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幼儿园持证在岗非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工资怎么发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区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底子薄、投入不足、发展机制不活、改革动力不足,学前教育依然存在资源短缺、师资匮乏、质量不高、“入园难”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我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区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加强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推动我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2014年秋季学期,学前教育办学新机制初步建立,公共管理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规范、公平的学前教育发展环境初步形成,学前教育资源明显扩大,“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学前教育质量有新提高,为2017年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元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办园机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一)必须办好公办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是各级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普惠性服务的主渠道,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骨干、示范、培训、引领等作用。各地要根据实际,贯彻落实教育部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发展工程。要抓好布局规划和建设工作。原则上按照每个县(市、区)城区建设1-3所幼儿园、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要求,落实建设用地、资金,配备合格师资,配足配齐设施设备,盘活闲置校舍和社会公共闲置资源,分年度做好公办幼儿园建设方案。年,自治区新建公办幼儿园590所,其中县城(城区)新建131所、乡镇新建459 所中心幼儿园。自治区统筹资金,支持和奖励全区各地学前教育发展,2014年支持新建80所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20所县城(城区)公办幼儿园和改扩建100所城区公办幼儿园。
  (二)大力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
  多元普惠幼儿园是指符合各地幼儿园布局规划,由社会组织、国有企业、优质公办园、个人等多方社会力量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办园标准举办的,接受政府补助,参照同类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教育费、保育费标准收费,提供公益性、普惠性服务的非营利性学前教育机构。多元普惠幼儿园是我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是缓解“入园难”的重要途径。年,全区规划发展4000所多元普惠幼儿园。2014年自治区认定和扶持1000所多元普惠幼儿园。
  1.出台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政策。自治区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评估细则》等系列规范普惠幼儿园配套政策,为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提供政策保障。
  2.落实政策,盘活资源。一是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各地要认真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当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1〕20号)有关规定,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已经建成使用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场地租金实行政府限价,产权所有人不得随意提高租金,确保按标准办好多元普惠幼儿园;对闲置或改作他用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当地政府限期整改或收回,恢复办园。二是加强政府统筹,盘活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因各种原因停办、闲置、改变用途的学前教育资源,按布局规划通过多种方式举办多元普惠幼儿园。
  3.鼓励多渠道新建幼儿园。鼓励有办学实力的社会办学主体按规划布局、建设标准发展集团连锁普惠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合作举办普惠幼儿园。
  (三)鼓励支持示范幼儿园和教育集团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自治区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试点办法》,鼓励和支持示范幼儿园和经认证有实力的教育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举办分园、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合作办园,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并享受多元普惠幼儿园办园政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年,支持200所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组建若干个学前教育集团开展试点,带动600所以上的薄弱幼儿园全面发展。
  三、建立学前教育发展激励机制
  通过奖励和扶持政策,调动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幼儿园,建设和推动一批幼儿园实现特色更加鲜明、管理更加规范、质量更加保证、社会效益更加好。
  (一)设立公办幼儿园建设补助经费。
  公办幼儿园的建设经费主要由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筹措,年,自治区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同建同补、以奖代补”的原则予以奖励补助。对列入当地幼儿园布局规划和自治区学前教育发展工程新建的公办幼儿园,根据建设规模,给予每所城区、县城公办幼儿园400-600万元补助,给予每所乡镇公办幼儿园200-400万元补助。对改扩建城区、县城、乡镇公办幼儿园,按照每所50万元给予补助。经认定开工建设1所,补助1所。
  (二)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补助机制。
  1.设立多元普惠幼儿园生均补助经费。对达到自治区一星级以上的多元普惠幼儿园,从2014年秋季开始按照在园幼儿数给予生均每学年200元的补助。补助经费可用于支付教职工社会保险、园舍租金、补充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校舍维修改造等。
  2.设立集团化办园补助经费。建立集团化办园工作激励机制,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年,对经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开展集团化办园的示范幼儿园,自治区每年对每所集团化办园的龙头示范幼儿园补助10万元,用于龙头示范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指导集团内幼儿园办园的工作和补助经费。各市、县(市、区)也要结合本地集团办园情况,设立相应的集团化办园补助经费,推动集团化办园健康发展。
  (三)实行多元普惠幼儿园升级奖励政策。
  年,对经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评估认定,达到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标准、自治区星级幼儿园标准的多元普惠幼儿园予以一次性奖励。分别给予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自治区三星级、自治区二星级、自治区一星级标准的多元普惠幼儿园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5万元、3万元。
  (四)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建设用地优惠政策。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保障教育用地的意见》(桂政发〔2014〕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镇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意见》(桂政办发〔2014〕6号)有关规定,做好教育用地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包括幼儿园在内的教育项目,确保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政策。
  各地要按教育用地专项规划布局要求优先配置学前教育用地,用于建设公办幼儿园、多元普惠幼儿园。幼儿园用地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教育项目分别供应土地,营利性幼儿园应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非营利性幼儿园可通过划拨、出让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多元普惠幼儿园属非营利性幼儿园,享受公办学校同等的用地优惠政策。
  (五)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税收优惠政策。
  各地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经认定的多元普惠幼儿园,在规定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的保育费、教育费收入,免征营业税。多元普惠幼儿园建设涉及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性、服务性收费及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收费,均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
  (六)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规范和体现优质优价的收费制度。
  要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加强收费管理,确保老百姓得实惠,举办者有提高办学质量的积极性,办学可持续。多元普惠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对办园水平较高、办园具有特色的多元普惠幼儿园,其最高收费标准可适当高于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达到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自治区三星、自治区二星标准的多元普惠幼儿园,其保育教育费最高收费标准可视办园成本比同辖区同等级的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分别上浮适当比例,最高收费标准可由当地有关部门以合同约定等方式确定,具体收费标准由幼儿园在最高标准范围内制定,报当地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备案并公示后执行。
  (七)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师资扶持机制。
  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师资扶持机制。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实行辖区内公办幼儿园派驻师资对多元普惠幼儿园进行帮扶。由公办幼儿园选派1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到结对帮扶的多元普惠幼儿园挂职1-2年,选派1-2名教学骨干到结对幼儿园任教1-2年,帮助普惠幼儿园规范管理,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
  四、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监管机制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对辖区内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公安、消防、交通、住建、安监等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
  (一)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机构准入制度。
  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设立的基本办学条件和设置标准。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应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注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同级公安、卫生等部门,对申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园舍条件、人员资格、卫生保健、经费保障和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监管,严格按学前教育机构设置的条件和标准进行审批。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学前教育机构。
  (二)落实学前教育机构安全保障措施。以保障幼儿安全和身心健康为底线,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类幼儿园、幼儿看护点的安全保障工作。
  1.加强设施设备安全。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建设标准,加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建设质量监督,加强对现有幼儿园、幼儿看护点房屋、设备安全检查。严禁采购没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的设施设备;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生活设施、用具、教具、玩具,杜绝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2.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各地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强幼儿园饮用水食品采购、食品加工和存储及食堂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等重要环节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
  3.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督促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按照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科学实施保教工作,确保教育内容的思想健康、科学适用,严禁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违背儿童保教规律、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害的读物、教材和活动进入幼儿园。
  (三)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监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主体,主要负责学前教育机构准入审批、保教质量、常规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奖补资金和公办幼儿园收支的监管力度,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和待遇,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综治、公安、消防、卫生、质监、住建、安监、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定期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对因措施不得力,工作疏忽,幼儿园监管工作不到位,妨害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四)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机构资质公示制度。
  一是公布学前教育机构资质。县(市、区)要公布辖区内有招生资质的幼儿园、幼儿看护点名单。二是开展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公布相应等级的幼儿园名单。三是建立学前教育机构黑名单制度。对存在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虚假宣传、违规收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保教质量差等问题的学前教育机构列入黑名单,实施重点监管,直至依法取缔。
  (五)开展无证幼儿园、幼儿看护点治理整顿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依法稳妥地对无证幼儿园、幼儿看护点进行治理整顿。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幼儿看护点进行分类治理,对有条件整改的,责其限期按规范整改;对完全不适合办园的,则由当地组织教育、综治、公安、民政、住建、卫生、物价、工商等部门联合进行依法清理。
  五、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一)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管理。
  各地要按照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编发〔2012〕6号)有关要求,配齐补足辖区内公办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保育员等教职工,当地事业单位编制总量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确保幼儿园工作正常运转,提高保教质量。
  建立健全保育教育人员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规范保育教育人员岗位管理。公办幼儿园原则上要按照自治区编制标准合理确定教职工员额,结合当地事业编制总量情况,核定部分事业编制用于幼儿园园长等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各县(市、区)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招录公办幼儿教师(含小学转岗)。多元普惠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配备教职工,实行自主聘用、合同管理。 
  (二)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资格管理。依法实施资格管理制度,幼儿园教师、医务人员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其他人员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凡新进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条件和资格证书;已经在职但尚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和学历的教师,要加强培训,限期取得。
  (三)分类开展教师培训。
  1.上岗培训。对新聘任的幼儿教师要加强岗前培训,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优质学前教育培训机构,采取远程、集中、跟岗学习等多种形式,对非学前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在岗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应聘或继续担任幼儿教师。2014年8月中旬前,全区各地要完成对新上岗的园长和教师、保育员的入职培训工作,确保秋季学期开学前每所新开办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其他人员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2.骨干人员培训。自治区主要负责培训骨干园长和骨干教师,重点提升骨干园长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指导其他园长、教师的能力。各市、县(市、区)负责完成本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2014年,自治区将重点对1000名普惠性幼儿园园长和5000名骨干教师进行免费培训。
  3.全员培训。完善培训体系,自治区、市、县、幼儿园四级联动,分级规划,分层分类培训公办幼儿园和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进教师培训学分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4.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各地要建立幼儿教师专业提升激励机制,制定支持公办幼儿园和多元普惠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进行在职学历提升和参加培训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幼儿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
  1. 建立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公办幼儿园教师实行统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享受规定的工资倾斜政策;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由举办者依法保障。公办幼儿园在规定员额内聘用编外教师和多元普惠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依据幼儿园举办者和聘用人员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执行。幼儿园及其职工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义务。
  2. 完善幼儿园教师职务评聘制度。
  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统一部署与安排,推进幼儿园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结合幼儿教师成长规律和幼儿教育发展需要,修改完善包括幼儿教师在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及评价机制。参照与小学教师职务结构比例相当的原则确定幼儿园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通过各种有力措施,充分调动幼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让有能力、有上进心的公办和多元普惠幼儿园的教师能安心乐教、长期从教。
  六、强化政府责任,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市、区)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要加强学前教育战略、规划、政策等制定和实施,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把解决入园难作为当前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政府各部门要带头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从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改起,从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改起,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减少服务对象的办事成本。自治区成立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教育厅,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指导,也要成立相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二)确保投入到位。各级政府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在地方教育附加费和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比合理。自治区财政厅会同教育厅研究制定《广西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完善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分担机制。自治区将对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补助项目和多元普惠幼儿园补助项目建立各级财政资金分担机制,补助资金除中央给予补助外,其余由自治区和市县按6∶4的比例分担,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性。
  (三)配足配齐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人员。各市、县(市、区)可通过增加编制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至少1名学前教育专职干部和1名学前教育教研员,各乡镇中心幼儿园配备至少1名专职学前教育辅导员,分别承担本辖区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业务指导的职责。
  (四)推进改革创新。各地发展学前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既要敢于突破,又要稳抓稳打。要加强分类指导,将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各具特色的改革发展路径。
  (五)加强考评和通报。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绩效考评工作与奖励制度,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公办和多元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率等学前教育工作重要指标纳入县(市、区)年度绩效考评工作,每年考评1次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告。从2014年开始,每年对全区学前教育绩效考评工作突出的前30名县(市、区)给予通报表扬,并作为下一年度国家和自治区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和奖补资金分配的权重因素。对考评结果不达标的县(市、区),按自治区教育改革发展绩效考评的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六)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和各类典型案例,让学前教育的招生、奖补和资助等政策,以及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和重要举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关心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于2014年5月底前制定出台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无标题文档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2015教师工资改革|教师待遇最新消息: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与在编人员同工同酬
:3月1日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今后,成都市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与在编的同工同酬,职称评定也一视同仁。更多北京信息请关注。
成都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障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以及非在编教
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岗位设置和经费保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将对各区(市)县保障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情况进行督导。
教师配备:补足配齐 创新用人机制
《意见》提出,公办幼儿园应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要求,建立幼儿园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和灵活的用人机制。非在编教师配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由幼儿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予以解决。
工资待遇:合同约定,实行同工同酬
《意见》提出,公办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园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和灵活的用人机制。非在编教师配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由幼儿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予以解决。
今后,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遵循按劳分配原则,由幼儿园与被聘教师平等协商、合同约定,实行同工同酬。幼儿园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职称评定:逐级申报,评定一视同仁
对于非在编教师普遍关心的职称评定问题,《意见》规定,符合职称资格评审条件的教师,由个人向所在单位申报,经所在单位初审后,统一报上级教师职称
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同时,《意见》明确要求,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对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一视同仁,保障非在编教师职务(职称)评定过程的公平公正。
《意见》要求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公办幼儿园根据核定的编制数和非在编教师数,按规定分别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并依照公开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实行择优聘用。
岗位管理:合理设置 公开竞聘上岗
《意见》要求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公办幼儿园根据核定的编制数和非在编教师数,按规定分别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并依照公开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实行择优聘用。
区(市)县可按照"县管校用(聘)"的原则,从核定的公办幼儿园总岗位数中划出相应比例,实行集中调控和统筹管理。
经费保障:非在编教师工资列入财政预算
《意见》提出,公办幼儿园实行"经费统筹、收支分离、综合预算"的管理方式。对按规定配备的非在编教职工待遇保障所需经费,将按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列入财政预算。
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市级财政通过进一步完善对区(市)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区(市)县财政的统筹保障能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更多信息:
更多信息欢迎访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给非在编幼师一个幸福的理由
  编者按&非在编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危机感强、发展机会少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期行动计划提出,“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是学前教育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一些地区先行先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小编约请幼儿教师、教研员、学者分享故事、探索和思考。&
  【故事】&
  一位深圳幼儿教师眼中的从教津贴&
  “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和鼓励”&
  ■季琴
  深圳,是一座开放、包容、不断革新的城市。作为一名深圳幼儿教师,我在此实践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我成长,我快乐!
  作为2003年以后来深圳的幼儿教师,我们不再享有进编的机会。但是,这阻挡不了各地幼师来这里工作的势头。大家怀揣着梦想而来,却发现临聘教师的工资水平和“保姆”的收入不相上下,仅仅是在编教师工资的1/5至1/2。我们有彷徨,有放弃,但是更多的是坚持、适应、成长和希望。
  2013年,深圳的临聘教师迎来了福音:《深圳市幼儿园保教人员长期从教津贴实施办法》正式颁布,凡在深圳幼儿园连续从教3年以上的保教人员,根据从教年限将可获得每人每月300至1000元不等的津贴。虽然,我们的工资和在编教师的工资仍有差距,但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和鼓励。
  不管是幼儿园管理者,还是从教人员,大家都从中受益。一方面,津贴提高了保教人员待遇,鼓励了幼教人才在此长期从教。另一方面,“在现幼儿园任职满一年”的条件,也的确起到了减少教师流动率的作用。除非教师实在有个人原因,比如结婚、跨行跳槽,或是所在幼儿园满足不了个人专业发展需求。
  流动率的减少,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保障师资培训的实效性和延续性,这使得孩子们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因为在稳定、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孩子们愉悦的情绪,健康的体魄以及探索学习的深入开展,自然使得家长们放心,从而安心工作。幼儿、教师、家长和政府都处在一个紧密相关的系统中,相互影响。
  大家在对“从教津贴”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希望和建议:从教津贴在稳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能否开始关注教师服务的质量?能否不仅仅以“年限”为单一的补贴标准,而是从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出发来设计标准?今后能否有15年、20年等阶段性的从教奖励?津贴能否适度地照顾到后勤工作人员?
  政府的津贴给了我们温暖,我们心怀感激。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收入的增加。我们期待在自身成长的基础上,在工作环境的改善中,在社会理解的进程中,有一天能自豪地对别人说一声:“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罗湖区清秀幼儿园)
  【探索】&
  政策引人&待遇留人&机制励人&
  越城区“三管齐下”扶持非在编幼师&
  ■陈国蓉
  绍兴市越城区现有幼儿园142所,有非在编幼儿教师1678名,占全区幼儿教师的82.95%,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近年来,越城区高度重视非在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政策引人,待遇留人,机制励人”的扶持措施,优化幼儿教师队伍,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为加强非在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越城区十分重视政策上的扶持,发挥先导性作用。
  直接扶持政策有四项: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专项补助;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中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补助(以下简称“师范类毕业生补助”);幼儿教师学历进修奖励;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补助。
  间接扶持政策有五项:学前教育专项发展资金;幼儿园达标升等奖励;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安保经费补助;学前教育助学券资金。
  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吸引更多优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幼师工作,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非在编幼儿教师,既有专业能力,又充满活力,要让这支队伍留得下、稳得住,成为好园丁,待遇是关键。为此,越城区积极实施“待遇留人”策略。
  从2007年开始,越城区不断调整对非在编幼儿教师的财政补助力度,补助资金不断增项、提标和扩容,增强了民办园发展的后劲。
  目前,补助政策包括: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专项补助,人均15000元/年;师范类毕业生补助,经考核为优良的,在人均15000元/年的基础上,每人再增加5000元/年;幼儿教师学历进修奖励,对在幼儿园从教满两年并继续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新获得大专学历的,一次性奖励1500元,新获得本科学历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继续教育经费补助,每人300元/年。
  为了保证政策到位,越城区还实行专项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教师账户的措施。同时,还把幼儿园为在职非在编幼儿教师办理“五险一金”和幼儿教师年收入不低于本地职工最低年收入的1.4倍,作为申请各类补助政策的前置条件。
  据统计,2014年越城区用于非在编幼儿教师待遇提高的各类补助达2913万元,非在编幼儿教师人均年收入4.5万元,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为增强这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越城区注重“机制励人”,将非在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
  具体来说,建立十大学前教育发展合作圈,对城乡、公办和民办幼托园(所)实行一盘棋管理,以公办直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辅导站、农村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开展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业务活动同研讨、名师送教进民办园等活动,辐射带动全区不同层次的民办园,使全区非在编幼儿教师享有与公办幼儿教师相同的业务学习与技能展示机会。此外,两类教师的培训一起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通过政府买单,强化培训,切实提高了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
  为调动非在编幼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越城区还专门出台了《非在编幼儿教师“三十佳”评比》文件,设立了青年教师岗位标兵、师德优秀教师等奖项。同时,还出台了非在编幼儿教师考编政策。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越城区幼儿教师持证率达95%,大专以上高学历率达88%,专任教师职称评定率达90%。(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学研究室)
  【思考】&
  弱化教师导向&建立儿童导向&
  生均财政拨款是实现同工同酬根本之策&
  ■王海英
  非在编教师在我国幼儿教师队伍中占据着绝对比例,这支队伍的职业认同感能否得到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二期行动计划中,我国政府提出采用生均财政拨款、专项经费的方式来实现非在编教师的同工同酬。从上海、绍兴、杭州、深圳等地的经验来看,目前地方政府多是采取专项经费的方式,如绍兴越城区的非在编教师专项补助、深圳的长期从教津贴政策等。
  从政策设计、执行、督查的难度来说,专项经费无疑是一种方便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轻易地融入现有的财政扶持框架中,不会过多地增加管理成本。但从政策的可持续及科学性角度来看,生均财政拨款是解决非在编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问题的根本之策。
  从公平的意义上来看,财政投入不应跟着在编教师走,而应跟着幼儿走。各地应该充分考察区域范围内培养一个幼儿所需要的成本,确定政府、家庭、社会的合理分担比例,并将政府应该分担的部分以生均财政拨款的方式进行投入,从而打破在编与非在编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
  鉴于我国目前财政投入制度的现实格局,完全建立起生均财政拨款投入的方式,既会遭遇到财政投入制度的限制,也会陷入经济下行后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困境,但各地可根据区域范围内幼儿园的现有体制格局、非在编和在编教师的总体状况、财政投入政策的结构框架,分步骤、分类别地进行。
  从分步骤上来看,首先,可从教办园开始进行生均财政拨款方式的尝试。在一般情况下,教办园是一个地区财政投入最充足的园所,其进行生均财政拨款所遭受的财政压力不会太大;其次,逐渐推广至公办性质幼儿园,尤其是机关园、部队园、大学园等;再其次,推进到普惠性民办园。
  从分类别上来看,生均财政拨款方式要优先在公办园为主体的地区进行探索。譬如,上海是典型的公办园为主体的地区,其财政投入基数大、经费足,其以在编教师人头费、生均公用经费等方式进行的投入,在转换为生均财政拨款时不会遭遇太大的财政压力,只需在财政投入制度的改变上费些周折,重新设计投入制度和支出科目编制。
  其实,从财务制度的重新设计来看,难度并不特别明显。因为,原来的财政支出构成主要包括事业性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生均经费,即这里所说的生均财政拨款。从现有财政投入的过程来看,生均经费是根据财政投入的结果计算出来的,而现在则要将生均财政拨款作为财政投入的起点。
  这一制度的重新设计至少可以达到三个效果:一是使政府、家庭、社会的分担比例合理化;二是弱化政府投入的教师导向,建立起政府投入的儿童导向,实现公共财政的公平配置;三是给予幼儿园资金分配的自主权,根据幼儿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差异化分配,弱化身份和编制的差异,强化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不同,达到对幼儿园和教师的双重激励作用。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摘自《中国教育报》日 星期日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编在岗证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