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广兴驾校官位是几品

揭秘:清朝嘉庆皇帝亲政后为何果断处死和|内幕(3)
更新时间: 15:10 发帖于:
文字大小:
  &火力侦察&见效了,很快,嘉庆帝收到了两份奏折,请求把和|从重治罪。这两份奏折一份是王念孙上的,一份是广兴上的,这两个人都是朝廷里的中下级官员,但来头不小,广兴的后台是大学士王杰;而王念孙是原来安徽学政朱筠的亲信,朱筠就是此时嘉庆帝急召来京的朱的哥哥。这一下,嘉庆帝心里有底了。恰巧直隶布政使--拿今天话说--河北省副省长吴熊光来京吊唁,到殡殿行完礼,赶到养心殿觐见皇上。吴熊光本来长期在军机处工作,两年前,太上皇想提拔他做军机大臣,和|认为吴熊光资历较浅,品级不高(吴当时是正五品),不同意,太上皇也没有坚持。当时,和|在军机处一手遮天,要说他故意排挤吴熊光可能言过其实,两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但吴熊光肯定不是和|一边儿的人,对此,嘉庆帝是了解的,所以,就清算和|一事向吴熊光咨询。吴熊光从整顿吏治,树立中央权威角度表态支持。
  根据《清史稿&和|传》记载,嘉庆帝又问:&然则治之得无太急?&意思是说,现在收拾他是不是有点儿显得太性急? 转自米尔军情网
  吴熊光知道嘉庆帝恨不得马上宰了和|,所以斩钉截铁地说:&不速治其罪,无识之徒观望夤缘,别滋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意思是说,不赶紧将其治罪,那些眼光短浅的人还会巴结和|,指不定会闹出什么花样;赶紧收拾了和|,正可挽救更多的干部,这才是真正的仁至义尽。至此,嘉庆帝下定了清算和|的决心。
  正月初八日清晨,养心殿里聚集着应召而至的亲王贝勒、军机大臣。嘉庆帝一身重孝,手里拿着王念孙、广兴的奏折,怒气冲冲,当着群臣的面大骂和|辜负国家恩典,专擅狂悖,宣布将和|立即革职,逮捕下狱,查抄家产。接着,对中央各部人事做出重大安排,自己的两个哥哥--乾隆帝第八子永璇掌管吏部,十一子永w掌握军机处,这两个人吊儿郎当,根本不是当官的料,但紧要关头,还是亲兄弟信得过。此外,亲侄子绵恩掌握北京的军权,其他部门也都换上了自己信得过的人。
  嘉庆帝号召各级各地官员揭发和|罪状,并带头揭发了和|在自己被公开立为太子的前夜,向他递如意的事情。有了皇帝带头,各级官员争先恐后与和|划清界限,并踊跃揭发和|,与此同时,对和|的抄家、审讯工作也在进行中。
  近些年来,我看了一些清宫档案,产生了这样一个印象:虽然现存清朝档案号称近千万件,但大多数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内容,如果你想看涉及清朝高层机密的档案,对不起,压根儿就没有。我想,这类档案可能早被清朝销毁。譬如,关于审讯和|和抄和|家这两件事,就没有留下档案。
  《春冰室野乘》这部野史中有《和|供词》,是个片段,但我感觉可信度较高,从中可见和|认罪态度较好,基本上承认了对他的所有的指控。当然,和|对自己家产说不清数目,对于一些千八百两银子的受贿金额说不清是谁送的,也在情理之中。而抄和|的家,更是收获巨大,当官员走进和|那座庞大的豪宅的时候,惊叹这简直是个宝库,且不论那几百万两的黄金白银,宝石就多达四千多颗,玉如意两千多柄,珍珠更是用斗来装,不少珍宝是皇宫里面都难得一见的精品,以致无法估价。用白玉玛瑙做成的鼻烟壶一千多个,黄金制成的碗碟达四千多件,还有不少珍贵的古董、工艺品,他穿的貂皮衣有八百多件,哪一件都抵得上一个穷京官大半辈子的生活费了。身体健康的和|居然还存了六百八十八两人参,比皇宫里的存货还多。这都是产自长白山或朝鲜半岛的上等野山参,要是搁在今天,能价值连城了,即使当时,抄家官员也给这些人参估出了二十七万两白银的价格。和|的财产还有大片的土地,一百多所买卖,如当铺、古玩铺、银号等。所有财产一共值多少钱?现在已经查不到清政府的估价了,后人估价差距较大,最低的估价是超过一千万两,最高的估价是八亿两,近二十年来,史学家倾向于两千万到三千万两之间,这依然是个惊人的数字,要知道,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总收入不到四千万两。另外,抄家还抄出个惊天秘密--和|宅院在建筑格局和装修工艺、材料方面,有模仿紫禁城的一些地方,看到这里,所有抄家的人都清楚,和|死定了。
  正月十一日,嘉庆帝把将和|革职拿问一事公告中外,同时宣布和|罪状。罪状有大有小,林林总总,达二十款之多。大致归纳起来,我认为可以分为五类: 米尔军事论坛
  第一类,指控和|对太上皇大不敬。比如和|到圆明园,进门不下马;进紫禁城不下轿;太上皇所做的朱笔批示字迹潦草,军机大臣认不得,和|竟然说还不如撕掉重拟等等。
  第二类,指控和|揽权专擅。这类例子不少,反正就是一手遮天,独断专行。
  第三类,指控和|经济问题,主要是索贿受贿,纵容家人勒索,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此外,还有一条--与民争利,指的是和|开办当铺、古玩店等。
  第四类,剿办白莲教以来,和|对各路军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蒙。其实,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怕刺激八十多岁的太上皇,从而影响身体健康,现在指控他故意欺骗蒙蔽,他也无词以对。
  第五类,就一条,指控他在乾隆帝立太子的前夜向永琰递如意,泄露国家机密,邀拥戴之功。
  拿今天标准衡量,和|罪行中最不能容忍的是第三类--经济问题,最不能理解的是第一条--对太上皇大不敬。其实,当时的人不这么看。清政府官员贪污是普遍行为,只要不逼得百姓进京上访或激发群体性事件,朝廷大多持放任态度,况且,做官做到和|的级别,只要不谋反、谋大逆,基本上就获得了免死权,经济问题要不了和|的脑袋,要想杀和|,必须把他的罪行升格到谋反、谋逆的高度。
  根据《清史稿》记载,当时,嘉庆帝询问过臣下:&人言和|有异志,有诸?& 意思是说,人家说和|想篡权当皇帝,有没有?军机大臣普遍表示和|心里想不想谋反,咱谁也不知道,但确实找不到谋反的证据。无奈,嘉庆君臣只能把和|的罪状往&大不敬&上靠,这也是一桩大罪。
&&已有评论条
24小时资讯排行
24小时论坛排行
印度地方官员表示,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的中下游的流量骤减。这一信息随即引起双阳的吉祥棋牌
ez足球鞋论坛
龙亨网上娱乐
发现那些男生的目标竟然是自己好可爱
他期待着药效可以发挥的更快爱丽丝叫嚣着
已经带着琳迪走了出去我才不管烤鸡不烤鸡的
美食是九百九十九次爆炸之后的第一千零一次爆炸我也曾经听说过美人鱼的故事
喉咙里都变得爽快了啊高兴的说道是糖果啊
虎扑足球视频下载
轮盘有没有一定规律
抱歉:我们对来路少、质量差链接已下,恕不另行通知。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作者:张宏杰  一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最终确定了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做自己的接班人。  这个接班人让乾隆满意的有四点:  首先,从性格上看,皇十五子少年老成。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自制力强。他起居有常,举止有度,学习勤奋,办事认真,从不逾规矩一步。这是最让乾隆欣赏的。  其次,此人品质“端淳”,生活俭朴,为人谦逊。特别是富于同情心,待人十分真挚,善于为他人着想。  第三,从学业上看,经历了二十多年严格、系统、高质量的帝王教育,永琰对儒家心性之学,颇有心得。他的修养是建立在学养的基础之上,因此根基牢固。另外,此子武功骑射成绩虽然比不上他的父亲和曾祖父,在兄弟当中也是首屈一指。  第四,从外表看,嘉庆皇帝是清朝历代皇帝中长得最端正、最上相的一位。他中等身材,皮肤白晰,五官端正,一副雍容华贵的相貌。脸型介于方圆之间,显示出他性格的平衡和理智。经过从小就开始的仪表训练,他在出席大的场合时,总是举止高贵,镇定自如,讲话不慌不忙,富于条理。  另外,这一年,嘉庆三十六岁。这个年龄,既精力充沛,又富于经验。生命由青春期的青涩,青年期的热烈,转为中年前期的稳健有力,正是主掌一个庞大帝国的最佳年龄。  因此,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举行的这个盛大典礼仪式盛大华美,气氛祥和安宁,连天气都是如此晴朗灿烂。  九时三十二分,随着坐在宝座上的乾隆把手中那颗宽三寸九分、厚一寸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宝”微笑着递到跪在他面前的嘉庆皇帝手中,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空前的纪录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平稳的权力交接顺利完成。  二  嘉庆三年腊月底,八十九岁的太上皇得了轻微的感冒。嘉庆四年正月初一,皇帝和诸王贝勒及二品以上大臣依惯例来给太上皇拜年,上皇还能如常御座受礼。不料,初二日,病情转剧,身体各器官出现衰竭征兆,陷入昏迷。初三日上午七时,太上皇停止了呼吸。  正在欢天喜地过年的大清国臣民们不得不穿上丧服,进入全国性的哀悼期。不过,没有多少人真正悲痛欲绝。让大家真正感兴趣的,是新皇帝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虽然已经当了三年皇帝,可是嘉庆在全国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谜。除了他那张总是带着和蔼微笑的脸和几篇没有个性的圣旨之外,人们对他一无所知。不过,新皇帝的种种表现,似乎表明他是温和、稳健之人。朝廷大政,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乾隆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初四日上午,嗣皇帝就发布了一条让全国人都大吃一惊的谕旨:免去乾隆皇帝驾前第一宠臣和珅兼任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这职。同时,一场规模巨大的抄家行动展开,令人惊愕的巨额财宝在和府地窖中显露出来。  举国上下,对这个影子一样悄无声息的皇帝,刮目相看。可以说,诛和珅是新皇帝处理政治危机能力的一次成功展示。  以诛和珅为开端,一缕缕政治新风,绵绵不断地从紫禁城吹散出来。  亲政后第二个月,皇帝发布谕旨,今后皇帝出宫祭天及谒陵,随行仪仗减半,皇后和嫔妃不必随行,以减少出行费用。  这道谕旨显示了新皇帝与老皇帝截然不同的务实作风。  几天之后,皇帝再次发布谕旨,禁止大臣们向他进贡古玩字画。大臣们向皇帝进奉贡物以邀宠这一不良风气是乾隆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从乾隆六十大寿开始,各地大臣争相向皇帝进贡奇珍异宝,名贵字画,以博皇帝欢心。嘉庆直言不讳地说,大臣向皇帝进贡古玩,除了助长贪风,别无益处。  这道谕旨发布不久之后,他接到大臣的汇报,说上年底从叶尔羌采解入京的一块特大块玉石正在运送途中,因为道路难行,难以按规定时间抵达京城,请皇帝批准延期。皇帝发下了一道让全国人都目瞪口呆的谕旨:“一接此谕,不论玉石行至何处,即行抛弃。”因为玉石虽美,无益民生,皇帝并不喜爱。  连撰写圣旨的军机大臣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来皇帝还真动真格的。通过这道谕旨,新皇帝的节俭形象,一下子树立起来了。
楼主发言:16次 发图:0张
  三  然而,在树完新风之后,大清朝的民众发现,这个年轻的新统治者,却没能做出更大的作为。  嘉庆登基之时,大清王朝已经如同得了癌症的病人,而且到了晚期。体内的病症,比外在表现出来的要沉重得多。  最严重的问题,当然是腐败。  只要没有蔓延开来,腐败就并非不治之症。局部的、零星的腐败现象,在任何时候、任何体制下,都会存在。然而,一旦蔓延开来,成为普遍现象,治理难度就呈几何级数增加。  乾隆中后期,腐败已经呈现集团化的趋势。乾隆四十六年到四十九年,朝廷一连查出了五起贪污大案,都是“办一案,牵一串;查一个,带一窝”。一人败露,则与他有关的关系网上的数十名乃至一百数十名官员就全部被揭露出来。常常是一人犯案,一省官僚体系随之瘫痪。  甘肃冒赈大案就几乎把甘肃全省县以上官员都牵连在内。他们上下联手,相互配合做假帐,把八百多万元国库银吞入私囊。如果全部查处,甘肃全省政府运作立刻瘫痪,乾隆皇帝不得不定下一条两万两的死亡线。即使如此,前后被处死者仍达五十六名之多。  嘉庆亲政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反腐败。虽然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关乎大清的生死存亡,然而他还是大大低估了反腐战争的艰巨性。他以为,如果“掐断了和珅的庇护制网络结构的花朵,它的根株便会自然枯萎。”杀掉了和珅,清除了和珅的党羽,再掀起一个惩贪高潮,腐败的势头就会应声而止。  可是形势的发展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虽然杀了和珅,虽然在十一个全国总督当中,六个被他撤换,虽然在他为配合镇压白莲教战争发起的惩贪高潮中,官场贪风一时有所收敛,然而,高潮过后,一切如旧。各地官员,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仍然无人不在收礼送礼,买官卖官;各地衙门仍然无处不懈怠昏庸,除了部门利益之外,对一切民间疾苦都漠不关心。官僚集团对腐败已经不以为耻,反以为常。  甚至嘉庆皇帝亲手树起来的廉政模范,时间稍长,也一个接一个地陷入腐败之中。最典型的是当初率先揭发和珅的谏官广兴。此人因为揭发和珅,深得嘉庆信任,被委以掌管四川军需的重任。他不辱使命,清正自持,扫除贪风,每年为国家节省数百万两白银,嘉庆帝多次号召全国官员向他学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就任兵部侍郎之后不久,也陷入贪污的泥淖,短短一年,就贪污了四万两之多。  乾隆时期已经花样百出的腐败,到此时又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腐败向底层全面扩散,所有的基层干部都成为权力寻租者,一些普通公务员甚至成为腐败案的主角;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社会上所有大事小情,都需要用钱开路,否则寸步难行。嘉庆十年前后发生的一些案件,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直隶省布政使司承办司书王丽南,是直隶省财政厅的一个小小办事员,顶多是股级干部,按理说并没有什么权力。可是从嘉庆元年起,数年之间,居然贪污了三十一万两白银。他贪污的手段非常简单,那就是私刻了从财政厅长(布政使)、处长直到科长的一整套公章,然后任意虚收冒支,把国库银两大把大把装入私囊,近十年间,居然没有受到任何怀疑和调查。  大清王朝的监督体系这张破网已经烂得形同虚设。甚至湖北财政厅(布政使司)的一个银匠,利用政府官员的糊涂马虎,不断私藏银两,几年下来,居然也贪污了五千两之多。  自从嘉庆亲政开始,黄河几乎年年决口。每年朝廷下拔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四分之一的巨额财政经费用于治河,可是成效甚微。那些治河的官员,每天公然在河督衙门里喝酒唱戏,一桌酒席,居然所费千两。治河经费,大多数都落入了这些官员的腰包。至于治河的工程,则处处偷工减料。应该用麻料的地方,掺杂了大量沙土;应该建造秸垛填石,秸垛建好了,却根本不往里放石头。结果,洪水一来,处处决口。  嘉庆年间,各地还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大量“编外衙役”或者说“编外警察”充斥基层。各县级部门借口人力不足,大量招聘“临时衙役”,不占编制,不开工资,利用他们处处设卡,到处收费,以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他们的数量,往往超过正式编制数倍,甚至数十倍。  比如直隶省正定县,“编外衙役”多达九百多名,而浙江省的仁和、钱塘等县,居然更多达一千五六百人。他们横行乡里,巧立名目,一遍遍向农民收取各项税费,如果谁不交,就关入私牢,严刑拷打。他们在城市里勒索小商小贩,经常闹出人命案子,官司有的甚至一直打到皇帝面前。  从乾隆晚期开始,有些地方就出现了“财政亏空”。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敷支出,不得不负债经营。到了嘉庆年间,这已经成了各地的普遍现象,几乎每省每县,都出现了财政亏空。为了维持政府运转,为了给官员开支,各地政府不得不四处借债,有的甚至向地下钱庄借高利贷……
  四  责任心极强的皇帝几乎夜夜不能安眠。他在御榻之上辗转反侧,苦思解决之策。  他决心加大“新政”力度,对贪官发现一个,撤换一个,绝不手软。  从嘉庆七年到嘉庆十年,几乎每个月都有重要的人事调整。全国的省部级高官,都被轮换了个遍。大大小小的贪官,又查出了几十个。可是腐败的势头,仍然没有丝毫减弱。各地基层政府的财政亏空,仍然越来越多。  很显然,运动式的惩贪,到了嘉庆时期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原因之一,是与腐败官员的总数比起来,被发现和惩处者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腐败收益实在太高,而腐败风险实在太低。原因之二,是腐败已经成了官僚体系的常态,贪污成了官员生活的主要来源。一个人如果不贪污,则无法打点上司,结好同级,甚至无法在官僚体系中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打老虎”已经演变成“水过地皮湿”,震摄力越来越低。事实上,举朝官员从乾隆晚年开始,对惩贪风暴的反应就已经十分麻木了。到了嘉庆时期,官员们的腐败热情已经高涨到了“前仆后继”的程度,前任头一天因腐败落马,继任者第二天继续腐败。  耐心极好的皇帝也渐渐陷入焦躁。上谕中开始出现连篇累牍的斥责、抱怨甚至痛骂。  “新政”看来挽救不了大清。他该何去何从?  方针已定  一  深秋的辽东大地,枫叶鲜红,松柏苍翠。嘉庆十年九月,嘉庆皇帝率领宗室及重臣,经过艰苦跋涉,来到满族的龙兴之地。在祭奠了新宾永陵之后,他们向西直抵盛京,祭奠了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大宗皇太极之陵)。  在他的政治布局中,这次东巡意义十分重大。经过对帝国整体形势的评估和对“新政”的深刻反思,他终于确定了大清未来的行政方针,那就是“守成”和“法祖”。这次东巡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全国臣民正式宣传他的这一方针。  皇帝在《守成论》中说,他多次阅读中国历史,感慨良多。他发现,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都建立起了十分完美的规章制度。但是到了王朝中叶,往往有大胆的子孙,自作聪明,任意变乱成法,想拆了祖先建起的大厦,自己另起炉灶。结果,旧房子拆掉了,新房子也没建起来。国家往往因此灭下了灭亡的原因。“亡国之君皆由于不肯守成也。”  皇帝说,这段时间,他常常想起父皇留下的“敬天、法祖”的遗训。对比以往的历代王朝,大清子民们应该很容易发现,有清以来的历代君主,每一个都可以称得上是雄才大略,成就显赫。他们树立一一系列良好的作风,建立起了一系列“良法美意”,事无巨细,都给出了如何处理的先例。这些智慧资源,足够他借鉴和利用。  二  嘉庆皇帝的这一决定,在今天的读者看来无论如何不能理解。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回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嘉庆面临的问题,用“祖制旧法”,是不可能解决的。  站在康乾盛世肩膀上的嘉庆,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已经超出了几千年间中国所有政治经验范围。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盛世。这个盛世,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达到了传统政治治理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无论是从权力制度的稳定性,还是物质财富的丰盈程度,还是国家疆域的最大化上,都已经达到了传统政治的理想化境界。这一传统盛世的形成,已经耗竭了传统社会的所有动力。  与此同时,这个史上最大的盛世,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猛增使传统社会机制的承受能力达到临界点。要把这个盛世延续下去,唯一的可能就是突破传统政治经验的范畴,在“祖制旧法”之外寻找全新的出路。事实上,任何挑战,同时都是机遇。比如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当时不仅困扰中国一国,也是世界各国遇到的普遍现象。自地理大发现之后,玉米、蕃薯、土豆、花生等新品种由新大陆向旧大陆传播,导致了一个多世纪时间里世界人口几乎同步增长。18世纪,世界人口从6.41亿增至9.19亿,增幅比例为43.37%;中国人口则从1.5亿增至3.13亿,增幅为108.67%。  亘古未见的人口问题对世界各国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推动了发展。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表明,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往往会推动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第一步。欧洲国家正是通过大力发展工商业来吸纳过剩人口,以工业化和城镇化来解决人口压力,从而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因此,历史对嘉庆帝提出的要求,不是全面退守传统,而是主动大胆出击,全方位地对传统政治框架进行改革。那么,为什么亲政之初作风清新的他,却比任何皇帝都坚决地举起了“守旧”的大旗呢?  三  从根本上说,“接班人”心态,导致他做出这样一个今人看来难以理解的选择。  “接班人”的性格特征,是“安全第一”。  从十三岁那年被密立为储君,到三十五岁那年从父亲手中接过传国玉玺,这二十二年间,我们不知道嘉庆是何时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大清帝国的继承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和其他几个兄弟一样,从始至终在表面上装得淡泊无比。因为储位既是天下最诱人的位置,也是世上最危险的地方。更何况自己有这样一个精明、敏感、犀利、苛刻、强大的父亲。一个过于英明的父亲羽翼下不可能出现同样锋芒毕露的儿子。在自己盯着皇位的同时,他深知,老皇帝也在紧紧地盯着自己,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只要他表现出一点点对皇位的渴望,立刻就会被老皇帝侦知。  从父皇的种种举动中猜到自己已经被确定为接班人后,他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风险与收益共存,这是永恒的真理。太子这个职位,因为预期收益最大,所以现实风险也就最大。自古至今,一帆风顺的太子屈指可数,担惊受怕,险象环生,几上几下,身陷囹圄,甚至身首异处的倒是比比皆是。  嘉庆深知,通往皇位的路是一根独木桥,一失足就粉身碎骨。对一个接班人来说,不犯一个错误比做一百件正确的事情更重要。历史上无数太子的悲惨命运提醒他,必须把自己脾气中的任何火气都磨去,把性格中任何任性的冲动束缚住。漫长的“接班人”生涯,对嘉庆皇帝的性格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在二十多年的储位生涯中,他养成了凡事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性格,做事信条是安全第一、不犯错误、不留辫子。作人风格是中庸平和、不标新、不立异、不出格。换句话说,总是瞻前顾后,畏狼怕虎。政坛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紧张半天;任何一方政治势力的态度,他都会考虑和权衡。“稳健”,他自以为是自己的最大优点,实际上也是他的最重枷锁。
  四  除了“安全第一”的性格局限外,头脑和观念也是重要的原因。作为一个从书斋中成长起来的皇帝,一登上帝位,他手中除了“圣人心法”和“祖宗旧制”,没有任何新的利器。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永琰知道,在这个洞察一切的老皇帝的时代,通向皇帝之位的唯一道路是“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修身养性,克已制欲,用自己的道德表现和学业水平做唯一的通行证。  所以,自从懂事起,永琰即以勤学闻名。皇十五子自认为天赋平常,所以学起习来异常用功,三九寒冬,深更半夜,还经常手不释卷。在他的诗集中每有这样的诗句:“夜读挑灯座右移,每因嗜学下重帏。”“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  乾隆时期的皇子教育被后人称为是最严格、最系统也最成功的。乾隆曾经说过:“皇子读书,惟当讲求大义,期有裨于立身行已,至于寻章摘句,已为末务。”嘉庆的读书生活,主要是一个“讲求大义”,“修身养性”,“存天理灭人欲”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建立“正确世界观”,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中规中矩的儒家圣徒的过程。  按照传统的标准,嘉庆皇帝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在乾隆的严厉督责和师傅严格要求下长大的永琰,品格端方,为人勤勉,生活俭朴,待人宽厚。标准化的教育,成功地一点点锤炼出他体内的种种杂质,成功地封闭了嘉庆皇帝的头脑,使他形成了静态的中世纪的思维方式。  清代皇子的教育,除了圣人心法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祖宗旧制”。三十年间,嘉庆熟读了历朝《实录》,那些被史臣们不断圣化甚至神化,显得无比高大的祖先的雄才大略、丰功伟绩让他心仪不已,他衷心钦佩他们的聪明、坚毅、敏捷、气魄。  他认为,祖先们留下的一卷卷实录和圣训,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智慧宝藏,一切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乾隆四十八年他随父皇东巡福陵时,所写数篇诗词都以守成为主题。  嘉庆即位之时,已经三十六岁。人类的悲哀就在于,他不是一种能永远自我更新的动物。一个人的基本构成,永远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和经验。只有蓬勃的青春期是一个吸收、消化和成长的黄金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即使学习的欲望再强烈,外界刺激再鲜明,他的接受能力也已经大打折扣。  五  做为一个锦衣玉食中成长起来的接班人,嘉庆皇帝虽然足够聪明、足够敏捷,也足够有耐心,却缺乏两样对伟大帝王来根本性的东西:勇气和魄力。  事实上,在父亲尸骨未寒之际诛了和珅,对他来讲,完全是为了镇压白莲教这个火烧眉毛的任务重压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实行一些有悖于父亲方针的“新政”,也是危机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特殊政策”。出如此重手,支撑他的心理能量是在漫长的储位生涯中积累起来的焦虑感和危机感。当白莲教危机一旦过去,他身上优柔寡断、忧谗畏讥的老毛病立刻复发了。  他不是不想改革,而是不敢改革。他十分清楚大清朝的危机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清楚这具表面看起来还有几分体面的躯体已经病入膏肓。然而,正是这种可怕的病相吓倒了他。他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让这个重病病人死在自己手上,这是他绝对不敢承担的历史责任。  嘉庆帝熟读经史,他十分明白,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改革是一项风险极大、成功率很小的选择。北宋王朝的变法、明朝中期的改革不仅没有解决好问题,反而使既存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快了王朝的垮台。中国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改革家,从商鞅、王安石到张居正,最终的下场无一不是身败名裂。拆掉祖先建起来的百年老屋,全盘重新建造,这绝对不是他的行事风格。不但大规模的改革不是他所敢于承担的,甚至连小规模的“新政”都已经让他惶恐不安。  在“新政”后期,他已经开始禁止人们使用“新政”这个词。他生怕人们认为他的“新政”是刻意翻父亲的案。“不孝”这个罪名是这个品质“端淳”的人万万承担不起的。皇帝宣布说,父皇乾隆晚年虽然做了些糊涂事,但总结他的一生,错误和成绩至少应该可以二八开。父皇晚年的错误,正是因为他背离了自己早年的正确方针。所以,自己的政策,本质上是回归父皇的正确方针,而不是和父皇唱反调。  当“新政”推行到末尾时,他的一系列政策被证明对扭转大清王朝的现状并无多大作用时,他开始不断地自我怀疑。而“洪亮吉事件”更让他惶恐不已。  洪亮吉在乾隆时期,就以大胆敢言闻名,在嘉庆求直言的鼓励下,他上了一个言辞激烈的奏折。在奏折的开头,洪亮吉就语出惊人:大清王朝现在出现的问题,根子在乾隆时期。今天的大清国政治之败坏,已经百倍于十年二十年以前,大清王朝已经越来越近地滑向了悬崖边缘。天下大乱,指日可待。  洪亮吉说,皇帝的“新政”,手段又过于“仁柔”,惩贪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查处的都是撞到枪口上的倒楣蛋。由于监督体系实际上已经失灵,国法对于贪官们已经没有什么约束作用:“国法之宽,及诸臣之不守国法,未有如今日之甚者!”。  因此,洪亮吉提出乱世需用重典,人心懈怠之极的情况下,必须痛下杀手,加大惩贪力度。现有行政官员,大部分都要淘汰,大批起用新人进入官场。只有这样,大清才能有希望。  这封奏折让皇帝十分震动。内心深处,皇帝觉得洪亮吉的许多话说得不无道理。可是,皇帝坚决不能同意洪亮吉对大清政局的整体判断,尤其反感的是洪亮吉的遣词用句和表达方式。  在皇帝看来,大清社会现在确实是面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毕竟是局部的,暂时的,可以克服的。洪亮吉这个奏折的最大错误,是宣称大清朝廷的官员十有其九都是贪官,是认为大清政局的腐败已经到了让老百姓无法生存的地步,所有祖制旧法都要推翻。这是“公开诋毁乾隆以来大清取得的成就”,不但彻底地否定了自己,也彻底地否定了父皇乾隆,甚至还变相地否定大清列祖列宗。嘉庆认为,这是一个极其错误同时也极其危险的思想化身。如果说大清天下已经一团漆黑,那岂不是说明大清如大明一样应该被人推翻了?  做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一个时刻以大清王朝的“安全第一”为念的守护人,皇帝对这样的苗头当然不能放任不管。他从洪亮吉奏折中的几处小小措词错误入手,抓他的小辫子,把他发配到了新疆。  洪亮吉案的发生,实际上标志着“嘉庆新政”的终结。这一案件的发生让他十分警省。他认为,正是他“不自量力”,“妄更成法”,“自以为是”,才导致了这个危险苗头的出现。如果按照“新政”之路走下去,最终的结果势必是洪亮吉这样的“全盘否定派”得势,大清王朝必然走上一条“邪路”。
  守成种种  一  “守成”的大方向一定,那么,各种具体措施就应运而出。它们就像一套套早已经准备好的工具,整整齐齐地摆在祖宗留下的工具箱里。  皇帝每日早起洗漱之后,别的事放在—边,恭敬端坐,阅读先朝《实录》—卷,除巡狩斋戒外,天天如此,寒暑不间。  针对腐败问题、财政问题、人口问题,他一一根据祖先们的遗训,提出了一套中规中矩的治理方案。  在运动式惩贪失败后,皇帝认识到,仅仅靠杀头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他把反腐的重心放到了教育上。皇帝扭转官场风气的主要办法是选拔清官,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人,教育人,启发人的天良。  他在自己所做的《才德说》中明确宣布了他选择人才的标准:“夫才德全备之人上也;德优于才者次也;才过于德者又其次也。德优于才犹不失为君子,若才过于德,终恐流为小人矣。……宁可使才不足,不可使德确歉也。”  皇帝同意洪亮吉的说法,即现在官场作风非常之坏。但是,皇帝认为,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扭转风气。抓好教育,官员们就能保持住“天良”或重新人性归善。因此,选好朝廷的中枢大臣,树立一系列良好的榜样,上行下效,来带动整个朝廷政治风气的转变,是他整顿吏治的核心思路。  嘉庆一朝的中枢大臣们,突出的特点是道德操守不错,办事谨慎小心。乾隆留下的老臣王杰因“忠清直劲,老成端谨”被嘉庆十分欣赏,称赞他“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刘墉也因向称“清介持躬”而得到重用。另一名重臣董诰也是勤慎持正的人,史书称其“父子历事三朝、未尝增置一亩之田、一椽之屋”。戴衢亨则“性清通,无声色之好,办事谨饬清慎。  然而,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缺乏杰出的政治才华,少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和创新精神。  对于嘉庆一朝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没有一个人能提出略有新意的解决办法。宁用平庸之徒,不用“有才无德”或者“躁进好动”之人,是嘉庆的用人原则。虽然号称法祖,实际上这一用人标准与他的先祖们并不相同。且不说清朝兴起时大量任用“操守有亏”的汉族降臣、叛臣,就是康雍乾时期,皇帝用人,也首重能力,不拘小节,所以才造就了一百多年的辉煌。  二  教育式的反腐,其实是缘木求鱼。因为大清王朝此时的腐败是典型的制度性腐败。  僵化的财政制度、失灵的监督体系、贪渎文化传统是嘉庆时政治腐败的三大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则是财政制度。  如前所述,从雍正时期到嘉庆时期,由于美洲白银大量流入,大清物价上涨了三倍。按道理,物价上涨之后,官员俸禄起码也应该同步上涨。然而自雍正养廉制制定之后一直到嘉庆年间,乾隆和嘉庆以“守祖制”为由,没有给官员们加过一次薪。  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使团的副使英国人斯当东对此看得很清楚,他说:“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白银从欧洲流入中国,因此中国物价显著提高。物价提高了,但官员们的薪金仍然是固定的,这就使他们的收入同应有的开支比例失调”,“中国官吏的薪金不高,使他们容易接受礼物的引诱”,“据说大部分衙门里都还有贪污,中国官吏薪俸很低,但许多贪官污吏可以弄到巨大家产”。  因此,要解决腐败问题,就要与财政改革结合起来,摆脱祖制“不加赋”的桎梏,大幅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给官员加薪,把灰色收入变成白色收入。  然而,嘉庆皇帝坚决反对财政改革。  他害怕增加税收会造成社会不稳定。明代万历皇帝为了战争加派“三饷”,剜肉补疮,动摇了大明帝国的根基。所以,清朝历代皇帝一再强调,明朝不是亡于崇祯,而是亡于万历。这一点,嘉庆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他决心凛然恪守“不加赋”的祖训。  不但不加赋,甚至由于经常豁免灾荒地区的税收,嘉庆年间的税收比祖制还有所减少。虽然人口增长了近一倍,但嘉庆十七年的田赋、盐课、杂赋收入,只有4,004.4万两,同乾隆十八年相比,前后六十年间只增加6.3%。财政收入严重入不敷出。  治理财政困难,嘉庆皇帝的方针是大力提倡节俭。他在嘉庆十年说到:“朕惟厚生之道,在乎节俭。国家重熙累洽,生齿日繁,日用所需,人人取给,而天之所生,地之所长,只有此数。若再性好奢华,不思撙节,势必立见匮乏,何以保生聚而庆盈宁?…当自知谨身节用,崇尚简朴。”所以,他的节俭不止是私德,而且是治国大法。  可惜,这种做法,后来证明对解决财政困难作用不大。  三  解决人口问题,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发展工商业。可是嘉庆皇帝却毫不犹豫地掐断出现在他眼前的任何一根工商业之苗。  其实,康雍乾时代几任皇帝除了鼓励垦荒等传统型政策外,已经在东南沿海某些省份采取了一些富有近代性内涵的新政策。  雍正年间,中国人口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是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两省。为了解决百姓生计问题,雍正解除了南洋贸易之禁。闽广等沿海省份华商前往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当时为荷兰统治)的贸易重新兴旺起来,从而解决了与外贸有关的那部分人口的生计,同时,对南洋贸易又带动了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也吸纳了部分过剩人口。  乾隆则在雍正的基础上,解除了广东的矿禁。让民间力量可以开采铜矿,以吸纳剩余人口。广东解除矿禁标志着清代国家产业政策一次具有某种崭新意义的重大调整,其影响远远超出广东一省。18世纪初期中国闽广地区在人口压力下最先出现的解除海禁和矿禁,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看作农业社会的中国迎来工业文明的一抹熹微曙光。  如果嘉庆能在雍正乾隆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这一抹曙光也许会演变成朝晖。  然而,嘉庆帝是坚定的禁矿者。稳定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他这个问题上是毫不动摇的。  嘉庆四年四月十九日,皇帝下旨说,宛平县人潘世恩和汲县人苏廷禄,向地方官要求在直隶邢台等县开采银矿。这个事可不可办?今天我表个态。  皇帝说,开矿不是小事。开矿需要聚集众人,经年累月。以谋利之事,聚集游手之民,聚众闹事,势在必然。即使是官方经营,也难以约束这么多人。如果听任一、二个老百姓,集众自行开采,更是非常危险。  皇帝说,朕广开言路,不是要开言利之路。国家经费自有来源,怎么可以穷搜山泽之利呢?  潘世恩、苏廷禄这两个人,以开矿为由,思谋其利,实属不安本分,俱令押送原籍地方,交地方官严行管束,不许出境闹事。给事中明绳官员竟然把这样不合规矩的事上报给朝廷,明显是受了这两个人请托,希望事成之后,分肥利已,实在卑鄙,必须严加惩处。  凡事以稳定为最高目标,导致嘉庆做出了这个错误决策。这一决定,是对雍正、乾隆时期新政策探索的开倒车。它堵死了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加剧了社会动荡。
  全社会的工业化没有完成之前,中国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小问题不会断。  如果要说具体的时间点的话,大概可以看看中国干掉美国之后情况,到时候如果路线问题还不解决,那就等待中国版的十月革命的爆发就成了,  你写的这些东西没什么用。
  缘木求鱼  一  如果综合评价起来,嘉庆帝可能是清代帝王,甚至中国历代皇帝当中私德最好的。  他是个禁欲主义者,不给个人享受留一点空间。甚至到木兰围场围猎,都完全是“遵守祖制”的需要,而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打猎。他严格按照先祖们的时间、路线,一点也不走样,打上两件东西,就立刻赶回去看奏折,绝不因景致优美而多耽搁一刻。“欲望”在他看来是最危险的东西。他的一生,从没有被声色、珍玩、不良嗜好所迷。  他也是清代除了康熙以外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他心地确实很善良,也很善于用小细节表现自己的爱心的温情,为自己营造一个“亲民”、“仁慈”的皇帝形象。  每次出巡路上,只要遇到百姓拦轿喊冤告状,他一定停下来,细细询问,批示有关部门迅速办理。他说,老百姓敢于拦御轿,那么一定是有比较大的冤屈,我再劳累也要及时处理。东巡盛京时,他甚至还亲自审问民案,为百姓做主。  他待人非常平易。有一年提督湖北学政杨怿回京觐见皇帝,正值酷暑,皇帝正挥扇不止。一见杨怿进来,皇帝立即将扇子放在—边,非常详细地向他问起地方上的种种情况,虽然汗出如雨,浸透纱袍,皇帝却没再拿起扇子。因为按体制,大臣在皇帝面前不可以挥扇,所以皇帝宁愿与大臣同甘共苦。杨氏晚年回忆录中写到此事时,仍然感动得痛哭流涕。  嘉庆皇帝的心非常之细。亲政不久,他就下诏说,乾隆皇帝曾赐一些功高的大臣们紫禁城骑马的特殊待遇。然而,满汉大臣有所不同。满洲蒙古大臣平常习惯骑马,汉大臣却很少会骑马的。所以,他特意下旨,规定享受紫禁城骑马待遇的汉大臣,特别是那此年迈力衰或体弱多病之人,可以乘车到紫禁城。  甚至在他最粗暴的一次表现中,仍然含有温情的成份。虽然他对洪亮吉的奏折十分恼怒,但是在洪亮吉被关进刑部大牢后,他不忘专门派太监到刑部,传达一句“读书人不可动刑”,让刑部善待这个政治犯。这句话让洪亮吉感动了一辈子。  在他去世后,朝中大臣们无不对他充满怀念。  二  在二十多年的统治中,皇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作风。  即使不说嘉庆皇帝是清代最勤政的皇帝,也得说是“之一”。他深得乾隆皇帝真传,生活起居,如同钟表一样精确。在位二十二年,没有一天不早起。读完《实录》后,天往往还没亮,他就秉烛批阅奏章。他事事躬已总揽。早膳后召见大臣,往往多达十余人,披览奏折几十件,常常是忙得忘记吃午饭。遇到外出巡视时,更要早起数刻,提前把一天公事办完。在这点上,他颇有祖父雍正皇帝“事业狂”之作风。  从皇子期间养成的每天大量脑力劳动的习惯,使工作已经成了他的第一需要。一天不办公,不理政,就浑身不舒服。嘉庆中期的一天,他早起参加一个祭祀典礼。典礼完成后,才上午十点钟,他决定回到乾清宫接见大臣。不料一问御前侍卫,侍卫说今天没有官员请求接见。皇帝有些怀疑,为何今日如此空闲?一问军机,这才知道,本来是有几名大臣要奏事的,可是睿亲王考虑到皇帝参加典礼,已经很累,况且天气十分炎热,为了让皇帝节劳,私自把他们安排到第二天引见。  得知此情,嘉庆皇帝勃然大怒。他申斥睿亲王说:“朕年方四十,虽日理万机,从不以此为劳。引见这么几人,本来也不足为劳。”睿亲王如此大胆,擅自改动官员引见日期,意欲何为?一番训斥之后,将他交宗人府严加议处,睿亲王好心没好报,被降职罚俸。  和其他皇帝不一样的是,别人是“靡不有始,鲜克有终”,而嘉庆帝从来没有出现“倦勤”的情况。他的耐性、毅力,古今无二,天下无双。一直到临死,他还是保持这样的敬业精神,没有出现过任何懈怠。  嘉庆十年十二月,他依照惯例到中南海的瀛台观看冰技。碰巧那日没有奏折递进来。皇帝回宫后,无公事办,十分生气,下旨给大臣们说:朕每日孜孜不倦,勤求治理,即使外出,也必早起数刻,办完事才出去。你们这帮大臣,怎么能上行而下不效吸?我去看冰技,也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大冷天的有什么好看。你们倒趁机在家睡懒觉,畏避早寒,年长有尚可宽恕,年少者就大可恨。于是传旨.将满汉文武大小衙门的官员,—概严行申饬。  节俭也是皇帝坚持一生的品质,他牢记父亲晚年的教训,对奢侈浪费一直深恶痛绝。嘉庆十六年,嘉庆5l岁寿辰时,御史景德奏请依照前代皇帝做法,在皇帝万寿时,于京城演剧十日,并请以后每年都以此为例。嘉庆览奏,勃然大怒,说朕亲政以来,惟以民生休戚为念,从无崇奈浮侈之事。况且朕就是真想大办庆典,你做为言官也该劝阻才是,而景德反以这种事上奏,实在太可气了。于是将景德以“溺职”罪革职,发往盛京(今沈阳)去充当苦差。这个马屁重重地拍在了马脚上。  嘉庆皇帝二十余年中,始终未曾仿效其父南巡,也没有极尽奢华筹办寿筵,他展示给臣民的只有一道道崇俭去奢的谕旨。嘉庆的节俭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名声已经达于外国。出使清朝的朝鲜使臣徐龙辅记载,嘉庆朝“大抵以勤俭见称。观于宫殿之多朴陋,可谓俭矣。”  三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六日黄昏,皇帝正在由避暑山庄返回北京,抵达北京城外的白涧时,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二百多名天理教教徒,兵分两路,于昨天上午攻进了紫禁城。他们与一些信教的太监里应外合,一直攻打到皇后寝宫储秀宫附近。幸好皇子绵宁带领守卫部队全力抵抗,最终全歼起义军。  皇帝很清楚,这样天大的丑闻,一定会在历史上永远记载下去。这个污点,是永远洗不掉的,自尊心极强的皇帝深受刺激。第二天,皇帝向全国臣民下发了朱笔亲书的《遇变罪已诏》。皇帝说,我大清国一百七十年来,列祖列宗爱民如子,深仁厚泽,我虽然能力平庸,却也没有做过害民之事。然而,这汉唐宋明未有之奇耻大辱,却发生在我的任内。细细思量,问题还出在大臣们因循怠玩,不能体我的苦心,悠忽为政,怎么教育都不能清醒!  从今以后,我当然要自我反省,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上答天命,下解民怨。诸大臣们,如果你们愿意做大清国的忠良,就请你们赤心为国,竭力尽心,以匡正我的失误,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果你自甘卑鄙,那么就请你挂冠致仕,回家养老,千万别在尸位素餐,增加我的罪过!  《遇变罪已诏》最后八个字是:随笔泪洒,通谕知之!古今中外,如此动情,如此委屈的圣旨,独一无二。
  记好,  文人的笔杆子就是好  
  从乾隆开始转的,推到嘉庆头上干嘛?
  三  紫禁城之变是大清衰势的一个特殊表征。在它的背后,是大清深层次问题的不断恶化:人口压力没有丝毫减轻,流民越来越多,土匪四起,邪教横行。除了天理教之外,什么静空天主、老佛门、一柱香、红阳教、清茶教、大乘法门等教门,接踵而出,目不暇给……  嘉庆皇帝实际上已经做到了他的观念范围内最大的努力。他对每一个问题的处理都是尽心尽力,既耐心又坚决。二十多年中,他就犹如一个唐吉诃德,一刻不停地和风车博斗,然而却丝毫于事无补。腐败问题没有丝毫好转,政令出不了紫禁城。政府工作作风昏庸懈怠至极,种种离奇之事一再出现。  嘉庆晚期的一年,他去祭扫东陵,路上兵部尚书突然向他奏报,带在身边的兵部大印不知道被谁偷走了。皇帝大为震怒,部印失盗,不但不成体统,而且也极为危险,试想皇帝外出其间,如果发生意外,皇帝都没办法调兵遣将。皇帝下令调查,调查的结果更让人吃惊:大印居然是三年前就丢了,一直被随从的司员隐瞒到此时。虽然百般鞠问,最后此事仍然没有结果,不了了之。  嘉庆二十三年武科考试后,皇帝按惯例为武进士举行传胪大典。这一天皇帝起了个大早,早早就位,隆重的典礼按时开始,可是第一名和第三名,也就是武状元和武探花却怎么等也等不到,大典只好中止。事后一调查,原来是太监忘了开宫门,武状元和武探花四处找门,也没找到……  虽然一再发生行刺皇帝、杀入皇宫的事件,可是宫门门禁这个小小问题怎么也解决不了。嘉庆二十四年四月,又有一名普通老百姓,乘守门者不当班,潜入紫禁城,一直走到内右门,深入大内,才被太监发现。  有一次皇帝出门散步,发现大宫门外居然有人放羊,这些羊群就在皇帝眼皮底下悠然自得地漫步吃着“御草”。宫门鹿角之上,有人乘凉闲坐,不远处树林里有小贩们举行野餐,席地喝酒吃肉。皇帝一追查,原来这些羊是太监们养来换外快的,那些小贩都是太监们的朋友,想来看看皇帝住的地儿是什么样。  乾隆以前,对皇室宗亲要求极严,约束极细,天潢贵胄们是整个大清社会素质最高,修养最好的一个群体。嘉庆中期之后,八旗子弟已经彻底腐化,宗室队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败类。在清查天理教起义的过程,嘉庆皇帝惊讶地得知,宗室之中,竟然也有加入邪教者!宗室奉恩将军庆遥,宗室举人庆丰,宗室海康都是天理教的外围组织红阳教的成员。天理教徒进攻紫禁城的计划,早就通知了他们,他们欣然决定参加,以便在起义成功后当上大官。只不过当天由于意外,没能共襄此盛举。  后来导致了一场重大战争的鸦片,在嘉庆时期就已经成为了重要社会问题,宗室之中,吸食此物者极多。嘉庆二十四年朝廷举行大典,宣布这一年科举考试成绩。按理,充任导引官的贝子德麟应该早早来到太和殿前带领新科进士们站排行礼,可是太阳已经三丈高,他还没到场,导致大典无法按时进行。皇帝很奇怪,命人查找,结果发现此人正躺在家中吸食鸦片,飘飘欲仙的快感让他忘了自己身上的这个要差。  皇帝大怒,当即把他拉到宫门外,重责了四十大板,革去爵位。  可是就在这事发生几天之后,又有人重蹈覆辙。御前侍卫安成出任庶吉士考试的监考。由于没过足烟瘾,考试快完事了他才来,被皇帝革去了御前侍卫之职。  除此之外,宗室之中开赌场的、嫖娼的、依仗宗室身份四处招摇撞骗的,到处都是。甚至那些被皇帝宣布圈禁起来的有罪宗室,居然能找到门路,让人把妓女送入监狱里供他们享受。凡此种种,严重败坏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声誉。  皇帝忧心不已。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他煞费苦心,花了好几天时间,写成了一篇鸿文《宗室训》,发给每个宗室。这篇御制文章说,宗室风气败坏已极,许多宗室“所为之事,竟同于市井无赖。”  和以前一样,皇帝的这篇教育文章不过是重复了一系列道德教条。说什么“若问予立身之要,曰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若问予应为之事,曰国语骑射读书守分。”  皇帝命令,每个宗室都有要一本,让他们好好学习,改造思想。为了保证学习效果,皇帝还命令宗人府组织了一次考试,考试内容就是默写《宗室训》。据宗人府报告,考试成绩不错。  可是这一教育运动开展了很长时间,宗室风气竟无一点好转。皇帝很奇怪,有一天特意召见散秩大臣、宗室奕颢、成秀、敬叙三人,问他们学习《宗室训》的心得。不想这三人瞠目结舌,居然不知道有学习《宗室训》一事,更没读过一个字!  皇帝大吃一惊,感觉“实出意想之外”。然而除了痛骂宗人府官员“丧尽天良”之外,他再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三  嘉庆皇帝的二十多年统治,就在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尴尬中过去了。  二十多年间,虽然经常心灰意懒,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松过权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不倦地处理政务。  其实,这种勤奋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成了一种“懒惰”着的勤奋。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他越努力,形势就越遭。他不明白他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找遍了所有药方,为什么还是不见效。越到后来,皇帝越对扭转社会大势丧失了信心。他做皇帝已经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表面上,他一天到晚,一刻也不休息。实际上,他已经习惯于不动脑子,让祖宗为自己动脑子。“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只要祖宗说过或做过的,他都依样画葫芦地执行贯彻。  到了晚年,他的“守成”、“法祖”已经升华到如此高度,那就是每天都死按实录办事。嘉庆二十年,礼亲王昭琏因小事将其属下人等禁押在王府之内,严刑拷打,手段非常残酷。皇帝闻知十分生气,判昭琏革去王爵,圈禁二年。嘉庆二十一年六月,皇帝早起恭阅康熙《实录》,看到内有平郡王纳尔图打死无罪人又折二人手足一事,当时康熙的处理方案是革去王爵,免其监禁。礼亲王案远较之平郡王案轻,于是皇帝当日下旨,改变前判,“敬承家法”,将昭琏释放。  嘉庆二十四年十月十九日,宫内文颖馆失火。火势不大,内宫太监鉴于天理教血染紫禁城的教训,怕引来坏人混入宫中,没有开宫门命护兵入内救火,而是由太监们亲自扑灭。按理说这事处理得不能算错。可是嘉庆皇帝在八天之后读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实录》,内载乾隆帝规定,凡宫内园庭遇失火等意外之事,即行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扑灭。于是皇帝根据这一记载,以违背乾隆指示为由,下旨处罚有关官员。  正是在这种不论时间地点一律按《实录》办事的原则下,大清朝一天天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沉沦,皇帝也在迷茫中一天天老去。
  四  从亲政初期的伟大,到谢幕时的尴尬,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在全面盘点嘉庆皇帝的统治时,历史书给出的词汇是“嘉庆中衰”,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腐败之癌由乾隆晚期侵蚀到国家肌体的几个重要器官,演变成了嘉庆晚期的沦肌浃骨,全面扩散。国困民贫交织在一起,大清帝国已经被掏空了精华,成了风中之烛,所以在他之后,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才那么容易地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皇  帝,后来是做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  失败的原因,是一直标榜“法祖”的嘉庆,在最核心的地方背离了祖先的传统。  满清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们一以贯之的特点一是“现实精神”,二是超凡勇气。皇太极说过:“凡事莫贵于务实。”雍正皇帝也说:“本朝龙兴关外,统一天下,所依靠的,惟有‘实行’与‘武略’耳。我族并不崇尚虚文粉饰,而采取的举措,都符合古来圣帝明王之经验,并无稍有不及之处。由此可知,实行胜于虚文也。”  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正是因为他们头脑不受束缚,一切判断从现实出发,因势利导,灵活实用,才成功地从东北走到了北京。从康熙到乾隆,也正是在现实精神的指导下,才出现了连续百余年间多次不拘定势的政治创新,生机勃勃、充满进取精神的政治态势,不断生长、修正、完善的制度演变,才导致了康乾盛世的诞生。他们高举“法祖”之旗,法的正是祖先们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宏大气魄。  恰恰是从高喊守成的嘉庆开始,清代皇帝们丢掉了祖先们的精神内核。对失败的恐惧,已经注定嘉庆是个失败的皇帝。因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人。一个不敢承担任何风险的统治者,注定不能成大事。在这“千年不遇之变局”前,要想挽救大清朝,最关键的不是勤奋,不是仁爱,也不是节俭,而是眼光、观念和勇气。  可惜,嘉庆皇帝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于需要伟大人物的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却是一个平庸的好人。
  马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很有警觉性的文章
  乾隆后期开始的,农业没转工业
  运动式的惩贪,到了嘉庆时期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原因之一,是与腐败官员的总数比起来,被发现和惩处者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腐败收益实在太高,而腐败风险实在太低。原因之二,是腐败已经成了官僚体系的常态,贪污成了官员生活的主要来源。一个人如果不贪污,则无法打点上司,结好同级,甚至无法在官僚体系中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打老虎”已经演变成“水过地皮湿”,震摄力越来越低。事实上,举朝官员从乾隆晚年开始,对惩贪风暴的反应就已经十分麻木了。到了嘉庆时期,官员们的腐败热情已经高涨到了“前仆后继”的程度,前任头一天因腐败落马,继任者第二天继续腐败。
  有点点像要说什么似的。总的来说是想说要改革吧?
  记好,  文人的笔杆子就是好  有点点像要说什么似的。总的来说是想说要改革吧?  举报 回复  楼主:非典型爱国者 时间: 00:37:01  运动式的惩贪,到了嘉庆时期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原因之一,是与腐败官员的总数比起来,被发现和惩处者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腐败收益实在太高,而腐败风险实在太低。原因之二,是腐败已经成了官僚体系的常态,贪污成了官员生活的主要来源。一个人如果不贪污,则无法打点上司,结好同级,甚至无法在官僚体系中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打老虎”已经演变成“水过地皮湿”,震摄力越来越低。事实上,举朝官员从乾隆晚年开始,对惩贪风暴的反应就已经十分麻木了。到了嘉庆时期,官员们的腐败热情已经高涨到了“前仆后继”的程度,前任头一天因腐败落马,继任者第二天继续腐败。
  在凤凰博报看到这篇鸿文了。  乾隆之后的嘉庆背上了太多前任的政治包袱,没有贤臣帮助而走向衰败。  对比前明,暴君嘉靖之后的隆庆,却因为放手让高拱、张居正改革而实现了短暂的中兴。
  "编外衙役"让我想到了协警
  应该是由昌盛转衰落,标题不是由胜转衰,应是由盛转衰。盛与胜音同字不同
  文人的笔杆子就是好
  在凤凰上看过这篇文章,当时就觉得这是一篇软文,背后有向当政者建言之意,再次重读后这种感觉愈加明显,其核心意思是对官场、高层反腐要慎重,结合当前打大老虎的形式,其背后含义不言自明,文笔相当不错,可见文史功底颇深,不知是为周家求情还是为李家叫屈,也许在某些人眼中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便涂抹几下就就可拉到台上表演,但是不要忘记,这么做的人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成功过!
  所以中国现在需要出来一个猛人,杀贪官的猛人领导中国!  
  由盛转衰或由衰转盛都是自然规律 无人可以改变这个规律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顺其自然才是正 道
  嘉庆说不上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腐败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力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生产力足够发达,人民温饱还都能解决,也不至于造反,社会也不至于动乱。当然,生产力足够发达了,分配制度如果再解决好,那社会肯定是一片和谐了!
  @真相与表象 26楼
10:21:06  嘉庆说不上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腐败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力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生产力足够发达,人民温饱还都能解决,也不至于造反,社会也不至于动乱。当然,生产力足够发达了,分配制度如果再解决好,那社会肯定是一片和谐了!  -----------------------------  中国老百姓的忍耐能力举世无双,大概是有一口饭吃,就不至于起来造反 -----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为了维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总是把王朝末年描述得过分悲惨。真实情况并非这样,我的观点是,温饱问问题与改朝换代关系还真不大,比如,大跃进时期够惨吧,人民怎么没有揭杆而起?清朝末年,GDP处于世界前列,但改朝换代怎么又发生了?隋末唐初,官僚集团固然腐败,老百姓的日子也还过得去吧,但李唐振臂一呼,大隋帝国就应声而倒了。  我认为,腐败问题确实是一个王朝关门倒闭的首要原因 ----- 因为腐败,王朝丧失了民心,于是给了各种势力可乘之机。大跃进时期,民众虽然饥寒交迫,但民心未失,民心还在毛主席那边,所以各路野心家毫无机会。反观今日,民心已经不在GCD那里了,这个时候,如果有那么个野心家,比如重庆的那位,联络几个军头,振臂一呼,估计应者云集,我看这个王朝也就倒了。
  如重庆的那位,联络几个军头,振臂一呼,估计应者云集,我看这个王朝也就倒了。   ++++++++++++++++++++++++++++++++++++++++  说得轻巧,你联络几个试试???谁愿意????
  光是看改革,就感觉到邓政委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之一,必定名垂青史。。。。。  光是看改革,就感觉到邓政委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之一,必定名垂青史。。。。。  光是看改革,就感觉到邓政委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之一,必定名垂青史。。。。。
  l看来毛主席早看到了;所以开展文化大革命啊,可是还被某些人利用了。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真相与表象
10:21:06  嘉庆说不上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腐败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力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生产力足够发达,人民温饱还都能解决,也不至于造反,社会也不至于动乱。当然,生产力足够发达了,分配制度如果再解决好,那社会肯定是一片和谐了!  -----------------------------  @非典型爱国者 27楼
00:13:46  中国老百姓的忍耐能力举世无双,大概是有一口饭吃,就不至于起来造反 -----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既不符合
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在我国的
教科书,为了维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总是把王朝末年描述得过分悲惨。真实情况并非这样,我的观点是,温饱问问题与改朝换代关系还真不大,比如,大跃进时期够惨吧,人民怎么没有揭杆而起?清朝末年,GDP处于世界前列,但改朝换代怎么又发生了?隋末唐初,官僚集团......  -----------------------------  果然得了非典,该治了。。。。。。你倒是联络一些人去啊,看都有谁跟你闹。
  不管怎么说,很有借鉴意义。但是,大清王朝于今天的中共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危机感,作为执政者,今天的中共危机意识或者不安全感很强烈,这也是必须推动改革的内在因素。  
  @非典型爱国者 腐败,乾隆错过了最好的反腐败时间,到嘉庆时已经逢官皆贪尾大不掉了。  风云变幻  莫衷一是  《东方》一出  谁与争锋  风云堂让你爱上吹牛  群号 (
  @真相与表象
10:21:06  嘉庆说不上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腐败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力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生产力足够发达,人民温饱还都能解决,也不至于造反,社会也不至于动乱。当然,生产力足够发达了,分配制度如果再解决好,那社会肯定是一片和谐了!  -----------------------------  @非典型爱国者
00:13:46  中国老百姓的忍耐能力举世无双,大概是有一口饭吃,就不至于起来造反 -----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既不符合
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在我国的
教科书,为了维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总是把王朝末年描述得过分悲惨。真实情况并非这样,我的观点是,温饱问问题与改朝换代关系还真不大,比如,大跃进时期够惨吧,人民怎么没有揭杆而起?清朝末年,GDP处于世界前列,但改朝换代怎么又发生了?隋末唐初,官僚集团......  -----------------------------  @真相与表象 33楼
14:46:32  果然得了非典,该治了。。。。。。你倒是联络一些人去啊,看都有谁跟你闹。  -----------------------------  不学无术之徒!  你以为改朝换代,都是汉高祖明太祖这样的从底层赤手空拳起家么?如果一个改朝换代是底层人物发起并推动的话,那么说明前朝百姓确实到了饥寒交迫不得不挺而走险的地步了。可是改朝换代并非仅仅只有底层人物推动这一种,更多的是由前朝的实力派发起!象唐代隋,宋代后周,民国代清,皆是如此。这种情形,并不需要老百姓到了被逼上绝路的地步,只需要人心不在朝廷那边就可以了。  以今朝的例子,底层老百姓确实很难翻天。可是,如果是一个在权力斗争中失意的军区司令或者军师长挺而走险,打出反贪官反腐败的旗帜,你们觉得会如何?
  @如梦童年 35楼
18:03:56  不管怎么说,很有借鉴意义。但是,大清王朝于今天的中共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危机感,作为执政者,今天的中共危机意识或者不安全感很强烈,这也是必须推动改革的内在因素。  -----------------------------  最高领导人或有危机感,可是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没有危机感,无解呐。
  没有什么人能让历史走向衰落,而是几代人的选择。
  一直都衰 只是外来皇帝特别敏感 通过文字狱 软化了文人的骨头 西方人一来 就被无情的戳穿了
  楼主无非是想说现在也是嘉庆年。  问题是嘉庆年的满清和现在是完全两回事。就嘉庆本身,也并不是不能改变局面,是皇帝无能罢了。
  @major_x 41楼
21:27:36  楼主无非是想说现在也是嘉庆年。  问题是嘉庆年的满清和现在是完全两回事。就嘉庆本身,也并不是不能改变局面,是皇帝无能罢了。  -----------------------------  现在确实是嘉庆年,嘉庆年的特征是: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矛盾也高速发展!这和当下不是一样吗?
  今上的困难之处在于:不反腐败,老百姓要造番!反腐败,权贵要造番!  正应了那种老话,反腐,亡D,不反腐,亡国!
  满清什么时候盛过?一直就很衰
最盛的时候,都穷的没裤子穿
  和欧美打交道,不尊重法律,也不会被法律尊重,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欠缺的部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西方文明打败东方文明的关键点。  缺乏理性,崇尚迷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但是少数民族的落后原因,也是汉族的落后原因。    《告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勿忘历史的教训(图)》  
  @非典型爱国者 腐败永远根除不了,只能通过改革红利实现较为公平的分配才能让贪腐问题不至于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major_x
21:27:36  楼主无非是想说现在也是嘉庆年。  问题是嘉庆年的满清和现在是完全两回事。就嘉庆本身,也并不是不能改变局面,是皇帝无能罢了。  -----------------------------  @非典型爱国者 42楼
21:33:40  现在确实是嘉庆年,嘉庆年的特征是: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矛盾也高速发展!这和当下不是一样吗?  -----------------------------  错,你说的完全不对。你看下清史,嘉庆年的特征是停滞,不是发展。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别让官吏消停,  一个办法,对外用兵,大幅度整合国家资源。
  @acs 9楼
23:47:13  从乾隆开始转的,推到嘉庆头上干嘛?  -----------------------------  没错,根子坏在乾隆那里
  这是要映射包子啊!  
  回复第5楼(作者:@火星上的菜青虫 于
23:21)  全社会的工业化没有完成之前,中国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小问题不会断。  如果要说具体的时间……  ==========  赞成  
  @走运男人 50楼
10:38:00  这是要映射包子啊!  -----------------------------  包子能看到文章吗?能看懂吗?
  回复第43楼(作者:@非典型爱国者 于
21:35)  今上的困难之处在于:不反腐败,老百姓要造番!反腐败,权贵要造番!  正应了那种老话,反腐,亡D……  ==========  现在是民主时代,官僚、资本、人民互相制约,谁也反不了。随着机制的完善,分配更趋合理,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少,当然一些小问题和个別冲突是免不了的。而且现在这个强盛的中国是谁也颠覆不了的。在今后的20年内中国仍将继续高速增长。  
  以史为鉴
  @真相与表象
10:21:06  嘉庆说不上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腐败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力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生产力足够发达,人民温饱还都能解决,也不至于造反,社会也不至于动乱。当然,生产力足够发达了,分配制度如果再解决好,那社会肯定是一片和谐了!  -----------------------------  @非典型爱国者 27楼
00:13:46  中国老百姓的忍耐能力举世无双,大概是有一口饭吃,就不至于起来造反 -----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既不符合
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在我国的
教科书,为了维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总是把王朝末年描述得过分悲惨。真实情况并非这样,我的观点是,温饱问问题与改朝换代关系还真不大,比如,大跃进时期够惨吧,人民怎么没有揭杆而起?清朝末年,GDP处于世界前列,但改朝换代怎么又发生了?隋末唐初,官僚......  -----------------------------  这话有理
  @ccxusheng 48楼
10:20:11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别让官吏消停,  一个办法,对外用兵,大幅度整合国家资源。  -----------------------------  美国为何没有腐败?  1.腐败合法化  2.让官员成为资本家马仔  3.对外扩张,掠夺资源,按成分赃
  @如梦童年 35楼
18:03:56  不管怎么说,很有借鉴意义。但是,大清王朝于今天的中共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危机感,作为执政者,今天的中共危机意识或者不安全感很强烈,这也是必须推动改革的内在因素。  -----------------------------  这样感谢美国,感谢jy啊  整天被忽悠得感觉第二天就要亡国亡党了,能没危机感吗
  反正现在我们老百姓只能听天由命了希望xi能有作为  
  @非典型爱国者 16楼
00:37:01  运动式的惩贪,到了嘉庆时期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原因之一,是与腐败官员的总数比起来,被发现和惩处者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腐败收益实在太高,而腐败风险实在太低。原因之二,是腐败已经成了官僚体系的常态,贪污成了官员生活的主要来源。一个人如果不贪污,则无法打点上司,结好同级,甚至无法在官僚体系中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打老虎”已经演变成“水过地皮湿”,震摄力越来越低。事实上,举......  -----------------------------  LZ的文章,写的不错,但借古讽今还是太明显了点……  先说嘉庆吧,其实满清在乾隆已经积重难返了,这个罪责怪到嘉庆身上很是冤枉,第二,嘉庆也没你说的那么说……你把个人私德看的太重了,但对于真正的政治人物,这些都是小节,政治能力才是大的评价标准,你的例子也能看出,连个门禁都管不好,他还能做点啥?这个水平,领导一个大国简直是笑话,第三,是清朝的顽疾,基本不可能治好,清朝以满治汉,不可能信任这个国家大多数的人民,举个例子,比如汉族高层,清末的湘军,淮军将领,依然受到满清皇族的猜忌,直到清朝灭亡,还搞出皇族内阁这种事情,你不敢信任这个国家最多数的人民,还想改革么?笑话  至于现在,我是看好的,很简单,我不是信任任何人,我是信任工业社会的自发力量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伟大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市场经济,本身就可以抑制不公平,举例,银行巨额利润本身就是不公平,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即使官方站在银行一边也无法阻止市场化向银行拓展,比如余额宝,比如民间借贷……  美国政府什么都不做国家也不会崩溃,因为市场可以配置一切,同样,在中国,只要市场经济建立了,那么国家将屹立不倒……
  @阿钊07 58楼
14:57:23  反正现在我们老百姓只能听天由命了希望xi能有作为  -----------------------------  现在的FB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现在的慢慢向欧美学习,那种直接贪污的是最低档的腐败,简直是等而下之,只有最脑残的会使用这种方式,受贿的要高一层次,但依然破绽明显,高级的腐败是政策倾斜,好处是退休后获得董事,高管席位……这个腐败你查无可查,根本无懈可击,而且老百姓也不会也厌恶感……现在中国的腐败明显在升级,最低档的腐败非常少见,第二种腐败是主流,第三种也慢慢出现……等发展到第三种,基本和欧美接轨了
  @如梦童年 35楼
18:03:56  不管怎么说,很有借鉴意义。但是,大清王朝于今天的中共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危机感,作为执政者,今天的中共危机意识或者不安全感很强烈,这也是必须推动改革的内在因素。  -----------------------------  满族统治者人为制造民族割裂,对汉人既用又防,满汉不把对方看作自己人。
  今时今日之真实写照啊!
  @非典型爱国者 43楼
21:35:37  今上的困难之处在于:不反腐败,老百姓要造番!反腐败,权贵要造番!  正应了那种老话,反腐,亡D,不反腐,亡国!  -----------------------------  软文一篇,为腐败分子开脱,居心不良。  历史不是任由你们打扮的小姑娘。
  呵呵,照楼主的逻辑,任何大力反腐败的人,都 嘉庆。
  嘉庆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皇帝,验证了当年明月说的那句话。秦孝公当年也是被六国逼的没办法才想要改革的,重用商鞅得罪了甘龙。幸亏赢渠梁有改革到底的决心,不然秦国早就完了。王安石是与到了整天想打过黄河去的皇帝,这才受到重用。张居正是老子天下第一,皇帝老二的主。
  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楼主向往的大改革可能并不存在。  嘉庆的做法确实像楼主说的一样走向了理想的反面,但是历史的大潮真的能够被一个人控制吗?  用后世的眼光对嘉庆的做法进行推演,只能证明嘉庆做法有误,但是并不能证明哪种做法是对的。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嘉庆的任何新政都不会起到作用。因为长时间的稳定繁荣背后,腐败是一种必然现象,与制度无关。  再往下说可能会被屏蔽了。不说了。
  楼主标题居心叵测  
  这篇文章用于汉末,唐末,宋末,明末同样适用,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套路出来的,以一叶障目,混淆问题的实质。  
  解决腐败的方法很简单,民主法治,可惜他们要到河里去摸石头
  @jacksonjk 63楼
20:22  @非典型爱国者 43楼
21:35:37  今上的困难之处在于:不反腐败,老百姓要造番!反腐败,权贵要造番!  正应了那种老话,反腐,亡D,不反腐,亡国!  -----------------------------  软文一篇,为腐败分子开脱,居心不良。  历史不是任由你们打扮的小姑娘。  -----------------------------  友情顶  
  回复第5楼,@火星上的菜青虫  全社会的工业化没有完成之前,中国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小问题不会断。   如果要说具体的时间点的话,大概可以看看中国干掉美国之后情况,到时候如果路线问题还不解决,那就等待中国版的十月革命的爆发就成了,   你写的这些东西没什么用。  --------------------------  中国干掉美国???还能更深入的意淫么,,呆子????  
  @xxx42 69楼
23:03:34  解决腐败的方法很简单,民主法治,可惜他们要到河里去摸石头  -----------------------------  法治确实很重要,但是认为“民主”可以解决腐败问题,那简直是书生之见,“民主”的台湾出现了陈水扁这个大腐败分子,做如何解释?
  软文一篇,为腐败分子开脱,居心不良。  历史不是任由你们打扮的小姑娘。
  回复第16楼,@非典型爱国者  运动式的惩贪,到了嘉庆时期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原因之一,是与腐败官员的总数比起来,被发现和惩处者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腐败收益实在太高,而腐败风险实在太低。原因之二,是腐败已经成了官僚体系的常态,贪污成了官员生活的主要来源。一个人如果不贪污,则无法打点上司,结好同级,甚至无法在官僚体系中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打老虎”已经演变成“水过地皮湿”,震摄力越来越低。事实上,举朝官员从乾隆晚年开始,对惩贪风暴的反应就已经十分麻木了。到了嘉庆时期,官员们的腐败热情已经高涨到了“前仆后继”的程度,前任头一天因腐败落马,继任者第二天继续腐败。  --------------------------  是不是说的现在,你懂的。  
  回复第35楼,@如梦童年  不管怎么说,很有借鉴意义。但是,大清王朝于今天的中共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危机感,作为执政者,今天的中共危机意识或者不安全感很强烈,这也是必须推动改革的内在因素。   --------------------------  改革怎么改,我看有点晚,现在贪污已经快亡国了,现在的zf养那么多公务员怎么办,老百姓干的点什么难死,自己找生意做,说你无照经营,办照不给你办有什么办法。  
  回复第38楼,@非典型爱国者  @如梦童年 35楼
18:03:56   不管怎么说,很有借鉴意义。但是,大清王朝于今天的中共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危机感,作为执政者,今天的中共危机意识或者不安全感很强烈,这也是必须推动改革的内在因素。   -----------------------------   最高领导人或有危机感,可是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没有危机感,无解呐。  --------------------------  这个同感  
  这是知音体的历史版  
  评古论今 楼主有心
  @真相与表象
10:21:06  嘉庆说不上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腐败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力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生产力足够发达,人民温饱还都能解决,也不至于造反,社会也不至于动乱。当然,生产力足够发达了,分配制度如果再解决好,那社会肯定是一片和谐了!  -----------------------------  @非典型爱国者
00:13:46  中国老百姓的忍耐能力举世无双,大概是有一口饭吃,就不至于起来造反 -----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既不符合
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在我国的
教科书,为了维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总是把王朝末年描述得过分悲惨。真实情况并非这样,我的观点是,温饱问问题与改朝换代关系还真不大,比如,大跃进时期够惨吧,人民怎么没有揭杆而起?清朝末年,GDP处于世界前列,但改朝换代怎么又发生了?隋末唐初,官僚集团......  -----------------------------  @真相与表象 33楼
14:46:32  果然得了非典,该治了。。。。。。你倒是联络一些人去啊,看都有谁跟你闹。  -----------------------------  和发帖拿钱的计较什么,当笑话看看就好了
  @莫说恬吓 8楼
23:46  记好,  文人的笔杆子就是好  -----------------------------  呵呵!同感!  
  看到带引号的“邪路”二字时 顿时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夹带私货的味道
  @我不是一棵小小草 24楼
08:20  所以中国现在需要出来一个猛人,杀贪官的猛人领导中国!  -----------------------------  需要的不是能杀人的人,而是一个能揉合古今中外之所长而避其短,为中国体制、制度之革新实施大刀阔斧地创树性改革的人。  内部几千年封建体制的人治史已无长可循,外部资本主义的扩张劫掠诱发战争的本性亦非  良师,人类社会正在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十字路口。  这样的人,在那里?  
  @xxx42
23:03:34  解决腐败的方法很简单,民主法治,可惜他们要到河里去摸石头  -----------------------------  @京郊的风 72楼
01:07:27  法治确实很重要,但是认为“民主”可以解决腐败问题,那简直是书生之见,“民主”的台湾出现了陈水扁这个大腐败分子,做如何解释?  -----------------------------  陈水扁,当初的老大被干掉了。大陆有老大被干掉的吗?
  嘉庆就是今上,后清即是前清,墨守成规,到旧纸堆里找药方,这和伊斯兰回归原教旨有什么区别?放着桥不走,偏要下河摸石头,这一切他们不是不懂,而是故意为之,何也?人性如此,利益最大化!  
  @xxx42
23:03:34  解决腐败的方法很简单,民主法治,可惜他们要到河里去摸石头  -----------------------------  @京郊的风
01:07:27  法治确实很重要,但是认为“民主”可以解决腐败问题,那简直是书生之见,“民主”的台湾出现了陈水扁这个大腐败分子,做如何解释?  -----------------------------  @我是王彬彬 83楼
13:16:10  陈水扁,当初的老大被干掉了。大陆有老大被干掉的吗?  -----------------------------  所以香港才看不起中国,政治体制上中国比香港差多了
  映射今上么?  
  @xxx42 85楼
15:52  @xxx42
23:03:34  解决腐败的方法很简单,民主法治,可惜他们要到河里去摸石头  -----------------------------  @京郊的风
01:07:27  法治确实很重要,但是认为“民主”可以解决腐败问题,那简直是书生之见,“民主”的台湾出现了陈水扁这个大腐败分子,做如何解释?  -----------------------------  @我是王彬彬 83楼 2014-07……  -----------------------------  脑残一个,又是民主万能药  
  @xxx42
15:52  @xxx42
23:03:34  解决腐败的方法很简单,民主法治,可惜他们要到河里去摸石头  -----------------------------  @京郊的风
01:07:27  法治确实很重要,但是认为“民主”可以解决腐败问题,那简直是书生之见,“民主”的台湾出现了陈水扁这个大腐败分子,做如何解释?  -----------------------------  @我是王彬彬
83楼 2014-07……  -----------------------------  @图皇 87楼
17:09:42  脑残一个,又是民主万能药  -----------------------------  民主不是万能的,你主子的核心价值观里面还加入了“民主”。敢公开反民主的,只有脑残。
  楼主真的懂清史吗?  闭关锁国,吏治败坏的清朝遇到改革自强的,弱肉强食的西方才是导致清亡国的主因。  看了一点书就影射当今,你真以为就你识字呀!!!!  建议诸君多读读《官场现形记》《雍正王朝》  治腐败亡国!!!天下奇闻!!!  
  @非典型爱国者 2楼
23:11:44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盛世。这个盛世,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达到了传统政治治理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无论是从权力制度的稳定性,还是物质财富的丰盈程度,还是国家疆域的最大化上,都已经达到了传统政治的理想化境界。这一传统盛世的形成,已经耗竭了传统社会的所有动力。  =====================================================================  这个可不能乱说。  康乾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是盛世。文治方面,科技、音乐、文学、医学全部落后于世界;武功方面,局部战乱不断;经济方面,自清初以来衰败之势一直未改,有的只是局部的恢复和低水平的重复,人口属于穷繁衍。更重要的是真正的闭关锁国,一改明朝的开放。禁止出海,禁止发展工商业,甚至禁止发展军事,社会死气沉沉。龚自珍说:“万马齐喑究可哀”。正是这种社会现实。
  回复第60楼,@goupi1562  @阿钊07 58楼
14:57:23   反正现在我们老百姓只能听天由命了希望xi能有作为   -----------------------------   现在的FB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现在的慢慢向欧美学习,那种直接贪污的是最低档的腐败,简直是等而下之,只有最脑残的会使用这种方式,受贿的要高一层次,但依然破绽明显,高级的腐败是政策倾斜,好处是退休后获得董事,高管席位……这个腐败你查无可查,根本无懈可击,而且老百姓也不会也厌恶感……现在中国的腐败明显在升级,最低档的腐败非常少见,第二种腐败是主流,第三种也慢慢出现……等发展到第三种,基本和欧美接轨了  --------------------------  记号  
  夹带私货,照这么说,贞观之治也是衰败了?什么狗屁软文,笨死了,不值一驳  
  不明觉厉,师母已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兴源圣拿威 的文章

 

随机推荐