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查一下刘备玄德是那一年出生的

请帮我查一下刘备是那一年出生的_百度知道
请帮我查一下刘备是那一年出生的
刘备是公元161年即东汉桓帝刘志延熹四年出生。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
生于公元161年死于公元223年
刘备是公元161年出生的
刘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收服天下心:刘备(追溯三国最草根,最义气,最仁慈,最豁达的枭雄之路) | 鲜血与荣耀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89033人加入此小组
楔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当时最有能力成就大业者有袁绍、公孙瓒、袁术、曹操、陶谦、刘表、刘璋、孙坚等少数人等,因为这些人有名声,有地盘,有军队,有钱财,有粮食,总之,他们有底子,又遇上了好时候,成就大业是正常的,成就不了反而不太正常。但群雄互殴的结果是曹氏家族占了北方,孙氏家族占了东南,另有一个一直不起眼的破落户鼎足西南,三分天下。这个破落户就是刘备。刘备无疑是汉末群雄中的一匹黑马,因为他和上述的所有诸侯都不同,他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更不是朝廷重臣。他没有地盘,没有军队,没有钱财粮食,除了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汉室宗亲身份,他几乎一无所有。曹、刘、孙三家,曹操是官宦子弟,孙权上承父兄基业,只有刘备白手起家,从一个年幼丧父的孤儿开始拼搏,周旋于天下众大佬之间,竟然成就大业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后世很多人都喜欢刘备,不是因为他正统而喜欢,也不是因为他仁义而喜欢,单单就是因为他的身份而喜欢。刘备的身份,如果放在现在,套用一个流行词,那就是“屌丝”。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屌丝。屌丝最终逆袭了,一个混迹市井之间的大流氓,一个躲避城管打击的小摊贩,他竟然成了皇帝!所以我们喜欢他,逆袭成功的人往往最辛苦,最心酸,可也最英雄,最让人感动!但他凭的是什么?智慧、胆略、胸襟、德行、运气以及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性格!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成就了一个蜀汉昭烈大帝!他很有名,几乎家喻户晓,但历史上的刘备,与《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一样吗?他的真实经历,你又了解多少?笔者将揭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从诸多前人遗留下来的痕迹,去追溯一个市井流氓逆袭开国帝王的故事。
+ 加入我的果篮
第一章 我是流氓第一节 追根溯祖在中国数千年的浩瀚岁月里,历史典故非常多,这些典故不但妙趣横生,而且涉及面极广,风花雪月、鸟兽虫鱼,无不囊括在内,这其中自然也有与树相关的故事。有一个故事发生在河南,故事的主人公是位姓刘的汉朝皇帝。公元前110年,这位皇帝到嵩山旅游解闷,爬了一段山,看见一棵柏树枝繁叶茂、高耸入天,不由得啧啧叹道:“朕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但是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柏树!霸气外露,实乃树中之将!朕就封你为‘大将军’吧!”跟随的群臣顿时跟着感慨一番,心中无不对那柏树羡慕嫉妒恨。皇帝封完“大将军”柏树后,极富成就感地继续前行,可没走多远就又看见一棵柏树,而且这棵柏树比他刚刚封的“大将军”柏更大更高!皇帝老脸一红,颇有些尴尬,心中暗道:“这棵树居然长得更狠,比大将军还大,这可怎么封呢?我贵为天子,金口玉言,总不能改口吧?”思索片刻后,皇帝硬着头皮道:“朕封此树为‘二将军’!”随行的群臣见皇帝出糗,心中暗爽,但是都不说出来,其中有一个比较二的官员却不知道察言观色,实诚地说:“皇上,这一棵柏树比前一棵柏树大的多啊,你这么封有失公允。”皇帝本来就郁闷,一听这话,登时恼羞成怒,大骂道:“什么大小,先入者为主,谁先谁就大!”吓的那二货连声说:“是,是!”再也不敢再吭声了。封完“二将军”,皇帝闷闷不乐地又往前走,结果刚走没几步,一抬头,只见一棵比“二将军”更高更大的柏树耸立在路上,皇帝腿一软,嘴唇哆嗦了半天才道:“我去,玩我啊!”最终,皇帝以各种复杂的心情,将这株最大的柏树封为“三将军”,然后怏怏而回。三棵大柏树,心情各异。“大将军”最小而封的最大,心中羞愧,便低头弯腰不敢看人,结果成了现在的弯腰树。“二将军”自觉不论正封还是错封,自己都是老二,但被封为“三将军”的那棵老柏就太亏了,因此幸灾乐祸,心中暗爽,一直憋着笑,由于笑得太厉害,结果把肚皮笑破了,成了现在的空心树。“三将军”最大但封号最小,气急败坏,怒发冲冠,窝了一肚子火,结果把自己给焚了。现在,如果游客们再去河南嵩山嵩阳书院,便会看见一棵巨大无比的弯腰树,一棵更加高大的空心树,但最大的那一棵“三将军”柏却是看不见了,它确实是被焚了,只不过不是自焚,而是在明末被人给焚了。后世有游人留诗嘲讽此事:“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三将军恼怒自焚死,二将军不服肚气炸,大将军羞愧低下头,金口玉言谁评价。”故事里的皇帝也因为这件小事,而成为一个千古笑谈中的主人公,就连笔者看到这故事时,也感觉好笑,但是如果大家知道这位皇帝是谁时,估计就会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浮现在心头。那么此人是谁?他便是汉武大帝刘彻!以此故事,做为本书的引子,笔者想说的是,即便是连汉武帝这样的人物也会犯先入为主的错误,更不用提我等芸芸众生了。一部《三国演义》,流传数百年,影响亿万人,其中许多人物的形象早已植入人心,根深蒂固,极难撼动,尤其是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大多数人们几乎已经把小说中的他们混同为历史中的他们,甚至之后再翻看史籍,也难以改变心中的印象,这便也是“先入为主”的心理在作祟。笔者此番便要说一个人物,将其从小说里回归到真实的历史中,还他一个真正的英雄形象,一个从市井流氓中脱颖而出,在举步维艰中走向帝王的英雄!在正式说他之前,还是先要提一下汉武帝。汉武帝刘彻英伟不凡,生平做过太多的大事了,其中有一件便是消藩。西汉,经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四朝经营,大汉朝分封的诸侯数量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数百位诸侯各自拥有一片封地,光吃不干,尽给国家增添负担,刘彻看着这些寄生虫,心中格外不爽,总想找个机会把这些吃货全都给削了。思索许久,刘彻终于想到了一个阴招。汉朝的人爱喝酒,每年都酿,按照规矩,每年农历八月,新酒酿成之后,皇帝就要在宗庙举行名为“天子饮酎”的大祭活动,所谓“天子饮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皇帝喝酒,但是皇帝喝酒不能干喝呀,还得有下酒菜,这下酒菜不是别的,而是诸侯王公的金子。也就是说,天子饮酎时,诸侯王公都要大出血以助祭。而汉朝的制度中又规定,诸侯王公按照自己封地里子民的户口献金,金子的重量和成色都得符合规定,否则就要受到“王削县,侯免国”的处罚。规定虽然严格,但是实际上也就是走个过程,很少有王侯会因为这种事情而丢失爵位,但是刘彻却是利用这次机会撒了一张大网。诸侯们献金的时候,刘彻黑着脸,看谁不顺了,就说:“咦,你的金子怎么屎黄屎黄的?”献金的诸侯看看自己的金子,明明是金黄金黄的,刘彻怎么睁着眼说瞎话,正要发表个弱弱的疑问,刘彻哪里给他机会,早摆出一脸义正言辞的表情,痛心疾首地说:“祭祀祖宗这么大的事情,你敢用这种成色的劣质金子,真是胆大包天!给我削了他的爵!”献金的诸侯连一句“冤枉啊”都没喊出来,爵位就没了。就这样,刘彻抓住这个机会,不但狠狠地捞了一把金子,而且还干掉了一批数目庞大的王侯。仅仅元鼎五年九月,因为献金不合格而被夺爵位的汉室王侯就有一百零六人,这些人的下场大部分都是回归了原始状态,成了平头百姓。在这一百零六人中,有个叫刘贞的人,也从侯爷变成了百姓。
这个刘贞并不怎么出名,但是他的亲爹和亲爷都很出名,刘贞的亲爹叫刘胜,中山靖王刘胜;刘贞的亲爷叫刘启,汉景帝刘启。刘启出名很正常,文景之治名垂青史嘛,但是刘胜却是个恶俗王爷,贪酒好色,昏聩无道,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能生,他一辈子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每当家庭聚会的时候,他都会因为叫不出来儿子的名而发愁。刘胜这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如果都被封侯的话,那给国家造成的负担将会多么可怕,幸亏他的这些儿子中只有二十人被封侯,而刘贞就是最早被封侯的五子之一。但封的虽然早,结局却很不幸,刘贞“坐酎金失侯,国除”,降为布衣,而且从这时候开始,他的后世子孙在两汉三百零八间都没缓过劲儿来,无人再封侯。一直到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刘贞的后世子孙中才终于出了一位侯爷。这位侯爷是谁?答曰刘备。建安元年,拜为镇东将军,封为宜城亭侯的刘备。而且,刘备不但光复了祖宗刘贞的侯位,还重温了祖宗刘胜的王位以及刘启的帝位。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把宜城亭侯印送还许昌,进位汉中王;又两年后,汉中王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先主,又称汉昭烈大帝!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刘备!一个从市井里走出来的开国帝王,一个被人们带上仁弱脸谱的不世英雄!第二节 大树底下吹牛皮若说刘备,还要从一棵树开始。又是一个姓刘的人,又是一个汉皇帝,又是一个与树有关的故事。只不过,汉武帝故事里的树长在河南,刘备故事里的树长在河北。河北,涿郡涿县有一个村子,叫楼桑村,这个村子之所以是这个名字,是因为村子里一户人家东南角的篱笆旁长了一棵大桑树,这个大桑树不但高大挺拔,而且长相还与众不同,遮天蔽日,像个大伞盖。有一天,一个风水先生经过这里,看见了这棵大桑树,顿时大吃一惊,赞道:“好一棵长相古怪的大桑树!”他再一看,这棵大桑树是长在一户人家院子的东南角,登时又吃了一惊,他赶紧观天时,察地理,然后掐指一算,拍着大腿叹道:“此家必出贵人啊!”说完,风水先生咂咂嘴,啧啧叹息着远去了。这个风水先生不知道,因为他这无意中的几句话,他被载入了史册,并成为历史中为数不多的,可以预言出皇帝的著名风水大师,他的名字叫李定。李定也不知道,他的话被一个人听到,并彻底改变了刘备的命运。李定走了之后,他身后不远处,一个男人慢慢走了过来,盯着那一户扎着篱笆的破败院子,喃喃道:“他们家要出贵人?”这个男人是谁?刘元起。长大桑树的那一户人家是哪家?编席卖鞋的破落户刘家。刘家里没有多少人丁,只有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小孩儿相依为命,那个小孩儿就是刘备。刘元起是刘备的同宗叔叔。其实刘备家里原本不这么寒碜,刘备曾经也是个官宦子弟,他爷爷刘雄当过河南范县县令,他爹爹刘弘也曾经被举为孝廉,可惜刘弘死的早,当刘备懂事的时候,官二代已经改头换面,成了城管打击的街头小商贩了。难道刘备以后会是贵人?刘元起暗想。古时候的人大多都非常笃信命理之说,虽然刘元起从破落户刘备身上看不到贵人的样子,但从此以后,他还是多了个心眼儿,对刘备格外关注。刘备小时候并不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孩子,这一点跟他的远祖刘邦有点相似,不爱读书,喜欢声色、犬马、漂亮衣服,还总爱带一帮小屁孩儿来回流窜,溜猫斗狗,也就是说,刘备小时候是个混迹于市井之间的小流氓。刘元起实在想不通这货将来会有啥出息,但是既然风水师都说了,那这其中必有隐情啊,刘元起还是暗中观察着。
这天天热,刘备带着一帮小屁孩儿坐在他们家那棵大桑树下面胡吹乱侃,刘元起大老远站着,偷听他们说话。一群小流氓胡天胡地、侃山侃海,个个说的口水乱飞,唇泛白沫,刘元起正听得不淡定时,刘备忽然来了一句:“看见这棵大桑树了吗?长在我家,盖在我头,我今后必为天子,乘此车盖!”史书记载,刘备的原话是:“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古人评曰:霸气泄漏!今人看来:此子从小就生有反骨啊!当时正不淡定的刘元起忽闻此语,登时惊得屁滚尿流,立即如发了羊癫疯一样,飞奔到大桑树下,一把捂住刘备的嘴:“乖侄儿啊,这话以后可别再说了,要灭族啊!”但话虽这么说,刘元起的心中却充满了激动,因为他知道,李定口中的那个贵人,必须是刘备了!小小年纪,能说出这种话,以后能不发达吗?在刘备之前,曾经有两个人说过类似霸气的话。秦末,始皇帝南巡,仪仗威风凛凛,当时的有一个愤青和一个流氓都在群众中参观,看到始皇帝的威风后,愤青和流氓都大发感慨。愤青说:“彼可取而代之!”流氓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那个愤青后来成了西楚霸王,那个流氓后来成了大汉高祖。人这一辈子,必须要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想要的东西是什么,那样才能成功,那样才能不白活!项羽、刘邦和刘备都是这种人,他们在年少时,就清晰地界定了自己的将来,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所以一路走去,不会脱轨。而项羽和刘邦的成就,也让刘元起看到了刘备的未来。于是,刘元起开始了其人生的政治投资。对于刘备来说,刘元起也就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也没少说过类似刘备那种霸气的话,但是大部分人只是说说而已,甚至到后来连自己小时候说过什么话都忘了,所以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并不多,这叫做奢谈。而刘备却不仅仅是说了,还牢牢记住了,不但牢牢记住了,还坚持不懈去做了,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就是一辈子!所以,刘备成功了!一个破落户流氓逆袭成功了!第三节 求学缑氏山刘备的远大志向都能引起族人的注意,当然不会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所忽略,刘备的母亲虽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从历史记载中她做的两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她绝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道人家,至少,她是一个勤劳而且有远见的母亲。她在勤劳持家之余,悉心地为儿子谋划着未来,历史记载中,她所做的两件事,一是织席贩履持家,另一件就是命儿子刘备求学。古代男子十五岁,一般称为束发,即到了成童的年纪,《礼记》说:“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意思是指处于这个年纪的男子,应该学会很多技艺。但是此时的刘备能拿得出去的技艺没多少,除了编席做鞋之外,恐怕就剩下遛狗骑马、穿衣打扮了。如果这样不学无术下去,刘备显然是没有未来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读书人永远在社会的最高一层,因此在刘母的眼中,刘备的未来必定是入仕为官,光耀乡梓!其实,在东汉末年,入仕并不难,或者有钱,或者有权,或者有德才都可以,但是刘备的家庭显然既没钱又没权,那么他就只能走求学修德,然后以求被推举为孝廉的路子。因此,刘母有了自己的想法。历史证明,伟大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个女人可以是母亲,也可以是妻子,甚至可以是情人。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佘老太君教下满门忠烈,孝庄太后计保清廷安危……这些都是伟大的母亲,也都有堪称伟大的子孙。唐太宗有长孙氏,明太祖有大脚后,乐羊子有妻贞烈,韩世忠有妾明义……这些都是伟大的妻子,也都有堪称伟大的丈夫。所以说,从古至今,女人对男人的影响,不但不可忽略,简直要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
但是你相中了老师,老师未必就能相中你,上学是要交学费的,尤其是向名师求教,学费更是贵的离谱。刘母一个摆地摊的,能有钱吗?当然没有,那么学费怎么出?自然是元起大叔出了。当刘备准确去求学的时候,刘元起便让自己的儿子刘德然和刘备一起去,刘备的一切开支都是刘元起支付的,元起大叔奉行一个原则,给儿子多少,就给侄子多少,史书称“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刘元起坚定地认为刘备是个贵人坯子,所以长久无私奉献,短期不求回报。对此,他的老婆顶不住了,刘婶婶埋怨丈夫说:“又不是一家人,咋能经常这么干呢?”刘元起不屑地看了老婆一眼:“你懂什么?咱们老刘家出的这个人,绝非一般人!”历史证明刘元起的看法是对的,虽然这证明花费的时间很长。刘元起的政治投资究竟获得了什么回报,史无明文,但至少有一点是值得的,那就是历史记住了刘元起。至此,刘备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生涯,这一年是东汉灵帝熹平四年,也即公元175年。这一年,真正的官二代曹操二十一岁,出任洛阳北部尉。这一年,官二代孙坚也是二十一岁,担任县丞的他在这一年生下了东吴的第二代奠基人——孙策。刘备、曹操和孙氏家族都没有料到,若干年后,他们会是天下间笑到最后的三大巨头。当然,他们也不用预料,因为历史在等着他们!第四节 和同学搞好关系卢植是个名人,更是个大官,在当官期间,他显然不可能教学,因此刘备即便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上成学,但公元175年,身为九江太守的卢植因病去官,在河南偃师缑氏山讲学授徒,刘备便来到这里求学拜师。这一过程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77年,南夷反叛,朝廷拜卢植为庐江太守,前去抚平叛乱,至此,刘备的学业结束,也就是说刘备的学习时间最多是两年。如今的大学生想要混个本科毕业证一般需要四年,刘备两年就出来了,虽然没有拿到砸着钢印的证书,但是卢植学生的名头绝对比钢印证书管用。可问题是,两年间,刘备能学会多少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于“不甚乐读书”的刘备来说,两年时间不会让他在学术上有什么质的飞跃,那么刘备有收获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笔者认为,没有这一次的求学经历,就没有后来的英雄刘备!那刘备的收获究竟是什么?是阅历。现在人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没错,刘备的收获就是人生的阅历。卢植的阶层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之交往诸人的阶层,大儒、大贵、大官、大富、大豪,还有各种潜力股、绩优股,这些人可统称为牛人,各种各样的牛人在卢植这里往来穿梭,谈笑风生,试想一下,刘备在这里耳濡目染两年之久,会有什么变化?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事,以及变幻莫测的未来,对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青年刘备所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简言之,两年间,刘备的所见所闻绝非他在老家摆地摊时可比!在偃师缑氏山,刘备才算是真正见到了大世面,遇到了大人物,开阔了大眼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刘备即便不能通儒,在两年间明白天下大事,遍阅世间英杰也就已经足矣。笔者甚至猜测,正是在这时候,刘备的政治觉悟才得以启迪。用刘备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治乱之道,悉矣”。当然,这些都是抽象的东西,是虚的,刘备在卢植那里得到的比较实在的收获是什么?答案是刘备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公孙瓒。
公孙瓒是个什么人?猛男,狂人!简单来说,公孙瓒出身贵族,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曾逐胡虏于塞外,破黄巾于孟津,铁血好战,杀人无数,号称白马将军。这个人与刘备一样,也是去卢植那里求学的学生,求学的时候,公孙瓒还没有怎么发达,也不怎么狂猛,但刘备看出来他的潜力,便刻意结交,最终和公孙瓒混得烂熟,史称“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刘备家一穷二白,公孙瓒从小富贵,两人身份悬殊,却能结下深厚的情谊,这不能不说刘备交友的本事厉害!由此可见,刘备在人际关系上很会弄事,也很会识人,求个学就把后来的白马将军给巴结上了。卢植的学生里,出名的没几个,最有名的就是公孙瓒和刘备,想当年,一个是大哥,一个是小弟。公孙瓒的发迹生涯始于辍学之后,他先是在太守刘基那里做司机,后来刘基犯事,被发配日南,朝廷不允许部下跟随,小瓒同志就准备化妆成侍卒,跟着刘太守流浪。在流浪生涯开始之前,公孙瓒跑到祖坟前哭诉:“我是公孙家的子孙,更是刘太守的臣子,现在刘太守犯事了,我应该跟着他走啊,但日南这个地方比太阳还靠南,瘴气弥漫,我肯定是回不来了,今天就当是我向祖宗辞别了!”公孙瓒这一番慷慨悲歌,让围观群众无不感动落泪,大赞公孙好儿郎!小瓒哭诉之后,就带上老刘的日常用品,驾着车,准备一路护送老刘到日南,结果走到半路,天上掉馅饼,刘基同志被赦免,小瓒也就回来了。回来之后,小瓒同志否极泰来,因为这次忠心护主的表现而被推举为孝廉。孝廉,是汉武帝设立的察举考试,推举孝廉是科举考试出现之前,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所谓孝廉,即为人孝悌,清正廉明,也即有德之士。按理说,选拔这样的人当官,可谓是理所应当,无可厚非,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这种察举制度在东汉末年,几乎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只要有钱有权就能察举孝廉,不管其真实品德如何。所以当时有童谣讽刺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还有一个笑话,说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个赵宣,父死,他守墓服丧二十余年,一时名闻天下。有人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妻儿,结果查出他有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勃然大怒,赵宣这货不但没能当上孝廉,还下了大狱,名声也臭了。至于当上孝廉的许多人,为官为政之后,不是想着如何造福百姓,而是变着法地贪赃枉法,敛财发家。可见,东汉末年时,所谓的孝廉,大部分是既不孝,也不廉,还不懂诗书礼仪,不知为国为民。但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能举孝廉,基本上都能做官,这是当时世道里变不了的事实。公孙瓒被举为孝廉之后,很快就做了郎官,当上了东汉政府辽东属国的长吏,从此,公孙瓒开始了他的狂猛生涯。当时的辽东属国地界,与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相连,少数民族生产力落后,主要靠畜牧为生,一旦牛羊冻死、饿死或者爆发瘟疫,他们就困难了,到这时候,他们就会到富裕的汉人地界里去抢。所以,东汉北疆经常爆发汉人与少数民族的冲突事件,小到群殴,大到战争,基本上就是见面都打。有一次,公孙瓒带着十个小弟外出溜达,不知不觉走得远了,出了关塞,十来个人正感慨天地如此辽阔,人生何其渺小时,数百名同样溜达的鲜卑骑兵发现他们了。这些鲜卑骑兵们一看对方只有十来个人,心中大喜,这不是屎壳郎挖坑,找屎(死)嘛!鲜卑骑兵们一个个都呲牙咧嘴、摩拳擦掌地策马狂奔,朝公孙瓒等人围了过来。几百个敌人杀了过来,公孙瓒的小弟们都吓得两腿发软,公孙瓒却是个不要命的主,他见势不妙,不但不跑,还纵声叫道:“诸位兄弟,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都跟我冲啊!”说完,公孙瓒挺枪跃马,抢先冲入鲜卑骑兵队伍中,小弟们一看,连老大都不要命了,自己再跑,还说得过去吗?于是便都大叫着冲了上去,在生猛大哥的带领下,这十来个小弟最终以伤亡五人的代价,干掉对方的一半兵力,真正地实现了以一当十的奇迹!鲜卑骑兵们被打的屁滚尿流,狼狈逃窜,并在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从此再不敢轻易越过关塞。
公孙瓒如此狂野,声名必然大起,他不久便升迁为涿县县令(刘备老家的长官,可以推测,刘备经常来找公孙瓒喝酒吃肉,畅谈人生理想)。公孙瓒也从这一战中受到了启发,从此以后,他挑选了几十个精于骑射的大兵,都骑白马,跟在自己身旁,相互为左右翼,人称“白马义从”,即拉风又实用。当时,大汉朝的北疆杂居着众多少数民族,比如乌桓、鲜卑等,还有许多守边将领,比如张纯、边章、韩遂等。这些人依据武力,时常叛乱,身处其地的公孙瓒也就有了大量表现的机会。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公孙瓒就是那种不要命的人,每次对敌作战时,他都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咬牙切齿地横冲直撞,从大清早干到半夜也不嫌累,向来自负体力旺盛的少数民族对此也深深自卑,见了公孙瓒就浑身发虚。公孙瓒以这种生猛作风,连败张纯、丘力居等,甚至还降服乌桓首领贪至王,声名大起,威震边疆,先后升为骑都尉、中郎将、降虏校尉,爵拜都亭侯,进驻属国,兼领属国长史,率部护疆,时人皆赞其为当世名将!可谓是春风得意,好不威风!在公孙瓒成为战争狂人的生涯里,同样是从卢植那里辍学回家的刘备在干什么?第二章 流氓年代第一节 枭雄初长成 如果简单归纳一下的话,刘备就干了两件事——长个子,耍流氓。首先是长个子。经过几年的发育,当年的小伙子刘备现在风华正茂,已经出落成一个身高七尺五寸(按现在算,大约178厘米)的奇男子。说刘备是奇男子,主要是说他长的奇怪,刘备长得最奇怪的地方就是他的胳膊和耳朵,《三国志》里说:“先主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翻译成白话文,即刘备双臂自然下垂,手能伸到膝盖下面;刘备转动眼珠,能看见自己的耳朵。双臂自然下垂,手竟然能到膝盖下面,如果这描写是真的,那么刘备的样子就可能呈现出两种状态,一是胳膊太长,二是膝盖太高。但我想不管是长成哪一种,刘备的样子都不会太好看,至少不正常,那给人的感觉何止是奇,简直是畸。至于耳朵,更加长得出奇。自己的眼睛能看见自己的耳朵,如果不是借助镜子,那也够诡异了,这不仅需要能高度灵活转动的眼珠,也需要极其花枝招展的耳朵,笔者浮想联翩,也始终想象不出真正的刘备的耳朵到底有多大。不过从刘备同时期其他人对刘备的评价(曹操叫刘备“大耳翁”,吕布骂刘备“大耳儿”)来看,刘备的耳朵应该确实比较大,而且大的比较明显,最起码比“垂手下膝”这个特点明显,因为没人叫刘备“长臂翁”或“长臂儿”。《三国演义》更夸张,里面描写刘备说其“双耳垂肩”,这就有点浪漫主义了,老罗应该是把形容如来的词错放到刘备身上了。再说耍流氓。古代的耍流氓行为与现在并不相同,现在的流氓多骚扰女性,古代的流氓多骚扰男性,具体来说就是古代的流氓不事生产,专一结交狐朋狗友,喝酒吃肉压马路。刘备耍流氓吗?当然!刘备的祖宗刘邦就是个惯会耍流氓的高手,刘备深肖祖上,将此风骨继续发扬。小时候的刘备就是个不爱读书的小流氓,长大以后,大学毕业,依然是去做流氓。不要急于反驳笔者,说刘备不是流氓。请先试想一下,如果放在今天,一个家境不好的大学毕业男生最应该干的事情是什么?根本不用多想,找工作嘛,不然连女朋友都没有,更不要说买车买房了。如果不找工作而是整天呼朋唤友、吃喝溜达,组织黑社会,或者参加恐怖组织,给和谐社会添加不稳定因素,那别人会怎么想你?流氓!无赖!败家子!犯罪分子!都不带解释的。所以,刘备的行为不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是流氓,毋庸置疑。
从历史记载来看,刘备从辍学回家开始,到自己的第二个本命年,将近八年之间,他一直是在老家涿郡搞黑社会性质的活动的,史称“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刘备耍流氓很成功,他成功地造就了自己的流氓圈子,笼络了一大帮江湖小弟。大家千万不要小看那些不事产业专爱携带凶器走街串巷的江湖小弟,历史证明,很多牛人都出自这个群体。比如荆轲,比如高渐离,又比如樊哙,比如韩信。所谓“英雄每多屠狗辈”便是如此。在那些投奔刘备的江湖小弟中,不仅有一些屠狗贩肉、挎剑纵横的市井豪侠,还有一些文人名士,也被刘备所笼络,周旋在刘备身边,比如说简雍。简雍,字宪和,生卒年不祥,涿郡人,是刘备的老乡。简雍性格活泼,不拘小节,常常爱开玩笑,但他很有才德,能说会道,擅长辩论,常随刘备周旋,经营人际关系,偶尔也以其幽默的方法劝谏刘备。据历史记载,简雍跟刘备在一起的时候,也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高谈阔论,放荡不羁,而刘备也不以为意。后来,在刘备治蜀期间,遭遇大旱,刘备下令禁酒,凡酿酒者皆有罪。有一次,官吏从一民户家中搜得酿酒器具,便打算将其与酿酒者判定同罪同罚。简雍知道后,便记在心中。等到某日,简雍与刘备同游城中时,恰逢一对男女并肩行走,简雍就对刘备说:“那两个人要淫乱,快抓起来治罪!”刘备诧异道:“你怎么知道他们要淫乱呢?”简雍眨眨眼,回答道:“他们身上都有淫乱的工具啊,就好像那户有酿酒器具的人家一样,不该抓吗?”刘备听罢大笑,随后便将隐藏酿酒器具者无罪释放。这就是简雍,一个类似东方朔的人物。简雍自刘备起事之处,就一直跟着刘备,不论前途有多渺茫,时局有多艰险,他从不离弃刘备,他与糜竺、孙乾同为蜀汉政权的三大元老,主要功绩是帮刘备劝降刘璋。此事后文中详述。其实,除了简雍之外,刘备最初期经营的小圈子里,有两个人后来名气极大,可谓是声重当时,亦名留后世,声誉之隆,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这两人是谁?地球人都知道,关羽和张飞!第二节 两个万人敌关羽,男,字云长,生年不详,大约是公元160年。河东解(山西运城)人。对于关羽的相貌和身高,虽然《三国演义》的详细描写将其叙述为一个长相超酷、身高超赞的奇男子,但正史却并没有那么具体的描述,只说关羽“相貌堂堂”,是“美髯公”。至于关羽的家世、工作,正史也无明文,他的文化程度,年少时不高,长大以后变得好学,最爱读古代畅销书《春秋》,经典动作是秉烛抚髯夜读,史称:“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关羽这个人,性格上非常自负骄傲(破自负,好凌人),由于年少时读书少,所以比较亲近底层人,看不起文化人(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再加上热血冲动,年轻时就在老家犯了事儿,从此亡命江湖,他的这种经历,颇有些梁山好汉的风范。关羽逃亡的时候,恰逢东汉乱世,警察破案缉凶都有困难,关羽也一直没有被捕下狱,就那么无依无靠的晃荡着。有一天,年轻的关羽流浪到河北涿郡,正好遇上年轻的刘备四处招募小弟,关羽就此入伙。
张飞,男,字益德,生年不详,涿郡人,刘备的同郡老乡。和关羽一样,张飞的很多情况是史无明文记载的,包括身高、长相、家世、工作、文化程度等,《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形象威猛,杀猪为业,家里还有个桃园,传说中的“桃园三结义”就发生在他家的桃园里。但从后世的诸多文史材料及出土文物推测,张飞很有可能被老罗黑了一把。《三国志》对刘备的相貌有详细描写,对关羽虽然不具象,但也说关羽是“美髯公”,“相貌堂堂”,唯独对张飞只字未提。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后世之人也往往因此而无法想象出张飞的真正形象,以至于老罗凭空虚构,把张飞说成了“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奇形怪状。老罗的说法可靠与否,笔者无确凿证据辨析,但是如果我们以古人写史描人的一贯规律来推测,老罗的说法很可能是错的。古人写史描人的一贯规律是什么?很明显,专写奇形怪状的人,越奇越写,越丑越写,越畸越写,因此刘邦、刘备、朱元璋等人的形象才会那么具体,而真正长得接近现代人审美标准的人,史学家反倒吝惜文字,不肯描摹,甚至只字不提,因为在他们看来,长得不奇怪还有什么可写的?所以,笔者猜测,如果张飞真的长得那么雄壮夸张,陈寿一定会写几句的,毕竟他原是蜀国人,距离张飞的时代也并不遥远,张飞的画像,他也是有机会接触到的,之所以不写张飞的形象,无非是没有可以渲染夸张的奇诡地方。还有一点,张飞的两个女儿都被刘禅封了皇后,可见张飞的女儿姿色都很出众,而女儿一般都像父亲,张飞要是老罗描写的那种形象,他的两个女儿估计也做不了皇后。除此之外,张飞也不会是个杀猪的屠夫。这不但是因为正史没有如此交代过,还有许多史料表明张飞是个文艺青年。首先,张飞他会书法,八濛山“山下有勒石云: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立马勒石。盖张飞所亲书也”(出自《方舆纪要》)。陕西岐山县博物馆还收藏有一幅张飞“立马铭”手书碑石原拓,字体、大小均与史载吻合,碑刻上的字迹,丰腴遒劲,雄浑庄重,乃书法上乘之作。此外,明代《丹铅总录》也说:“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其次,张飞还会画画。明代卓尔昌编《画髓元诠》说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清代《历代画征录》亦有记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除了史料的文字记载以外,还有现实例子做辅助证明,现在河北涿州人说涿州市鼓楼北墙上的《女娲补天图》就是张飞当年亲手所画;而张飞老家附近房树村万佛阁里的壁画,据说也是张飞亲手所画。试想一下,一个懂书法,会画画的文艺美男,工作竟然是杀猪卖肉,老罗你这玩笑开得也真是……从当时人的评价来看,张飞对人恰好与关羽相反,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关羽是“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也就是说张飞十分敬重读书人,对士卒不施恩德,由此也可推测,张飞本身就出自文雅阶层,家世应当也比较好。东汉末年,猛人有很多,而关羽、张飞绝对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史称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为世虎臣”,“勇冠三军”!这俩人的生猛可见一斑,而且这两个人的性格相差很大,一个厌恶读书人,喜欢士卒;一个喜欢读书人,暴虐下人。这样两个惊才艳羡而性格迥异的牛人,要是共同拜服于一个人,何其难也!但刘备就做到了,刘备不但招了关羽、张飞做小弟,还让他们俩对他死心塌地,终生不负,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的玄德公是何等英姿勃发,其笼络人才之能,也端的是不可小觑!既然说到刘、关、张三人,那就不得不说一件陈年公案,桃园三结义,此事到底有无?笔者猜测,结义之事应当是存在的,地点是不是在桃园,还有待考察。为什么说结义之事存在?这一点,可以从史籍中找出那么一两点蛛丝马迹。
史称“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这个记载里可以看出来,刘、关、张三人之间的情谊是兄弟情谊,而非主仆情谊,毕竟古人对人伦纲常的遵守非常严格,若是君臣、主仆,怎么可能会出现睡一张床的情况?当然,有兄弟情义并不能说明三人就有结义行为,但《三国志》中另有一个记载引人注目。关羽曾被曹操俘获,曹操爱惜关羽才能,让张辽去劝关羽投降自己,关羽断然拒绝,并大义凛然道:“我曾经和刘将军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如果不是结义,发这种誓言干嘛?而且以刘备当时的行为,四处结交豪侠,等看到关羽、张飞那种猛男后,跟他们结拜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这就好比陈其美与蒋介石结拜一样,乱世豪侠所为,合情合理,不足为奇。至于史书中为什么不明白记载三人结义的事情,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刘备后来做了皇帝,这种江湖义气的事情,还是为尊者讳好了。关羽,一个背井离乡的亡命徒;张飞,一个能写会画的小文艺,他们顾盼之间,刘备一挥手,他们便来到刘备身旁,义无反顾地踏上刘备那条破船,终其一生为刘备披荆斩棘,扬帆破浪!历史并未记载刘备用什么吸引了他们,但是历史却记载,英雄跟着英雄,开创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时代,这个时代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短暂如一瞥,但一瞥之间,流星划过,灿烂即成永恒!除了关羽和张飞,在刘备营造的流氓圈子里,还有两个人,这两个人虽然没有关羽、张飞出名,但是却在刘备发迹之初,帮了刘备大忙!由于这两个人在后文中还要提到,所以现在暂且不说。我们现在讨论另一个问题,刘备为什么要结交豪侠,而年少又为什么争附之?第三节 乱世缘起刘备辍学回家之后,既没有再去拜访名师学习,也没有努力生产作业,而是四处游荡,结交豪侠,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想干什么?答案很简单,天下即将大乱,刘备要趁乱发迹!天下为什么乱了?大多时候都是乱自上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责任也要追溯到东汉的皇帝身上。东汉的皇帝,除了开国帝王刘秀以外,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短命。
刘秀活到63岁,死后把把大汉帝国交给儿子刘庄(汉明帝),刘庄做皇帝做的很好,内治黄河,外和西域,吏治清明,人口攀升,可谓是上承光武中兴,下启明章之治。但刘家子孙的身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刘庄只活了48岁,就驾崩了。刘庄之后是刘炟(汉章帝),刘炟也是个好皇帝,休养生息,注重农桑,禁用酷刑,打击豪强,派班超两次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再次对大汉称臣,可谓是文治武功均有大成,但刘炟的身体质量比刘庄更差,他只活了31岁。值得一提的是,刘炟在位期间,虽然励精图治,使东汉繁荣昌盛,但是他却没有完全贯彻父、祖留下的“严防外戚”政策,而是过度放纵外戚,为东汉以后的外戚专权、宦官专政埋下了祸根。刘炟死后,刘肇(汉和帝)即位,由于刘炟死得太早,刘肇即位时才只有十岁,十岁的小皇帝当然不能执政,东汉的国家大事便由窦太后干预。历朝历代,但凡妇女执政,十有八九都会重用自己娘家人,窦太后也不例外,她在内把持后宫,在外让娘家哥窦宪手握国家大权,开始了专横跋扈的窦氏时代。刘肇长大后,心中自然很不爽,天下是姓刘的,凭什么让姓窦的说了算?于是刘肇便联合宦官干掉了窦家,结束了外戚专权的局面,这时候的刘肇才14岁,其聪明果敢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一斑。但刘肇干掉窦氏集团之后,朝中元老大臣多数亡故,又因为在平定窦家的过程中,宦官立下大功,所以刘肇执政期间,不得不对宦官有所仰仗,至此,宦官专政的局面正式拉开序幕。而刘肇又继承了刘家皇帝短命的基因,驾崩时年仅27岁。刘肇死后,其子刘隆(汉殇帝)即位,刘隆继承大统时,年龄还是按天算的,出生刚满百日,这个岁数的皇帝不要说执政了,能说话就是天纵奇才了,可惜刘隆不是天纵奇才,于是邓太后带领邓氏外戚集团闪亮登场。在此期间,刘隆将刘家皇帝短命的作风发扬至最高境界,只活了1岁,终生连个“朕”字都没有喊出来。刘隆死后,汉安帝刘祜即位,刘祜依旧短命,13岁即位,32岁驾崩,终其一生并无什么作为,整日以愁洗面,在内忧外患中度过。刘祜死后,阎太后专政,立幼儿刘懿为帝,七个月后,刘懿驾鹤西去,宦官趁机暴动,阎太后跑路,刘祜的独生儿子刘保得以上位。刘保(汉顺帝)生性软弱,既不敢用宦官搞掉外戚梁氏,又不敢用外戚搞掉宦官集团,因此他在位期间,宦官和外戚团结一致,共同败国,而刘保也未能逃脱短命的厄运,30岁时便西去寻祖了。刘保的儿子刘炳(汉冲帝)两岁即位,三岁便死,做皇帝的时间可以媲美其前辈刘隆,人送绰号“闪崩皇帝”。但东汉的“闪崩皇帝”还有一个名额,这个名额便是刘缵(汉质帝)。刘炳死后,梁氏外戚集团中的首领梁冀便选择了年仅八岁的刘缵做皇帝,梁冀以为刘缵年幼不懂事,自己就可以随便干坏事了,不料刘缵早熟,看梁冀不顺,在朝会上指着梁冀的鼻子叫“跋扈将军”,梁冀暴怒,下毒干掉了刘缵,刘缵在位时间也是1年。刘缵死后,东汉便开始了其历史上最黑暗的桓、灵时期了。相信学过诸葛亮《出师表》的人都会记得这么一句话:“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里面的先帝是刘备,桓灵便是汉桓帝和汉灵帝,可以说,刘备耍流氓的间接原因就是桓、灵二帝不靠谱。先说汉桓帝,这皇帝老儿名叫刘志,他没当皇帝之前,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却是庶系旁支,级别很低,跟皇权根本挨不上边。但是正所谓一脚踩到臭狗屎,天上馅饼掉下来,刘志在15岁时走了狗屎运,捡到了天上掉的馅饼。那一年,梁冀把刘缵毒死,然后挑选继承人,他挑来挑去却相中了河间的刘志,刘志生性放荡,不但沉湎女色,还爱跟太监搞断袖之情,真可谓是对得起自己的名字。把持朝政的梁氏外戚集团深感其为可造之材,因此一致同意立其为君。梁氏集团本来打算利用刘志的断袖之癖,让太监监视他,不料刘志和太监搞出了感情,太监反而帮助刘志一举歼灭了梁氏集团,从此大地变新天,外戚换宦官。桓帝时期的太监太坏,把天下搞的不成样子,当时的太学生与朝中官员结为“士人党”,要求朝廷整肃太监,太监们恼羞成怒,跟太学生的精神领袖李膺大干起来,刘志一看李膺敢跟自己的相好们作对,顿时气急败坏,将李膺逮捕下狱,并逮捕太学生两百余人,这便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影响深远,甚至伤及大汉国本,大汉风雨飘摇,即将倾覆。
由于刘志太过好色,后宫养着五千多妃嫔,还有不计其数的太监,所以当他淫乱到35岁时,就体力不支而挂掉,或许是断袖之情搞的太多,刘志死后并无子嗣,而外戚窦武便挑选了刘志的堂侄刘宏,作为皇位继承人。刘宏12岁即位,是为汉灵帝。刘宏与刘志可谓是臭气相投,志同道合,一样的荒淫好色,一样的宠信阉人,而且在宠信阉人这方面,刘宏比刘志更上一层楼,他亲封张让、赵忠等十个大太监为“十常侍”,并公然提出“张让是我爹,赵忠是我妈”的新颖论调,震惊天下,张让、赵忠固然对男女分配有所异议,刘宏的亲爹、亲妈在地下也是义愤填膺。刘宏认太监做爹妈,外戚们不干了,你皇帝也太不靠谱了,这不是说太监是我亲戚嘛!因此,窦氏外戚集团决定干掉十常侍,维护自己的尊严。公元169年,窦武与太傅陈蕃、长乐少府李膺谋诛宦官,结果保密工作没做好,太监们获知消息,抢先去灵帝那里告状,灵帝一看窦武等人居然敢打自己爹妈的主意,勃然大怒,痛下杀手,最终的结果是窦武自杀,陈蕃和李膺下狱被杀,株连被杀者一百余人,牵连入狱者几近千人,这便是史上著名的“第二次党锢之祸”,此祸绵延十年之久,直至彻底撼动大汉国基,惹出黄巾起义。而刘备就是生长在桓帝、灵帝执政时期,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敏锐政治嗅觉的人,刘备已经看到了大汉王朝的末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即便时势和乱世不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他也会主动站出来,立在那个位置。所以,刘备到处流窜,结交豪侠,时机到时,就要趁势而起!第四节 流氓的魅力在古代,做流氓并不容易,因为做流氓要冒着被饿死、被骂死、被官府抓走打死的危险,而要做一个流氓头子,就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刘备就成功地成为了流氓头子,从“年少争附之”这一句话,我们便可以窥见当年混黑社会的刘备是多么春风得意。那么,身为流氓的刘备究竟具备怎样的魅力,以致于“年少争附之”呢?如果刘备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动辄就哭,遇事就让,坚守仁义道德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那么我想是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跟刘备的,毕竟耍流氓不是做慈善。刘备在年轻时候就能笼络一大批豪侠,而且在其以后东奔西逃的狼狈岁月里,依然有那么多人死心塌地地跟随他,这表明刘备必定有手段,有魄力,既懂得宽宏大度,又懂得心狠手辣,既灵活机警,又心思缜密,总之,他是一个具备超常人格魅力的人!刘备有什么人格魅力?翻看史籍,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刘备的出身。刘备是一个没落的皇家宗亲后代,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刘备团结了从上流贵族到下层阶级之间,各个阶段的人才。具体来说,刘备虽然没落,但他毕竟是皇室宗亲,因此社会名流并不反感与他交往;而从另一反面来看,他虽然是皇室宗亲,但却在市井之间长大,底层人才跟着他也不会有心理负担。因此,刘备身上具备一种贵族混合平民的独特气质。第二,刘备的长相。前文已经说过,刘备的长相很奇怪,甚至有点畸形。他的这种相貌要是放到今天,估计会一辈子打光棍,因为哪个女人也不愿意嫁给一个比例失调、奇形怪状的男人。但是在古代,刘备这种样子却了不得,那叫做帝王之相!古代的皇帝长相都是不一般的,尤其是开国皇帝,用现在的眼光去看,都不好看,甚至是奇丑,比如刘邦是大鼻头、方额头;刘秀是大嘴巴、方额头;孙权是方脸大嘴,上长下短(又是一个身材比例不协调的主);司马炎是长发拖地,猿臂过膝(跟刘备差不多);杨坚额头上全是疙瘩,下巴还伸的老长,身材也是上长下短;至于朱元璋,他的丑几乎人尽皆知,笔者就不用多说了。从这些例子上,可以总结出一点,就是只要你长得突出,长得过分,就很有可能是帝王之相。反之,长得太保守就不行了。比如曹操,身高一米六多,眼睛又小又细,《魏氏春秋》称之为“姿貌短小”,这就长得太保守了,曹操因此而常常自卑,甚至于不敢称帝。所以说,刘备的奇形怪状给他加了不少分,当时的人一看见他的样子,心中不由得就会有莫名的畏惧和拜服情绪,这才是老大该长的样子啊。第三,刘备的才能。刘备有什么才能?吃喝玩乐的应酬才能,能文能武的办事才能。吃喝玩乐,这个不用多说,“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几句话足能说明一切。有人会问吃喝玩乐算什么才能,笔者反问,你不吃喝玩乐,怎么去交际?怎么跟人加深感情?当然,这种交际是需要把握一个度,否则交往的人便都成酒肉朋友了。刘备能文能武,这个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刘备虽然不喜欢读书,但却不是不读书,在卢植那里学习两年,怎么也得沾染一些大儒的风范,学会一点名士的风流。最起码有一点,刘备有素质,从来不骂人,至少在史籍上,笔者还没有找到刘备说脏话的字眼。而且刘备还有一些至理名言流传后世,比如“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这些话都还是非常有水平,非常有思想内涵的。至于武,很多人以为刘备懦弱,这是错误的,刘备一点也不懦弱,黄巾军一起义,刘备就马上参军,当官的时候,他甚至还敢鞭挞督邮以泄私愤(《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张飞鞭挞督邮,但《三国志》明确记载是刘备),这说明刘备能打能杀,武略还是非常具备的。第四,刘备的性格。刘备的性格非常优秀,用史书上的原话来讲,就是“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翻译成白话就是深沉、谦虚、面无表情。深沉而话少,人们会感觉他非常稳重,非常踏实,非常有思想,非常有安全之感;谦虚而礼让,人们会感觉他非常礼貌,非常宽容,非常有风度,非常有国士之风。这两种性格都是非常能吸引人的。还有喜怒不形于色,这说明刘备善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情感,对别人是什么看法,讨厌或喜欢,他都不刻意表现在脸上,外人一律捉摸不透他的心思,这会让刘备很少得罪人,也会给他身上平添一种神秘的气质。第五,刘备的手段。刘备是一个玩政治的人,不论是在小圈子里还是大圈子里,他都是政治老手。很多人都说刘备的军事能力不行,但从来都没有人否认过刘备的政治天赋,因此,政治家所必备的手段,刘备都有。宽宏大量他有,心狠手辣他也有;坚忍不拔他有,诡谲狡诈他也有;弘雅信义他有,反复难养他也有;谦恭礼让他有,霸气凌人他也有……总之,刘备的手段一正一反,恩威并用;半黑半白,信诡兼具。第六,刘备的节操。做人最怕没有节操,当老大尤其如此,刘备便是个非常有节操的人。他虽然喜欢犬马、音乐、美衣服,听起来很败家,但是在当时社会,这些都还算是高雅的东西,都是社会名流应该喜欢的东西,因此算不上人生污点,他不骂人,不淫乱,不赌博,不滥杀,孝顺寡母,团结乡里,谦恭礼让,奋发向上,大节之上无愧于人,因此足以让世人看重。综其一生,刘备虽然看重利益权势,却决不信奉“有奶便是娘”的无节操主义。他虽然反复难养,但却从不轻易去就。这也成了他与吕布等受人鄙视者最根本的区别!第七,刘备的抱负。一个混吃等死的人跟一个目标远大的人,谁更吸引你?我想会是目标远大的人更具吸引力。试想一下,一群彷徨迷茫的青年,在一个即将大乱的天下,遇到了一位直言取天下做天子的英雄,他们会怎么办?告官揭发?或是骂他神经病?当然不是,他们会“争附之”!
第三章 天下大乱第一节 黄巾起义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朝历代垮掉时都有一个相似的场景,天灾人祸不断。汉桓帝和汉灵帝连番恶搞,东汉终于挺不住了。从灵帝即位开始以后,各种天灾接连发生,冰雹、雨灾、地震、山崩、海啸、涝灾、旱灾、蝗灾一个不落,各种天文异象也来凑热闹,比如日食、月食、扫帚星划过、青虹升天、黑气落地等等,除此之外,还有生化灾难,比如母鸡忽然变成公鸡(侍中寺雌鸡化为雄),老婆忽然吃掉丈夫(河内人妇食夫),女人忽然生出怪物(女子生儿两头四臂)等等,总之是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古人非常讲究天人感应,但凡是有天灾发生或有不好的异象出现,统治者都会心中一动,思索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坏事,让天王老子给看见了,所以才会降下灾难来惩罚我。想到这些,有责任心的统治者就会赶紧反省自己,承认错误,改善言行,以争取上天的宽恕。但是刘宏就不这么做,他连个罪己诏都不愿意发,每次天灾异象发生后,刘宏都会做同一件事,把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中的一位罢免掉,以对上天表示自己的觉悟,之后依然是我行我素。据不完全统计,灵帝在位二十二年间,太尉、司徒、司空这三职因为天灾或异象而被罢免几近百次,有时候灾难密集,罢了太尉又接着罢司徒,罢了司徒又罢司空,而由于能担任三公的人选又不多,就那几个人轮流做,毫无诚意。刘宏有三公顶缸,对各种天灾、异象、人祸无所畏惧,继续荒淫无度,游戏人生,他不知道,在他统治下的大汉百姓,水深火热,实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终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叫张角。河北人张角,在历史上名气很大,但他却是一个很神秘的人,家境不可考,出身不可考,生年不可考。他的历史标签是太平道创始人,黄巾起义领袖。其实,如果不是生在乱世,张角很有可能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流浪江湖的行脚道士,传传道,讲讲经,施几张符咒,乞一些口粮,但时势造英雄,乱世让张角看到了契机,张角在云游四海中幡然醒悟,我不但可以做教主,我还可以做皇帝。张角靠着自己掌握的几张药方,配制出一种神奇的药水,只要见到病人,就施舍这种药水,病人喝了之后,如果病愈,就会惊叹药水之神奇,法师之神通,张角说跟我走吧,永离疾苦。如果不愈,张角便说你心不诚,上天是不会赐福给你的,如何算是诚心?唯有皈依我道。就这样,十年间的传道生涯,张角已经聚拢起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数十万教徒,这几十万人分三十六大方,六七千小方,大方万余人,小方数千人,诸方各立渠帅,时机若到,共同翻天。汉灵帝中平元年,也即公元184年,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率众起事,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就此涌现。农民义军烧官府,劫仓库,杀赃官,分财产,十天之内,烽烟并起,天下响应,百官惶惧,京师震动!朝廷对付太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但是遇到这些疯狂的农民群众,就彻底恐慌了,面对来势汹汹的黄巾军,朝廷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军屯驻洛阳,置办军械,训练士卒,紧急备战;第二,在洛阳周边置函谷、太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各率一部,拱卫京师;第三,大赦天下党人,放还流徙的犯人;第四,下令公卿组建地方武装,破格录用平头百姓中懂兵法、能打仗的人才;第五,以尚书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率兵马,讨伐黄巾军。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备借荆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