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多少年历史 高三历史

4发现相似题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三历史 2 1《秦朝的统治》素材 旧人教版~(PDF-文档)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高三历史 2 1《秦朝的统治》素材 旧人教版~(PDF-文档&..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8:34:5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三历史 2 1《秦朝的统治》素材 旧人教版~(PDF-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124套总数:5087578套专访:2752部会员:61542位
当前位置:
& (江苏适用-人教版必修一)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
(江苏适用-人教版必修一)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20次
资料类型:教育论文
文档大小:1.54M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阐释了中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到民主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回答第(1)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第(2)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 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1.(2009·广东单科·T2) “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 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选B 。“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A、C、D结论与题意不符。 2.(2009·山东文综·T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选C。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贾母确定“自己人”和“外人”的原则就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而不是母系血缘关系。由文字信息中“外人”、“自己的”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而不是男尊女卑、家庭等级、长幼有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变式备选】(2011·福州模拟)“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宗法制的表现形式。提取题干信息:题干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亲情感,这种亲情感来源于血缘关系。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政治的分配形式。郡县制是中央管理地方的基本政治形式。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1.(2012·南京模拟)据《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封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扩大了国家疆域 【解析】选B。分封制是将土地人口等层层分封,材料中描述了“天子”、“诸侯”将田地、政治权力逐步分封的过程,可知材料中该制度应该是指分封制,故选B项。 2.(2012·苏北四市一模)“(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解析】选C。材料主要探讨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文明,西周创制主要是指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了“贵族色彩”符合史实;“地方分权体制”是指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此时期西周还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因此C项不正确。
3.(2012·南京模拟)《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解析】选B。材料中的意思是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成王虽小,但是与周武王有血缘关系,得以继承大统,体现了血缘与政治相结合的制度,故B项符合要求。 4.(2012·南京、盐城一模)《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解析】选D。材料中主要描述了商朝末期关于世袭王位的问题,微子启虽然是长子,但是其母当时是“妾”;纣虽然是第三子,但是其母已经是“妻”,最终还是纣继承了王位,说明在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5.(2012·福建六校模拟)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立石琅 邪,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 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 是(
) A.规定了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 B.皇帝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C.蒙古大漠也受秦朝统治 D.反映了国家的大一统 【解析】选C。材料描述了完成统一后的秦朝,皇帝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由“无不臣者”说明了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并不是说蒙古大漠也受秦朝的统治,材料中主要是泛指。 【误区警示】这里的“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从政治层面指皇帝确立对全国大一统的统治,并非指的是蒙古大漠也归秦朝统治。 6.(2012·苏州模拟)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从当时的背景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官吏不再世袭,从而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①③④均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2011·中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 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结合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说明其特点和等级关系;第(2)题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归纳特点;背景可以从秦汉时期农业耕种方式、土地制度、统治思想及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具体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等角度谈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认识。 答案:(1)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制度基础: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 (2)特点:官僚政治全面展开,但家国尚未分离,处于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时期。 背景:铁器牛耕逐渐推广,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经济基础;统一的政治局面和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促使统治阶级采取新的政治制度;法家思想和儒法结合的儒家思想先后成为秦汉时期的主导思想,加强了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但秦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刚刚统一全国的政治形势也决定了其制度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的特点。 (3)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巩固加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法制有何特点?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现象,试分析宗法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信息:宗法制下,宗主作为先祖,受后代尊崇。大宗控制和维护小宗,小宗要服从大宗) 提示:(1)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有相对性(嫡长子与其他诸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影响 ①积极: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 ②弊端: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中央的控制必然减弱。同时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家长制、任人唯亲等。 【师生互动】理解嫡长子继承制这一概念应注意哪两个条件? 提示:一是“嫡”,二是“长子”,是否是“嫡”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嫡子中“长子”为大宗。 3.据下图阐释分析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互关系。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血缘纽带 政治表现 维护工具 维护工具 提示:两者互为表里:(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作为国家地方政治制度重要举措的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表现出了宗法制的亲疏关系。(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拓展延伸】礼乐制度 材料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解读:西周礼乐制度对于维系君臣关系、尊卑长幼及宗族亲属关系都具有重要作用。礼乐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政治制度。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提示:(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分封制,各诸侯国拥有较大权力,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实行严格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 材料一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 1.结合材料一分析皇帝制度有何特点及影响? (材料一信息:秦始皇一统天下,厉行专制,建立起君主的绝对权威) 提示:(1)特点:“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 (2)影响:皇帝处于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地位,君权得到神化。这种制度不仅成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的中央官制有何特点? 提示:(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3.运用辩证及发展的观点分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影响。 提示:(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师生互动】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请思考,秦始皇是不是郡县制的创立者呢? 提示:郡县制形成于春秋后期,秦朝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范围,因此秦始皇不是郡县制度的创立者。
对高频考点及经典考题的研读是把握高考脉搏的有效途径。本栏目通过对高频考题的巧妙分析,指明备考方向,明确解题思路,规范解答模式,突破答题障碍。聚焦关键,从容应对,赢定高考,尽在掌握!
宗法制内涵及社会遗存现象的认识 三年4考
高考指数:★★★ 【例1】(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试做:_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命题点是宗法制,相关考点有分封制、郡县制。本题以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为依据,挖掘“宗法制的深远影响”这一知识点来命题。 【思维路径】 审 题 题干 (1)西周孔子→尊天子→大一统 (2)西汉董仲舒→推崇孔子思想→为西汉加强集权服务 排 查 分 析 A项 分封制下,受封者在封地内享有较强独立性,并未实现有效控制 排 除
B项 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 排 除 C项 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文化心理认同 正 确 D项 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 排 除 【高频预测】(1)近年各地高考题目,大多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内涵特点及对西周政治统治、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深远影响的准确理解。 (2)江苏近三年高考没有命题,但宗法制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今后复习的角度有:宗法制的内涵及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的影响。 (3)复习备考时,注意内涵侧重于制度的具体规定和意图等来归纳,不可混同于后世的宗法观念;分析影响,注意从现实作用和后世影响的角度归纳。
【变式备选】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C.古代建筑
D.科举制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历史影响的准确理解。本材料中的匾额反映了中国尊祖崇宗、家族观念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属于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至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三年5考
高考指数:★★★ 【例2】(2011?海南单科?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试做:____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的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郡县制)。围绕“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一课程标准来命题。 【思维路径】 审 题 题干 秦“废封建,立郡县”,但分封皇族子弟的现象一直沿用到明清 排 查 分 析 A项 受封者在封地内独揽大权,实质上不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排 除 B项 中央集权的基础是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而不是血缘分封 排 除 C项 秦确立以皇权为核心的制度,血缘分封长期存在体现了皇权的绝对权威 正 确 D项 秦朝及以后的朝代从根本上是否定分封制的,它是被历史所淘汰的制度 排 除 【高频预测】(1)近年各地高考注重考查分封制、郡县制的体制特点及对当时和后世政治文明的影响。 (2)考查角度:分封的对象目的、与宗法制的关系;郡县制考查角度:郡县作为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的关系、郡县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 (3)近三年江苏高考没有命题,今后复习备考时,注意理解地方行政制度的含义,它是指地方机构设置或管理方式;分析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总结演变规律,理解其影响。 【变式备选】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解析】选B。秦朝之前宗法分封制下,贵族享有世袭特权,是奴隶主贵族政治;秦朝之后实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任命,是典型的官僚政治。 1.(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选C。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河南省的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河北因古为冀州地得名;湖北省因旧时省会武昌古称鄂渚而得名;湖南省的简称因湘江纵贯省境而得名;广东省的简称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广西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得名。山东、山西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2. (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题指南】材料内涵有二:首先是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意义和影响是郡县制度“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成为国家直接控制地区,意在强调管理地方的人员由世袭转变为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 【解析】选D。郡县制度下无封君,当然不存在百姓是不是封君的属民的说法;更有利于皇帝集权突出的是专制而不是公天下;制度法令的统一不是郡县制度的作用。 3.(2010·广东文综·T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A。本题以忠孝观念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浓厚,这都源自宗法制。 4.(2011·浙江文综·T38)(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内容在高考时虽不直接考查,但考题无不由此而生。感觉简单未必掌握,认为掌握未必精准。化主干梳理为问题式梳理,变知识再现为能力提升。问题式梳理,创新记忆模式,提升复习效果!高考成败,根基在此,不可小觑! 考试大纲
考 点 搜 索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朝的统一②皇帝制度③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1)建立:公元前1046年,____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 西周。 (2)灭亡: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 杀,西周灭亡。 周武王 2.分封制 (1)目的: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2)概况。 ①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______和人民分别授予_____、____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_________、随从作战、________和朝 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征派赋役等。 土地 功臣 王族 镇守疆土 交纳贡赋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 (3)影响。 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 了____________;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________,西周后 期,王权衰弱,________瓦解。 边远地区 独立性 分封制 【误区警示】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只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 3.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__ _______________上的矛盾。 (2)内容:推行________继承制,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3)特点:利用_____________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把血缘 和政治相结合。 (4)作用:强化贵族特权地位;同时有利于_____________稳定 和团结。 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 嫡长子 父系血缘关系 统治集团内部 【误区警示】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政治上:秦朝结束分裂,成为_______________的封建王朝。 (2)经济上:封建的小农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思想文化:战国时期法家集权思想。 统一的中央集权 2.内容 (1)皇帝制度。 ①权力: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②特点:________;皇权至上。 (2)中央三公九卿制。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各是什么?
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__________________,下设诸卿。 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__________。 ③太尉:管理____________。 政治、经济、军事 皇位世袭 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监察百官 全国军务 (3)地方官制:郡县制。 ①在春秋战国基础上全面推行。 ②郡由____________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 ③郡、县长官由______________。 中央政府 皇帝直接任命 皇帝 秦律通行全国 中央机构 地方郡县制 县下设乡、里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秦朝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 【知识导图】 3.※秦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及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1)强化了__________________,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 权。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 完善。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史论要旨】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考点的解读与透析是决胜高考的必由之路。本栏目以经典背景材料为依托,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小切口层层突破,化整为零。在探究中归纳,在归纳中掌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点在握,才能高考无忧!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 1.结合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一信息: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受封对象以王族为主) 提示:(1)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2)分封对象多样;以同姓王族为主体,且多在富庶和战略要地;(3)层层封授;(4)土地和义务相联系。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朝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