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语段2,揣摩桑娜心理揣摩术,不用省略号,把桑娜的心理揣摩术

《穷人》片断赏析
    您的位置:
揣摩心理活动 培养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善良的桑娜出于对孤儿的同情、关心,毅然把他们抱回了家,并让他们与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了一起。看着七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桑娜又想到了哪些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9~11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桑娜在等待丈夫回来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生:桑娜想丈夫回来会说什么呢?她担心丈夫会不同意收养两个孤儿。
  生:桑娜想丈夫回来可能会责备她,骂她多事,不关心家庭,给家庭带来困难。
  生:她觉得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新的压力,有点对不起丈夫。
  生:桑娜想丈夫会因为收养孤儿而揍自己一顿。她觉得自己被揍一顿也好,让丈夫出出气,这样就可以收养孤儿了。
  生:桑娜在想丈夫回来后,怎么把自己收养孤儿的事情告诉丈夫。她觉得不好说。
  师:在不长的时间里,桑娜围绕收养孤儿的事想了很多很多。那么怎么读好表现桑娜这些心理活动的语句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9~11段。)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几段,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这几段省略号比较多,要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生:课文中感叹号与问号也很多,要注意这些语句的语气。
  师: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同学的提示,再练一练。挑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学生朗读。)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摘自《人教社》网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第9自然段的6个省略号桑娜的心里活动内容是什么?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第9自然段的6个省略号桑娜的心里活动内容是什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第9自然段的6个省略号桑娜的心里活动内容是什么?
心理活动是:“其实我也不知道该不该怎么想,但是如果你想对了那么你就是对的”就这么回答吧9.穷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写的好不好,好在哪儿?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9.穷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写的好不好,好在哪儿?
9.穷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写的好不好,好在哪儿?
2、8、10自然段,写的好.因为省略号用得很巧妙.充分的体现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奇怪,你是石家庄小学的学生???从第八自然段,桑拿脸色苍白,一直到嗯,揍我一顿也好!从第十自然段:“不,没有人!”一直到久久的走在床前。
桑娜沉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画着十字。...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转帖)
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
【课程简介】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生活积累、阅读积淀、认识水平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等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使学生初步具备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之一;小学阶段,则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应用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怎样化解学生对作文的拒绝、恐惧心理,使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不折不扣地达到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呢?
这门课程分两节:一是分析和阐述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一是结合主讲人几十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具体介绍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一些具体措施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讲解这些,目的是帮助教师们准确把握小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以便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科学施教,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更有自信心地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而不断提高作文的质量与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要求】
首先,要通过听讲座,阅读“专题讲座文本”及相关“参考资料”,认真“思考与活动”,了解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施教策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再有,要通过看教学案例,听案例评析,并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准确、全面地领会科学施教的方法。
还有,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践行课程中介绍的教学改革策略,于提高所教班级作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自信心的同时,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
【主讲教师】
儿童写作心理与小学作文教学
一、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与成因
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二)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作文
(二)读与写结合,启发学生从读中悟写与学写
(三)先放后收、缓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并享受成功
【导读教师】
【导读文本】
【案例信息】
【教学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案例信息】
【评析文本】
【相关资源】
批阅学生习作的策略
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杨德伦
批阅习作,就是阅览学生习作,并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及其成因,提出要学生思考、反思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修改和提高。
批阅学生习作,是继教师写前集中指导(如:指导学生审题、开题、扩题、补题、选题、拟题;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丰富认识和感受;指导学生广泛回忆生活,精心选择材料……),学生写完并认真修改之后,面对学生个体,进行更直接、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双方面的意义:既是在指导学生进一步端正思想认识,形成正确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独自、认真修改,提高习作文技能技巧,又是在审视教师自己于此之前的指导内容及方法,为讲评作文奠定基础。
一、批阅学生习作的形式
批阅习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背靠背地进行书面批阅,也可以把学生叫到跟前,将线条符号、书面批语和口头交谈结合起来,当面进行批阅。可以从习作内容(是否健康具体)、感情(是否真挚实在)、结构(是否完整清楚)、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语言(是否通顺得体)、书写(是否认真工整)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地批阅,也可以围绕本次习作的任务、要求,只抓一、两个主要方面或问题作重点批阅,其它问题暂时轻处理。
关于面批学生习作的几点想法:
1.要尽可能多地进行面批
把学生叫到跟前,就他写的习作,当着他的面儿,边批阅边讲解,边启发边引导,让他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是面批习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面批,是教师批阅学生习作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使学生多方面地了解和掌握习作知识、方法及要求(因为有些批阅内容,只凭背靠背地批阅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而且可以加快批阅的速度,减轻教师批阅习作的负担,提高教师批阅习作的收效。除此之外,面批习作还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神秘感、恐惧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沟通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做人。
因此,学生每次交来习作以后,也包括那些片段单项练习、读书笔记、日记,教师都应抓紧一切可用的时间,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批阅、点拨和辅导。
2.要做到有计划、统筹安排
每次习作,教师不可能做到全部面批。这是客观事实。因此,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教师总要有一个统筹的考虑、安排,做好整个学期的面批计划。
比如:以学生的学号为序,或以学生的姓氏笔画为序,还可以小组为序……总之,在一个学期内,至少要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进行面批
2—3 次,不能让一个学生受到冷落、歧视。这是“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落伍的要求。
3.要侧重“两头儿”的学生
在统筹考虑、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面批还应有所侧重。也就是面批习作时,要侧重“两头儿”的学生。具体地讲:
一是应侧重于习作有困难及此次习作写得比较糟糕的学生。越是这样的学生,越应该尽可能多地进行面批、指导,给予特殊的“扶贫”关爱,充分肯定其点滴进步或成绩,明确指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诚恳提出努力的方向,以帮助他们掌握要领,尽快赶上来。
二是侧重于习作的尖子生。对于这些学生,也要尽可能多地进行面批,可以提出一些新的、较高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潜能,使他们在习作方面更“尖”,更有成绩。对于此次习作偶然写得很出色的学生,教师也要把他们找来,进行面批、指导,然后让他们认真修改并誊写清楚,或在班内宣读、展出,或上投学校广播站、学生报刊编辑部等,以此激励学生热爱习作,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二、批阅学生习作的方法
批阅一篇习作时,既要作好旁批,又要写好总批。二者缺一不可。
旁批(或叫眉批),就是写在学生习作本左右两侧的批语。它主要是就习作中的字、词、句、段、标点等,进行局部的评价与指点。旁批的方法主要有:①评析——评价与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促其自改。②说明——对需要改动的地方作扼要说明,指出要修改的原因。③指点——对内容与行款格式做出指点,让学生思考与修改。④质疑——提出疑问,要学生探求原因,自寻答案。⑤商量——提出修改的方向与建议,与学生商量,启发学生领悟修改。
总批(也叫尾批),就是写在习作末尾的、对全文进行总评的批语。它是对习作主要优缺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与评价。总批的方法主要有:①综合——从内容、结构、方法、语言等方面,对习作进行全面的评价,指出其中主要的优缺点。②撮要——结合本次习作的任务、要求,撮取习作中一两个主要的优缺点加以深究,让学生从中得到教益。③比较——对学生习作进行纵向前后对比,肯定进步,鼓励其再接再厉、认真修改,不断提高。
旁批是总批的依据和具体说明,总批是对旁批的概括与综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只有旁批而无总批,学生便难以了解这次习作总的优劣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如若只有总批而无旁批,学生又难以得到具体、细致的指导。
三、批阅学生习作的原则
批阅学生习作,应遵循内容形式兼顾、正面引导、只批不改(而引导学生自改)、因人而异等原则。这当中,赏识学生、因材施教,是最重要的两点。
赏识学生,即带着放大镜找优点,充分认识学生的才能、习作的价值而给予重视和赞扬。这是教师的美德、使命、能力、水平,是“慧眼”加“厚爱”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期待和奉献;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赏识则是一种动力和指向未来的成功。
因材施教,即对写得好、进步大的学生,除给予热情肯定外,还要恰当提高要求,为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以促使他把习作写得更好;而对习作比较差的学生,既要极力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非常微小的进步,同时又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口吻,指出其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明修改的方法。批阅学生的习作,既要防止简单否定,使学生丧失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又要防止一味地鼓励,而忽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是面向全体,共同提高的重要策略。因为,教师的职责主要有两个:一是唤醒、激励,二是启发、引导。二者不可偏轻某一方。这是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四、批阅学生习作的要求
批语要简明、通畅、扼要,学生读不懂、读不明,教师的批语也就失去了效用;批语要热情,富有启发性、激励性,保证学生读了批语后自信心进一步增强,乐改、会改;批语(特别是总批)要富有文采,切中枢机、关键,让学生长久铭记、永志不忘。
批语书写要规范、以身作则。具体而言,就是:要用钢笔书写,以此带动学生用钢笔作文,促进学生尽快学会、写好钢笔字;字迹要工整,以此带动学生习作时,要“书写工整”,养成认真写字、习作的习惯;准确用字、选词,句子要完整、通顺、连贯,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以此带动学生习作时,注意选词用语,把语句写通顺,学会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注意行款格式,以带动学生习作时,遵守格式,做到“行款整齐”。用笔随意,字迹潦草,语句含糊,一“逗”到底(或把句号写成点儿),不讲行款……这是不认真的。
五、批阅学生习作的记录
批阅学生习作,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作好批阅笔记。如:随时记下学生习作中的主要优缺点,典型例子,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抓住稍纵即逝的想法,随手写下批阅札记。这样,以为准备讲评、积累资料、日后研究总结之用。
作笔记时,最好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分户账”,每次批阅后,及时择要记录,这有利于对学生个人纵向的了解与指导。也可以建立批阅“分类卡”,采用综合、归类的方式,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行款等方面分类记录,这有助于对学生习作进行整体比较研究。
习作教学须加强作前指导
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杨德伦
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是学生认识水平、生活储备、阅读积累、书面表达技能等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关乎到他们日后的发展和提高。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只有加强指导和练习,并做到持之以恒,别无其他捷径。单就“指导”方面而言,不但要重视作中、作后指导,而且还要加强作前的指导。
作前指导意义极其重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易于动笔、是否乐于表达。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或对作前指导重视得不够,或指导不得法甚至出现偏差。学生习作前,教师须加强哪些方面的指导呢?
一、指导学生把习作引向其丰富多彩的生活
学生感到习作难,主要还是难于“无米下锅”。要让学生有的写,就必须把学生习作引向其丰富多彩的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同样也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对此,叶老讲:“无论外界事物或是内心的变化,都应照当时所感到的写下来。”因为,“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而且,“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可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其重要的东西。”
一旦真的指导学生把习作引向其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就会不断生发自我表达的灵感,与人交流的欲望,就会有写不完的新奇有趣的内容,表达不尽的深受感动的情意。
二、指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习作,一定离不开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且,“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然而,生活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习作的材料。要使生活转化为学生的习作材料,必须借助于他们对周围事物认真细致的观察。换言之,只有通过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才会成为他们习作的材料。
学生观察的过程,就是他们体验真实生活、认识周围事物、感受身边人物的过程,就是加深体验、丰富认识、产生独特感受的过程。学生对周围事物或身边人物感受得越深,习作情意才会越真挚,表达欲望才会越强烈。
正因如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才特别强调:要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能因为要写作文了,才去观察。
怎样指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呢?这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具体地说,教师要指导学生迈好如下三步:
1. 学会跟踪观察
就是对周围的某个事物或身边的某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的),从而获取真切、详实的习作材料。这是学会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起步阶段。
如,学生经常见到某种植物,但不一定就能清楚、具体地把它写下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这种植物不是真正了解、熟悉。这就需要学生对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特点进行跟踪观察,同时注意及时、如实地记录。有时,还要制订出计划,定期观察,并一一记下这种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和特点。这样就为记述或说明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特点,做了充分的认识准备。
又如,学生每日生活在妈妈身旁,终日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不见得就能出色完成《妈妈的一天》《妈妈的星期天》这些习作。其中根本的原因还是他对自己的妈妈所付出的一切,不十分地了解、清楚。这就需要他对妈妈进行跟踪观察,捕捉更加细微、感动自己的习作素材。
2. 学会定向观察
就是对周围诸多事物或人物,进行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习作素材。这是继“跟踪观察”之后,学会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提高阶段。
如,要描写某一处的景色,就需要学生置身其间,面对眼前种类繁多、色彩缤纷景物,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进而发现和了解此地最具有特色的事物,以及这种事物的主要特点。
又如,要完成《我的小伙伴》或《他,真值得我学习》这些习作,就需要学生在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同学伙伴等众多人物中,进行有方向、有重点地观察,进而选择和确定表现这个人物品格的习作材料。
当然,为发现和积累表现写作对象更具体、感人的素材,在定向观察过程中,还可以做一些跟踪观察。
3. 学会随机观察
就是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时时处处留心观察,随时随地发现、捕捉生活中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的目的、方向。故而,这种观察形式是比较难做到的,当然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应该做到的。因为,学生学会随机观察,也就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一旦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时时、处处留心周围事物,使随机观察成为个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头脑里的材料就会越来越丰富,习作时就会“文思泉涌”。正像叶老所讲:“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
三、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与要领
在通过跟踪观察、定向观察、随机观察,最终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需指导他们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观察方法与要领。具体地说:
1. 确定两“点”,学会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这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方式。因为要进行定点观察,所以选定好观察点(立足点),准确把握观察的着眼点(侧重点),就显得格外重要。
怎样选定观察点呢?
)观察较大范围的景物,像观察江河原野、公园景区、城镇景观、家乡面貌等,如果有制高点,就应将观察点选在高处,站到制高点上去观察。这样从上向下俯视全景,视野开阔,下面的景物就可以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如《观潮》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眺望,观察视线由近到远,再由远到近。这样,就使江面的景象、远处的小山、近处的建筑,以及大潮来时的奇异景观,尽收眼中。
)观察比较高大、壮观的景物,像观察桥梁、塔楼、高山、大树等,就可以选择低处或远一点的地方作为观察点。这样从下向上仰视或展目远望,景物的全貌和高大、壮观的姿态就可以全部进入眼帘。如《南京长江大桥》一文在介绍大桥的整体结构和雄伟壮丽的外观时写道: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作者将观察点选在离大桥较远一点的地方,站在远处观察:由全貌到局部,再由下至上(桥墩→桥身→铁路桥→公路桥)。这样就获得了最佳的观察效果。
)观察远近不等的景物,像观察街道、超市、社区、交易市场等,就可以站在景物对面的开阔处来观察。这样,可平视也可仰视,可远看也可近观。因为视野范围较大,所以远近景物的布局,近处景物的细节,都能观察清楚。如《南京长江大桥》一文在讲述正桥上面的景象时写道:
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两座高大的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塑像后面,耸立着两个巍峨的桥头堡,顶端的一面面红旗,映着阳光,鲜艳夺目。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仪仗队,站得整整齐齐。
作者将观察点选在靠近正桥,站在景物对面的开阔处,因此才得以由近到远(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细致观察正桥上一个个美丽的景物。
怎样把握着眼点呢?
着眼点就是在观察具体事物时,眼睛所要着力观察的方面,是事物的全貌还是某一点,是事物的形状还是颜色,是事物的静态还是动态。把握住了观察的着眼点,也就容易抓住眼前具体事物的特点了。把握观察着眼点的方法,就是抓住事物留给自己第一印象的方面进行观察,抓住眼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之处进行观察,抓住令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进行观察。如《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有这样两段话:
溪中有好多大溪石。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溪底有好多鹅卵石。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鹅卵石。
这两段话分别讲大溪石、鹅卵石非常好看,但前者作家把观察的着眼点落在大溪石各异的形态上,后者作家把观察的着眼点落在缤纷的色彩上。这是眼前事物留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大溪石与鹅卵石的明显区别之处,是令作者感受最深的方面。这样,便突出了眼前不同景物的特点,给人留下赏心悦目、至静至美的感受。
2. 牵住“线
—- 点 —- 面”,学会移动观察
观察较大范围或领域的景物,单凭定点观察往往是不行的,是难以观察全面、细致的,常常要在移动中观察。为获取最佳的观察效果,使观察既全面又细致入微,就需指导学生学会牵住“线
—- 点 —- 面”。
( 1 )确定好观察路线,以“线”穿“点”。
移动观察时所走的路线,即游览的踪迹,就是习作时的记叙顺序。因此,移动观察时确定行走的路线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名胜、景观,移动观察时的路线是唯一的,无需游人选择和确定。
而更多的景区、处所、宏伟建筑等,如观察校园环境、公园景致、社区景象、城市面貌、家乡景色、革命圣地等,移动观察时往往要经过许多景点或地点,游览或参观的路线也有多种选择。这就需要事先制订观察计划,包括确定观察路线,拟订观察内容、观察重点、观察方法,要取得的观察效果。这样,确保以“线”穿“点”,连“点”成“线”,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走尽可能近的路程,观察到尽可能多的景和物。
如《颐和园》一文,由文中记叙的内容可知,作者游览观察的路线是:(进东宫门、过仁寿门)来到仁寿殿→(登上万寿山)来到佛香阁→(走下万寿山)来到大戏楼→(离开大戏楼)来到湖畔的长廊→(沿湖畔而行)来到后湖两岸的“买卖街”、谐趣园→(沿湖东岸前行)来到十七孔桥→(离开十七孔桥)来到廓如亭、知春亭→(离开知春亭)回到东宫门。
北京的颐和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园中景点众多,景物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一天也赏不完,看不厌。而作者确定的这条观赏路线,既比较捷近,又把园中的大部分景点穿连起来。
)选择好观察景点,以“点”带“面”。在移动观察过程中,把定点观察与连续观察结合起来,即把“点”与“面”结合起来,这样才会获得全面而细致的观察效果。
怎样把“点”与“面”结合起来进行观察呢?在移动观察过程中,每当来到特色突出、具有标志性的地点或景点时,就要停下脚步,选择最佳的位置和角度,进行仔细的定点观察:抓住这个地点或景点最突出、耀眼的事物,通过眼观、耳听、鼻闻、舌尝、身触、脑思(联想与想象)、手记(简要记录),准确了解此时此刻眼前事物的特点,进而掌握此处景点的主要特色。而对眼前事物与前一处大同小异的景点,就可以大略观察,一走而过。走走停停、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这样就把“点”与“面”结合起来了。
再如《颐和园》一文,作者一路上经过了那么多的景点,但只在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这几处,进行了仔仔细细的定点观察。如仁寿殿,这是颐和园中重要的建筑,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园中处理国事的地方。作者来到仁寿殿,先是进入殿内观察,而后走出殿外,绕过殿后土山,观察眼前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远眺建有宝塔的玉泉山,遥望重峦叠翠的西山群峰。而对“买卖街”、谐趣园、廓如亭、知春亭等景点,作者便一走而过。
这样,作者就把“点”与“面”结合起来了,就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北京颐和园建筑恢宏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风格特点。
此外,教师还需指导学生掌握有顺序观察、分类观察、多视角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想象、边观察边体验等
观察方法与要领。学生一旦能够由眼前事物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想到人的品格,由眼前的现象想到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发展下去的结果……习作的立意自然也就深刻了。
四、指导学生学会并尽早养成勤积累的习惯
积累与观察同等重要。如果说观察是认识、感受,那么积累便是提炼、升华。要想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继观察之后,还必须指导学生在积累上多下功夫。要学生积累什么,怎样积累?
1. 指导学写观察日记,积累观察得来的见闻感受
跟踪观察某个人物或事物时,可以边观察边记录,也可以定期写观察日记。这种记录,要有一定的连贯性才好。定向观察某个重点人物或事物时,为方便观察,最好是在观察之后及时进行追记。随机观察,最好作捕捉性随记——及时把自己偶然发现的新事物、好素材,连同内心感受、突发奇想一起记录下来。因为这些内容具有偶发性和瞬间即逝的特点,所以“随记”要及时。这种捕捉性的“随记”最有价值,对拓宽选材范围,写出有新意、有认识深度的文章,帮助最大。
2. 指导学写心得日记,积累个人的亲身经历与体验
凡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不管是愉快的、悲伤的、懊恼的,还是难忘的、难言的、深藏心底的,一定是真实的、具体的、充满真挚情意的,也一定是新颖的、独有的、具有特殊感受的。日常,通过心得日记、条目日记等,及时把这些珍贵的“经历”“体验”积累起来,收入自己的“素材库”;每次习作,学会首先考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中选材作文。这样,便可确保自己的习作,不但言之有物、详实具体,而且言之有情、生动感人。
3. 指导学写读书笔记,积累思想感情和新鲜语言材料
广泛的课外阅读,其意义是重大的。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学写摘抄型、归纳型、感受型等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结合起来,养成静心读书、手脑并用的习惯,学生便会有多方面的收获——提高了认识,受到了熏陶感染,积累了思想感情和新鲜的语言材料。而这些,又会更好地促进学生习作时真情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习作讲评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 杨德伦
讲评是批阅的接续,也是一次习作训练过程的最后环节。它既是对写前指导的总结,也是教师再一次就此训练作拓展、提升性的指导。它可以加深并扩大写前指导的效果,进一步落实批阅习作的旨向、此次训练的目的要求。学生呢,在这一过程中,既可知晓自己与他人的习作情况,掌握一些方法、要领,懂得作此类文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又能进一步增强信心,升腾起写好习作的热情。
一、讲评的方式方法
讲评习作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进行讲评,这要依据写前指导的内容,及学生习作的基本情况而定。讲评的方式方法主要有:
1.综合讲评法
讲评的内容,不外乎学生习作态度(如作前准备的充分程度、写中行文过程的专心程度、书写及写后修改的认真程度等),思想内容(如文中流露的思想情绪、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等),表达形式(如习作的结构层次、表达顺序、表现方法等),语言组织(如语言完整、通顺、连贯的程度,生动、优美、具有个性的程度等),书写质量(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程度,行款整齐的程度等)这几个方面。综合讲评,就是从学生习作态度、思想内容、表达形式、语言组织、书写质量等各个方面,作全面、概括的讲评,分析主要的优缺点,提出改正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采用这种讲评方式,要理、据并举,防止空谈;要点、面结合,抓主要问题,防止面面俱到。
2.专题讲评法
就是讲评时,别无旁顾,只紧紧抓住此次习作中最主要的优点或缺点,以此为专题,结合比较典型的习作及相关的习作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评辅导,让学生知其理,明其法,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使其成为学生今后习作中的自觉行为。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采用这种讲评方式,所定专题,要与学期系统的习作教学计划、作前指导与本次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如,针对年级训练重点及丰富学生习作知识、提高学生习作技能的需要:
中年级习作教学就应结合专题讲评,教学生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地写;就应结合专题讲评,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怎样把事物写具体,怎样把动物写具体,怎样把植物写具体,怎样把植物的生长过程写具体,怎样把景物写具体,怎样把环境写具体,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具体,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怎样把人物的心理写具体,怎样把场面写具体,怎样比细节写具体……
高年级习作教学就应结合专题讲评,教学生列习作提纲,培养学生“先列提纲后作文”、“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就应结合专题讲评,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怎样审题、开题、扩题、补题、选题、拟题的方法,怎样选材、立意、构思、布局某篇的方法,怎样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的方法,怎样记叙活动、参观记、访问记的方法,
怎样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3.典型讲评法
就是选取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或优秀的,或中等水平偏下的)习作,投影出来或印发给每个学生,引导大家对照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评价,达到讲评一篇、带动全班的目的。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确定选文时,事先要听听小作者观察、选材、立意、构思的经过,以了解习作是否确为学生本人所写,避免把抄袭之作或半真半假的习作当范例讲评。
4.对比讲评法
就是通过引导对比,使学生了解为文之法,强化习作技能,感受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对比时:可将两篇或几篇具有不同特点的习作相对比,也可将学生修改后的习作与原稿进行对比;可以将学生习作与学过的课文相对比,也可以将学生习作与他本人上次的习作进行对比。采取这种讲评方式应注意的是:在对比讲评过程中,既不能过分赞扬佳作,也不能故意贬低差作,挖苦、讽刺学生。
5.座谈讲评法
就是以举办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习作讲评——邀请几名本次习作写得好或进步大的学生为嘉宾,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习作,现身说法,谈成文、修改的经过与心得体会。应注意的是:座谈中,要鼓励“听众”大胆质疑、咨询,努力营造相互交流、深入切磋的气氛;座谈后,由师生共同小结。
讲评的方式方法决非以上几种。教师可以大胆创新,设计并采用更加活泼、富有实效的讲评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促进学生尽快提高习作质量与水平。
二、讲评时应注意的问题
讲评的意义重大,需注意的问题也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主要是如下几点:
1.要紧扣计划、目的要求
偏离学期训练计划、此次习作的目的要求,讲评就会陷入盲目状态,使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2.要面向全体,不偏不倚
通过这次讲评,要使每一个学生的认识、习作技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的进步。
3.要文道统一,教作文与教做人并重
讲评时,既要重视方法、技能及良好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学习做人,以习作促进学生学习做人。
4.要突出重点,强调共性
在学生习作态度,思想内容,表达形式、语言组织、书写质量等诸方面,每次讲评应突出主要方面。在主要方面中,讲评时又要突出重点:讲一、两点主要成绩,让学生明白好在哪,为什么好,以使全体学生形成共识;讲一、两点主要问题,让学生清楚问题出在哪,怎样改正才好。强调“共性”的优点和问题,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即使只以一篇习作为例进行讲评,这篇例文也应代表一种类型,也应对全体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5.要与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
讲评时,最好不单纯地就文评文,要把学生的习作与他们读过的课文结合起来进行讲评;或提供课外文字资料,借助现场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悟自知。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习作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习作中优、缺点的认识,使讲评切实收到实效。
6.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评阅
对例文,鼓励大家评头品足,畅所欲言,变教师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启发学生回顾此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为准绳,结合讲评及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进而提升习作的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将分析、评价与修改结合,鼓励学生写“习作后记”,真正做到写一次就有一次进步。
7.要引导学生努力减少、消灭错别字
学生在习作中,毫无顾忌地写错别字,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通过严格要求,加强习惯培养(对不会写或一时吃不准的字词,便及时查阅工具书),引入表扬机制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减少直至消灭习作中的错别字。
而要做到以上这些,结合批阅学生习作时的记录,结合学生本次习作的实际情况与学期训练计划、此次习作的具体目的要求,写好讲评教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基础,是保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