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离我24.95公里的安徽地方戏民间小调

泉州地域戏曲跳舞品种繁多
  2010年4月汕头至沈阳自驾车行程(第1站:泉州)――退休老夫妇自驾车行万里(一)
  2010自驾行 20:26:53浏览2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4月17日早6时40分由汕头家楼下驱车动身,经东厦北路、324国道至澄海外砂上汕汾高速公路(现称同三高速公路),路过饶平、诏安、云霄、漳浦、龙海、同安、晋江至泉州北出口(福建厦门段修路扩建,路况比拟差,车流量大,行车艰苦)。迟至中午12时15分才达到泉州西锦江之星温陵北路旅店(地理位置不错,闹中取静。前台服务生很热忱。房间判若两人的清洁、整齐、经济实惠,挺满足的。独一不足的就是泊车的地方太少了,须要改良)。共行驶约:350公里。下战书在旅店四周阅读市容。
  4月18日因气象不好,落雨纷纭,便决议再停留泉州一日。随即参观华侨博物馆、东湖公园以及贸易区。
  介绍泉州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市区舆图似鲤鱼)、刺桐城(古时据说遍布刺桐树)、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外文名称: Quanzhou
  别号: 鲤城、刺桐城、温陵
  行政区种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4市辖区,5县,3县级市
  政府驻地: 福建省泉州市庄府巷24号
  电话区号: 0595
  邮政区码: 3620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
  面积: 11015平方公里
  人口: 786万人(2009年)
  方言: 闽南话
  气象前提: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尚候
  著名景点: 涂门街、府文庙等
  机场: 泉州晋江机场
  火车站: 泉州站等
  车牌代码: 闽C
  市花: 刺桐花
  市树: 刺桐
  宋、元时的泉州,人们广泛信教,各种宗教的教堂寺院林立。当时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寓居着大量的阿拉伯商人。他们带来和传播了海外宗教,其中,有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这些宗教对泉州文化产生了影响,因此,宋代绍兴年间,一代大儒朱熹曾为泉州开元寺撰写对联云: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泉州为福建第三大城市,是福建省经济中央之一,亦为“民营特区”。
  基础概况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央城市之一,经济总量持续11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省经济核心。北承省会福州、仙游,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巧开发区。泉州通行和漳州、厦门、台湾等统一种方言:闽南语。
别称:鲤城、刺桐城、温陵 Quanzhou和Zayton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地舆地位:北纬24°22’&#’,东经117°34’&#’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总人口774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风俗民情古朴高深,别开生面。儒、释、道等多种宗教并盛,互为融会。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的明朝和清朝时的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的明朝和清朝时的祖籍在泉州。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长,主峰海拔1856米,在德化县境内,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波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终年温暖的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长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泉州常年雨量充分,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
,境内最长的河流是晋江,水资源相称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圆、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安溪铁观音和永春芦柑是拳头出口产品。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德化高岭土品质居全国前列,是德化陶瓷的主要原料。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珍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非常风行。诸多宗教古迹形成一道奇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90年代以来,泉州工业迅猛发展,产值跃居全省第一,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集群:晋江鞋业、晋江陶瓷、晋江服装、石狮服装、安溪茶叶、德化陶瓷、南安水暖、惠安石雕、泉港石化。地方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相映生辉,泉州市的中国闻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目均居福建省第一,全国前列。
  地质地理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疆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深水岸线42.10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未几、中国少有的自然良港。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天气,年均匀气温19.5℃~21℃,长年暖和潮湿,四季如春,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雅称。
  做作资源
  全市林木蓄积量1833万立方米,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43万千瓦。主要矿产资源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水产资源丰富,可功课的海洋渔局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应用面积118平方公里,主要水发生物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200多种。
  历史沿革
  泉州历史悠长,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量入泉,多沿江而居,由于怀念晋朝故乡,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常识,使晋江两岸得到开发。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下辖南安、莆田(兰水)、龙溪三县。但隋朝和唐朝前期由于今泉州一带人口稀疏,今泉州一带的行政建制屡次被裁撤。武荣州建立不久复废入泉州(今福州)。.唐久视元年(700年)第三次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而泉州沿海一带在唐朝中期后才造成海洋。尔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道。中华民国成立后设道和行政督察区,中华国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泉州开辟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明: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应用石制工具,已经控制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造等技术。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对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年龄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栖身在这里的闽越人善于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涯。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局部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一直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破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步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门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当初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
  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一般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今泉州)所辖。
  开皇九年(589年): 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
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呈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止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根据江山局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取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699年,划莆田县西部设清源县(今仙游)。
  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鲤城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在北隅依云榭筑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从军厅,衙前辟南大巷为市。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始。 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领有五县。
  开元间(713~741年),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五县,37054户,约24.95万人。
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为仙游县)、晋江四县,时为中州。
  天宝间(742~755年),清源郡有23806户,160295人。
  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福州都督府升节度使,泉州等六州属之。
  大历六年(771年),罢节度使,置都团练察看处理使,泉州仍属之。
  贞元八年(792年),泉州刺史席相重修北楼。翌年欧阳詹作《北楼记》。
  贞元十九年(803年)、长庆二年(822年)、咸通五年(864年),先后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今同安县)、桃林场(今永春县)、小溪场(今安溪县)。
  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因福建视察使柳冕所奏,在泉州设万安监。浯洲岛(今金门)设牧马区属之。有陈渊率十二姓氏前往牧马,耕稼渔盐开始崛起,人口日益蕃衍。
  贞元间(785~804年),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
  元和年间(806~820年),泉州有35571户,238400人,由中州升为上州。
  大和年间(827~835年),泉州刺史赵�增开泉州仁风门、素景东西两门,合四门,北城墙建有立候楼;又辟东街、西街通东西两门。
  大中十一年(857年),设嘉禾里(今厦门),属泉州。
  光启二年,王潮为泉州刺史,任内兴筑泉州子城,周三里又百六十步,辟东行春门、西清除门、南崇阳门、北泉山门。
  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树立闽国,封为闽王。王审知逝世后,其宗子王延翰继位,自称“大闽国”。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兄篡位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归之。升归德场为德化县,升桃林场为桃源县(今永春),大同场升为同安县,属泉州。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改称永春县。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
  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富沙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开运元年(944年)年底,泉州改隶大殷。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
  后汉乾�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留氏卒后,继由清源军统军使陈洪进割据。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
  宋代的地方政权建置。基本上承继唐朝与五代之州、县制。宋时的军、州、府实为同级行政机构,州、县以上的路,相称唐朝的道。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乾德二年(964年),清源军改名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复灭吴越,平海军改为泉州。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疆域。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莆田县百丈镇(今莆田大洋、新县、庄边、白沙乡)和仙游县游洋镇(今仙游游洋、石苍、钟山、象溪乡)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福清边疆的一些边地,另置兴化县,县治设在古邑(今仙游游洋)。同年,建太平军,又改为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地。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划德化县九座山区(今仙游县凤山、西苑乡)归仙游县辖。长泰县析归漳州。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部16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隶福建路。
  熙宁初(年):四县同巡检寨设置于永宁里石湖村,专管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陆路地方事务,额管125人。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泉州升为望郡。
  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称安溪县。至此,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县。
  据史书记载: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附属晋江县管辖。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七月,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蒲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仲春,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晋江县安海东西两市商人因争取码头产生械斗,榷税官难以把持。朝廷差官临监,始置石井镇。朱松(朱熹之父)为首任镇官。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屋宇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毗舍耶人再犯晋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认为防备。嘉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外兵员325人。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保卫。
  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三月,宋廷命福建提点刑狱陈公亮、漳州知州朱熹一起措置漳、泉、汀三州经界。因遭显贵豪强反对,无奈履行。
  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在晋江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控制建平、清石诸屯,加强海防。
  淳�间(公元;1252年),泉州户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为望州。
  景炎二年(1277年):改兴化军为兴安州。年底,兴安州即为元军所陷。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 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 ,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
  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幅员。元朝同一中国后,实施行省轨制。中心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处所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地方政权机构,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晋江、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惠安七县及南、北二录事司(以领在城之民);翌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元廷令各路府、州、县设儒学教授、学正、教谕。泉州路总管府儒学设教授、学正、学录各1员,训导6员;县学设教谕1员、训导2员。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二月,再设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并入江淮行省。
  至元二十九年复设福建行省。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泉州路始设阴阳学,依儒学、医学之例,路设传授、学正各1人,县设训术1人,教学地理、历算、周易、数学。
  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当时澎湖列岛有居民1600余人,贸易至者岁常数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称。
  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
  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改泉州路总管府为泉宁府。
  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复为泉州路,隶属江浙行省。
  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由游洋迁至汀溪(今莆田新县)。民间称前者为旧县(今仙游古邑),后者为新县。
  延�七年(公元1320年),泉州设都转运盐分司,直属户部,专掌场灶榷办盐货及批验盐商引目等事。
  至治年间(年),福建境内设八个路,均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兴化路下领莆田、仙游、兴化三县。
  至正十六年(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至正十七年(1357年), 亦思巴奚战斗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立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隶之。
  至正十八年(1358年),设立泉州分省。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
十二月,吴王朱元璋命左御使大夫汤和、中书平章廖永忠带领舟师2万人从明州(今浙江宁波)航海攻克福州。汤和遣元降官原福建行省参政袁仁招谕兴化、漳、泉诸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二月,泉州路降于明。泉州置卫指挥使司,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隶福建都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罢录事司。泉州府仍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洪武三年(1370年) ,明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治理对琉球(今台湾)的贸易。
  洪武七年(1374年) 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互市贸易根本结束。
  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辨设立承宣告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军政大权,并直属中央。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改福建行中书省为福建承发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
  洪武十七年(1384年), 明廷实行防倭封海,废澎湖巡检司,seo实战培训
/seoshizhanpeixun。
  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明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改永宁寨为永宁卫,于浯洲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另筑峰上、田浦、官澳、陈坑、烈屿、祥芝等处巡检司,屯兵驻守,以备倭寇。祥芝巡检司并造司城,周一百五十丈,高二丈,寓铺六,有南北二门。始筑厦门城。
  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增强海防。
  清承明制,全国分为十五省,实行省、府(州、厅)、县三级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清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莆田县、仙游县、永春直隶州和厦门。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后属泉州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待统一)八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辖莆田泉州,设省政府于泉州,未几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泉州于日解放(尚有金门县待统一),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县照旧,辖晋江、惠安、同安、莆田、仙游、安溪、永春、金门(待统一),政区依旧。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1950
年3月改称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仍旧;10月德化复归所辖。1951年1月划晋江县城关和近郊设泉州市。1955年3月改为晋江专区专员公署。1956年5月撤销闽侯、永安专区,划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县到晋江专区。1958年析同安县归厦门市。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春归福州所管。1963年4月析大田县归三明专区。1968年9月撤销晋江专区专员公署,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归莆田专区,同时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6月析同安县归厦门市,日,国务院同意撤销莆地步区,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归晋江地区,因故没划归成功,莆田仙游从晋江地辨别出。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施市辖县体系,辖鲤城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门县(待统一)。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和1993年,晋江、南安相继撤县设市。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泉州市政府派出机构,析原惠安县所辖的涂岭、后龙、南埔、山腰和埭港5个镇及国营山腰盐场归其所辖,1997年6月,从鲤城区析出丰泽区、洛江区。2000年肖厝管委会改为泉港区。至此,泉州市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泉港、清蒙共计四区三市五县和一个管委会。
  1607年福建泉州地震
  “万历三十年秋地大震,狂风淫雨,搂拣飘摇,倾圮日甚。明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玄月 李光缙撰”
  “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桥圮,大石桥折入于海,桥北故址塌南四尺奇。余乃采石从海底结趾二十三,葺旧三十五,整补扶栏五百,增两翼镇风塔各一,折梁重易,关搂亭榭一新。明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
姜志礼撰”这也就是泉州从十七世纪开始虚弱的起因之一,也因而在英法联军侵犯和日本侵略中不被视为对象,有幸躲过了良多战役。
  晋江市 中国鞋都 全国百强县(市) “中公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进步市”
”、“中国食品产业强县(市)”、“中国陶瓷重镇”、 “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全国科技提高先进县(市)”
  石狮市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全国百强县(市)
全国科技百强、文化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榜样城和福建省教导先进城市、精力文化建设先进城市 南安市
中国石材之都 中国水暖城全国百强县(市) “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全国龙眼出产基地县”
  惠安县 中国石雕之都 全国百强县(市)
  安溪县 中国茶都 全国百强县(市)
  永春县 中国芦柑之都
  德化县 中国瓷都
  金门县 (待统一)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明积淀深沉,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亮之城”的美誉。全市领有国家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20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多处。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徒弟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货色塔、记录古代海上交通和商业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侨民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好汉郑胜利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建筑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丰盛的人文景观、标新立异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天然景色交相照映,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游览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泉州保存着弥足可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国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跟中国一绝“提线木偶”。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普遍传播,留下大批陈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协调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作为南少林技击的发源地(有争议),泉州存在薪传不息、自成一家的武术文化。
泉州作为历代中原移民集中的地区,保留了唐代以来的大量文化信息,包含语言、艺术、风气、宗教等。其中,南音、北管、高甲戏、歌仔戏、戏班戏、提线木偶是泉州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
梨园戏:距今至少有800年的戏剧。戏中指挥个别为鼓手,而鼓手的打鼓方式居然和汉代出土的乐俑状态类似,也得名“宋元南戏活化石”。南音(也称南管):古代闽南语传布的时候也将此音乐带到东南亚等地,甚至于有闽南语的地域就会有南音。傀儡戏(提线木偶):提线木偶的发祥地就在泉州,和南音一样流传到东南亚地区。加入了北京奥运会揭幕式表演。拍胸舞:闽南艰深舞蹈,已收入国度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地区戏曲跳舞品种繁多,还有泉州北管,高甲戏,打城戏,火鼎公火鼎婆,涂脚舞,迎阁等。
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应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晋、唐以降,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入泉;唐、五代时,岂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宋、元时期,泉州已是东方第一大港,成为“街市十洲人”的“富洲”、“乐州”。海内外文化在泉州涌现大融合的景象,反映在文人诗中常见有关歌舞运动的描述。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明、清时代,泉州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发展到一个新的顶峰。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了上元节泉州城内游灯、踩街歌舞活动“一国若狂”的热烈景象。解放以来,泉州民间舞蹈桂林一枝,蜚声全省、全国。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长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佛教、道教于公元三世纪(西晋太丰年间)传入泉州,并开端有寺观的创建。早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道教就在泉州府治南建置白云庙(元妙观),佛教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创立延福寺。当时,佛教传入中国后尚处于译经阶段,五斗米道开创人张道陵之玄孙张盛才移居江西龙虎山。唐、宋时是泉州佛、道教昌盛时代,寺庙宫观兴修众多,气概雄伟,建造艺术精巧。一千多年来,泉州接踵建造了佛、道教寺庙宫观数以千计。其中道教的元妙观、泉州府城隍庙、马甲仙公山、东岳行宫、法石真武庙、晋江崇真殿、深沪宝泉庵、石狮城隍庙、南安郭山庙、安溪城隍庙、永春百丈岩、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等和佛教的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宿燕寺、晋江龙山寺、南安雪峰寺、惠安科山寺、安溪净水岩、永春普济寺、德化灵鹫寺等最为著名。与道教有亲密接洽的民间信奉,辖地旧称的“铺”、“境”、“都”,无不建有供奉乡土神祗的神庙达数千座之多。这些寺庙宫观,成为文人墨客雅集以及宽大信教和不信教干部朝拜礼敬或游玩欣赏的地方。一千多年来,这些寺庙宫观不仅在泉州民间影响深广,而且伴跟着时光的推移及泉州人口向海外、港澳台的迁徙与繁殖,泉州众多的寺庙宫观也不断分炉出去,从而在海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同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目前,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拥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著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
  接着,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这些有力地证实了泉州不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日本教和犹太教也曾经在泉州传播。
  特殊是开元寺东西双塔和具备特色的殿宇建筑、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天后宫、清净寺和灵山圣墓、摩尼教的草庵等,均为海内外人士所注视,留下了很多名人的游踪脚印。历史上泉州建筑了100多座桥梁,其中一半以上是僧人募资或参加兴建的;泉州僧人还曾为海上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奉献。泉州现代化的病院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其中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一份功绩。
现在,摩尼教、印度教在泉州虽早已失传,日本教后在泉州绝迹,但在晋江华表山尚留有举世常见的摩尼教名贵史迹--草庵。经由千百年的变更兴替,现在泉州尚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寺观教堂五六百座。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信奉乡土神祗小宫庙数千座。因为宗教逐渐走向世俗化,有些寺庙把佛、道、乡土神祗一起奉祀,兼容并蓄,它们各自占有不少信教大众。
  泉州十八景
  涂门街
  又叫“土门街”,因传贮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肠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华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散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喧扰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作风在必定水平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气象。改革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修筑的风格,又与古代建筑有机联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荣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释怀一条街”。
  东湖公园
  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驰名于世。
  五里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名列前茅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誉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留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构造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全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潢奇妙富丽,门墙厅壁书画装点,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绅士的字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优美,多数采取透、浮、平雕等伎俩。雕刻内容丰硕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巧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示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修建仍坚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范围最大的孔庙.
  开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巨大,构筑壮观,风景精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崇武古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抗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难,造桥者开创“筏型基本”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迷信翻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邻近历代碑刻林破,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迹,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核景点之一。
  牛姆林
  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赞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天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教动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
  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景致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美“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鼎立”为旧泉州十景之一,从来为游客登临览胜。
  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沪湾
  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构成一个奇丽的海湾,其间沙滩连绵数公里,如同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天后宫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位于泉州府治南德济门内,今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地处城南晋江之滨,古“蕃舶客航凑集之地”,
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辖,因为泉州大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奉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
  黄金海岸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团体独资兴建。
  仙公山
  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气势宏伟,岩崖陡立,云雾围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
位于德化县水口镇,重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出言不逊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岱仙瀑布的左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漂亮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衬托,气势不凡。
  郑成功史迹
  分布在民族豪杰郑成功的故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天子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郑成功留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纪念馆先容英雄毕生的劳苦功高,摆设200余件贵重文物。占地10亩的郑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唱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高尚精神。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美食小吃及特产
  特色主食:咸饭,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
,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条,澳茄�,酸菜鸡丝面。
  特色汤类: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梗,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包子: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特色素菜:安溪水瓮菜,嫩饼菜,窖菜,德化淮山,凉拌苦瓜,辣油笋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带。
  特色荤菜:,洪濑鸡爪,崇武鱼卷,西街田螺,姜母鸭,鳗鱼干炖猪脚,焖猪肘,牛排(有别于西餐牛排),水门巷炖羊肉,猪血小肠,蚝(东石蚝)(浔埔蚝),清蒸金枪鱼,文蛤蒸蛋,酱毒草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蛏,炒大头螺,沙鱼冻,芥菜炒虾皮,十香全鸭,香芋焖鸭。
  特色甜品:石花膏,茜草�(仙草密),桔红糕,绿豆饼,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龟,碗糕,花生甜汤,豆沙饼,石狮塘头甜�,石狮芋圆,芋饼,芋蓉(芋泥),土笋冻,柿饼,菜头酸,糖醋莲藕片,贡糖,椰子饼,雪拉膏,四果汤
特色煎炸品:煎菜果(萝卜糕),鸡卷,春卷,醋肉,鲨鱼炸,鳗鱼炸,蚝仔煎(海蛎煎),糍(糍粑、糯米糍),满煎糕,薄皮油条。
  其余特点食物:永春白�,布包豆干,九重�,鱿鱼干,蛏干,小干贝,卤猪舌,海蜇皮,桂花蟹
配料及酒水:永春老醋、甜酒,红米酒,惠泉啤酒 特产茶叶:铁观音,水仙茶 特产蔬菜:菠�菜(菠菜),番薯(地瓜)
特产生果:余甘,芒果,荔枝,龙眼,槟榔,蜜桔(安溪蜜桔、永春金橘糖),永春芦柑。
  (待续,下一站介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b两地的距离是80公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