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女作家有哪些姓谢的女作家

现代生活中,姓谢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除了谢婉莹)_百度知道
现代生活中,姓谢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除了谢婉莹)
多越好...因为咱是姓谢的想找找有名的前辈们
提问者采纳
北宋有学者谢良佐,谢翱制,南宋有诗人谢枋得,谢庄,文学家谢惠连,女诗人谢道韫,南朝有诗人谢灵运,文学家谢混东晋有音乐家谢尚,清代有航海旅行家谢清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谢婉莹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谢霆锋、谢娜、谢安琪、谢贤他们都是偶喜欢 的哦
谢晋、谢铁骊 他们都是电影艺术家
★谢  缵:魏朝时典农中郎将。陈国阳夏人(今河南省太康)迁居会稽山阴,生子衡,官为国子监祭酒,寓居于始宁之东山(会稽在隋朝有建郡治),谢缵实为会稽东山一脉之始祖,其后人遂有会稽郡之称。   
★谢  鲲:晋代谢万的伯父,是个放浪任性的人。有一次他要调戏邻居家的姑娘,姑娘正在织布,看他要非礼,就将手中的梭子击向谢鲲,结果把他的门牙给打断了。谢鲲也没当回事,出来后得意洋洋地说:“犹不废我啸歌!”   
★谢  安: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东晋宰相、太傅,他与弟弟谢石和侄子谢玄通力合作,将号称拥有百万之众的苻坚大败于淝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谢  万:字万石,谢安的弟弟。他的器度不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有哪些女作家?_百度知道
中国有哪些女作家?
最好是比较出名的。而且还要有说明与介绍。
我有更好的答案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丁玲(), 现、当代女作家。原名蒋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1923年进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7年发表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一个女作家 姓何 叫什么词,三个字,实在想不起来了 跪求!_百度知道
有一个女作家 姓何 叫什么词,三个字,实在想不起来了 跪求!
提问者采纳
何英何坤何鸣雁何红霞…………
提问者评价
谢谢啊 最快回答 ~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何英何坤何鸣雁何红霞…………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女作家三毛都有哪些作品啊??_百度知道
女作家三毛都有哪些作品啊??
详细一点的,最好有故事简介。
提问者采纳
《三毛、 《衣带渐宽终不悔》、《翻船人看黄鹤楼》、《浪迹天涯话买卖》、《回声》  漫画  《娃娃看世界》  剧本  《滚滚红尘》  这里有好多有关三毛 文字://baike?pid=baike、《芳邻》、《往事如烟》.soso、《西风不识相》、《少年愁》、《亲不亲?pid=baike,故乡人》、《似曾相识燕归来》、《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soso、 《关于三毛》、《青鸟不到的地方》、《相逢何必曾相识》、《梦里不知身是客》./v35169、《长歌杨柳青青》、《悬壶济世》、《夏日烟愁》、《三毛——异乡的赌徒》、《爱和信任》.box" target="_blank">http、《教书不是塔》、《读三毛的&#39.htm  三毛作品
代表文章  《娃娃新娘》.com/v35169、《写作不难》、《随风而去》://baike、《哑奴》、《学期作业报告》:<a href="http、《蓦然回首》、《三毛的通灵传奇》《士为知己者死》 《守望天使》《惑》  文集  《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  有声作品  《三毛说书》:生命的绝唱》、《背影》 、《卖花女》、《极乐鸟》;》;倾城&#39、《紫衣》、 《白手成家》、《妈妈的一封信》
提问者评价
谢拉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印象深的有《撒哈拉的故事》
是大概三十岁写的 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种种坚强、成熟《雨季不再来》收录的多是她二十岁左右的文字
细腻、温情、比较青涩《万水千山走遍》是她游历中南美洲的游记文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湖北青年女作家作品评展&&金虹
金虹,湖北省作协会员,2007年入选湖北省中青年文艺人才库,现就职于《十堰晚报》。
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诗歌报》、《长江文艺》、《青春》、《北方文学》、《楚天都市报》、《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多次在国内诗赛中获奖,代表作《空巢》等被收入《湖北省新时期文学大系·诗歌卷》,作家出版社曾出版诗集《倾听与倾诉》、散文集《风生水起》。2007年底,立足本土文化,深入生活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从红尘到仙山——一个女记者的道姑生涯》。
作品赏读:长篇纪实文学《从红尘到仙山——一个女记者的道姑生涯》节选
尽管是早春,山上的水管还封冻着,平日的吃水都是从井里引出,极为宝贵,半盆水既洗脸又洗脚。
容不得我解释,苏南认为我在逃避生活。他在去上海做生意的路上,边开车边强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无法向他说清自己是积极的逃避,而我最终逃避的又是什么?只是隐约意识到我去了一个更高的地方,那个地方叫武当山。那里条条山路自古以来都叫神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踏上了一条朝圣之路!
庄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我虽然没有见过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始终相信孤独脆弱的人类对永恒事物的渴望和依赖,能长生久视的当然不是肉体,只有灵魂。哪怕这个灵魂仅仅出于对神灵的敬仰,或者只是对一个人永远的爱恋。
这看来是陈旧的观点。苏南不愿意理解。或许他已经从《错过美丽》的迂腐中觉醒,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何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如何把握根本没有永恒的一切。
更悲哀的是:我还相信人各有命,所以人各有志。也就是说问题在于人如何理解生命,追求何种生活?山中或许清贫艰苦,但城中的奢华又何尝真正让人幸福宁静?这世上有聪明人当然就有傻子,傻子眼中的快乐很快乐,通常一生都会热衷于一种游戏,比如玩上衣的纽扣。其实瞎子也不错,看不见面临的危险以及别人的表情;聋子也行,听不见流言蜚语也不给这世界制造噪音。天尊偈曰:视不见我,听不闻我,离种种边,名为妙道。
我不可救药了,起码在苏南的心里吧?恨铁不成钢!那么,在你的心里呢?在你探求和欣赏地球的每一道风景时候,是否会看见我的灵魂也在翻山越岭地追寻?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告诉我东风公司有一位出名的居士,姓谢。曾上山学武三年,不仅和出家人关系好,而且武功颇深。我十分惊喜,有她帮忙岂不更好?我向灵姑打听,她给了我谢师父家的电话号码。
谢师父是个心直口快的热心人,虽然年过六十,但看上去不过五十的样子。交往一个月后,她择良辰吉日,终于同我上山。
这次没有住那个简陋的旅舍,谢师父带我直接进了坤道四合院她师父兰爷(道教对年长的道人,不分男女,根据其姓,称之某爷)空闲的丹房,年近八旬的兰爷习惯住在父母殿左偏方。道友们热情地送来被褥、水瓶、供果什么的,一时间小院热闹得像过节。
尽管是早春,山上的水管还封冻着,平日的吃水都是从井里引出,极为宝贵,半盆水既洗脸又洗脚。我不习惯在别人面前洗涮,尤其是刷牙水也要吐在盆子里,便只好到外面。每晚10点以后,拿着手电筒、脸盆毛巾、牙刷杯子和开水瓶,到又窄又高的公厕外的水池边,吃力地站上去一阵忙乎。
丹房里休息的条件是好了许多,但俩人挤在一张小床上,可委屈了谢师父,她身高1.70米,肩宽臂圆的块头大,况且老伴前年去世后一直独睡,身边有个人不习惯;而我则更想清静,但毕竟条件有限。师父能忍,我还有什么话说呢?只有两床被子,一人裹一个不够保暖,于是将棉袄、毛衣,所有脱下来的衣服全部搭在被面上。薄毛衣和毛裤脱不得,否则非得冻病。我们直挺挺、老老实实躺下去,好像一晚上都没翻过身。
兰爷的皮肤细腻润滑,没有老年常见的树皮状和鱼鳞状,显然是修炼女丹功的结果。
无论身体多么难受,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我坚持每晚给兰爷按摩,答应谢师父的事我一定要做好。从颈椎、腰背到肚子和双脚,我为这个“孤寡老人”全方位服务。除了知道我的名字以外,对我的过去她一无所知。其实无论我是谁?干什么的?对她来讲都不重要。我能走进她的丹房,给她贴己关怀就是祖师爷派来的,也是她修来的福。老人安详地享受这份温暖,和我絮絮叨叨说些往事和故事。
她出生在河南农村,很早就结婚,有一个领养的女儿,因常年不育遭到丈夫,尤其是婆婆的虐待而心灰意冷,一心修道,后上武当。在金顶上一住就是十几年,人称黄金堂殿主。金顶坐落在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天柱峰上,气候潮湿,温差大,长期居住的几乎都是道士,但是兰爷“巾帼不让须眉”的心甘情愿。瞌的是前额触地的响头,节奏清脆仿佛木鱼声声。以前,她的前额因触地受伤,长过一块黑疤,后经日复一日的磕头不止,疤平了,黑色也消了。
……(略261字)
兰爷的皮肤细腻润滑,没有老年常见的树皮状和鱼鳞状,显然是修炼女丹功的结果。
……(略112字)
每次按摩需要一个小时,临走,检查油灯,看看三盏常明灯需不需要添油或续灯芯。然后弯腰拔掉门槛上的木闩,“吱呀”一声掩了木门,融进黑黢黢的夜幕。
我经常在返回的路上想:我怎么会在这里?谁相信我在这里?同事、领导、朋友们知道我如此会怎么看?我也想起采访过的一些人,他们那么尊敬、信赖而且需要我,可是我却独善其身,为一个耄耋之年的道姑倾情服务……如果仅仅是为了写作和体验生活,完全没必要如此孤寂和辛苦!而且,我头痛,腰痛,腿痛,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舒服的地方!惟有心,惟有这颗隐约跳动的心,它轻松坦然许多,消减了以往的焦虑和忧伤。
我想不出原因,想不出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我只是愿意过这种单纯的生活,不需要患得患失的奔波与思考,更不至于在辛劳付出的同时反遭埋怨和指责,我尤其害怕被亲近之人压抑、忽视,这足以令我厌恶人生。你可以认为我想用这样一种生活麻痹自己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哎,有些问题是一生都想不通的,有些追求不过是竹篮打水,有些缘分注定了没有结果。“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更何况“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怎么自在就怎么过吧,我行我素,管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或许真如兰爷所说,我是老爷派来的!
女人求子的“卦”,一半冲到功德箱旁,另一半不偏不移打在我的脚尖又弹了出去。如果不是这一挡,这卦会不会灵呢?
你一定在电影电视上见过拜神求子的画面,我在父母殿里经常目睹。送子娘娘前的香火千百年来总是那么旺。
那天晚上,道协开会,丹青子让我去通知兰爷,我推开虚掩的房门吓了一跳:昏暗的殿里竟然黑压压拥挤着20多人,一个年轻女人木呆呆地跪在蒲团上。
几翻求卦不灵,带她来的姐姐既焦急又恐慌,跪着,身子匍匐在地。我挤到前面,看见兰爷拾起地上的卦说,不中,还是不中。月经不好要瞧病,一次一两天,只一疙瘩血哪能怀孩?你许愿,不说怎么还愿,那娘娘能应吗?
是呀是呀,姐姐双手合十,连连作揖。说家里没钱,只能供奉娘娘500元,说老人晕车来不了,娘娘不要怪罪。以后得子,年年上供等等。又怪女孩子不说话,平时挺会说的,这会儿却怎么傻了。
细瞧那女孩,圆圆的脸,胖胖的身子,没怀孕都似怀胎五月的样子,周围的同乡也一个劲催促她快点许愿。
兰爷不紧不慢转身到送子娘娘神龛前,念叨着什么,然后拿起一副卦(竹笋根一分两半做成的),在香火上缓缓绕了三圈,交给女孩。女孩愣住了,不知道用手去接,被姐姐推了一把才缓过神来,立刻接过,磕头如捣蒜。然后惶惶然扔下卦。人群立刻寂静了,昏暗的灯光下,只听见“啪、啪”两声。一半卦冲到功德箱旁,另一半不偏不倚打在我的脚尖,又弹了出去。
“灵了,娘娘答应了!”众人欢呼。姐姐双臂趴地,一个响头磕在地上,好一会儿才抬起身。
我看看自己的脚,心想:如果不是挡了一下,这卦会不会灵呢?
这是没孩子指望生育的,更多的是有了两三个女孩要男孩的,显然违反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农村、乡镇的妇女没男孩没地位不说,单是断了后就是大不孝,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
最令我吃惊的是,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人竟然第七胎求了个儿子,因此每年都上山看望兰爷。这次遇见默不作声给兰爷按摩的我,好像很吃惊,她轻声问:“你是来求儿子吧?”
“人家儿都10岁了,命中有,哪用求?”兰爷笑了。
“生那么多,你怎么养?”我都替她着急。
“老大、老二早到南方打工去了,都往家里寄钱呢,老三、老四也做活了。”
“孩子都上了学吗?”
“上了初中。但儿子一定要他上大学,才上小学一年级,又调皮又不爱学习。我这次上山就为他学习的事许愿。”
女人的丈夫是个铁匠,这年月铁匠不多了,有七个孩子的铁匠更是稀罕,我怎么觉得这像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呢,这样一想,眼前的人就模糊起来,黑红的脸上泛着黄晕。该不是遇见什么精怪了吧?这个潜意识源于夜晚的幽静和摇晃的烛影。但女人很快递给兰爷一条带弹力的印花棉绒裤,倒是时下流行的东西呢。
女人说请兰爷求子,一求一个准,她们镇上好多人都来过。看她们聊得开心,我先走了。有点心神不宁,忽然很想自己的儿子,他该下晚自习回宿舍睡觉了。这个宝贝儿天生一副开朗活泼的好性子,5岁半上学就住校,一周回家一次,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强,班里男生他最小却一直是班长,成绩保持全年级前三名,不仅没让我费太多心,还是我的开心果。
很多时候,我感谢小小的儿子,他像一道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日趋暗淡的人生,使我无论陷入怎样的困境都能够坚强起来。孩子给了我,给了所有父母一份永恒的情爱与依恋,也因此有了对生命的眷念和礼赞。此刻,我的宝贝一定已经躺在小床上,是上铺,我总是担心好动的他不小心掉下来,担心两年了,可他还是不愿意睡下铺。每次都向我保证“没关系,我会小心!”在这个看似很小的问题上,他显出了男人的倔强,就是不听话,而我也没再坚持,可是这份担心一直存在。我突然返回父母殿,在门外的台阶上跪下磕头。孩子已经长大,有他自己的思想,我不能左右,便只有为他祈祷了,并考虑在暑假期间带孩子上山,让他爬山涉水接近大自然,问经学武体会武当文化。
“视不见我,听不闻我,离种种边,名为妙道。”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寂寞而寂寞,但是你却可以让世界在你面前寂寞。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视,不知道国际国内又发生了什么骇人听闻的新闻,也没有报纸可读,但我似乎一点也不觉得失落。这些东西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新闻可以有时间闻一闻自己的心嘛,那里面才藏着属于你的巨大信息和能量;没有电视更好,省得让矫揉造作的连续剧和并不高明的搞笑娱乐污染了你的瞳仁。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寂寞而寂寞,但是你却可以让世界在你面前寂寞。
上山,我只带了一部文学作品,那就是《瓦尔登湖》。可是说实话,有些言语,我至今还是看不明白,尤其是经济篇,我不会计算和经营那些生活必需品,但我非常明白其中的精神。这也许是男性创作的特点,无论他生活在哪里,是在种豆子还是盖房子,都能如一代天骄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考虑文明呀、科学啊等等问题,那当然需要理性和严肃。我就渺小得多,不仅仅因为我天生是个女人,而是我希望自己就是个女人。女人如水,如水的女人才是自然的产物,是感性的,柔韧的,也是纯洁率真的。我并不特别担心自己的思考和思想走不了很深很远,我害怕的是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眼中的小小世界。
经书倒是常读,除了《玄门日诵早晚课》,就是《道德经》和《南华经》了,读这两本经书足矣,因为太经典了。
我没有工作,山下没有,山上目前也没有,所以我的自由就显得十分奢侈。如果我去拔野菜、采药或者站在龟碑亭前的小树下看刘道长喂蚂蚁不算是浪费时间的话,可以说我能够合理地使用这份自由。
拔野菜的成绩实在不理想,因为总是约不好伴。有天下午我便独自一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寻去,看见路边有些绿草很像是苦菜,越看越像就喜滋滋地去挖。
“那不是,”身后有个女人的声音。
“这不是苦菜?”我不相信自己的眼力会这么差。
“这个有毒,苦菜不在路边,在菜地里。”她是度假村的服务员,山上的人都有副热心肠。
草药倒是给我带来了喜悦和小小的收获。那晚散步碰见小孟,她眼尖,远远就看见几米高的石壁上有一丛茵陈,便唱道:正月的茵陈二月蒿,三月薅掉当柴烧。山中寒冷,此时的茵陈依然毛茸茸、绿嫩嫩的,样子十分喜人。王师父也告诉过我,茵陈冲水喝可以和肠胃,驱湿热。我立刻拨开杂草,攀岩去摘。不曾想下来的时候,衣服尤其是裤子上密密麻麻粘满了刺,一个个寸长的小刺像箭一样直愣愣扎在衣服上。不能动,一动刺就往里面钻。&&&&&&&&&&&&&&&&&&&&&&&&&&&&&&&&&&&&&&&&&&&&&&&&&&&&&&&&&&&&&&&&&&&&&&&&&&&&&&&&&&&&&&&&&&&&&&&&&&&&&&&&&&&&&&&&&&&&&&&&&&&&&&&&&&&&&&&&&&&&&&&&&&&&&&&&&&&&&&&&&&&&&&&
&&& (鲍勋/摄)
小孟笑呵呵帮我摘刺,说刺猬身上的刺都没有我多。袖口、领口上也没有逃过她的眼睛,俩人足足摘了一刻钟的刺,真是顾此失彼,没事找事,我的腰都弯疼了。好在来来往往散步的道友直夸我手中的茵陈,有的说“这漂亮!”有的说“这好啊!”
似乎我这一身的刺挨得还值。
喂蚂蚁多少有点游手好闲之嫌,但我兜里总装着饼干,走到跟前不喂一点似乎不近人情。我每天还是坚持下百步梯,从龙虎殿开始磕头,经过两尊赑屃龟碑亭的时候,刘道长准在小松树下喂蚂蚁。蚂蚁小得可怜,却黑黝黝的亮,似乎身上还沾着露水。爬行的动作很慢,经常拥挤在一起。刘道长看蚂蚁是弯下身子或蹲在一旁的,好像在照料一群小朋友。有时候他会用小树枝将它们轻轻拨开,好让它们都能吃到可口的早餐。喂到最后,他会扔下两三团大点的东西,让蚂蚁们排成一列纵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运送回家。他说这些小家伙了不起,有功德啊,能扛起比自己重好多倍,好多倍的东西。人就不行,人比不得它们。再问,他还是这句话。
刘道长平日里就沉默寡言,五尺高的中年汉子见人时常低着头,宽大的脸朝着地面露出一份谦和。照他这么说,对蚂蚁的友善和敬意是因为蚂蚁修得了超常的力量。那么,我们也应该对鸟类表示友善和敬意,因为我们没有鸟儿优美动听的歌喉;对花朵表示友善和敬意,因为我们没有花朵的色彩和芳香,对树木的苍翠挺拔,对群山的绵延巍峨,对蓝天白云的深邃高远,对星月的浩瀚恒古等等大自然,乃至宇宙的一切表示深深的友善和敬意,因为人所不能及的东西实在太多,庄子曰:“万物齐一,孰短孰长”(《秋水》),又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由此,我想到庄周梦蝶,李白诗云:“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绘画艺术多寄情于山水,往往是人物与自然浑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喂过蚂蚁,他要扫院子、给花坛浇水,我就上龟碑亭,摸摸赑屃的头,它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比我要尊贵得多,但还是愿意被一双温暖的手抚摸。然后我围着亭子转,护栏上长满斑斑点点的青苔,因为寒冷而呈现墨青色,用手碰去,湿润,柔软而又坚韧,似乎有一股清冽的东西传递过来,我很喜欢这种触摸的感觉。
我享受这份难得的自由,如果想偷懒也可以赖在床上睡觉不上早课,没有人管我,指责我。新来的道
都有这样一段短暂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可视为观察初期,人静不静?
心诚不诚?德有没有?就看你是怎样打发光阴的啦。
老天爷将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安排在一个屋檐下,也算是独具匠心,这让世人眼中孤寂的修道生活,散发出无比鲜亮活泼的色彩。
兰爷哭了,70多岁的老人哭起来像个受委屈的孩子。原来她的工作也有调整,被调离父母殿,安排在大殿左侧的钟楼,从此不能日夜守候在圣父圣母、观音娘娘和送子娘娘身边,她实在不情愿离开。同时,搬回坤道院和大家一块生活有点不习惯。
“你腿脚不方便,一个人住在高头,万一有什么事都没个人照应,住下来是为你好啊!”很多道友都这样劝她,我也是。
因为兰爷回了丹房,院里也没有空闲的房间,灵姑便安排我和考核期的道姑高芸,还有一个新来的小苗住在旅舍。如果香客不多,这间十二张床位的房子就不会安排他人,相对比较清静。怕委屈了我,灵姑又说两个小道姑都练武,是个伴儿。其实,我愿意和她们在一起扎扎实实地体会道姑生活。按规定,新道徒考察期一年,生活费及衣物、日常用品等自理,经道协领导批准后,管委会可接纳安排事务,一年期间必须学会早晚坛功课和三官祖师经的敲打念唱,未学会者延续考察。顺利度过考察期的,每月发薪四五百元。令有福利待遇:大褂三年一件,短道衣一年半一套,白袜子一年两双,棉鞋三年一双,棉大衣四年一件等,衣服印字编号,凡到期可随时领换;书刊杂志等有关功课、斋醮方面的书籍由道协统一发放;日用品一季度每人香皂1块、肥皂3联、洗衣粉3袋、牙膏3支、洗发水2瓶等。
高芸已经开始在会客室里工作,主要为参观团和敬香团沏茶倒水,做好各种服务;小苗在旅舍,安排挂单道人和香客住宿,按时清洗和晾晒被褥,保持房间干净卫生等。我呢,可以说自愿协助她俩更好地完成工作吧。
房间里乱糟糟的,闲置的上下铺几乎都堆着旅舍备用的被子、褥子。高芸照样被子不叠,臭袜子随便塞在哪个床垫子下,靠窗的桌上又是牙膏又是书本又是吃剩的食物,总之是一副生活不能自理的样子。
仍然阴暗潮湿,白天开着40瓦的灯泡看书都成问题,我选择了离门窗最近的一张下铺。还是没有电插头,手机、相机充电要另找地方。而且她们从不锁房门,理由是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会有人在这里起盗心。但我希望她们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因为一种可以说比人还厉害的,多不胜数的蚊虫时时刻刻在追随,当地人称之为“飞沫”,最喜欢往人的眼睛里钻,我们经常被这些小东西折腾得手舞足蹈。
“我的运气才好呢,遇见了赵鸿和小苗两位好朋友。幸福死了!”环境再怎么糟糕,也不会影响高芸的心情,她甩动齐肩的短发,一边坐在床沿上脱鞋,一边得意地对我说。这时候,小苗拎着瓶开水进屋,突然大叫:“高芸,把你的臭鞋子放到外边吹吹。”
“熏死你!”高芸一点也不示弱,又冲我做个鬼脸,但却乖乖拎着鞋子出了门。
“像个男娃子,金大姐你不知道,我天天当妈,受不了了。”
我笑了,其实我比她知道的早。
小苗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比高芸小四五岁,刚刚17岁,却懂事得多。河南人,曾是某县豫剧团的花旦演员。身材娇小,嗓子格外婉转动人。有趣的是她还保留着当演员的生活习惯,比如频繁地照镜子,动不动就蹙眉头、叹气,一天最少洗三次脸,盘两次头。这是一个雅致的,忧伤淡淡的女孩,让人一看就怜爱,我就唤她“苗儿”。苗儿干起旅舍洗洗涮涮的事手脚麻利,一点也不娇气。我想,老天爷将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孩安排在一个屋檐下,也算是独具匠心,这让世人眼中孤寂的修道生活,散发出无比鲜亮活泼的色彩。
傍晚,赵鸿来了。我还是第一次注意她,怎么先前来的时候就没见过几次,也没说过话呢?她手持木鱼,瓜子脸上没有笑容。这个出生在武林世家的姑娘,不仅一身武艺而且端庄稳重。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低声劝导着:“说话不要那么大嗓门,走路轻点,你们还在考察期,要给别人留个好印象吧?看看人家金大姐,进屋敲门,走路也没声音。高芸,我一听楼梯“冬冬”响就知道是你来找我。”随后,她很客气地对我说:“金大姐,你在这多帮我教教她们,我们三个是好朋友,我要求她们是希望她们少走弯路。”
“用——心——良——苦!”高芸哼哼地唱起来。
“严肃点。”赵鸿小声道。
“是!”高芸依然是夸张的高调。
“你就不能老实点?”苗儿忍不住拍打桌子。
“现在开始学习,金大姐,吵你一会儿。”赵鸿边说边将镲和铛交到两人的手中,自己拿着木鱼,三人围住床前的桌子,“咚咚——请当——当当”地学习唱经。
高芸就是在学习的时候也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坐在床沿摇头晃脑,不时冲我挤眼睛,一不留神就打错拍子,还不愿承认,少不得挨老师赵鸿的训。苗儿始终眉头紧蹙,声音恰到好处,但常怀疑自己敲错了节奏,会突然停下来,眼睛直愣愣盯着赵鸿询问。这情景令我慨叹,也让我肃然起敬。于是找出经书,和她们一起愉快地学习起来。
“天——无——(哎)——氛——(哪)——秽——(呀)……”这悠扬婉转,扣人心弦的唱腔在幽暗的房间,在沉寂的山谷里久久回荡。
在龟碑亭里吹箫的道姑,脸上永远是平静的,没有任何表情,有香客攀谈几句,她最多是点一点头。
经常有香客和游客在龟碑亭上看见一个吹箫的道姑,他们小心翼翼地经过她的身边,默默站一会,听一会,然后静静地离开,并不打扰。如果这时候道姑停止了吹奏,他们也会夸赞一两句,比如吹得不错啊!是箫吗?有内行一点的还告诉:箫这东西不是人间俗物,你早晨对着太阳吹,晚上对着月亮吹,久而久之,箫声就能惊天地、泣鬼神!而无论听见什么,道姑脸上永远是平静的,没有任何表情,最多是点一点头。
我不想说话,心中所有的言语都倾注在一节斑竹之中。
龙虎殿后有两座龟碑亭,亭为重檐歇山顶式屋顶,四方各开一孔拱门,亭内置赑屃驮御碑,巨碑高8米,长4米,宽2.5米,重98吨。一座修复完好,另一座很不幸,石龟的脖子断了。我喜欢在残损的那座龟碑亭里,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练习吹箫。累了,就抚摸受伤的石龟,围着它转上几圈,或者在护栏前打两遍太极拳。
高高的亭顶上,有三个燕窝,两个窝里有嗷嗷待哺的乳燕,小家伙的身子总是前倾着,一旦听见父母的召唤就张大了嘴巴,“喳喳-—喳”欢快地叫着。起初,燕子们对我这个闯入者有些警惕,本来已经飞进亭子,奔向孩子了,却又突然调转了去,在外面转悠一会儿,才以更快的速度回巢。后来,天天见面也就不把我当外人了,会从我的肩膀上掠过,也会望着我在护栏上歇脚。另一个燕窝始终不见主人,让我暗暗感伤:或许是失去了曾经相亲相爱的伴侣,或者他们遭遇不测,双双夭折了。
巢——空了!作为家的形象,空巢以凝重的悬念感动着我,便想起十几年前自己的一首诗,就叫《空巢》:“空巢站在树上/树站在寂寥的庭院/情人走后,鸟也飞走了/黄叶萧萧,空巢裸露/成为树木惟一的果实/成为我惟一的果实//风剥雨蚀&
炊烟袅袅/这是空巢/是植物苍凉而温和的部分/是我坦诚的爱情/淡若流云,不修边幅//我关好房门,送你,送鸟/然后深居简出/把自己摆在一个高度上/随风声雨声遁入空巢……”
这首诗较长,择录的部分也是我最想表达的情感,它作为我的代表作收入《湖北省新时期文学大系·诗歌卷》中。是什么感动了读者和编辑呢?
(鲍勋/摄)
往事如梦。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怎经得起一再回首与叩问?!而当我不由自主地回首与叩问的时候,便念那段经文:“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这段经文几乎能使我立刻恢复平静,因为“浊辱”这两个字深深刺痛和印刻在我的心上。“生死”可以无所惧、“苦海”可以不在乎,但是,我不能忍受人格甚至身心遭受的“浊辱”!一旦不可回避地遭受了,要么愤世嫉俗,要么心灰意冷。现在想想,终究是自己有“妄心”,即便是对人、对事美好的期盼与追求,一旦执著,都不过是“妄心”啊!
亭中有一个厚实的蒲团,不知道是哪位道友放下的,站累了,我就把蒲团摆在台阶前,双膝盘坐于上,面对崔嵬的白虎垭继续吹箫。
就是这样一个道姑。你会把她和一名风风火火,奋笔疾书的记者联系起来吗?你会把她和一个睹物伤神、柔情似水的诗人联系起来吗?你更不会把她和一个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的主妇联系在一起!连我也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真实,仿佛那一切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这也叫深入生活吧?你不再是一个若即若离的旁观者,而是一个身心融入的践行者。忘我,甚至于无我,才能超越,才能有所悟、有所得!
偶尔会想起那夜听见的箫声,那隐忍的伤痛,忧患的呜咽以及若有若无的空灵——只要一想起,便隐约觉得有人在注意我,陪伴我,如影随形。这感觉细细品来十分美妙,就像有个知己,总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的面前。
《从红尘到仙山》目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明日我将出院——出家——明日总是和离开有关。
二、祖师显灵
三、武当修炼庙为家
第二章:“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我虽然没有见过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始终相信孤独脆弱的人类对永恒事物的渴望和依赖。
四、红尘焚香
五、紫霄潜修
第三章:“视不见我,听不闻我,离种种边,名为妙道。”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寂寞而寂寞,但是你却可以让世界在你面前寂寞。
七、我行我素
八、天算人算
九、常清常静
第四章:“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出家的女子都有刚烈的性格和坚定的信仰。不刚烈,断不了尘缘;没信仰,守不住寂寞!
十、总有善缘惠风
十一、不知天上宫阙
十二、幸遇可爱道友
第五章:“有形有象皆为幻,无形无象才是真。”修炼时意念如白云飘荡,向丹田运动,若远若近、若即若离,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至上境界。
十三、太极宗师
十四、仙山隐者
十五、羽化真人
第六章:“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我突然意识到人的一生应该有雾中独行的经历,它趋使你贴近自己的灵魂并扣问苍天大地,使你深刻地认识到那丰富你生命,支撑你继续活下去的力量是什么?
十六、无处可逃
十七、灵魂揭秘
十八、云雾迷障
第七章:“静以制动,借力打人。”太极暗含一种无穷的生机和力量。难怪金庸笔下深藏不露的高人多为道家呢。
十九、云游
二十、母子双修
二一、南尊武当&
第八章:据当地村民说,从旅游开放以后,在南岩自杀的人最多,每年都有好几起。难道他们不知道,道教是最“重生恶死”,提倡“性命双修”的宗教吗?
二二、德国学武团
二三、轮回
二四、白日飞升&
第九章:“上善若水”,一颗平静的心就是明镜,止水尚能应物,何况人的精神?明白了,离“道”就近了,离万物和天下也就近了。
二五、悲鸿生命
二六、屡舞仙仙
二七、金顶转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复姓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