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书法基础没基础好过吗?

勤磨墨 ――书法选修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勤磨墨 ――书法选修课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论高师院校的书法选修课教学模块_教育学习-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论高师院校的书法选修课教学模块论高师院校的书法选修课教学模块(原作者:陈金田)内容摘要:高师院校书法选修课教学,通过教学模块的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教学模块的综合功能,使教师有效“干预”学习主体书法学习的每个环节,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关 键 词:高师院校 模块 书法教学高师院校开设书法选修课(非书法专业)是对书法必修课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类学生大都开设有书法必修课,进行“三笔字”教学,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教学。日,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下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教师司[1992]39号文件),对师范类学生加强“三笔字”教学进行了规范。其中第三章明确提出了书写“三笔字”的要求,要求能正确掌握第一级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的各种书写技能。①因此,目前师范类学生大都要取得书法必修课学分,通过“三笔字”考核才能获准毕业。但是,书法必修课在目前高师院校一般只开设一年,总共36学时,学时较短,加上学生中小学阶段书法基础较差,学习内容较多,对学生书写技能的提高,实际效果十分有限。因此,面向师范类学生开设书法选修课,重在对学生进行传统书法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传统书法的技法训练和理论讲授,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书法尖子人才,为中小学校培养合格的书法指导教师,意义十分重大。一、高师院校书法选修课教学模块的定位模块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相邻的程序语句组成的集合,是一种将方法、类与常量组织在一起的方式。现在,模块这一概念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书法选修课的教学模块是指书法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的价值导向的优化集合。高师学生书法选修课的教学定位不同于面向全体师范生的以“三笔字”教学为主的书法必修课。首先,选修课的学生更为精干,书法选修课是面向有一定的书法学习基础并对书法学习较有兴趣的部分学生,而非全体师范生,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提供相对较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其次,学习时间较为灵活,学生自主选择较为自由。本科四年,除一年级为书法必修课学习时间,第四年为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外,中间两年四个学期都可连续选修,有较长的学习时间,可以比较系统地进行技法训练和理论讲授。再次,书法选修课可作为学生主修专业以外的辅助专业来看待。目前,我国有很多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开设有书法专业课程,也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专业人才,但由于目前中小学没有普遍开设书法课,书法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中小学又缺乏合格的书法指导教师,因此从培养高师学生“一专多能”的“能”上下工夫,使高师学生在主修一门专业课程以外,通过书法选修课的学习平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块中,通过“打包式”的学习,达到兼修辅助专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为一名既能胜任主专业教学,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书法辅导教师。二、高师院校书法选修课教学模块的内容一般来讲,书法教学内容可包括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两个方面。书法理论的内容包括:技法基础理论、古代书法史、碑帖鉴赏及书法美学等;书法实践的内容包括:篆书临摹与创作、隶书临摹与创作、楷书临摹与创作、行书临摹与创作、草书临摹与创作等。但作为教学模块,应该是根据教师的教学理念,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有选择地对学习内容加以精心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书法选修课教学模块应该具备下列特征:其一,理论教学结合到实践中去,结合到具体的经典作品的研究和学习中去;其二,每一个教学模块可以包括几种书体的组合,而所选择的不同书体的作品之间应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在学习上产生“互补”的作用,并最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其三,每一模块的学习,应有循序渐进的安排,每一经典作品的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学期;其四,篆书在教学模块中仅作为线条训练的内容,贯穿到每一经典作品的学习中去。而每一个模块的学习最终导向一种或两种书体的创作。三、高师院校书法选修课教学模块的设计(一)教学模块一东汉《曹全碑》――赵孟\楷行书――《胆巴碑》《前后赤壁赋》――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唐释怀仁《集王圣教序》1.《曹全碑》,全称《汉A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陕西A阳县旧城出土。此碑隶书结体严整,笔致秀丽,圆润流畅,被誉为汉碑典范。前人评价极高,清万经评其书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②此碑典雅规范,极宜初学。赵孟\楷行书《胆巴碑》和《书前后赤壁赋》。《胆巴碑》,元赵孟\书于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赵孟\书承晋唐,博采众长,此碑为其楷书代表名作。用笔典雅中见刚健,且具行书笔势。结字工整安稳,法度谨严,于平和中见奇逸之气。清杨岘跋云:“吴兴书此碑年已六十三,去卒时只七年,用笔犹绰绕风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强者矫矫然,令人见之气增一倍。”《书前后赤壁赋》,元赵孟\书于大德五年,书法点画精到,结体周密,行笔劲健酣畅。唐棣跋云:“东坡二赋,松雪每喜书之,槌鲋钍橹遥噬畹媒耸榉āM砟晷斜试彩欤仍教迫耍酥缒暧靡庵钊绱恕!雹鬯逯怯馈墩娌萸ё治哪!罚瞬崮U娌荻逑喽裕室饩欤乔褰。慌赏跏霞曳āL剖突橙省都跏ソ绦颉罚苹橙屎蜕幸捞铺诶钍烂袼ソ讨颍咦诶钪嗡髦羌疤迫厮胫缎木罚爰揖豸酥惺椋茨∩鲜咽笔嘣兀伎顺墒拢谑且萆僬婕#梯推渲小F勒咭晕疤煲挛薹欤び谧栽恕薄W怨盼巴豸酥惺榈木逊侗尽2.模块一所列四阶段五件作品中,技法元素上各有所侧重。《曹全碑》笔法元素上强调中锋圆笔及提按变化,造型严谨典雅,学习中宫紧敛外围舒展的结构特点,训练过程中辅之以秦小篆,如《峄山刻石》,唐李阳冰《城隍庙记》等的练习,强化中锋圆笔的线条特征。赵孟\《胆巴碑》实为行楷作品,可作为楷书学习向行书学习的过渡作品。此碑用笔极为精熟,笔笔到位,技法元素上表现为稳健、精准的特征。笔画起收及转折交代清晰,提按分明,气息上亦可承接第一阶段《曹全碑》练习上的静穆娴雅、动静交互的体验,以期更深层地理解原作精神。赵孟\《前后赤壁赋》为经典行书作品,赵氏行书宗法兰亭,用笔得晋人真髓,结字平正典雅,气息清纯。学习行书以此帖入门,加之前两件作品的技法基础,可避狂怪之道。唐孙过庭《书谱》云:“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④隋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草对照,精熟之至,气韵飞动,优入神品。其真书在技法元素上可与赵孟\行楷得到进一步印证,以上窥魏晋“二王”楷书笔法。草书则极尽绞转翻折提按的笔法变化。学习此帖,一则识草辨草,搞清草书的符号特点及造型规律,为进一步学习草书打好坚实的基础;二则草书训练实为行书学习奠定坚实的技法基础。唐孙过庭《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⑤孙氏以真、草两种书体为个案论述了一种书体对其他书体特征和技法表现元素的包含与吸纳,行书和草书在技法元素的关系上更是如此。唐释怀仁《集王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序》并驱,为千古字学之祖。此件作品为本模块设计的最后一种学习范本,学习此件作品应融汇此前已学的几件范本的技法元素,力求融会贯通,也体现了此模块设计的学习意图和价值导向。即此模块在学习上强调以行书这种书体的临摹训练和针对行书创作导向的技法储备。(原作者:陈金田)(二)教学模块二唐褚遂良《大字阴符经》――松江本皇象《急就章》、明宋克《急就章》――王羲之《十七帖》及“二王”尺牍――唐孙过庭《书谱》1.唐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传唐褚遂良书,墨迹本,书法劲峭遒美,笔画提按使转极为丰富,用笔极富节奏感。元杨无咎谓:“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⑥静中寓动,于楷书中见出草书飞动的笔意,《大字阴符经》虽为楷书作品,其实在笔法及空间造型上包含了草书的技法元素。此作在草书的跳跃飞动和楷书的静穆均衡之间找到了极佳的锲合点。“书法作品中,线条和空间的性质是融贯在一起的,例如,线条所包含的内部运动便塑造了一类特殊的空间,又如作品平面上的空间在线条运动引带下的流动,形成了书法特殊的魅力。”⑦松江本皇象《急就章》,传为三国吴皇象所书,章正并列,实而不朴,文而不华,气象高古,为章草典型作品。近代高二适《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云:“章正并列,传摹于南宋宣和二年,明正统初上石,释文为叶梦得所增,据叶自跋有‘相传为吴皇象书’语。”又云,“最称近古,其书掣波创首,沉著痛快,旧法差存,新知易启。”由于是刻本,初学者不易理解,可参学明宋克《急就章》墨迹。章草为今草之源,学习章草可尽悉草书的技法要素。沉著痛快,气息高古,而不落俗格。王羲之《十七帖》及二王尺牍作品,王羲之传世草书代表作。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右军书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及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又说,“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⑧此帖草书法度谨严,提按使转,一笔不苟;点画结构,圆润古朴,温雅蕴藉;体势章法“烟霏雾结,状若断而还连。”⑨此帖历来被认为是学习草书的“不二法门”,与此同时,可参照学习王羲之传世的唐人摹本如《寒切帖》《远宦帖》《初月帖》等,更好地理解领会其笔法。唐孙过庭《书谱》,墨迹本,传世草书名作。清刘熙载《书概》:“孙过庭草书,在唐为善宗晋法。其所书《书谱》,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⑩陆维钊先生也说,“过庭字虔礼,吴郡人,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隽拔刚断,凌越险阻。……其所书《书谱》,故宫今有墨迹,与智永《千字文》可谓双绝矣。”11此卷内容为书论经典,所论涉及品评、书体、技法、审美、艺术观念,等等;笔法上纯为“二王”家法,字字珠玑,通幅一气呵成,特别是后半部分,笔势纵横,点画狼籍,出入规矩之中,十分精彩。《书谱》字数较多,临习时可截取一部分,重点突破,也可放大展玩,细品其笔法要领,而后通篇临写,效果较好。2.模块二所选四件作品中,除第一件为楷书外,其余皆为草书,很明显此模块的创作导向为草书。第一件作品《大字阴符经》在技法上重点要解决基础问题,但其已透露出草书的技法要素,作为模块的第一部分,其指向性已十分明确。第二件为章草《急就章》,学习章草,一可了解草法的基本要素,所谓“穷流竟源”,二可得高古沉着的气息。章草在笔法上更强调“笔笔到位”“草有草法”的概念,以取得动中求静的艺术效果。由于章草源自隶书,此阶段的学习可配合选临若干著名汉代隶书碑刻作品,如《乙瑛碑》《礼器碑》等,亦可选临汉简牍隶书,以取其书写性、率意性。选临隶书作品可夯实基础,也可作为线条训练,以避免学习草书时较易出现的浅薄轻挑的毛病。第三件作品王羲之草书《十七帖》,此帖为刻本,要选择较好的版本,在学习中要领会其笔法、笔势的变化,处理好草书连断的变化,既要在临帖中把握准确的线条形态和空间关系,又要激活线条的动态及韵味,避免一味“仿写”带来的“枣木气”。此帖临写难度较大,对学习草书也甚为关键,可结合临写孙过庭《书谱》,两者交叉临写,反复比较对照二者的异同。《书谱》为墨迹本,技法表现较为细腻复杂,要注意临摹的各个环节。开始要着眼于写实临写,力求准确,形神毕肖,而后可放大临写,注重体会或强化其特有的技法因素。四、教学模块设计的几点思考(一)关于“类”的关系。模块一和模块二不同的作品组合表现出不同的“类”的关系。其理论出发点是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宏观把握和思考,在浩如烟海的历代经典作品中,抽取“同类”的要素,或“异类”的要素,不同的作品或融合或排异,但其最终的指向性是明确的。模块一包含了不同的“类”的组合――多种书体,但在不同的“类”的学习中都抽取了同一指向的技法元素――行书技法,(转第37页)(接第53页)不同“类”的技法元素通过学习主体的消化组合,最终凝聚在指向性作品的学习中,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模块二更多地表现为同“类”的组合,从第一件作品开始,其指向性就十分明确,其后续作品的练习,在技法关系上是叠加式的,前后两件作品可互为前提和基础,学习上表现为阶梯式递进的关系。(二)关于对比关系。在书法教学模块设计中,除了“类”的关系的不同处理外,还可以针对技法元素的对比关系进行组合设计。如“提――按”对比关系,“方――圆”对比关系,“连――断”对比关系等。假如我们要设计一组指向隶书创作的书法教学模块,在这里我们设定以“对比关系”来进行组合,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提按”对比强烈的几组作品来设计教学模块。如《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张迁碑》――《礼器碑》――《简牍隶书》。很显然,这里是以“提按”关系作为技法切入点,进而领会学习整个作品的。(三)关于主辅关系和强化关系。书法教学模块中作品的选择上存在着主辅关系,我们把模块中选择的作品作为主件,而把基于某种技法需要而有选择地进行练习的作品称为辅件,这样就构成了主辅关系,关于这一点前文已有论述。强化关系表现为模块教学中以某一件作品为基础,进而练习同一作者或风格相近的其他更多作品加以延伸、拓展和强化。如临习王羲之的《十七帖》,则可以王羲之尺牍作品的学习作为强化练习,也可以进一步临写《淳化阁帖》或《大观帖》中王羲之的作品,起到拓宽视野和强化训练效果的作用。结语高师院校书法选修课教学模块的设计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模块设计表面上重在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即前人常谈到的所谓学书“门径”,其实质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体现。每一教学模块从设计到实施都离不开教学主体的积极参与,都离不开对书法学习特殊性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离不开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借鉴。尤其是临摹学习的研究和学习主体个体特殊性的研究。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模块的实施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模块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干预”,对于模块功能的最佳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释:①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0页.②⑥中国书法大辞典.香港书谱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84、第1777页.③(元)赵孟\.前后赤壁赋.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④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8年版,第128页、第126页.⑦邱振中.现代书法教学的若干重要环节.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当代对话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页.⑧(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317页.⑨(唐)李世民.历代书法论文选.王羲之传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⑩(清)刘熙载.书概.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页.11陆维钊.书法述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学院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教育学习好评教育学习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高校选修书法课程的现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0-02中国论文网 /5/view-3311808.htm    科技的发展,电脑替代了传统的书写工具。众所周知书法是中国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华文明绵延了几千年,靠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涌流不绝,靠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书法艺术(汉字)。而现今书法的普及意识比较缺乏。  1906年,清朝政府在南京建立“两江师范学堂”,学堂监督李瑞清一手创设“图画手工科”并亲自执教书法课,自此,书法教育进入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课堂之中,与美术同时肩负了“启蒙”、”教化”和“审美”教育的重任。然而,相比之下,百年的教育史证明,书法教育所占据的地位远远无法与美术教育相提并论。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书法热潮在全国掀起,促进了书法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普及,并向专业方向蓬勃发展,才开始了它欣欣向荣的事业。近年各非艺术院校高校纷纷开设各种层次的书法专业教育,大有使之遍地开花的势头。然而,汉字书写的普及性教育,却远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其教育水准的低下可想而知。我们所忧虑的是,不被人重视却比书法专业教育更为重要的书法普及教育即实用性的汉字书写教育,因此,在这里我们要以非艺术院校高校书法的普及教育作为对象来进行研究。  一、令人堪忧的现状  书法教育步入高等院校的课堂,向来就没有兴旺发达过。直到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书法教育才有了走向蓬勃发展的契机。20世纪80年代初,高校中的书法课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从高等专科学校到综合性高校、艺术院校都不同层次地开设了书法课或书法专业课。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百余所非艺术高校开设了选修、必修和提高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书法课。但二十多年来的普及书法教育,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和约束,呈现出一种由盛而衰的趋势,其现状令人堪忧。  1.低下的学科地位,置书法课程形同虚设  清末民初以后,书法虽然因钢笔的引进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书法作为一种文人的基本技能,由于它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经根深蒂固,它在整个大文化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20世纪80年代,尽管有沙孟海、沈尹默、潘天寿、陆维钊、启功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为高等书法教育振臂呐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书法这门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然是一种忽明忽暗的“灰色的状念”。  普及性的书法教育在非艺术院校高校中的地位并未因此而得到巩固和提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中国教育的体制改变,人们迅速地将目光与热情投向了更高层次学历所必备的其他学科当中去了。更因为计算机科学信息的迅猛发展,进入了人们的整个生活与工作,书法似乎成了爱之不能弃之可惜的“鸡肋”。处于这种状况下的书法,想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无疑是很困难的。因此,很多非艺术院校高校中的决策者都不把书法学科放在他们的视野中心地带,甚至干脆将它剔除。即使没有被完全放弃,也令其节衣缩食,减少课时,对其教学效果也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在教学条件方面给予得力的支持,只是一时没有理由取消而暂时保留了它,由而使书法课陷入了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  2.有限的计划课时,令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人们对书法课的冷淡,造成了本来就已经少得可怜的课时一减再减。毫无疑问,课时量多少与教学效果好坏是密切相关的,然而现在的书法课已减少到了不能再减少的地步,仅剩下18个计划课时,而且新生第一学期入学时因开展入学教育至少要去掉两周,加上国庆节黄金周放假时间,实际有效学时最多也只能达到15课时。书法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训练与指导,仅靠这短短的15课时,即使是最杰出的书法教育家,也无能为力,真可谓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3.落后的教学条件,使良师难施手中妙术  书法如同美术,必需具备特定的教学设施与条件。在古代,师徒传授是书法教育的惟一方式;而在现代高等教育的体制下,书法不能和普通的理论课一样单纯地以讲授式的方法进行,它应该属于术课的范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听边训练。教师在必要时,还得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一个一个的指导,手把手地教。因此,书法课的传授,首先在学生人数上就必然要受到限制,否则,教师就很难顾及大多数。其次,对学生的课桌有着较高的要求。临习时所必备的书写工具及范帖,必然要占据一定的课桌面积,因此小面积的课桌根本不能适用于书法教学。在这种教学状况下的教师,即便有高才绝学也无济于事,上完课走过场即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4.先进的信息工具,叫人们不再情有独钟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以毛笔写字,虽然近代以来在书写工具上所引进的硬笔,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毛笔的统治地位,但作为书写工具,并没有质的改变。然而,计算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们使用文字交流思想的方式,虽然它也是以字作为媒介,产生出来的结果是字,但一个是以手写出来的,另一个是在键盘上打出来的。而且打出来的远比写出来的方便快捷得多,清晰可辨得多。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无疑受到了现代所有文化人的欢迎。尽管人们不可能彻底将书写技能的学习撇开,但对书法情有独钟的年代已经过去。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或许会与京剧一样,成为一门独具东方艺术特色的国粹。而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其重要性已远非昔比。  二、改变现状的对策  书法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作为一种实用技能,虽然它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冲击,却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凡汉字的使用者,他、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摆脱掉笔的功用,只要他拿笔写字,就必然要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法则和技巧。作为都有一定审美思维能力的人,对写出来的字也就必然具有一定的审美要求。汉字书写(或称书法)课作为一门技能课,在目前的非艺术院校高校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其令人堪忧的现状也必须得以改观。从当前大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低下的现状来看,各教育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课件 精品 文档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书法选修课课程小节OK!
下载积分:961
内容提示:书法选修课课程小节OK!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8:37:3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书法选修课课程小节OK!.DOC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笔书法基础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