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贝勒有点拽的全本谁有,或者痘印坑怎么可以好的快买到也是可以的,找了好几年了

这个贝勒有点拽电子书txt全集下载_百度知道
这个贝勒有点拽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file fsid="" link="/share/link,他要是爱你,阿玛不是说今儿个陪我上街市玩吗。”红绸闻言笑着凑过来将她略有些凌乱的刘海拔到一旁:“是他宝贝女儿的未来相公呀?怎么这么久了还不来,“什么是未来的相公这个贝勒有点拽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不让你受到一点委屈……”“会像阿玛一样让人天天做枣泥糕给我吃吗,等见完了自然就会出来?”刚在花园里摔了一身泥巴的雨烟一边任丫鬟为自己换上干净的衣裳?”“未来相公,就是像你阿玛能照顾额娘一辈子一样:“傻孩子,满面写满了不解。一旁的几个丫鬟文言都轻声笑出声,一边不满地转头问正忙着帮他选鞋子的嫡福晋红绸,烟儿的未来相公也会照顾我家小烟儿一辈子。“你阿玛在见一位很重要的客人。你自己说说,连红绸都不禁地捏女儿的鼻子,是不是比你重要。”“什么客人能比我还重要:“额娘?shareid=&uk=" name="" wealth="0" />内容预览?”十岁的小人儿眉眼里已经展出其母的倾世容颜?”“厄?”他捂着已经瘪下去的肚皮问道。他会宠你爱你?,便是天上的月亮也要摘下来给你,点击免费下载,我可是阿玛的心肝宝贝,别说是枣泥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贝勒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一、 不是每个摇篮都有美好回忆  康熙来了,这不是一男一女主持的娱乐节目,而是一个人,一个开创了1300万平方公里、上亿人口的疆土的人-----我们的同志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典型的官二代,最大的愿望是:我真的想再活五百年(我也没有听他说过,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如此的官二代,他的童年肯定一定以及确定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那种吃了猪肝想猪心的人,而是一个老师眼中的优秀儿童乖娃娃,但是幼小的他却证明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千古名言的辩证关系。  咱们来看看他的出生吧。  什么乱象发生啊之类的有木有?有,肯定有,你一个农民出生当过和尚没学过军事理论斩了元朝的朱重八出生时就有乱象发生,敢情你一个弱势群体有乱象发生,他一个官二代怎能没有呢。  看看《清实录》曰:“衣裾若有龙绕。太皇太后见而异之。问知有娠、顾谓近侍曰、朕曩孕皇帝时、左右尝见朕裾褶间、有龙盘旋、赤光灿烂。”龙这个牛不牛、马不马、鹿不鹿、蛇不蛇的四不像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居然盘旋在衣裾里,神了,咱们看,这爱新觉罗玄烨小同志牛叉吧,估计第一台电脑在那时候就已经诞生,要不然他们怎么PS出如此玄幻的场景呢。  就这样,顺治十一年甲午三月十八日巳时(日),爱新觉罗玄烨小同志横空出世了。  他排行老三,按理说,他不应该当上皇帝啊,他还有大阿哥、二阿哥啊,还有他那年纪轻轻的皇阿玛啊,就是他的那一位老爹爱新觉罗?福临------顺治,但是爱新觉罗玄烨同志反而成为了“千古一帝”,这是为什么呢?  那时候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坏消息,另一个是好消息,先听哪一个呢?  先说说坏消息吧。一般惯例就是这样的。  爱新觉罗玄烨同志在一岁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简直是晴天霹雳,或者是电视剧集的经典桥段-----某人的手里总有一个盛满热茶的杯子,然后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最后镜头会切换到主人公的身上。  据《汤若望传》记载:爱新觉罗玄烨同志患上了天花,这天花可不是闹着玩的,可不是发烧感冒流鼻涕,一包优卡丹就能解决的病,那可是疼起来要人命的折腾你,得了天花要不就像爱新觉罗玄烨小同志的辫子-----死翘翘;要不就活着也是满脸像CPU电板一样遍布星星点点,活像电脑的运算方法二进制计数法-----不是0就是1,你没有第三种选择,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哪像你出生二十四小时内还打疫苗呢。  镜头切换到了爱新觉罗玄烨同志身上,他奄奄一息,估计活不成了。孝庄太皇太后的茶杯掉在了地上之后,她满面愁容地望着爱新觉罗玄烨,心一横,牙缝里(估计牙老了掉了漏了一个小洞)迸出两个字:扔了。让爱新觉罗玄烨这个乖娃娃自生自灭吧,要不你全传给大家怎么办,扔了,让野狗叼了算?不呢。  再说说好消息吧。  但是,得了天花的他居然奇迹般的活下来了,你让我死,我就不死,我还要当皇帝呢,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呢(包括美女)。孝庄太皇太后充当了一个拿活婴当死婴丢弃的医生,随便找了一个庙宇(不是厕所),在襁褓里没力气啼哭没力气挣扎的爱新觉罗玄烨小同志,就被丢在了这一个采风良好凉风习习的破庙宇,具体的位置在哪里,我不清楚,我没到过,我听纪连海老师说在现在的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20号。这个地方真是风水宝地,后来康熙把这个地方叫做福佑寺,听到这个名字,我做梦都想呆在那里。  现在住在那里的人也是肥头大耳,个个赚得满盆满钵吧。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就是将死之人郁郁不得志之人爱说的话,也是这类人最向往的底线生活。  爱新觉罗玄烨这个小屁孩懂吗?他不懂,但是有个女人懂得,她就是不怕染天花、充满母性关爱的女人,是她把爱新觉罗玄烨养活了。是什么女人这么值得崇拜呢?后面我会慢慢表扬她一番。  活过来之后的爱新觉罗玄烨小同志渐渐长大了,他聪明伶俐,“语出至诚。切中事理。读书十行俱下、略不遗忘。自五龄后、好学不倦。丙夜披阅、每至宵分。”语出《清实录》。一个五岁孩子就能一目十行,永不忘记,拿到现在来讲,就是神童,是少年大学生,假如当时有一架高级钢琴,爱新觉罗玄烨小同志就会弹着《命运交响曲》呢。  这么聪慧出色的小孩就有了帝王将相的气质,不足八岁就登基,开启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二、铺好路,登基去  路在脚下,路有宽敞大路,也有羊肠小道,铺好了走起来崴脚算你命不好。  爱新觉罗玄烨小同志八岁了,应该是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天天跟着老师学汉语拼音了,但是他却当上了一国之君,掌管着天下黎民百姓,这得益于他那英年早逝的老爹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  我们来看这个数据,顺治帝日出生,日去世。这个年龄不足23周岁的顺治帝应该是如狼似虎的人,死了就死了,这是事实,你又不是玉皇大帝,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但是你值了,因为你有那么多的女人,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女人还没死。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史书未记载原因,却记载了他死亡的时间、地点、还有人物,小说的三要素齐备,有11个字:“丁是夜子时,上崩于养心殿。”语出《清世祖实录》和《清史稿》。  我分析了顺治的死,我的观点是:  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不会计划生育,不会优生优育,眉毛胡子一把抓,三宫六院后宫三千,美女如云,房事频繁,有数量没质量,一连生下了一个火车皮,排行老三的爱新觉罗玄烨前面就有两个哥哥,都是病怏怏的药罐子。  不幸的是这两个哥哥未得天花,得的是其他病,什么病,没有记载,反正是天天打点滴的那种,而爱新觉罗玄烨小同志得了天花而且痊愈了,这天花得了一次就有了终身免疫力,不再复发,以后这位小同志他天天吃好喝好,睡得嘛嘛香。  同一条起跑线,那两个哥哥就输在身体孱弱上。  顺治吃的东西营养很丰富,几十个菜,尝遍山珍海味,什么维生素什么蛋白质都囊括其中,但是他发育未全就生下一个火车皮,这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吗?一天临幸一次是最佳方案,你一天包几个,而且还排着队一拥而上,你这哥们受得了吗?  顺治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生下爱新觉罗玄烨,从《清史稿》可以得到证实,顺治二十三岁死,康熙八岁登基,一算,康熙出生他老爹还应该是初中生,九年义务教育还未读完呢,你就当老爸了,怪不得康熙的那两位哥哥的身体孱弱都拜他们的老爸所赐,这位老爸还未弄懂哪里才是希望的田野,到处撒种,到头来还是欠收的,收的不是大米而是糠。  那两个病怏怏的哥哥自然而然不会当上什么储君啊、太子啊、殿下啊之类的帝王试用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的身体都不行了,谁能让你担此重任?除非脑子进水或被门挤了,被麻辣烫了。  顺治自感身体透支过度,可能不久于人世,便着手草拟遗诏或者召开全国会议(一般这种会议有俩人),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  时间: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上班高峰期。  地点:富丽堂皇的病床。  人物:顺治、汤若望  对话:  “来人啊。”  “臣来了。”  “开会。”  “紧急吗?”  “急。”  “拟诏。”  “领旨。”  “朕昭告天下,三皇子身体棒,脑子好,朕决意禅位于他。”这句话的语气就像八十岁的老头子吹唢呐------上气不接下气。  路铺好了,就等顺治一命呜呼或者玩失踪了。  三年后,穿着一身黄袍的爱新觉罗玄烨小同志坐在了舒软的龙椅上,年号“康熙”。这一年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日)。
    三、 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苏麻喇姑  上上一次说道,小康熙得了天花被隔离到重症房------福佑寺,既无医保又无正规医院,全国最厉害的主治医生都没辙,“天花”就像现今的艾滋病,无药可治。小康熙的吃喝拉撒落在一个女人身上。  这个女人很值得赞扬,她就是苏麻喇姑,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  关于苏麻喇姑的成长过程,讲起来就是一部励志传奇小说,她性格善良,聪明好学、充满母爱但是终身未嫁,无儿无女,属于齐天大圣级别的超级剩女。  苏麻喇姑这个名字,咋一看,就是长辈,比康熙还大一辈,但是她是一位丫鬟,是孝庄皇太后的贴身小丫鬟。“姑”在当时的称谓应该是妈妈的意思,纵观历史上的所有皇帝,谁能叫一个丫鬟为妈妈呢?而康熙从小就喊这位女人为妈妈,“不是亲妈,胜似亲妈”。语出《清史稿》。这里除了从小照顾得了天花的小康熙这一功劳之外,还与康熙一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还解决了康熙的上学问题(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哦)。  大家一定很熟悉苏麻喇姑的名字,但是史书却说有一女人是苏沫儿,这就有了她们是双胞胎的戏剧。  鉴于这出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苏麻喇姑的母亲分娩的情景:  未取得证书的接生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你怀的有可能是怪胎,它有两个头四只手四条腿!”  苏麻喇姑的母亲听后大惊失色,遂昏厥。  苏麻喇姑的父亲怒道:“你乱说什么呀,这是双胞胎!”  当时的医疗条件不足以支持剖腹产,所以这俩双胞胎一活一死。  实际上苏麻喇姑和苏沫儿是同一个人,苏沫儿是除了康熙之外其他人喊出的名字,而苏麻喇姑则是康熙一直喊的名字。这可不像周立波的嬲名“波波”随便乱喊的,在康熙的嘴里就不给外人这样叫苏麻喇姑,这就和除了他自称为朕你就不能自称为朕,那可要杀头的。  一切的事情都从苏麻喇姑幼年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时候说起,苏麻喇姑比康熙大十多岁,所以幼年的苏麻喇姑养成了在大草原生活的习惯,骑马射箭样样巾帼不让须眉,由于大草原天气干燥,她一生不曾洗澡,生病不爱吃药,(语出清实录)这种坏习惯拿到现在来讲,应该是讲究卫生身体好,连WC都写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广告语,搞得烟囱里放黄鼠狼----臭气熏天,那还得了。但是这么得瑟的一位女同志却健健康康地活了92岁,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迹吗?这么一个剩女连上“非诚勿扰”的机会都省了。但是我根据史料讲了这么一位不爱洗澡的老寿星,并不是支持女同志不要洗澡,否则谁敢娶你?  那时候清朝初定,苏麻喇姑还未来到紫禁城,但她已经成为一位温柔的女强人。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民族骑在马背上打天下,加速了这个民族的城镇化进程,原来的大量民工摇身一变成了达官贵人,进城去,咱也当一回城里人,并有了数套房价最高的豪宅----紫禁城。  城市是一个广大的天地,不像大草原,不是放牧,就是摔跤了。他们要来管一管原先在这里的土生土长的城里人了,咱也用文化来管一管你。  苏麻喇姑可以大展身手了,这个舞台是属于她的。  照顾好康熙后,她担当了康熙的家庭教师,不收学费的,但是有一点,康熙吃什么,苏麻喇姑也吃什么?这就是,我吃了肉,你不会喝汤的。  为什么苏麻喇姑会当上康熙的家庭教师。  先来说说苏麻喇姑的品德。  她助人为乐对人心平气和的品性影响了康熙一生。作为一名伺女,在孝庄太皇太后的眼里确是一个娴熟聪慧、通情达理、心细如针的知识女性。  有一本书叫做《啸亭杂录》,记载了苏麻喇姑教授康熙的场景:“仁皇帝幼时,赖其(指苏茉儿)训迪,手教国书。”这里的仁皇帝,指的就是康熙,因为康熙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当老师的都知道,幼儿第一次拿笔写字,老师就得手把手地教他一笔一划地写,要不然家长闹到学校来或一个电话打到教育局,你这位老师吃不了兜着走,不死也脱层皮,让你不知道在云里还是雾里。  所以“手教国书”的这四个字足以看出苏麻喇姑心细如针的品德,并不是摄于孝庄太皇太后的权威。  还有苏麻喇姑娴熟聪慧,表现在她很会哄孩子,哄得康熙时常格格地笑,这也是一门艺术,你是一个骂街的泼妇,如果你去应聘幼教,面试官肯定第一个KO的就是你,万万是不能当幼教的。  第二,苏麻喇姑的智力超群。  可以说,苏麻喇姑是个语言学家。  苏麻喇姑聪明好学,能够懂得满、蒙、汉三种语言兼十个阿拉伯语,口语兼书面语,出口成章,三种语言同时翻译,文武百官无不称奇,若你是过了四六级,那么苏麻喇姑就是发证给你的考官了。她自小生在蒙古大草原,从咿呀学语就会了蒙语,自己的父母是蒙古人,可以说蒙语就是她永不忘记的母语,不会像那范伟这个“暴发户”跟秦奋说:我还是说母语吧,Nici
you。  至于满文,这是苏麻喇姑的一绝。她当初进宫,就是学习满语的第一人,这是有历史记载的。满语是一种草书,不懂的人,看满文,个个字都一样,其实那是一种拼音,是垂直写就,不是平行的字体,不信你拿一张“红太阳”瞅瞅,呵呵,人民币我喜欢,连瞎子都很熟悉。满文是在蒙语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所以苏麻喇姑学起来那是一日千里啊,她写的满文温柔中不失遒劲、飘逸里不失舒缓,满朝百官啧啧称奇,所以康熙的很多墨宝珍贵,并不是康熙的名气大,而是经过苏麻喇姑的精心教导加以康熙的天赋得以传世后,还是具有书法绘画的艺术价值的。  汉语是苏麻喇姑的第三种语言,普通话都以北方话为基础了,她一个北方人说不出汉话那就奇了怪了,什么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说得有板有眼,活到现在的话,就没有新闻联播那俩人的什么事了。  第三,苏麻喇姑的体育可获奥运冠军。  从她照顾得了天花的康熙,而自己一生健健康康不染重病,可以知晓这位女同志的身体是怎么样的了。她的马术也是一流的,驯过野马,驰骋在大草原上,不过进宫后,各种原因扼杀了这位女人的天性,各种礼义禁锢了这位女性的思想,后来并未朝着冠军之路迈步前进,这是体制的问题,谁也没办法,你若是耍单飞啊,困难重重。  第四,苏麻喇姑的审美观点永远不疲劳。  清朝的官员上班要穿着制服,咱们当家作主了,山珍海味尝遍了,物质生活提高了,咱也要来点精神生活,精神面貌要紧,当官的也要有当官的模样,咱要当一个有文化的官。于是设计官服的重任落在了苏麻喇姑的肩膀上,选料必定是绫罗绸缎,除了皇帝可以黄之外,你染什么颜色都行,只要别把帽子染成绿色就成,这是一项基本原则。后来,苏麻喇姑还设计了旗袍,她可是设计旗袍的第一人,只不过那时候的旗袍两腿边不是分开得像现在这么大胆,原因是当时的女人还是比较保守。  第五,苏麻喇姑的劳动与技能样样优秀。  劳动不分高低贵贱,只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电脑劳动。苏麻喇姑虽然进宫了,除了端茶倒水,她还不忘在蒙古大草原的良好的劳动习惯。什么种花啊,种草啊,种菜啊,都不会抛诸脑后,自己还亲力亲为地下地窖储存食物,他还不忘在下地窖之前,要烧一把火。这可见她的劳动技能是首屈一指的,因为她的这把火不是用来烧房子的,而是放到地窖了,看着火是否快速灭掉,才能让人下去,她可不会让人变成地窖的僵尸。  有了这位优秀的特级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康熙这位童星不红得发紫才怪呢。
    四、 鳌拜这厮发迹了  说到鳌拜,大家都很熟悉的,他是蛮牛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在小康的眼里至少是这样的。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棍子,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里说的就是做事情要经过大脑,有了蛮力没用,得用巧力,如果真的给鳌拜一根足够长的棍子,他不会去撬地球而是拿去烧火。  这里有一个铁匠和他的徒弟之间的对话:  铁匠:你这样打铁,什么时候才能打成一把刀?  徒弟(憨憨的):没关系,师傅,我的力气大。  铁匠:说到力气大,我不如收一头牛做徒弟?  鳌拜孔武有力,身材魁梧,那是张飞附身、李逵在世,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野心太大,不会暗藏锋芒,要暗藏锋芒那可是需要技巧的,比如开会的时候,你的下属发完言,你就说我强调几点,然后强调出ABCD到N点,保持你的权威;如果是和你同等级的同事发完言,你就温柔的说我补充几点,表示出自己很尊敬他的发言;如果是你的老板发完言,你就说,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这三样东西你运用得炉火纯青,你会平步青云的,但是鳌拜想不到这一点。  他号称满洲第一勇士,那可不是靠吹出来的。这里不得不说他的家族。  鳌拜这厮是清朝有名的大将,凶神恶煞、驰骋沙场,叫敌人抖得像筛糠似的,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满洲镶黄旗人,一生经历过清朝三大帝王(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如果不被小康擒拿,他也许经历过四代五代帝王,当然包括他自己。可想而知,军功赫赫的他,在多位老同事相继去世或失踪或被杀之后他就能操握权柄,成为小康大展身手的拦路虎、绊脚石。  再说,鳌拜不是清朝皇帝家的后代,再怎么搞你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你又不是爱新觉罗家族。他不是三姓家奴,而是改了姓的野心家。他原本不是姓鳌名拜,(语出《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而是一个读起来阴阳上去四声都有的姓-----瓜尔佳氏,这个姓也是地位显赫的氏族,只不过没有爱新觉罗家族壮大而已。  “有苏完部长索尔果率本部军民来归……又栋鄂部长克辙孙何和里亦率本部军民来归……又雅尔古部长扈拉胡杀兄弟族众率军民来归……太祖遂招徕环满洲而居者”。语出《清实录》。这里的苏完部长就是鳌拜的祖父,索尔果这个名字在当时是一个口头语,原本没有文字记录,后来发明了满文翻译成汉文,根据谐音改成的汉字,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将要有一句风靡网络的语言:“你喝窝头了吗?”说的意思是“你喝水了吗?”,英语的water和“窝头”谐音,比喻西南地区干旱的人们遇见亲朋好友就要打招呼一样。“太祖”就是小康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是小康的前四任。  不说鳌拜的祖宗十八代,光是这几代的荣耀就足以让他走路就鼻子朝天了。
  鳌拜的祖先三代习武,造就了人高马大的体格,这种基因传到鳌拜身上(也许是北方人五谷杂粮吃得多),有了过之而无不及的功效,可以说,鳌拜的外号就叫“金刚”,他骁勇而精于骑射,于奔马上取地上物,易如反掌,12岁就能拉开比他还高的强弩。  清崇德二年(1637年),鳌拜为先锋,攻明皮岛,身先士卒,于万人中取敌首级,让敌人闻风丧胆。  冷兵器时代,只要你的身躯占有绝对优势,提干会很快的,用不着慢慢的考核,还开什么群众会议,拉选票什么的,那时候可以违规用人,突击提干的。  1646年,鳌拜与张献忠在天府之国大干了一仗,鳌拜席卷了张献忠大西军,斩张献忠于阵中,在这里,可以说张献忠笨到家了,鳌拜是个旱鸭子,张献忠是游泳健将,他不会在什么湖啊,或者大江大河与鳌拜干仗,反而选了一个宽广的“成都平原”决战,这无异于李逵和阮氏三雄之间的经典对话:  李逵:什么鸟啊,有本事,到岸上来。  阮氏三雄:呵呵,我一个男子汉,我不上来就不上来,你奈我何?  在这场只有两人斗地主的游戏(双方都是地主),无疑鳌拜手上的扑克先打完了。  鳌拜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习武进士。  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鳌少保的名字就叫的响当当了。
  “自明界捉生还。获蒙古人五、汉人三十、牲畜三十二。上命即以所获赏之”语出《清实录》。这里说的是鳌拜等人干仗回来所获的战利品,如此丰硕的战利品全部被皇帝赐予他,这不能不说鳌拜的春风吹得这么得意。有些书说鳌拜拿平民充数,牲畜是自家养的,这不符合鳌拜这位满洲第一勇士的性格。  再过不久,一代战神横空出世。  1636年,鳌拜出征高丽,那是一个弹丸之地,怎能经得起斩了清朝的满洲铁骑。  根据《清史列传?卷6?鳌拜传》记载:鳌拜主动请缨,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此中的岛说的是“明皮岛”,明皮岛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岛屿。鳌拜见久攻不下,奋起大呼,第一个冲向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估计他练了双手互博术),敌人死伤一大片,然后举火为号(不知道他的打火机从哪里来),大量清军见状蜂拥而上攻克明皮岛。  英雄赞歌为他唱了起来,地位扶摇直上九万里。  1661年顺治帝的大辫子翘了,爱新觉罗玄烨这个小辫子八岁即位,顺治帝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  这四大班子,属索尼年龄最老,资格最老,可以说应该病退了都还不想退,窝都不想挪,拄着拐杖也要来上班,不是他有发挥余热的蜡烛精神,而是那诱人的权力。  索尼与鳌拜同为一个科室的同事。索尼出生于1600年,据《清史稿》记载“索尼老病,鳌拜多专政”!我们注意这个“老”字!那是老气横秋、老态龙钟、老之将至这些成语足以形容索尼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百病缠身,还是比不上苏麻喇姑这位女同志,这给了一身肌肉男的鳌拜有了专权的机会。十年十年作为一个年代比较,索尼是80后,那么鳌拜就是90后,如狼似虎飞扬跋扈的鳌拜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索尼病死。  遏必隆生性庸懦,连只蚂蚁都不敢踩。  苏克萨哈以前跟错了主人,他以前的主人是多尔衮,多尔衮死了之后,树倒猢狲散,苏克萨哈的事业进入了低谷。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你这支力量被削弱了,你就会变成孤儿院的孤儿,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折磨你生不如死,这个理由就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你跳进黄河也先不清。  鳌拜开始了他的计划,他觉得目前杀人还要请示的这种做法不过瘾了,他需要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这等事应该是他独自拥有。  于是,他看到小康年幼,开始结党营私,日益骄横,做起了花钱买人头的勾当,甚或不顾小康的意旨,或者带着刀直接面圣(这个牛),鳌拜错就错在这一点,他的骄横毁了他的前途,鳌拜又不是屠户,小康更不是待宰的猪。  后来鳌拜寻找理由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这些障碍铲除了,但是这个杀人狂魔的恶劣行径并不能恐吓到长到十四岁的少年康熙。  五讲四美三热爱背得滚瓜烂熟的少先队员康熙开始了他的反击,开始了他的惊天动地而让体大无脑的鳌拜甘拜下风的秘密计划。
    五、 在游戏中“杀”人  这里说的不但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故事,而且是一个让人不得不深省的历史事实。  鳌拜非常投入地主演了“请君入瓮”的电影真人版,而导演就是少年老成的康熙,真是鲜明的对比,大人与小孩干架,应该是胜败立见,不像俩大男人“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美女插兄弟两刀”地面对面地干(赔率应该是1比1),而结果是个大冷门,国足踢球赢了巴西队,连上帝都大跌眼镜。  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大老虎竟然输给了小老虎,所谓马有失前蹄,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鳌拜打盹了吗?他没有,他输在了不懂游戏的规则,游戏由人定也由人改。  康熙六年(1667年),爱新觉罗玄烨14岁,根据祖制,14岁就可以独自处理朝中事务,无需经过四大辅臣商讨了,因为她12岁就娶了新娘,入了洞房(呵呵,计划生育的罚款还是交给自己吧),实现了从男孩到男人的华丽转变,再不亲政,更待何时,他就是先结婚后创业的典型代表。  首辅大臣索尼依据祖制,康熙亲政,这老头子还是识时务,要不然以后得有很多小鞋穿,在康熙征得祖母太皇太后同意后(还是家长说了算),同年七月初七日(1667年),御太和殿举行亲政大典,当日在乾清门御门听政。  这个年龄阶段是个荷尔蒙发酵期,是叛逆的多发期,大部分表现为我是流氓我怕谁,我的地盘我做主,美女如衣服,你穿我衣服,我砍你手足,但是康熙却表现得近乎懦弱,可以把戏演得像中国最窝囊帝王,实际上却暗中与鳌拜周旋,而且做得天衣无缝。  博学多才的他想大展身手,想亲自独立处理朝政,却处处受到鳌拜的干预。  来吧,你就等着血贱街头吧。  来吧,我的小拳头不全是肉,还连着骨头呢。  来吧,让我的表面懦弱更加麻痹你的头脑一根筋吧。  来吧,死神来了。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难折断。  你们大人玩着争权夺利的把戏,我是个小屁孩我就看奥特曼打怪兽吧,看奥特曼腻了(最穿越),我就跟一群小孩玩游戏去了。  康熙想了千万种方案,最后选择了一种角力游戏。  康熙设计由一群少年在宫内练习“布库”(即摔跤,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这种游戏的好处大大的,除了强身健体,还可以麻痹鳌拜这位肌肉男。  计划秘密进行着,连太皇太后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康熙的葫芦里埋的是什么药?整天还认为康熙玩物丧志,忘记了铲除鳌拜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这一下,连太皇太后都被骗了,何况一个外人。  鳌拜心想:“我一个满洲第一勇士,三朝重臣,手握兵权,能够于万人中取敌首级,在皇宫里来去自如,到处是我的党羽,害怕你们几个小孩不成。”  鳌拜天真地认为布库是小孩子的游戏,花拳绣腿的把式,是康熙爱贪玩,不知道在民间学了什么戏耍的杂技,不以为然,竟然放松了警惕,还想对他们这个游戏小集团指点一二呢。
  这个游戏小集团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什么人这么重要呢?  索额图。  看到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索尼,连现在的数码品牌就属索尼最为响亮,他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首,是索额图的父亲。  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  据《八旗通志》中的《索尼传》记载:“出入扈从,随军征讨”,讲的是索尼乃努尔哈赤的侍卫,随时保护努尔哈赤,随时出征,随时为国捐躯,当然在几次恶仗中,即使血流成河,索尼还是活了下来,并在危险时刻保护了努尔哈赤,他护主有功,成为朝中重臣,主人死了,还要保护小主人,更要保护小小主人,那就是康熙,可惜他还没有看到鳌拜落马,还是遗憾的去见康熙的父亲了。  真是待到鳌拜五花大绑时,他在墓中笑。  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也是康熙的侍卫,他家真是做侍卫的材料。  皇帝死了,儿子来当皇帝;侍卫死了,儿子来当侍卫。这是索尼对主人的忠诚,而鳌拜不同,皇帝死了,我要来当皇帝。  索额图还是康熙的堂外公,因为康熙的第一任夫人是索尼之子、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宫。  有了这几层关系,而且索额图的嘴巴的门牙把门关得很紧,秘密计划就落在了索额图这位仁兄身上。  索额图担当教练,康熙负责这个小集团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餐餐有鱼肉,顿顿有酒喝,其乐融融的,让人一看,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只有鳌拜这头蛮牛看不穿。  在这场老少对弈中,康熙如何打败了这头蛮牛呢?  关于康熙智擒鳌拜,大家从很多的影视剧或各种与康熙有关的书籍中看到了各种精彩的版本,众说纷纭,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篇幅有长短,长的详细到宫女太监与康熙出谋划策(比如二月河的书),共计30余万字,真是王大妈的裹脚,又长又臭,但不妨碍这部书的精彩性;短的简略到13字,就像太监书一样,让人有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这十三字出自于《清圣祖实录》: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戊申(十六日):“命议政王等拏问辅臣公鳌拜等。”  大家注意这个拏字,与“拿”字同音,有捉拿,捕捉之意。  拏,持也。从手,奴声。——《说文》  拏,捽也。——《苍颉篇》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鸣呃。——李贺《致酒行》  有合佥押的文书,拏来我佥押。——孟汉卿《魔合罗》  又如:拏事(管事,掌权),拏空(凌空,抓向空中),拏手(作事有把握,擅长),拏云(比喻志向远大,本领高强),拏把(抓住)。  中国人造字就很厉害,古有武则天造取日月当空之意“瞾”,连唐太宗李世民在十二年间都不敢动武则天一根毫毛,怕惹出武氏女皇来,而造成唐高宗在李世民的病床前把武则天从一个女孩弄成了女人的故事;今有“玩”字,大家来看看,玩字的左边是王字,代表权力,右边的元字代表钱,这“王”字和“元”字合成“玩”,既有权势又有钱,那才玩出了名堂。  所以“拏”字,是康熙的大手笔,他就是一个幕后推手,借“奴才之手”除掉鳌拜,干脆利落,不留痕迹,连神探福尔摩斯都没辙,找不出蛛丝马迹了。  这13个字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发号施令是康熙;第二层是做事的不是康熙而是议政王的;第三层鳌拜被双规了,不过不是手铐拷着,而是五花大绑,全身缠着铁链。  但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开端、发展、高潮都没有,结局是倒是康熙赢了。  所以这就给后来的人有了添油加醋的机会,好比外国名著几经翻译传到中国,韵味大变一样。
  众说纷纭,让历史变得扑朔迷离,就像现今的锋芝离婚事件,曲曲折折,有人直接说,别说那么多了,我想知道结局。  我觉得最靠谱的版本是梁章钜所著《归田琐记》:“上早洞悉其奸,在内日选小内监,令之习布库以为戏。鳌拜或入奏事,并不之避。且以朝廷弱而好弄,心益恬然,无所顾忌。一日入内,忽为习布库者所擒,十数小儿立执鳌拜,付外廷,遂伏诛。  这样的记载符合历史真相一点,也表现出了康熙早年的机智。  第一,“上早洞悉其奸”说明康熙早就知道鳌拜的狼子野心,康熙年纪小就知晓鳌拜是披着虎皮的狼,有历史可查。  鳌拜“尝托病不朝,要上亲往问疾。上幸其第,入其寝。御前侍卫和公讬见其貌变色,乃急趋至榻前,揭席刃见。上笑曰:‘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不足异也。’因即返驾”。  这一段充分表现康熙的脑筋急转弯回答正确率高达99.9%。  鳌拜谎称自己有病,想睡在床上不肯上班,这一点学会了三国的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个哥们,司马昭谎称有病的时候,还故意让两个人搀扶着上前迎接,还充当了影帝称号的专业演员-----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早上刷牙还恶心干呕,气喘吁吁地跪下,好像要散架了似的。  但是鳌拜就不同,还在床上藏着一把刀,康熙见了,非常机智的说:“爱卿,你就别起来‘喳’了,好好养病,你的刀是你的心爱之物,可以防着阿猫阿狗之类的,这也是满洲的习俗,更是满洲第一勇士的喜好,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  可见康熙这个忽悠技术与老赵有一比。  第二,康熙把欲擒故纵的计谋演绎到极致。  在康熙洞悉鳌拜的野心后,故意把鳌拜的官位提高了,除了康熙之外就属鳌拜的官位最大了。  兵法云:“欲擒之,先纵之。”  我的一位上司运用此法,可谓是信手拈来。  我的上司曾在会上说道:“第一,今年的工资提高了,提高的幅度是30%,比搞地皮(GDP)增长率还高;第二,提高的广度可谓是空前绝后,上至厅级干部,下至扫地的大妈和守门的大爷;第三,我提交的工资提高方案没有批准。”  此哥们弄得我们先欢呼雀跃,然后耷拉着脑袋不再听他讲话,有人甚或呼呼大睡。  康熙也是如此,先封鳌拜为一等公,你工资女人够多了,高薪能养廉嘛,你应该知足了,给鳌拜一个假象,康熙还是重用他的,鳌拜心中窃喜:自己的野心未被康熙发现。  没想到,康熙是放出长线,麻痹鳌拜,再钓大鱼。  第三,“且以朝廷弱而好弄”,鳌拜心中认为康熙年幼,朝廷软弱,就像自己手中的木偶,可以任意玩弄,连康熙的小脑袋都可以把玩,鳌拜做梦都会笑出声音来。  第四,“忽为习布库者所擒,十数小儿立执鳌拜”,不管是正史记录还是野史传说,都说到康熙有一个爱摔跤的小群体,就是布库兵,谁也没想到这种游戏性很强的布库兵能够擒拿一个大汉,原因是未动用大部队运动作战,而是十多人的行动,鳌拜毫无防备,还说道:“看你们天天这样摔跤,假把式很多,大爷我来和你们玩玩,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摔跤。你们一起上吧。”  铁打的汉子也经不起折腾,何况这是一个套,鳌拜渐渐变成下了锅的面条,硬不起来了。  第五,“付外廷,遂伏诛”,选择智擒鳌拜的地方是鳌拜手下未能染指的地方,出其不意,先发制人,事出迅速,干净利落,果断坚决,未生事端。  果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无脑死得早”啊。  此时五花大绑的鳌拜,如梦初醒,知道康熙下了狠手,只好说“搭救清太宗御驾时,在自己身上留下伤疤。”康熙知道鳌拜此举是求免一死。正合康熙心意,立即命令免于斩首,判鳌拜无期徒刑,后鳌拜死于幽所(也许是刑讯逼供,也许是躲猫猫死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死了,他也就死了,节哀吧,阿门。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理应当诛,康熙为什么会答应鳌拜免于一死的请求呢?因为当时鳌拜还手握重兵,擒贼先擒王,群龙无首,其党羽也不会轻举妄动,还让鳌拜活着,至少鳌拜还活着的这个信息把鳌拜的党羽的仇恨和愤怒降低到最低限度,不会出现狗急跳墙鱼死网破的局面,也不会把事态扩大化,还稳住了镶黄旗。  从这里看出,康熙可谓是免除死刑的真正实施者。  大清律例面前,人人平等。年仅16岁(15周岁)的康熙,开始表现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心细如针、深谋远虑、布施仁爱、团结和谐的政治家风范。  在游戏中“杀”人,果真高明。
  六、小康同志的正式工作---御门听政  铲除鳌拜这个肌肉男之后,可以说他赚了人生第一桶金,鳌拜手中的兵权尽归小康同志所有。  政治家小康同志渐渐地成长起来了。  他身兼数职,军事指挥的最高长官、人事资源中心总主任、大清帝国牢骚调查总局局长和大清帝国土地管理规划总局主任,成为了最大的地主。  尤其是大清帝国牢骚调查总局局长这一职务,让他开创了“有了牢骚你就喊”的先河,不过你的牢骚也只能在群众中传播而已,选几个代表上去和他唠嗑唠嗑,上访上访,兴许你的牢骚就解除了。  这个大清帝国牢骚调查总局的大门朝哪边开呢?很好找的,用不着事先打个招呼就能找到的,就在乾清门,那时候小康写了四个鎏金大字---御门听政。  康熙六年(1667年),圣祖躬亲大政治谕天下曰:“朕以冲龄,嗣登大宝。辅政臣索尼等,谨遵皇考世祖章皇帝遗诏,辅理政务,殚心效力,七年于此。今屡次奏请,朕承太皇太后之命,躬理万机。惟天地祖宗,付托之重。海内臣庶,望治方殷。朕以凉德夙夜只惧。天下至大,政务至繁,非朕躬所能独理。宣力分猷,仍惟辅政臣诸王贝勒内外文武大小各官是赖。务各殚忠尽职,洁已爱民,任怨任劳,不得辞避。天下利弊,必以上闻。朝廷德意,期於下究。庶政举民安,早臻平治。凡我军民,宜仰体朕心,务本兴行,乐业安生,以迓休宁之庆。政在养民,敢虚天地生成之德?当时亲政,恒念祖宗爱月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一段话出自《康熙政要》,系清朝名字叫章梫的人所著。
  《康熙政要》的这段话,意思是康熙八岁登上皇帝座位,人都没有龙椅高,比“饭了没秀”的孩子更加聪明,连索尼此等大臣都跪着听他说话,得益于小康的老爸遗嘱,不敢造次,七年了,你们这些大臣也老了、累了,文件的批复用不着你们担心了,小康能够日理万机了。  “天下至大,政务至繁,非朕躬所能独理。”小康的这句话,果真是具有大老板的气概,上任的第一天表现出了康熙的谦逊性格。  他老爸抛下他不管了,这么大的一个摊子,需要靠康熙来支撑,试用期已经到了,方方面面的考核都是A,不再是是个跑过运输,扛过麻袋的临时工了。  现在安下心来抓政治了。  “御”,是指皇帝亲自指挥、亲自管理、亲自主持的过程,就好像居委会的大妈问你几岁了,出身在哪里啊,结婚了吗一样,可谓面面俱到,然后开一个专栏,所有人问一个人或者所有人问所有人,由皇帝最后拍板。  “门”,就在乾清门的门口开会,大家伙泡了茶,聊聊天,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什么爱卿啊,你准备发什么言,然后“喳喳”的声音此起彼伏,没准备好发言稿的就手忙脚乱的汗水涔涔下,回家来还被老婆批评,跪搓衣板。  “听”,繁体字是“聽”,左边有一只耳朵,让康熙这位总裁在用耳朵听,然后筛选个别意义重大的发言进行讨论,还可以加精华啊。  “政”,政治方面的东西,议商决定军国政事,实际上是看看谁说出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话语,就拿你去批斗,虽然吹牛不上税,但是也不能揭清朝的底,康熙可是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随便一句你不尊重领导就足以让你头疼了,重者流放千里或株连九族,轻者不发美女或年终考核不合格不发奖金的。  御门听政,就是康熙的一大政治改革,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弊端,个别质量好的发言得不到发表,康熙就充当了时常枪毙文章的编辑,原因是清朝也学会了屏蔽字词句段的方法,除非当时的大臣或者几个代表已经发明了火星文。  康熙除了吃喝拉撒,偶尔视察一下富丽堂皇的美女屋之外,每天的工作就是:一是御门听政或微服私访,二是接待上访或批复文件,三是后宫问安或明经读书,潇洒地不得了,此生足矣。
  那么康熙为什么要设立这个牢骚调查总局呢?(好像发牢骚最大的是康熙)为什么要御门听政呢?这是康熙开明的一面,也是清朝政府百废待兴的原因。  来听听康熙是怎么和他的大臣们唠嗑唠嗑的。  圣祖召讲官等至懋勤殿谕曰:“汉官中有请令言官以风闻言事者,朕思忠爱之言,切中事理,患其不多。若不肖之徒,借端生事,假公济私,人主不察,必至侵害善良,扰乱国政为害甚巨。”又来曰:“从来与民休息,道在不扰,与其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朕观前代君臣,每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紊乱旧章,虚耗元气,上下讧嚣,民生日蹙,深可为鉴。”熊赐履奏曰:“皇上此谕,诚千古为治之要道也。”语出《康熙政要》。  多么明白事理的老板啊。  这好似孔子的《论语》,一问一答,并无阳奉阴违之嫌,值得发扬。  康熙说的话就是,有当官者说话的,是康熙最爱听的,虽然话语不多,但是说出事情的真理,如果有破坏主义者、不听话之人,无缘无故挑起是非,以损人利己为荣的,必定残害忠良,影响执政的根基,影响很大啊。必须刹住这种歪风邪气,不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引以为戒。  说话好听,而且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完全征服了当时的大学生,实乃一个出色的演讲家。怪不得,他的大臣会说到,确实是千古治理国家的道理。  在今天看来,似乎是煮着咸菜放盐巴,多此一举,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也是难能可贵的。  康熙这位老板很会用人,据《康熙政要》记载,“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必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一个整天说粗话说脏话的人,品德败坏的人,即使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也是没有用的,这也是当今单位选人用人的一大原则,除非你的老爸是康熙。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康熙御门听政的一个侧面。  凡此种种,康熙每天云里去风里来地和大臣们开会,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讨论国家大事(除了逢年过节收红包之外),这个牢骚调查总局总算做出了一件正儿八经的事儿。
  七、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  康熙和大臣们天天在开会,高度一致觉得一件旧衣服靠着缝缝补补是不够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件崭新的衣服穿在身上,那才叫真的爽啊。  这件旧衣服是他老爸顺治小子留下来的。  扔了吧,扔它远远地,永远不回来,老子要一件全新的,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御门听政的第一件重大议程就是扔掉这件衣服,要扔掉这件衣服,可不像喝喝茶聊聊天地吟诗作对那么轻松的。  吴三桂为首的三个藩王就是康熙身上的那件旧衣服,是康熙的一块心病,弄得康熙脸上的麻子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急剧缩小。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吴三桂邪邪地对爱妾陈圆圆说道。  “那么我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陈圆圆坐在了楼主吴三桂的大腿。  “你当然是我的朋友哦亲。”吴三桂在板凳这一楼回复。  “你看人家小康的每一个夫人擦的香水是巴黎的,戴的首饰是英国定做的,玩的狗狗是西藏的,我好羡慕哦亲。”  “但是小康是国产的哦亲。”  我让吴三桂和陈圆圆穿越并且恶心了一下,无非是说明吴三桂想做皇帝美梦。  可以说,吴三桂是没有争议的人物。  为什么呢?  因为他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心胸狭隘的流氓,老奸巨猾的罪人,以下叙述可窥全豹,“倨功而倚势擅权,侍宠而构陷异己,贪婪而厚自封殖,骄狂而穷奢极欲,纵欲而佳丽三千,结党而挥金如土”语出(刘凤云《吴三桂传》),可以让世人随意乱骂的,他在给明朝守门(山海关)的时候(这个门特大,需要十几万人看守),看见明这个老板不行了,于是放虎进来,不但咬死了他的旧老板,而且为了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连酒瓶见了都自己跳盖的女人陈圆圆,赶跑了闯王李自成,让清朝这支虎狼之师点了任意球,入山海关之后如进入无人之地,让别人当了皇帝,自己却在西南地区称王称霸,鱼肉百姓。  可以说,吴三桂坏事做绝了。  所谓争议,就是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成几何级正比例关系的社会现象,但是吴三桂的正面评价几乎是零,而负面评价却噌噌地像房价往上涨,所以说他是没有争议的人物。  “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于宫中柱上”语出(《清圣祖实录》)。“三藩问题”可不像“三农问题”那么好弄,那要真刀真枪炮火连天地干,康熙把“三藩问题”列为三大事的首位,并且悬挂在宫殿中央的柱子上,这个做法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下大权,当统于一。”  于是,康熙下定了决心:我不革了你的命,我不姓爱。
  顺治这小子留给康熙的这个烂摊子烂衣服,让康熙很是头疼。  吴三桂这个杂牌军,没有编入康熙的八旗兵里,属于编制外企业与事业单位混合体,可以自负盈亏,也可以向康熙这个大地主伸手要钱,康熙就是吴三桂的ATM机。  当时吴三桂等藩王镇守边关的时候,国家正赋收入银2566万余两,而云南一省就要耗银900多万两。这个猛,康熙的老爸地皮都给吴三桂批了,可不敢像铁道部拖欠高铁项目费用那样乱来,可谓是炮火一响黄金万两。  所以说:“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语出(《圣武记》卷二)  除了吴三桂之外,另外的两藩分别是耿精忠和尚可喜。三藩在自己的根据地里,设立自己的税务局,发行自己的货币自己当行长,圈占土地民宅自己当开发商,如果谁要离开三藩的范围也许还得签证呢。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三大巨头在鳌拜被拿翻后,不但不收手,反而仗着自己兵强马壮,时常与康熙作对,你玩女人,我也玩女人,你玩票子,我也玩票子,你炒地皮,我也会炒地皮,你叫我去京城开会,对不起,我就带薪休假,气死你丫的。  康熙的手指头开始痒了起来。  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人正好三缺一,凑不成一桌麻将,那康熙就来凑一下,正好东南西北发财白板红中样样齐全,那就赌身家性命吧,这个才“杀很大”。  这场麻将赛马上开始。  庄家开出1比3的赔率。  三大巨头老奸巨猾,一小皇帝整装待发。  麻将桌的三面分别坐着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靖南王耿继茂(仲明之子),另一面坐着精神焕发的康熙。  那就康熙来当庄吧。  康熙真乃孤胆英雄,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有性格。  他们三人合伙起来,康熙也不怕。  那他们三巨头是怎么合伙的呢?  他们进行了转基因混合运动---联姻。  好像是尚可喜娶了吴三桂的七大姨八大娘什么的,而耿精忠看中了吴三桂的小妾的妹妹什么的,反正复杂得很,我都理不清楚。  第一局,吴三桂犯难了。  因为清廷的公主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还是上门女婿,在京城住着,实际上也是康熙抓在手里的人质。  这倒是其次,吴三桂这厮已经60来岁了,但是他还想着自己的温柔乡。  “三桂在滇中奢侈无度,后宫之选不下千人。”语出《清朝野史大观》  吴三桂喜欢音乐,喜欢美女,生活作风不好,后宫就有上千人,如果真打起仗来,还未享受过瘾,马上易手他人,不划算。  吴三桂没有定力,这不是英雄之所为。
  这三藩实际上形成了三个小国家,本来期初相安无事,但是没有什么人会在很大诱惑力的面前屈服过,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找点刺激浑身会起鸡皮疙瘩的,谁得到了最高权力,意味着金钱美女大大的有,这是中国式思维作祟的产物。  所以,你给我一拳,我也能给你小鞋穿,我感冒发烧流鼻涕,你也休想站在床边喝酒说荤段子,这就像《功夫》里的周星驰被打得像猪头三了,还不忘伸出左手捏着小木棒轻轻敲打电影里的大坏蛋一样。  第二局轮到尚可喜犯浑了。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作为一家之长的尚可喜,自己的独立王国蒸蒸日上,却因为不会处理家务事,矛遇上了盾,N多任夫人为自己的前途明争暗斗,开始出现分化,弄得尚可喜的头都大了。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家庭内部矛盾就像国与国之间的大事一样弄不好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在得知上级要撤掉他们这个单位的时候,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镇守广东,上疏请求回归辽东海城养老,将王爵交给儿子之信承袭。  尚可喜犯浑就在这一茬上,很多事情往往发生在你不想惹事了别人会把你给惹了。  康熙帝接到奏疏后,认为时机已到,顺水推舟,加以批准。  你腐败了,你不想干了,你提出辞职,康熙同意了你,但是你的儿子呢,还是第二个藩王,只是换汤不换药,新瓶子装了茅台,照样还是茅台,康熙照样能收购你。  我遇到过两个煤矿老板的对话:  第一个月,大老板抬着一麻袋的钱来到小老板的煤矿钱,和气地说:我想用1000万购买你的煤矿。  小老板嗤之以鼻:多少钱我都不卖。  第二个月,大老板带着两个保镖抬三分之二麻袋的钱来到小老板的煤矿,皮笑肉不笑地说:我想用600万收购你的煤矿。  小老板还是那句话:多少钱我都不卖。  第三个月,大老板带着三个警车和五个保镖抱着三分之一麻袋的钱来到小老板的煤矿,目露凶光地说:现在给你300万,你不卖也得卖。  毫无疑问,大老板拥有了小老板的煤矿。  无疑,康熙就是那个大老板。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三藩在康熙的眼中已经是三颗毒疮,不挤掉,浑身会不舒服,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这也是御门听政的第一件国家大事。  变革往往出现在手头有劲没处使的时候。  我们来看看康熙的下下家的家底。  尚可喜,生于1604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和康熙的祖先是老乡,两眼不是泪汪汪了,而是大眼瞪小眼,小眼瞪着三角眼了。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广东已经成为了尚之信的根据地,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都不缺,有时还打打怪---海盗,有时还视察视察基层工作,俨然享受着官二代的优厚待遇。  庄家康熙意识到割据的害处,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这几个代表和康熙促膝长谈,高度一致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康熙帝遂诏令尽撤全藩。  据《清史稿》记载,尚可喜的军队里也是杂七杂八的,有忠心的手下,也有另有图谋之人,他有一个部下叫许尔显,侦察得知沈世奎本意是要诱尚可喜到总兵府,然后将其谋害。  许而显是尚可喜的好部下,而沈世奎是尚可喜的上司,就是爱指手画脚却没有才华的领导,活似在办公室里天天看报纸度日或者偷菜的无聊人,偶尔会下基层检查检查工作的办事员。  这位上司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已发觉尚可喜有降清之念,你别看领导们平素像是无所事事,但是一下来看到你是弱势群体,做惯奴才的腰背会不由自主的挺起来。  沈世奎一心想为明朝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他的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差了,想诱杀尚可喜的秘密被尚可喜的手下许而显破密后,自己断送了性命。  尚可喜投降清朝后,沈世奎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沈世奎被押解到下江南的清朝将领面前,非常傲慢,冷冷地说:“我只愿快杀我!”  只求安乐死,不求苟活世上。  人与人还是有区别的。  尚可喜的父亲和兄长死在了与清朝入关后的战争中,他还是抵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成了清朝的藩王。
  最后一家是耿精忠。  耿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50位。在这个清朝出现了藩王,是冷兵器时代的集中特征,要不就是草莽出身,要不就是流氓出身,沿海的百分百就是强盗出身。  耿精忠的祖先原籍山东,矿工出身,当过辽东海盗,后投靠毛文龙,初与孔有德、尚可喜同为总兵毛文龙部属,被称为“山东三矿徒”,也作“山东三狂徒。”搞矿的,没有力气,没有资金那是连个石头都凿不开的,这仨人挥舞着铁铲,带领三百人当上海盗,专强过往船只,也是一只武装力量。  耿精忠是官二代出身,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的长子,那时候耿精忠的老爸已经上岸了,堂而皇之地接受招安,成了当官的了。  耿家先世为山东大汉,被迁至辽东盖州卫。耿仲明先为毛文龙辖下参将,毛文龙为袁崇焕所杀后转投孙元化,孙元化为明廷所杀后,转降努尔哈赤,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1649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子耿继茂袭爵。  1671年耿继茂卒,耿精忠袭靖南王爵。  简要说说耿精忠的先人的先进事迹,搞矿的还是蛮厉害的,要是挖出金山银山,那可是富可敌国了。  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各搞各的军事建设。  我们来看看三藩兵力部署。  平南王吴三桂、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  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  吴三桂在自己的根据地作威作福,谁要是出去别的根据地,则视为逃跑者。《清史稿》记载“不从则诬指为逃人”。
  吴三桂在听到他的儿子吴应熊发短信给他的时候,他已经年逾花甲,这一条短信是政府要下狠手了,该干嘛就干嘛吧。“吴应熊为额驸,朝政巨细,可以旦夕密报。”语出《清朝野史大观》  他专制云南十余年,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世枭雄,再过几年就能入土半截了,他不招惹别人,别人还能让他安生吗?  于是,吴三桂日练兵马,暗存硝磺等禁物。  这可是杀头的,易燃易爆物品是不可私藏的,你的营业许可证,你的货物清单经过上级批准了吗?  土皇帝也是皇帝,土豆也是豆,土鸡蛋也是蛋,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于是,吴三桂自以为根蒂日固不可拔,朝廷终究不会从他手中夺去云贵。  云贵是什么地方,那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高原地区,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串门基本靠走,你康熙来了,你就回不去了。  吴三桂认为自己的根据地固若金汤,可以高枕无忧了。  很多历史证明,建一座房子需要几个月甚或几年,只要挖机来了,那是眼睛一眨的功夫就把你全毁了。  另外一个藩王耿精忠袭封王爵后,不但不会约法三章,反而横征暴敛,老百姓时常唱着民谣:“等精忠,盼精忠,来了精忠不轻松。”  耿精忠纵令属下夺农商之业,基本完成了农业和商业的官僚化,这是第一大忌---失去了民心。  他收税可是出了名,(以税敛暴于闽),这是第二大忌,一个政权的稳定离不开经济,但你也太猴急了,欲速则不达啊,而且纵使其部下“苛派夫役,勒索银米”。  第三个藩王也不甘落后,尚可喜在广东令其部属私充盐商,又私市私税。  盐巴在历史的什么时候都是国家所有,春秋时代的齐国就是靠盐巴发财,巩固自己的政权,走私盐巴是要杀头的。  尚可喜年老多病,将兵事交其子尚之信。  这就不得了了。  一般官二代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  尚之信素性桀骜,横暴日甚,不是喝酒泡妹就是杀杀人过过瘾,认为自己就是联合国。  至此,三藩各据一方,互通声气,这三个地方政府哪管老百姓的死活,都不想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外。  谈不拢就打吧,你喝药我就递瓶,你上吊我就给绳,你跳楼我就挥着小手绢送行。  来吧,炮灰们,战场见。
  八、康熙与爱卿们的军事课  康熙的中央政府关于撤销地方政府的会议进入了尾声,大臣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索额图开始当康熙的助理,相当于智囊团的团长,他主张杀一些反对撤蕃的大臣,被大老板康熙一票否决。  索额图(1636年-1703年),号愚庵,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出身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智擒鳌拜这厮后,他的能力开始凸显出来,提干了,薪水美女大大的有,只要康熙的一个准奏,一切将会至善至美。  史载“索额图生而贵盛,性倨肆,有不附己者显斥之。与朝士独亲李光地”。  索额图一生富贵,性情傲慢放肆,遇到有不与他合作的人,就会排斥,但是唯独喜欢李光地,真是臭味相投便称知己。  李光地何许人也。  清史稿有曰:“未尝一启齿,发声试之,辄已成诵,不失一字。善属对,矢口惊人。塾师弗能教也。”  李光地五岁读书,试试课本的文章,谁料都能背诵了出来,也是个神经病儿童,不差一个字,很善于对对子,连老师都不能教了。  但是在别人的眼中,李光地是个伪君子:“其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  吴三桂开始起兵叛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还杀了康熙的钦差大臣,闹大了,钦差大臣是什么人,那是皇帝的化身,可以掌握生杀大权,吴三桂却掌握了钦差大臣的生与死。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欢天喜地地来,垂头丧气地走,而且是走进黄土里。  吴三桂给了康熙措手不及,很快进攻湖南,仅三个月,连陷长沙、衡州(今衡阳)、岳州(今岳阳),数月之间吴三桂的根据地越来越大,引起当局的惊慌。  康熙才开始出兵呢。  康熙十八年十月,云贵总督周有德请求在进兵时应该专任一人,这周老虎却被康熙否定:周有德好为大言。  索额图说:他在陕西时,也是说过这句话,皇上,我是亲耳听见的,若是孤军挺进,只是一支军队进剿,还可以,分了几陆军齐头并进,怎么行呢?(若一路进兵,从之犹可?分道并进,如何可行?)  索额图不愧是学习了兵法的大将,内部文件消化得很快。  同时,广西抚巡傅弘烈请求亲率兵进剿云、贵,兵部不准。  康熙又召集大臣们开会,快点起床啊,太阳都晒屁股了,怎么还不起床。  索额图是主战派,曾建议康熙杀了反对派大臣,虽然上交报告被大老板枪毙了,但是忠心耿耿,觉得跟着这位大老板很有前途,还是跟康熙出谋划策,这也是他狡猾狡猾的地方---凡我放不下的,必是因为我拥有不了的。  性格决定生死,索额图即使成了康熙的外公,觉得康熙这样做,不杀反对派大臣,是因为老大自有老大的卓越之处。  他主张:“今大兵已经遣发,若又令其前进,多用官兵,必致劳困矣!”意思是现在当前大部队已经开拔,如果又命令他们大步前进,用的都是官兵,肯定致使军队困乏无力,不利于战斗。这是索额图的可取之处,对平定三藩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同年十二月,傅弘烈为进兵掣肘,请求辞去巡抚职务。  旧的麻烦解决了,新的麻烦又来了,这些部下果真是拈轻怕重之人。  康熙帝哪里同意:“爱卿,爱卿,我这儿都开不了交了,你还给我惹麻烦。”  索额图认为:“前此弘烈奏,俱从其请。今若以言行不相顾,不令进兵,则彼反得借口解释前非。应仍令照常募兵,向所指之处前进。”以上意见,都被康熙帝采纳,付诸实行,对平定“三藩”叛乱,具有积极作用。  这就是谁耽误我一阵子,我让他后悔一辈子,索额图的荣华富贵全系于这一次的成败。  《啸亭杂录》中记载:“索(额图)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叛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  看来,索额图是军事理论家,不仅能如滔滔之江水讲到了要点,还能付诸于行动,当然这得益于天天陪伴在康熙身边的缘故,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语出《清史稿》。康熙早已意识到,敌人蓄谋已久,只是未得到一个正当的理由,若不找个理由撤了他们,连自己都被别人撤了,不对别人狠点,自己就是别人的刀下鬼。  古代打仗,需要一个笔杆子把别人骂的体无完肤,把自己抬高的冠冕堂皇,根本不怕被不被和谐,骂好了,自己是正义之师,骂不好,别人就是正义之师,这就是他是我非,我让之;他非我是,我容之。  康熙首先发出头版头条新闻:削夺吴三桂的官爵,公布其罪状。  新闻发布会发出后,街头巷尾议论的是康熙的好和三藩的坏,看来笔仗打起来也是一只百万雄师的指挥官,笔没了墨水就像枪没了子弹。  正当吴三桂得意忘形的时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被康熙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  这时候,那些曾被清朝压制的明朝皇帝的后代在京城也是揭竿而起。  有学者统计:除三个藩王外,有将军1人、总督1人、巡抚5人、提督8人、总兵20余人参加叛乱。语出(刘凤云《吴三桂传》)。  事情就是这样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  人人都在狠特权,但是一旦有机会就喜欢特权了,好比天堂很美好,只是没有找到向往天堂的一条路,如果第一个人找到了,别人也会蜂拥而上,即使这条路好像兰州的拉面那么窄。  这个时代开始热闹了,像医院赶集一样,瘸腿缺胳膊的都来。  康熙遇到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他不缺女人,不缺爱情,不缺钱,就缺敌人的软肋。  开战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战败,退出关外,回到老祖宗的地盘;战平,你当你的藩王,我当我的皇帝;战胜,呵呵,我的地盘我做主。
  日(阴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正式起兵,这老头子还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指责清朝盗窃我明朝,改变我们汉人先前穿的衣服,是可忍孰不可忍,反他娘的,于是62岁的吴三桂亲自挂帅,带领军队打仗。  “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语出(《吴三桂檄》)。  吴三桂这老头子老当益壮,不减当年,还不脑残,还会学习招摇撞骗之术,很多人纷纷响应,这就是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蹲下要有废气。  康熙的主力部队也浩浩荡荡开到湖南地区,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康熙开局被吴三桂杠了。  不过,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品的茶多了,也会成了冰红茶。  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康熙这样想,谁笑到最后才是纯爷们。  机会来了,吴三桂出现了软肋,那是一个常规性错误,类似李自成的模式----1674年在贵州称帝。  过去的错误总有人在复制,就是用过去的做法来满足自己的一时之利,管他什么将来进行时。  小小的胜利冲昏了吴三桂的头脑,他把国号定为“大周”,而不是把明朝皇帝后裔立为皇帝,这与他先前打的旗号“反清复明”相悖了,别人能够容忍吗?  吴三桂的内部开始出现矛盾,别人是奔着“反清复明”而来,你倒好我们在浴血奋战,你却翘起二郎腿高高坐在了龙椅上,还要明朝皇帝后裔跪着跟他讲话,他们哪能忍得下,于是“反清复明”的人士有的自立山头,有的不听吴三桂的指挥。  看到老大犯了错误,靖南王耿精忠不但不吸取教训,一根筋地与清朝脱离关系,老子也长大了,还能天天喝着你清朝的奶吗?  吴三桂看到有一个利益集团响应了他的号召,觉得尚之信这个官二代还在摇摆不定,于是威逼利诱尚之信,他也跟着反了。  接二连三的进攻,三个藩王解放了十一个省或地区,分别是:云、贵、川、陕、甘、湘、粤、桂、闽、浙、赣南方和西南方。  果真是冤有头债有主,有了本事砸清政府。
  但是吴三桂又犯了一个错误,花甲之年的人总是不听劝的,倚老卖老也是付出代价的。  中国南方和北方被滚滚长江分隔开,划江而治的朝代比比皆是。  吴三桂也想划江而治,当南方皇帝,当然这第一个愿望已经达到了。  他不肯过长江北上(估计怕冷),直捣黄龙,当南北方的大皇帝,他在长江边上看风景,风景南方独好,何必到了北方终老,一看就是两三个月,贻误战机。  史料记载刘玄初劝说吴三桂的经过:“至夷陵,驻兵松滋,三月不进。”  外国大作家雨果说过: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吴三桂幸福了六十多年,觉得解放这十一个省或地区已经心满意足了,不相信康熙会来到南方来,康熙不累死也会热死。  这时候,看到形势的人出来说话了,他就是刘玄初,是吴三桂的谋士,就是现在大军区的参谋长。  刘玄初是四川人,足智多谋,可惜跟错了老板。  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要是吴三桂失败,自己也跟着遭殃,刘玄初还是劝告吴三桂:直至今日,明朝灭亡才几十年,不是很久的时间,人们的心思还在思念着明朝,应该东征或者北上,立明朝后裔为皇帝,那些明朝遗留的大臣名将肯定会勇往直前的。“明亡未久,人心思奋,宜立明后,奉以东征,老臣宿将,无不愿为前驱矣!”  吴三桂是什么人,他是奸佞小人,尔虞我诈之人,为了陈圆圆放清兵入关的叛将,心想自己有了那么多兵,少几个也无妨,老子照样带兵打仗。  但是吴三桂不为所动,不仅自己当皇帝,还不肯过江,反而让刘玄初不明不白地死了。“未几,玄初亦死。”  刘玄初临死前叫他的夫人来到床前:我的老板做错了事情,不思悔改,你就隐姓埋名吧,隐身吧,让老板再痛苦一回呢!付出的代价就让在线的人承担吧。  刘玄初死后,他的夫人寻找机会开溜了,离开吴三桂的阵营,不知下落。  正当吴三桂洋洋得意地在长江边戏水的时候,康熙的团队紧锣密鼓地对兵力进行调整,业务能手就做个调查员(古称探子),口才好的就向南方宣传宣传,别跟那老头子吴三桂过了,茫茫人海,浮云开外,到北方来,盛情款待,以前的事情由你们说了算,否则,掉了脑袋,咱俩拜拜。  这个专门搞宣传工作的人是索额图的莫逆之交,是康熙团队的核心人员,他牛叉哄哄地来了。
  八、康熙与爱卿们的军事课(5)  这位牛人叫熊赐履(),湖北孝感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23岁的熊赐履考取功名,相当于大四毕业,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也很喜欢历史,如果没有他,《明史》可能灰飞烟灭了,可惜的是和(明月)相比,稍逊风骚。  他是庶吉士,也就是保送生,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成为国家高级公务员的几率很高,因为庶吉士号称“储相”,是大官的接班人。  古时候有个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  一句话,你不能跨专业。  自古寒门出学子,熊赐履也是一个例子。  熊赐履家遭变故,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是很爱学习。  《熊赐履年谱》称:“初,祈公避乱于白云山,以里中数被焚掠,乃团练乡勇保障里闾。楚,自崇祯之初年,盗贼蜂起,所在麻沸。而数年稍得宁谧者,祈公守御之力也。”  熊赐履上课爱枕着书睡觉,老师时常夸奖他:“连睡觉也在看书!”  当时,武英殿大学士熊赐履与索额图为莫逆之交。  熊赐履有一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法。  他建议康熙:剿抚并用,政策宽大,凡不参加叛乱者,一律宽宥不究。  具体是这样实施的:  一、带头的那个,怎么样也得死。  二、从犯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回到康熙这边来,原来当什么官,现在还是什么官,表现好的还可以升官发财。  三、剿匪的时候,利用亲情关系打破敌人阵线。吴三桂有个手下也参加叛乱,这个手下是陕西提督王辅臣,这哥们犯有命案曾杀过康熙的大臣莫洛。王辅臣的儿子叫王继贞,是康熙的人,费了好多唾沫才说服王辅臣投降康熙。  看来有时候唾沫就是金钱。  四、从摇摆不定之人下手。尚之信原先是被吴三桂威逼利诱才叛乱,现在吴三桂当了土皇帝,自己还在流血牺牲,傻子才跟着他干,跟着国家干那才是有保障的铁饭碗。此时,在尚之信眼里,康熙就是他的最高领导人。  农村里就有种说法:你赚了很多钱只能说明你运气好,你不是国家干部,出了事国家也不会给你公款报销的。  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理顺着尚之信的经过,就是人不可以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  因为降清后的尚之信不会被康熙如菩萨这样供着。
  八、康熙与爱卿们的军事课(6)  王辅臣(?—1681年),山西大同人,绰号“西路马鹞子”,本为李姓,后改姓王,只要有饭吃,管他娘的什么姓都可以,他又不是读过什么四书五经的人。  他早年是个赌徒,可以想象,赌徒参军,杀起人来是心狠手辣的,连身家性命都敢赌,何况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  赌徒一般的心理是,赢了欢天喜地地吃喝嫖赌抽,输了的话杀人抢劫样样来,反正也是烂命一条。  同时,赌徒也是奸猾狡诈出尔反尔之人,在古代军队里这种人最勇敢,只要你出价很高,或者论功行赏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制度对这种人稍微奏效。  赌徒在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日子里活得十分潇洒,一下子得到了王姓将领的赏识,而自己随了王姓,此后子子孙孙姓王了。  在那个年代,这种人为了保命,看到对方只要给他官复原职,就会投降,俗称“跳槽”。  所以在多尔衮摄政时代,他不小心战败了,投降清朝,后被顺治重用,到康熙时代当到了陕西提督。  到了陕西,他可是相当于土皇帝了,被吴三桂一怂恿,赌徒的心里露出来,就像多动症的孩子,一刻不得消停,是非对错总分不清,什么价值观啊,世界观啊在他眼里就是蝌蚪文。  王辅臣想:到底跟吴三桂好呢,还是康熙好呢。  这时候他的左半脑进了水,与右半脑的面粉搅合在了一起,成了浆糊。  于是派儿子王继贞把吴三桂送他的叛乱信给康熙,康熙封了他的儿子王继贞为太仆卿,一方面又派重臣莫洛调动王辅臣的兵马。  王辅臣哪能受得了,我行我素习惯了,还派来这么一个与他不太友好的傻气书生来管制他。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莫洛是什么人,他可是鳌拜的余党,但是却活了下来,未落个十年八年的有期徒刑,反而得到康熙的重用。  这是知识分子的优越性,书生傻气不知道怎么贪污腐败,在康熙的眼里就是好苗子,也是听话的提线木偶,我指挥着枪,说打哪儿就打哪儿,他不知道圆滑,这给他成为王辅臣的刀下鬼提供了便利条件。  王辅臣处处给莫洛小鞋穿,而莫洛自认为有康熙这个后台撑腰,谅他王辅臣也不敢怎么样,一直奉“别拿你的赌徒心理,挑战我的四书五经”为经典,也处处跟王辅臣作对。  王辅臣就是军长,而莫洛就是政委,俩人不像五毛加五毛凑成一块来共同管辖陕西,反而时常掐架,最后发展到赌徒王辅臣杀书生莫洛的地步。  赌徒就是急躁性格,哪想到后果如何?  杀了莫洛,这就得罪了康熙。  康熙的脸面往哪儿搁,他哪能放任?牛不听话,那就宰吧。  这时候王辅臣就像风箱里的老鼠,学习吴三桂造反。  赌徒王辅臣跳槽来跳槽去,始终成不了什么气候,最后看到吴三桂也不是什么好鸟,看到儿子王继贞在康熙那边吃香的喝辣的,逍遥自在的,于是又跟着康熙去了。  来就来吧,多多益善,康熙失去了一个重臣,却得了一支军队,何乐而不为,反正死的是一个书生,翰林院多得是。  只要有叛将投降,安抚人心的目的达到了,莫洛安息吧,康熙我会给你立碑的。  1676年夏,王辅臣降清,战事稍微平息。  目前从犯们相继落网,主犯还在逍遥法外,一定要引起重视,我们不能懈怠,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一万分的精神打过长江去,收复全中国。康熙在自己的作战指挥室下了最后指示。
  支持  @盗此号  10:08:22  永远支持楼主,继续发好贴
  我支持你哦亲,你那么勤奋,一定会离开这个鬼地方的,到大城市去。
  要顶的啊,楼主辛苦了,谢谢
  呵呵,好帖,好好看看,
  请楼主去喝茶
  —▆▅▄▂★▂▃▄▆  ◢███████████◣  ▏  ▏ ◢◣▏ ◢◣   ▏  ▏◢天天◣◢开心◣   ▏ ◢◣  ●  .●   ◢◣◢快乐◣ ●   .▏   ●     ●  ●  ●     ●   顶上去大家一起看!
  我支持你哦亲,你那么勤奋,一定会离开这个鬼地方的,到大城市去。
  顶而不懈,遇到好贴决不能放过
  盛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而稳定的一个时期。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  就此而言,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三个。第一个是西汉“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昭帝、宣帝统治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48年之间,约130年;第二个为唐太宗“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约为120多年;第三个盛世就是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从康熙元年到乾隆六十年,长达134年。这都是能称得上盛世的,也是史学界一般都承认的。不过,传统观点认为汉、唐是真正的盛世,无论国力还是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极盛,而清朝已经开始衰落,不如汉唐。我则以为,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这与传统观点不一样。
  一般讲康雍乾盛世历时134年,实际上前二十多年和后十来年不完全是盛世。康熙即位时还是个8岁的孩童,面临的问题很多,他自己还不具备决断国家大事的能力。直到康熙二十年(1682年),康熙完成铲除鳌拜集团、平定三藩的大事,真正的盛世应该是从这时开始算起。乾隆平准葛尔前后,清朝势力最大。到乾隆四、五十年以后,也就不行了,政治逐渐停滞,盛世开始衰退。但是当时国力仍然强大,余威还在。因此,康雍乾盛世很难说有个具体的时间。其他盛世也是这样的。
  这主要是三个因素。首先,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的战争。没有战争,社会上就没有大规模的破坏。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西方国家的物品不足,只能是拿银子来换中国的产品,这样大量的白银就流入中国。据《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十六世纪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全世界的白银总产量为12万吨,其中6万吨约一半流入了中国。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再次,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但是那时还没有广泛种植。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在经济方面,这个时期生产力高度发展。封建社会里工业薄弱,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主要是以农业来计算的。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繁荣的标准是农业上能生产多少粮食。从农业生产来看,中国在康雍乾时期已经是一个非常兴旺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三亿。道光年间发展为四亿,这以后人口没有大幅度地增长。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还一直说四万万同胞。养活三亿人口就相应地要有那么多粮食。能够生产养活三亿多人口的国家,它的经济力量也是非常大的。《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盛世时期的人口,最多时不过五千万。唐朝开元盛世也只有八千万左右的人口。这样,康雍乾盛世的经济力量就远远超过了汉、唐的盛世,而且两者的差距还很大。不仅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纵向比较能够看出康雍乾盛世的经济成就,而且与当时世界其他各个国家横向比较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当时全世界人口约为九亿,除了中国有三亿人口之外,其余六亿人口散布在几十个国家里。英国、法国都只有一、两千万人,整个欧洲人口加在一起没有中国人口多。印度稍微多一些,但是也只有一亿四千万多人口。中国养活了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所以在世界上,中国的生产力也是很高的。就工业生产来讲,美国学者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十八世纪中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二,全欧洲也才百分之二十三。乾隆时候,中国手工业生产水平也是最高的。总之,不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来看,康雍乾盛世都是一个非常繁荣发展的时代,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板砖就不送哒,哈哈
  呵呵,历史还真是有趣,又遇到一个懂行的,请继续,大家乐乐............
  在康熙阵营里,血肉横飞,若是航拍的话,洞庭湖一边是大红大紫,而吴应麒这边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  ====  呵呵呵,太形象了。
  一段很爽的历史,会让看的人高兴,写的人一样兴奋。
  拽个J8。
  兄弟顶好咯!!!  再累也得挺着,不要倒下.  毛爷爷说的好, 坚持就是胜利   为了革命的胜利顶啊!!!!!!
  呵呵,谢谢美丽杭州,谢谢MTV,谢谢CCTV,谢谢我们的电脑.  不热闹,说明我们还差点什么,不过有酸葡萄吃也不错,呵呵.
  康熙的中央政府关于撤销地方政府的会议进入了尾声,大臣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  ======  呵呵呵,太搞笑了
  就事论事,。既然楼主敢发帖。。   就不要怕人骂。。? !!  继续写完啊。。  再好评论
  清朝皇帝除了勤奋,就是专制自闭,把中国变成文明的后腿,这是作为领导者对万世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一时的经济富足顶个P用
  不因为少数民族杀过人,就不认其是中国人了。  汉族就不杀人了?三国时代混战,人口极度减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怎么没有人说不是中国人做的事呢??????
  楼主看过清史吗?闭关锁国恰恰是康熙做的!光看文字狱和改明史满清皇帝就不配出现
  清代经过康雍乾三朝努力才算稳定划归。这一点毛泽东是给予很高评价的“他们为我们打下了那么多的地方”。
  中国是汉族创建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合法政府只能是汉族政权,960万都是汉族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跟其他人无关,  满清国是满族创建的国家,  蒙古国是蒙古族创建的国家.  中国历史就是汉族的历史,  中国文化就是汉族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中原华夏民族是汉族,  中国是汉族创建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汉族提供了所有财政税收,  汉族生产了所有工农业产品,  汉族创造了所有科技发明,  汉族的文字叫中文,  中国的历史是用汉字书写的,  汉族的医学叫中医,  汉族的节日就是中国的节日,  1911年到2011年中国的领导人都是汉族.
  1、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等三个藩王发动叛乱,清朝初年,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以及镇守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位王爷控制着大片土地,拥兵自重,他们本来都是投降清朝的将领,入关以后得地封王,又萌生了反意。公元1637年吴三桂打出“兴明讨虏大将军”的旗号,联合广东、福建、陕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武装势力共同反清。二十岁的康熙面对变乱采取了果断的措施,首选他对三潘区别对待,分化瓦解,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接着又调遣精兵强将个个击破,经过八年奋战年青的康熙皇帝一举平定了叛乱维护了统一。  2、统一台湾:明未清初之际郑成功跨海远征,驱逐了荷兰殖民者不久郑成功病故,形势发生了变化。其子郑经继位后,着力推行反清抗清的政策,封锁海疆从而中断了台湾与大陆的往来,面对这种分裂祖国的行为,康熙充分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从康熙二年到康熙二十年他多次晓之以大义,招抚台湾,不料郑氏后人却始终坚持分裂的立场,公然提出“如琉球,朝鲜例”想将台湾变成属国的关系。当十八年的招抚均告失败后,康熙即下令用武力收复台湾。公元1683年6月清军攻占澎湖三十六岛,7月郑氏家族见大势已去,只好顺应天意,表示归降。1683年8月台湾回归后,康熙决定在台湾开府设县,康熙又明令宣布郑成功不是叛臣贼子,将郑氏父子的灵枢归葬故里,对郑氏后人及其各级将领、妥善安置封官赐宅,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从而上下心安,促进了台湾及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宁。  3、反击沙俄侵略:东北的黑龙江流域,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已经完全归附于清朝,由于清军入关,八旗主力南下,沙皇俄国军队借着这个机会就侵入了黑龙江流域;康熙统一台湾之后决定择反击沙俄的侵略,康熙派萨布素(黑龙江将军)率领军队到了雅克萨,两次战争取得了雅克萨反击战的完全胜利;康熙1689年派使团到尼布楚和俄国的使团进行谈判,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额尔左纳河,格尔比齐河,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完全归于清朝。
  我想看看你写康熙平定台湾的版本。  快点啊  板砖就不送哒,元宵节好歹给你送碗包肉肉的汤圆。哈哈
  来人,顶呀....................
  一段很爽的历史,会让看的人高兴,写的人一样兴奋。
  正是,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成王败寇也有了有力的举世证.  只是,问题来了,那么正义又如何举证呢?大家都有理由,谁说了算?
  兄弟顶好咯!!!  再累也得挺着,不要倒下.  毛爷爷说的好, 坚持就是胜利   为了革命的胜利顶啊!!!!!!
  呵呵,谢谢美丽杭州,谢谢MTV,谢谢CCTV,谢谢我们的电脑.  不热闹,说明我们还差点什么,不过有酸葡萄吃也不错,呵呵.
  我喜欢!  据说,写历史文章不容易,太调侃了有人不喜欢,太严肃了又会把人吓走.如果两者让我选择,我宁可看搞笑一点(我自己也这么干),笑中有泪,笑中发人深省,笑中得到一种宣泄.我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就是这么个道理。
  你顶我也顶,帖子不能沉底嘀.哈哈哈,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杨胜章-9 17:28:00  一、 不是每个摇篮都有美好回忆  康熙来了,这不是一男一女主持的娱乐节目,而是一个人,一个开创了1300万平方公里、上亿人口的疆土的人-----我们的同志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典型的官二代,最大的愿望是:我真的想再活五百年(我也没有听他说过,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如此的官二代,他的童年肯定一定以及确定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那种吃了猪肝想猪心的人,而是一...........  -----------------------------  LZ就这么爱卖弄你的文采?其实你的写作方式一点也不精彩,而你还偏偏要自以为是的卖弄,自取其辱。
  康熙的中央政府关于撤销地方政府的会议进入了尾声,大臣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  ======  呵呵呵,太搞笑了
  清朝皇帝除了勤奋,就是专制自闭,把中国变成文明的后腿,这是作为领导者对万世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一时的经济富足顶个P用
  不因为少数民族杀过人,就不认其是中国人了。  汉族就不杀人了?三国时代混战,人口极度减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怎么没有人说不是中国人做的事呢??????
  不要用什么狭隘的民族主义来反驳,这个世界是现实而残酷的,元朝的蒙古人在四川进行屠杀四川当时人口降至百分之五,十不存一。南京大屠杀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非我族类其心必殊虽然不是真理,但绝不能轻易忘记。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可以吃兔兔神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