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为什么要创作马拉之死赏析

&&查阅数字报请登录大卫的《马拉之死》
法国大革命到来时,大卫积极投身其中,,此画便是其中一幅重要的历史画,每日需浸在浴池中工作数小时,马拉的左手正拿着准备签署的文件,又具有宏伟的纪念碑形式,环境安排,道具选择
大卫的《马拉之死》
  大卫的《马拉之死》&
  大卫作於1793年,布鲁塞尔美术馆藏
  法国大革命到来时,大卫积极投身其中,为国民议会创作了不少绘画。此画便是其中一幅重要的历史画,题材取自画家亲眼所见的悲剧场面。&
  日,大革命的领导人、雅各宾派的领袖马拉遇刺身亡,就在当天,画家赶赴被刺杀的现场作了速写和记录。马拉因患有风湿性关节病,每日需浸在浴池中工作数小时,被刺杀时他正坐在浴缸里,凶犯的匕首抛落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部伤口处向下流着,死时脸上却带着平静的表情。在浴缸旁的长方形木墩上,还放着笔、纸、墨水瓶,马拉的左手正拿着准备签署的文件,木墩上清晰地写着"献给马拉,大卫",表示画家对革命者的深深敬意。
  整幅画既平易近人,又具有宏伟的纪念碑形式。画面的取景、环境安排、道具选择、人物姿态完全按真实记载,但又经过极其精心的筛选而避免过份日常生活化。同时在构图上留出上部大片平面的背景,使马拉的人体具有雕塑感,也加强横线构图结构的稳定感。从而,这幅画既使人感到朴素生动,又使人觉得是一座庄严永恒的丰碑。
(责任编辑:中国红木网)
红木排行榜大卫-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
世界名画名家(46):大卫-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
又译达维德,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领导者,在法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严谨质朴,气势宏伟。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的委员。早期作品以历史英雄人物为题材,如《荷拉斯兄弟之誓》、《处决自己的儿子布鲁特斯》等。1793年完成名作《马拉之死》。1794年雅各宾政权被反革命颠覆,经过五年的混乱,拿破仑掌握政权后,大卫做了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家。这时期创作了歌颂拿破仑的《加冕式》、《授旗式》等作品。1816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将曾对处死路易十六投赞成票的达维德驱逐,他被迫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最终客死异国。
1、苏格拉底之死
大卫 法国 1787年 布面油画 129.5×196.2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被囚于狱中的苏格拉底,被判刑后饮鸩自杀,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苏格拉底镇静自若,左手高举,表明信仰不变!周围哀恸的人们增添了画面的悲剧性。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使画面获得了凝重、刚毅、冷峻的艺术效果。
&&& 2、马拉之死
1793年 布油彩 162cm×125cm 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
《马拉之死》既是一幅历史画又是肖像画,是不朽名作。马拉是一位物理学家、医药博士,法国大革命是成为职业革命家,他是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他在日在家中浴盆中被与反对雅各宾党的吉伦特党有勾结的女保皇分子夏洛特.科尔黛刺杀身亡马拉的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和抗议,也深深震惊了达维特,他真实的刻画了马拉之死的真相,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画风极为写实,局部刻画也很详实。这是一副沉浸于深刻的悲剧情感中的、结构简洁而严谨的作品,达维特成功的把人物肖像描绘、历史的精确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剧性结合起来。
3、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
大卫 法国 1815年 布面油画 610×931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画是奉拿破仑的命令而作,描绘的是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加冕仪式。画面中心形象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接过的王冠,赐给皇后约瑟芬。罗马教皇被请来参加仪式,想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号召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肯定称帝的合法权,不过只让他坐在祭坛前作为后盾而已。受加冕的皇后长长的皇袍由宫女罗席福柯拉夫人和瓦勒特夫人牵着,中间平台上坐着皇后的母亲,围绕中心周围站立着主教、王公贵族、将军、各国大使以及前来祝贺的外国国王、王后等,画中有近百人的肖像,据说很多是请真人来到画室画的。这幅画构图宏大,气势磅礴,构思巧妙,以肖像写实手法创作而成,虽为拿破仑歌功颂德,但作为历史画卷是不朽的。
4、萨宾妇女
1799年 布面油画 385×522cm 巴黎卢浮宫藏
自从拿破仑征服意大利以来,这幅作品一直被人视为是希腊艺术的再。正如大卫所有的v史和神话题材的作品一样,我们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两个场面。一个场面是在战火之中,一个萨比诺女人站在画面的中心,伸出双臂把战士分开;另一场面是,多年内战之后,一封邀请和解的信,其意寓在叙述之中,因此这幅画特别受新的政治团体的欢迎。这幅巨作不但结构宏伟、色彩的层次和引起的激情效果令人惊@不已,其绘画之美和信件之严肃意义更超越了精雕细琢的技巧。1799
年,大卫把这幅画在美术馆陈列了出来,是第一次在法国展出风俗画,他不仅想用这次展出来同官方的沙龙进行辩论,而且要经由这次展出来确定自己在现代派画家中的地位。他认为:“……感动人们的心灵是艺术的一种神z力量,是一种能够给人在群和社会国家之间推动某种气质的巨大而无形的神z力量。”
5、安托马克的痛苦
大卫 法国 1783年 布面油画 275×203cm 巴黎国家美术学校藏
这是充满新古典主义艺术精神的绘画作品。表现了勇敢无畏的英雄,不怕战死,视死如归的情景。奄奄一息的英雄躺在床上,妻儿痛苦地坐在身旁,特别是英雄的妻子,右臂伸开,似乎无望地言说着深重的痛苦。大卫以褐色为基调处理画面,没有赋于清冷凄惨的色调,重在强调大义凛然、慷慨悲歌的精神。
&&& 6、雷卡米埃夫人像
大卫 法国 1800年 布面油画 174x244cm 现藏巴黎卢浮宫
雷卡米埃夫人是19世纪初法国上层贵族中一位年轻的银行家太太,父亲曾是国王的顾问,她在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她的美貌与聪颖,曾使不少人为之倾倒。这里,雷卡埃米夫人身着罗马式长袍,靠卧在罗马式卧榻上,道具有古代铜灯,背景是一块素朴的布幕,夫人白色长袍垂搭在靠榻前,色彩与形体相谐,呈现一种高雅古朴的休憩状态。整个画面呈现出极富古代气氛的典雅环境,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特点。
此画还有故事:朱利埃特?雷卡米埃夫人(年)15岁时嫁给银行家雷卡米埃,以貌美和善于交际闻名巴黎,她组织的沙龙是法国文化界的中心,作家大仲马常出入其间,也是大卫的好友。时年23岁的雷卡米埃夫人请大卫为她画肖像,画家深为少妇的优雅魅力所吸引,运用古典和写实手法相结合塑造形象,以古典的道具相配,企图创造古典美人意境。作画过程中夫人觉得画家忠于写实而没有美化她而不满,
特别在画中把她一只裸露的脚心,不雅地对着观众,这使这位高雅的夫人非常不悦,私下里夫人又请大卫的学生、善赶时髦的画家热拉尔为她另外画一幅,大卫得知后即中止画下去,这是一幅没有完成的肖像画。正由于没有画完才避免了古典画法的那种过于细腻工整、没有生气的毛病,反而更真实、更有生气盎然之感。
7、皮埃尔夫人和她的儿子
1795年 布面油画 96x131cm 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是画家妻子的妹妹艾米丽(emilie
seriziat)即皮埃尔?摄里奇亚夫人和她两岁的儿子埃米尔。画中少妇和孩子神态自然,显然是一幅写生肖像画。色彩用得不多,白色为主间以绿色,显得很明快,色调淡雅中有变化,帽子上的绿色饰带与腰带相呼应,衣裙的垂挂褶纹富有疏密节奏感,单纯的背景衬托出前景人物,画境纯洁美好。古典主义法则中是只重类型排斥个性,重理性排斥情感的,而在这幅肖像画中,达维德表现出更多注重个性和情感的描绘,使画中人物神情自然而真实。
&&& 8、帕里斯和海伦之爱
大卫 1788年
油画 180*147厘米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这是根据希腊神话进行创作的,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了宙斯之女海伦,于是引发了特洛伊和希腊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达维特在《帕里斯和海伦之爱》这幅作品中,布置了极富古典情趣的房间背景,如壁间的神女柱像,极具古希腊美术的特点,但是在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背景中,达维特有画出了两个雕像似的人物―海伦和帕里斯,任务的颜色非常明亮尤其是帕里斯腿部的亮度,使人物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观者仔细的品味画面的内涵。画面的人物不管是从比例还是结构等,画家都刻画的十分准确,尤其是海伦和帕里斯的面部表情表现的及其微妙,传神的效果十分突出。
9、荷拉斯兄第的宣誓
大卫 1784年
法国 330cm×425cm 布油彩 巴黎卢浮宫藏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作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不仅是达维特的成名之作,而且对于法国美术史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作于178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的前夕。它的主题是宣扬英雄主义和刚毅果敢精神,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利益。画面正是表现三个兄弟在出发前向宝剑宣誓“不胜利归来,就战死疆场”的场面,老荷拉斯位于画面的正中,他手上的刀剑是这场宣誓激情的焦点。右角是三勇士的母亲、妻儿和姐妹,母亲担心出征凶多吉少而心痛如割,妻子搂着孩子泣不成声,最右侧的一个姊妹,由于她是作战对方的未婚妻,心乱如麻,因为不论胜负,她都将失去自己的亲人。妇女的哭泣与三个勇士的激昂气概,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了祖国,必须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在这悲壮的戏剧场面上得到了充分的揭示。由于作者以朴实无华的写实风格、精确严谨的构图和英雄式雄浑的笔调进行了描绘,所以这幅画后来成为绘画艺术的典范。
10、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大卫 法国 1801年 油画 260x221cm 马尔曼松皇家博物馆藏
在拿破仑执政的十年里,达维特创作了一系列为皇帝颂德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显示了画家非凡的艺术才能。在《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一画中,画家为拿破仑塑造了一个神奇十足的理想化形象,他脚跨骏马,威风八面,背后是绵延的山丘,山上有进行中的军队,拿破仑看了之后,大家赞赏,还特意吩咐画家复制两幅,以供部下观赏。后来做了皇帝后,他还让达维特为他的加冕仪式创作一幅纪实作品。
11、雷奥尼达在温泉关
大卫 法国 1814年 布面油画 395x531cm 现藏巴黎卢浮宫
大卫几乎用了十五年时间来画这幅画,画的情节是希波战争中著名的温泉关战役。公元前480年,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三百斯巴达勇士在温泉关利用天险抵抗波斯国王薛西斯所率的波斯大军。300勇士血战三天后,因斯巴达内奸的出卖被波斯人超了后路,全部战死。画面上的人物围绕雷奥尼达而作各种活动。背景是一片灰色的岩石,人物穿著红色和蓝色的斗蓬,毫无疑问,这是幅严肃的画。大卫在构思这幅画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吸收他青年时期做历史画的经验,一看这幅书,就把我们带到几乎混乱的人群中。这幅画著力突出细部,使人物的行动明亮而紧凑,尽管这幅画十分宏伟,富有很强的戏剧性,但是结束时好像缺乏乐队的配合,缺乏一个指挥,这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场景,如此众多的和如此多姿多态的人物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为什么这幅画缺乏一个提纲挚领的整体统合感呢?也许是因为,作这幅画始于1800年,后中断多次,1805年放手不画,后来又拾起画笔重新画,直到1814年才完成。
12、日军队在五月广场向皇帝宣誓
大卫 法国 1810年 布面油画 610×931cm 法国凡尔赛宫藏
这是一幅历史画,描绘军队向称帝的拿破仑宣誓效忠,拿破仑授予他们军旗。场面宏伟,军人们群情激奋,表现出拿破仑无上权威。就绘画本身而论,这是一幅现实主义作品,但由于逢迎造神而使画面过分渲染崇拜气氛,政治色彩浓重,艺术只是降到为这一历史事件树碑立传之功能。画家以极精致的笔法描绘了众多人物肖像和衣着配饰,具有物质感,是古典主义中的细密形式,但是服饰的繁琐、旗帜的喧哗有夺人之处。
13、被维纳斯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
大卫 法国 1824年 布面油画 308×262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是被维纳斯(Aphrodite)和三美神解除武装的战神马尔斯(希腊神话中的Ares)。三美神中两位美神取走马尔斯的头盔和盾牌;马尔斯自己也主动交出宝剑;另一位美神为战神送上美酒;维纳斯也为自己的情人戴上花环;小爱神(eros,丘比特)解开父神的鞋带,这一切表明战争已经结束了,让立功的勇士们尽情地享受美酒和爱情,表现出画家祈求和平的愿望。画面的布局十分讲究,三美神被置于背景中,中景是享受爱情美酒的战神和爱神的主体形象,人体组合成大X型,背景是希腊科林斯式柱头,这是古典主义画家爱用的背景装饰造型,横竖的直线衬托前景人体姿态的曲线变化,造成线条和色彩的对比美感,这一切人物环境又凌驾于云朵之上,翻滚的云层使画面又朦上一层神秘之感,这是现实与幻想、具象与抽象、古典与现实的结合。
14、丘比特和普赛克:爱神和美女 大卫 1817年
184×242厘米 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15、皮埃尔?摄里奇亚画像
大卫 法国 1795年 布面油画 95x129cm 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是画家为妹夫的画像。1794年热月政变后,罗伯斯庇尔被逮捕,大卫也受牵连入狱,获释后住在他妻子的妹妹艾米丽和妹夫皮埃尔?摄里奇亚(pierre
seriziat)家中。这幅为他的连襟所画的骑马装,也许是画家的练习之作,细节画的相当的清晰。上面那幅《艾米丽和她的儿子》画中的艾米丽,就是大卫的妹妹。
&& &16、雷蒙德夫人
大卫 法国 1799年 布面油画 112x145cm 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是大卫为后来的学生德拉克洛瓦的姐姐画的肖像画。雷蒙德夫人()的丈夫圣莫尔的雷蒙德是个外交官,雷蒙德夫人结婚前的名字叫亨丽特.德拉克洛瓦(Henriette
Delacroix),她的父亲是路易十六的外交大臣,她的弟弟(比她小18岁)就是大名鼎鼎的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后来成为大卫的学生。
大卫简介: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 )又译雅克?路易?达维德,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五金商家庭,10岁时父亲过世,由皇家砖瓦匠的叔父抚养,酷爱绘画的达维德在亲友帮助下被送到布歇那里学画,布歇发现达维德的气质与自己的罗可可风格不一致,就将他转到皇家美术院教授维恩门下。
达维德并不是天才,他个性沉默寡言,喜欢思考,不太合群,缺少典雅,使人感到少年老成,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勤奋刻苦精神,认真地学习过普桑、布歇、格勒兹和卡拉瓦乔。
23岁的达维德第一次参加罗马奖考试,考题是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战神马尔斯的战斗,艺术风格基本上是模仿罗可可风格,但是人物形象情绪激烈、步伐沉重,因此画面很不协调而落选,直到27岁达维德历经3次失败后才获得罗马奖赴罗马留学。他在罗马学习期间为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遗迹所感动,产生了研究和学习的浓厚兴趣,他下决心暂时不搞艺术创作,专心钻研希腊罗马雕刻,认真画了4年的素描,32岁时曾带着一幅素描稿《帕脱克卢斯的葬仪》回巴黎沙龙展出。在接受古代艺术影响的同时,达维德在思想政治上也受到古罗马共和政体的潜移默化,滋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热情。后来他竭力想借用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样式,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达维德最初的创作都是从古希腊罗马的传说和艺术中寻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艺术样式视为审美的最高标准。他曾说过,古代是当代画家的学校,它是当代画家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后来由于接触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党人,如雅各宾党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等,他在政治思想和艺术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这时起达维德就勇敢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艺术为反封建斗争服务,逐渐走进现实主义潮流。他说过:“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从此,达维德把艺术作为反封建的战斗武器使用,作为战士登上了画坛和政坛。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贺拉斯兄弟宣誓》。
如果说罗可可艺术是路易十五时代为适应快要上断头台的没落贵族阶级的空虚心灵的需要,那达维德的艺术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大革命服务的。达维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艺术创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比启蒙思潮下的写实主义更进一步地描绘了时代的革命斗争现实,他借历史题材揭示如何建立和巩固新的社会制度与新的社会风尚的革命思想。当大革命的风暴到来时,达维德不仅仅是画家,他还作为社会活动家、革命家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他被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成为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的战友,并以国民教育委员的身份从事大量的革命艺术活动。他公开倡导艺术必须为政治斗争服务,他说:“艺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为了帮助某一个政治概念的胜利而存在”。
&&& 在大革命中,达维德根据国民议会的建议创作了一些具有鲜明革命时代特征的肖像画,其中最杰出的是《马拉之死》。
1794年是达维德艺术生涯中最光辉的年月,他的艺术充满了时代革命气息,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性,并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和现实的时代生活相结合,成为一位革命艺术家。但是随着“热月党”政变,雅各宾党政权被推翻,达维德被捕入狱,出狱后看到国家发生的变化令他触目惊心。革命的理想破灭了,整个社会陷于黑暗恐怖的深渊,这使达维德心灰意冷,又无能为力。从此在创作上他放弃了现实的题材,又沉浸在对古代社会的向往之中,再也没有画过富有革命激情的作品。他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停止了一切社会活动,情绪非常消沉,艺术生命也面临枯竭。这时的画家期望和平,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了《萨宾妇女》。
我们从达维德的经历和艺术生涯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艺术家只有投身于时代的变革,才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一旦脱离时代和人民大众,艺术生命也就枯萎了。达维德给后辈的艺术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他曾说过一些激励人心的话,至今对我们艺术创造仍有教育意义,他说:“绘画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构成画家。”他还说:“拿调色板的不一定是画家,拿调色板的手必须服从头脑”。这些都成为画家的箴言。
当拿破仑夺取政权建立帝制以后,达维德又为拿破仑服务,成为帝国的首席画家,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很多反映拿破仑的英雄业绩和形象的作品。1816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将曾对处死路易十六投赞成票的达维德驱逐,他被迫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最终客死异国。
大卫年表:
1748年 雅克?路易?达维德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布歇。
1758年 父亲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筑师德麦戎抚养。
1766年 和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历史画家维恩学画。
1774年 从皇家美术院毕业后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美术影响。
1780年 返回巴黎。
1784年 再次去罗马并创作了历史画“荷拉斯兄弟的之誓”。
1793年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大卫加入了资产阶级左翼的雅各宾党,并被推举为国民议会主席。大卫因雅各宾党两次入狱。同年,雅各宾党的领导人马拉被刺,大卫怀着悲愤的激情创作了“马拉之死”。
日军队在五月广场向皇帝宣誓
1794年7月 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因大卫参加了雅各宾党,他被罗列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
1799年 成为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师。同时期他还教出一批优秀的画家,如安格尔、柯罗等。
1814年3月 拿破仑失败。
1816年 大卫作为一个弑君犯而被迫侨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825年 客死异乡,享年77岁。
| 正一艺术网站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马拉之死》的意义_百度知道
《马拉之死》的意义
大卫为什么要创作这幅画
提问者采纳
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匕首抛在地上,终年50岁《马拉之死》描绘的是法国革命家马拉被杀手刺杀在浴缸里的历史事件、边工作,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直到1893年,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鲜血从胸口流出。马拉(Jean-Paul Marat,大卫满怀悲愤,大卫将此画转移, ),同时。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不影响工作。这里,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为了减轻病痛,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马拉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长期在地窖里工作,染上了严重的湿病和皮肤病,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因此。凶手逃遁。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现在是你的责任&quot,你在哪里,他那时是共和政府的文化与教育委员,引起了激进派的愤慨,我记得当初是有一个议员大喊&quot,因此创作这幅名作的动机应该也不会很纯,哪派得势往哪儿倒;大卫,为当时的共和政府鼓吹革命.顺便说一句;之类的话要他作画,大卫是个趋炎附势的伪君子,也就很积极地响应号召了.这幅画很大程度上美化了马拉,把他画得像殉道者一样让人震撼由于马拉的死
马拉之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艺术的力量——重读雅克·路易·大卫之《马拉之死》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艺术的力量——重读雅克·路易·大卫之《马拉之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09:03: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艺术的力量——重读雅克·路易·大卫之《马拉之死》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卫戈尔的一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