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外滩源安妮女王风格的建筑跟英国安妮女王没有关系我们只是朋友吗??

全部微信分类
当前位置:
&【海派】外滩源12处经典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外滩源是上海外滩的源头,她不仅证明了百余年前西方人的战略眼光,也是百年上海经济腾飞、文化欣欣向荣的见证。这里高端餐厅和精品店汇集,虽然和南京东路几步之遥,却显得格外僻静惬意。【璞缇客】今天为你细数外滩源12处各有风情的悠闲去处。外滩源位于上海外滩北端,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1848年,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最先在这里开始落址,开辟了外滩地区最早的一批建筑建造的风潮。其是近代上海政治、文化、西学、金融、商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外滩源区域内的开发项目已有不少已开业或即将开业,如洛克·外滩源、上海半岛酒店、外滩源33项目、益丰·外滩源。NO.1 兰心大楼地址:圆明园路185号始于:1931小典故:国民政府外交部驻沪办事处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并局部带有新古典主义装饰【璞缇客推荐】兰心咖啡兰心咖啡采用意大利最出名的品质咖啡Lavazza以及源自欧陆式的五星级甜点,竭力为您提供醇美自在的咖啡时光。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圆明园路 185号 兰心大楼1楼电话:021-营业时间:09:00 - 22:00设计师:韩家英No.2 协进大楼地址:圆明园路169号始于:1923风格:折衷主义历史:在民国时期长期作为基督教协进会使用【璞缇客推荐】8
Otto e Mezzo BOMBANA源自对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经典作品“八部半”,米其林三星厨师Umberto bombana创办的餐厅。地址:圆明园路169号协进大楼6到7楼电话:021-营业时间:12:00-23:00No.3 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地址:圆明园路133号始于:1933风格:装饰艺术派建筑师:李锦沛【璞缇客推荐】微热山丘Sunny Hills地址:圆明园路133号基督教女青年大楼2楼电话:021-营业时间:10:00-20:00【璞缇客点评】阳光烘熟的美点,是做了近五十年糕饼的老师傅返璞归真之作。【璞缇客推荐】塔思琦TASAKI地址:圆明园路133号女青年会大楼101电话:021-营业时间:10:00~22:00【璞缇客点评】创立于1954年,拥有从珍珠、钻石到彩色宝石全系列产品的国际珠宝品牌的塔思琦TASAKI一直以顶级的品质及设计为全球顾客所推崇。No.4 安培洋行地址:圆明园路97号始于:1911风格:英国古典主义【璞缇客推荐】佳士得拍卖行地址:圆明园路97号安培洋行1-2楼电话:021-历史:佳士得拍卖行,1766年由詹姆士·佳士得(James Christie)在伦敦创立,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行。No.5 圆明园公寓地址:圆明园路115号始于:1904风格:英国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历史:上海最早的英式公寓No.6 亚洲文会大楼地址:虎丘路20号始于:1933年建筑风格:现代艺术装饰主义【璞缇客tips】目前临时闭馆,9月13日重新对外开放。开馆时间:10:00~18:00(周二~周日)No.7 真光大楼地址:圆明园路209号始于:1930建筑师:邬达克风格:现代主义新建筑风格历史:中华浸信会的所在地No.9 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地址:中山东一路33号始于:1873风格: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璞缇客推荐】外滩源壹号餐厅电话:021-营业时间:10:00-22:00【璞缇客推荐】百达翡丽源邸【璞缇客点评】百达翡丽源邸,不仅荟萃了百达翡丽的制表杰作,更是为各位爱表人士量身打造的交流场所,以分享来自百达翡丽时计作品的臻美技艺,并感受这座时光殿堂蕴藏的悠长历史与品牌价值。No.10 新天安堂&划船俱乐部地址:南苏州路107号始于:1866风格:英国乡村教堂历史:192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上海新天安堂演讲。No.11 半岛酒店地址:黄浦区中山东一路32号始于:2009历史:外滩60年来唯一的新建筑【璞缇客点评】酒店在装修设计方面重现了上海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东方巴黎”的黄金时期的风貌,在酒店内可尽览外滩、黄浦江、浦东及前英国领事馆花园盛景。No.12 外白渡桥始于:1856历史: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的桥梁,也是当今中国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式桥。【璞缇客tips】自驾的朋友可以看如下的停车信息哦~P1: 外滩源地下停车场P2: 益丰-外滩源地下停车场P3: 南苏州路虎丘路口停车场P4: 香港路与虎丘路停车场P5: 北京东路与圆明园路停车场*********************************************“璞缇客”是精品内容和产品的免费开放平台,想成为万众瞩目的专栏作家或消费产品,联系我们:!*********************************************回复标题前编号,查看往期精彩内容!全球精品酒店掠影1001云海之上的山顶仙屋-圣洛伦索山居1002坐拥埃菲尔的法式贵族之旅1003全球最小最美之酒店1004在全球最疯狂的泳池里享用最美落日1005浮居阿尔卑斯山巅1006悬崖上的箱子你敢住吗1007住进伦敦上空的船屋1008探寻巴黎头号顶级酒店1009最梦幻的非洲庄园1010巴塞罗那的设计之光1011和美国总统做邻居1012记在巴黎里茨闭门大修一周年之时1013到Chateau Monfort经历童话1014夏日隐逸胜地科莫湖畔仨新秀酒店1015最迷人的水上宫殿1016酒店备品行动1017最有音乐范儿的酒店1018喧嚣曼谷最私密的避世之所1019最有“财气”的酒店——Le St. James1020世间最小巧的酒店——The Mayer Manor1021随盖兹比回到了不起的爵士时代1022从亚洲观欧洲最美视角1023住进火车站1024追根溯源“第一家”1025全球最自在的&酒店&-ALILA PURNAMA1026人生终极之旅中不可错过的酒店1027致终将逝去的夏日1028最艺术的乌托邦-MONA Pavilion1029住进时尚里1030最著名的十大跨界合作—酒店业1031十大你必须顺走的浴室备品1032酒店业又有新榜单,看看是谁独占鳌头1033十大不容错过的奢华酒店系列一1034十大不容错过的奢华酒店系列二1035最佳滑雪酒店大奖出炉啦!1036英国十大不容错过的酒店1037奢华酒店的未泯童心1038圣诞跨年十大不容错过(上)1039圣诞跨年十大不容错过(下)1040随十家顶级酒店迷失东京10412014全球酒店期待榜出炉!1042最美的名片:全球及对岸Brochure精选1043璞缇客精选—全球终极避世&爱巢&1044“熊”出没的酒店(第一期)1045亚洲春季购物专题:足不出店的血拼!1046紧急号外!即将开幕5家顶级酒店1047全球最高的酒店摩天人生1048新世纪的游猎:去非洲Safari!10492014无印良品设计获奖作品(完整版)1050酒店里的那些“特殊服务”1051电影节、酒店和明星1052璞缇客“五感生活周刊”1053奢侈品牌的“四大家族”10542014全球新开酒店话你知【璞缇客说】1055七夕,去“四大金刚”共浴爱河1056千景千寻,带你亲临电影中的现实美景!1057再不去就晚了!即将消失的绝景1058让单反微单见鬼去吧!谁说手机不能拍出好照片?1059推荐4大非热门度假胜地!1060一伸手就能够到天空的草原1061情迷蓝调北非:摩洛哥舍夫沙万1062【NEWS】北极圈内的豪华“水晶酒店”2017年开业1063住这五家酒店,当奥斯卡主角!1064纯白+典雅=希腊蜜月酒店:San Giorgio1065没住这7家酒店不算酒店控!1066泰国免签想走就走:10家必选的度假酒店1067美的叹为观止的4家酒店!1068赏月从来都是“私密”事儿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最后一篇
关注排行榜
友情链接:英国安妮女皇风格的起源和特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安妮女皇风格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上海外滩有安妮女王风格的建筑吗?_百度知道
上海外滩有安妮女王风格的建筑吗?
提问者采纳
一栋是圆明园路97号安培洋行,一栋是115号圆明园公寓有,在圆明园路洛克·外滩源中有两栋建筑属于安妮女王风格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安妮女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外滩建筑风格发展浅析
外滩建筑风格发展浅析
(个人论文,禁止转载.喜欢中国近代建筑的朋友,欢迎关注陆续上传的外滩建筑图片)
  外滩曾是黄浦江边南北向的一片滩地,被成为“黄浦滩”,“黄浦路”,曾作为纤到使用。1845年,英国领事巴富尔与上海台道宫慕久签订《土地章程》,开始了黄浦滩以西租界的历史。从此租界建筑群临江一侧的界面自北而南一字排开,黄浦滩不仅仅指滨江的一条道路,而且成了滨水“半边街”的代名词。其后的“外滩”一词便跟着带了双重的含义。
  由于外滩地近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泥沙淤积和沉淀物,使这里形成了凸向两江口的“圆渚”,再向南凹入,构成了蜿蜒的江岸轮廓线。外滩建筑群的优美曲线正是循着这一特殊的地脉关系形成的。
  英国人觊觎外滩两江口江海贸易咽喉的战略位置,在此建领事馆,并很快将租界的北端推向苏州河畔,使这里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外滩源”。由此慢慢开始形成南至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畔,约1500多米长的一座座古典式、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现代建筑式、折中主义式、中西糅合式建筑组成的外滩建筑群,有着极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而且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整体十分协调,在浦西形成了一条气势非凡的天际线。因此,国务院于日将整个外滩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建筑的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外滩的建筑样式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到1850年代——南亚殖民地外廊式。
  开埠之初,8家洋行构建了沿外滩最早的一批建筑。到1949年,新建的洋房已在沿江连接成片,加上上海道设立的江北海关和英领事馆,最初的外滩界面形成了。
  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没有专业建筑师设计,图样由外国侨商自行绘制,又为了适合中国的环境而经由中国营造商加以修改,房屋结构,图样都极为单纯,使早期的外滩建筑显得单调朴素,流露着一丝乡村气息。只是遗憾这批建筑现已当然无存。
  从图片和文字上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外滩建筑的基本特点:简单的方形平面,单层或二层建筑;多数是商务、政务办公与居住综合体建筑;有着宽敞的一面、两面、或三面外廊,连续的柱式或券柱式或券式外廊是立面的主要的构成要素;简单平缓的西式四坡屋顶;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居中,周围是空地,保留着朴素的田园风光。
  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新古典主义。
  上海开埠四十年后,洋行资本有了重大的发展,亟需拓展经营场所。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以及中西合壁式的建筑开始出现了。鉴于外滩地价飞涨,遂将二层建筑翻建为三层以上的建筑,而且大多数是砖木结构或砖石钢骨混合结构、清水砖墙,但装修比较精美。前期的外廊式建筑逐渐丰富,外廊逐渐弱化,实际已经脱离了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式样,呈现出维多利亚晚期的建筑式样,和安妮女王复兴风格。江海北关也因房屋破旧等原因,由中国南方庙宇式改成略似教堂的西洋式。这一时期的建筑,实物所剩无多,弥足珍贵,以后大都被20世纪20年代至40
年代的建筑所替代。
  中山东一路19号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1906年拆旧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师施高塔设计。立面底层石砌,二层以上用白色清水砖砌成,窗套,水平腰线,装饰构件均用清水红砖装饰。这种有趣的立面构成逻辑,即承重部分用白色面砖,装饰部分用清水红砖的构造方式是很有特色的,可以说是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在上海的典型代表。
6层砖木混合结构,总高30米。外观呈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风格。门窗有圆弧拱,也有平拱。临外滩的正中有一券形入口,稍微突出墙面。屋面是平缓的四坡顶,站在离建筑较劲的地方职能看到檐口。这些处理手法都可以在文艺复兴以来的府邸建筑中找到原形。屋顶建有花园,花园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巴洛克式凉亭,夏秋季节可以坐在东侧的凉亭内观望黄浦江潮水。
  现在的外滩九号楼也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外滩9号,旗昌洋行大楼,又名港监大楼,现在使用单位:招商局(集团)上海分公司。1887年,清政府的洋务派眼见外商轮船公司赚了大钱,决定由李鸿章筹建中国第一家新式轮船运输公司即轮船招商局。这时,正好美商旗昌洋行出现亏空,拟将部分火轮及其他产业出卖。于是,招商局以220万两银子从旗昌洋行手中购入外滩9号地块,次年,迁入旗昌洋行旧址办公。1901年将旧房拆除,重新建造了此大楼。解放后,大楼为上海港务监督局、交通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所使用。轮船招商局大楼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为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砖木结构,每层有明显的腰线。东向外滩为主立面,以正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大门两侧各有2扇罗马拱券型的落地长窗,2、3层有内阳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撑。除3层为平框窗外,各层都为拱形木框窗。顶层共有一大四小共5个尖拱屋顶。楼内房间都高达5米,内部楼梯曲折,木扶手雕花,栏杆十分精致。
外滩33号英国领事馆。初建于1849年,1852年翻建,1870年毁于大火。现在的建筑为1873年建造。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主楼高两层,整个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层顶用中国蝴蝶瓦,为了让底层有良好的通风,台基较高,立面上门窗较多,且多采用圆拱和平拱。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今为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东印度式建筑风格。1906年拆旧建新,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为假4层砖木结构,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底层、二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两肩对称。上层为坡式屋顶,并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外滩7号电报大楼(现为泰国盘古银行)。外滩中山东一路的7号大楼,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电报总局使用,故称“电报大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假5层砖石结构。以变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装饰从2楼到4楼的窗框,使建筑的立面富于变化和充满立体感。同时在顶层两边建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屋顶,使整幢大楼颇具艺术韵味。在外滩的建筑群中,电报大楼体态虽然不大,但其建筑艺术的特征别具风格。
  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现使用单位:上海外汇交易中心)。1902年竣工,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外观呈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复古建筑风格。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是以沉砂垫层代替打桩。外墙以釉面砖与花岗石镶嵌,大门左右有4扇券窗,2、3层立面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3层檐下及柱顶均饰以欧洲神话人物头像的雕塑。进入正门,一条对称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层营业大厅。大厅中央高达3层,用彩绘玻璃作天棚,室外阳光可透过天棚照到厅内。2、3层四周有精致典雅的彩绘玻璃回廊,营业大厅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
  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今招商银行)于1924年建造,占地面积为904平方米,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的风格,同时又广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国建筑的长处,成为一个多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比如在大楼的东立面又配有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赋予大楼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立面既简洁、柱式又古典的建筑风格不仅显得与众不同。
  外滩17号桂林大楼,(现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建于1921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大楼总高10层,三段式立面。底层立面用拉毛花岗石作贴面,正大门两侧各有一扇落地的罗马拱券长窗;中部立面3至7层,建筑外观采用近现代派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但饰以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使单调的平面增加了一丝活泼;上段立面,两侧为券式窗洞,中间树以双柱,形成内阳台。屋檐下原有8个裸体人物雕塑,后被水泥封末。顶部的南北两侧建有塔楼。字林大楼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在外滩群楼中有一幢曾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1921年,将老房拆除,委托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可尔洋行承建,日竣工。外滩汇丰银行大楼是幢仿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积
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居当时外滩建筑的首位。建筑主体5层,中部7层,地下1层,1楼四面有夹层。大楼以正大门与正大门上面的穹顶为中轴线,两侧形成严格对称。主立面成横5段、竖3段的格式。6扇花饰细腻的铜质大门,为罗马石拱券样式。券门左右置高低圆柱灯各一,铜狮一对。大石块作外墙贴面,宽缝砌置。2至4层中段中部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其中2排为双柱,贴墙石块则为细缝砌置。5层上面的圆形穹顶是铜框架结构,成为该幢大楼的标志。正门处,装有
3扇铜铸转门,两侧是玻璃门。进入大门,是八角形门厅,上面是穹顶。从地坪到顶部,约20米高,分上下两层,下层有8根大理石柱,每面有较大的券门,上层壁面及穹顶均嵌有气势宏大的精美玻璃马赛克壁画。由八角厅入内便是当年15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有2排用大理石圆柱作支撑。大厅中央是柚木地板,四周皆是大理石地坪,柜台内外的分界线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大厅的墙沿及暗角有暖气设备与冷排风系统。大厅的屋顶为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块玻璃镶拼,十分牢固。
  第三阶段——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装饰艺术风格的加入。
  这段时期外滩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的采用及世界“现代主义”建筑潮流(其特征是追求高度与实用)的影响,进一步向高空发展。随着装饰艺术风格在欧美的流行并向世界范围传播,上海也紧随其后,给老旧的街景平添了全新的气象。
  外滩22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出现的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外墙除第9层和顶部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各层均用花岗石作贴面。高达19米的墨绿色金字塔造型铜顶,类似于古埃及金字塔的神庙形式。建筑的里面以竖向线条作为装饰,通过让人的视线沿着竖向移动来增加其垂直高度感,这是装饰艺术风格中的常见处理手法。檐部和基座都使用了样式化的抽象几何图案装饰。室内各种精美的几何形灯具、大理石地面、墙面的风格化装饰造型以及栏杆扶手等都与室外的造型相呼应。由此,随着外滩装饰艺术风格的高层建筑陆续建造,上海建筑开始全面走向装饰艺术派时期。
  外滩13号海关大楼(现在使用单位:上海海关)。建于1927年。建筑风格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中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层,二层以上用红机砖砌筑。沿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入口为大厅,内有繁复的石膏花饰和脚线,镶金和彩色马赛克的平顶。最高处为钟楼。
  外滩14号交通银行大楼(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市总工会)。交通银行新大楼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滩最后建成的一幢楼。由鸿达洋行设计,大楼主体6层,中间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面和侧面均以垂直的线条来突出建筑的立体感。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贴面,其余墙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门原为转门,入内是彩纹人造大理石铺成的过道,两侧靠墙为环状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阶,紫铜作栏杆。经扶梯上2楼平台,过4扇铝框玻璃门,进入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撑。大楼内有库房、发电机、空气调节机、2部奥的斯电梯。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强调实用。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现在使用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1937年建成,是外滩(中山东一路段)众多建筑中惟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分东西两幢大楼,西大楼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东大楼是主楼,高15层,地下层2层,共17层,钢框架结构。采用中国民族风格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及窗格等处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中国银行大楼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
  上海的近代建筑是一种全景式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像一部百科全书,像一幅历史的长卷画。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由于资料的缺失,由于建筑的变迁甚至拆除、毁坏,或者变得无法确认,或者淹没在城市快速演变的环境中。也有一些历史建筑在修复过程中没有经过科学的和历史的论证,而改变了其基本风格,破坏了比例关系,失去了原有的建筑艺术价值。认识并发掘上海近代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用科学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研究上海近代建筑,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关系我们只是朋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