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书法家排名总共有多少种书法字体?

  论启功、欧阳中石、李铎、刘炳森、沈鹏  五书法名家字体的优劣与收藏  石志河  (2007.9)    当代书法热、画艺热、玉石热、古董热、收藏热、拍卖热,我们有时生活在一个热时代。有需求就有供给,当然,不排除擂鼓助威吹风炒作的。真应验了那句话: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呵!  何以点论五书法名家启功、欧阳中石、李铎、刘炳森、沈鹏先生呢,三缘由如下:一则这五先生里有我敬仰的前辈,二则前两天我有一个师友姓刘,60多岁,画国画的,相当有成就,他说起,当今中国书法界几个顶尖领军人物是此五人,三则我也爱好书法,经常涂涂抹抹、写写画画、悟悟看看,见的多了,写的多了,不免有些想法看法,做为一管之见,见教各方。  这里要特别声明,我完全平心静论,说好说坏咱论理,如果列位有不同己见,咱文字说理上见,切忌感情用事,或似乎有砸了某君饭碗感觉,骂骂咧咧,污辱人格。因为现在什么东西都形成了圈,在圈里又似乎有扯不清拉不断的利益关系,你一有些论理的不同意见,利益圈里的小喽罗们(这些人往往靠着主人吃饭)就会抡起大棒,胡乱砸骂一通,也不论理。  言归正传点论书法五名家。    启功,学者、书法家。其实,放在历史长卷里,鄙以为,启功先生研究历史学、红学等诸方面的做为学者的历史贡献,要比其书法成绩大许多许多。做为学者的启功先生(虽已做古),我是敬仰的。做为书法家列名的启功,其字其法,成就并不大。在瘦金体基础上的法变,启功的字呆板、变化不多,研究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的高境界多是在行草、狂草。如果书法讲三美,字体美、章法美、韵律美,启功的字只占一美,字体美。李苦禅老先生亦说过,画到极处是字,字到极处是画,书画同源。启功的字能当画慢慢品味欣赏吗,虽然你也能慢慢欣赏,但要品出大味道来,还达不到。有人说,启功的字够不上大上乘,何以名气大,这因素很多,比如,启功研究历史、文学、文物鉴定,八十年代时,舒同任第一届书协主席,舒同是文将加行伍(舒同的字本人很喜爱),字是独树一帜,但某些方面学养就需要与一些名学者(这些学者恰好应是对书画有爱好或略有研究)交流中滋补了,这也给全国写书法的人做个榜样,写字,不光论技巧,还要有学养、有气、有阅历、有悟读。启功在那时应该也从舒同等人身上学到了自己不少不够的东西。后来的后来,启功就当了书协主席,有了这块主席牌子,字随之有大名气也似乎理所当然。我是不反对启功当书协主席的,因为他学养厚,他懂,但懂就不一定字写得怎么着。字好是当然的,上好不一定。就象宗白华先生,研究美学、书画,宗白华的字也不是怎么着,但章法还是有。同样伍蠡甫先生研究美学、书画,字也不是太什么。但他们的字好是有的。  现在又说到启功的字,启功先生的字,不过是他的一种闲情逸致、心意抒怀的表现,今人把启功的字捧得太高了。收藏的价值,鄙人以为,随着时间老人的洗炼,会越来越低,不会很看好。    欧阳中石,学者、京剧名票、书法家。欧阳先生的字,飘逸、洒脱,但骨力、质感都不够,好在欧阳先生有行草,传世的鲜于枢、苏东坡的字都见飘逸。欧阳先生的字,朔源难寻(鄙人看),咋看,难看出是哪一家、哪一派的一脉相承,记得我一老乡说过,欧阳先生的字从乙阙帖来,因我老家山东博山,听不少人说欧阳先生先前在山东博山考院小学上过小学,所以不少博山同乡与欧阳先生熟识,求藏欧阳先生的字也多。都说写书法有三境界,第一境界临帖,把所有从秦篆汉隶直到当今名家字临多遍,第二境界主攻一家适合自己,也可说自己喜欢某家即像谁的,第三境界,在继承中发展后,独创一体,独树一派,欧阳先生的字,虽朔源难寻,叫是自成一家,意义不大,字肉多骨头少。欧阳先生同启功先生一样,也是以学术见长,在京剧圈里又是名票(欧阳先生应该是从京剧里汲取了不少写字的养分,记得李苦禅老先生说过,他从京剧里汲取了不少书画的养料。),学奚啸伯形神兼备,酷似,奚派名角张建国也难比拟,原因是张的大阅历不够,相信随着张年龄、阅历增长,会大好。我也偶听京剧,在四大须生里,我最爱是奚啸伯的唱腔,特别是奚的白帝城,如泣如诉,婉转绵长,听此曲,像是在喝一壶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酒,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欧阳先生的字,能传世,但名气不会像如今,会越来越小。    李铎,军旅少将、书法家。可能李铎先生有军旅历练浸润的关系,李铎的字厚重、质感强,碑帖功夫深(启功先生碑帖功夫亦深),每笔每画皆见基本功的扎实,不足之处是放的不开、不够。有人说,李铎先生的字是由郭(沫若)体继承变化而来,又有自己独创笔法,总体李铎先生这类字是耐看耐咀嚼。比起郭(郭沫若字本人也很高看,有大气凛然、古为我用、化裁点被之象,也是还放的不够,但字里的气势、字里的学养,还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虽然,做为历史人,对郭沫若各种评价都有,但郭的字还是见好的。)体来,李铎字有学养上差欠,但军旅生涯浸润生出的字的气势,又是郭体没有的,李铎与郭体相比见长的地方很多。郭、李的字魏碑遗风的悍劲,跃然笔端,品来有酣畅淋漓之感。李的字像谁的,又不像谁的,李铎随着年龄增长,有点画自如、炉火纯青之象,也算是自成一家了,别人要临,实话说挺难临摹,多数大不像,不象临启功、刘炳森的字,模仿的多,多数还有的像。  李铎的字,收藏会越来越看好,会像一坛老酒,时间越长会越香。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评价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容易,如评论其中一幅作品如何呢?
  全是垃圾!  但目前好像颇值点钱。
  说的很到位,也说出了现在懂一点书法人的共识.启功中石的字确实作为书法家而言,“创”的感觉不是很强,超越的不是很远多,不是那种有着很强烈面貌的新风格的缔造者。可是这个现象是在现今书法慢慢地被认识和熟悉的情况下的感觉(书坛的见识整体的被提高),,,,在几十年前,他门确实是佼佼着,水平也在同时代有代表性,毕竟这个代表性包含了很多其他因素----学识,号召力,人格。。。。等等很多,综合在一起,再加上和他们的职位,浪淘沙后,他们几个的能量和水平就确定了今天的这个地位,,,形成了今日的气候,毕竟已经是是垂垂老者,字再不济,也不足以被忽视,。今年的兰亭奖新设的“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中石和沈鹏就是这个原因。。  
  光说字这几人我最喜欢沈鹏。又中石的京剧比他的字好。
  楼主的见解幼稚,启功的字不是捧出来的,虽然比较单调或一,但他有很深的传统功力,这是许多所谓的书法家所没有的。书法,书法,为什么称作书法而不称书艺,就是因为它要讲究法度,讲法度就得讲功力。楼主立足点根本就不在书法以内,还谈什么书法?  
怎么把楷书说成没有行草书境界高,那说明你还没有入门。  
沈鹏的字只能骗骗头脑刚刚发热的初学者而已。  
欧阳中石还勉强说得过去。  
舒同习颜体实有点叫做食古不化,但是他还是比许多所谓书法家要好些。  
  刘炳森是有相当功力的,隶书达到一定水准,就是有点美术字的味道.
  美术体是书法大忌,如果是楷书则为馆阁体.练书法是很难的.
  能从启功书法中看到瘦金体,真让人佩服。说启功从舒同等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要是能说得明白一些就好了。但最没有道理的恐怕是说李铎书法与所谓的军旅历练有什么关系。如果不了解李铎身世,仅从书法上,谁能看得出什么军旅之气?如果他是个环卫工人,是不是有人会说其书法有掏粪之气?传统所说的字如其人之类,牵强之处是很多的,但居然让楼主继承了。
  欧阳老曾于廿年前从我这里借过一本&宋拓张猛龙碑&,说要拿回家看看,这一看就是二十多年,且至今未还.    可见爱不释手.    那就可以说,他对北碑甚有研究心得.    他的字碑味很足,这点又和他老师吴家禄不太一样.    最早我并不是特喜欢他的字,认为学老师的东东未免多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字大都差不多,少变化多雷同.但近些年来发现有了很多发展,不错,开始被我喜欢起来.可是价格又太高了,启功之后的欧阳老每平尺达到1.1万,不是我等小民所能要得起的.好在我已经有他四五幅墨宝了,也该知足了.顺便说一句,我用的北辰二字的&字&就是欧阳老在八几年给起的...    至于其他人的字都不感冒,沈要大大好于李和刘,文气较足
  作者: wrlwu
回复日期: 0:39:00
      楼主的见解幼稚,启功的字不是捧出来的,虽然比较单调或一,但他有很深的传统功力,这是许多所谓的书法家所没有的。书法,书法,为什么称作书法而不称书艺,就是因为它要讲究法度,讲法度就得讲功力。楼主立足点根本就不在书法以内,还谈什么书法?     怎么把楷书说成没有行草书境界高,那说明你还没有入门。     沈鹏的字只能骗骗头脑刚刚发热的初学者而已。     欧阳中石还勉强说得过去。     舒同习颜体实有点叫做食古不化,但是他还是比许多所谓书法家要好些。
  本来就不了解李铎,刚到其他地方搜出来看看,很失望,怎能与启功相比呢.虽然比沈鹏的好一点点.
  收藏书法的人不一定都是书家,因为有一定的倾向,楼主的评价对于大众和搞收藏的人来说很不错
  启功的字还可以.
  又见不懂装懂。  这几个人从书法角度讲沈鹏成就最高,欧阳中石属于不入流的下三滥,刘炳森启功工整中的上品。  李铎稀松平常,但也远在欧阳中石之上。
  闯关东电视剧片名是中石先生题写.请楼主评说?
  楼主的见解幼稚,启功的字不是捧出来的,虽然比较单调或一,但他有很深的传统功力,这是许多所谓的书法家所没有的。书法,书法,为什么称作书法而不称书艺,就是因为它要讲究法度,讲法度就得讲功力。楼主立足点根本就不在书法以内,还谈什么书法?     怎么把楷书说成没有行草书境界高,那说明你还没有入门。     沈鹏的字只能骗骗头脑刚刚发热的初学者而已。     欧阳中石还勉强说得过去。     舒同习颜体实有点叫做食古不化,但是他还是比许多所谓书法家要好些。        同意这些评论,说到点子上了
  呵呵,楼主文字倒是好看..因为泛泛而论,这个泛字好呀~      我倒是喜欢启功先生的字..先祖也是写得瘦金体,而家君对这项则非议先祖甚多,因为家君好的是魏碑~~所以么....哈哈~  前年末曾用两块小小寿山石印章换了启功先生的两幅字..后来想再换一册,对方不换且消失了,哈哈~    &启功先生的字,不过是他的一种闲情逸致、心意抒怀的表现&  这就已经够了,不是吗...........  
  沈鹏的字只能骗骗头脑刚刚发热的初学者而已。  ---赞成wrlwu 温情老总 醉意惘然等人的见解.一针见血
  研究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的高境界多是在行草、狂草。    -----  终唐一世,那么多伟大的书法家都被你一句话干掉了。
  看看,我不懂书法,看了大家的评论,对启功先生的书法挺推崇的
     作者: 觉浅
回复日期: 16:05:00
      研究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的高境界多是在行草、狂草。        -----    终唐一世,那么多伟大的书法家都被你一句话干掉了。    ========================================    顶这句话。      
  作者: 鳌湖95
回复日期: 4:51:00
      美术体是书法大忌,如果是楷书则为馆阁体.练书法是很难的.    好多人都这样说,但是如果“馆阁体”都不会写?会成为书法家嘛?
    台馆阁体在明清两代有其时代背景,现代人当然是要尽力避免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台馆阁体也体现出了书家扎实的传统功夫,以明而论,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等那个不会写台阁体?我们现在学书法,确应避免台馆阁体,但一定不能忽略对传统功夫的修炼,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因为传统中的营养实在是太丰富了。  问鳌湖好。  
  五根老废柴,不懂书法,不值一看
  楼主见识也可做一家之论  这里整体上探讨的氛围还比较好.  正理也好,歪理也罢,只要是理,摆出来就好.    五根老废柴,不懂书法,不值一看---------这样的高论实在不敢恭维.但愿此公不是身居要位.    
  作者: 板牙飞扬
回复日期: 11:14:00
      又见不懂装懂。    这几个人从书法角度讲沈鹏成就最高,欧阳中石属于不入流的下三滥,刘炳森启功工整中的上品。    李铎稀松平常,但也远在欧阳中石之上。
  我也說說吧:      這幾個人吧----    李鐸明顯不入流。(郭沫若更是雞屎不如。舒同吧,不管怎么說人家有自己創出的“舒體”:圓、鈍、粗、牽絲)    沈鵬吧,筆下有時也還有兩下,但是過于造作,故作“寧拙”“寧醜”,雖然是大趨勢,但也是嚇唬小青年,誤導不懂行的年輕人    劉炳森、歐陽中石和啟功先生嗎,他們在書法造型上其實都屬于以“攲側妍媚”為美,也就是二王以來帖學一路(只不過劉炳森寫隸書罷了)。俗人第一眼覺得很好看。(其實“雅人”也覺得好看。只不過當今時代故意要以“寧拙”“寧醜”“寧支離”為高而已!)  論書法功力,我以為啟功先生高。啟功先生其實筆法很全的
  启功不错,沈鹏近20年几无进步,估计太忙了,没功夫在进修了,水平停滞不前,李、刘藏藏也可,最那个欧阳博导了。
  看了这么多评论,我感觉以楼主为主的好多人有点卖米的见不得买面的味道.启功何人?皇族后裔,他从小接触的珍品孤品何其多,临过的又是何其多?书法有最高境界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任何一个人的书法修为和他的个人素养和文化底蕴是相辅相成的,启功的文学修为和个人素养低吗?相信他如现在还健在的话,不会象你我一样坐在这儿耍嘴上的功夫,而是坐在书房里孜孜不倦地提高着自己.
  书法既然是一门艺术,也就与其他门类艺术一样,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继承是载体,创新才是艺术的灵魂。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更要摆脱传统的羁绊。愚认为,衡量书法作品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看传统的东西有多少、古意浓不浓,而应该看是不是符合时代的大众审美标准。古人写毛笔字更多的是实用性,今人写毛笔字纯粹是为了艺术的目的,今人的书法就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另外,由于出版和传媒的发达,使得今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很方便地对历史人物和作品进行审视。所以今人超越古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今书法家群星闪耀,就如花园里一朵朵娇艳的花朵,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如果非要挑出一朵或几多来品评和对比,那一定是见仁见智。红色固然艳丽热烈,但却少了白色的素雅,黄色富丽堂黄但却没有紫色的妩媚迷人……不要盲目崇拜明星,不要小觑新人,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书法既然是一门艺术,也就与其他门类艺术一样,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继承是载体,创新才是艺术的灵魂。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更要摆脱传统的羁绊。愚认为,衡量书法作品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看传统的东西有多少、古意浓不浓,而应该看是不是符合时代的大众审美标准。古人写毛笔字更多的是实用性,今人写毛笔字纯粹是为了艺术的目的,今人的书法就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另外,由于出版和传媒的发达,使得今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很方便地对历史人物和作品进行审视。所以今人超越古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今书法家群星闪耀,就如花园里一朵朵娇艳的花朵,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如果非要挑出一朵或几多来品评和对比,那一定是见仁见智。红色固然艳丽热烈,但却少了白色的素雅,黄色富丽堂黄但却没有紫色的妩媚迷人……不要盲目崇拜明星,不要小觑新人,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江山代有人才出      
,就是绘画 , 美术
  字体如人貌,有喜者则有不喜者,萝卜鸭梨,各有所爱。。。
  书法,我觉的还是以“俗”最妙。
     作者: 冷韩锋
回复日期: 16:25:00
      江山代有人才出             象形文字 ,就是绘画 , 美术    ------------------------------------------------  我赞一个  
  作者: 长砖短棍
回复日期: 0:18:00
      我也說說吧:            這幾個人吧----        李鐸明顯不入流。(郭沫若更是雞屎不如。舒同吧,不管怎么說人家有自己創出的“舒體”:圓、鈍、粗、牽絲)        沈鵬吧,筆下有時也還有兩下,但是過于造作,故作“寧拙”“寧醜”,雖然是大趨勢,但也是嚇唬小青年,誤導不懂行的年輕人        劉炳森、歐陽中石和啟功先生嗎,他們在書法造型上其實都屬于以“攲側妍媚”為美,也就是二王以來帖學一路(只不過劉炳森寫隸書罷了)。俗人第一眼覺得很好看。(其實“雅人”也覺得好看。只不過當今時代故意要以“寧拙”“寧醜”“寧支離”為高而已!)    論書法功力,我以為啟功先生高。啟功先生其實筆法很全的      老金在线说:  赞同。  此为书道正见。欣赏。
  欧阳是学吴玉如的,在吴玉如基础上出来的所谓中石体。但是他不对外说,也是遭到鄙视的原因之一。
  老金在线也混这里?    喜欢刘炳森的隶书。
  楼主的见解幼稚,启功的字不是捧出来的,虽然比较单调或一,但他有很深的传统功力,这是许多所谓的书法家所没有的。书法,书法,为什么称作书法而不称书艺,就是因为它要讲究法度,讲法度就得讲功力。楼主立足点根本就不在书法以内,还谈什么书法?       怎么把楷书说成没有行草书境界高,那说明你还没有入门。       沈鹏的字只能骗骗头脑刚刚发热的初学者而已。       欧阳中石还勉强说得过去。       舒同习颜体实有点叫做食古不化,但是他还是比许多所谓书法家要好些。  ----------------  支持启功,启功的书法功夫还是很高的,刘炳森的也可以  当今书法有点像演艺圈  越是瞎炒作越是没水平的人,写字故意不好好写,胡乱忽悠人,大笔乱划,中石哪几个之流,都是才能功力都一般的人,故意挂个军旅,京剧来忽悠人,呵呵,一家之言,好东西是时间检验的,不是一时半会就起来的
  作者: 长砖短棍 回复日期: 0:18:00       郭沫若更是雞屎不如  -------------  我感觉郭沫若就不怎么会写字,写的字太懒了  严重怀疑他就没拿几天笔
  作者: 觉浅 回复日期: 16:05:00           研究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的高境界多是在行草、狂草。            -----      终唐一世,那么多伟大的书法家都被你一句话干掉了。  ----------------------------------  哈哈,不光唐朝,整个中国不少书法家差不多都一竿子哗啦来,  这句话最搞笑,研究书法的都知道,  
  去看看杭州雷峰塔启功题的匾额,“雷峰塔”三字气势雄伟,岂是俗手所能为?
  学习,学习,怎么说呢 我觉得还是启功好些 。对世俗的东西看的也淡些。一直潜心做学问到老。
  作者: 还是胡扯
回复日期: 21:02:00
      老金在线也混这里?        喜欢刘炳森的隶书。        老金在线说:  
我常常“混”在此地,潜水呢。  
吹一下:若干年前,也曾涂抹了山水拿到书画市场蹲摊叫卖,结果一幅作品被日本人买走,3000元(人民币)。翻译对我耳语:你要价低了。近年搞出版,书画不过养性而已。但对刘炳森不很喜欢,感到他在不断重复自己,且少金石气。
  他们的字也算是书法?
  启功老的字是中规中距的缺少变化,但很见功力,算是工笔写实一路的吧。  
字的最高境界是传达出的意境,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我想是多少文人墨客所祈求的。  
书法是否也分超现代等几个流派来分别对待,这样也会使我们更好的把握当代书法。
  结语:(石同)  
时代造英雄,应该承认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书画大家和赏书风气。就每一个体而言,生长环境、阅历、读书等的不同,欣赏书法的角度、喜好也不一样,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过的,欣赏美,比如书画,从根本上来讲,是个心物同源、心物互感的问题,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每个人产生美的视感、听感,是因为对应物在此人心中生发出美的感觉。所以,对欣赏书法来讲,只要对应物给你生出美感,你就叫好就是了。但现在不是这样,跟风的太多,起哄的太多,炒作的太多,说出所以然的不多。  
我点论五书法名家,有我自己管见,我同时也披览阅缕,注意了美的同一性评断,提出来与大家探讨。就象我喜欢的书家,如汉隶、魏碑、怀素、褚遂良、张旭、何绍基、毛泽东、舒同、李苦禅、吴作人、郭沫若、于右任等,当代画家吴冠中、李可染、贾又福、罗中立等等。还比如,对董其昌,有人说他字画好,我则认为董的字一般,画中,好在是他的书画论。  
在书画缘中,我还发见,了解作品人很重要。有时,是先看到其人书画作品,喜欢后,再全面考证其人身世、读书、著作、业绩、坎坷磨难等,会更加深对此人书画作品的理解度、喜欢度。有时,是了解了其人的一些情况如身世著作等,再一见他的书法作品,喜欢,就会爱上加爱。  
我常写写字,有一次,我拿着我的书法作品去见两个好朋友请他们点评。朋友振春我们交识十几年,平时交流其他东西多,书画道第一次交流,他评价鄙人的书法是两句话:沉沉如山中老松,飘飘似天上白云。这是因为同在官场呆过,字有点苍劲,写的词句又是: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把在官场酸甜苦辣表现出来了,有同感互应。而另一位好友树勇很懂书画道,树勇给我挑了很多毛病,当时我是有点不高兴,后来一琢磨,树勇说的也句句在理,后加以改之,书艺大长。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指点毛病不是坏事,坏事倒是淹没在一片所谓赞扬声中,像皇帝的“新衣”,有错不知过,众人不指过,那要贻误多少人呢。  谨为上,赐教方家。  
  倘使当时身便死 一朝真伪有谁知
  窃以为最次者 无过欧阳。
  他们的字都不如我,因为我懂佛学国学,我的字比他们都耐看逗有韵味,你们没看出来吗?
  我以为,泛泛而论多易偏颇,就一作品加以评论可近中肯。  启功【临平复帖】当属大佳。    局部        伪启功先生的赝品颇多,影响了对他的准确评价。
  启功【临平复帖】当属大佳。  ——老客所言,我并不认同。  启功临并不什么像样,更多的是带着他的习性。  说是临平复贴,但似乎没有一笔是平复帖的,差不多笔笔都是启功的。  就像我见不过临怀素《自叙贴》一样,实在看不下去,差不多没有一笔是怀素,只是看着怀素对字和草法按照自己的习性来,毫无神采可言。
  这个世界真奇怪,几个不太会写字的人,却当书法家协会正副主席,像刘某人李某人沈某人,居然就成了中国当代最好的书法家,嘻嘻,这个圈子呵,你捧下我,我捧下你,都上天了,民间有多少书法刚刚的,却默默无闻。中石、启功的字是真好,其他三个,一个是隶书匠,两个是南郭。  
  书法之审美,无标准答案!这几位老先生,是时代推崇下的名人而已。均偶有佳作!  书法的评判要结合这个人,写的东西的文化内涵,环境,学识等综合去体会。只不过,社会的扭曲把他们捧的太高了而已,客观些,高手在民间
  我认为流传下去的作品才能够不辱没中国文化的传承。当今艺坛和天涯金石书画里现在满地都是名家大作,请问名家大作又能否承传几世。大家试否能够问心无愧? 有的人连书法基本都不懂也能进入名家行列。看来不再需要什么古人的字帖了。何必再学习前人的书法,建议就学习现在的书法界的书法吧!反正现在都是用键盘了,能写什么所谓魏碑狂草、能画什么大写意人物山水,胡写涂鸦就是名家大师了。你说不好看那是你不懂欣赏和艺术修养。惭愧啊!拙见。勿怪!
  楼主见解不缪,见地很高,评价中肯,书法和写字不是一个概念,书法从写字而来,不是向写字而去,写字是技术,书法是艺术,技术是制作—可以重复,艺术是创作—不可以重复.这五家里面只有李铎的书法有韵致,还可以称得上是书法,虽然初从郭沫若入手,后来懂得了不是正道,故改为学颜,天分聪慧得益很多,五大家里成为了高手,可惜好多人不真正懂得书法,并不喜欢李铎书法。刘炳森的隶书可谓写得炉火纯青,可惜到后来写成了美术字,变成了概念化的东西,不可取。至于欧阳的东西,只不过是大字报体而已,登不了大雅之堂,沈鹏是做字、画字,更不叫书法。启功先生的字正如王羲之论书语: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就是把点画组合在了一起而已。只能说老先生的字写得不错,就书法而论不算高水平。书法太难,真正懂得书法的人少之又少,外行不懂,甚至好多写书法人都不懂,不懂,能写出好书法来?无异于缘木求鱼,眼高手低不怕,最怕眼低,看不出优劣。
  当代好的书法家,不在这几人之列。黄惇在纪念徐无闻先生80周年的时候,看了徐先生的遗迹不由感叹到:这样子的书法,商承祚写不出来,沈尹默也写不出来,至于启功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黄惇平素相当高傲,不过这个评价应该还是中肯的。
  启功先生的字格调很高
  @地下丝绒 42楼
21:49:00  去看看杭州雷峰塔启功题的匾额,“雷峰塔”三字气势雄伟,岂是俗手所能为?  -----------------------------  真心不觉得启功的字有多好看。。。。
  楷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一个时代的书法审美与它的文学审美密切相关,往往也体现出了一个朝代的特点。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趣。唐代文治武功,与唐诗一样,其书法也雄浑圆融,法度谨严;而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有余,安邦不足,以至诗伤于轻巧,书法也伤于趣味。元代书法也算不错,仅次于宋,明代就更没有原创了,文徵文的小楷虽然不错,但不出王、欧二体;董其昌虽以书画显,但其字左展右收,法度丧失殆尽,而清朝皇族多法其体,书坛开始以丑为美,如徐渭、郑板桥之流。所以从清朝到近代,根本无如二王、颜、欧、柳、赵一样的书法大家。现在的书法家多如牛毛,充南郭、混饭吃的达90%,都是以丑为美,以鬼画乱写充个性,其实根本没有功底,让他写回楷书就看出来了,这一类多是各省的书法协会会员,部分是中国书协的会员。9%的有些功底。1%的写得较好,就如启功、欧阳中石、林散之、林岫等。其实启功、欧阳中石是以文名显,都是博士生导师、教授之类的,书法还在其次。
  基本同意楼主观点,从艺术欣赏角度看,在这五人中,李铎的字最具笔墨张力和表现力。
  书法既然是一门艺术,也就与其他门类艺术一样,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继承是载体,创新才是艺术的灵魂。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更要摆脱传统的羁绊。这句话非常赞成,小可有不同意见,望方家指正:  曾听说一句话,五岁孩童可以做出莫扎特的神童曲,但是无论如何画不出张大千的线条。。。为什么?  功底,功底窃以为是学识和修养,以及功夫,阅历。  五人比较,启功占优,原因就不说了。  另外天分,李铎好像有天分,但是阅历不够(可以参考颜真卿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同样的带过兵,多宝塔,麻姑山仙坛记,颜勤礼碑,祭侄稿)  欧阳和刘在某些程度达不到高度,  沈鹏先生的字不错,但气度不足。  启功先生,个人比较推崇。理由如下:雅俗共赏。所谓雅俗共赏,大家应该理解。  从秦李斯小篆,(传国玉玺的八个字传说为李斯所题写),三国魏晋开始中国的书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卫夫人,钟繇,二王,雅俗共赏,起一代先河。尤其是在魏晋,书法是氏族大家门阀的专有,笔现在阶级等级更甚,他们还是同样的照顾了雅俗共赏。  因为只有雅俗共赏,在战乱中,才能得以保存和传世(一家之言,原因大家自己去考虑)。  下次再写。。。。。临时有事
  与时俱进,雅俗共赏,让市场来验证,书法作品不是用来考古的。
  特别欣赏楼主的胆量与勇气。书法界乃至其它领域都需要这样的胆量与勇气。说实话,当代的书法若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大浪淘沙,能余下的金子又有几何。记得有位大家曾说过:有的是以人名字,有的则是以字名人。特别在当今经济社会里,以人名字则更为突出了。
  @不扶不行
16:32:00  书法既然是一门艺术,也就与其他门类艺术一样,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继承是载体,创新才是艺术的灵魂。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更要摆脱传统的羁绊。愚认为,衡量书法作品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看传统的东西有多少、古意浓不浓,而应该看是不是符合时代的大众审美标准。古人写毛笔字更多的是实用性,今人写毛笔字纯粹是为了艺术的目的,今人的书法就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另外,由于出版和传媒的发达,使得今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很方便地对历史人物和作品进行审视。所以今人超越古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今书法家群星闪耀,就如花园里一朵朵娇艳的花朵,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如果非要挑出一朵或几多来品评和对比,那一定是见仁见智。红色固然艳丽热烈,但却少了白色的素雅,黄色富丽堂黄但却没有紫色的妩媚迷人……不要盲目崇拜明星,不要小觑新人,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  古人书法今人是无法企及的,今人追求所谓的艺术,好多是矫揉造作,实在不敢恭维!今人的这几位大家放在古代三流都算不上,在民国勉强算个三流书家吧。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