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前线俄服加速器世界 加速器放在武器工厂旁边有什么效果

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在世界人类的历史上重大战役有哪些
在世界人类的历史上重大战役有哪些
09-09-20 &匿名提问 发布
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  德军:古德里安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十面埋伏——基辅包围战 魏克斯苏军:叶廖面科 布琼尼 铁木辛哥元帅  德军:参加基辅会战的包括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下辖坦克第1集群(司令为克莱斯特上将)、第6集团(司令为赖歇瑙上将) 、第17集团军(司令为施普拉格上将)。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司令博克元帅)下辖坦克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 )。辖8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27个步兵师、2个山地师、2个轻型师、3个警卫师、6个强击火炮营以及匈牙利3个旅与斯洛伐克通信部队。配备坦克和突击炮700辆、作战飞机600架。总兵力为100万人。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也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整个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联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闪击战”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军在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上受到了阻碍。德军赢得了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发生在莫斯科的战争史上最大战争的胜利。 基辅会战结束,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包括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内的65万人被俘。苏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牺牲。德军缴获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摩托化车辆3500辆。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对德军而言,从战术上来看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杰作。从战略上来看,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苏军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而且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狼行拂晓——偷袭珍珠港 日军:山本五十六 南云 日, 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空袭,击毁了美国全部战列舰。珍珠港战役在战术上非常成功,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它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战争。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军:朱可夫 德军:保卢斯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是苏联军队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和反攻战役。在德军以多出0.7倍的军队、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飞机的情况下,让苏联胜出。这次战役胜利的结果是:苏联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 潜艇时代——大西洋海战 德军:邓尼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德国围绕着保卫与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生死攸关的大西洋海战。在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英国和德国投入了他们的全部海上力量,动用了整个大西洋舰队和其他国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个战役动用了3000多艘作战舰艇,飞机数千架。历时5年半,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斗争最复杂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也使德国的潜艇一举成名。 航母号角——中途岛海战 美国 指挥官: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弗兰克·弗莱彻海军中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日本 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中途岛海战是发生在太平洋战场的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美军以2艘航母和9艘驱逐舰的兵力打败了日本包括8艘航母、4艘水上飞机母舰、13艘重型巡洋舰和其他各级近百艘艇(舰)。这次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海军的实力对比。从此,日本开始失去了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火海拉锯——瓜岛争夺战 美军 尼米兹上将  日军: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是二战中最大的遭遇性战役,也是美国海军自1898年以来在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从日美军的悄然登陆到日日军的撤离,双方一共在这个小岛上留下了两万多具尸体。 铁甲搏杀——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双方共投入了8000多辆坦克、4000多架飞机,全部参战兵力300多万。此次会战的胜利是苏联战胜德国的最重要阶段。 &strong&答案补充&/strong&风驰电掣——诺曼底登陆战 盟军 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  诺曼底登陆是盟军的一场战略性陆海空三栖登陆战,完全不同于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间的岛屿登陆战,只要登上滩头就意味着胜利。盟军为这场战役一共投入了达288万的总兵力、各种飞机15700余架、各类船只6000余艘。盟军高层人物为这场登陆战构思了精妙和艰难的战略欺骗,并最后获得胜利。在欧洲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 摧枯拉朽——柏林会战 苏军 朱可夫  科涅夫元帅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崔可夫上将 德军 魏德林上将 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5月8日,在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了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以多出150万的压倒性的兵力优势攻克了柏林。此战加速了德国投降,并迫使希特勒自杀。彻底粉碎了纳粹德国征服欧洲的阴谋野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815年拿破仑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返回巴黎。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君主集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月17日,拿破仑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由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相遇。6月18日,拿破仑率军与英军交战,晚上9点拿破仑率领的法军败走。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编辑摘要 目录 [隐藏] 1 概述 2 战争背景 3 战场溃败 4 失败原因
滑铁卢战役-概述     滑铁卢战役 1815年拿破仑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返回巴黎。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君主集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月17日,拿破仑击败由布吕歇尔将军率领的普,并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由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相遇。但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没能按命令消灭逃跑的普军。6月18日,拿破仑率军与英军交战。布吕歇尔则花了一个上午重整军队,马不停蹄地奔赴滑铁卢。当天下午,正当两支军队都疲惫不堪时,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终于赶到,并猛攻法军的右翼。晚上9点,拿破仑率领的法军败走。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滑铁卢战役-战争背景    英、普、奥等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 但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在关心着时局的发展。1815年初,反法联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同时,法国人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不满意波旁王朝的统治而更加怀念拿破仑时代。拿破仑见时机已成熟,便决定东山再起。日夜,拿破仑率领1050名官兵,分乘6艘小船,巧妙躲过监视厄尔巴岛的波旁王朝皇家军舰,经过三天三夜的航行,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士兵们在拿破仑的鼓舞下,热血沸腾。部队开始进军巴黎。沿途所到,不少人欢呼雀跃。波旁王朝派出的阻击部队,因多是拿破仑旧部,所以纷纷归附,这样到3月12日,拿破仑未放一枪一弹,顺利进入巴黎。此时,他的部队已发展到1.5万人。路易十八看到大势已去,仓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仑在万民欢腾声中,重登王位。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反法联盟各国首脑,惊恐万状,立刻停止争吵,并马上拟定了临时宣言,称拿破仑是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敌人,他“不受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他们迅速集结兵力,到3月25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并有重兵70万。联军准备分头进攻巴黎:巴克雷指挥17万俄军和25万奥军集结在莱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推进;弗里蒙指挥奥——撒丁联军6万,集结于法意边境,准备随时向法进军;普鲁士的布吕歇耳元帅率12万普军、300门大炮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集结;英国的威灵顿将军指挥一支由英、德、荷、比人组成的混合部队约10万人、200门大炮,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之间。另外,联军还有一支30万人的预备队。联军约定在6月20日左右开始行动。 法军方面,拿破仑也在加紧备战,到6月上旬,已有18万人集结在鹰旗之下。滑铁卢战役-战场溃败     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他决定要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为守。他认为威胁最大的是比利时方面的英普军队,所以要集中主要兵力对付,而莱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联军,只要派少量兵力进行牵制就行了。同时他还决定,要趁联军尚未会齐的时 候,争取战机,率先击溃英普联军,打败了威灵顿和布吕歇耳这两个老将,其他联军便好应付了。 计划已定,拿破仑便于6月12日派12.5万法军(其中有近卫军2万人)、火炮300门,悄悄移动到比利时边境,驻扎到离普军只隔一片密林的地方。展开了战斗。 滑铁卢位于比利时南部,离首都布鲁塞尔不远。英军驻 在一个山岗,由威灵顿率领,法军则由拿破仑亲自指挥。清晨下起滂沱大雨。上午11时30分,天气转晴,拿破仑下令出击。法军越过低洼地带,向英军驻 的山岗奋勇冲去。英军顽强抵抗,炮弹像骤雨般落在法军的阵地,法军死伤惨重,不得不撤兵。下午1时,法军第二次进攻英军阵地,还是无法得逞。拿破仑正伺机发动第三次规模更大的攻势时,用望远镜向四周瞭望,侦察敌情。他突然看见东边远处黑压压的一片。拿破仑自以为兵员充足,有恃无恐。在他的指挥下,80门大炮同时瞄准?英军的阵地进行炮轰。法国骑兵浩浩荡荡地登上了英军驻 的山岗,拿破仑信心十足,以为胜利在握,哪知道枪声突然大作,埋伏在四周的英军将法军团团围困,法军措手不及,伤亡无数,只好向後撤退。按照拿破仑一贯的作战策略,先是用大炮猛轰,然後派骑兵冲锋,最後才由步兵出击。而这一天,骑兵冲锋之後,却没有步兵支援,原来法国步兵都在右翼抵御普鲁士三个兵团的进攻,无法突围。下午6时,拿破仑孤注一掷,把最後的4000名近卫军都调入进攻的行列,成败就决定在这一次了。他把兵士排成70人一队,爬上陡坡,拼死向前冲去。当他们离开英军防线不到60步时,威灵顿突然站起来大声疾呼:“全线出击!”英军的後备队排山倒海般地向法军扑去。拿破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部队已经全部用上了,再也派不出一兵一卒,只好眼巴巴地看自己的士兵任人宰割。拿破仑拿望远镜,目睹这惨痛的一幕,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一切都完了!”晚上9时,明月东升,普军突破法军防线,拿破仑的部队乱成一团,无法坚持下去,只得四处溃逃。拿破仑泪流满面,脸色苍白,带了一万名残兵退回巴黎,从此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滑铁卢战役-失败原因     威灵顿公爵 滑铁卢战役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认为,拿破仑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其失败的主因,拿破仑应等待联军侵入法国,时日一久必因粮食缺乏而自行崩溃。不知道他如此说,动机何在,联军会自行崩溃吗?在1814年侵入法国的联军也没有崩溃啊! 1、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2、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 3、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4、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格鲁西元帅更是昏庸,其在滑铁卢以3.4万兵力,无所事事。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在滑铁卢战役中,法军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却因种种原因遭到惨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军事生涯就此终结。珍珠港事件是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後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战役。事件过程11月26日,一支由六条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日本海军中将南云中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上舰队保持彻底的电波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12月7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被破坏,2403美国人丧身。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後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後来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後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一共可以装载441架飞机,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根据当事人报道和後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後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7:40:第一波到达欧胡岛北岸。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後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珍珠港内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和对它开火。8:40—9:15:轰炸机的攻击。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後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道日本空袭。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保护制空权。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从9:45开始:进攻减弱。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13:30:南云下令返航。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州。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後从年中开始日本开始为这次行动做训练。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後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後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後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後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背景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雇。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他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主意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後,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後,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直接结果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後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後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长期影响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作废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後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後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後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历史意义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复灭。此後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後来珊瑚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後才明白过来。日(东京时间12月8日),6艘日本航母组成的特遣舰队对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的珍珠港基地发动了一场凶猛的空袭,使美军损失惨重。由此,美国正式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偷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自从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以来,美日关系逐渐恶化。到1940年,由于受德国席卷中、西欧的刺激,加上对华战争一时难以取得决定性战果,国内对战略物资(尤其是石油)的需求又日渐迫切,日本决定加大向东南亚扩张的进度,从而引起了美方的极度不安。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即使冒与英、美开战的危险,也绝不放弃南进。1939年8月底,山本五十六升任联合舰队司令。他认为,如果开战,应该首先利用航母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先发制人的突袭,使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实力暂时瘫痪一年到一年半,日军则趁机横扫太平洋,夺取所需物资,并且迫使美方承认日本在太平洋的既得利益。日,山本正式向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提出攻击珍珠港的设想。8月,由于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并对其实行禁运,日本的石油储量已经不能支持到4个月后夺取南洋的油田。为此,日本海军司令部宣布准备进行战争,同时联合舰队的海军轰炸机开始利用地形、水深类似珍珠港的鹿儿岛进行空袭珍珠港的模拟训练。9月16-17日,日本海军司令部举行了夏威夷作战沙盘推演,在假定11月16日开战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是:将击沉美军4艘航母、6般巡洋舰和180架飞机,日军也将损失2艘航母和127架飞机。尽管当时的海军部怀疑己方具有发动远洋突袭的能力,但由于联合舰队司令部坚持发动攻击,且山本甚至以辞职相威胁,海军部被迫同意了代号为“攀登新高山”的作战计划。美国在夏威夷地区的兵力部署当时美国海军在珍珠港的最高指挥官是1941年2月上任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金默尔上将。海军在夏威夷的航空兵力除了由海尔塞中将率领的航母部队外,岛上还有贝林格少将的第二巡洋舰队,配备PBY“卡达利那”水上飞机。美国陆军在夏威夷的最高指挥官是萧特中将,萧特曾追随潘兴将军赴墨西哥与法国作战,成绩斐然。美国陆军在夏威夷的航空兵力是“夏威夷航空军”,主要包含第18轰炸联队和第14驱逐联队。到12月7日时,夏威夷航空军已经扩编至754名军官和6706名士兵,但是部队战备水平却很不理想。按照编制,其战斗机的主力是87架“寇蒂斯”P-40飞机,但12月7日时实际只有52架飞机;另外编制上还有39架老式的P-36和14架老式的P-26,但实际在编的分别只有20架和10架。轰炸机方面,主力是32架已经老掉牙的“道格拉斯”B-18,只有20架能飞;性能较好的波音B-17飞机有12架,其中能够飞行的为6架,另外还有12架“道格拉斯”A-20轻型轰炸机,只有5架可飞。总之,在12月7日,陆军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只有11架轰炸机和52架战斗机。另外,海军陆战队在欧胡岛有11架F-4F“野猫”战斗机、24架“无畏”俯冲轰炸机、8架“拥护者”侦察机;海军有71架PBY巡逻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准备1941年11月,参加“攀登新高山”行动的日本舰队陆续开往北方,停泊在择捉岛的军冠湾待命。26日,舰队起锚东行,12月1日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当天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美、英、荷开战。下午17:30,山本向联合舰队各部队发出在东京时间12月8日实施“攀登新高山”行动的命令。日本的主力是南云忠一中将率领的第一航空舰队,其麾下包括6艘航母:“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号。护航舰队包括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7艘运输舰和3艘潜艇,此外还由潜艇拖带了5艘两人座的袖珍潜艇。攻击珍珠港的飞机共有三种:三菱A6M零式战斗机,这是当时全世界性能最好的战机。作为攻击主力的是D3A99式俯冲轰炸机和B5N97式舰载攻击机,前者装备有500磅以上的炸弹和3艇7.7毫米机枪,后者可进行水平攻击和发射鱼雷。日本的6艘航母上共有378架飞机,每组飞机乘员都至少经过50次的严格训练,非常熟悉美方的舰船特征。东京时间12月7日,日本舰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加油,之后军辅船脱离舰队,舰队航速增加到25节。当天,日本舰队接到夏威夷方面传来的情报,得知珍珠港内有太平洋舰队的全部8艘战列舰,但没有航母。这使得日方颇为失望,因为舰母是预定的第一攻击目标,战列舰是第二目标,港口设施排在第三位。未被美军重视的偷袭预兆美国虽然已意识到与日本的开战不可避免,但美军错误地认为,日军如果动手,优先的目标将是菲律宾,因此没有重视加强珍珠港的防御。实际上,美方也不是完全没有发现日军将偷袭珍珠港的迹象。日,在山本提出偷袭珍珠港计划20天后,美国驻日大使就报告说东京有对珍珠港发动奇袭的议论,但美军对此没有相信。为避免“偷袭”和“不宣而战”的恶名,日本计划在对珍珠港发动空袭前半小时向美国递交最后通牒。在美国时间7日早晨,日本政府发给驻美使馆的密电被美方破译,其中虽未指出战争将在何时何地爆发,但开战意图已非常明显。这份破译的电报引起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注意,他建议海军作战长斯塔克海军上将向太平洋地区的海军舰队发出警告,并亲自草拟了一份致夏威夷、菲律宾、巴拿马、旧金山等地驻军指挥官的电文,指出日方已在销毁密件,并将提交最后通谍。斯塔克建议用海军无线电报发出,马歇尔却决定由陆军传送。但费解的是,密电最后却被转到民营电信局,传到檀香山后再由一位信差骑车送往陆军司令部,这位信差带着尚未解密的电报走到半路,空袭就已经开始了。在珍珠港附近,美国舰队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日本方面准备了5艘两人座小型潜艇,准备潜入珍珠港发动偷袭,但在东京时间7日凌晨3时55分就已被美国海军发现,6时51分美国驱逐舰“华德”号击沉了其中一艘,9分钟后巡逻机又击沉了另外一艘,但发现微型潜艇的报告传到太平洋舰队后却没有回复,港内各舰仍然未挂起防鱼雷网,也没有升起防空阻塞气球。夏威夷群岛上的陆军阿巴纳角雷达站也发现有大批飞机从北面飞来,却认为是由美国加州调往菲律宾加强防务的B-17轰炸机。偷袭珍珠港经过东京时间12月8日01时30分,第一架飞机从日本“赤城”号航母上起飞。第一波攻击共出动了189架飞机,由洲田美津雄担任领队,包括50架担任水平轰炸任务的97式舰载攻击机、40架携带鱼雷的91式飞机、54架99式俯冲轰炸机、45架零式战斗机。除6架在起飞时发生故障外,其他183架在15分钟内顺利从6艘航母上起飞。起飞30分钟后太阳升起,机群关掉航行灯,直飞珍珠港。洲田美津雄最关心的是如何一分不差地在03时30分,也就是在日本向美国递交最后通谍后半小时,投下第一枚炸弹。机队飞行一个半小时后,洲田接到水上侦察机的报告,得知了珍珠港内美舰的停泊方式和气象信息。不久,机队飞抵欧胡岛北端的卡胡库角。按照原定的计划,此时将由洲田发信号决定采取“突袭”还是“强攻”:如果美方毫无警觉就采取突袭,由破坏力最大(本身风险也最大)的鱼雷机先上场,降至离水面10米处低飞投雷;如果对方已有准备,就采取强攻,由俯冲轰炸机队压制地面的飞机和防空炮火,其他部队再开展行动。攻击方式根据信号弹的数量判断,一枚信号弹代表突袭,两枚代表强攻。日本机队通过卡胡角后,发现珍珠港内完全没有警戒动静。03时09分,洲田射出一枚信号弹,决定突袭。各机队开始展开战斗队形,鱼雷机队下降。俯冲轰炸机向预定的4000英尺俯冲点爬升。但是护航的零式战斗机队却毫无反应,洲田只好再对他们发射了一枚信号弹,结果却误使俯冲轰炸机队以为是“强攻”信号,还未爬到预定高度就开始俯冲。洲田不得已于03时19分对母舰发出了全军开始攻击的报文,比预定时间提早了5分钟,03时25分,第一枚炸弹被投下。在第一波攻击下,美国各机场损失惨重,密集停放的机群和机场设施都被炸成一片火海,只有少部分飞机在大火和浓烟的掩护下逃过一劫。随后上场的鱼雷机以低飞姿态进入,攻击了“俄克拉荷马”、“西弗吉尼亚”、“加利福尼亚”和“犹他”号战列舰。随后洲田亲自带队的水平轰炸机上场,以重型穿甲弹发动攻击,击中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弹药库,随即引发大爆炸。第一波攻击过后一小时,第二波170架飞机飞到,同样成功地完成任务并返航。在这次袭击中,美军在珍珠港内的8艘战列舰全部中弹,其中4艘沉没,另外还沉没了3艘驱逐舰和4艘小型舰艇。3艘巡洋舰和1艘水上飞机修理舰遭受重伤。飞机被毁188架,死伤3435人。日本方面只损失29架飞机,阵亡55人。日本的5艘袖珍潜艇无一生还,10名艇员中9名战死,1人被俘。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一些败笔日军虽然偷袭珍珠港获得全胜,但明显地存在两大败笔,一是空袭草草收场,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洲田美津雄一直等到攻击结束并确认战果后才最后返回,他向南云忠一报告说,预计美军战列舰被击沉4艘,重创4艘,6个月内无法恢复战斗力;欧胡岛上的机场因大火而无法准确判断战况,但从3个小时内未发现美机升空,推测所剩无几。洲田在报告中指出,敌舰虽被击沉,但因位于浅水港湾内,很容易打捞和修理,所以应该紧接着对珍珠港内的军工厂、港口设施和贮油设施进行轰炸。但南云忠一却下令舰队返航。港内的美舰虽然在轰炸中无一幸免,但经过抢修之后,除了老旧的“犹他”号和倾覆的“俄克拉荷马”号、发生大爆炸的“亚利桑纳”号外,其他舰只陆续修复;受损的飞机也有80%得以重上蓝天。另外,油库未被破坏,再加上航母都在外,没有遭受损失,为美太平洋舰队迅速恢复战斗力提供了条件。另一个更大的遗憾是留下了“偷袭”的恶名。日本原定要在空袭前半小时递交最后通谍,却因译电的延误而拖延,等交到美国国务卿手中时,比预定时间晚了80分钟。日本原想借时间差来规避“不宣而战”,但最后还是背上了偷袭的恶名。这使得山本五十六直到1943年战死时,还一直耿耿于怀。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真正原因人们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众说纷纭。从战后所发现的资料表明,珍珠港事件其实是一场能源战,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日本因为美国对其实施石油禁运而采取的极端措施。美国希望通过卡住能源供给来遏制日本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因此成为其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已经进行了四年战争,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显然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威胁,然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也使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左右为难,孤立主义分子认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战争威胁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侵略国家实行经济制裁。而且,在英国政府以及美国国会的压力下,罗斯福总统被建议不能在太平洋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以免今后无法向盟国提供援助,而且这也会导致公众注意力转移,无暇顾及希特勒的侵略计划。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这正好给罗斯福总统找到了一个报复日本在亚洲肆意扩张的借口。当日军于1940年9月开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时,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实行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声称这些物资只能出口到英国和其他西半球国家。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在思索,并开始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日本军方,尤其是军队高层,自从在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之后,对外交政策施加了很多恶劣影响。同时,军队高层也是支持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主要力量,他们主张延长在中国的战争,并进一步向亚洲南部进军,从而实现其能源自给的帝国梦想。1940年夏天,公爵近卫文磨担任日本首相。近卫内阁一方面默认军方在亚洲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又致力于与美国达成和解。然而,近卫内阁授权军方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基地,并与德、意签署三国盟约,这使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赫尔无法在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1940年冬季,英国跨大西洋能源供给线遭到德国潜水艇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因此越发关注事态发展。1941年4月,德国攻占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并在克里特岛和北非重创英军。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下令延长美国在大西洋的中立区,并将巡航线进一步向东延伸,以防止希特勒进攻。5月,罗斯福总统宣布进一步增强该地区潜艇追踪和护航的力度,并调遣太平洋舰队增援大西洋舰队,美国因此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华盛顿因此将支援英国置于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东京方面的政策这时也开始左右摇摆。近卫内阁派亲美的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向华盛顿提出一些新的谈判要点,国务卿赫尔同意探讨这些计划,然而经过50次秘密会晤,最终仍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美国拒绝就细节展开进一步探讨,他们提出谈判只有在日本同意“四项原则”的条件下才能继续进行。日本则认为这四项原则无疑是美国在谈判方面所设置的障碍,谈判因此陷入僵局。石油储备的下降迫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了令世人震惊的《日苏中立条约》,6月,德国开始攻打苏联。这些事态的发展最终促使日本军方高层确信他们不会与苏联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区发生正面冲突。美国开始停止从东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政府则开始进行秘密会谈,日本军方高层与近卫首相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向日本天皇提议向亚洲南部继续扩张,因为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天皇对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和香港地区的计划开始实施,同时日本还开始着手准备与美国、英国和荷兰交战。但是具体的期限并没有定下来,与美国的谈判仍在继续。7月24日,在法国维希政府勉强同意之下,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的关键要塞。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英国和荷兰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历史文件并没有说明罗斯福总统对于做出该项决定所蕴涵的内在意义。从罗斯福总统幕僚的备忘录来看,总统只是试图通过石油许可证贸易作为外交手段,以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然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则已经使得日本无法像以前那样支付石油美元。总之,这对于美国政府强硬派而言无疑是一场胜利,他们一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日本做出让步。在如此政治环境之下,日本因此只能动用其石油储备。历史学家赫伯特·菲思曾经这样写道:“日本没有任何途径获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给。石油储备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与美国交战的最后决策。”对于美军而言,罗斯福总统在这个时机做出的决策无疑是种失败。美国海军一直在强调美军在太平洋的劣势,相对于拥有10艘航空母舰的日本海军而言,美国航母只有区区3艘。而且美国海军一直敦促美国应该拖延与日本交战的时间,因为菲律宾军事基地的空军和地面部队力量尚未得到加强。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也一直向华盛顿发出警告,如果将日本逼入死胡同,日军将会做出没有任何暗示的猛烈还击,因为这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然而罗斯福总统依然坚持认为,尽管有些冒险,但这不会给美国带来严重后果。他的幕僚看似一致的看法更加促使总统认为战争依然十分遥远。即便日本攻打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也丝毫不会影响美国本土安全。美国对日本实施财产冻结和石油禁运使日本大为震惊。战后出版的一些历史记录表明,日本当时已经陷入绝望。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9月份提前召开的御前会议将战争提到议事日程上,10月近卫内阁倒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内阁首相。11月5日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促使犹豫不决的日本天皇对美宣战,除非在谈判最后一分钟取得外交解决的途径。美国割断了日本的能源供给线,使得日本法西斯狗急跳墙,孤注一掷日本在谈判中佯装做出让步,表示同意立刻从印度支那撤军,然而日本一刻也没有放弃在亚洲进一步扩张的战略,因此美日谈判举步维艰,然而与美国不断延期的谈判正好帮助日军部署完兵力。11月26日,日本又在印度支那攻占了一些地方,国务卿赫尔对此极为愤怒,在谈判中要求日军完全从中国撤出。而罗斯福总统与其幕僚则一直通过截取日军无线电信号,关注日军的一举一动。但他们并不知道日军将会在何时何地采取何种行动。更糟糕的是,美国始终无法破译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密码。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争灾难,演绎了一场人间悲剧。对于美国而言,不幸中万幸的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在日军偷袭的当天正好不在港内。然而对于日本而言,偷袭珍珠港最终表明是一场更大的失败,它正好给主战的罗斯福总统找到了对日宣战的最好借口,他再也不用说服国会以保护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名义向日本宣战,而本来对参战与否犹豫不决的美国人民也立即团结一致加入抗日行列。莫斯科会战( Moscow,Battle of)苏军于日~日为保卫莫斯科而进行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1941年 9月底,德军在苏德战场北翼封锁列宁格勒,在南翼占领基辅,在中央攻占斯摩棱斯克,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门户,距莫斯科仅300~400公里。莫斯科成了双方斗争的焦点。目录 [隐藏] 1 战争概述 2 双方兵力 3 战争过程 4 战争评价 5 战争意义 6 参考资料
莫斯科会战-战争概述     莫斯科会战 苏军于日~1942年 4月20日为保卫莫斯科而进行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在莫斯科会战中 ,德军总兵力为78个师,180万人,各种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苏军决心保卫莫斯科,集中了全部作战兵力的30%以上。计3个方面军共有95个兵团,总兵力125万人,各种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沉着应战,以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工事,防止德军推进。12月6日苏军开始大规模反攻。日,苏军3个方面军计124 万多人发起总攻,实施了瑟乔夫卡-维亚济马进攻战役、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勒热夫进攻战役和博尔霍夫进攻战役。苏军的总攻持续到4月 20日,向西推进100~350千米,收复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和梁赞州等。此战中,德军损失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各种车辆1.5万辆。苏军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此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而且发展了苏联军事学术。莫斯科会战-双方兵力     莫斯科会战 德军统帅部为攻占莫斯科制定了代号为“台风”的作战计划,规定以3个装甲集群分别从杜霍夫希纳、罗斯拉夫尔、绍斯特卡地域向东和东北方向实施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围歼苏军主力于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尔后以快速集团从南北两面包围莫斯科,同时以步兵兵团从正面进攻,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实施“台风”战役的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F.von博克元帅),辖3个集团军和3个装甲集群,以及第2航空队。总兵力为78个师,180万人,各种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判定莫斯科方向为德军主攻方向,决心保卫莫斯科。为此,集中了全部作战兵力的30%以上,并先后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公里的3道防线,即维亚济马防线、莫扎伊斯克防线和莫斯科防区。同时组织游击队在敌后活动,以配合正规军作战。苏军的企图是:依托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地区,阻止德军向莫斯科推进,大量杀伤德军,赢得时间,为反攻创造条件。苏军在莫斯科以西担任防御的有3个方面军:西方面军(司令员为И.С.科涅夫上将,辖6个集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为А.И.叶廖缅科上将,辖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和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为С.Μ.布琼尼元帅,辖6个集团军) 。苏军最高统帅部以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全部兵力以及预备队方面军的2个集团军占领第1道防线;预备队方面军的另 4个集团军占领第2道防线。3个方面军共有95个兵团,总兵力125万人,各种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双方兵力对比,德军占有较大优势,其兵力为苏军的1.44倍,火炮为苏军的1.84倍,坦克为苏军的1.71倍,飞机为苏军的2倍多。莫斯科会战-战争过程    “台风”席卷维亚兹马
在红场举行传统的阅兵式 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并占有乌克兰的原料和农产品。而以勃劳希契元帅和哈尔德上将为首的德国陆军总部却认为,必须先消灭苏军主力才能彻底征服苏联。莫斯科是苏联的权力中心,而且还是苏联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第二大工业中心,它是苏军一定不能放弃的。因此,应以莫斯科为主要目标,这样可迫使苏军主力在莫斯科城下接受会战。但希特勒坚持认为列宁格勒和乌克兰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斥责陆军将领们“头脑陈旧”,宣称:“莫斯科的确很重要,但在我看来,它只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占领莫斯科应该是大戏的尾声,在此之前,应先在南方和北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日,中央集团军群攻占斯莫棱斯克,扣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希特勒却坚令中央集团军群暂停东进,并抽调其主力去支援对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的作战。而当基辅会战展开后,希特勒又突然改变了他的战略,决定等基辅会战胜利结束后,将作战重点回到莫斯科轴线上,而只对列宁格勒实施围困。 日,希特勒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确定10月2日发起莫斯科会战。训令规定,莫斯科攻势由包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实施。正在乌克兰作战的原中央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兵团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最迟在9月30日北返;正在列宁格勒作战的原中央集团军群的霍特第3装甲兵团加上北方集团军群的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最迟在9月15日南下,赶到斯莫棱斯克一带,与中央集团军群会合。至9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已集中了74个师(其中包括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180余万人,1700辆坦克、14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390架飞机。 在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希特勒要求中央集团军群在攻打莫斯科之前,先以钳形攻势将莫斯科正面的苏军分为两个包围圈加以歼灭,然后顺势攻占莫斯科。其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克鲁格元帅指挥的第4集团军和赫普纳上将指挥的第4装甲兵团为中路,从斯莫棱斯克南面的罗斯拉夫利向维亚兹马包围;以施特劳斯上将指挥的第9集团军和霍特上将指挥的第3装甲兵团为北路,从斯莫棱斯克北面向维亚兹马包围。中、北两路德军在完成对维亚兹马地域的苏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合围后,北路德军将转向东北方向,进攻加里宁,从北面包围莫斯科;中路德军则由维亚兹马向东挺进,直取莫斯科。另以魏克斯上将指挥的第2集团军和古德里安上将指挥的第2装甲兵团为南路,提前2天向莫斯科以南的奥廖尔和图拉发动进攻。魏克斯第2集团军居左,古德里安第2装甲兵团居右,对布良斯克地域的苏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钳形合围并予以聚歼后,由南面包围莫斯科。希特勒在“台风”行动前夕向全体德军官兵发表了一篇书面讲话。他呼吁德军“必须有破釜沉舟的气概”,一鼓作气,在冬季来临前把敌人彻底消灭。他说:“今年最后的一次大战将给敌国以及整个战争的煽动者英国以毁灭性的打击。我们消灭了这个敌国,就是消灭了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个盟国,同时我们将替德意志帝国和欧洲消灭一个危险,这个危险是自匈奴时代和蒙古入侵以来最可怕的。因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德国人民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紧地跟你们在一起。” 莫斯科会战 苏军已经从战争初期的惊慌失措中稳定下来,而且德军在斯莫棱斯克的暂停又给了苏军喘息的时间,苏军开始调集兵力加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并动员市民在莫斯科以西紧急修筑了数条防线。至9月底,苏军已在莫斯科以西部署了西方、预备队、布良斯克3个方面军计15个集团军,1个战役集群,计7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677架飞机。其中,可涅夫上将指挥的西方方面军部署在维亚兹马以西60英里处;布琼尼元帅指挥的预备队方面军部署在西方方面军的后面,与西方方面军成纵深梯次配置;叶廖缅科上将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部署在预备方面军的南面。苏军的企图是:阻止德军进攻,歼灭和消耗德军,争取时间集中预备队,为反攻创造条件。日清晨,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德里安以3个坦克军为前锋,在极其狭窄的正面上,向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之叶尔马可夫战役集群的侧翼发起了凌厉攻势,当天就撕开了苏军防线,向前猛进了90多公里,直指叶廖缅科司令部驻地布良斯克。10月2日,中路和北路德军主力的攻击同时从斯莫棱斯克的南北两面发动。苏军没有意识到德军会将主要攻势突然转向中线,在德军的闪电式攻击下,苏军精心组织的维亚兹马防线当即被冲垮。当天,德军楔入苏军防线15—30公里。10月3日、4日,苏军发起反击,企图堵住德军打开的缺口,但未获成功。德军继续向苏军防御纵深推进。10月3日,希特勒兴高采烈地在柏林体育馆发表了他一生中最能煽动人心的讲演。他先是勾画了德国在欧洲的核心地位,声言第三帝国英勇顽强的军队正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说:如果人们谈论闪电战,历史上还未曾有过这样的进军,但是历史上还真有过几次闪电般的撤退,他嘲弄般地谈起了英军在敦克尔克的大撤退,称与英军的大撤退相比,德军的速度的确相形见绌。在谈到俄国时,他声称:“在我们的军队后方已经有了一块领土,比1933年的德国大一倍。今天我可以毫无保留地宣告,东方的敌人已经被打倒,永远站不起来了。”10月3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深入布良斯克后方200公里,攻占了奥廖尔,其左翼第47装甲军突然从这里调头向北,准备从后方包围苏布良斯克方面军。10月4日,霍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开始向维亚兹马的北面旋转逼进,赫普纳的第4装甲兵团则从南面向维亚兹马进逼。10月6日,古德里的第17装甲师占领了布良斯克,与左翼迂回的魏克斯第2集团军在布良斯克以南包围了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13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一部,在布良斯克以北包围了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50集团军的部分兵力。10月7日,霍特和赫普纳两只装甲兵团在维亚兹马以东会师,封闭了包围圈。包围了苏西方方面军的第19、第20集团军和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第24、第32集团军。至10月20日,德军完成了对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这两个包围圈内苏军的清剿,共俘虏苏军66.3万人,缴获坦克1242辆,大炮和迫击炮5412门。 莫斯科会战 “台风”行动初战告捷,希特勒欢心鼓舞,他趾高气扬地宣布:“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最终赢得了战争。”10月7日,希特勒签署命令,要求包克不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即使是主动投降也不予接受。德军也不要进入莫斯科,只对其实施包围,然后用炮击和轰炸予以毁灭。哈尔德也在日记中写道:“只要会战能有相当良好的指导,再加上中等的好天气,则我们对于莫斯科的包围战是一定能成功的。”莫斯科形势十分紧张,斯大林忧心如焚,他对大本营其他成员痛苦万分地说:“你们看,可涅夫把我们搞成什么样子?德国人再有三四天便能接收莫斯科了。更糟的是,他们连自己的部队在哪里,敌人在哪里,在干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严重失职,应该交军事法庭审判。莫洛托夫,你组织一个专们委员会,审查可涅夫,看看他有没有通敌行为。”10月5日,斯大林致电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要求其火速返回莫斯科,商讨首都的防御问题。10月7日,朱可夫飞抵莫斯科后,即刻赶往前线了解情况。朱可夫认为,现在最主要的危险来自莫扎伊斯克防线,应尽快设法从别处抽调部队增强该防线。10月10日,斯大林决定召回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布琼尼元帅,将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为新的西方方面军,由朱可夫任司令员。由于朱可夫极力为可涅夫求情,斯大林同意宽恕可涅夫,并任命他为西方方面军副司令员。朱可夫立即着手在莫斯科近郊以西的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卡卢加一线建立坚强的防线,加大防御纵深,建立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10月10日前后,苏军最高统帅部向莫扎伊斯克防线增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40多个炮兵团和及其它部队。考虑到西部战线狭长,朱可夫又请求斯大林将科涅夫派往加里宁市,指挥方面军所属的第22、第29和第30集团军,以加强莫斯科西北的防御。 日,在红场举行传统的阅兵式 德中央集团军群留下部分步兵军团继续肃清包围圈内的苏军,主力部队则向莫斯科南、北、西三面围来。德军依仗甲坚器利,全然没有把苏军放在眼里,他们在坦克中间还出动了一辆吉普车,车顶上装着两个高音喇嘛,喇叭里不停地播放着瓦格纳的乐曲。坦克伴着悠扬的乐曲隆隆向莫斯科开进,像是在进行一场阅兵。苏军虽欲血奋战,仍然没能挡住德军的进攻。10月13日,中路德军占领了莫斯科西南100英里的卡卢加,接着又于18日占领莫斯科正西60英里的莫扎伊斯克。与此同时,北路德军也攻占了莫斯科西北98英里的加里宁。南路古得里安第2装甲集团军(10月6日升格为装甲集团军)则于10月24日占领了姆岑斯克。德国陆军的钢铁洪流一步步逼进莫斯科,德国空军的容克飞机也开始轰炸莫斯科。10月15日,苏联政府机构和外交使团撤往古比雪夫,但斯大林和大本营仍留在莫斯科继续指挥作战。10月20日,莫斯科开始全城戒严。为拯救首都,朱可夫在诺沃扎维多夫斯基—克林—伊斯特纳水库—伊斯特纳郊区—扎沃隆基—红帕赫拉—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线组织起新的防线。考虑到战线太长,不便于指挥,朱可夫请求斯大林将第22、第29和第30集团军组建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任司令员,以缩短西方方面军的防御地带。莫斯科市民们也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保卫首都,组织了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几百个巷战小组,全市约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 风雪激战莫斯科 虽然对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的包围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天气的变坏使德军的攻势锐减。当10月18日中路德军突进到莫扎伊斯克时,天已开始下雨了,道路变成了泥河。坦克走不多远就陷入泥潭中,简直无法前进。第4集团军参谋长勃鲁门提特将军后来回忆说:“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得用许多马队来拖拉才能前进。所有车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甚至连牵引机行动起来也十分困难。不过几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动弹不得了……这一切使得已疲惫不堪部队空前紧张。”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则坑陷在奥廖尔到图拉之间的公路上达几天之久,一切补给只好依赖空运。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 参加完阅兵式,苏军战士立即开往前线 德军暂时的停进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到10月底,苏最高统帅部开始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此时,苏联潜伏在日本的著名间谍发来情报,内称:“日本武装力量将全力南进,无意对苏作战。”于是,斯大林又将部署在西伯利亚与日本关东军对峙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精锐部队陆续西调到了莫斯科近郊。苏军渐渐地从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所蒙受的惨重损失中恢复过来。他们不仅有了招架之功,而且开始具备了还手之力。斯大林下令朱可夫先敌进行反突击以粉碎德军正在准备的突击。朱可夫接令后即以第16、第19集团军向德军发起反突击,但未能取得斯大林预期的效果。11月3日至4日,第一次降霜了,虽然骤冷的气温使泥泞的道路变硬,为德军的机动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又使身上仍着单衣的德军陷入了冻馁之中。由于没有冬季服装,部队开始出现严重的冻伤。德军士气开始低落起来。就连一向骁勇善战、从不叫苦的钢铁汉子古德里安也情绪低沉,对德军的未来充满消极情绪,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的计划一再延期,严冬即将来临,我们只有坐等敌人争取更多的时间。这对于我军的官兵来说,才真是一件殊堪痛苦的事情。一切都使我十分伤心。虽有满腔热情,但却无补时艰。那个可以作具有决定性打击的时机已经错过,今后能否再有这样的机会,更是不可知之数。未来的局势会怎样发展,恐怕只有天知道。我们只有存一线希望,奋勇向前,但是困难重重,真是不知如何渡过……我是最不怨天尤人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却很难使一个人勉强提起精神来。”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没有以前那样乐观了,他在作战分析会上充满疑窦地说:“我们是不是在重蹈拿破仑的复辙?”但是,在希特勒看来,德军在莫斯科的北、南、西三面,已达到距目标二三十英里的地方,到莫斯科的这最后一程,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军队已前进了500英里,他们只要再走二三十英里便行了。11月7日,虽然德军兵临城下,苏联政府仍然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传统的10月革命节庆祝大会和阅兵式,全副武装的苏军从列宁墓前经过,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英国《新闻纪事报》报道说:“通往莫斯科的要冲鏖战正酣,而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11月13日,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其计划是:以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为中路,从西面对莫斯科发起正面攻击;以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兵团为北翼,分别从北面和西北面包围莫斯科;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为南翼,从南面包围莫斯科。为此,中央集团军群共集中了51个师,其中31个步兵师、13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 在苏联共产党的号召下,各阶层的人们都投身到保家卫国的事业中。在日渐寒 11月16日,德军“秋季攻势”开始发动。在北面,霍特第3装甲兵团向东南方向进击,23日占领了莫斯科西北的克林,28日突破莫斯科—伏尔加运河,在河东岸建立了一座巩固的桥头堡,并占领了一座为莫斯科提供大部分电力的大型发电厂。在霍特的南面,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于27日占领了莫斯科西北的伊斯特腊镇,这里距莫斯科只有15英里,赫普纳从他的望眼镜里已能看见克里姆林宫塔顶的红星;在南面,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于11月18日开始向北推进,25日,其前卫团已接近莫斯科以南的卡希拉,其主力则包围了图拉。看来,莫斯科看来已指日可下了。 苏军在冰天雪地里同德军战斗然而,两翼装甲兵力的成功还得依赖于克鲁格第4集团军在中央的前进。但是,克鲁格第4集团军在一开始便受到了强大苏军的正面抵抗。由于朱可夫将精锐部队都用在这个方向上,第4集团军的突击一开始就进展不快。22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亲自上阵指挥第4集团军作战,据哈尔德日记中记载,包克发挥出来了“巨大的精力”,把一切可抽调的兵力都投入了战斗,照他自己所说的,这个情况是与1914年的马恩河会战一样,“当最后一营兵力投入之后,也许就可以决定胜负。”但是,尽管包克拼了老命,第4集团军每前进一步都异常困难。当包克以为苏军预备队已用完的时侯,越来越多的苏军西伯利亚精锐师却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他面前。包克已经害怕这次会战将变成第二次“凡尔登会战”,即激烈的消耗战。12月1日,包克挥其疲惫之师,再次发起攻势,以作最后的努力。他的努力总算取得了一些进展。12月2日,德军第258步兵师的一支部队突入了莫斯科城郊。第4集团军参谋长勃鲁门提特将军回忆说:“第258步兵师的少数部队,实际上已冲入了莫斯科近郊。但是俄国工人从工厂中涌了出来,用他们的工具同德军搏斗,参加保卫首都的战争……在夜间,俄军对于这些已经透入他们防线的孤立单位,实行强烈反击。次日,我们的军长接到(第258步兵师)报告说,他们认为已经没有突破的可能性。克鲁格与我在那天黄昏时,曾作长时间的讨论,最后他决定撤回这些前进部队。很侥幸,俄国人并未发现他们是在运动中,所以我们很顺利的使他们保持着良好秩序,退回了原有的阵地。但在这两天的战斗中,却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此时,气温已跌到了零下40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数以百计的人员被冻死。可怕的严寒不仅摧残士兵的身体,而且还使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与德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有着充分的冬季作战装备,苏军新型坦克T-34、T-35在严寒下仍能照常发动。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古德里安怀着一颗沉重的心,他决定先撤退了。这是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劲旅自从踏平波兰以来的第一次撤退。12月5日,德军在各个方向的进攻都被可怕的严寒和苏军顽强的抵抗阻止了。虽然莫斯科近在眼前,也已处于他们的炮火射程之内,但他们已经精疲力尽,锐气丧尽。而苏军已做好准备,将对疲惫不堪冻德半死的德军发起强大的反攻。 由别洛夫将军指挥的近卫骑兵第1军深入敌后,在半年的时间里, 12月5日,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对莫斯科北面德军发起反攻。次日,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也向莫斯科南北两面德军发起了强大的反击攻势。长期处于攻势的德军一旦遭到苏军大规模的反攻,未免有些慌乱,但经过长期征战洗炼的德军表现出少有的应变能力,他们迅速从惊慌中稳定下来,且战且退。朱可夫要求部队:“不要与敌人的后卫部队纠缠,大部队要迅速绕过他们,尽可能深入地打到德军的后方去,不分昼夜地追击敌人。”在朱可夫的催促下,苏军反攻速度不断加快。德军防线被接连突破,被迫向后撤退。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的职务,自己亲自兼任陆军总司令。他发布命令说:“每一个人应站在其原有地位上打回去。当后方没有既设阵地时,绝对不许撤退”。虽然德军将领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里安和赫普纳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职,可是希特勒却认为万万不可以退却,否则就会重蹈拿破仑的覆辙。对此,英国军事史学家富勒评论说:“虽然是由于他的固执,才会使这个战役走到了惨败的边缘,可是也因为他的固执,才使他不曾跳入这个深渊。毫无疑问的,因为他不肯撤出俄国或是斯莫棱斯克以东的地区,才使他的大军避免了一个比1812年还更可怕的浩劫。” 到1941年12月底,苏军已收复了克林、卡卢加、加里宁等城市,解出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至此,莫斯科会战结束。据苏军最高统帅部公布的数字,德军共伤亡50多万人,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汽车15000多辆。这是德军自开战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哈尔德哀叹道:“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化已经破灭了。”莫斯科会战-战争评价     在1941年战役中,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最适当的判词就是为自然因素所击败。 关于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失败的原因,古德里安等德军将领认为,希特勒在斯莫棱斯克叫停,将中央集团军群主力投入列宁格勒乌克兰作战。这种功亏一篑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造成1941年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多数西方军事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则认为,俄罗斯冬天的提前来临,严寒及德军对冬季战争毫无准备,才是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其《战略论》中写道:“假使要追问,在1941年战役中,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最适当的判词就是‘为自然因素所击败。’”莫斯科会战-战争意义     苏军开始调集兵力加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 在莫斯科会战中,德军损失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各种车辆1.5万辆。但苏军歼灭“中央”集团军群的企图未能实现。苏军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此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而且发展了苏联军事学术。苏军在防御过程中,以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取代线式防御,并重视了对坦克防御,把防御与反攻结合起来。进攻过程中,在选择有利的总攻时机,重视战略预备队的组建并集中使用于战役的转折阶段,重视组织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和组织炮兵进攻,以及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经验柏林会战-事件概述         1945年1月至4月中旬,德军在东西两线战场都遭受到盟军优势兵力的沉重打击。在东线战场,苏军已在宽大正面上前出到奥德河和尼斯河,攻占了维也纳,从东、南两面包围了柏林,距柏林最近距离仅有60公里。在西线战场,美英盟军进抵易北河,并向汉堡、莱比锡和布拉格方向发展攻势,距柏林也只有100余公里的距离。
    虽然德国已完全失去了取胜的希望,但希特勒仍然决心把战争进行到底。德军统帅部在柏林地域部署了“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和6个装甲师,共约100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3300架作战飞机,并将陆军总部的8个预备师也用于柏林防御,此外柏林市内还有守备队20万人。为了坚守柏林,德军在柏林外围的奥德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了纵深达20至40公里的三道防御地带。柏林市区防御围廓沿环城铁路构筑而成。市内设置了大量的街垒防御阵地,甚至在临街房屋的窗户上都修筑了坚固的射击孔,使整个柏林城变成了一座巨型掩体和射击阵地。希特勒声称:“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战斗下去,正如菲德烈大帝所说,要一直打到那该死的敌人中有一个精疲力竭不能再战为止”。
     为了先于美英盟军攻占作为德国政治中心的柏林,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从1945年4月中旬对柏林发起总攻。为此,苏军调集了3个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共计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约250万人,42000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7500架作战飞机。苏军计划以三路进击柏林: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作为最强大的集团和攻击的先头部队突破奥德河东、西两岸防线和附近若干地段,从东面攻击。 以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出到尼斯河东岸的南部直到苏台德山麓,从南面攻击。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进到奥德河下游,从北面攻击。 进逼柏林
    4月16日凌晨5时整,朱可夫下达了攻击命令,苏军的炮弹呼啸着倾泄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轰炸机轰鸣着向德军头顶投掷下大量炸弹,整个大地都在可怕的颤抖之中。20分钟后,140多个探照灯一下子全部亮了起来,把德军阵地照得通明,德军士兵们目旋眼花,苏军乘机向对方阵地冲去。很快,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在柏林外围的第一道防御地带。与此同时,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亦于4月16日晨在尼斯河畔发起进攻,迅速渡过了尼斯河。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御地带后,当天中午即进抵到德军第二道防御地带,但是,当苏军推进到该防御地带的枢纽泽洛夫高地时,却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扼守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散兵坑,给予苏军很大的杀伤。朱可夫不断增加突击力量,并将两个坦克集团军投入战斗,但几次进攻都被德军打退。4月17日晨,朱可夫集中了方面军的几乎所有炮火,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近千辆坦克排成一列纵队向前推进,前面的一批坦克被击中起火,后面的顶走它继续前进。苏军士兵高喊着口号向前冲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接着往上冲。此时防守在高地上的数师德军已是伤痕累累,最终经受不住苏军狂潮般的冲击,开始向柏林市区方向退却,4月18日晨,苏军终于攻占了泽洛夫高地,继续向柏林城挺进。20日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先头部队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抵达柏林近郊,使整个柏林城市区处于其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射程之内。20日下午1时30分,苏军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内轰击。
     南面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强渡了尼斯河后,突破了德军在尼斯河的防御地带,尔后强渡了斯普雷河,前进了30公里。当朱可夫的部队在泽洛夫高地受阻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各坦克集团军首先从南面向柏林突击,至4月20日夜间,第3坦克集团军突入了柏林市南郊,第4坦克集团军也突进到柏林市西南郊。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4月18日发起进攻,至19日强渡了东奥德河,牵制住了柏林以北地区的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的兵力。
     至此,德军在奥德河——尼斯河的防御体系被苏军突破,苏军3个方面军昼夜不停地向前突进,开始对柏林实施合围。至4月2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柏林东南会合,切断了德军第9集团军与柏林的联系,并合围了该集团军。4月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北面迂回柏林的部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4坦克集团军在柏林以西会合,从而完成了对柏林的合围。柏林以北地区的德军集团,也遭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的夹击,处境十分困难。同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近卫第5集团军西进到易北河,在托尔高地与西线美军第1集团军会师。 市区激战
     鉴于苏军已兵临柏林城下,希特勒决定德军统帅部撤离柏林,他本人则留下“与柏林共存亡”。他下令军事机关的所有参谋和文职人员都毫无例外地参加战斗,并决定对按兵不动的指挥官要在5小时内处决,对退却的官兵不仅要处死,还要在他们的尸体上挂起“逃兵”、“胆小鬼”、“他背叛了国家、玷污了德意志民族”的牌子示众。
      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苏军数千架飞机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汽油弹。在地上,平均每英里已部署到近千门的各种火炮集中射击,柏林转眼间成了一个昏暗的世界。轰炸和射击结束后,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派出无数个突击群和突击分队,从四面八方向市区突进。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等,都为德军提供了发扬火力的支撑点。因此,苏军不得不逐栋楼房争夺,逐条街道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此时希特勒仍在做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对柏林守备司令魏德林说“局势会好转的,我们的第9集团军即将到达柏林,同第12集团军一起,对敌人实施反突击,俄国人将在柏林遭到最惨重的失败。”一向对希特勒“报喜不报忧”的德军将领,使他们的元首不了解,部署在柏林东南的布施将军指挥的第9集团军已被苏军分割包围了,无法向柏林运动。在柏林西南防守易北河的第12集团军,由温克将军率领拼命向柏林靠近,但终因受到美军的牵制和苏军的阻击,在进至费尔希地域后就再也前进不了了。几乎与世隔绝的希特勒,呆在总理府的地下暗堡里不清楚上述情况,仍不断地发出由他签署的无线电报,调兵谴将。实际上,一些将领已不再那么坚决地执行他的命令了。
     4月27日,苏军已攻入柏林市的第9区,凯特尔才给柏林打来一个道出实情的电报,电报承认第12集团军不能继续前进,第9集团军也无法突出合围。希特勒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柏林守备司令魏德林向希特勒提出了守军从首都突围的计划,并保证“国家元首安全撤离柏林”,他还报告说,弹药只够2昼夜了,粮食和药品几乎告罄。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支持魏德林的突围建议,认为从军事的观点看,这个计划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希特勒意识到他已彻底输掉了到这场由他发动的战争,他拒绝离开柏林,他要在这里坚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月28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所属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逼进了柏林的蒂尔花园区,这个花园区是柏林守军最后一处支撑点,由于该阵地有政府办公厅、国会大厦、最高统帅部等象征第三帝国权力的最高首脑机关,所以,柏林守备司令部把党卫军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这里。崔可夫上将指挥的近卫第8集团军首先向该阵地发起了进攻,当天下午跨过了兰德维尔运河,占领了德军的通讯枢纽,掐断了柏林与外界的主要通讯联络。深夜,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指挥下向国会大厦外围的内务部大楼发起强攻,德军进行着绝望却又是最顽固的抵抗,战斗一直持续到29日深夜,在守敌几乎全部阵亡的情况下,这座大楼才被苏军攻占。
       29日凌晨1时,希特勒宣布与等了他12年的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婚礼之后,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遗嘱,指定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接班人,他决定自杀并希望他们夫妇的遗体在总理府进行火化。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与结婚才一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寝室里双双服毒自杀,并且,希特勒在服毒的同时,还举枪对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接着,戈培尔等人将希特勒和爱娃的遗体抬到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浇上汽油进行火化。
       4月30日21时50分,苏军战士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圆顶
       苏军攻占国会大厦的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着。30日下午6时,苏军士兵又一次向这座大厦发起冲击。盘踞在这里的近2000名德军,不愧是第三帝国的“御林军”,他们的顽强抵抗,使苏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血战中,即使苏军占领了大厦下面的楼层,在上面楼层守备的德军也不肯投降,苏军只好一层楼一层楼地与守敌搏斗,在大厦的任何一角,都在进行激战。苏军靠着源源不断涌进大厦内的强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敌的抵抗。21时50分,苏联英雄米哈伊尔.耶果罗夫中士和麦利唐.坎塔里亚下士将苏联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
     30日深夜,德军通过广播请求临时停火,要求与苏军进行谈判。5月1日凌晨3时55分,德国陆军总叁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打着白旗钻出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苏近卫第8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谈判,克莱勃斯对崔可夫说:“我想告诉您一件绝对机密的事,您是我通报此事的第一位外国人,希特勒已于昨天自杀了”。克莱勃斯接着要求苏军先停战,然后等到德国组成新的政府后再进行谈判。崔可夫立即用电话将情况向朱可夫做了报告。十几分钟后,斯大林从莫斯科发来了最高指令:“德军只能无条件投降,不进行任何谈判,不同克莱勃斯谈,也不同任何其他法西斯分子谈”。9时45分,朱可夫根据斯大林的指示精神,代表苏军向柏林德军发出最后通牒:德军必须彻底投降,否则苏军将在10时40分对德军实施最后强攻。崔可夫让克莱勃斯把这份通牒带回给戈培尔等人,戈培尔见到通牒后,知道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傍晚便与妻子及六个孩子自杀了。
     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守军全部投降。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决战——柏林会战结束。此役苏军俘虏德军38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而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牺牲的代价。
     日,受希特勒继承人邓尼茨的委托,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什图姆普弗上将、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在柏林军事工程学院的食堂大厅内,向苏联及其盟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3个月后,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同盟国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不列颠战役-简介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 不列颠战役-战况    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的最关键阶段中,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0.527:1,飞行员损失比0.069:1。在空袭中英国被炸毁的房屋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至1941年5月,德军在对英国空袭作战中,损失的飞机更是超过2000架。英军损失飞机共995架。不列颠战役-战绩    在这样激烈的空战中,自然涌现出了一批王牌飞行员,英国空军前五位王牌是:并列第一名是第85中队的阿拉德上尉和第501中队的莱西少尉,战绩都是23架;第三名是第32中队的克罗斯利少校,战绩是21架;并列第四名是第41中队的麦凯拉少校和洛克少尉,战绩都是20架。英国海军航空兵借调到空军的68名飞行员中也涌现出了三位王牌,他们是击落敌机7架的波尔中尉、击落6架的布莱克中尉和击落敌机5架的柯克中校。参加不列颠之战的外籍飞行员中,捷克的佛兰切赛克以击落17架的战绩名列第一。
不列颠战役-评价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
不列颠战役-英国取得不列颠之战胜利原因    战略上,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在指挥体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纳粹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而且德军统帅部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进攻方案,“海狮计划”也是仓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袭开始后,希特勒也一直梦想通过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并未进行认真周密的登陆作战准备。更为严重的错误是德国在7月16日下达“海狮计划”指令,7月31日却又决定进攻苏联,战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败?武器装备上,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护航的战斗机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尤其是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战术上,德国空军最大的失误就是在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英军在防空作战中,采取了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战斗机为主,结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灯和拦阻气球,并且成纵深梯次配置。并及时改变战术,以5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作战,空战中多采用尾随攻击、分割攻击、分进合击等战法,取得了胜利。地理上,英国空军是本土作战,飞行员熟悉气候、地形,士气又高,特别是即使被击落,只要飞行员平安落地,还能回到部队继续参战。而德军飞机只要被击落,飞行员即便能够跳伞逃生,还是逃脱不了成为战俘的命运,就是所谓的人机俱失。当然,英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空军力量并不强大,但却未将有限的轰炸机攻击德军的前沿机场,这是最大的失策。还有就是在前期空战中,由于道丁和派克主张小编队逐次参战,使英军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悬殊劣势下与德机作战,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园战争用什么加速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