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言一文中对军人的评价军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0—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8分)(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8分)-乐乐题库
& 东西方的先哲知识点 &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习题详情
30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9.0%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0—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8分)(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8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第(1)问,主要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抓住“教育思想”分析归纳,依据材料中“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得出国家主办教育,“儿童6岁”“0—16岁毕业后”“ 17—20岁”等信息可知按照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男女分校学习”得出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通过学习的内容可知主张全面发展等教育思想。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史实辨别的能力,仅仅依据材料无法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因为首先材料的单一,孤证不立,其次是所给材料是二手资料,带有主观色彩,对于了解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可以通过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著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请教专家或老师。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主要考察你对“东西方的先哲”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东西方的先哲
与“【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相似的题目: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反对君主制主张民主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维护君主权威
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其最主要原因是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孔子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编定“六经”创立儒家学说提倡“仁”的思想开创私学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0—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8分)(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8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0—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辨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1)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8分)(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三种途径。(8分)”相似的习题。“形容一个人很善于打仗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胜利了”古书是怎样评价的_百度知道
“形容一个人很善于打仗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胜利了”古书是怎样评价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不是,“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是出自《孙子兵法的》。
毫发无损么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观潮》一文中第四自然段按什么顺序写作的看法_ _教师频道_兵团第十三师教育信息网
&&您的位置&& >>
《观潮》一文中第四自然段按什么顺序写作的看法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其中有一题,摘录了《观潮》这篇课文中的第四自然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题目中有一问是: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参考答案给出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这篇课文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整篇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是从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来写的,是一个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述钱塘江大潮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其中一些自然段对大潮的宏伟气势进行了描述。
上面这段摘自课文中的片断,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明:
1、从时间角度:从白线出现到越来越近,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所发生的变化,如逐渐、再近些、越来越近等词语均体现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2、从空间的角度:这段话描述了大潮的形状,由远及近,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等词语均描述了大潮的空间形态。
因此,我认为,这段话可以从两个角度分别来阐述作者的写作顺序,一是从时间变化的顺序,一个是从空间角度(由远及近)。
实际上,我认为事物所有变化均与时间变化同步,因此,事物的变化从静止的角度看,是一个三维体积的变化,如大小、形状变化等;而从一个动态的角度来看,事物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的。
对文章的理解我认为要放开思维,不能单一的从某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现今教育特别强调素质教育,作为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开放思维,这样才不致使学生变成死读书。
责任编辑:feilongsbl
?没有相关文章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互联网备案登记:
地址:新疆哈密市大营房 邮编:839000
电话:8&邮箱: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什么的诺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