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朵什乡南冲村农村老人低保申请书

GSHDXG-H-98
朵政发〔2013〕98号
朵什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朵政发〔2013〕98号
朵什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朵什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属各单位:
全县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工作已全面展开,《朵什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已经乡党委、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摆上日程认真组织实施。
朵什乡人民政府
朵什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
分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根据《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武威市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天祝县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乡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展示、传承创新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工作,不断推进民族特色文化强乡建设,提升我乡文化软实力,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是全面盘清我乡文化资源家底,准确掌握我乡文化资源状况,科学评价我乡文化资源价值,建立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的客观需要;是对全乡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理性挖掘、展示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是推动我乡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全面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利用,高效发挥文化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我乡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赶超进位、构建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我乡的文化资源大部分类别底数仍不清楚,文化资源的管理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严重,这就要求我们从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要坚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以建设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宗旨,以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民族特色文化强乡为根本任务,通过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摸清家底,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我乡文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具体工作中,一要突出重点,要以我乡文化资源中影响较大、价值较高、特色显明、唯一仅存、具有开发潜力的代表性文化资源作为重点普查对象。二要科学规范,要对全乡范围内文化资源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全面普查,遵循文化资源普查的规则和方法,保证普查工作科学规范。三是要客观评价,要坚持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真实性,
尊重文化资源的历史和原貌,确保普查内容和成果真实可靠、分类分级客观准确。
二、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其成果应用
(一)普查盘清、评估认定全乡文化资源的类别、级别、形态和总量,建立相关名录及制度,对全乡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做到种类清楚,级别明确。
(二)确定需要向县上申报纳入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文化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认定、挂牌、投资和建设。
(三)不断挖掘潜在文化资源,打造乡级文化品牌,将有效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三、文化资源普查方法和分类分级评估办法
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办法。
(一)普查方法
1.自下而上查报线索、由上而下指导采录、上下联动实施普查。
2.普查采取分村组、分类别调查的方式进行,要分级负责、逐级汇总。
3.文字记录和形象记录(音、像记录)并重,要注意做好分类分级索引。
(二)分类办法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依据我乡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实际结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需要,遵循简便易行、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我乡文化资源分为历史文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节庆(会)及赛事文化、文化之乡、地名文化、社科研究、文艺机构和团体、文化产业、文化人才等十四大类,确有普查必要又难以归在十四大类中的可列入“其他”备用。
(三)分级评估办法
根据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需要,将我乡文化资源分为省级文化资源和市级文化资源两个级别。其评估办法为:
1.评估主体。组建由文化单位领导、相关工作负责人组成的文化资源评估组,具体负责文化资源的评估定级工作,积极配合全县评估工作。
2.评估标准。根据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各方面价值综合评定分级,重点根据资源品相(文化特色、保存状态、知名度、独特性、稀缺性和分布范围)、资源效用(社会效用、经济效用、风俗效用)、发展预期(消费人群、市场规模、资源属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度、服务能力)、传承能力(资源规模、资源综合竞争力、资源成熟度和资源环境)评估文化资源价值,确定等级。
3.评估范围。国务院、国家各部委、省政府已经明确命名、认定、管理的国家级、省级文化资源,直接确定为省级文化资源。对其他影响较大、价值较高、特色鲜明、唯一仅存和急需进行保护、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可申报省级文化资源;已经明确命名、认定、管理的市级文化资源,直接确定为市级文化资源;对其他有一定影响和价值、急需进行保护、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由各村委会上报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普查办向县级统一申报,经评估纳入县级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
四、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时间安排
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从2013年6月开始,2015年5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3年6月)
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召开启动大会,开展培训。
(二)重点普查评估阶段(月)
1.省级分类评估阶段(月)。主要任务是在我乡开展全面普查,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评估筛选,并搜集相关资料填报表格。各村将省级文化资源分类评估及需纳入省级文化资源的有关材料和表格,于8月1日前报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市级分类评估阶段(月)。对需要纳入市级文化资源的进行申报和评估。各村于11月10日前将需纳入市级文化资源的有关材料和表格报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全面普查评估阶段(月)
主要任务是配合全县文化资源的全面普查,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级别的文化资源进行评估认定。各村于日前完成省、市级文化资源分类评估工作,建立比较完整的省、市级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评估工作档案资料;于日前将所有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的材料和表格报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起完整的全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档案资料。
(四)总结阶段(月)
主要任务是在全面普查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复核、补充完善省、市级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评估档案资料,对已经明确认定和省、市重新审核认定的省、市级文化资源补齐各类相关材料和表格,总结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形成齐全、完整的文化资源名录。各村于2015年2月初将复核后的所有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有关材料和表格,于4月初报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朵什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小组成员负责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推进工作。
(二)经费保障
乡政府酌情将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经费列入乡级财政预算,给予支持和落实,切实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加强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1.朵什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2.朵什乡县文化资源分类方案
3.甘肃省省级文化资源登记表
4.甘肃省省级文化资源申报表
6.甘肃省文化资源分类方案条目说明(范文)
8.武威市市级文化资源登记表
9.武威市市级文化资源申报表
10.天祝县县级文化资源登记表
11.天祝县县级文化资源申报表
朵什乡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
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 长:袁永平 乡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 苏拉旦 乡政府副乡长
成 员:赵虎忠 乡党政办公室主任
金玲雪 乡文化站站长
何哇玛尕 乡文化专干
唐治梅 乡文化专干
张成元 乡文化专干
焦 俊 茶树沟村包村干部
董江雪 旱泉沟村包村干部
钱正炳 旱泉沟村包村干部
吕小平 石沟村包村干部
王学海 黑沟村包村干部
王发祥 直岔村包村干部
王占鑫 南冲村包村干部
陈明新 窑洞湾村包村干部
闫永奇 窑洞湾村包村干部
佛 云 煤场村包村干部
孟 鹏 寺掌村包村干部
王明亨 龙沟村包村干部
徐玉彬 茶树沟村党支部书记
徐生珠 旱泉沟村党支部书记
高长福 石沟村村委会主任
谭有忠 黑沟村党支部书记
巴万林 直岔村党支部书记
徐 彪 南冲村党支部书记
王 建 窑洞湾村党支部书记
杨珠林 煤场村党支部书记
杜文光 寺掌村党支部书记
张永坚 龙沟村党支部书记
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金玲雪同志兼任。今后,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有变动,由接替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另行文。
朵什乡文化资源分类方案
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文化财富,既包括以往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也包括仍在发挥作用的文化活动、设施、载体等。为开展朵什乡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按照突出特色、突出重点和可操作的原则,对朵什乡文化资源作如下分类。
一、历史文化
(一)文物
1.不可移动文物
主要普查我乡境内地上、地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普查文物点的名称、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
(1)古遗(2)古墓葬(3)古建筑(4)石窟寺及石刻
2.可移动文物
主要普查我乡境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认定和普查中新认定的文物。主要普查文物名称、类别、年代、文物描述、所藏单位等基本情况。
(1)珍贵文物(2)一般文物
(二)历史文献
现藏于我乡区域内的重要典籍和地方文献。主要普查数量、年代 、重点文献名称、主要内容。
1.古籍 2.志书3.档案4.其他
(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发生在朵什乡境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朵什乡历史上产生过积极影响的社会各界人士。主要普查名称、年代、内容、事迹。
(四)红色文化
发生在朵什乡的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纪念设施;现代工业文化等。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主要普查华锐藏族、土族等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情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我乡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主要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形态、流布地域、流传现状、总数。
(一)民间文学
1.神话2.传说3.故事4.歌谣5.史诗6.长诗7.谚语8.谜9.其他
(二)民间美术
1.绘画2.雕塑3.工艺4.建筑5.其他
(三)民间音乐
1.民歌2.器乐3.舞蹈音乐4.曲艺音乐5.戏曲音乐6.祭祀仪式音乐7.其他
(四)民间舞蹈
1.生活习俗舞蹈2.岁时节令习俗舞蹈3.人生礼仪舞蹈4.宗教信仰舞蹈5.生产习俗舞蹈6.其他
(五)民间戏曲
1.汉族戏曲2.少数民族戏曲
(六)曲艺
1.说书类2.谐谑类3.唱曲类4.其他
(七)民间杂技
1.杂技2.魔术3.马戏4.乔装戏5.滑稽6.其他
(八)民间手工技艺
1.工具和机械制作2.农畜产品加工3.烧造4.织染缝纫5.金属工艺6.编织扎制7.髹漆8.印刷和装帧9.传统劳作方式10.其他
(九)生产商贸习俗
1.狩猎民俗2.采集民俗3.农业民俗4.林业民俗5.饲养和畜牧业民俗6.商贸民俗7.其他
(十)消费习俗
1.服饰习俗2.饮食习俗3.居住习俗4.交通习俗5.其他
(十一)人生礼俗
1.妊娠习俗2.分娩习俗3.诞生、命名习俗4.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5.成年礼6.婚礼7.寿诞礼8.葬礼9.其他
(十二)岁时节令
1.汉族节日2.少数民族节日3.其他
(十三)民间信仰
1.原始信仰2.俗神信仰3.祖先信仰4.庙会5.巫术与禁忌
(十四)民间知识
1.医药卫生2.物候天象3.灾害4.数理知识5.测量6.纪事7.营造8.其他
(十五)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1.室内游戏2.庭院游戏3.智能游戏4.助兴游戏5.博弈游戏6.赛力竞技7.技巧竞赛8.杂耍(艺)竞技9.其他
(十六)传统医药
1.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2.养生3.诊法4.疗法5.针灸6.方剂7.药物8.医事民俗9.医药文献10.其他
(十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主要普查各级名录的项目总数、保护单位总数、保护现状、2012年度投入经费金额及总金额(包括国家级投入和省级投入)。
(1)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主要普查传习所数量、名称、规模等。
(1)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2)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四、自然景观文化
主要普查存在于我乡境内的具有独特性、稀有性和具有旅游价值的天生而成的自然现象、地貌或罕见的自然地带的数量、名称、面积、分布地区、特色。
(一)森林景观(二)草原景观(三)河流景观(四)泉水景观(五)地质奇观(六)冰雪景观(七)山地景观(八)其他
五、宗教文化
主要普查教职人员、信教人数、宗教经卷、活动场所。
(一)佛教(二)道教(三)伊斯兰教(四)天主教
(五)基督教(六)其他
六、文学艺术
主要普查新中国建立以后,文学艺术种类、总数、名篇名作、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即“敦煌文艺奖”)情况。
(一)文学
1.诗歌2.小说3.散文4.戏剧文学5.广播、影视文学6.纪实文学(报告文学)7.儿童文学8.音乐文学9.网络文学10.翻译文学11.其他
(二)艺术
1.音乐2.舞蹈3.美术4.戏剧5.书法、篆刻6.雕塑7.摄影8.曲艺9.杂技10.广播剧、电影、电视剧11.其他
七、饮食文化
现实生活中民众喜爱的特色饮食(名菜、名点、名小吃)名称、类别、产地
八、建筑文化
(一)特色(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名称、建筑年代、使用单位、风格和特色
(二)标志性(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名称、建筑年代、使用单位、风格和特色
九、节庆(会)、赛事文化
(一)当代节庆名称、时间、流行地区、活动内容
(二)当代重要赛事名称、时间、流行地区、活动内容
十、文化之乡
主要普查名录、批准单位、批准时间、所在地区。
(一)文化艺术之乡(二)文化名镇(三)文化名街(四)文化名村(五)文化户
十一、地名文化
(一)我乡行政区域建制(乡镇、村、地方)名称及其含义
(二)我乡著名特色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及其含义
十二、文化艺术机构、团体
(一)艺术表演团体(包括民营艺术表演团体)
1.机构数和名称2.从业人员数3.2012年度及累计国内外演出场次4.2012年度及累计国内外观众人次5.2012年度及累计投入额6.2012年度及累计收入额7.2012年度及累计支出额8.著名节目名录及获国家级奖项情况
(二)文化艺术研究机构
1.机构数和名称2.在编人数3.专业研究人员数4.经费情况、成果数量、重要成果名录
(三)文化团体
1.社会文化团体机构数(包括公办、民办)2.个人会员总数3.2012年度及累计对外文化交流次数4.2012年度及累计开展活动次数5.2012年度及累计参与人数6.2012年度及累计吸纳社会资金金额
(四)文化场馆
4.农家书屋(1)机构数(2)从业人员数(3)场馆面积(4)图书总藏量(5)图书总流通人次(6)书刊外借册数(7)2012年度及累计投入额(8)2012年度及累计支出额(9)2012年新图书购置数
6.文化中心(城市街道、社区)(1)机构数(2)从业人员数(3)场馆面积(4)设置情况(5)2012年度及累计投入额(6)2012年度及累计支出额(7)2012年度及累计开展活动次数
7.文化站(乡镇级)(1)机构数(2)从业人员数(3)场馆面积(4)设置情况(5)2012年度及累计投入额(6)2012年度及累计支出额(7)2012年度及累计开展活动次数
8.文化室(村级)(1)机构数(2)从业人员数(3)场馆面积(4)设置情况(5)2012年度及累计投入额(6)2012年度及累计支出额(7)2012年度及累计开展活动次数
十六、文化产业
(四)旅行社
1.机构名称及总数2.从业人员3.接待境内外游客数(2012年度)4.经营收入(2012年度)
十七、文化人才
在我乡各级各类机构工作或已退休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类文化人才。
(一)社科人才
1.科研人才2.科研组织管理人才
(二)图书情报人才
1.图书馆技术研发人才2.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教学研究人才
(三)档案人才
1.档案事业管理人才2.档案科研人才3.档案技术人才4.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人才
(四)文博人才
1.文物保护基础类研究人才2.文物保护应用技术类研究人才3.文物保护工程类研究人才
(五)新闻人才
1.播音、主持人才2.采编制作人才3.工程技术人才4.经营管理人才
(六)出版人才
1.出版策划编辑人才2.版权贸易人才3.电子音像出版人才
4.古籍整理人才5.辞书编纂(编辑)人才6.经营管理人才
(七)文艺人才
1.文学艺术创作人才2.演艺人才3.编创人才4.影视、戏曲导演和舞蹈编导人才5.舞台美术设计人才6.大型群众文化策划人才
(八)体育人才
1.体育教练人才2.优秀运动员3.体育教育科研人才4.体育裁判人才5.体育经营人才6.社会体育指导人才
(九)网络文化人才
1.网络设计开发人才2.网络经营管理人才
(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4.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十一)先进模范(数量、人物、集体、事迹)
1.优秀共产党员2.道德模范3.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三八红旗手5.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十八、其他
甘肃省省级文化资源登记表
子名录名称
填表说明:1、每个大名录下必须有子名录,子名录按照实际情况确定;2、每个子名录都需要填写一套表格,同时报送3张6寸图片资料(新照片需要800万像素以上,老照片需要进行扫描复制);3、名录简介字数500字左右;4、所有材料均需提交电子版。
甘肃省省级文化资源申报表
子名录名称
填表说明:1、每个大名录下必须有子名录,子名录按照实际情况确定;2、每个子名录都需要填写一套表格,同时报送3张6寸图片资料(新照片需要800万像素以上,老照片需要进行扫描复制);3、名录简介字数500字左右;4、所有材料均需提交电子版。
甘肃省文化资源分类方案条目说明(范文)
――《“文化人才”条目说明》
一、社科人才
(一)科研人才:对相关社科领域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具有主持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和交流能力。
(二)科研组织管理人才:对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具有制定社科研究发展规划、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社科课题立项管理的能力。
二、图书情报人才
(一)图书馆技术研发人才:对图书馆工程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具有主持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教学研究人才: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具有主持科研(项目)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创新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档案人才
(一)档案事业管理人才:档案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档案宏观管理、监督指导等。
(二)档案科研人才:档案基础理论研究、档案信息化技术研究,档案保管保护、抢救技术研究。档案科研课题的论证、立项及档案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及推广等。
(三)档案技术人才:档案目录的著录、数字化处理、保护性复制;馆藏档案异地备份的档案复制件、光盘、缩微胶片的制作;电子文件的接收、归档、备份、提供利用;多媒体视频采集及音响视频数字转换;档案的修裱鉴定和价值的评估。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编制档案、资料存放索引;档案的规范、统一排列编号等。
(四)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人才:档案文献的分类、归整、编目,档案文化产品的编辑出版,档案陈列展览,档案史料专题片的拍摄,撰写档案研究论著等。
四、文博人才
(一)文物保护基础类研究人才:主要以文化遗产的发掘、研究、保护、展示、教学和管理等为工作内容的人才,主要包括田野考古、博物馆研究、文物研究与鉴定、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人才。
(二)文物保护应用技术类研究人才: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技能服务于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方面的人才,主要包括文物保护与修复、考古现场保护、保护科学研究、科技考古、文博信息化等方面人才。
(三)文物保护工程类研究人才:主要是利用工程应用技术服务于文物保护工程的人才,主要包括保护规划设计、勘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方面的人才。
五、新闻人才
(一)播音、主持人才:从事播音主持的人才。
(二)采编制作人才:从事新闻采写、编辑的人才。
(三)工程技术人才:有视音频技术、数字电视技术、有线网络设计、节目制作、电影机械、洗印技术、发射原理、天线设计、计算机等专业背景;从事广播、电影、电视等技术工作的人才。
(四)经营管理人才:从事媒体策划报道管理工作的人才,对媒体业务有较深研究;从事媒体经营,熟悉广告、发行、财务、营销业务,了解国内外媒体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事广播、电视、报刊等广告经营业务的人才。
六、出版人才
(一)出版策划编辑人才:从事出版编辑策划的人才。
(二)版权贸易人才:了解国内外图书市场基本情况和发展动向,善于收集和分析图书市场信息;具有出版社版权贸易工作或书展工作实践经历。
(三)电子音像出版人才:从事电子音像出版的相关人员。熟悉并掌握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应用流程,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子音像出版技术。
(四)古籍整理人才:从事古籍图书的策划、编辑、校对、出版工作的人才。
(五)辞书编纂(编辑)人才:从事辞书策划、编辑、校对、出版工作的人才。
(六)经营管理人才:从事新闻出版业管理工作的人才,对新闻出版业有较深研究;从事图书、报纸、报刊、数字出版及版权贸易经营业务的人才。
七、文艺人才
(一)文学创作人才: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才。
(二)演艺人才:具有戏剧、曲艺、舞蹈、声乐、器乐、魔术、杂技等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技巧和经验;能领会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形象或抽象刻画、塑造文艺作品;具有优秀表演才能。
(三)编创人才: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生活及社会有敏锐的洞悉力、感受力和生活经验积累;了解和熟悉剧本的创作特点和创作规律;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戏剧剧本写作技能。或了解乐器种类和各种乐器的音乐特征;熟悉各种风格特点的音乐;能把握音乐的旋律和配器作曲的技能,通过音乐反映作品内涵。
(四)影视、戏曲导演和舞蹈编导人才:通晓导演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创作技巧,精通艺术表现手段;熟悉戏剧、曲艺、舞蹈或电影、电视剧艺术生产的全过程;具有组织、发现与扶植剧本创作的能力;对表演艺术有较深的理解,选拔、指导、启发演员塑造艺术形象。
(五)舞台美术设计人才:具有较高的文艺理论修养和艺术造诣,具有丰富的舞美设计构思;个人艺术风格鲜明,富有创新设计理念,能正确地体现导演意图;能把握舞台美术中灯光色彩、绘画美术、服饰装扮、形象造型、各种道具等艺术素材的应用。
(六)大型群众文化策划人才:从事策划、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熟悉群众文化的基本规律;具有辅导、指导、培训群众文化专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进行专业训练的能力。
八、体育人才
(一)体育教练人才: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项目训练教学有深入研究,所培养或输送运动员达到世界、亚洲或全国优秀水平。
(二)优秀运动员: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的训练和竞赛能力;在国际或国内正规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获得运动员一定级别称号。
(三)体育教育科研人才: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运动生理、运动心理和体育训练教学有深入研究;具有主持体育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和交流能力。
(四)体育裁判人才:对体育裁判工作有深入研究,熟练掌握和运用本项目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具有丰富的临场执法经验和组织本项目竞赛裁判员工作的能力,达到裁判员一定技术等级标准。
(五)体育经营人才:对体育产业、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工作有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从事市场调研与预测、体育商业活动策划、广告策划等工作的能力。
(六)社会体育指导人才:较为系统地掌握体育锻炼、比赛和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某项体育活动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中取得显著成效,或在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具有特殊技能和突出成就。
九、网络文化人才
(一)网络设计开发人才: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技术,熟悉网络设计开发的人才。
(二)网络经营管理人才:从事互联网经营或网站经营管理工作。能准确把握互联网行业发展态势,精通市场营销或企业管理。
十、动漫人才
(一)创意策划人才:从事动画设计、人物形象设计、3D多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
(二)创作人才:从事原漫画、小说故事情节创作,依据原作进行剧本创作的人才。
(三)制作人才: 从事人物配音、音乐制作、服装设计的人才。
(四)经营管理人才:从事动漫经营管理工作,能准确把握动漫行业发展态势,精通市场营销或企业管理的人才。
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掌握并承续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能够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者。
十二、先进模范
获国家级表彰奖励的“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先进模范人物或集体。 张尚斌 市工信委副主任
许全成 市民宗委调研员 马生智
武威市市级文化资源登记表
子名录名称
填表说明:1、每个大名录下必须有子名录,子名录按照实际情况确定;2、每个子名录都需要填写一套表格,同时报送3张6寸图片资料(新照片需要800万像素以上,老照片需要进行扫描复制);3、名录简介字数500字左右;4、所有材料均需提交电子版。
武威市市级文化资源申报表
子名录名称
填表说明:1、每个大名录下必须有子名录,子名录按照实际情况确定;2、每个子名录都需要填写一套表格,同时报送3张6寸图片资料(新照片需要800万像素以上,老照片需要进行扫描复制);3、名录简介字数500字左右;4、所有材料均需提交电子版。
天祝县县级文化资源登记表
子名录名称
填表说明:1、每个大名录下必须有子名录,子名录按照实际情况确定;2、每个子名录都需要填写一套表格,同时报送3张6寸图片资料(新照片需要800万像素以上,老照片需要进行扫描复制);3、名录简介字数500字左右;4、所有材料均需提交电子版。
天祝县县级文化资源申报表
子名录名称
填表说明:1、每个大名录下必须有子名录,子名录按照实际情况确定;2、每个子名录都需要填写一套表格,同时报送3张6寸图片资料(新照片需要800万像素以上,老照片需要进行扫描复制);3、名录简介字数500字左右;4、所有材料均需提交电子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低保户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