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籍《阅读题答毕仲举书书》翻译

>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答毕仲举书苏轼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审比来起居佳胜
B.是天相子也
C.刍豢满前
D.则有间矣
间:差别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欣然而笑
②本期于静而达
B.①晚食以当肉
②仆常以此自疑
C.①若农夫之去草
②譬之饮食龙肉也
D.①其味与八珍等
②抑尚与仆辈俯仰也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4分)(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4分)4.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3.(1)(4分)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任意”1分,“不用”1分,“触罪罟”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学者”1分,“所期”1分,“不为无害”1分,句意通顺1分。)
4.①就苏轼被贬一事表示慰问;②告知苏轼自己的生活近况;③对苏轼的生活...
考点分析:
考点1:散文类
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 文言散文阅读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没有整体阅读意识,就会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也就没法完整准确地理解文意。文言议论散文需抓论证结构,筛选各段要点,整合文章信息。文言抒情散文主要抓感情线索。在把握作者感情时,既要把握在细节和景物中传达出的感情,更要把握作者直接流露出的感情。 对文言散文阅读鉴赏的考查往往是选择题的压轴题。能力层级属于D级,这一题历来得分不高。因为它既需对全文有整体的理解,又需对局部进行探究。其错题设计主要是以下四类:
1.无中生有。
将文段里没有的内容硬塞了进来。
2.内容混杂。
在文言抒情散文中则表现为感情杂糅,即将几个事件掺杂在一起,故意混淆它们各自所表达的情感。在文言议论散文中表现为论题杂糅,即将几个论述的内容杂糅在一起,当谈及这个论题时,往往掺杂别的论题的观点,相互混淆。
3.曲解混淆。
1言过其实;2因果混淆。命题者故意将因果关系误解、倒置或者强加因果。因果混淆最隐蔽,需仔细分辨。
4.故意误译。
文言阅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将文意读懂了,它毕竟不像现代文那样考查对深邃含蓄的文意的理解。所以将词语故意误译造成考生的误解是命题者常见的错题设计策略。
做题时应强化五种策略:
1.梳理结构、全面把握;
2.锁定区域,准确筛选;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5.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时的对话。请根据回答内容,选出
最恰当的提问。(3分)记者:
?韩美林:别指望父母,要有独立的自尊心。就像我小学时的校歌唱的:“但得有一技在身,就不怕贫穷。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发展远大的前程。”现在我们的祖国富强了,我希望年轻人、年轻艺术家,把思想、修养、艺术乃至举手投足都更升华,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富裕且有文化的大国。A.您对年轻人有什么话要说吗?B.您对年轻人有什么看法吗?C.您对有些年轻人不学无术的现象怎么看?D.您觉得年轻人应该怎么面对今天的国家形势? 
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登洛阳故城》,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禾黍离离半野蒿,
,犹自吹笙醉碧桃。①鸦噪暮云归古堞
②雁迷寒雨下空壕
③可怜缑岭登仙子④水声东去市朝变
⑤山势北来宫殿高
⑥昔人城此岂知劳
A.②④⑥③⑤①
B.④⑤⑥①②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④⑤①②③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B.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尝到这道菜。
C.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D.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10月1日晚上8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B.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C.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听取广泛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
的性格有关。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
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
。A.不温不火
B.不温不火
品位C.不瘟不火
D.不瘟不火
品味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答毕仲举书 全文翻译_百度作业帮
答毕仲举书 全文翻译
答毕仲举书 全文翻译
原文:轼启。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仆既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答毕仲举求苏轼文言文答案_百度作业帮
答毕仲举求苏轼文言文答案
答毕仲举求苏轼文言文答案
这是苏轼 《答毕仲举书》中的一句话:“仆既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意思是:我既然因任意行事,不采纳长者的教诲,而触犯了刑罪,那么是祸是福都不能推脱回避,也不要强调当初的出发点的对错。...苏轼的《答李端叔书》全文翻译_百度作业帮
苏轼的《答李端叔书》全文翻译
苏轼的《答李端叔书》全文翻译
答李端叔书苏轼【原文】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③、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注】①斩然在疚:卧病在床.②递:驿站传递.③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参考译文】苏轼顿首再拜.(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系,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隆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 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采纳了黄庭坚、秦观这些人的话,您真以为是这样吗?&&& 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那样不行,可是如果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又更加不行了.&&& 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我实际上有什么才能?制策的科号叫“直言极谏”,所以我常常纵论古今,评论是非,不过是来应和这个科名罢了.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已经得到了这个官,于是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到现在,因此犯罪几乎死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齐人娄敬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官职”,实在可笑啊!然而世上的人于是就认为我苏轼直言进谏是想要确立(与变法派)不同(的政治主张),那就错了.虚妄地谈论为政的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譬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对于治理国家)哪里谈得上什么损害和帮助.我常常惊讶于人们对我苏轼过于看重,而现在足下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更加不是我的真实情况了.&&& 获罪以来,我努力地封闭自己.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平生亲友没有只言片语寄给我,即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免受我连累.(在这种情况下)您又开始来赞扬我,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 树上有木瘤,石头上有晕斑,犀角有洞腔,以此来取悦于人,这都是事物的病态表征.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我默默地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病态啊.先生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 自从我犯罪后,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来也已不知不觉累积成篇,先生也不要给别人看,一定要明白我的这个意思.&&& 一年快过完了,现在十分寒冷.希望您千千万万要节制悲伤的情绪努力饮食.好了,不再一一地说了.参考: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cn/geren/wzck/262.html
参考译文:苏轼顿首再拜。(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
答李端叔书苏轼【原文】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文言文翻译答毕仲举书全文翻译_百度作业帮
文言文翻译答毕仲举书全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答毕仲举书全文翻译
回答完毕后,仲举写下了全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答毕仲举书 赏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