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与民主宪政的关系

人民政协与“中国模式”政党制度关系结构之内涵
研究会介绍: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邮编:100811
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yjhmsc@
人民政协与“中国模式”政党制度关系结构之内涵
& &&20089,
& 19461194781948[2]
& 19499211956
& [3]195495
& 198912301070
& [1]19837778285
& [3]A.G.2007416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设计】&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教材分析通过前面两个框题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除了中国共产党外,我国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它们在国家中的地位如何?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这种关系和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何不同?这些都是第三框的内容。由此可见,第三框是本课的最终归宿点。二、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3、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二)、能力目标1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应该比较熟悉,但对我国的政党制度比较陌生。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会把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的进行比较,因此要充分调动、引导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五、教学方法1探究性学习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2、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六、课前准备1、查阅民主党派的历史资料2、搜集关于当地民主党派或民主人士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事例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有关问题。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和优势。(二)进行新课一、&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6页,思考两个探究性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材用两个镜头形象而具体地展示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与被领导及各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关系。二、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教师活动:联系实际,回答我国有哪八个民主党派?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活动:总结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并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情况。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我国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学生活动:结合历史知识和学过的内容,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因此,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3)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各民主党派?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国家的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的领导。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多党合作当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政党制度巩固、发展的基本条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理解十六字方针。(5)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为什么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学生回答:因为宪法和法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意志,是治国安帮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当然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同样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当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6)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先,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人民政协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党派身份参加,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格局。其次,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大团结、大联合的产物。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都突出体现了这两大主题。再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它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标志。履行这三种职能是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和基本活动。三、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多党合作,民主党派参政,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表现。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事的协商,进行民主监督,广泛参政议政,调动了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推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切实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多党合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民主党派由40多万名成员,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广泛的社会联系和报效祖国的热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形式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实践证明,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我国既然存在多党,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2、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实行怎样的制度制度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多党制。我国近代史上页曾有过多党制的尝试,其结果证明它在中国行不通。有人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实质是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后果必然是人民政权的丧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造成社会倒退,人民遭殃。,这是我们坚决不允许的。(三)课堂总结本节主要了解了我国新阶段的八大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及性质,重点理解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政党政党的优越性,让学生澄清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九、板书设计一、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二、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1、八个民主党派的名称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3、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4、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2)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3)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5)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6)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2、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环环设问,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学生思考问题,探寻问题的答案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中西比较,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强化学生对我国制度的认识,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导学案】&第六课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除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其它几个民主党派情况,把握其性质;识记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二、预习内容一、&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1、民主党派概况及性质(1)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                                                                       (2)民主党派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 制度,是          &&&&& 制度。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      ,各民主党派是       ,二者是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         ,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民主党派的参政权包括(二个参加三个参与)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即:                                       问:为什么各民主党派不约而同地拥护和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原因: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判断: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                   (5)多党合作的机构:                                  ○1人民政协的参加者是:                                  ○2人民政协的性质是:                                  ○3人民政协的职能是:                                  ○4人大与政协的区别与联系:                                                            二、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1、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是:(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3)实行这个制度的优越性:○1                                  ○2                                           ○3                                           (4)在我国主张多党的实质与后果是:                       &&&&&&&&&&&&&&&&&&&&&&&&&&&&&&&&&&&&&&&&&&&&&&&&&&&&&&&&     2、多党合作制的优势具体表现: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除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其它几个民主党派情况,把握其性质;2、识记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3、明确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认识到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二、学习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在谈到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时,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比方,他说:“海外的一些朋友问我,你既然是独立的党派,为什么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跟他们解释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到。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唱大合唱,就要有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成思危这个比方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2)&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
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我国每年的三月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达标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讨国家的大政方针,据此回答1-4题。1、材料中“两会”的共同本质是A.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 B.都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国家机关C.都在履行国家的职能&&&&&&&&&&&&& D.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2、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联袂召开A.便于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B.有利于人大和政协两个国家机构共同决定国家大事C.有利于人大和政协相互监督D.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事务中的领导作用3、人大和政协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B.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C.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行政机关D.前者体现我国国家性质,后者与国家性质无关4、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以下关于“两会、代表、委员”的表述,正确的是A.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B.代表参加制定国家法律,委员协商国家重大事务C.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D.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5、对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确保权力不被滥用B.三者彼此独立、互相制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C.三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D.三者都能确保人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6、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①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 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③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⑤政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⑥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政协,它以团结和发展为主题A.②③⑤⑥&&&&&& B. ①③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7、材料一:日,中央纪委在北京向党外人士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并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材料二:“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他们慰问受灾群众,看望救援人员,实地察看灾情,了解抗震救灾工作进展,积极建言献策。材料三:日至5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建言献策。请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课后练习与提高1.工人秦某中一位区政协委员,他花费大量时间走访调查,写出了《关注个体经济,建议停止工商非法收费》的调研报告,并将报告递交给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8月,以这份报告为基础形成的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采纳:从当年9月1日起,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留市场管理费。个体户每年每户节支650元。他说,“别说我是个政协委员,这个事儿,是个有责任的公民都可以干”上述事例说明& &①公民行使政治权利一定要通过人大代表&&&&&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③政协委员在我国参政议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是推动民主发展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教育等建言献策,会议提案组共收到委员提案5571件。这说明&①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w 3.邓小平指出,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共产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这样,反映的问题更多,处理问题会更全面,对下决心会更有利,制定的方针政策会比较恰当,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这段话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有①民主监督&&&&&&&& ②依法行政&&&&&&&&& ③社会管理&&& ④政治参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就智力支边扶贫工作进行考察,为贫困地区发展提出许多政策性建议,在落实扶贫经济项目、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致方针的协商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5.据近期《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显示,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3.1万人,他们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这说明我国各民主党派A.行驶国家立法权和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的权利&&&&& 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方针政策的制定C.享有行政管理权和认识任免权&&&&&&&&&&&&&&&&& D.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与共产党共同执政6.周恩来同志说:“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首次概括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即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治、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从十六大到2007年8月止,中共中央召开和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协商会、通报会达93次,其中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27次;从十六大至2006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直接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意见或建议102件,许多提案得到采纳实施,成为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 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中非中共人士有18万多人,有35万多人成为各级政协委员,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1万人。请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第六课第框三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探究1、答:(1)①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2)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必须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②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④执政党与参政党都要加强自身建设,分别提高执政能力和参政能力,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1、D& 2、A& 3、B& 4、B& 5、C&& 6、D7、(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2)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存在相互监督的关系。中央纪委党外人士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有利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3)材料二说明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4)材料三体现出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它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围绕民主和团结的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 2、B&& 3、B& 4、D& 5、B6、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周恩来同志的有关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多党合作有悠久的历史,也反映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的发表,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白皮书所概括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对于促进我国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会、通报会”,说明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也体现了通过多种形式实行政治协商。“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民主党派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民主党派中央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真实性和优越性&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的关系_百度知道
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的关系
党主。政党制度是政党制度;宪政有别于军政、训政,制度总是非常静态的、君主,本世纪一定能完成过渡政党是政党 。政党是法人。民主有别于神主。(过度,等等政、军主。政党制度是关乎政党的制度。中国大陆正由党主训政过渡到民主宪政,法律拟制的人,等等主。民主宪政是民主宪政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政党制度条件下的权力制约问题--《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硕士论文
我国政党制度条件下的权力制约问题
【摘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完善权力制约结构,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实行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其首要目的在于消除权力腐败,这有助于避免权力对市场的过度干预,防止“金”、“权”的联盟。同时,实行权力的有效制约,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防止社会结构失衡以及公权私有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探讨如何在当代政党制度条件下有效解决权力制约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设计和权力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论文从分析权力制约的内涵展开,紧密联系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现实基础,对新时期我国权力制约结构的设计作出了细致的思考和分析,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阐明了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和功能,进而分析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权力制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权力本质问题的探求和国内外权力制约理论的借鉴,指出权力制约即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它是指通过权力的合理配置(包括权力结构的划分、规模的控制以及领域的开放性和渗透性),在维护权力视域内成员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权力的相互牵制和约束,以防止腐败和危害公益的行为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权力制约与权力制衡在同一语境中使用。我国政党制度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历史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是有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升政党的组织化程度、激发政党组织的制度创新功能。在阐明权力制约与政党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具有内容的同一性与相对稳定性和具有形态的多样性与形式多变性。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我国政党制度条件下权力制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党政合一与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和分工制约不够以及权力制约结构尚未转型等等问题,这是我们构建科学合理的权力制约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政党制度条件下权力制约所面临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诸方面: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体现为家国一体与宗法制度、儒学独尊和儒家治国;其次是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滞后,表现为帝国遗产和体制的深刻影响,民主竞争机制缺乏完善性以及政治参与渠道流畅性不足;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和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的偏离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乏力。分析现实问题的原因是我们构建权力制约体系的动因和保证。
第四部分,着重论述构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条件下权力制约结构的基本思路,主要是要创建权力制约的制度体系,确立民主与竞争机制,创设制度化的组织结构,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构建权力制约的顶层设计,发展党内民主和党际民主,并对“深圳模式”做了大致的分析;妥善处理构建新型权力结构需要慎重处理的三大关系,包括政党与政府、政党与社会、执政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最后,在结束语中,提出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视域中,一定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把马克思主义的权力制约思想与中国的现实条件相结合,借鉴西方权力制约的相关理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权力制约结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具特色与优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D621【目录】:
内容摘要4-6Abstract6-12引言12-24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2-15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5-18 (三) 论文的结构框架和创新点18-19 (四)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9-20 (五) 研究方法20-24一、 中国政党制度条件下的权力制约理论概述24-36 (一) 权力制约的内涵与功能24-31
1. 权力制约的内涵24-29
2. 权力制约的功能29-31 (二)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31-33
1. 有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31-32
2. 提升政党的组织化程度32-33
3. 激发政党组织的制度创新功能33 (三) 政党制度与权力制约的关系33-36
1. 政党制度与权力制约具有内容的同一性与相对稳定性33-34
2. 政党制度与权力制约具有形态的多样性和形式多变性34-36二、 中国政党制度条件下权力制约面临的问题36-44 (一) 党政合一与以党代政36-38 (二) 权力过分集中和分工制约不够38-40
1. 个人权力的过分集中38-39
2. 组织权力的过分集中39-40 (三) 权力制约结构尚未转型40-44
1. 由集权到分权制约的转型40-41
2. 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宪政的转型41-42
3. 由人治思维到法治轨道的转型42-44三、 中国政党制度条件下权力制约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44-53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44-46
1. 家国一体与宗法制度44-45
2. 儒学独尊与儒家治国45-46 (二) 政治民主化进程滞后46-50
1. 传统帝制的影响延宕日久46-47
2. 体制继承带来的惯性势能47-48
3. 民主竞争机制缺乏完善性48-49
4. 政治参与渠道流畅性不足49-50 (三) 思想政治教育乏力50-53
1.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50-51
2. 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的偏离51-53四、 构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条件下权力制约结构的基本思路53-65 (一) 构建权力制约的顶层设计53-57
1. 加强党内民主53-55
2. 重视党际监督55-56
3. 对“深圳模式”的思考56-57 (二) 创建权力制约的制度体系57-61
1. 民主与竞争机制的确立58-59
2. 创设制度化的组织结构59-60
3.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60-61 (三) 构建新型权力结构需要慎重处理三大关系61-65
1. 政党与政府的关系61-62
2.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62-63
3. 执政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63-65五、 结束语65-67参考文献67-72后记72-7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君;刘继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李彦林;;[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庞洪铸;;[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李合亮;刘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5期
何增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黄辉;;[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刘小平;;[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高爱民;;[J];发展;2011年02期
刘靖北;[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邹玉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文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袁银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李海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郑文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于学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焦秀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岳汉景;赵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春玺;;[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军;[D];河北大学;2009年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夏秀渊;[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玉堂;[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夏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沈红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三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余晓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兵;[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冬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徐本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蓓;[D];河北大学;2009年
韩家勤;[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路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雪华;[J];长白学刊;2004年06期
汪永成,黄卫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王丽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6期
黄辉;;[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刘旺洪;[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汪进元,张艳;[J];法商研究;2004年04期
郭道晖;[J];法学评论;1992年04期
马骏;;[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1期
刘小平;;[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郭红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蒋惠岭;[N];法制日报;2005年
江泽民;[N];人民日报;2000年
李长春;[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云;[J];经营管理者;1998年07期
胡玉鸿;[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黄敬荣;[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陆桂芹,卢文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06期
胡忠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罗兴佐;[J];云梦学刊;1996年02期
汪习根;[J];学术界;1997年03期
杨长青;[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付丽;杨敏;;[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柳建闽,张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晓明;;[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王宗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年度][C];2008年
王宏伟;;[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郭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周双玲;谭民俊;;[A];湖南省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首次理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晓春;;[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童兵;;[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康立群;;[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陈浩铨;;[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张亚娟;;[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博文;[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北京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阳安江;[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3年
陈正云;[N];西藏日报;2002年
王建柱(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组织部);[N];内蒙古日报(汉);2004年
王德瑛(作者系中央纪委原副书记、九届全国政协常委);[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1年
吴恒运(作者单位:梁山县人民检察院);[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王真;[N];解放军报;2004年
;[N];光明日报;2008年
;[N];经济日报;2008年
张潇月 张少民;[N];中国审计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成林;[D];吉林大学;2012年
叶战备;[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江涌;[D];复旦大学;2009年
朱仁政;[D];吉林大学;2008年
胡晏诚;[D];吉林大学;2008年
王建军;[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袁东生;[D];山东大学;2011年
王旭;[D];吉林大学;2007年
宋慧宇;[D];吉林大学;2010年
侯凤英;[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榆;[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袁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陈巧春;[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张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荀明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范铁中;[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郑佳;[D];吉林大学;2007年
许愿;[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洪刚;[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