说她是仙女下凡。六娘长大后,到潮阳西胪舅父寄读,与表兄郭继春互相爱慕,二人私订了鸳盟。谁知苏员外因与人打官司,到潮州府请能通天的杨书办帮忙。一日,杨书办偕儿子杨子良到苏府赴宴,恰好窥见惊彩绝艳的六娘,魂不守舍的杨子良归后即害起了相思病。杨书办便托苏氏族长来说亲,苏员外求之不得,一口应诺。
  六娘闻知,死活不从,后听从婢女桃花的主意,连夜过渡逃到京北桃花家中(&桃花过渡&是潮汕著名的民间小戏),伺机与表兄私奔。杨家探知后,十分恼怒,修书给苏氏族长,严厉责问苏家不守诺言,容许这种伤风败俗之事发生,并要求苏氏严行族规族法,惩治六娘。
  苏族长于是谎称六娘父母病危,用计哄骗六娘回家。六娘一进村,即被族长命人强行拖到祖祠,打开神龛,在祖宗面前历数六娘败祖辱宗的&淫奔之罪&,最后按族规将她装进猪笼,运至京北渡口,沉入榕江双溪嘴活活淹死。表兄郭继春闻讯后悲痛欲绝,在西胪蹈江殉情。数天后村民发现二人尸体飘到一起,紧紧拥抱,只得将他们捞起合葬。后来又传说这对有情人化为二只白海豚,长年在西胪和雷浦之间游弋。这段千古爱情悲剧后来被搬上了舞台,成了潮剧中的著名剧目。
  传说雷浦之所以会出苏六娘这样美丽而&有伤风化&的女子,是由于其后寨门朝向桃山的原因,于是,此寨门自苏六娘事件后一直被紧紧封住,直到现代才打开。
  但风景秀丽、神秘幽深的古寨,已往日风光不再,只有残旧的老宅,伴着那被弃置一旁的宋代石鼓,似乎在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这个千古的爱情悲剧。
●英雄屯兵的遗迹--临江寨
  临江寨坐西北向东南,依山而建,今寨庄围尚保留原来格局,寨东门由两根硕大的直立石柱支撑,上横一大一小二块弧形石条,古朴而浑厚,加上墙基和包抱的古榕,更显得沧桑斑驳。
  潮汕历史上虽然没有充当过赤地千里的大战场,但各个朝代的交替,贵的南奔,复国的希望和追兵的围剿却往往在这里展开最后的撕杀,这大动乱年代往往就是潮汕到处兴建围寨的契机。史载宋元之交抗元英雄陈吊王义军有五十八寨,在向有&粤东襟喉、潮州门户&之称的澄海莲下镇程洋岗(又名&大娘巾&),就有陈吊王屯兵的临江寨遗迹。
  陈吊王名陈遂,福建漳州人,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聚众起义,转战于闽粤赣三省边界,临江寨即其一。
  除临江寨外,程洋岗还拥有很多文化古迹,如为宋潮州知州蔡规甫后人所建的蔡氏大宗祠,是始建于明初、重建于明末的古祠,该祠现虽已焕然一新,然而古韵尽失;有建于明代的丹砂古寺,是潮汕典型的儒道式三教合一的古寺;还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供奉晏婴的晏侯庙以及大量的府第和书斋。
  中宪第就为清末著名实业家薛同泰所建的府第,薛同泰与大吏丁日昌有八拜之交,后来丁日昌为薛同泰在朝中谋得&中宪大夫&之封赠,遂建此第。第中设花园和书斋,上面建有重檐的二层八角楼一座,惜大跃进时被拆移于花果山。书斋因背靠鸡翁山(鸡翁山山巅巨石缝中长有形似金鸡独立的大榕树,俗称鸡翁树,是古代出洋潮人认家的标志),故书斋名&金鸡吉&。民国时期,蔡元培曾应薛同泰之邀在此第住过一段时间,并为该第题了&明德惟馨&的牌匾。该第后来卖给了蔡家,现门上&中宪第&三字为原主人蔡士烈(广东省文史馆馆员)手书,著名书画家蔡仰颜就在该第出生的。
  除&金鸡吉&书斋外,程洋岗直接以斋、轩、庐、园、圃、小筑、别墅、山房、陋室、书屋为名的书斋庭园竟占住宅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平均不到百人就有书斋一座。在这众多的书斋中,以蔡氏杏园书屋最有代表性,该书屋附设于住宅的一角,幽深僻静,清代宰相刘墉曾为之题写&题襟馆&,仍保存完好。另外知名的还有梅园、松园、柏庐和乃秋小庐(名书法家许乃秋书)等,它们与杏园并称为程洋岗四大书斋。这众多的书斋凸显出程洋岗深厚的文化积淀,著名的程洋岗妇科,近代名医、名书画和古筝家的辈出就是这种积淀的结果。
●悲壮战事的见证--鸳鸯寨
  明清之交的大动乱年代同样是潮汕兴建围寨的契机。鸳鸯寨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不断扩建以及完善的。民国《潮州志兵防志》所言&古时大乱,乡无不寨。&&若晚明岭东一隅,锋镝相寻,忠义之士,痛异族侵夏,起兵勤王,避难者从而依之;枭雄之徒则以为窝,屯所乡寨之盛,盖莫止于此矣。&据民国《广东通志稿》的《岭东山寨记》统计,当时潮汕一带就有围寨269个,仅揭阳一县,就有98个之多,可谓&乡无不寨&。
  在明清之交这个动乱年代,清兵、郑成功部、倭寇、南明小朝廷和地方武装在潮汕混战,大量无辜百姓惨遭杀戮。顺治二年,由揭阳霖田都石坑村武生刘公显带领的依附南明小朝廷,后又联合郑成功抗清的&九军&,以郑厝、许厝和洪厝三寨联合组成的鸳鸯寨为踞点起兵,到处劫掠,以至于当时的揭阳知县吴煌甲命潮汕各地建寨自卫。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帝诏封刘公显为左军都督,授镇国将军,赐其在家乡建三面环水,占地3300平方米的将军府。该府外有厚过半米的寨墙,上设更楼角楼并在四周设门,内分东西2条直巷和南北5条横巷,还有库房、粮廨、马厩、水井等俱全。
  顺治八年,清兵数万人围困鸳鸯寨三月,寨中食尽乞降,降后全部被杀,镇国将军府和鸳鸯寨悉被焚毁,今仅存被烧焦的断墙残垣,在山野的寒风中瑟缩,似乎在向路人诉说着这悲壮的故事。
合作伙伴:
主办:海南省潮商经济促进会 版权所有:潮商在线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 海口市公安局备案号: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新港路9号新港商业城C幢三楼
电话:(77
网址:(海南潮商网
| 海南潮人网|)
邮箱: 、 
::::::本网相关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阳市南明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