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护点因拆迁被关掉,我们应该得哪些经济补偿金包括哪些

当前位置: 〉
非法看护点,缘何能被劝退
&——青浦区徐泾镇“80后”综治办副主任朱伟忠的故事
| 作者:简工博/蒋迪雯
&&&&朱伟忠(右)带领“80后”的年轻队伍,短短10天就完成了罗家小区20户的签约动拆迁工作。动迁之后,多数居民都愿意把他当作朋友。&蒋迪雯&摄&&&&&本报记者简工博&&&&周六晚上10时,青浦区徐泾镇综治办副主任朱伟忠回到办公室,在自制的工作计划表“整治非法办学点”一栏,打上一个钩。&&&&社会顽症“集中整治”往往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一次,徐泾镇6家非法办学点居然有4家是被工作组“谈”下来的。&&&&在这场“啃硬骨头”的战役里,负责统筹协调的朱伟忠只有30岁。&&&&一边是银光闪闪的庞大现代建筑群,一边是刚刚拆迁的颓墙碎瓦——徐泾,曾经号称“万里国道第一镇”,如今划入虹桥交通枢纽核心区域,区域内有全球最大的国家展览中心。快速发展吸引大批外来人员涌入,也带来城市治理的巨大压力,来沪人员子女非法看护点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客观需求存在,这样的看护点一直无法彻底整治,主办者还日益扩大范围,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徐泾镇排摸出的6家非法看护点,朱伟忠去看过很多次。这些不具备任何资质的看护点隐患重重——所有看护点不同程度存在私拉电线、逃生通道被堵、窗户全封闭等消防问题,有些完全没有消防设施;非法看护点的食堂几乎都没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也从未进行健康体检,夏日到来,苍蝇就绕着食堂的原料飞。为扩大范围争取生源,一些看护点甚至找来报废车当“校车”,超载情况严重。&&&&整治顽症的时间定在&6月底、7月初——此时,朱伟忠从动拆迁岗位回到综治岗位不过短短两个月。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节点,不是想“速战速决”,而是经过深入调研,摸透办学点的规律之后得出的结论。&&&&非法办学点虽不像学校有寒暑假,但7月不少学生会随家长返乡;办学点上半年学费一般是从元宵节缴至7月,这时整治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家长与办学点间因退费问题产生的纠纷,有利顽症彻底解决。朱伟忠告诉记者:“选择时机很重要,这时矛盾点最低。整治不是草率地行动,必须了解清楚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由朱伟忠所在的徐泾镇综治办牵头,徐泾镇方方面面动起来:社发办、党政办、人口办、联勤、城管等15个部门负责人及属地4个村居委支部书记都是非法办学点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朱伟忠协调他们担任6个小组负责人,项目制“承包”每个办学点工作,同时又商请派出所协助,了解看护点586名家长的情况信息。&&&&朱伟忠给记者做了个形象的动作:他右手张开,覆盖到左手一根手指上方:“我们多部门合力联勤,上面施力点很多,下面受力点只有违法当事人一个,我们从法理说到情理,耐心细致,整治效果比较明显。”&&&&6月27日,整治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这一天起,徐泾镇的大联勤队员一早一晚守在办学点门口,等到接送孩子的家长,便递上一份《告家长书》,还通过手机短信对家长广而告之,通知将依法关闭非法办学点,并告知确有需要可将孩子送至正规幼儿园。与此同时,6个项目组分别约谈非法办学点的房东和负责人。在朱伟忠看来,要想彻底解决顽症,“工作必须做成一条链,每个环节问题都解决。”&&&&看着联勤队员天天守在办学点门前,项目组高频次约谈讲明利害关系,家长和房东明白政府要“动真格”,纷纷打起了退堂鼓。&&&&一面是家长要求退学,一面是每月近万元的高额房租,看护点的负责人坐不住了。&&&&挑头的是一个姓胡的年轻人,他冲出来驱赶联勤队员,抢他们手中的告知单,警告他们“不准发”:“你们敢拆,我就拼命!”他还指着朱伟忠说:“我知道你家在哪里,你给我当心点!”&&&&对于可能引起的反弹,朱伟忠和同事们早有预料。“如果遇到困难就退让,那顽症就更治不好了。”&&&&胡某先去教委吵,又轮番找了多个部门,最后打听到曾经跟他照面的朱伟忠是&“负责的”。(下转5版)&&&&(上接第1版)“只有你能救我了!”这一次,原本态度强硬的胡某出现在朱伟忠办公室,忽然改变了“策略”,一见面就准备下跪:“你能不能不要针对我,就让我再干一两年?我这本钱刚刚投下去。我可以给你写承诺书,两年后绝对不搞了!”&&&&朱伟忠立即把他拉住,告诉他:“你这是违法行为,取缔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件事情不是我们针对你,而是针对整个违法行为。”&&&&朱伟忠把手机号码留给胡某,让胡某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找他,也可以找工作组谈。&&&&后来胡某又提出要求:“联勤队员能不能不要再天天来,让他们休息两天。”朱伟忠回答他:“我只有看到你结束办学点了,这个句号划掉,我们就不来了。”&&&&你来我往,胡某的态度不再坚决,他提出新的要求:关掉办学点可以,但是装修投入的钱,希望政府赔偿。&&&&朱伟忠再次明确拒绝。这是整治一开始就定下的原则——不能让非法行为得益。&&&&几个回合,胡某发现面对跟自己年纪相仿的朱伟忠几乎没有胜算。&&&&“我告诉他的都是实话。”朱伟忠说,无论做动迁工作还是整治顽症,都不能为求解决当下的问题用好话去骗别人,这样也许一时工作顺利,却会留下更大隐患。&&&&最后一次胡某找到朱伟忠,絮絮叨叨地说起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心路历程。他曾向其他几个办学点了解情况,发现几乎都没有商量余地,“风声紧,各方盯”,自己压力着实不小,心烦意乱。离开时,胡某说:“朱主任,谢谢你,我爸妈都在这里,我孩子还小,我不希望他们担心我干非法的事。”&&&&听到这里,朱伟忠才长舒了一口气。&&&&其实整治之前朱伟忠就已对胡某的情况了如指掌:“他1986年出生,小我两岁,孩子还未满月,父母又刚从外地来上海。从内心说我很不愿意采取强拆这样的办法,他愿意自己解决,我心里真的特别舒坦。”&&&&离开前,朱伟忠告诉胡某,违法整治这一问题“没得谈”,但胡某如果有其他方面的事情需要帮忙,他都会尽力。&&&&果然,工作组不仅帮忙协调房东退还胡某的剩余租金,还给他的孩子送去了奶粉和尿布。&&&&胡某搬走那天,朱伟忠带着政府请来的搬场车去了。看着办学点的东西打包装车,城管清除户外招生广告,胡某露出了苦笑。朱伟忠对他说:“你做合法的事情,我这里都给你打钩,如果你做非法的事,我还给你划叉。”&&&&7月11日,胡某离开上海返回老家。临行前他给朱伟忠发来短信:“祝你全家幸福。”&&&&这一次,称呼从“朱主任”变成了“哥”。&&&&翻开朱伟忠刚刚做过笔记的工作计划表,“整治非法办学点”工作还未完全结束:接下来将由村居落实日常检查,8月底还将全镇清查——9月往往是非法看护点招生季节,要防止顽疾死灰复燃。&&&&这张工作计划表上,朱伟忠逐月罗列了多项社会顽疾整治工作,每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各项工作穿插进行:城中村、无证废品收购站、违法搭建、黑车营运、住人集装箱……朱伟忠在每项工作时间表后都注明了选择这一时间的理由。&&&&社会治理千头万绪,学工商管理出身的朱伟忠会把工商管理中的办法用到社会治理中:找准时机,切中要害,项目化运作,降低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让时间充分发挥效用。“工作要不断地做下去,也要针对不同时间和区域的特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人物档案&&&&姓名:朱伟忠&出生日期:1984年2月&职务:徐泾镇综治办副主任曾获荣誉:2011年度青浦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3年度青浦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2013年度“人民在我心中”青浦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先进个人&&&&相关报道:勤跑群众,不做“办公室干部”&&&&刊2版
扫一扫二维码 加“微观上海”微信号20个儿童看护点备案下学期可接收学龄前儿童&
。(消失的分湖湾)
7月1日,区教育局公示同意备案的学前儿童看护点名单,明确20个学前儿童看护点为具备接收3—6周岁幼儿(包括托班幼儿)资格并履行看护职责的机构。从日起,他们可以接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学龄前儿童进机构接受看护。
记者昨天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天使学前儿童看护点看到,尽管已经放暑假了,但从7月1日起,看护点还是应广大家长的需求开出了暑期班,近30个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唱儿歌、做游戏。看护点的负责人说,在吴江打工的绝大多数外来工父母都是双职工,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放了假也只能放在他们这里“托管”。
小天使看护点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他们属于经过吴江区政府备案的合格的学前儿童看护点,区别于一般的民办幼儿园。虽然一些硬件条件达不到幼儿园的标准,但他们严格按照我区学前儿童看护点的有关规定来建设和管理。如他们已经租下了二楼的另一片场地,拓宽了教学活动场地,下学期他们的看护点可以达到3000多平方米。
据了解,我区目前有20个备案的学前儿童看护点,主要是帮助外地来吴江工作的家长看护学龄前儿童。20个看护点分布在各镇(区),其中盛泽最多,共有7个,开发区4个,太湖新城和平望分别有3个,汾湖2个,震泽1个(具体名单可查询吴江区教育局网站)。我区去年出台《学前儿童看护点建设管理暂行意见》,经过一年的归并、审查、整改和备案,确认了20个合格的机构,由各镇(区)负责监督管理。
图为学前儿童看护点暑期班的孩子们在场地上玩耍。
汾湖原名分湖。一半属浙江,一半属江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
对于曾参与编写《芦墟镇志》的我来说,心底总有一份深深的惋惜之情。在万物竞发的季节,怀着凭吊般的心情,我们重走分湖湾,寻访那些记忆中的村庄和传说中曾富甲一方、鼎盛后的零零碎碎。
亘古不变或许只能留在记忆里,家乡的分湖湾竟已无从找寻。在大学生村官杨晓威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汾湖村社区服务中心。这里和原分湖湾村南辕北辙,一个是在分湖湾北岸,簇簇村落傍水而立;一个是在分湖东南岸“野猫圩”,四四方方的洋房规划整齐。那么,原来依偎在分湖湾怀抱中的东玲、秀士、荣士村等自然村庄呢?陆龟蒙、来秀里和遍植的桃树呢?也许是心中的急切溢于言表,汾湖湾村主任沈晓华给了我一叠村里的大事记,从中得知:2006年以来,分湖湾村整体拆迁,有90%以上的村民入驻港南浜小区和新友花园。原来的分湖湾村,只剩一段沪青平公路和6户人家。
原分湖湾村位于原芦墟镇西端,由东玲、秀士、荣字三个村合并而成,下辖东琢港、胡蝶湾、朱家港、东玲、来秀桥、道士浜、叶家湾、荣士和溇里9个自然村,计800余户村民。
相传,早在晚唐时期,这处分湖西北滩的坳撘里,有位名人在此居住,他就是晚唐文学家陆龟蒙。元朝人记述来秀里陆氏的文章中就有季道为甫里贤子孙、甫里陆宣等文句。明中叶袁黄撰写的叶重第墓志铭记载:“余庚辰年(1580年)得陆龟蒙遗址于分湖之滨,卜筑居之。”《湖隐外史》亦认定甫里即分湖边的来秀里。陆龟蒙不但在此寓居,还在此开花散枝,繁衍后代,使分湖湾这处坳撘里名噪一时。
南宋时,陆氏后裔陆大猷官至儒学提举,弃官后营别墅于分湖之滨。元翰林典籍陆行直、陆宣等数代人持续经营,陆氏产业富甲一方。元朝是分湖陆氏鼎盛时期。其宅第中有萃岩亭、嘉树堂、佚老堂、问芦处、翡翠巢、钓鱼所、半亩居、乐潜丈室,还有家塾馆等,村郊遍植桃树、百岁棠,村北筑长堤、建长二十丈的板桥,长堤和板桥连接漾荡北岸的陆氏家庙———南陆庵。元中叶,陆行直还“筑别业于分湖东,为游观之所,名依绿轩”。来秀里、来秀桥,相传与南宋末年抗元名臣陆秀夫(年)到此寻访陆龟蒙遗址有关。
在汾湖村,我一处处找寻着,长堤、板桥呢?映水红的桃花呢?上初中时无数次跑到乡下同学家吃“灶头饭”的东玲呢?低头沉思,脚下是生机勃勃的青草;举目凝望,眼前是勃勃生机的工厂。分湖湾,不管是历史上的富甲一方、文人墨客休养生息的世外桃源,还是现在的工厂林立、中外企业的集贸之地,都让我们感动。
在一段自南往北的公路上,村干部们向我们介绍,这里是老的318国道(沪青平公路段)的分湖湾老路。原来,上世纪90年代,分湖截湾取直,留下了这段路,而昔日的分湖坳撘里已是一片工厂房舍。
站在原分湖湾的滩涂上,视线穿越工厂房舍、也穿越着时空。微风拂柳、细雨润发中,我们分明看见了分湖中有一叶扁舟,轻畅碧波之间。元季杨维桢头戴华阳巾,身披羽衣,坐于船头吹笛,吟咏唱和、诗赋相乐是的他好友杨谦、陆居仁等。意念中的一切,只是历史的一方小小定格。
日,柳亚子、陈去病等九人游分湖,“维舟来秀桥……蔓草荒烟中,达桃园故址”。也许,这是对桃园、长堤以及分湖湾的一次最深切的怀念。(消失的分湖湾)热门搜索:
热门专题:
未来花岗拆迁动向有什么风吹草动吗?
提问者:| 浏览次数:8次 |问题来自:长春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您还可以输入
验证码错误
您可能对以下关键字也有兴趣:
登录并提交回答
登录回答可获积分奖励
还没有账号?
如果您发现不正当的内容或行为,请及时联系我们!
举报内容:
举报原因:
(可多选)
含有反动的内容
含有人身攻击的内容
含有广告性质的内容
涉及违法犯罪的内容
含有违背伦理道德的内容
含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
含有恶意无聊灌水的内容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齐齐哈尔市被指为创政绩两度搬迁黑龙江将军府_今日惠州网
齐齐哈尔市被指为创政绩两度搬迁黑龙江将军府
欢迎订阅惠州日报手机报 请发送A 到,每月3元,一机在手,惠州大事都知晓[报料热线]& 惠州日报
  现在明月岛上的将军府。
  前段时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几位老干部向本报反映:市政府拟将一处10年前迁出市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军府,再花巨资搬迁回来。
  记者近日到齐齐哈尔市进行调查采访,证实将军府确实要搬回市区,目的是争创历史文化名城。
  走访齐齐哈尔市当地群众,大多数人认为将军府搬来搬去意义不大。一位老干部说:“老百姓实在想不通市政府为什么做这些劳民伤财的事,齐齐哈尔财政很困难,底下好几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民生方面需要钱的地方很多。”
  也有文物专家认为,文物搬迁不仅仅是资金成本问题,还有文物价值问题,因为文物不仅仅是单独的物件,其与周围的环境成为一体,拆迁重建必然导致历史文化信息的流失。
  实地踏访,居民认为“决策成问题”
  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将军府的原址。这里现在坐落着一栋办公楼、两栋住宅楼,几栋楼看着都很新。向附近的居民询问,不少人都知道这里要拆迁,有熟悉情况的人告诉记者这些楼建起也就7年多。
  一名做生意的居民说:“尽瞎折腾!好端端的房子说拆就拆,太浪费了。一个省级文物有什么必要搬来搬去?”
  一名附近的老住户说:“决策很成问题!当时就不应该搬出去,既然搬出去了,就没必要搬回来。搬回来成本太高了。而且,就算把这些楼拆了,将军府也无法在原址重建。原址被新拓宽的路占了一半,总不能把路也扒了吧?”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将拆迁的办公楼是建华区工商局的。记者看到楼门紧锁,牌匾已摘走,办公用品已搬走,只有楼上悬挂着的工商部门的徽章,能说明这里过去是什么单位。
  记者在居民楼门口看到一张土地征用公告,告知这一地段已被征用,拟将居民安置在4个小区,请居民选择。走访了几户居民,都表示不愿搬走,有的住户说,“给1平方米1万元补偿也不会搬”。
  在当地老干部指引下,记者乘船来到将军府现在所在的明月岛。岛上风光宜人,但加上10年前搬来的将军府,一共才有4个景点。随行的老干部说:“当年市政府把将军府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岛,主要是为了推动明月岛旅游业的发展。你想想,这么大个岛,除了风景,还得有点名胜古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
  移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布置了历史文化陈列。询问了几个游客,不少人觉得,经过10年的洗礼,这个院落已经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搬回将军府,是为了争创历史文化名城
  据齐齐哈尔市文化局副局长李树林介绍,当年清朝政府在全国设立了14个驻防将军职位。黑龙江将军自1683年至1907年,建制历史224年,驻防齐齐哈尔208年。被清廷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曾有71位进驻齐齐哈尔的将军府邸处理军政事务。可以说,将军府是齐齐哈尔历史的见证。在我国现存的清代府衙中,基本都是前衙后府,唯有齐齐哈尔为府、衙单独设置,所以其文物保存价值极高。
  回顾历史,李树林稍有停顿,有点伤感地说:“可惜。将军府1988年刚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市委、市政府因为要拓宽道路,就决定将军府搬迁。当时,社会反响强烈,不少市民反对搬迁,提了很多意见不管用。国家、省、市的文物专家也表示反对,省文物部门对此还提出严肃批评。但是,市里最后还是决定把将军府搬走了。”
  “我们现在决定把将军府搬回来,是为了争创历史文化名城。”齐齐哈尔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赵万山说:“近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2007年,全市党代会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列入城市发展定位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在原址复建将军府作为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
  搬回将军府就能评上历史文化名城吗?面对追问,赵万山解释说:“这不一定,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市规划局于2008年8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历史建筑普查和挂牌保护工作,新普查出历史建筑270处。我们将进行挂牌保护,避免误拆。”
  齐齐哈尔市规划局副局长王舒扬介绍将军府搬迁工作进展情况时说,按照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关于对黑龙江将军府复建的工作要求,我们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签订了《齐齐哈尔中华路总体风貌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服务协议书》,进而完成了中华路的概念性总体规划,将军府就在这个整体规划中。
  搬出去花费1000多万元,搬回来耗资上亿
  两次搬迁将军府,成本有多高?赵万山说:“当年将军府往明月岛搬迁时大约花了1200余万元,现在搬回市区拆迁费用较高,得近亿元才能完成。”
  还有传言说,由于将军府复建投资巨大,市政府拟将这个项目列入商业投资,用民间资本回迁,再靠门票收入回报。按这种说法,回迁后将军府门票将上涨数倍,将来“埋单”的是游客。
  对于这种说法,赵万山说:“这个项目不会列入商业投资,我们已决定把将军府原址对面的两块土地整理出来,纳入复建整体规划,两块土地拍卖开发,把上缴国家和省里的那部分土地整理资金留下,用于将军府原址居民拆迁补偿,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记者在齐齐哈尔市政府的相关文件上看到,根据初步测算,将军府地段动迁安置成本约为8700万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中华路改造开发整体收益解决安置费用;将军府复建、督军府维修等费用约为1800万元,全部为财政投入。这证实了将军府搬迁需上亿元资金、拟将上缴省里和国家土地整理资金用于动迁安置等说法。
  将军府该不该搬回原址,议论仍在进行。记者查阅了该市提供的专家论证报告,有5位专家参与论证,其中两位提出异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之平认为,历史和文化都是不能“打造”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侯兆年认为,原址周围都是高楼,复建项目低矮,反差太大。
 &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金小贝)
相关阅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东方俊杰网
当前位置: &&
&& 解放日报 && 稿件
非法看护点,缘何能被劝退――青浦区徐泾镇“80后”综治办副主任朱伟忠的故事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简工博/蒋迪雯
朱伟忠(右)带领“80后”的年轻队伍,短短10天就完成了罗家小区20户的签约动拆迁工作。动迁之后,多数居民都愿意把他当作朋友。 蒋迪雯 摄
&& 周六晚上10时,青浦区徐泾镇综治办副主任朱伟忠回到办公室,在自制的工作计划表“整治非法办学点”一栏,打上一个钩。
&&& 社会顽症“集中整治”往往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一次,徐泾镇6家非法办学点居然有4家是被工作组“谈”下来的。
&&& 在这场“啃硬骨头”的战役里,负责统筹协调的朱伟忠只有30岁。
&&& 一边是银光闪闪的庞大现代建筑群,一边是刚刚拆迁的颓墙碎瓦――徐泾,曾经号称“万里国道第一镇”,如今划入虹桥交通枢纽核心区域,区域内有全球最大的国家展览中心。快速发展吸引大批外来人员涌入,也带来城市治理的巨大压力,来沪人员子女非法看护点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客观需求存在,这样的看护点一直无法彻底整治,主办者还日益扩大范围,由此进入恶性循环。
&&& 徐泾镇排摸出的6家非法看护点,朱伟忠去看过很多次。这些不具备任何资质的看护点隐患重重――所有看护点不同程度存在私拉电线、逃生通道被堵、窗户全封闭等消防问题,有些完全没有消防设施;非法看护点的食堂几乎都没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也从未进行健康体检,夏日到来,苍蝇就绕着食堂的原料飞。为扩大范围争取生源,一些看护点甚至找来报废车当“校车”,超载情况严重。
&&& 整治顽症的时间定在 6月底、7月初――此时,朱伟忠从动拆迁岗位回到综治岗位不过短短两个月。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节点,不是想“速战速决”,而是经过深入调研,摸透办学点的规律之后得出的结论。
&&& 非法办学点虽不像学校有寒暑假,但7月不少学生会随家长返乡;办学点上半年学费一般是从元宵节缴至7月,这时整治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家长与办学点间因退费问题产生的纠纷,有利顽症彻底解决。朱伟忠告诉记者:“选择时机很重要,这时矛盾点最低。整治不是草率地行动,必须了解清楚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
&&& 由朱伟忠所在的徐泾镇综治办牵头,徐泾镇方方面面动起来:社发办、党政办、人口办、联勤、城管等15个部门负责人及属地4个村居委支部书记都是非法办学点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朱伟忠协调他们担任6个小组负责人,项目制“承包”每个办学点工作,同时又商请派出所协助,了解看护点586名家长的情况信息。
&&& 朱伟忠给记者做了个形象的动作:他右手张开,覆盖到左手一根手指上方:“我们多部门合力联勤,上面施力点很多,下面受力点只有违法当事人一个,我们从法理说到情理,耐心细致,整治效果比较明显。”
&&& 6月27日,整治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 这一天起,徐泾镇的大联勤队员一早一晚守在办学点门口,等到接送孩子的家长,便递上一份《告家长书》,还通过手机短信对家长广而告之,通知将依法关闭非法办学点,并告知确有需要可将孩子送至正规幼儿园。与此同时,6个项目组分别约谈非法办学点的房东和负责人。在朱伟忠看来,要想彻底解决顽症,“工作必须做成一条链,每个环节问题都解决。”
&&& 看着联勤队员天天守在办学点门前,项目组高频次约谈讲明利害关系,家长和房东明白政府要“动真格”,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 一面是家长要求退学,一面是每月近万元的高额房租,看护点的负责人坐不住了。
&&& 挑头的是一个姓胡的年轻人,他冲出来驱赶联勤队员,抢他们手中的告知单,警告他们“不准发”:“你们敢拆,我就拼命!”他还指着朱伟忠说:“我知道你家在哪里,你给我当心点!”
&&& 对于可能引起的反弹,朱伟忠和同事们早有预料。“如果遇到困难就退让,那顽症就更治不好了。”
&&& 胡某先去教委吵,又轮番找了多个部门,最后打听到曾经跟他照面的朱伟忠是 “负责的”。
&&& “只有你能救我了!”这一次,原本态度强硬的胡某出现在朱伟忠办公室,忽然改变了“策略”,一见面就准备下跪:“你能不能不要针对我,就让我再干一两年?我这本钱刚刚投下去。我可以给你写承诺书,两年后绝对不搞了!”
&&& 朱伟忠立即把他拉住,告诉他:“你这是违法行为,取缔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件事情不是我们针对你,而是针对整个违法行为。”
&&& 朱伟忠把手机号码留给胡某,让胡某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找他,也可以找工作组谈。
&&& 后来胡某又提出要求:“联勤队员能不能不要再天天来,让他们休息两天。”朱伟忠回答他:“我只有看到你结束办学点了,这个句号划掉,我们就不来了。”
&&& 你来我往,胡某的态度不再坚决,他提出新的要求:关掉办学点可以,但是装修投入的钱,希望政府赔偿。
&&& 朱伟忠再次明确拒绝。这是整治一开始就定下的原则――不能让非法行为得益。
&&& 几个回合,胡某发现面对跟自己年纪相仿的朱伟忠几乎没有胜算。
&&& “我告诉他的都是实话。”朱伟忠说,无论做动迁工作还是整治顽症,都不能为求解决当下的问题用好话去骗别人,这样也许一时工作顺利,却会留下更大隐患。
&&& 最后一次胡某找到朱伟忠,絮絮叨叨地说起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心路历程。他曾向其他几个办学点了解情况,发现几乎都没有商量余地,“风声紧,各方盯”,自己压力着实不小,心烦意乱。离开时,胡某说:“朱主任,谢谢你,我爸妈都在这里,我孩子还小,我不希望他们担心我干非法的事。”
&&& 听到这里,朱伟忠才长舒了一口气。
&&& 其实整治之前朱伟忠就已对胡某的情况了如指掌:“他1986年出生,小我两岁,孩子还未满月,父母又刚从外地来上海。从内心说我很不愿意采取强拆这样的办法,他愿意自己解决,我心里真的特别舒坦。”
&&& 离开前,朱伟忠告诉胡某,违法整治这一问题“没得谈”,但胡某如果有其他方面的事情需要帮忙,他都会尽力。
&&& 果然,工作组不仅帮忙协调房东退还胡某的剩余租金,还给他的孩子送去了奶粉和尿布。
&&& 胡某搬走那天,朱伟忠带着政府请来的搬场车去了。看着办学点的东西打包装车,城管清除户外招生广告,胡某露出了苦笑。朱伟忠对他说:“你做合法的事情,我这里都给你打钩,如果你做非法的事,我还给你划叉。”
&&& 7月11日,胡某离开上海返回老家。临行前他给朱伟忠发来短信:“祝你全家幸福。”
&&& 这一次,称呼从“朱主任”变成了“哥”。
&&& 翻开朱伟忠刚刚做过笔记的工作计划表,“整治非法办学点”工作还未完全结束:接下来将由村居落实日常检查,8月底还将全镇清查――9月往往是非法看护点招生季节,要防止顽疾死灰复燃。
&&& 这张工作计划表上,朱伟忠逐月罗列了多项社会顽疾整治工作,每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各项工作穿插进行:城中村、无证废品收购站、违法搭建、黑车营运、住人集装箱……朱伟忠在每项工作时间表后都注明了选择这一时间的理由。
&&& 社会治理千头万绪,学工商管理出身的朱伟忠会把工商管理中的办法用到社会治理中:找准时机,切中要害,项目化运作,降低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让时间充分发挥效用。“工作要不断地做下去,也要针对不同时间和区域的特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人物档案
&&& 姓名:朱伟忠 出生日期:1984年2月 职务:徐泾镇综治办副主任曾获荣誉:2011年度青浦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3年度青浦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2013年度“人民在我心中”青浦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先进个人
&&& 相关报道:
勤跑群众,不做“办公室干部”
“80后”基层干部朱伟忠敢啃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动迁硬骨头
◆前明村是朱伟忠工作的第一站,跟着村长天天在村里兜,锻炼了他的沟通能力,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均 蒋迪雯 摄▲从坚持原则没得商量,到改称“哥”,在非法办学点负责人小胡的眼里,朱伟忠对不合法办学点的整治毫不留情,而对整治后小胡一家的生活却给予很多的帮助。
&&& 下午5时,夕阳照在正在建设中的全球最大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主体建筑上,这里已初露峥嵘,闪出银色光芒。一旁几近腾空的配套用地上,有曾经住在这里的居民回来看看。未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很期待。
&&& 这一块今年5月底刚刚结束征收的基地,是青浦区徐泾镇户数最多、房屋种类最全的基地,21个工作组同时开展工作。徐泾镇综治办副主任朱伟忠率领了一支全“80后”的年轻队伍,短短10天就完成了20户签约动迁工作。
&&& 这已经是朱伟忠参与完成的第7个动迁项目。7个项目,共计动迁83户人家、5家企业。动迁之后,大多数居民和企业负责人都愿意与他交朋友。
&&& 动迁问题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不少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都避之不及,一个刚过而立的年轻人,为什么总能啃下硬骨头?
&&& 不当“电脑干部”
&&& 这天下午,记者跟朱伟忠回徐泾镇前明村办事。路过前明村485号,朱伟忠拦下一位村民:“庄伯伯,还认得我吗?现在眼睛好些了没有?”老人笑逐颜开:“你怎么变黑了?”
&&& 一路上,很多村民都跑来跟朱伟忠打招呼。这里是朱伟忠工作的第一站,尽管已经离开5年,但他依然很有人气。
&&& 2006年从交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他报名参加青浦区委组织部实施的“三选”工程,通过考试、面试,成了当时青浦区的大学生村干部之一。
&&& 前明村村主任盛龙虎把朱伟忠领回村里当助理时,曾经担心他会不会成为“办公室干部”,“认得电脑,认不得老百姓。”
&&& 但朱伟忠熟悉电脑,也爱在村里跑。村民杨忠宝还记得,那时盛龙虎走到哪儿,朱伟忠就跟到哪儿。村民有事情找他,他从来不说“这个我不清楚”。工作没多久,本地1851个村民,他就熟识了大部分。那时盛龙虎就敢把好些事单独交给这个年轻人去办。
&&& 乐于跟群众打成一片的习惯,朱伟忠一直保持到现在。
&&& 今年5月刚刚结束的罗家小区征地补偿工作,朱伟忠带领的第六组,是21支动迁组里唯一的“全80后”队伍:工作经验不足,人脉关系不够,“劣势”相当明显。
&&& 在评估公司选择阶段,朱伟忠负责的一户居民老张就来了个下马威:递送评估公司选择单与宣传手册不理,通知参加座谈会、碰头协商总是没空,还抛出不解决“随迁子女”镇保问题不谈征收这样“不可能的任务”,后来干脆电话都不接了。
&&& 既然约不到,朱伟忠就带着组员们“像狗仔队等明星”一样守着。有一天晚上,还真让朱伟忠在去老张家路上“堵”到了。老张还是那张冷脸。“急什么啦?让我再看看,你们时间不是到4月15日嘛,还早呢。”但见朱伟忠“死缠烂打”,老张终于表了个态:“过两天再说吧,今天肯定不选。”没想到朱伟忠立即接了茬:“今天你这么说,那明天一早我再来。”
&&& 第二天一早六时半,朱伟忠就直奔老张家,没想到还是扑了空。晚上6时左右,他又到了老张家。正在吃饭的老张一看到朱伟忠,哭笑不得:“你们怎么又来了,烦都烦死了。”朱伟忠说:“我昨天答应你今天早上会来,结果你出去了,我说出的话可都是当真的。”
&&& 面对朱伟忠的“穷追猛打”,老张终于选择了评估公司。
&&& 朱伟忠说:“我们也有优势,就是勤能补拙。”
&&& “勤”到什么程度?动迁居民张为林说:“他来得太勤快,各家的狗都认得他了,都不叫了。”
&&& 不光是勤快,朱伟忠跑群众有个习惯――看天做工作――越恶劣的天气越是工作的好时机。
&&& 遇到高温天,他去敲村民的门:“热死了,阿姨,让我喝口水吧!”遇到暴雨天他也不闲着:“爷叔,让我避避雨啊!”
&&& 一些群众看朱伟忠这样卖力,往往就心软了:“朱伟忠跟我家小孩差不多大,自家孩子天天玩电脑游戏,他却天天在外面跑,让他进来吧!”
&&& 只要进了门,朱伟忠就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工作:“哪怕他们对我发火,我也挺高兴,等他们发到没脾气了,我跟他们说话反而比较容易听进去。”
&&& 之所以如此,因为他坚信:“政府与群众不是强势跟弱势关系,我们是平等的,我们的距离其实靠得很近。”
&&& 关键词:勤奋
&&& 记 者:你是交大工商管理系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从村干部做起,而不是找份更舒适收入更高的工作?
&&& 朱伟忠:其实一毕业不是没有考虑留在市区工作,但当时看到很多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宣传,觉得这是一片广阔天地。
&&& 2008年的冬天,上海下了场罕见的大雪,那时我在前明村当村主任助理。当时得知杜家小区有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外出就医,子女都不在身边,我们村主任就踏着积雪,小心翼翼地把老人背出,驾着私家车将老人送到医院。我听到老百姓说:“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这么好。”
&&& “雪中背母”这个画面一直留在我心里,震撼了我。
&&& 进门先观察剩菜
&&& 打动动迁居民的心到底需要什么?
&&& 有时,也许只是几罐奶粉。
&&& 这一次罗家小区动迁,朱伟忠的小组卡在最后一户老朱家。
&&& 老朱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曾因打架吃过官司,儿子年幼时患肝炎,常年吃药,媳妇又待业在家。
&&& 而且因房屋主体建筑面积偏小,装修普通,获得的补偿价格是朱伟忠小组负责的20户里最低的。
&&& 对此,老朱一家一直接受不了。朱伟忠陪着老朱看公示栏上每家每户的补偿价格,看到他黯然的眼神,朱伟忠能想到他内心的滋味。
&&& 但定下了政策就不能改。
&&& 第二天晚上,朱伟忠只邀请了1个跟老朱家关系最近的亲戚,单独交谈长达3小时。老朱自己也感叹,如果时间能倒退,他肯定早签了。
&&& 第三天晚上,朱伟忠再约老朱见面,却得到他孙女发烧住院的消息。朱伟忠立即请同事准备了孩子饮用的奶粉、水果和玩具,同时又为老朱的媳妇争取到工作的机会。
&&& 第四天晚上,朱伟忠带着这些礼物再次来到老朱家,不到1小时就顺利签字。
&&& 几罐奶粉为何有这样的魔力?
&&& 朱伟忠有个习惯,每次进群众家里,都会先观察这家人的陈设和家里各个角落,甚至连吃剩的饭菜也不放过:“抓住一个细节,也许就能提高5%的成功率。”
&&& 通过观察到的细节,结合事先了解到的住户信息,他能大概了解群众的性格脾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屋角有空酒瓶的说明喜欢喝酒,那就最好中午上门;喜欢吃辣椒的脾气率直,说话就单刀直入;家里放很多花的,多半是女主人说话算数。”
&&& 跟朱伟忠打过交道的人都夸他聪明,上门解释政策从来不“照本宣科”,各种政策咨询都难不倒他。这次罗家小区动迁,他带领的全“80后”队伍分工合作,动脑筋把“劣势”变成“优势”:遇急脾气不愿接电话的群众,就让小组唯一的女同事庄红梅出马联络;遇到家里有孩子的,就让87年出生的“大儿童”给小朋友变手指魔术,他就在旁边“敲边鼓”:“喏,小朋友都答应搬家了,你们还不肯啊?”
&&& 关键字:好学
&&& 记 者:你出生于1984年,很多人说“80后”是“宅一代”,跟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做不好。你是怎么处理这个难题的?
&&& 朱伟忠:跟大多数“80后”一样,我在工作生活中受到的挫折其实并不多,一路有很多人都在帮助我,年轻人就是要多看多听多学。
&&& 2012年刚到徐泾镇综治办工作,我就被抽调开展二联墓地搬迁工作。工作5天,我们组都是“鸭蛋”。当时还有不到四周时间,49户的任务要完成,心里很急。动迁组的领导和“老法师”跟我说,农村居民沾亲带故,人心很齐,愿意搬迁的也不敢先表态。但只要说服其中一户最有威望的,就能带动一大片“中间派”。
&&& 我马上找到当地最有威望的一家人,说服这一户签约花了些时间,但签完一下就有近半的人愿意签了。
&&& 任何问题晒在阳光下
&&& “这个年轻人做工作,说一不二的,这种人才靠得住。”经过动迁的居民说朱伟忠公正负责,只要公示栏的价格一贴出来,绝对不会改口。“我不会对群众说假话。”朱伟忠说,因为跟群众打交道不是“一锤子买卖”,就算几句含混不清的话能让群众快点签约,今后我的工作需要他们帮忙,失去信任可怎么办?
&&& 动迁事关切身利益,任何风吹草动都很敏感。5月的一天早上,8时不到,朱伟忠收到小组工作对象陆花茶的短信:“为什么跟我家条件差不多的住户,比我多8万?请给我一个解释。”
&&& 看完短信,朱伟忠立即打回电话询问情况。这是他的习惯,只要居民提出疑问,他肯定要给出答复。但陆阿姨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情况是真的,你们自己去查呀。”
&&& 朱伟忠立即查询了所有动迁组前一天晚上签约的户数情况,从中找出三家“可疑对象”。锁定三户人家,朱伟忠又找出他们的各项资料和已签约合同,把这些文书一一摊在陆阿姨面前,面对面解释这8万元是为何多出来的。陆阿姨至今记得朱伟忠跟她说的话:“如果现在你觉得我有些话是忽悠你,几个月之后你还会遇到我,你就知道我是不是骗你。”
&&& 敢跟动迁居民“拍胸脯”,是因为朱伟忠清楚,政府“说到做到”是工作小组的靠山,动迁政策不会像有些传言所说“前紧后松”:“只要自己够硬,小道消息就会不攻自破。”
&&& “最难做的是第一次动迁,因为上门说服群众没有例子可以举。”朱伟忠说,如今自己经历七个动迁项目,全部有案可查:“小道消息会传,正能量的实情老百姓也会传。老百姓确信动迁政策不会做任何改变,动迁工作推进起来就会顺利很多。”
&&& 关键字:坦诚
&&& 记 者:老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你如何让跟你父母一辈的工作对象、合作对象配合你工作?
&&& 朱伟忠:我个人的一条原则就是“不欺骗”,签约前签约后都是一个态度。这也是我性格使然。我跟妻子谈朋友的时候,第一次看电影就睡着了。当时妻子觉得不浪漫,我跟她说,我婚前婚后都是一个样,不会为讨好假装一个样子。
&&& 我想不管做什么工作,只是角色变化,但做人的态度是一致的。我坦诚以对,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帮助。
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 承办:东方网 上海东方宣教教育服务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6关掉哪些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