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还有几个老长征98岁老将军军老帅

阅读(2931)回复(8) “红军村”老将军忆长征
&红军村&老将军忆长征&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遐迩闻名的大连&红军村&老将军们,回顾了长征时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个片断和故事,带我们走进七十年前那段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岁月。
颜文斌:一碗炒面救我一命
1936年初,红军渡过了金沙江,这时我在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二连担任连长,由于频繁行军打仗,又缺少给养,部队大批减员,我连人员所剩不及半数。于是,部队进行整编,将两个连队和一部分机关干部合编为一个连,共一百三十人,我担任连指导员。
翻过雪山不久,我们便进入了人迹罕至莽莽无际的草地。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苦的象征。当时,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北上抗日,我们连担任殿后任务,大军过后野菜很难觅寻到,战士们都饥肠辘辘。其实,作为惟一幸存的连队干部,我比战士们断粮更早,找到一点野菜根都是先让给战士吃。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部队经过长途跋涉后,我负伤的腿受潮后揪心地痛,再加上连续几天未进食物,眼前一阵发黑迈不动步,两名战士见状搀扶着我行走。我自感渐渐不行了,不愿再连累两位战士,把驳壳枪交给他们,有气无力地说:&你们先走吧,我身体不行了,休息一会我再走。&战士明白我的用心,哭着说:&指导员,连队不能没有你,要死咱们死在一起。&&不行,你们是革命的种子,一个人将来就是一百个人,一定要走出草地!&我严肃地命令道,硬是把他俩逼走了。目送战士走远,我便躺在草地上,心情异常平静,像睡觉一样等待死神来临。
不知何时,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喂,老表,起来走哇!&随着一声亲切的呼唤,有两个人想把我扶起来,可我连站的力气也没有了,一下子又栽倒下去,他们又扶着我坐了起来。一位四十来岁的首长从马上跳了下来,蹲在我身边关切地问道:&你是饿的吧?&我闭了一下眼算是回答。他立刻端起一碗炒面,送到我的面前,亲切地说:&吃吧!&望着这珍贵的炒面,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不,首长,我吃了您怎么办啊?&首长笑了笑说:&快吃吧,是军团王震政委派我们来的。王震政委带头吃野菜根,他说多省下几口粮食,就多救活几名掉队同志!&这时我才明白,他们是王震政委派来的救济收容队。此时此刻,没有语言能够表达我的心情,我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这碗救命的炒面,我是和着泪水吃完的。
曾思玉:浴血湘江
日,红军长征来到湘江。此时,蒋介石调集四十万重兵从湘南桂北向我红军进行夹击。湘江沿岸,聚集着敌我双方五十万兵力,形势对我十分严峻。很快,一场兵力对比悬殊,装备相差极大的战斗打响了。当时我在红一军团红二师司令部当通信主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和残酷。战至第三天,电话线被炸得无影无踪,电台也失去了联络,通信兵伤亡很大。见此情景,我把驮马、行李交给饲养员,只身来到第一线,当起了徒步通信员。
11月30日上午,我到六团向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传达师首长命令:&战到一兵一卒在所不惜,坚决扼守住阵地。&
在六团阵地我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立刻惊呆了。湘江东岸的红军拼命往西岸游,敌军发射的一群群炮弹在江中爆炸,江水被红军鲜血染成红色,敌人像一群疯狂的蚂蚁一样沿着公路向六团阵地涌来。战斗壮烈残酷,情况非常危急。我立即冒着枪林弹雨返回师部把战斗情况向师首长作了汇报。下午五时,六团阵地被突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搏杀和争夺,六团给敌人以重创。
此时,红二师四、五团和兄弟部队在湘江东岸觉山阵地与敌三个师浴血激战已经三天三夜,敌人强攻不下,又增加了四个主力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向五团阵地发动了进攻。五团在中央苏区是赫赫有名的英雄部队,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该团在战斗中一往无前,屡建奇功,曾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工农红军模范红五团&光荣称号。五团与数倍于己的敌人鏖战,虽伤亡惨重,但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军威,阵地仍岿然不动。
晚八时许,敌人又调兵遣将,集中兵力与火力,并组织了&敢死队&,从正面和两翼同时向五团阵地发起猛攻。在这危险时刻,红五团政委易荡平来到阵地前沿,他举着手枪高喊:&同志们,我来了。我们要与阵地共存亡,绝不当俘虏,决不后退一步!&易政委的出现和他的一阵喊话,使指战员们为之一振,勇气倍增,他们端起刺刀,跃出战壕杀入敌群。
12月1日黎明,易荡平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这时阵地上的指战员大都负伤或牺牲,他望着蜂拥而上的敌军,自知伤势太重无法撤下阵地,便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已经光荣地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现在我命令你们撤退。&然后他握着警卫员的手说:&我不行了,不能跟你们一起战斗了。&说完,趁警卫员不注意,突然向自己扣动了扳机。年仅二十六岁的易荡平,一腔热血洒在了湘江边上。
湘江之战,历时一周,是我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以来,最激烈、最紧张、最残酷、最困难的一次战斗,数万红军指战员的忠骨埋在了湘江两岸。
杨国喜:红军碗
红军长征使用的碗种类很多,品种齐全,五花八门,有质地美观的木质碗,有造型各异的铜、铁、铝、锡金属碗,还有色彩鲜艳的陶瓷碗、搪瓷碗等。这些来自各民族的碗,争奇斗艳,组成了碗的大世界。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吃大锅饭的极少,没有什么粮食,也没有什么可烧的,大锅下了&岗&,炊事员都&失业&了。为了便于行军打仗,减少战士身上的负荷,大部分人都吃起了&小灶&,当上了炊事员,这些碗也派上了大用场,既当碗又当锅。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哪能煮饭呢?困难难不倒红军战士,我们用野菜、草根、树叶及皮带煮熟当饭。木质碗不能当锅,但它有很多好处,倒进滚烫的开水和饭菜不像金属碗那样烫手,掉在地上不容易摔坏,也不会生锈,携带轻便,行军打仗没有撞击声响。金属碗不怕烧,可以做饭,还不易损坏。最吃香的是铜碗,既美观又实用,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时还将它用来做赔偿品,若损坏了他们的东西或吃了他们的粮,就忍痛割爱,用它来赔偿了。
有趣的是各种金属碗,不仅可以当作炊具,而且还可以当作乐器,打完胜仗后敲打起来,汇成锅碗瓢盆交响乐。有时吃完饭后或行军休息时,一些战士也把碗拿出来敲敲打打,活跃部队的文化娱乐生活。
红军战士使用的碗大部分都有碗套,有的是自己动手缝制的,有的是乡亲们慰问部队赠送的,还有一些是妻子或恋人特制的。有的碗上烫了画,有的刻上了&红军碗&三个醒目大字。战士行军累了,身上不舒服,抚摸着它们心里便特别亮堂。
莱玲:鲜鱼宴
过草地是长征中最艰苦的岁月,部队除了行军还要频频打仗。不过,这还难不倒红军战士,最大的困难是吃的问题。长征时,我在红四方面军卫生营工作。第三次过草地不久,战士身上带的青稞麦都吃光了,部队相继断了炊,饥饿严重威胁着战士的生命,大军过后很难找到一棵野菜,一片树叶,不少战士因饥饿倒在了草地上。
一天,我们卫生营经过长途跋涉后决定安营扎寨休息。我们在寻觅野菜时发现附近有两处亮晶晶的大水塘,塘里的水不深,鱼儿却又多又肥又大,这可乐坏了与鱼久违的战友们。在我的带领下,女战士们纷纷献出了身上的缝衣针,烧制成了一枚枚钓鱼钩,捕来一些蝗虫做饵料投钩钓鱼。神奇的是,草地上的鱼可能长期与世隔绝,竟然丝毫不惧怕人,游到战士跟前浮出水面,张着嘴叭哒叭哒地索要食物,鱼钓投到水里,鱼儿争先恐后疯抢,各种肥鱼不时被我们钓上岸。一些没有鱼钩的战士跳进流淌的河水里抓鱼抓蟹。第一次垂钓,我一人就钓上了九条大鱼,主要有白鲢、青鱼、鲤鱼及一些叫不上名的无鳞鱼。
回到营地,可忙坏了卫生营的女战士们。她们挽起袖子洗净鱼体,开膛破肚去脏。草地上点燃起了缕缕烟火,战士们有的烧,有的烤,有的煮,有的做起了美味鲜鱼汤,大伙席地而坐,品尝着鲜鱼宴的美味,虽然没有油盐酱醋和其它佐料,但大家风卷残云般很快把鱼吃得精光。我们还把钓到的一些大鱼送给了红四方面军徐向前等首长,受到他们的表扬。后来,我们在草地行军时,只要条件许可,便钓鱼抓蟹,补养身体,最终胜利地走出了荒无人烟的草地。
叶荫庭:击落第一架敌机
1935年2月,我在中央军委警卫营机枪连当连长。当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刚刚结束,毛主席又恢复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红军将士欢欣鼓舞,士气非常高昂。
3月初的一天下午,我连跟随中央纵队行进到茅台附近的一座山丘时,前方突然传来了&嘀哒哒,嘀嗒嗒&的防空警报声,部队立即疏散隐蔽到山路两旁的丛林中。因为当时我们没有观察器材,只能用眼睛进行观察,加之大部队行军目标大,所以当我们发现敌机时,敌机也早已发现了我们,三架敌机在我们上空侦查盘旋一阵后开始扫射和轰炸。部队出现了伤亡。战士们个个咬牙切齿,义愤填膺,纷纷向我请战:连长,打吧,狠狠教训一下它们,让敌机有来无回!
看到敌机轮番轰炸,我也心急如焚,恨不能马上打。但上级有规定,我们连打不打飞机事关重大,关系到中央纵队目标暴露与中央首长的安全,必须听从总参谋部的命令,况且当时我连的武器只是几挺普通的经过自己改造的&汉阳造&代用高射机枪,武器的性能和战斗力不是很理想。正在这时,警卫营营长杨梅生急急地向我连走来,我立即迎上去问:&营长,有消息吗?&营长点了点头说:&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我命令你连迅速占领阵地,痛击敌机,掩护中央纵队安全行进!&
命令一下达,全连指战员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四挺高射机枪子弹压上膛,做好了战斗准备。不一会儿,敌机进入了火力网,我下达了射击口令:&全连注意,给我狠狠地打!&一道火力网撒了出去,子弹带着战士的怒火&嗖嗖&射向空中。瞬间,天空发出了一声刺耳的怪叫声。我抬头一看,一架敌机拖着浓烟向茅台城东南方向坠去,接着&轰&的一声巨响,闪出一道火光,升起一团浓烟。另外两架敌机见势不妙,夹着尾巴急忙飞走了。
&敌机击落啦!&&敌机逃跑啦!&
山林中一片欢呼。
当天日落前,四位同志带着二百多斤猪肉,十多只鸡鸭和一些日用品到我连慰问,说他们是代表中央军委首长来庆贺的。第二天上午,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骑着一匹马来到我们机枪连,他说:&你们机枪连在红军中开创了打敌机的先例,打下了第一架敌机,祝贺你们。希望你们总结好经验,再立新功!&
七十多年过去了,这次用机枪打敌机的战斗仍历历在目,犹如发生在昨日。
相关帖子: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支 持0票& 反 对0票&
作者:发表于: 19:10:17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19:10:49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19:12:04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19:13:13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19:13:43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13:16:54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16:53:16
留个脚印...
作者:发表于: 11:09:27
回帖是美德!段苏权()湖南茶陵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曾读私塾和高等小学6年。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任共青团区委书记、茶陵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兼县赤卫大队代理、共青团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32年8月,带领一批模范少先队员参加,任湘赣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933年9月任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巩固发展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多次反“围剿”及挺进南浔的作战。1934年8月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随军参加西征。10月担任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后在战斗中负伤休养。1937年秋入延安第三期学习。1938年春结业任抗大政治教员,6月调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1939年春入中央马列学院攻读政治理论。1940年5月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7月担任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坚持艰苦的敌后反“扫荡”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率所部收复塞北重镇张家口。不久担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后兼北平军调部驻承德第十一小组中共代表。1946年10月担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后兼中共冀热察区党委书记并兼军区政治委员,率部在热河地区作战。1947年10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1949年4月调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第二军军长,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军事学院空军系主任,高等军事学校战略教研室主任、副教育长,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等职。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协助指挥中朝空军作战,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因“有历史遗留问题”被“暂授少将”。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63年底秘密出使老挝 帮助老挝人民党建设根据地日,飞将军段苏权去世,在所有的人民解放军将帅中,他是唯一一个穿中山装入殓的,他的骨灰盒上并没有覆盖军旗,对于一个15、6岁就献身部队的老兵,一个因在战场上坚持说真话而被剥夺了戎马生涯的将领,这是他所能做的最强烈的、最后的充满怨屈和悲愤的无声抗议。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不过老实人好,至少躲过了文革,活到93年已经是好命了。
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等职,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任务。1938年5月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次年5月,配合兄弟部队在宋家川粉碎日军进攻。1944年10月,奉命组建豫西第三支队;不久,在临汝建立豫中军分区,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辟了豫中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陈先瑞奉命南下,任豫中军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三旅旅长,后任桐柏军区副司令员、豫南军区司令员,参加了桐柏山战役。1946年2月,陈先瑞任第十五旅政治委员。一年多里,他率部坚持陕南斗争,牵制了大批国民党军向华北、西北的进攻;任第三十八军副军长时,率部歼敌2.5万余人,有力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和刘邓大军主力的作战。1948年春,陈先瑞先后任豫西军区、陕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十九军副军长,围剿国民党残部和地方土匪,歼敌数千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任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5次赴朝参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1年后历任北京军区、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顾问等职。1988年8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章。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日,陈先瑞因病在北京逝世。
想想为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烈士们,他们应该应该授什么衔.
建国后不得志也是正常
1938年7月,中共冀热辽特委和京东特委在八路军第4纵队的配合下,举行20万人的抗日武装大起义。此后逐步建立了冀东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冀东军分区。1942年2月,冀东军分区改为第13军分区。日,冀东(13)军分区扩编为冀热辽军区,李运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年6月,冀热辽部队向热河中部和辽西地区挺进。1945年10月至11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欠3团)、陕甘宁边区教导第2旅第1团、冀中军区第31团等,奉命进至辽宁锦州、朝阳等地区扩编,归东北人民自治军领导。1946年,以上述部队为基础改编为冀热辽军区独立第13、第16、第27旅。1947年5月,从冀热辽军区抽调干部组成冀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8月,上述三个独立旅和前指在赤峰地区,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黄永胜任纵队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张天云任副司令员,邱会作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鹄显任参谋长。独立第13、第16、第18旅依次改编为第22、第23、第24师。全纵队共3.5万余人。纵队成立后,参加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8纵队,属东北野战军领导。4月至8月,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9月至11月,参加辽沈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先攻克锦州,后插入大虎山、台安之间,堵住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南逃道路,为战役胜利创造了条件。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8纵队在辽宁辽阳、海城等地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隶属关系未变。黄永胜任军长,丘会作任政治委员,张天云任副军长,黄鹄显任参谋长,端德彰任政治部主任。第22师改称第133师,吴烈任师长,谢明任政治委员;第23师改称第134师,钟明彪任师长,谢家祥任政治委员;第24师改称第135师,丁盛任师长,韦祖珍任政治委员;由新调入的冀热辽独立第4师改称第158师,李道之任师长,王晓生任政治委员;全军共5.6万余人。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与第44军共同担负由天津东侧民权们向西突击任务,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防御工事,攻占金汤桥(今解放桥)。3月,第45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建制。4月,由天津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进入江西省参加围歼赣西的国民党军。9、10月,在衡宝战役中,担负中路军正面进攻任务,该军第135师楔入衡宝公路以南白崇禧集团防御纵深,顽强阻击国民党军南逃,为整个战役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11月、12月,参加广西战役,追歼国民党军1.6万余人,俘其第3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王景宋、湘桂黔护路军中将司令莫德洪等将级军官15名。12月下旬,进至桂西南十万大山、桂南六万大山和大容山等地区剿匪。1950年2月,以第134师在平而关地区,全歼逃出国境后回窜于中越边境的国民党军第17兵团兵团部、第100军军部、第19、第197师,共6700余人,俘兵团中将司令官刘嘉树等将级军官9名。4月,第158师调归广州市公安司令部建制。至1951年2月,该军基本肃清了桂西南、桂东南的匪患。3月,移驻广东省花县、清远、佛山第地区,担负守卫珠江口和机动作战任务。7月,第134师调至湛江、海康等地区,执行保卫海防任务。1952年8月,奉中南军区命令,第133师调第46军建制,10月,第45军军部及第134师(欠一个团)、第135师,与第44军第130师另一个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归中南军区领导。解放战争时期,第45军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涌现出李庆春、刘瑞林、宋生、陈焕柱、李广正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和"猛虎扑羊群团"、"勇猛顽强营"等许多英模单位。段苏权少将段苏权是湖南省茶陵县人,1916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C党,当时只有14岁。1931年,段苏权担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时,红7军和湘东南独立师在茶陵县的将军山打了一仗,段苏权参与了支前工作。当时在红7军的莫文骅看到支前群众达五六百人之多,风趣地说:“这么多担架队,就是我们参加战斗的红军都负伤,也不够他们抬的。”段苏权先后担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6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4年由黔东独立团、德江独立团、川黔边独立团和红6军团200多名伤病员组建黔东独立师,全师500多人,段苏权任政委,年仅18岁,当时他还是中共黔东特委书记。黔东独立师当时的任务是坚持黔东根据地,牵制当前敌人,掩护主力向湘西进军。黔东独立师在敌军包围中苦战10多天后,跳出外线,进入梵净山。在一次战斗中,段苏权被冷枪打伤右踝骨,不能行走。黔东独立师出川入贵,遭敌袭击,部队减员到300人,段苏权被抬出战场,一个老乡将他藏在一个山洞里,送给他一些草药治伤。段苏权左脚冻伤,失去3个足趾。段苏权在山洞里藏了20多天后,拖着伤腿,沿途乞讨回到茶陵养伤,以后到了延安。有人认为这对他1955年授少将衔有很大影响,认为他有“上将的希望,中将的资本”。段苏权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教育科科长、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曾率部收复张家口等城市。1945年后,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热河、承德小组中共代表。947年5月,段苏权担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指挥独5旅和独13旅参加夏季攻势。上黄旗一战,黄鹄显、陈仁麒的独13旅担任主攻,其39团善于平原作战和攻城战斗,不惯于山地作战,不会爬山,不善于先敌抢占制高点。段苏权急调有山地作战经验的詹大南、李光辉独5旅参战,此战毙俘敌300多人。段苏权接着指挥独5旅和独13旅打围场,毙俘敌600多人1947年8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3旅、16旅、18旅组建成东野8纵,黄永胜担任司令员。1948年3月,段苏权出任8纵司令员。关于这一段,权延赤在《林彪将将》中描写到:他(程子华)已经见过叁次林彪了,就为了坚持一个意见,给八纵换将,推荐段苏权替代黄永胜任司令员。第一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整天打牌跳舞,不干工作。”林彪说:“辽西叁战叁捷,八纵从地方部队上来不久,黄永胜当司令,半个月歼敌1万6千多人,打得不错。”第二次见林彪,他说:“黄永胜太霸道,什么都得他说了算。可部队里许多具体工作他又不管,他又要说了算,不许别人管……”林彪说:“不要搞山头,要团结,要能容人。无‘度’不丈夫;不是毒,是度量。”第叁次见林彪,他不得不说出不愿说的话:“黄永胜在生活作风上实在糟糕,用林总的话讲,他是有‘贼心’也有‘贼胆儿’,影响很不好……”他举了例子。林彪平平静静地听完,平平静静地说:“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个故事。刘邦问韩信:‘我能将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将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没有发火,反而笑了,说‘你既然这么大本事,怎么被我捉来阶下,供我驱使了?’韩信不慌不忙说:‘陛下不善将兵,却比韩信善于将将呢,所以我被捉到了阶下……’”程子华半响无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林彪用这句话送走了程子华。林彪面无表情地在屋里踱步,一边听程子华谈意见。知情人都奇怪,林彪见了他喜爱的将领和老部下,总是没什么说;对他不喜欢的将领,反而再忙也要耐着性子听完意见。上午,秘书见林彪精神很好,进来报告:“黄永胜来了,要跟林总汇报。”林彪目光不离军用地图,摆摆手:“告诉他,我要睡觉。”下午,秘书见林彪精神不好,满面疲惫,小声报告:“程子华又来了,跟他说你休息了?”林彪目光离开军用地图,两手搓搓脸说:“叫他来,我精神还好。”据“四野”一些老人讲,部队日常管理教育都是罗荣桓负责,林彪不大管,林彪只是一门心思琢磨打仗。他很少与干部谈话,只有冀察热辽的干部例外。因为他对冀察热辽分局及军区有意见,对其领导人也有意见,他们对东北的许多看法不一致。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意见不一致才要多听。”“永胜同志确有不少长处。”程子华尽量客观地说看法:“善于捕捉战机,强毅果敢过人,会打巧仗也能咬牙打硬仗,六次负伤,足够顽强。”他停顿片刻,望林彪。林彪静气过人,听见和没听见一个样,脚步一直是匀速运动。“但他有个要命的短处:贪享乐好斗狠。他喜欢以己之长凌人,不喜欢别人触其短处。发展下去,对党、对军队、对他个人,我怕都会不利。”林彪继续踱他的步。“苏权同志的特点是忠诚老实,原则性强,组织纪律性强,从不胡来。”林彪还是踱他的步。程子华看不出态度,只好讲下去:“他和永胜恰恰相反,凡事谦以待人,谨言慎行。但也能打仗,长征时就是师政委;红军时期、抗战时期都打过漂亮仗。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地方工作都搞过,比较全面。”“讲这么多就不叫特点。”林彪立住脚,终于说话了:“讲特点只能讲一个。”“这个……”程子华沉吟再叁,“忍辱负重。”“根据呢?”林彪重新踱步。“任弼时同志讲的。”林彪不语,还是匀速踱步。“长征时,他任独立师政委,负重伤被留下,沦为乞丐。靠讨饭活下来,又找回部队。受审查没怨言,职务安排低了没怨言……”“他自己对来八纵是什么态度?”林彪在桌子对面坐下,这是接近表态了。“他……”程子华略显尴尬,只能实话实说:“不大愿意。”林彪认真看一眼程子华,极轻微地点点头:“好吧,我和荣桓同志谈一下。”高级军事会议要开始了,黄永胜仍然留在林彪房间,胸脯扇个不停。“程子华、李运昌他们搞鬼,安插人!”黄永胜见没了别人,咬着牙根发泄,“段苏权是冀察热辽的人!”林彪平平淡淡地说:“苏权同志来谈过了,他不想去八纵。”“他是装样子!”“他说他对冀热察比较熟悉,那里条件也艰苦,他的长处是能吃苦,想留在那里干。”黄永胜怔怔地睁大眼睛,半天没有眨。林彪起身朝外走:“就这么定了,给你另安排。”“段苏权替我当司令,”黄永胜跟在林彪身后走,余愤难消:“我打的仗他替得了吗?”林彪在门口回头:“他打的仗你替得了吗?”黄永胜又是一怔。从井冈山打到东北,林彪从来没说过什么仗他打不了;他也从来不曾在战场上给林彪丢脸。“你能忍辱负重吗?”林彪再问一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实际上,林彪说的给黄永胜“另安排”,是让他担任了6纵司令员。8纵是由冀察热辽军区部队组成,除23师有红9军团的一个团和八路军总部警卫营的老基础外,其余都是新部队,过去处于独立分散的游击作战环境,部队装备很差,参加大规模战斗少。6纵则是老部队,其16师师参加南昌起义的老部队,是红1军团的红2师。锦州战役时,东总命令8纵“以─个师以炮火监视锦敌机场”。纵队司令员段苏权让黄鹄显报告总部:“一、锦州敌机场有二,一在锦东金屯附近,一在锦西小岭附近,金屯附近机场巳几年未用,已经不能用,敌机均在小岭机场。二、25日17时电令以─个师控制敌机场,不知哪个机场。叁、建议我全纵配给我3个重炮营,扫清小岭机场敌人以后,以一个师控制机场(因小岭机场不经过战斗不能控制)。这一回电理所当然引起总部不满,虽然总部电文没有解释清楚,但打机场总是首先应打掉敌机来往的机场,废机场且不必通过战斗即能控制的金屯机场只需少量部队控制即可,何必电报往返询问呢?结果耽误两天的时间,而国民党军趁机空运49军到锦州,这一天大约增加了两个团左右。毛泽东接林彪电后批评8纵贻误战机,指出:“大军作战,军令宜加严”。8纵紧急召开常委会,决定将毛泽东批评电报转发到团,让各团党委立即讨论表态,坚决打好下一仗。但是8纵23师68团副团长韩枫,率叁营打下小紫荆山后,麻痹大意,下山吃饭去了。担任警戒防御的8连,连长也下山去了。下半夜,敌人突然一个反击,把阵地又夺了回去。南京《中央日报》迅速作出反应:《锦州国军反击克紫荆山》。8纵政委邱会作火速赶到68团,命令明天拂晓后两小时,必须把小紫荆山再夺回来。然后当场宣布,将68团团长和副团长撤职,8连连长枪毙。说这次先杀“两条腿的”,下次再出事就杀“四条腿的”(指骑马的)……邱会作就在68团等着,直到夺回小紫荆山才离开。锦州之役总攻阶段。南北对攻,林彪集中了5个纵队零1个师。8纵既没有并进的部队也没有对进的部队独立由城东向西攻击,林彪交给8纵的任务是牵制敌人。段苏权提出的口号是:宁啃硬骨头,把助攻任务当主攻任务来完成。8纵以攻锦州的六分之一兵力进攻和牵制了守敌叁分之一以上的兵力及主要炮火。但是在战斗中,林彪签发了战况通报:“现各纵队都已突入城内,正在向纵深攻击前进,只有8纵进展迟缓,至今尚未突破……”段苏权也打红了眼,8纵7个团最终全部突入城内,与敌展开逐街逐堡争夺战,并攻占了“东北剿总锦州前进指挥所”。8纵共歼敌万余名,其中俘敌7000千多。紧接着,林彪命令8纵以急行军插到大虎山以南,堵截廖兵团,而后向北突击围歼。8纵经两天急行军,挺进辽西,参加了辽沈战役的第二阶段──全歼廖耀湘西进兵团的会战。辽西会战,8纵起了堪称“勺子”的特殊作用。在大虎山以南的作战中,8纵经过12小时激战,粉碎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编二十二师建立南撤营口屏障的企图;在六间房,8纵迎头兜住廖兵团,反复拚杀,竟日激战,截断了敌人南撤营口的退路。1948年11月,8纵改编为45军,黄永胜取段苏权而代之,出任45军军长。林彪把段苏权留在了东北。林彪认为段苏权“弱一些。”段苏权留在东北军区作战处当处长。3个月后,罗荣桓同段苏权谈话:“你的问题是作风不泼辣,不善于坚持己见。但你为人忠厚,工作积极,作战勇敢。8纵受通报批评不能由你个人负责,纵队其他领导对你在军事上帮助不大。现在战争主要是讲组织,做做参谋工作对你是有好处的。但在分配工作上是不妥当的。”这次谈话之后,段苏权由作战处处长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有人将此事报告林彪,林彪说:“我同意的。”
林彪皱了皱眉,勉强接过黄永胜的话题:“他是冀热察的人,程子华推荐的,进关不合适,还是留在东北好。”“段苏权要是闹意见呢?他跟任弼时、罗荣桓也很熟……”“他不象你,”林彪直到这时才看一眼黄永胜,“他不是一触即跳,他是忍辱负重。”黄永胜有些红了。但是他也笑了。程子华汇报完工作,绕山绕水地问林彪:“苏权同志还好吧?”话问得不明确,林彪回答得也模糊:“弱一些。”程子华微微蹙一下眉毛,说:“苏权来时,八纵3万6千人,武器很差,现在发展到6万人,武器精良……”林彪淡淡地说:“四野12个纵队,都发展到五六万人,武器精良,关内没有哪支部队能比。”他瞟一眼程子华,“我们来东北晚,没有接收到日本人的武器。开始武器都很差。现在精良是从国民党那里缴来的。”程子华听出弦外音,忍住了,继续说:“八纵牺牲5千,歼敌6万,立大功以上功臣3451人,命名12个英雄单位,6个英雄个人。我看苏权同志不弱。”林彪难得一笑:“那要看和谁比。四野牺牲6万,歼敌47万。英雄功臣不计其数。牵头羊来也变成虎。”程子华明白无法挽回,便问:“黄永胜回八纵,段苏权怎么办?”“他自己早说过,不愿来八纵,愿意留冀热察工作。”“怎么安排?”“留东北军区作战处当处长。”“怎么?降一大截子!”“打一个锦州就三次通报,如果打北平南京会怎么样?”林彪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交程子华:“你自己看,毛主席都讲了话。”程子华看着材料,心里明白有冤枉却硬是说不出一句话。林彪送客,口气变柔和:“要是另有合适干部,你再给我推荐么。”“没有,没有,暂时没有。”程子华忙不迭说了三个没有,告辞林彪。3个月后,罗荣桓同段苏权谈话:“你的问题是作风不泼辣,不善于坚持己见。但你为人忠厚,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八纵受通报批评不能由你个人负责,纵队其他领导对你在军事上帮助不大。现在战争主要是讲组织,做做参谋工作对你是有好处的。但在分配工作上是不妥当的。”这次谈话之后,段苏权由作战处处长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有人将此事报告林彪,林彪说:“我同意的。”据说,林彪对他的一员爱将讲:“苏权是个老实人,我不是要处分他,我是处分冀察热辽。”1955年,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那天,站在他周围的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团长;在他的前排,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行列中,有几位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师长;再前排,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行列中,站着当年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的的一大批神采飞扬的将军。肖文玖将军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段苏权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漆远渥将军说:“老段,这一个花你还扛它作什么?”段苏权仍是淡淡一笑:“组织上给的我怎么不扛?”皮定钧将军说:“老段,才让你任个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你还干个啥?”段苏权还是淡淡一笑:“这是组织上决定的,我服从。”“文化大革命”发展到“揪军内一小撮”。抗战时,曾与黄永胜搭档的王平上将被关押。有人说:“段苏权也不能放,他在东北夺过黄总长的权。”黄永胜摇头:“那是程子华,不是段苏权。不要动他了,那是个老实人。”“九大”结束后,有人说到段苏权,想“动动他”。邱会作说:“九大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咱们八纵就出了10个。”丁盛说:“苏权同志也是咱们八纵老人了,他没当中央委员。”吴法宪说:“他才授个少将,是低了,可是他从来没跟老帅们讲,这样的人不要再搞他了。”
点击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将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